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陛下,臣是为陛下考虑。”

    “为朕考虑”李世民眉头皱得更紧,道:“莫非你认为,朕会贪图这十万贯朕是缺钱,却还不至于把手伸到百姓头上!”

    “请陛下听臣说完。”

    李牧正色道:“陛下,那日臣与陛下说起筑路的事情,曾提到过。筑路,非门阀勋贵不可,其中原因之一,便是门阀手中有粮。有粮,才能养活劳力。因此,臣支持山东士族来修路。”

    “但是他们的想法,却在于扩大自己的影响力。陛下也说过,门阀在地方上的影响力,一直是朝廷的心腹之患。”

    李世民哼道:“你既然知道,为何还要促成此事山东本就不服朝廷约束,若再修成了路,以后朝廷更加治理不了了。”

    “臣正是为解决此事,才极力促成的。”李牧认真道:“陛下刚才说,这十万贯,最终会分摊到百姓身上。臣却以为,不止。”

    “什么意思”

    “山东不服朝廷约束久矣,地方上的很多事务,不经朝廷允许,他们也没有少自作主张。这次修路的事情,干系甚大。山东士族定是觉得,此事已经触及了陛下底线,所以没敢阴奉阳违。但一旦朝廷答应下来,其中的很多细节方面,他们还是不会听从朝廷的调派。”

    “臣试探过魏征,问他,若朝廷答应山东修路,可否派巡检司监督。魏征含糊其辞,显然是无法做主。这便确认了臣的猜想,不但这十万贯,会分摊到山东百姓身上。日后收取过路费的时候,他们也一定不会按照朝廷的章程来。”

    “陛下试想,道路不好的时候,过路是不花钱的。但是路修好了,却要花钱走,而且价格不菲。若陛下是商贾,会不会对此不满呢”

    李世民想了想,道:“道路不好时,大家走的路都不好。贩卖货物,赚得钱多少却是差不多的。而道路修好了,虽然路好走了,却要交不少的钱,贩卖货物得到钱所剩无几,若朕是商贾,恐怕会选择前者,毕竟有所剩余。”

    “就是这样。因此臣在修路的章程中,特意注明过路费收取的标准。严令必须按照这个标准收取,为此甚至不惜延长道路收归朝廷的时间,目的就是不给百姓增添负担。章程中的收费标准,是臣精算过的。大抵要比没有修路之前,耽误时间所影响的收益要小,这样对百姓来说,修路之后即便交钱,对他们来说也是划算的。”

    “而山东士族,不遵守朝廷的章程。借此机会,大肆敛财,那么山东百姓必然怨声载道。而且陛下不要忘了,山东是不施行新政的。百姓无法得到贞观犁,只能做门阀士族的佃户。于此相对应的是,除了山东之外的地方,施行新政,且生活压力更小。若陛下是百姓,陛下会如何做”

    “这……”李世民想了想,道:“朕大概会想,离开山东,奔个前程——只是,百姓迁徙不易,恐怕没有那么容易。”

    “陛下,迁徙之事,倒在其次。陛下可想过,到了这个份上,民心所向的是谁”

    李世民一愣,随即恍然,他懂了李牧的意思。

    李牧继续说道:“这世上,最好收买的,就是寻常百姓的人心。只要给他们一丁点的恩惠,他们便感恩戴德。退一步说,即便没有恩惠。少一点暴政,他们也不会说什么。古往今来,若不是昏君当道,暴政横行,便也不会发生陈胜吴广的事情,还不是把人逼急了么”

    “山东士族若是借机敛财,正合了臣的心意。山东百姓苦其暴行暴政,必然对陛下的新政心向往之。如此一来,民心便调转了。”

    李世民拧着眉头,道:“道理是这样,只是如此行事,苦了百姓了。”

    “陛下,臣却以为。山东百姓与山东士族,目前来看,算作是一个整体。若无百姓的支持和默许,山东士族也未必敢这样狂妄。陛下体谅他们,他们可曾体谅过陛下么若不借此机会分化他们,时间长了,恐怕更是铁板一块,无下手处了。”

