诡三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马月猴年
上有所好,下必随之。后来,这种方式也渐渐到了各个郡国之中,由太守都尉及县令县尉组织,材官、骑士、楼船,进行射箭、乘马、行船等项军事技能比赛和考核,评定优劣,奖赏或是惩罚。
在西汉武力强盛的时候,甚至边境的太守随随便便都可以带着万骑巡察边境防务,顺便展示武力,实行『秋射』,震慑周边的游牧民族,对军队之中的军侯曲长等中下层军官进行技能考核,合格者有赏,不合格的要受到惩罚。
在这些考核项目当中,射箭无疑是最为常见的科目,然后还有骑术,角抵,手博,甚至还有蹴鞠……
斐潜第一次知晓这些的时候甚至有些怅然,要知道这可能是最早的国家队啊,而且从公元前就有了这样的传统,结果两千年过去了,国家队走出去的希望,依旧像是宇宙当中的那些暗物质一样,似乎存在,但是无法观测无法度量无法捕捉无法获取。
好吧,回到正题。
然后到了东汉,这个都试制度就被废除了。
东汉中叶之后甚至更加过分,各种军事训练制度完全废弛,不管是地方兵还是京师兵都实现了躺平,一毛的训练都没有,战斗力究竟如何,自然是可想而知了。
斐潜已经基本上采用了募兵制,以常备的,经过大量训练的兵卒替代了秦汉一来的募兵制度,因此重新推行都试政策,也在情理之中。
说实在的,唐代的府兵制度,便是屯田兵加上私家兵的融合体,失去了田地的支持之后,便是失去了府兵的基础,而所谓军户更是荒唐,一旦阶级固化所引发的社会矛盾,绝非一个小小的政策所能解决的,必然会引起更多的连锁反应,甚至动摇整个执政的根基。
因此募兵制,无疑就是现阶段相对来说比较好的方式。
当然募兵制也并非完全没有缺陷,其最大的缺点就是……
费钱。
但是这个问题,其实也不算是什么太大的问题,一方面斐潜不断的开发新的产品,使得一般的原材料可以产生更多的附加价值出来,另外一方面也是大力促进商业发展,使得商品的流通和交易,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同时,即便是征兵制和府兵制,也未必能够省钱到哪里去,还有重要一点就是军队当中的腐败,甚至比一般的文官腐败还更可怕,因为这往往意味着亡国的开始。如果说文官系统是帝国的血管,那么武将系统就是淋巴,一旦免疫系统因为腐败而失效,一场感冒可能就会要了整个帝国的性命。
『其三……』
在陇西陇右政体改革的第三个方面,是官吏薪酬体制的试点改革。
『各地官吏俸禄,原额不变,然分为二,一为职俸,二为责禄。职俸者,任职即有,免任既无,与旧相同。而这责禄么,顾名思义,便是尽责方有禄,无为便消减,失职则罚没……』
简单来说么,就是后世常见的工资和绩效……
当然,这对于汉代的这些人来说,无疑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主公……』荀攸迟疑了一下,然后说道,『主公之意,便是无为而治,不为尚乎?』
斐潜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非也。若是地方官吏,袖手无为,便可得民安,民生,民养,民富,便是日日欢宴又何妨?某之「无为」,乃不知如何为之是也。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或休养生息,或是兴修水利,或是开辟商路,或是教化百姓,岂有真「无为」之所乎?文景之「无为」,乃绝滋扰地方尔,非一事无为也。』
因为文景之治,所以很多人会认为『无为』便是一种好方式,但是实际上文景当时并非真的就想要无为,而是因为虽然刘邦带领了自己手底下的那些人征南征北打遍天下统一了,但是他们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缺点,就是他们都基本上是什么没有文化的人。
类似萧何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是大老粗,所以这些人根本没有民生政务的技能,也就谈不上懂得如何管理国家。
包括刘邦自己,他也是一个大老粗,他也什么系统的想法,没有办法建立一个完整的政治体制,所以大部分还是继承了秦朝时候的制度。
