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第328章 大获全胜
    王也忙不迭道:“老夫这里也是一成”咬了咬牙,又道:“若你觉得不够,还可以谈。ranena`”

    “二位长辈都是我的长辈,若非是把我逼得没了法子,何至于此”李牧叹息一声,似是消气了不少,伸了伸手,道:“这里不是谈话的地方,到我的书房来吧。”

    说罢,走在前头。长孙无忌和王只好跟着,独孤九留在后面,把胖达抱了出来,锁好门,才跟了上来。

    书房里,李牧请二位长辈坐下,又叫小竹上了茶,啜饮一口,才缓缓开腔:“二位长辈刚刚说的事情,我想了一下,还是不能接受。”

    王见李牧这样说,有些慌了神,忙道:“逐鹿侯,这又是为何若你心里还有气,不妨提出来,都好商量,都好说啊。”

    李牧摆摆手,道:“不是这个意思,今日大家都这么坦诚,那我不妨就直接一些。我这个人,非常古怪,有时候爱财如命,有时候却又视金钱如粪土。两种性格,都是我。关键在于,心里是否痛快!我痛快了,怎么都行,我不痛快了,那就不能只有我一个人不痛快,总得拉上几个,陪我一起不痛快。”

    “大不了一拍两散,对吧我这家里才几口人,就算我什么都不干了,光靠一个酒坊,过得也是上等的日子。”

    二人只得附和,李牧这些话,确实是如此。

    “转眼我来长安也半年了,与二位长辈相识,也有半年时间了。咱们之间的事情,不必细说,彼此心里都有数。我不是一个傻子,二位长辈心里是怎么想的,我心知肚明。”

    “你们看不起我,只是利用我。有好处,你们当我是个人,我遇难处时,却没有一个愿意为我说句话。”

    李牧沉声说出这句话,长孙无忌和王急忙要辩解。李牧抬手制止了二人,继续道:“不必解释,我有自知之明。”

    “一个边陲小城来到长安的毛头小子,一个在所有人眼中靠‘幸进’封侯的家伙,凭什么能被看得起呢非亲非故,又凭什么得到二位长辈帮衬呢”

    “没关系,我都接受。”李牧笑了笑,道:“没有帮衬,我自己想办法,我用自己的办法,让人瞧得起就行了。”

    “现在,二位长辈瞧得起我了,陛下也瞧得起我了。这就可以了,这便足够了。”

    “二位长辈家大业大,牵扯也大,计较利益我是能够理解的。你们说分润与我,我也相信是真诚之言。我便是拿了,也没有什么理亏,毕竟我付出了辛劳,拿了也理所应当。”

    “但事情分怎么看待,如今我有酒坊、店铺,家里开销根本花不完,说句实在话,不差这点钱。而且二位长辈立场经常反复,在我看来,今日和睦,来日未必不会成敌人。拿人钱财,就要与人消灾。我不拿这钱财,便也不用牵扯到很多事情去,如此也好。”

    “二位长辈记着这份人情,就当是我存在二位长辈处的。日后若是我出了什么事,开口的时候,二位长辈记得这份人情,还了便是。至于内务府么,除了为二位长辈方便之外,也是陛下交给我的差事。皇命在身,责无旁贷。陛下于我恩重如山,虽鞠躬尽瘁不能报答。我答应陛下,要为他在挣一百万贯,用于创建一支万人骑兵。话说了,必须得办到。二位长辈若心里觉得歉疚,多多助力于我,李牧便感激万分了。”

    这一番话,没有什么花哨,也没有过分的渲染,平铺直叙,道尽了心中所想。王和长孙无忌虽然各有心思,却也都有些动容。

    李牧的意思已经表达得很清楚了,他非常明白,彼此立场不同,各为其主,今日无论相处多好,来日利益不同时,还是会翻脸无情。既然如此,他便不想牵扯太深,若是今日他拿了钱,来日避免不了可能要他做些违心的事情,他不拿钱,也就撇清了干系。

