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技师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扬镳
    这个决断做出之后,李世民冷静了下来。他在想,这件事发生之后,可能带来的连锁反应。

    在西突厥,泥孰一直是“亲唐派”,这位新可汗,利用泥孰报仇,巩固地位之后,便对其下手。其心思,很大可能便是不想与大唐修好了。

    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东突厥覆灭之后,有不少东突厥的部落,不愿归附大唐,又担心大唐征伐,不少北上归附薛延陀,也有一部分横穿大漠,归顺了西突厥。

    突厥人是游牧民族,他们的规矩,便是征服与被征服。虽然这些部落原来归属东突厥,但他们归附过来,西突厥也没有不接受的道理,何况百年前,所有突厥人本都是一家。

    李世民可以想到,这些归附的部落,肯定已经把东突厥覆灭,颉利被俘的消息传了过去。西突厥与大唐修好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二者有共同的敌人。现在这个敌人已经被大唐解决了,形势逆转。

    西突厥本就是被东突厥赶走的,他们不可能不觊觎东突厥留下的牧场。尤其是河套地区,草场肥美,本就是突厥汗国的王帐所在。双方此前各自宣称自己是突厥正统,如今东突厥已灭,没有人争抢了,西突厥自然就是正统。

    为了这个正统的名义,他们也要回到河套。

    新可汗对泥孰下手,很可能就是东征的信号。先扫清内部的“亲唐派”,然后厉兵秣马,挥军东征。再想到高昌国主鞠文泰此番觐见,李世民更加笃定自己的猜想了。西突厥东征,头一站就是高昌。高昌国小民寡,据说兵卒不过五千人,如何能抵抗西突厥骑兵的滚滚铁蹄

    如此,鞠文泰来长安的目的,便昭然若揭了,他想要求援。

    李世民的目光再次放到奏折上,眼中浮现出疑惑之色。

    这鞠文泰既然是来求援的,为何又让世子提前一步来到长安而且还密而不报,若不是因缘巧合,王仲远发现了此事,恐怕等鞠文泰到长安的那天,都不会知道此事。

    鞠文泰是来求援的,那他的儿子来长安,又是为了什么呢

    游山玩水

    李世民是不信的。

    手指轻轻敲着桌子,李世民的脑海中冒出了几种可能。剔除掉他觉得不正确的选项




第296章 练兵的门道
    工部衙门。

    李牧与李大亮,可真算得上是多日不见了。俩人也没什么碰面的机会,李大亮住在工部,虽然是一个应名的尚书,但三不五时也要写一写奏疏,参加一下朝议。基本上就是工部、朝堂,这两点一线。

    而李牧呢,这俩地方几乎是不去的,也就没有机会碰到一起。

    今日相见,自是有很多话要说。李大亮想说的是工厂的事情,这工厂建设的起因,是为了安置李大亮袍泽的遗子,李牧答应了,也为他办到了。本来李大亮以为,这所谓的安置,不过是给口饭吃罢了。万万没想到,李牧办事如此周到,不但给了他们一口饭吃,还安排了一个女先生教他们识字读书。

    要知道,在这个时代,识字算是士族的特权,平民老百姓,能认识自己的名字,就算是博学了。工厂里的这些学徒,就算他们父母健在,他们也是没机会读书的。

    工部的大小事务,都有人来负责。也不知是李牧疏忽了,还是忘了,唯有这工厂,没有指定人手兼顾。李大亮便自领了这个职责,其他的事情他也不过问,一心扑在了工厂上,每日都在工厂‘坐堂’,搞得众工匠压力甚大。

    工厂如今在李牧的安排下,正在生产贞观犁的部件。李大亮看得多了,竟也能做出来了。他年轻的时候,当过铁匠,打造的犁铧,做工精湛,便是李牧也挑不出毛病来。

    “如何老夫的手艺,还看的过眼么”李大亮捋了捋短须,颇为自得地说道。

    李牧把犁铧放下,道:“真是没想到,尚书大人竟有这等手艺。一点也不吹捧地说,有这等手艺在,就算尚书大人明日被贬官抄家流放岭南,也能靠这手艺,在岭南发家致富。”