不懂,所以就两眼一抹黑,干脆放任乡野自治,所谓黄老无为。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前秦重法家而压制其他百家,以至于在汉代初期根本没有多少知识分子敢冒头,害怕万一搞不好就掉脑袋,所以刚开始的时候只能是百姓爱怎么玩就怎么玩,只要不搞分裂就行。
『此外,若是任职期间,年终上计,得优良者,可获奖金,分为三档,激励先进,及格之人,不奖不罚,若是上计不及格,需行述职,若是连续三年不及格,適调他处。若是再不及格,除。贪腐者,除,广布天下。』斐潜缓缓的说道,『军法之中,最重奖罚分明,如此将士上下,方奋勇而战,以敌万军。民生政事,亦是如此,与风雨相争,与旱涝搏拼,年年月月皆是如此,岂可善战者多劳而不获,怯逃者退缩而无惩?当一视同仁,方为公平。』
『哦……主公这是以军法类治民之……』荀攸缓缓的点了点头,『不过,确是如此……善战者当奖,怯逃者当罚。只不过若是天地之威而不能抗者……便又当是如何?』
斐潜笑道:『如此便是直尹之重也。若是因天地之害而不能抵者,自当豁免。』
有规矩,当然就会有漏洞,就像是后世有专门的职业,就是在各种规矩当中钻漏洞的一样,是无法避免的问题,只能是说尽可能的发现,然后想办法弥补,而不是什么都不做,任其发展和蔓延。
虽然说斐潜表面上只是说了『直尹』,也就是各地的文档记录为重点,但是实际上还有巡检这一条线作为上报依据,同时还有准备铺开的『有闻司』,都可以提供一定的信息来源,若是有人胆敢在这个事情上造假,斐潜一定会让这些人知晓什么是弄巧成拙……
荀攸思索了片刻,便是认同了这一条。
至于一直在一旁的庞统么,这些东西基本上都已经先一步和斐潜议论过了,当然没有任何的问题。
『如此,便广而布之!张榜于参律院内,若有谏论,可直呈参律院中……若无变化,一月之后,便于陇西陇右施行之……』斐潜深深的吸了一口气,然后看了一眼天边,便是哈哈笑了笑,向黄旭说道,『不知不觉,已至旦出……且取些茶饮来,不如以茶代酒,共贺大汉,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甚善也!』
『谨贺大汉,如月之恒,如日之升!』
远远望去,天地相接的地方虽然暂时仍是一片茫茫的云雾,但是过了一会儿,远处露出了一线的红光,浮起一片鱼肚白,大地也渐渐地光亮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在东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火红火红的,光亮但是并不刺眼。
太阳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完全跳了出来,照耀得天地一片金光灿灿,也映衬得斐潜等人的面庞和身躯上也是同样金黄一片……
诡三国 第2333章任何选择都不容易
www.telexh
.com,最快更新诡三国 !
长安。
参律院。
韦端看着张贴在参律院当中的陇右陇西新政体制度,就觉得胸腹之间郁闷非常,就像是被谁塞进去了一块石头一样,膈应得难受,几乎要吐血了。
韦端维持着脸上略微有些僵硬的笑容,然后时不时的微微朝着向他行礼的人回应,但是心中却只有苦楚。
韦端想要大吼一声,『这些律令都不是我制定的!我一点都不知道这个事情!你们有问题去找骠骑!找骠骑!别来找我!』
可惜,韦端不敢。
因为韦端他是参律院院正。
既然骠骑将军斐潜下令在参律院内张榜公布,那么就意味着这个事情是交到了韦端手里,韦端就必须把这个事情做好来,否则他担任这个职位还有什么意义?
尤其是看见了新政当中的那些相关于职位薪酬,岗位职责的内容,更像是一声声的警告,若是消极怠工,可能转眼之间就被撤职了……
更何况,盯着他这个位置的人,可是有不老少啊!
门庭两侧远处写着『参律院』的旗帜高高飘扬着,似乎代表这一种荣耀和责任,就像是韦端现在即便多么难受,也必须要承担下来,因为如果暴露出来了他并没有参与到高层决策之中,那么长安士族子弟会怎么看?
参律院,结果并没有『参律』,亦或只是用来背锅的,那么其他的人会对于参律院的这个院正,会怎么想?
