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20年归来仍少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盛世唱响
    平时,对王莉这种不论原因都用产量指标考核挡车工的做法,大家敢怒不敢言,曾经也有个女工提出过这个问题,可王莉的答复是,这个标准对大家一样,每个人的机会是均等的,所以就不存在不公平的问题。这名女工说,这种机会的均等不是奖励的均等而是处罚的均等,本身就不公平。后来,这名女工处处被王莉找茬,她去年终于离开厂里了。

    “你说让谁承担难道让采购部承担要是采购部说国外最近没货,你说又该由谁承担”王莉怒气冲冲地问张琰。

    “是的。没采购到配件,责任就在采购部,不管什么原因。”张琰坚决地说完就坐下了。

    现场突然一阵喧闹。

    “是,还是小依的问题提得好。就是,机器都坏了,我们是人又不是织女,我们还拿什么变产量以后机器坏了就得给我们减产,这样考核也太亏人了,机器坏在谁的岗位上谁就得自认倒霉,这也在不公平了……”工人们议论纷纷。

    王莉气愤地看看张琰,张琰赶紧把目光移开,她又气愤地看看林小依,她怯怯地低下了头。

    就在这时,大房子的双扇门突然被推开了。

    车间主任唐全荣走了进来。他说“怎么回事乱糟糟的,咋就像村民在开社员大会”

    大家安静了下来。

    王莉把刚才发生的一切全部告诉了唐全荣。唐全荣的目光扫视了职工代表,张琰赶紧低下了头,他不知道自己刚才的话有没有说错,但他眼睁睁看着王莉把他告到了唐全荣那里。




第四百章 忆峥嵘往昔
    那一刻,坐在张琰不远处的林小依偷偷地看着他,目光里充满了对他的感激。

    “王莉是代表咱们车间给你们开会,你们怎么能向她发难”唐全荣说这话时,有意看了看张琰。这会,王莉在一旁的凳子上坐下。

    唐全荣说“这种新的绩效工资体系,有利于职工工资与可量化的业绩挂钩,这样,就能让企业目标和个人业绩联系在一起,工资向业绩优秀者倾斜,就能提高企业效率和节省工资成本。”

    工人们都认真地听着,这会再也没有一丝一毫的杂音。

    “但是,绩效工资体系也有不好的地方,对业绩好的班组和个人的奖励会很明显,也容易造成一些职工瞒报业绩,对职工业绩的准确评估和有效监督不见得一定就客观准确。”唐全荣说,“所以,这些都是个新事物,大家都不要太在意,我们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这种体系弄懂、吃透,请大家放心,车间不会亏待每一个好好干活的职工。”

    “工友们!我从咱们车间没有成立之前就到了这里,筹备喷织车间的建设,那时,我们的哪个职工还像你们一样,会因为工资上的差距斤斤计较谁还考虑过自己的一利益车间能不能搞起来,我们考虑的是,能不能把比利时的这些设备放在紫华,装进我们浩达”

    王莉突然起身,赶紧拉了一个条凳放在唐全荣后面,唐全荣瞥了一眼并没有坐,他继说“咱们喷织车间是1994年5月开始组建的新车间,现在,咱们车间一共有170多名职工,包括络经、整经、浆纱、穿筘、织造等工序,大家都知道,穿筘还包括分绞和结经两个工序,我们车间的生产工序非常多,是浩达所有车间当中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具有综合功能的新型织造车间。而你们许多人都不知道,咱们车间刚成立时,就面临着十分艰巨的工作任务……”

    这时,劳资工作会已经变成了车间历史课。不过,许多职工还并不清楚喷织车间的前世今生,这些内容大家也都很感兴趣。

    “当时厂部要求车间80多台喷气织机和另外一些先进设备,安装调试、试生产准备等工作必须在94年底完成。而当时,摆在车间面前的情况十分严峻,我们的设备安装技术力量很薄弱,人员也严重不足,安装队一共只有19名成员,其中两名还是女工……”唐全荣说到这里顿了顿,看了看王莉又对大家说,“其中一名女工就是你们的劳资员王莉,她没有文化,只上过初中……”

    这时,王莉的脸红了,她赶紧站起来小声地对唐全荣说“上过技校……”

    “对,好像初中都没上完就上了厂技校……”唐全荣一边寻思着一边摆摆手说,“反正,王莉当时的身份是工人,可现在她为什么成了咱们车间的干部成了劳资员工友们!工人转干部多不容易啊,她为什么能转就是因为她是19名成员之一,她为我们喷气车间筹备和建设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车间正式建成后厂部决定将她破格提干。”

