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这点事儿,李牧也不觉得有瞒着王鸥的必要,就一五一十地跟她说了。王鸥听了,好一会儿没说话。李牧瞧她的神色,觉得奇怪,便问道:“怎么,你认得这位隐太子妃”

    王鸥点点头,露出惭愧的神色,道:“不止认识,幼年时还是很好的朋友。后来我嫁入崔家,她嫁给李建成,才逐渐断了消息。说来也惭愧,我还比她大一岁呢。”

    &nb




第322章 合作共赢
    李牧的每一个女人,都在他身边占据了一个不可或缺的位置。火然文

    白巧巧对他情深义重,又与他心有灵犀,俩人的一路从懵懵懂懂走过来,相濡以沫的夫妻。

    李知恩则娇痴可爱,聪敏过人,有她在身边的时候,总能让李牧觉得心情愉悦。

    而王鸥给他的感觉,相对比较特殊。既能让他感受到知性御姐的一面,又能让他感受到一股莫名的、类似‘母爱’的错觉。虽然李牧不想承认,但是真正吸引他,就是这份奇怪的‘母爱’,尤其在他知道孙氏不是‘他’的母亲之后,他下意识地想要找到一个人,来填补这份包容感。

    至于张天爱么……

    李牧自己也说不清是一种什么感觉,要说他对张天爱的感情多深,他自己也不太相信。但在得知她即将嫁人这个消息之后,就是莫名的不爽,就是想要去破坏!

    李牧暗搓搓地想过,也许是一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心理在作祟反正就是不想让给别人,一种莫名其妙的占有欲。虚伪的人这样安慰自己:反正她也想留在我身边,我其实是遂了她的心愿。

    抱着王鸥香喷喷的身子睡了个午觉,醒来之后,又一起吃了午饭。随后,王鸥给他换了身衣裳,目送他乘马车离开。能有半日相聚,王鸥已经觉得很满足了。毕竟她也知道,李牧不是一个闲人,有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呢。

    王鸥也上了马车,她要去京东集照看生意,忽然想起来什么似的,把帘子撩开,对侍女吩咐道:“郎君今日出门没带护卫,安排几名暗卫跟着,若是有人不轨,格杀勿论。”

    “遵命,圣女。”

    车辙声渐行渐远,侍女打了几个手势,附近的几个不起眼的人,没入了人群中。

    ……

    李牧没有着急入宫,他虽然已经决定做这件事,但怎么入手还没想好。与其贸然行动,好心办了坏事,不如深思熟虑之后,再出手不迟。

    他来到了工部。

    早晨让独孤九送去的那封信,是为了让程钱出面,帮他召集工部新衙竣工时,赶来祝贺的商贾们。这也人说来也都是熟人,长安城这种地方,大商贾没有背景是站不住脚的。细究下去,背后要么是个公侯,要么是个门阀。平头百姓,最多也就是个铺子罢了。

    那日工部迁衙,来了不少商贾道贺。虽然礼钱不多,但是有这个心意在,李牧也觉得高兴。当场许下承诺,日后必有回报。只是这事儿已经过去了两个月了,众人都以为李牧把这件事给忘了,没想到突然接到消息,李牧着急他们来工部议事。

    众人心中明了,这是侯爷要兑现承诺了。若非如此,为什么来工部议事他们可是知道,李牧喜欢在天上人间摆酒席,顺便说事情的。

    李牧在信中定下的时间是未时,这些商贾大多都是午时来的。生怕错过了什么,不少人没吃饭,倒也好办,工部设有大食堂,离会议室不远,虽无精致饭食,吃饱却毫无问题。

    事急从权,这些平日里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大商贾,也和普通工匠一样,坐在条凳木桌旁,吃只有‘下等人’才吃的汤饼烩面了。