    李世民点点头,道:“你说得对,只是这都是你的猜测而已。万一他们所做的方向,以你所想正相反呢他们若真的只是为了修路,无暴行暴政,岂不是让百姓更加感恩戴德,使朝廷的影响力更小了么”

    李牧笑了笑,道:“若真是如此,也算是百姓的福分。但臣以为,陛下所想这种可能性不会发生。原因有二,十万贯不是一个小数,钱肯定不是一家出,修路也不是一家修,话也不是一家说了算。有人愿意吃亏,也肯定有不愿意吃亏的人。如此就会有分歧。不愿意吃亏的人,是肯定不会妥协的。所以,至少这十万贯,他们一定会想办法收回去。”

    “再者,过路费的诱惑太大了。这就像是一个聚宝盆,里面装着无以计数的钱财。只要肯弯腰去拿,便源源不断。如陛下和臣这等超脱了世俗的正人君子毕竟是少数,就凭那些山东士族的德行,臣以为,他们没有这个定力。”

    李世民思忖了一下,也是颔首。

    &nb




第317章 两头挖坑
    刘神威的药果然是管用,今日早晚鞠智盛又用了两次药,后股竟有一丝清凉的感觉,几乎没有痛感了。鞠智盛小睡了一个时辰,起来时只觉得神清气爽,午后阳光自带一丝暖意,他便想要出去走走,就从床上下来了。

    等他穿上了鞋,敢恍然发现,自己可以行动了。后股虽有一丝异样感觉,却已经没有痛感了。

    鞠智盛大喜,伤处好了,他就可以继续他的计划,不至于耽误事情。鞠智盛从后宅出来,在庭院里闲逛。他到了逐鹿侯府,就没有出过厢房,对李牧居住的地方,也抱有非常大的好奇心。

    丫鬟下人看见了他,也没人阻拦他,微微行了个礼,算是打了招呼。

    就在鞠智盛想找人问问李牧在哪的时候,忽然,一个尖细的声音传入了他的耳朵。顺着声音的来处,鞠智盛找到了大堂的侧门,偷偷往里面一瞧,竟然是传旨的太监。

    李牧躬身聆听圣谕,传旨太监正在朗读圣旨。

    “……逐鹿侯李牧者,人品贵重,才干卓越,深得朕心。今设内务府,敕令逐鹿侯李牧为从三品总管大臣,掌内帑及宫廷、皇产事务。特许便宜行事,内务府六品以下官员任命,无需通报吏部。望尽心竭力,为朕分忧,勿令朕失望……”

    鞠智盛听着这圣旨的内容,心下骇然。

    他知道李牧是大唐皇帝面前的大红人,却没有想到,大唐皇帝对他宠信到了这般境地。

    十七岁的军侯,十七岁的从三品大员,还特许他可以任命六品以下官员。这与开府有何区别了

    当年大唐皇帝被封为天策上将时,差不多也就是这样吧。虽然李牧的内务府,与天策府比拟不了,但其性质确是差不多。

    得宠信到了何种程度,才会把任命官员的权力都下放给他啊。虽说只是六品以下,但也足够令人咋舌了。

    昨日听李牧说起,朝野都觉得他是李世民的私生子。鞠智盛还只当是一个笑话听,如今听到这个圣旨,他也有点要信了。就算是太子,大唐皇帝也未必会如此纵容吧。

    “臣谢主隆恩!”

    李牧的声音,打断了鞠智盛的遐想。他忙退后了两步,免得被人看见他在这里。

    却还是没有走,竖起耳朵听着。

    只听传旨太监朗读完了圣旨,立刻换上了一副谄媚到了极点的声音:“恭喜侯爷,贺喜侯爷。以后殿中监归了内务府,还请侯爷多多照拂一二。”

    李牧呵呵笑道:“哪有什么照拂不照拂的,大伙都是为陛下效力,只要忠心又肯付出辛苦,自然少不了好处。殿中监虽并入内务府,但宫中的事情,还是有高公公来掌舵。他这个总管大太监,与我可是平起平坐的。”