    而他付出的回报,就是一份人情。这份人情不必说,是一份极大的人情。日后李牧帮助门阀勋贵赚多少钱,这份人情就值多少钱。

    答应这个条件,对二人来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钱好算,人情难还。李牧既然如此说了,他便不会轻易开口,一旦他开口了,就一定是大事。吃进了肚子里的,再吐出来,比少吃点可难受多了。

    而且李牧也透露出了他的目标,他竟然说要挣一百万贯!这可不是一百贯,后面还带个‘万’字。这样说罢,像灞上酒坊、跑马地这样聚宝盆一样的生意,一年也不过是十几万贯的利润。但这都是凤毛麟角的极特殊情况,哪有那么多的好买卖

    但是转念又一想,若是旁人说此大话,肯定是贻笑大方。但搁在李牧身上么,却未可知。

    眼前这俩聚宝盆,可全都是出自他手啊!

    二人在内心挣扎了一会儿,这回是长孙无忌先开口。其实他比王更加没有选择,今日从李世民的态度,他已经看出来了,李牧做的事情,正合乎李世民的心意。而刚刚李牧‘无意中’透露出的消息,则让他彻底明白,李世民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

    他想要一支万人骑兵,至少需要一百万贯,这一百万贯,指望民部是不可能的,因此



第329章 无形之手
    长孙无忌和王珪离开,却没有各自回府,而是非常有默契地又来到了天上人间喝茶。包间内,侍者端上了茶盏之后,长孙无忌便让人退了出去。他的随从守在门口,二人才开始交谈。

    话还没说,二人齐齐叹了口气,听到对方的叹气声,俩人互相看了眼,长孙无忌道:“你为何叹气”

    王珪苦笑道:“国舅不也是叹气了么”

    “是啊、”长孙无忌又叹息了一声,道:“没有想到,真是没有想到。李牧才来了长安半年、才半年呐!想当初,他刚入工部任职的时候,因为几个工匠的事情,还来我府上登门道歉。那时的他,是多么的谦卑。当日情景宛如昨日,而今时今日,他已经能给我脸色看了,人都说养虎为患,果然不假,如今这幼虎已经长成,如之奈何”

    “奈何不得了!”王珪接过话,道:“老夫活了这么大的岁数,像李牧这样的年轻人,还是平生仅见。他哪里像一个十七岁的少年郎。看他做事的谋略和手段,看似荒诞不羁,实则环环紧扣。看着他,老夫便觉着自己是真的老了。唉……”

    “如今这小子大势已成,你我的算盘全数落空。这次遏制不得,恐怕下次更没有机会了。叔玠,你有什么打算”

    王珪知道长孙无忌这是在套话,但这也不算是什么机密事,而且目前二人的情况差不多,同仇敌忾之时,说点心中所想也是无妨。

    “没有打算。”王珪给出了四个字的答案,道:“其实李牧说得有道理,他做的事情,与我太原王氏的利益之间,并没有冲突。他想要的,无非就是按照他的想法做生意,而我太原王氏想要的,只是利字而已,只要有利,按照谁的想法做生意不是做呢国舅以为呢”

    长孙无忌笑了一下,道:“你倒是想得开,隐太子死后,你能接受陛下的招揽,身居宰辅之位,怕也是这样想得吧”

    王珪哈哈大笑,道:“国舅不必揶揄,你我都明白,做隐太子的心腹也好,做陛下的臣子也罢。老夫身为太原王氏子弟,都是要为了太原王氏着想的。隐太子在时,与门阀士族交好,老夫为隐太子出谋划策,便是为了我太原王氏出谋划策,有何错处”

    “玄武门事后,隐太子惨死,但老夫却自认不亏欠于他。该做的事情,老夫都做了。老夫多次提醒,先下手为强,隐太子自己优柔寡断,怪的谁来他死后,我接受陛下征召,入朝为官。又有何错处难道老夫要愚忠到随隐太子而去才全保全名节么”

    “若他听从我的建议,又何至于此”