    职工们的目光全都移到身材干瘦,像一截枯木一样的王莉身上,她脸上洋溢着自豪,只戴白帽子而不穿白围裙的这个女干部的标志分外明显。

    “我刚说了,当年,安装队只有19名成员,除了3名管理干部和3名高级技工以外,其他人员都没有参加过进口设备安装调试工作,那些才出校门不久的纺校毕业生和技校毕业生,根本就没见过这些洋玩意……”唐全荣说,“当时,我们的设备安装条件也不齐备,土建、动力施工和安装调试工作是交叉进行着的,安装现场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砂轮、台钻、钳台等安装必备的基本设施也都没有。”

    “噢,对了……当时还没有水,没有厕所,没有空调,就连一些必备的条件和辅助设备也都没有。”唐全荣说,“现在大家都知道我们车间所安装的设备97以上都是进口设备,可在当时,首批80台deta喷气织机在我们厂里还是头一回安装,祖克浆纱机搬迁、整机在陆风省也是首例,安装的技术难度非常大。但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车间上下一心,不怕累,加班加点,克服重重困难,终于按期完成了厂部的任务。”

    在座的职工都看着唐全荣,他那个紫茄子一样的脸上,流露着成功的喜悦和功臣元老的自豪。

    他把大家正视了一圈说“你们说说,那时的职工们跟车间讲过条件吗谈过一分钱的加班费吗计较过工资吗争执过绩效吗”

    没有职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知道这只是一个设问句而已。

    “当然,那时还没有什么绩效,没有什么kpi这些洋名词。”唐全荣说完看了看身后王莉刚才拿来的条凳,然后坐下说“喷织车间一共有8个工序,喷气织机的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也很方便,估计有些工人可能去过老织布车间或者别的车间,你们看看,哪个车间的自动化程度高肯定是我们车间!正因为是这样,喷气织机对操作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也就高,我们车间的操作工全是94年10月以后才陆续进入车间的。也就是说,你们当中最早进厂的元老级工人,到现在也不过四年时间,在你们当中80以上都是才进厂的新工。”

    唐全荣的话匣子彻底打开了,他一边回忆着自己在浩达的峥嵘岁月,一边感怀着自己当年在厂里叱咤风云的时候。

    他说“我记得很清楚,那年11月2日我们开始铺车试生产,21日正式开始两班运转,由于在这个阶段车间的温湿度无法控制,空调设备没有投入运行,再加上喷气织机处于初期调试阶段,调试人员还没有完全正确地掌握这些洋设备的性能,织造、浆纱、整经工艺还处于研究试验阶段,操作工人操作水平不高,导致喷气织机效率不高,连续运行时间不超过3分钟的时间,持续了半个多月。”



第四百零一章 车间从不亏人
    大房子里鸦雀无声,从各个班组抽来参加劳资工作会议的职工,都把目光齐刷刷聚集在唐全荣的身上,他的脸很长,酱紫的面色没有多少光泽,但此刻,却散发着成功者的荣光。

    浓浓的陆风话在张琰耳边萦绕,他看着主任那张长条形的脸,不由得想起了第一次在办公室见他时的情形,想起他端着搪瓷茶缸“呸呸呸”往茶缸里吐茶叶和“咕噜咕噜”喝水时的样子。

    工作了这么多年,唐主任连一句普通话都不会说,张琰一直觉得他的土气与生俱来,而且顽固地生长在他的身体里,融化在了他的血液里,他就像一株长在山坳的野葡萄,虽然被移植到了大城市,可依旧山气未蜕。

    唐全荣接着说“在这种情况下厂里议论纷纷,有人说厂里对这种比利时的deta喷气织机选型不好,没有日本津田驹喷气织机好,有人说,这一班安装调试人员不行,都太年轻,实践经验少,弄不好,deta喷气织机最终可能就开不起来……挡车工思想也比较混乱,老职工反映看两台喷气织机比看20台1515型布机还辛苦。出的力大,流的汗多,但效果不好。新工反映看喷气织机太辛苦了,技术高求高而且操作难度大,像这样下去怎么能挣到钱”

