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归来仍少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盛世唱响
“小胡,小胡……”这时,楼道里突然传来了那个门卫阿姨的声音,她拿着手电筒朝厕所方向照来。
“阿姨,我在这里。”胡宛如赶紧转过身来,突然从外面的亮光切换到昏暗的楼道,她的眼睛不由得闭了闭,觉得有点头晕。
“小胡,我忘了给你说,二楼厕所电灯坏了,里面黑,什么都看不见,我是专门给你送手电筒的。”老妪说着就上到二楼朝胡宛如走来,这时,只听脚下噼里啪啦响起了踩水声,她赶紧将手电筒的光照向脚下。
“哎呀!厕所的臭水全流出来了,太脏了!太恶心了……”老妪说,“小胡,你是不是也踩到臭水了”
老妪说着就把手电筒照向她的脚上。那双漂亮的白色旅游鞋已经半湿了,鞋帮上沾着从厕所里流出来的漂浮物。
“哎呀!小胡,你的鞋子……”老妪大叫了起来,“让一个女孩子家干这活,真是的小胡,要不你先下去,我弄盆清水先给你冲冲鞋”
“不用了,活还没干完呢,等干完了我再冲。”胡宛如冲着老妪微微笑了笑,那双浅浅的漩涡若隐若现。
这时,胡宛如突然从窗户里看见,几名拿着工具的男工走进了女工宿舍的院子,正在门房前徘徊。
“上来!不用登记了,直接上二楼!”没等胡宛如开口,老妪就扯着嗓子冲着那几个工人大声叫喊。
那几个工人还没弄清声音的来源,朝四处张望着。
“前面,二楼!你们朝二楼看!“老妪说着就用手电筒去照他们,外面阳光灿烂,手里筒里微弱的光怎么能被人发现
胡宛如从窗户里伸出手招乎着,她又重复了门卫阿姨的话,这下,楼下的男工看见了才大步上前来到了二楼女厕所。
第三百五十九章 换蹲便器
胡宛如和几个男工查看完女厕所后,男工说“这批蹲便器全都快坏了,就算今天修好这个,明天下一个又会坏掉,倒不如把这些蹲便全都换掉。”
“要是这样的话,还不如把整栋楼里的全换掉,免得下次又坏。”胡宛如说,“这就叫一步到位。”
“这样最好,你闻闻,就是因为这些蹲便器,把整栋楼都搞得臭烘烘的。”老妪说,“小胡,这里的线路和电灯都不行了,要不,你也给咱们一遍一换算了,别看这些女工出门时穿得人模人样,可她们的住宿条件实在是太差了。当初苏联人帮咱们刚建成厂时,咱024可是这一带最阔气的建筑,你看现在,咱厂都落后成啥了”
他们一边说着,一边从女工宿舍走了出来。
“几位师傅先回吧,我给董科长汇报一下,争取把这些蹲便呀、线路呀、灯泡呀这些东西统统换掉。”胡宛如说完就离开了。
老妪目送着她的背影自言自语“这孩子真像她爸爸,做啥事都这么热心细致。”
穿过梧桐树的树荫,胡宛如又回到了那栋苏式三层小楼房。主楼最顶端的三角形斜坡屋顶依旧高耸着,总给人一种向上的力量。
一爬上三楼,胡宛如一口水都没喝,就直敲了敲董良金办公室的门。
“董科长,我刚去查看了女工宿舍,全楼蹲便器的寿命都到期了,得全换。大概得换四五十个。”胡宛如说。
“什么让你去疏通厕所,你居然要把整栋楼里的坐便器全换了”董良金惊讶地问。
“是啊。工人师傅说了,这不是一个坐便器坏了,而是这一批东西的寿命全到了,如果今天只换这个,明天又得修那个,这样的话,我天天就得去女工宿舍修厕所了。”胡宛如说,“科长,女工宿舍楼不光厕所臭气熏天,而且,楼道里黑灯瞎火,出来个人估计都能撞到鼻子……”
董良金被她的话逗笑了。
“你这个小胡,说话还挺有意思有那么夸张吗能撞上鼻子”董良金说,“一次性要换四五十个坐便器这也是一项开支啊,虽然咱们不是一线生产部门,但我们也要有成本意识,做每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学会控制成本,大的原则就是能修补的要修补,实在修补不了的那也考虑采购。”