    等啊等啊,终于,日头往西,到了差不多到未时了。派到坊门望风的随从终于来报,说是侯府的马车往这边过来了。

    一众商贾哪里敢怠慢,齐齐起身迎了出去。李牧从马车上下来,看到眼前乌泱泱都是人,还给吓了一跳,瞧见人群中的程钱,皱眉问道:“我让你把当日送了礼的商贾叫来,你叫这么多算怎么回事,没给我送过礼的,与我就是外人,我哪有那么多好处给外人啊”

    众人一听,侯爷这是话中有话,不送礼的就是外人,不就等于在说,大家快给我送礼吗

    程钱可不敢惹李牧这个财神爷,陪着笑脸道:“侯爷您可错怪小的了,小的是按照当时的人员名单派人通知的,人来得多些,想必是仰慕侯爷,想要聆听教诲吧。”

    李牧哼了声,道:“反正我手里也有名单,待会不在名单之列的,也占不到便宜去。”

    说罢,人往工部衙门走,众商贾让出路来,都跟在他的身后。不时有人窃窃私语,听不真切,似是在问如何送礼。只是这会儿谁会解释,好处当前,就算是亲爹都不能想让,何况大家还是同行

    来到工部会议室,李牧在主位坐了。各商贾也忙寻位置坐下,李牧瞧得清楚,众人落座,也是分了主次的。离他越近的,后台也更硬。至于程钱,虽然不是后台嘴硬的人物,但由于是他窜的局,因此也得了一个紧挨着李牧的左手边位置。

    李牧敲了敲桌子,声音不大,议论声却戛然而止。

    “诸位都是长安城中的大商贾,贵人事忙,本侯也不多耽误大伙的时间。犹记得月前,工部迁衙的时候,诸位凑了份子前来道贺,本侯允诺诸位,来日必有回报。只是这些日子,本侯实在是繁忙,倒把这些事情给耽搁了,今日得空,便把诸位叫来没耽误大伙事情吧”

    众人忙道:“侯爷相招,什么事情都得放下。刀山火海,也得前来赴会。”



第323章 两头堵
    “如今,他的纸坊还要继续做大,不限于长安城的生意,还要扩张至其他四都,太原、凤翔,他都已经买下了地皮,打算兴建纸坊了。”

    “为何他敢如此冒险让他自己说罢。”李牧示意封四来到他身边,封四从怀里掏出一个羊皮卷。羊皮一直是书写的载体之一,为了长久保存,重要的契约,如今还都是用羊皮来誊写的。

    封四展开羊皮卷给众人看,道:“我敢如此冒险行事,有两个依仗。一,在侯爷的帮衬之下,我的纸坊已经与大唐日报签订了契约,从即日起往后五年,所有印刷大唐日报的用纸,都出自于我的纸坊。明年大唐日报还要在凤翔、太原等五都全部设置报社,因此我才会就地投资,兴建纸坊。”

    有人忍不住问道:“那你的钱从哪来呢即便你这段时间挣了点钱,但也不足以支撑在各地同时兴建纸坊吧”

    封四看了眼问话的人,他正好认识,道:“赵掌柜问得好,这便是我的第二个依仗了。因为我的纸坊已与大唐日报签订了契约,有了往后五年的保底出货做担保,被内务府认定为‘前景良好’,我以三成的股换取了内务府的三万贯注资,同时得到了银行五万贯无息贷款额度。我自己的钱,加上注资的钱,再加上五万贯贷款,同时兴建两个纸坊,绰绰有余,没有什么负担。”

    封四说的这些,程钱也不知道。李牧给他的信中,并没有说这些事,他和在场的众商贾一样,都是头一次听说。

    这样经商的方法,倒是新鲜的很。先签订契约,然后以此为凭,从银行借贷扩大纸坊,而且没有利息,这天底下还有这等好事么

    程钱代表众商贾,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李牧笑着解释道:“当然不是所有商贾,都能有类似封四这等优渥的待遇。封四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是因他的纸坊从诞生之日到现在,所有的底细我都清楚。我知道他的能力,也能预测到纸坊未来的前景。风险在可掌控的范围,因此才会借给他钱。而且,契约中也是有风险条款的,若封四做不到供应大唐日报所需的纸张,或者私自涨价、降低质量等,就算是他违约。违约的代价是很大的,内务府与他约定的契约中,若一方违约,赔偿金是注资金额的十倍!”