    唐全荣的一番话仿佛把大家拉回了当年建设车间时的日子,大家仿佛就身处安装现场,他们甚至能听到叮叮当当安装设备的声音,仿佛能看到人们失望叹息时沮丧埋怨的表情。

    唐全荣说“职工们担心的问题我更担心,但是,你们在坐的那批职工应该知道,你们的钱少挣了吗没有!厂里知道你们虽然没有把机器弄好,但是你们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你们为浩达流下了汗水,所以,厂里知道这个情况后,把你们的工资和全厂职工的工资撵齐了,而且还给予了上浮。”

    唐全荣说“你们都很年轻,大多都是后来才进厂的,你们不知道啊,当时车间的压力非常大,在工资没发下来以前,我们筹备组一方面要安抚职工的情绪,一方面还得联系外方技术人员共同研究,找出影响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在厂内还要主动和动力科联系,及时使空调设备投入运行。车间的温湿度状况改善后,车间各方面的工作也逐步深入,各个工序工艺不断调整,试生产工作也逐步趋于正常,喷气织机效率也呈现出了稳定上升的趋势。”

    说起车间筹备时的情景,唐全荣有着说不完的话,这件事情是他人生中最辉煌的篇章,说起这些往事,一向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强的他口如悬河,地地道道的陆风方言弥漫在大房子里,他完完全全把劳资工作会变成了车间发展史主题教育了。

    唐全荣说“我记得很清楚,那年12月25日,咱们的喷织机铺车调试达到40多台,设备效率达到50以上,那时,我们开始实行了四班三运转,人歇机器不能歇。但是,车间不会忘记按照厂里的制度给你们发夜班费,不会忘记给你们争取与其他车间同样的薪资标准。”

    喷织车间的事唐全劳如数家珍“1995年2月13日,喷气织机铺车调试仍在继续推进,生产步入正轨,顺利完成了试生产与正常生的的接轨工作,70的操作工人达到了看台定额,到了四月下旬,当外方技术人员离厂时,喷气织机综合生产效率达到了80左右,当时,有些人认为在这以短的时间以内,达到这么高的效率已经很不错了,这个洋设备终于发挥作了。”

    说到这里,唐全荣把大家环视了一圈,看到大家听得很投入很认真,他的心里非常高粉,他稍微停了停说“而我很清楚,这不光是洋设备发挥了作用,而是我们操作这些洋设备后面的女工发挥了作用,所以,你们为车间所做的一切,车间永远不会忘记。你们都是进城务工人员,来这里就是为了挣些钱,所以,那时我们代表车间一再向厂里申请,给喷织车间的一线挡车工全部给予了一次特殊奖励,给每人平均多发了42块钱的奖金。”

    “尽管这样,但我们给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间加强了浆纱工艺研究,把好轴率作为浆纱值车工的考核指标,提高下机浆轴的可织性,同时,对喷气织机的值车工的劳资进行了二次分配办法,实行计件工资制,把喷织效率、下机一等品率、产量和浆纱值工工资挂钩,正是我们采取了这一系列的办法,我们的车间的综合生产效率才一下子达到了883,这也创造了国内deta布机综合效率的先进指标啊!海内外兄弟单位和各级领导都肯定了我们的工作。“唐全荣说。

    说到这里,唐全荣把他的光辉岁月全部讲完了。今天终于借着绩效考核的话题,把自己当年为浩达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屡屡战功讲给了大家,他顿时觉得浑身舒畅,他真希望能把他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这些战果写进浩达棉纺织厂厂史。

    唐全荣一口气讲了这么多,他突然停下后,房子里居然静得能听到针掉落的声音。这么多听众的专注和投入让他高兴极了,他今天还想多说两句,然后,他赶紧将话峰一转,又回到了绩效工资上了。

    他说“大河没水小河干,你们都想想,如果不是我们车间几年来的努力,我们能有今天的基础吗不瞒大家,对于绩效考核我还没有吃透,你们的劳资员王莉也是边干边学,希望大家多一点耐心,相信她是会把这个东西弄懂的。原子弹再复杂那也是人造出来的,人家能造出原子弹咱就研究不透kpi”

    “但是不管怎么说,咱们车间从来不亏人,亏人的事我也不会做!如果谁的账这回没算对,那就重新另算,该补的钱下个月补上。”唐全荣说,“大家努力工作,趁年轻多挣点钱,过几年,你们结婚时就有了嫁妆钱了,就能给家里分忧解难了。”

    唐全荣的话让在座的年轻女工们羞答答地低下了头,但她们心里却涌动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第四百零二章 闺蜜见面
    轻露。