“董科长,修倒也是可以修,可就是这批卫具早都超过了使用寿命,修修补补已经解决不了问题了,科长,您可是没见啊,那臭水都流到楼道里了,你瞧!这可是我新买的鞋子,还没走到厕所就被臭水给淹了。”胡宛如说着把脚抬起来给重良金看。
“四五十个坐便器……这得花多少钱现在厂里不比以前了,干什么讲究的都是控制成本压缩开支,现在花钱的部门工作也不好干呐。”董良金看了看胡宛如那只脏兮兮的鞋子说,“要不,这样吧……”
胡宛如注视着董良金,认真地等着他继续说。
“你先到材料室找找材料员,问问在宿舍报修的支出项里,能不能挤出换卫具的钱要是可以的话,那就有劳你跑一趟市场,你先去看看有没有便宜一点的蹲便器,如果价钱合理,不超出今年的预算范围的话,就可以换,如果实在没有列出楼舍设施维修费的话,那就占用应急抢修单列费用,坏一个,修一个。”董良金说,“为什么让你跑市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你要事先就了解清行情,这样就能做到心中有数。”
“好的。我这就去找咱们材料员,完了就去建材市场淘卫具,我先做到心中有数。”胡宛如说完就要离开。
董良金看了看手表说“这样吧,上午时间有点紧张,如果需要采购的话,你下午再跑市场,完了再给材料室提交采购申请。”
“没事。上午来得及。”胡宛如刚走到门口又转过身来,“董科长,还有电线……”
董良金摆摆手说“算了算了,一件一件来,这楼没塌都不错了,你还把它当成新房咱们是后勤科又不是基建科,咱们是裱糊匠,人家才是开发商。去吧,去吧。”
胡宛如跟材料员仔细地对照了今年生活区的楼舍维修预算,这才回到自己的大办公室,忙活了一上午,她已是口干舌燥,这下才倒了杯白开水坐下。
她刚一坐下又从椅子上弹了起来,赶紧走到红壳子电话跟前。
这是一部内线与外线电话可以切换的座机电话,她把电话机翻了过来,底座朝天,用挂在听筒线上的小钥匙拧了一下插口,把电话切换成外线模式,然后拨通了家里的电话。
胡宛如看了看办公室里的其他同事,赶紧压底声音说“妈,我这会得去建材市场,中午就不回家吃饭了……”
胡宛如喝完水,从办公室领了一张出门单就走出了厂门,她坐着一辆“大通道”公交车朝建材市场赶去。随着香泉的发展,像这种跟火车一样把两节车厢连接在一起被人们称作“大通道”的公交车已经越来越少了。
直到下午3点多,胡宛如才坐着那辆“大通道”回到了024厂。
她一回来就把逛市场的情况一一向董良金汇报,由于是批量采购,卫具老板给了她最低价,这批蹲便器没有超出预算。
在董良金办公室里,胡宛如说“董科长,我把电线也问了,刚才我问了问工人,他们根据总长度计算了一下,在维修开支的预算范围以内,这次也能把电线和电灯泡全换了。”
胡宛如的额头正往外渗着细细的汗珠。
“小胡,你辛苦了,看把你给热的。先休息一下吧……”董良金说。
“没事,我不热,只是刚才心里高兴,上楼时太急了,所以就流汗了。”胡宛如说。
董良金说“等会你按程序跟材料员合计一下,打个更换设施的申请,这几天就把女工宿舍里的老旧设备全换了吧。”
在接下来的几天里,胡宛如天天带着工人往女工宿舍楼跑,一个个全新的蹲便器安装到位,一盏盏灯泡亮了起来。这成了自建厂以来,这栋宿命楼里发生的最大变化,门房里的那位老妪看着胡宛如忙前忙后,心里不由得对她又疼又怜。
“小胡,你歇歇。这些活儿让工人们干就行了,你一个大姑娘家,跑什么工地啊!”老妪说。