    这话还真是一点也不吹捧,李大亮无奈苦笑,这也就是他的脾气好,若换成程咬金,此时早打起来了。

    聊不下去了,李大亮岔开话题,道:“老夫与你这顽劣之徒聊不来,直说了吧,有什么事情。念在你帮了老夫一个大忙的份上,老夫定尽心尽力,还你这个人情。”

    人情

    李牧有些纳闷,他不记得自己帮过李大亮什么。工厂的事情,李大亮视为人情,李牧却没有这么想过。工厂是他早就定下来的计划中的一环,李大亮找来这些战争孤儿,正合了他的心思。在这件事上,李牧倒是觉得欠了李大亮一个人情呢。

    不过李牧此时要求人,既然李大亮说有人情,他也就含混地应着,有没有再说,把事儿办了是真的。

    “也不是什么大事。”李牧轻咳一声,把练兵的事情说了。他知道李大亮素来谨慎,因此先提了李世民应下的话,又道:“若是尚书大人不放心,我再去请一道正式的旨意来。”

    李大亮笑道:“不用这样麻烦,老夫自然信你。练兵的事情,老夫还算是擅长。三百人也不算多,又是屯卫出身,应该不会很难。只是不知,你想要把这些人练成什么样子。”

    “样子”李牧不懂,道:“不知尚书大人指的是什么”

    李大亮道:“我大唐的府兵总称为卫士,善弓马者称之为越骑,余为步兵、矛手、步射手。步兵之中,又有执戟、执盾,陌刀手等,矛手又分长矛、短矛,步射手之中,又有投石兵,弩手,弓手……”

    李牧听得脑袋疼,他本以为古代的兵种很简单,没想到还有这么多的区别,赶忙打断李大亮的长篇大论,道:“尚书大人不要说了,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

    这下轮到李大亮奇了,道:“那你想要的是什么”

    李牧想了想,他原本想说,我要的是特种兵,什么都会的哪一种。但是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想法要结合实际,既然存在这么多兵种,说明根本就没有什么都会的兵。

    既然这样,应该要什么样的兵呢

    “嗯……”李牧沉吟了一下,道:“尚书大人,我有一个兄弟,叫做李重义,尚书大人可知道他”

    李大亮点点头,道:“与你形影不离的大个子,我自然是记得。”说着,李大亮又笑道:“那可是一个好苗子啊,若他从军伍,假以时日,必是一员猛将!”

    “我也是这样想。陛下赐我这三百士卒,我想让他作为校尉替我带领,我这个兄弟,身高八尺,天生神力,猛不可挡。我让他挑选的士卒,也是以他为例,虽远不及他,却也是屯卫中勇猛过人者。我想要的兵,就是如我兄弟这般,勇猛过人的兵。”

    李大亮听出点意思来了,问道:“步兵么”

    李牧摇头,道:“大唐以骑兵为最,自然是骑兵。”

    李大亮想了想,道:“你想要骑兵,有些话我得先跟你说在前面,让你有个准备。”

    “尚书大人请讲。”

    “我大唐的兵制,从军者,除禁军之外,都需要自备军马,兵刃,建功立业。陛下虽赐你五百士卒,还允许你在屯卫选人。但屯卫是禁军,离开屯卫之后,自然不能带走甲胄,兵刃,军马。这些都要你来准备,三百人的军马,甲胄,兵刃,造价和不低啊,而且此后人吃马嚼,也是一笔巨大的开销,你确定要骑兵么”

    李牧一愣,他之前不是没想过这件事。若是李世民让他自行招募,他已经做好了自备这些东西的打算了。但是既然是从屯卫挑人,李牧便没有往这方面想。他下意识的想法是,都让挑人了,总不能光着膀子来吧,兵器甲胄都是随身之物,还能不让带

    但听李大亮这么一说,还真就不让带。

    李牧心知,就算他现在进宫去向李世民讨要。多半李世民也不会给的,一来这是定例,不好更改。再者,李世民那么抠门,他会给才怪。

    李牧咬咬牙,道:“尚书大人放心练兵就是,需要任何兵器,甲胄,马匹,我、我自己掏钱买就是了!”