    十倍!也就是三十万贯!众人咋舌不已,这样的代价,几乎是无法承受的。看来签这个契约,还需要十分谨慎才行,一个不小心,自己的买卖可就归了内务府了。

    但是同时,这诱惑也十分大。

    第一个诱惑,便是这‘订单’生产的模式。商贾从来都不怕生产不出东西,怕的是生产出来卖不出去。而生产之前立下契约,几乎是规避掉了这种风险,商贾需要做的,仅仅剩下生产而已。

    第二个诱惑,便是这‘无息’贷款。

    如今市面上,借贷的利息,普遍在百分之二百以上。府衙的公廨虽然有百分之一百利息的贷款,基本上就是个样子,没听说谁借到了。大唐国库空虚,到处都用钱,哪有钱放在公廨里面借给别人。

    若是有了这无息的贷款,再加上内务府的订单,生意蒸蒸日上,可真不算是奢望了。

    便是背靠程府,不缺钱的程钱,也对此动了心思。若是能花别人的钱,把自己的事情办了,何乐而不为呢

    不用李牧引导,程钱便问出了他所想的话:“侯爷,还请细致说说,这订单如何能拿到,还有这无息的贷款,是怎么个借贷法,大家伙都非常感兴趣。”

    “我先跟大家说明,这订单和贷款,并非是绑定在一起的。入股,也可以谈,并非是不让入股,就不能拿到订单和贷款,全都是可以分开的。”

    众人一听,担忧放下了大半。他们大多都是代理人而已,最要命的就是无法做主。大商贾背靠大门阀,谁愿意把让他人入股呢

    “咱们先说说这订单。”李牧停顿了一下,道:“订单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工部的订单。给大家举个例子,如今大家也知道,工部兴建了工厂,正在加紧打造贞观犁的犁铧。众做周知,只有犁铧是无法耕地的。还需要犁壁、犁底、压镵、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等部件,而工部人手有限,只能去生产难度最大的犁铧,剩下的部件,也需要有人来生产。这,便是一个订单。”

    有人动了心思,奓着胆子问道:“不知侯爷打算订多少套”

    李牧嘴角勾了勾,道:“基本上能做出多少,我要多少。第一批,先从一万套起。”

    众人倒吸了口冷气!

    一万套,这得是多少钱。就拿最便宜的定价,一贯钱一套,当然不可能这么低廉,实际价值更高,毕竟贞观犁可在一定程度上替代耕牛。

    粗略计算刨除成本人工,接下这个订单,第一批的纯利就能超过三千



第324章 达成一致
    众商贾浑浑噩噩地从工部的会议室出来,直到走到坊门口,脑海里还回荡着李牧刚刚所说的内容。

    李牧这次所给出的种种‘利好’,真的算是利好么

    答案是肯定的,封四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西市小贩,变成今日动辄十几万贯生意的大老板。还接下了大唐日报的五年订单,这样的人物,势必是会崛起的。

    然而,这是一个草根人物,遇到李牧是他的运气。他本来就什么都没有,为了出人头地,不在乎放手一搏。换做是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处在封四的立场,他们也会做同样的事情。