    “是是是,高公公是咱家的干爹,咱家自当孝敬着。但侯爷这边,咱家也得多亲近些才是。”

    李牧哈哈一笑,道:“我当是谁手底下的太监,如此会说话,原来都不是外人。那就没有必要太客气了,我问你件事,你来给我传旨的时候,中书省可有其他旨意发出”

    “有。”太监老实答道:“还有一道圣旨是给御史大夫魏征的,不过,内容咱家就不知了。”

    “这样……”李牧心中有数了,笑了笑,道:“行了,谢你告知。今日时候不早,你也要赶回去复旨,这点小钱你拿着,不能让你白跑一趟。”

    说罢,一条小金鱼儿便递了过去。

    传旨太监却说什么也不敢要,再三推辞,实在推辞不过,逃也似地跑了。

    李牧无奈摇了摇头,把金条收回了袖子里,对旁边的独孤九道:“小九,完啦,又失去一项乐趣了。”

    独孤九不明白,道:“大哥,什么乐趣”

    “你大哥我,就喜欢看别人领了赏钱高兴的样子。但是现在你看着没,这些太监都不敢要我的赏钱了。你说我的名声就这么臭了我给他钱,他都不敢要,他怕什么呢”

    独孤九想了想,道:“大哥现在做了内务府的总管大臣,以后能管着他们了。他们怕,也是正常的。”

    “也是。”李牧笑笑,道:“好吧,也省钱了。”

    李牧转过身,瞧见了鞠智盛,顿时笑逐颜开。把手里的圣旨交给独孤九拿着,快步迎了上去,拉住他的手道:“世子已经能下床了当真是可喜可贺!我就说刘大夫的药管用吧,现在世子觉得如何”

    鞠智盛忙道:“似乎已经无碍了,多谢侯爷关心。”他瞄了眼李牧的神色,小心道:“小王刚走到这儿,似乎看见了有一位公公离去,可是有什么大事发生么”

    他不敢说自己偷听到了,李牧的脾气喜怒无常,他实在是怕李牧发飙。

    “哦,小事。”李牧笑了笑,伸手接过圣旨,展开给鞠智盛看,道:“这不是么,我本来想在家休息一段时日,准备明年的春闱。谁曾想,陛下不让我闲着呀。又下了道旨意,让我做什么内务府总管大臣,啧啧……烦呐!”

    鞠智盛低头躬身,示意不敢冒犯,忙道:“侯爷还请把圣旨收起来,小王不敢看。”



第318章 有问题找李牧
    长乐门是宫城的东门,紧挨着东宫,不能算是一座殿,不过是有几座房屋罢了。

    现在住在这里的人,从前是东宫的女主人,在她的丈夫去世之后,她就搬到了这里,独自抚养幼女,她与她的孩子,五年不曾出过长乐门半步。

    她的丈夫叫做李建成,而她姓郑,叫做郑观音。相传她的父亲郑继伯笃信佛教,与高僧智越深有交往,因此给她取观音为名。最终她嫁给了同样笃信佛教的李建成为妻,也算得上是天作之合了。

    在遇到郑观音之前,李建成是一个流连花丛的浪子。所谓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不知多少大家闺秀祸害在他手中,但他却始终不曾给过谁正式的名分。直到遇到郑观音,那一年,李建成二十六岁,郑观音十六岁。四年之后,大唐立国,李建成被敕封为太子,郑观音理所当然成为太子妃,彼时郑观音正当青春之年,贵盛无比,与母仪天下的皇后之位近在咫尺。

    却不想八年之后,祸起萧墙,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伙同李元吉,设必死之局欲杀李世民,没成想李世民技高一筹,反杀二人。一日之间,郑氏遭逢巨变,夫死子亡,几将灭门。

    李建成死后,郑氏本欲殉夫而去。奈何担忧幼女无人抚养,丈夫和儿子死于李世民手,她怎敢再把幼女托付于他于是她找到李世民,表示了愿意自我圈禁之意。同样,李世民也不放心放她出宫,就把东宫挨着长乐门附近的房屋修葺了一下,让她带着女儿居住了进去。