    “老夫可以不做这个官,但我太原王氏怎么办家族数万人口怎么办国舅,你也不要说风凉话,你又如何不也是与我一样么”

    这次,长孙无忌没有反驳,王珪说得没有错,二人是同病相怜。

    曾几何时,长孙无忌的想法也非常的单纯。他与李世民一起长大,尊他为主,着实不曾想过为己谋私。但是随后,李氏父子之间的龌龊,让他认清了现实。现实便是,什么父子亲情,什么朋友恩义,全都靠不住。只有自己握在手里的,才真正是自己的。应了那句话,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李世民也是如此,他若不自私,不为了自己。他大可做一个闲散王爷,但他是如何做得弑兄杀弟,灭兄弟满门,如此行径,亘古未有。即便有无数理由,也改变不了他当日丧心病狂的事实。

    从那之后,长孙无忌便不再天真了。他开始考虑自己,偷偷利用自己的权力,为长孙家谋划。

    甚至在东宫,他都安排了自己的人,为的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未来的皇帝,让他与长孙氏亲近。一切都在按照他的谋划进行着,非常的顺利,知道李牧的横空出世,彻底打乱了他的计划。

    长孙无忌是真的后悔,早知李牧有今日,他肯定会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出动死士,杀之而后快。

    如今,想动也动不得了。

    这个话题没法继续聊了,长孙无忌打了个岔子,道:“不说这些了,既然答应与李牧合作,这订单的事情,我可不会让着你们。”

    王珪却道:“国舅,这话似乎得换我来说吧难不成你觉着,你们与李牧关系好”

    长孙无忌闻言揶揄道:“不管怎么说,李牧也算是勋贵。与我也沾亲带故,就算看在陛下和皇后的面上,也能给我三分薄面。你么,忘了挨得那一拳了”

    “老夫自然是没忘,不过这有什么影响么老夫也没打算亲自与李牧商量这订单的事情,舍弟与他关系莫逆,以后我太原王氏的生意,都会由舍弟打理。”

    王珪抬了抬眉毛,颇有挑衅的意味。

    一番话说中了长孙无忌的心事,是啊,人家那边有一个王普。王普此人,长孙无忌自然是知道的。此人是国子监的教授,早年是太原一代有名的纨绔,学问不怎么样,吃喝嫖赌的本事却精通得很。与李牧不打不成交,现在逢人便称自己是逐鹿侯的朋友,交际面很广。

    而自己这边,却没有一个与之对等的人物。长孙冲本来是一个好的人选,还拜了李牧做师父,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李牧不喜欢长孙冲。而长孙冲自己,也对李牧七个不服八个不忿,只是被整治得不敢说罢了。

    忽然长孙无忌想到一人,道:“你有王普,我也不是没人。你忘了独孤家那小子了他也是勋贵,还是独孤阀的继承人,有他在李牧身边,还愁说不上话”

    王珪笑着摆手,道:“国舅



第330章 谋士之殇
    宫门大开!

    此举极不合规矩,历朝历代李世民骑着一匹白马,一马当先窜出,身后跟着一队禁卫,看这架势,好似又回到了当年天策上将的风采。

    銮驾在后面跟着,銮驾太慢,李世民等不及。

    他知道杜如晦的性格,若非到了弥留之际,他是绝对不会派人通报消息的。而且就算是到了弥留之际,若他不是有话要说,有事托付,他也不会麻烦。

    李世民知道,他在等着自己,他一定有话想说。

    这位自晋阳起兵,便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谋士。沉默寡言,但只要他一开口,事情便有了决断。

    与之相反的是房玄龄,房玄龄遇事,总是能够提出精辟的意见和具体的办法,眨眼便能想出七八个主意来,但是往往不能作决定。这时候,就必须把杜如晦请来。而杜如晦一来,将问题略加分析,就立刻能从房玄龄的意见和办法中选出一个最好的来,每每都切中要害。

    二人配合,相得益彰,因此才有了‘房谋杜断’的佳话。

    李世民登基之后,俩人封了尚书仆射,房玄龄是尚书左仆射,杜如晦是尚书右仆射,官职相当,平起平坐。在众人眼中,二者并驾齐驱,不分高下。但是只有李世民自己心里知道,谋略一事,杜如晦要胜过房玄龄。他心中更加倚重的谋士,是杜如晦!