    “我可先跟你说好了,若重新置办全套,少说也得万贯以上!”

    “啊”听到这个价钱,倒是让李牧一愣,脱口而出道:“万贯就够了这么少”

    “……”李大亮一阵无语,万贯,这说得可是万贯啊!这种惊讶的语气算什么莫非还嫌少了人都说逐鹿侯生财有道,日进斗金,家财万贯,铜钱堆积得库房都满了,都要溢出来了,如今看这个架势,传言不虚。

    “既然你能够接受,就当老夫没有说过了。”李大亮继续说道:“既然是骑兵,不可不练骑射,强弓也要准备。”

    李牧却道:“大人,强弓就不必了。我虽然不会弓箭,但也知道,练习弓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些屯卫若此时开始练习,恐怕短时间没有成效,我给他们准备了替代品。”

    “替代品何物莫非是弩”不等李牧说话,李大亮又道:“弩恐怕是不行,弩箭只有一支,射出之后,再换一支的时间,足够敌人射出三



第297章 抠门
    工部距离皇城有些远,因此李牧来到太极宫的时候,差不多已经是中午了。

    早晨因为着忙去工部办事,李牧没吃几口东西,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有点饿了。李世民匆忙找来,也不知道是什么事情,若是奏对的时间太长,也不知道能不能给口饭吃……

    李牧脑袋里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人已经到了殿门口。高公公早在这儿等着了,见到李牧过来,赶紧凑到他旁边。李牧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虽然他对高公公这个人没什么意见,但是太监身上那股尿骚味他是非常烦的,不过今天却让他非常意外,高公公的身上,竟然是香的。

    李牧赶紧把后撤变成伸手,握住高公公的手晃啊晃,笑道:“没想到高公公也是我家店铺的客人呢,这香水用得可好”

    “好好好……”高公公敷衍了一句,道:“侯爷,这些事情先不忙说,咱家等在这里,是为了给你提个醒,今日陛下的心情可不算太好,一直沉着脸。具体的事情咱家不太清楚,抓耳音听到几句,说是与西边有关。上午的时候,陛下让咱家去传旨,召见了长安县令王仲远,还有两个胡人,刚刚孙神医来过,却不知所为何事,陛下屏退左右,咱家也赶了出来。”

    也是巧了,高公公说的这两件事,李牧全都知道。但他仍然是一副好奇的样子,作势要细问,高公公却道:“来不及了,咱家知道的就这么多,侯爷快进去吧。”

    说完,就把殿门打开了。李牧只好迈步进去,同时对高公公小声道:“等会还有些事情讨教。”

    高公公一愣,他自己都不知道,李牧会有什么事情讨教他,点了点头,道:“咱家在门口等侯爷就是。”

    李牧迈步进殿,李世民听到脚步声,抬起了头,看到李牧,招了招手,指了一下桌案前的锦墩,道:“坐吧。”

    李牧也不客气,在锦墩上坐了。从上午李世民见的这几个人来看,这个锦墩一定是孙思邈坐过的。王仲远那厮,可没有这么大的面子。

    “知道朕叫你来所为何事么”

    李牧心中腹诽,这叫什么问题你叫我来,我怎么会知道你要干嘛这就如同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叫去办公室一样,他先不说什么事,上来先问‘知道为什么叫你来么’,先诈一下,这时候心理素质不好的孩子,就会竹筒倒豆子似的把事情都说了,老师则从容应对。

    李牧显然不是小学生了,他一脸无辜地摇了摇头,道:“臣不知道。”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孙神医走了。”

    李牧大惊,道:“神医不是留下给皇后治病么为何忽然走了”