这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可惜韦端又必须将其讲完讲好。
公布出来的新政之处,满满的围着一圈的人,时不时有各种声音或大或小的传递了出来,而这些人还仅仅是一般的中低层的官吏,像是种劼这样的中高层的官吏,则是拿了手抄版在自己的厅房官廨之中慢慢的查看,逐字逐句的斟酌。
虽然对于韦端来说,参律院院正的位置就像是一双水晶鞋子,看起来晶莹剔透雍容华贵,但是其实小了一号,穿上去不仅别扭而且还疼,但问题是这鞋子现在穿在韦端的脚上,却看在了别人的眼里。
万一我穿这鞋子会合适呢?这么漂亮,这么华丽,这么有品位有档次的鞋子,人生不能穿一次,便是名媛又如何?即便只是暂时穿穿,能合影留念证明穿过了,也是好的啊……
于是乎,接二连三的就有了一些意见提了出来。
韦端高坐在参律院的堂上,然后有小吏拱手而拜,『启禀院正,这天下各郡各县,有大小厚薄丰瘠之分,亦有边陲内地山林海河之别,然这薪俸皆为一律,恐有失公允是也……』
韦端似乎胸有成竹的点了点头说道:『汝言甚至有理,不若便有汝领头,就此问写一策论来,阐述一二,并附建言,三日之后来交罢!』
小吏愣了一下,然后眨巴两下眼,吞了口唾沫,领命而去。
又是有人来拜,『院正明鉴,这职薪责禄之间,比例当为几何?若是职薪过高,责禄过低,便是弃责禄又是如何?若是责禄过重,职薪太低,若是因一时疏忽而不达者,岂足奉养家中老幼乎?』
韦端又是点头,『汝所言甚是!汝既有思,当有论之,亦写一策论来,试言当如何之,三日内交来!』
几次之后,参律院当中的这些大小官吏,便是都学乖了,纷纷表示没有意见,一切都很好,没问题。
没问题?!
这如何能行?
众人没有问题,就代表着韦端有问题了,然后韦端自然不可能端着这些问题顶到自个儿的脑门之上,琢磨了许久,便是下令,让参律院之内大大小小的官吏,分成了两个小组,一个小组分头去外面收集各种意见,另外一个小组则是解决这些收集而来的问题……
然后就好玩了。
负责收集的小组因为不需要自己解决,所以便是奇奇怪怪各种问题,也不管怎样,反正收集回来了再说……
然后负责解决这些问题的小组哭爹喊娘,咬牙切齿的绞尽脑汁进行设想和建议……
五天之后,韦端拿到了第一轮的意见和解决建议之后,便是宣布两个小组互换位置,先前收集问题的小组现在负责解决问题,而之前解决问题的小组则是可以再出去收集第二轮的意见。
顿时欢喜的欢喜,悲伤的悲伤,目瞪口呆和跃跃欲试相映成趣。
两轮之后,诸如此类的项目,许多细则也在这样的反复研讨当中被制定了出来,明确了下来,而韦端忽然之间在主持这些项目的时候,多了几分的感悟。
似乎这样才算是参律院的院正应该做的事情?
分配条款研讨的小组,然后定下上缴研讨结果的时间,然后综合评定,最终确定细则,彰显出参律的权柄……
看着一个个的下属毕恭毕敬的送上来各项汇总,又体会到了参律的一些真实含义,韦端终于是感觉到了一些快乐,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个快乐里面,却始终有些悲伤的细丝藏在其中,盈盈绕绕,缠绵不去,甚至还有一些荒谬的滑稽感。
就在韦端始终无法参透这个荒谬的滑稽感究竟是怎样的一回事的时候,在长安城郊的郑玄,也最终下定了决心。
庭院之中的树木枝杈上的树叶已经落了一大半了,剩下的恐怕也坚持不了多久。
郑玄仰头望着那些在树杈上瑟瑟发抖的树叶,就像是看见了他自己。
到了这个年龄,有些东西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只不过郑玄认为不重要的东西,旁人未必会认同,就像是太子太傅的职位。
郗虑坐在一旁,仪态端正,举止优雅。
『鸿豫……』郑玄忽然说道,『汝追随于吾,亦有近十年了罢……』
郗虑抬头看了郑玄一眼,然后点头应是。
郑玄看着郗虑,微微叹了一口气,『鸿豫……此次朝廷征召,为师年迈,已实不堪远行……』
郗虑抬起头,『啊?』
虽然郗虑没有说一些什么,但是声音之中依旧是蕴含了一些掩饰不住的失望。