胡宛如冲着她笑了笑说“没事!阿姨,其实我什么也没干,就是临时当一下监工,怕工人师傅们一粗心把哪里没装好。”
第三百六十章 黯然回家
切开时间的断面,可以清晰地看到洛明工业学校98届毕业生离校后,都在情愿或不情愿地按照各自的轨迹运动着,他们在祖国的不同城市、不同地方、不同角落里开始了他们人生的另一个阶段。
当年,跟他们一起参加中考而没能闯过中考关卡的同学们,后来不少都考了大学,此刻正坐在全国各所大学一年级的教室里,而这批与中国改革开放同龄的中专生,却在他们20岁左右的年龄里已经开始体味走向社会的酸甜和苦辣,感受不尽相同的人间冷暖和世态炎凉。
张欣然在洛明工业学校女生公寓泪别赵波涛后,当赵波涛坐着远去伦多的列车开启新的人生时,她正孤苦伶仃地颠沛在回家的路上。
四年前,她以为走出黄怀省土关县这个三省交界的穷地方,就永远不再回来生活,就像被囚禁了16年的小鸟从此终于可以展翅远飞。没有去洛明工业学校之前的16年里,这片贫瘠的土地让她恐惧,落后原始的生活方式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折磨而是摧残。
人都说自己家乡美,张欣然从来都不这么认为。那是因为他们的家乡没有在土关县。
张欣然还是个少女的时候就想着能离开这里,然后再把爸爸妈妈还有哥哥全部带到外面的世界,在中国,随随便便一个落脚处都比土关县强得多。
然而四年过去了,她当年的理想被残酷的现实打得七零八落,所有的梦想就跟美丽的肥皂泡一样破灭了,她不得不狼狈地回到早都不愿再待下去的家乡。
六月流火,阵阵热浪袭来。
张欣然拖着赵波涛替她打好的行李包,下火车,转乘长途汽车,再坐三轮车,再步行,直到走到最后一段通往家里的土路时,她才停下了脚步。
脚下正是生她养她的家乡——土关县干河乡石堆村一组。不远处,山下隐约可见的那座低矮破旧的房子,萧条落败,那便是她的家,她人生的前16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在太阳的暴晒下,张欣然已是汗流浃背,她眺望着自己的家,看着熟悉的一道道梁,一道道岭,突然,一行清泪油然落下。
往事历历在目……
当年临别家乡时,班上几个拿到中专录取通知书的同学在班主任老师家里聊天时的情形,竟然还那么清晰。老师那句“你们将来都是国家干部……”的话,还言犹在耳,她去洛明工业学校的志愿也是老师参谋的。
那年中考张欣然考了全年级第四名,全县排第28名。在众多可以选择的学校当中,老师把学校名单研究了一遍又一遍,又一次次征求着每个学生的意见。
张欣然说,她不想上师范也不想学医更不想学商贸卖东西。特别是不想学商贸,因为那主要是对个体服务,她要上那种将来能为国家和老百姓做点事情的学校,而且,要让更多人知道在这个时代因为有了她,才让国家和越来越多的人更有尊严更幸福。
“你是想当国家领导人啊或者是想当居里夫人”班主任老师笑着问。
“不是,我是想学点能派上大用场的专业。”张欣然认识地说。
选来选去,老师终于把滑动着的指尖,停留在洛明工业学校的校名下。
“这是一所全国部属学校,主要涉及的学科是兵器制造和研发,这是为国家培养国防型技术人才的学校,主要的就业方向是重工业生产单位。要不,你上这所学校怎么样我觉得比较符合你……哦,这以前是兵工部的学校,前些年咱县上有个学生上过这所学校……后来直接就分配到北京工作了……好像进了中央军委还是国务院……”老师抬起头看着她。
“国务院”同学们把眼睛瞪得圆圆的。