    谋,固然重要。但去做,却要从决断开始。房玄龄在谋的方面厉害,但若不能落实去做,也都是纸上谈兵罢了。这个时候,才能显出决断的人才尤为珍贵。

    骏马疾驰,不断缩短君臣之间的距离。李世民的脑海中,也在掠过他与杜如晦之间的种种过往。

    平定薛仁杲、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叛乱,掌管秦王府兵马……

    他想起了那夜,被逐出京师的房玄龄和杜如晦,易妆成道士深夜回长安,为他谋划玄武门事,联络众武将,让他坚定信心,发动政变,登上皇帝宝座。

    多少次犹豫之时,是杜如晦的决定,扭转了局面。李世民不敢去想,若无杜如晦在身边,他是否还能有今日!

    而今时今日,这个人就要死了。

    年初的时候,他们还在一起谋划对突厥的进攻,那时候他还很健康,而当大军进入突厥境内时,他便染病了。病来得如此急,如此快,身体每况愈下,药石难医。御医都说,他活不过半年。

    便是孙思邈来为他诊治,也只是让他多活了两个月罢了。

    今日,便到了分别的时候了么

    一股钻心的疼痛袭击了李世民的脑海,让他双目赤红!这一瞬间,他怨恨冲天。朕是皇帝,朕是天子,天下都是朕的,为何朕留不住一位心腹重臣

    事事不能遂心顺意,做这天子有何用处

    眼前便是杜如晦的府邸了,李世民勒住缰绳,从马背上跃下。杜如晦的管家站在门口等候,看到李世民下马,便要行礼,李世民摆摆手,不理会他,大步流星地直奔后宅。

    哭声不绝于耳,李世民听到了,心情更加低沉。

    “克明!朕来了!”李世民赶到门口,先喊了一声。病榻上,正在同长子交代后事的杜如晦听到了李世民的声音,眼泪瞬间模糊了双眼。

    他虚弱地抬起手,对他的儿子和妻妾说道:“后事,我已经都交代清楚了。你们都出去,让我跟陛下,再说几句话……”

    一众家人垂泪不止,在杜如晦的长子杜构带领之下,重重叩首,哭着推出了屋子,把这最后的时间,交给了这对君臣。

    李世民来到塌边,紧紧握住杜如晦因病痛折磨,枯瘦如柴的手臂,看着他皮包骨的样子,再也克制不住,眼泪掉了下来。

    杜如晦想抬手帮李世民拭去眼泪,却已经做不到了。他的脸上,焕发着一种比健康的人还要有活力的神采,李世民戎马一生,见惯了死亡,他知道,杜如晦已经到了回光返照的时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因为我的事情,让陛下流泪,作为臣子,臣惭愧万分。”

    “克明,你我之间,还说这些做什么你吃了神医的药,为何还会如此”

    “呵……”杜如晦叹息一声,道:“陛下,命有尽时,此乃天意,非人力所能相抗。也许是臣这一生,算计的人太多,合该有此报应吧。”

    李世民哭声更大,他自然知道,杜如晦所算计的人,都是他的敌人。若真是天意如此,杜如晦便是替他死。

    “陛下,臣要先走一步了,临行之时,还有一些心事未了——”

    “你说,无论何事,朕都答应你!”

    “臣两个月前,那、道奏折……”杜如晦的气息已经有些乱了,李世民却听懂了,忙道:“朕按照你的意思去做了,李牧不负朕和你的期望,如今掌管新设的内务府,已可与勋贵、门阀、士族分庭抗礼了。”

    杜如晦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道:“陛下,臣听闻逐鹿侯很多次,却没有见过他。实在是想见一面啊,如此天赋奇才,真不知道是什么样的风采……”
1...219220221222223...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