    星期五下午,胡宛如从后勤科拨通了化验室的内线电话,她约张思雨下班后一起去逛街。

    胡宛如和张思雨毕业回厂近一个月后被正式通知报到,由于7月份入职时间还不足10天,因而,当月工资随着8月份的工资一并发放。今天已是9月中旬,胡宛如特意把存折带在身上,她将领到人生中的第一笔工资。

    下午下班后,胡宛如换掉工服,穿着漂亮的裙子在厂门口等着张思雨。

    024厂在香泉省轻露市东郊,位于仙飞区,和喧嚣的大都市的中心地带相比,这里有点偏远。这里没有大型的商业机构也没有太多的单位,仅有的几家企业也都是国企和央企,职工来自天南地北,无论这里的街道规划,还是人们的生活习惯,都有点特别,这里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

    024厂隶属于中国兵器工业总公司,是这一带最大的生产企业,在这个厂子附近,还座落着几家生产光学仪器、轴承、雷达设备的工厂,对许多当地人来说这里有些神秘,他们甚至从这里梧桐树下的空气中,都能嗅出淡淡的火药味,当地人对024厂的好奇,跟洛明工业学校的学生对子栎镇078厂的好奇是一样的。后来,轻露人给这里起了一个非常火爆的名字——炸药城!

    就这样,024厂这一带就有了一个威震八方的别号,这些年来,“炸药城”一直声名远扬。

    一下班,身着蓝色工服的职工像泄洪的潮水一样,涌向长满梧桐树的街道,几乎每个人都骑着一辆自行车,叮铃铃的铃声在洪流当中此起彼伏,不一会儿,潮水就漫向大街,宽阔的马路上跟摊煎饼一样摊满了自行车,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头,蔚为壮观。

    也许是由于厂区离生活区的距离不远不近的缘故,在炸药城所有的交通工具中,自行车最方便。这些年来,024厂的职工一直保持着骑自行车上下班的传统,附近的光学仪器厂、轴承制造厂和制造雷达设备的厂职工,也都会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每到这时,整个“炸药城”就变成了自行车王国。

    胡宛如站在工厂大门外的一棵梧桐树下,感受着波澜壮阔的下班潮,一个个身影跟电影里流淌着的画面一样,从她的眼前流淌着,几个工厂几乎在同一时间下班,成千上万人的人们汇聚在一起,想要从这些人潮里找到某个人,那可真所谓茫茫人海,大海捞针。

    胡宛如只能静静地站在树下等着张思雨来找她,这样等人的办法还是她小时候爸爸告诉她的,说这就跟发射炮弹一样,坐标和参照物非常重要。

    眼前,人潮依旧后浪推前浪向前翻滚着,涌动着。突然,胡宛如的耳边响起了熟悉的声音“宛如!”

    胡宛如赶紧转身看去,在职工们蓝色工服背影的陪衬下,穿着纯白色t恤的张思雨格外抢眼,她正微笑着朝她走来,略微泛着点褐色的皮肤总给人一种健康的感觉,上学时的马尾辫被剪成了短发,成熟、干练。脚下的粗跟半高跟皮鞋,将她并不太高的身材衬托得很挺拔。

    “思雨,你看上去就像个高工,我都快不认识你了。”胡宛如赶紧拉着她的手说,“这段时间没见你,你变得越来越干练,越来越职业了。”

    “天天跟那些化验器皿打交道,不把造型作成这样也不行啊,留长发多么麻烦,实验室里不允许头上插花,也不允许戴饰品,天天还不得往帽子里面捅长发可烦人啦,动不动就会掉在白大褂上,所以,我索性就把它给剪了。”张思雨说,“宛如,你说这算不算我为兵工事业作出的牺牲”

    “当然算了,功勋状里有你功劳,024的4000余名职工不会忘记你……”胡宛如打趣地说完后又笑了笑说,“思雨,你先陪我去银行取点钱,然后我们去逛商场。”

    “好啊。我们现在就走。”张思雨说。

    她们沿着人行道行走在茂盛的梧桐树下,这时,自行车王国盛大的出城仪式正渐渐退潮,她们顺着人流的方向到银行取完钱后,又拐了一道弯,朝着进城的方向走去。

    这是当地政府专门为024厂修的一条战备路,宽阔平整,马路两侧没有树木,只是种了些许常年的草本绿植,战备路不光可以运输物资,关键时候就是一个飞机跑道。
1...146147148149150...3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