就像是后世的某飘一样,郗虑想要离开长安,他不想要继续在长安待下去了。并不是因为长安这边有什么危险,也不是在长安之中的生活出现了什么问题,而是因为在长安这里,郗虑并没有获得多少的重视。
郗虑之前的那些名声,所有掌握的学识,并没有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当然,一般的小官吏郗虑也同样是看不上,高不成低不就的困顿和苦恼,使得郗虑对于长安便是一天天的失望。
就像是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毕业的时候想要一万,然后到了毕业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其实是万一,甚至是两万分之一……
往前看,似乎未来茫茫,往后看,自己的努力又没有让自己前进多少,这种内心当中对于自己的怀疑,也容易积累下来,最终从中演化滋生出其他的一些什么情绪,然后在某些时刻,就有可能会爆发出来。
郑玄似乎察觉到了郗虑的心思,从身后拿出了一卷书简,递给了郗虑。
郗虑下意识的接了过去,然后展开一看,不由得愣住了,然后张口结舌的看着郑玄。
『为师已经向朝堂天使举荐于汝……』郑玄缓缓的说道,『今天子征召,亦是诚心至意,若任天使空手而归,未免对于天子不恭……故而为师举荐汝为侍中,可直面天子,讲经论事,亦可展汝之志矣……』
郗虑捏着手中的书简,微微有些颤抖,然后拜倒在地:『师父……可是,可是弟子走后,师父这里……』
『无妨……前些时日,老夫接到了子尼信件,欲来长安……』郑玄笑了笑说道,『即便是子尼未至,长安之中亦有百医馆……鸿豫就不必担心了……』
郗虑还是有些迟疑,或者说表现得有些迟疑。
郑玄微微垂下了眼帘,缓缓的说道,『鸿豫……骠骑于参律院中,公布陇西陇右新政一事,汝可知晓否?』
『陇西陇右新政?』郗虑吞了一口唾沫,『弟子,弟子……略有知晓……』
其实郗虑根本就没有去了解,甚至有些抵触这些新政。郗虑觉得,就是因为是骠骑的这些新政,才导致了郗虑自己一直以来都没有一个好一些的萝卜坑。郗虑总以为自己的才华满腹,经书倒背如流,应该是可以轻而易举的登上朝堂中央,然后谈笑之间往来皆为鸿儒,积攒些名望和人脉之后,就应该是三槐有望……
只可惜啊,这美妙的梦想的第一步都还没有走好,郗虑便是吭哧一声,摔得一个屁墩,尾椎断裂,一直都没能爬起来。郗虑当然不会觉得是自己走路不小心,而是在心中不免腹诽骠骑门庭之前竟然有水,有冰,还有坑,这不是骠骑的责任么?
所以对于骠骑的这些政治上的新举措,郗虑一直以来都隐隐有些排斥,不愿意听,不愿意想,更不愿意放下自己的架子去好好学一学。就像是一个执拗的小学生,觉得某个课目的老师不给他一个笑脸,他便是不愿意上这个老师的课一样,殊不知这样做最终吃亏的并非是老师,而是他自己……
『嗯……』郑玄微笑着,『再去看看罢,即便是到了天子丹阶之下,多少也可以述说一二,否则万一天子垂询……』
郗虑目光顿时一凝。
『去罢!三日之后,汝便随天使而返罢!老夫年衰,难释心伤,便不送你了……』郑玄挥了挥手,『若将来还有机会,你我师徒自有重逢之时……』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两个人都知道,或此一别,就是永别。
郑玄仰头看天,然后闭上了眼。
大汉的那些陈腐,郑玄已经看够了,也待够了,现在唯有长安才是新的,郑玄还想要在残生当中看到更多新的东西……
而郗虑还在眷念着旧物。
终究不是同路人。
『师父……』郗虑跪行了两步,拜倒在地。
郑玄闭眼,摇头不语。
郗虑见已成定局,便是叩首大哭。
郑玄见郗虑叩首有声嚎啕落泪,最终自己也不免有些动情,正待再行宽慰的时候,便是见到郗虑抬起头来,带着串串的泪珠说道:『弟子今将远别师父,不知何时方能再见师父亲颜……不知师父可否赐弟子些藏书随行……弟子,弟子见书便是如见师父是也……』
『……』郑玄沉默了一会儿,『罢了,鸿豫可自取就是……』