    “神医说,他查遍了古籍,终于找到了治疗皇后头痛症的方法。但是药方中需要一味千年雪莲,世上难寻。为了彻底解决皇后的病症,神医决定去采药。但此行九死一生,能不能活着回来都不一定。朕心中觉得非常愧疚,若是为了皇后的病症,害了神医的性命,朕此生必定寝食难安。”

    李牧偷偷撇嘴,暗道,你会在乎就怪了!还有孙思邈这个老头,撒谎真是张口就来啊。明明是为了自己炼丹修仙,却说是为了皇后寻药,更令人无语的是,看李世民这样子,竟没有半点怀疑,反而一副感激涕零的样子。

    李牧忍不住道:“陛下,也可能是神医在长安待腻了,想换个地方,随口说的托词——”

    “说的什么话!”李世民怒道:“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神医医术无双,德行也是有目共睹,他怎么可能撒谎骗人你或许不知道吧,神医临走的时候,还特意嘱咐他的徒弟,要把你给他的千两黄金都买成药材,周济穷苦百姓,这等高风亮节之人,岂会是你口中那样”

    “……”

    李牧彻底无语,心想这人啊,怎么就是吃这一套呢面子工程,就这么重要么孙思邈不过是把自己给他的一千两黄金拿出来而已,慷慨也是慷他人之慨,有什么值得夸耀的反观自己,不知道贴进去多少钱了,到现在也没博一个好名声出来,这公平吗

    不过他也没说什么,各人的行事风格不同,孙思邈也未必是沽名钓誉,也许他的想法很简单,就是为了给自己离开长安,找一个合适的托词而已。

    见李牧闭口不言了,李世民以为他知错了,语气也缓和了一点,道:“你啊,不要总用恶意去揣度别人。这世上高洁之士很多,你还年轻,要虚心学习才是。”

    李牧赶紧点头,道:“陛下说的是,臣慢慢改。”

    “神医交代你印书了”

    “是的。”这事儿没啥值得隐瞒的,李牧老实说道:“之前就说好了的,印《千金方》五千本。”

    “印一万本吧。”

    “……”李牧眨巴眨巴眼睛,脑海里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这钱谁出他这么想,也这么说了。李世民不悦



第298章 差事
    “高昌国主鞠文泰要来长安觐见的事情,你知道吧”

    “臣知道,陛下说过多次了。”李牧赶紧站起来,化身一只没有节操的舔狗,道:“臣恭贺陛下,万国来朝——”

    “行了行了……”李世民打断他的话,摆手让他坐下,道:“这些奉承的话不用你来说,区区一个高昌小国,算什么万国来朝。朕可以告诉你,朕之所以对高昌国主鞠文泰来长安的事情看重,完全是因为,高昌是西域唯一一个汉人国家。其风俗,节令等,都与中原无异。且高昌地处两汉古丝绸之路要冲,地理位置优越,我大唐与西域诸国来往,必经过高昌。把高昌笼络过来,等于是打开了西域的道路,朕说这些,你可明白”

    李牧用力点头,道:“臣听得懂,不过……”李牧咧咧嘴,道:“臣窃以为,这等国家大事,陛下应当找三省宰辅,六部尚书谈,臣只不过是一个英俊的少年,陛下与臣讨论这些,臣实在是帮不上陛下什么。”

    “朕也没指望你。”

    李牧的表情顿时僵住了,不太对呀,按照前世看的电视剧和小说的套路。李世民应该说,爱卿何必自谦,你天纵英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朕甚倚重,三省六部的意见固然重要,但朕还是想听听你是怎么想……

    怎么到了自己这儿,直接就来了一句‘没指望你’,这也太伤自尊心了。

    李世民浑然不觉李牧的心思,道:“今日长安县令王仲远上书,说昨日他在西市发现了两个不会说汉话的胡人,觉得可疑就带回了衙门询问。这俩个胡人是西突厥人,他们带来了一个惊天的消息。”
1...208209210211212...44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