    这就叫做光脚不怕穿鞋的。

    但是相比之下,商贾们不一样。他们有鞋穿,而且还不是自己的鞋。他们只能经营,不能决断,因为生意不是他们的。然而他们要面对的,确实李牧给出的二选一的难题。

    要么,按照他的意图行事,贷款,订单,销路,畅通无阻。要么,跟他对着干,那结局可就不好说了。

    有句话叫‘人为财死’,但人真的舍得为财而死吗不要忘了,还有一句话,叫做‘有命赚,没命花’。

    若单是李牧自己,商贾们或许还敢放手一搏。但现在,他是内务府的总管大臣。这些生意,通通都是在内务府的名下。而内务府是什么那是皇帝的钱袋子。

    跟李牧过不去,就是跟皇帝过不去。

    区区商贾之人,谁敢与皇权作对

    李牧这次举动,都不能叫阴谋了,他这就是阳谋。明明白白地告诉你,我就这么干了,你能怎么地

    也有人在想,我自顾做我自己的生意,不跟你这内务府掺和不就行了么

    可是转念一想,他自己就想明白了。大势如此,谁能独善其身

    就拿这贞观犁的订单来说,你不做,自然有人做。利润摆在那里,拿到订单,就等于挣到了钱。大家都做木器行,赚了钱的,生意必然会扩张,蛋糕就这么大,不主动参与其中,就会被挤出桌子,别说吃蛋糕了,味儿都闻不着。

    这也是李牧阳谋的最卑鄙的地方。

    扯着皇帝的虎旗,让你不敢跟我对着干。然后再用利益诱惑,让你与我同流合污。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与我合作之人,都不用我亲自动手,你的同行就能要了你的命!

    商贾们不敢妄下决断,离开工部之后,各自到了各自的主家,诉说了事情的经过。接着,各大府邸纷纷从后门出来一辆马车,向不同的地方汇聚过去。

    赵国公府。

    勋贵们已经吵成了一团。

    戎马出身的勋贵们,做生意本来就不在行。但是家大业大,人口又多,总得吃饭吧。

    放贷这种简单粗暴的生意,便成了他们的首选之一。谁家没有几条放贷的渠道而且勋贵大多掌军权,侍卫,亲兵都不少,谁敢赖账,直接打上门去,地方官也没人敢管。

    现在李牧的银行一出,三分利息的贷款,直接把他们的活路给掐断了。

    损失从哪里弥补

    高士廉火冒三丈,叫嚣道:“李牧这小子到底是哪一边的人怎么一会儿冲门阀使劲,一会儿冲咱们使劲什么意思他是他这么做,不是明摆着断咱们财路么”高士廉看向长孙无忌,道:“不行,你得去找他!”

    长孙无忌揉着太阳穴,他的脑袋快要炸开了,李牧怎么就这么不让人省心,隔几天就得搞出一件大事。他现在十分后悔,在李牧羽翼未丰的时候没能下狠心,以至于现在,就算他想下狠心,他也做不到了。

    陛下竟允许他开府还给他任命官员的权力,这是在干什么

    长孙无忌根本想不通,李世民到底看上李牧哪里了,这小子再有才干,不过才十七岁而已,如此重任交给他,他真的能做好么

    “长孙无忌!老夫在跟你说话!”

    高士廉暴躁地叫嚷了起来,他是长孙无忌的舅父,又有大恩于长孙氏,因此从来都是肆无忌惮。

    长孙无忌不得不开口,道:“舅父,李牧如今领着内务府,他做的事情,都是陛下的意思。你让我怎么找他陛下的内帑没钱,谁来填补除非舅父能填补,否则咱们怎么找,都是白找。”

    高士廉的嘴巴顿时闭上了,嘟囔道:“我高家没几个钱,给了陛下也无济于事……”

    声音越来越小,慢慢不做声了。

    独孤修德左看右看,出声道:“为今之计,老夫觉得还是不要与逐鹿侯对立得好。大家不妨想想,这不失为是一个时机啊。若是咱们早点去找李牧,把订单拿到手中,这可是看得见摸得着的钱。”

    高士廉又活泛了起来,斥道:“你倒是好说话,你那儿子整日跟在李牧身边,你这老小子肯定是早就知道消息了。说这些什么意思当说客来了”

    独孤修德涨红着脸反驳道:“老国公,你这话是什么意思咱们陇右勋贵同气连枝,我何时做过对不起大伙的事情!我只是就事论事,说出我的想法而已。若说与李牧的关系远近,你就远么可还记得大唐盐业和大唐矿业入股的时候,是哪一个两头都入股的还不只有老国公你一个你要是这么说我,我倒是开始怀疑你了,莫不是故意唱反调,实际是探虚实吧!”
1...217218219220221...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