自从国家恢复考试制度后,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大中专学生都被分配到了大型企业、国家部委、各级政府委、办、局等单位,还有一些学生毕业后直接留校当了老师,老师说的也是一种平常现象。
“兵器工业……”张欣然犹豫着。对于16岁的女孩来说这个概念她是没有的,但她眼睛里充满了好奇。
班主任老师继续说“录取是按填报志愿的先后顺序提档,如果你真的想上这所学校,那就得填成第一志愿。我的意思是,你先回家和你爸妈商量一下,这可是人生的大事,你这辈子做什么工作和填报志愿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同学考了好成绩但志愿没填好,这会让人后悔一辈子。”
张欣然依旧在思索着,她也不知道应该报什么志愿,总觉得这个学校层次高,是为国家培养人才,可以为国家效力,而且这些专业都很新鲜,她从来都没听说过。
“老师,我爸说让您帮我选,让我俩确定就可以了。我爸说他是个大老粗儿,他不懂这些事。”张欣然说。
“你爸身体好些了吗”老师顺问,“咳得还厉害吗”
张欣然迟疑了一下轻声音说“好些了……不太厉害了。”
“能源化工、汽车制造、机电一体化、机械制造、工艺模具、财务会计……”,老师的手指又一次移到洛明工业学校每个招录专业的列表里,由上而下一行一行滑动着,嘴里默念着这些专业的名字。
张欣然的目光跟着老师下移的手指,一行一行由上而下在纸上扫动着。
“哎哟!这个不行……这也不行……这……”老师突然发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这是一所典型的工科学校,在表格后面一列里专门标注了招生的性别,他们大都只招男生。
“许多专业招录的女生人数都是个位数,这样的话你不占优势……”老师依旧很专心地看着表格,分明是在对表格说话。
“为什么总看不起女生女生怎么了连学校都这样……”张欣然一脸的不高兴,说着就嘟起了嘴巴。16岁的她已出落得亭亭玉立,聘聘袅袅,俨然是个活脱脱的小美女,生气时的样子可爱至极。
老师没有看她,依旧趴在桌子上研究着一个又一个专业,时不时还拿笔在空中比划着,非常投入非常专注,他把自己认为可以做备选的专业按顺序一一记录下来,然后写写算算,像似在做数学题。
“对,就这个!”过了一会老师说,“我刚算了一下,用咱们土关县上线人数的性别比例和这所学校计划招生的人数一推算,就能知道面向全国招生的这几个专业对你来说,胜算的概率并不高,这就意味着我们的风险比较大。如果选择这个专业的话,虽然也是在全国招生,但按你的成绩应该没问题,而且这个专业也适合女生。”
“什么专业”张欣然问。
第三百六十一章 那年填报志愿
“财会,就是账务会计。”老师说。
“可是,这……这不是为国家做事情的专业啊,我是想将来……”张欣然说。
老师摆摆手说“你这话不全对,国家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而且你要是在这个学校学财会,将来的就业单位肯定会在兵器工业单位,到那时,你可不是一般单位的会计。最重要的是这个专业招的女生人数多,你既能去部属学校还能到重工业单位为国防做贡献,岂不更好”老师又补充说,“会计这个专业出来以后工作环境好,不用下车间,不用跟机器打交道,这工作轻松,用不着体力,很适合女生学。”
张欣然在思忖着。
“但唯一不太好的就是学校离家太远了……要一千多里路……光坐汽车不行,还得坐火车……”老师说。
“这个,没事。”张欣然精致可爱的脸上流露出倔强的神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