    李世民为了表示杀死兄长实属无奈之举,对她们母女多有优待。不但把李建成留存在东宫的所有财物都赐还给了她,还另外赏了很多东西。只是,这钱财在宫中又有什么用处太监宫女知道她是隐太子妃,对她也多有轻慢。平日里她想给女儿买点什么东西,求太监帮忙,都要给几倍的钱财才能得到。宫内人情之凉薄,由此可见一斑。

    但是这些事,郑氏从未抱怨过一句。

    她还能与谁抱怨呢

    夫死子亡,父亲郑继伯也已经去世了。虽然李世民并不阻止她与娘家来往,但是能够来往的人,又有几个呢原来大儒郑经在长安时,倒是经常会来探望。只是此人张口闭口,都是为李建成复仇云云,郑观音不喜欢听这些话。她不是不想报仇,而是没有了心气。

    李建成已经死了,他的儿子一个也没留下,且不说报仇千难万难。就算报了仇,有何用呢

    郑观音时年三十一岁,但是经历了人生起落的她,竟已生了白发。如今的心愿,便是把两个女儿抚养成人,仅此而已了。

    高公公看着跪在佛前诵经并不理会自己的郑观音,心中涌起几分无奈。每次都是他来送赏赐,但每次郑观音都不理会他。久而久之,他也就习惯了,自顾说完就走。

    “……今日的赏赐,还有如今长安风靡的香水和肥皂,陛下说了,娘娘尽管使用,用完了吩咐一声,便有人送来。”

    “老奴告退。”

    高公公转身离去,木鱼声一停,郑观音睁开了眼睛。她看了眼厅中码放整齐的赏赐,站了起来。

    她从前是太子妃,什么好东西没见过。李世民登基以来,又厉行节俭。宫中其实也没什么特殊好的,比她做太子妃时,还要差一截。因此对李世民的赏赐,她从来不太当回事。

    可是今日,高公公的话,却让她产生了些许兴趣。她虽然不出宫,但对宫外的消息,却也是知道一些。大唐日报也会送来一份,对于新晋崛起的逐鹿侯,她也有所耳闻。

    而且,这几日听得尤其多。先是在大唐日报看到,随后魏征来,也听他说起过,今日高公公又送来了香水。让郑观音对李牧这个人,更加的好奇了。

    “娘亲,这是什么呀”

    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孩,约莫七八岁的样子,手里牵着一个五岁左右更小一点的小姑娘,来到郑观音的跟前,指着她手里拿着的香皂问道。

    “这是宫外的新鲜玩意儿,听说是洗澡用的,不能吃。”

    “哦。”小姑娘抿了抿嘴,眼睛又看向了旁边的蜜饯,露出了渴望的神色。

    郑观音笑了笑,拿过一包蜜饯递给她,道:“拿去吃吧,省着点,一次都吃完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了。”

    “谢谢娘亲!”

    小丫头拉着妹妹,欢天喜地地去了。

    郑观音叹了口气,亲自动手,把这些赏赐收起来。

    长乐门没有伺候的人,从来都是她自己亲力亲为。原本倒是有几个宫女,但能被分到这里的宫女,无一个不是觉得被排挤了,唉声叹气的样子,郑观音看不过眼,就让高公公把人都带走了。平时只有母女三人在,倒也忙活得过来。实在有力气活干不动,她就叫几个太监来帮忙,都是给赏钱的。

    好在李建成留下的财物够多,倒是不用担心花完。

    高公公回到太极殿,李世民还是那副若有所思的样子。见他回来了,才抬起头,问道:“如何”

    “回陛下,隐太子妃还是老样子,不理会老奴。不过有一件事,倒是有些奇怪。守卫长乐门的宿卫告知,说是前几日,魏征曾来过两次。因陛下说过,不限人员探望,因此便没有特殊上报,仅是做了记录。”

    李世民点点头,道:“朕是说过这话,怪不得他们。”

    高公公察言观色
1...215216217218219...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