郗虑低下头,恭恭敬敬的再次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对着郑玄再三叩拜……
郑玄闭上了眼,只是在听到郗虑的脚步声远去之后,才微微叹息了一声,就像是庭院之中的落叶,飘然而下,落地无声。
在郑玄和郗虑告别的时候,刘祯也在准备着返程的相关事项。
刘祯这一段时间,在长安之中,也并非天天缩在驿馆之中。
对于郑玄不愿意去许县,其实刘祯也是早有了一些计较。
如果说郑玄愿意去许县,恐怕是很早的时候就给与答复了,而一直以来郑玄不做声,显然就是有了一定的顾虑,亦或是一直在考虑什么事项,而这些事项之中,不管具体究竟是什么,对于刘祯来说都是劣势的。
因为刘祯能给的条件都定死了,不像是一般的外事活动,还能谈个有来有回,一旦郑玄有什么新的要求,刘祯也不可能替天子做主,给与什么更优惠的条件,简单来说就是一锤子买卖,成不成就这一下,连商讨的余地都没有。
因此最后郑玄提出让其弟子郗虑代替自己去许县,并且授予郗虑一个侍中的名头,刘祯基本上也就只能答应下来,毕竟有一个人陪着回去,总比自己两手空空而归多少好看一些,至于侍中的职位么,刘祯认为问题不大,反正是一个虚衔而已。就算是这个『侍中』最终没能落到郗虑头上,刘祯也只要将人骗,呃,带到许县就算是任务完成了,顶多说一声很遗憾,很抱歉,然后或许和郗虑有些交恶而已……
作为亲身经历过动乱和家族崩落的刘祯,对于当权者有一种近乎于偏执的鄙视,他鄙视曹操,也鄙视斐潜,认为是曹操和斐潜这样的人,这样的野心家才导致了大汉王朝的崩坏,因此刘祯到了长安之后,第一件事情自然是宣读征召郑玄的命令,然后就等着看斐潜的好戏,甚至在路上的时候就已经预备好了要和斐潜怎么争辩,用各种典故和文采,用各类犀利的语句讥讽打击斐潜。
没错,刘祯的辩才,是具备相当的水准的。在历史上,他不仅是正面的怼过曹操,也怼过曹丕,而且他不像是祢衡那样撒泼打滚,而是有理有据的雄辩,让曹操和曹丕都不得不低头认输。
只是很可惜,就像是积蓄了全身的力量,然后一拳打在了空处一样。
斐潜竟然丝毫没有挽留郑玄的意思,甚至连表面上的文章都懒得做,这让刘祯惊诧莫名,难道说斐潜根本就不在意郑玄的名头,亦或是有信心郑玄根本不会走?
见了郑玄一面之后,刘祯就发现,在他理解的,亦或是在许县之中形成的对于斐潜,对于长安,以及对于这里一切的东西,似乎都有一些偏差。就像是看着水里的鱼,鱼的实际位置和所看到的位置,其实并不一致。
在许县之中,常常听到的是骠骑将军不过如此,骠骑新政不堪一击,骠骑为人刚愎自用,骠骑属下嚣张跋扈……
听得多了,也就渐渐的信了。
毕竟一个巴掌,呃,群众,呃,那啥啥,刘祯以为,骠骑就是如此罢,结果发现,并不是许县之中所传说的那样。
刘祯和之前来长安的郭嘉曹真等人不同,刘祯所观察的视线更低一些,或者说是更市井一点。
简单来说,就是吃。
在长安吃得东西,确实很多……
除了之前就已经是传到了许县的炊饼和肉包之外,还有许许多多的不同的吃食,着实令刘祯流连忘返,甚至觉得如果能将长安的这些食物种类都带去许县,或许又是大功一件。
可是很快的,刘祯就发现,这个想法并不怎么现实。
因为刘祯发现,要有这么多的吃食的花样,就必须要有充足的粮食……
米也好,麦也好,还有一些其他的什么粮食都是如此,首先必须保证有最基础的数量了,才能谈得上其他的花样,否则连吃都不够吃,百姓又怎么会有兴趣用粮食来做这个,或是做那个呢?
毕竟不是所有的吃食都是炊饼和包子一样,是从死面改成了发酵面……
一开始刘祯以为是因为斐潜较早的推广屯田的原因,所以才有了更多的粮食,只要冀州豫州的秩序彻底恢复,耕作面积跟上来之后,粮食产量必然会超过斐潜,但是很快的,刘祯就发现自己的这个想法是完全错误的。
因为刘祯意识到,冀州和豫州虽然说土地可能比长安三辅,河东北地要更多一些,但是冀州和豫州也有自己的问题,就是人口多。即便是粮食的总产量可能会赶上斐潜这一边,但是那么多的人口平摊之后,就未必有多少的数量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