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20年归来仍少年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盛世唱响

    王自民接着说:“我们试想一下,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多年以后,不了解中国教育制度变迁的很多人,肯定会认为中专学校就是差生去的地方……同学们,这样的认识和评价肯定会影响到你们,甚至,会成为你们身上永久的标签……”

    教室里非常安静,同学们认真地听着老师的一番肺腑。可是,王自民讲了这么多,还未涉及到“就业动员“这个主题。同学们表情凝重,孙娟那双牛铃一般的大眼睛里闪烁着亮晶晶的东西,赵利阳不由得伸出衣袖悄悄抹了一把眼角。赵波涛像似憋足了气,眼睛都鼓了起来,他的目光里充满了愤怒和不服输。

    “上中专委屈大家了!在你们以后的人生中,中专这样的标签对你们这些计划内招生的学生不公平。如果知道国家的政策要变化,你们当年完全可以直接上高中,要是那样的话,此时此刻,你们这些尖子和苗子肯定会坐在全国顶级大学和一流大学的教室里。”王自民停了停说,“可是有时候造化弄人……“

    教室里空气都要凝固了,毕业在即,直到现在除了委培生和定向生外,许多统招生的工作还都没有着落,这些同学大都是寒门学子,没有社会关系,国家不包分配了,让他们去哪里找工作在人才市场的求职中,中专生又凭什么跟大学生竞争同一个岗位

    王自民接着说:“但是请同学们永远不要忘记,你们是同龄人中的春芽,是这个时代的苗子和尖子,大家不要忘记,我们在实习时的感悟和体会:专业知识动手能力这就是我们的竞争力。我们中专生毕业以后的就业和发展方向就是一专多能型复合型人才。我们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坐言起行。不包分配了,我也就不能再说‘我们是人民的兵工’这句话了,但是,我们既然上的是兵工学校,那么我们就应该有兵工人的自信、刚毅、坚韧。”

    王自民一口气把心中所思所想,毫不保留地告诉给了同学们,这时,他才听到教室里传来轻轻的啜泣声。孙娟是第一个传出这种伤感的声音的。王自民不再讲话了,黑板上“9八届毕业生就业动员主题班会”这些红色大字,寂寞而无聊地出现在同学们面前。

    过了一会,王自民转身看着黑板,然后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既然这次的班会是咱们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安排的就业动员主题班会,那么,同学们就一起学习一下学校的就业指导政策,讨论一下我们的就业形势。”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兵工系统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和单位,相继来到洛明工业学校招聘,包括汽车专业实习的吉州那家企业也来校招聘。

    在汽01班教室里,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的老师,随时会拿着《表》到教室点名,请学生与用人单位洽谈,同学们就跟过堂一样,冷不丁就会叫到某位同学的名字。

    在张琰能不能找到工作仍然扑朔迷离的时候,父亲的又一封来信让他激动不已。信不长,寥寥几行字:

    琰琰:

    这真是一个好消息!浩达纺织厂决定招你进厂了。这事你得感谢华贵老师,要不是他有那么一个热心帮助你的师范的同学,你的工作还不知道咋办

    前几天你给我打来电话说改派的事,当时,咱们后稷中学电话旁边的老师多,当时你工作的事还没定下来,我就没有多说啥,现在,你赶紧给你们方校长说一下,就说浩达纺织厂决定招录你了,让他帮助协调改派的事情。这几天我要来你们学校给方校长和班主任当面说一下情况,也感谢一下人家老师对你的关心。首发s

    做人不能左顾右盼,不能一只脚踩两只船,紫华是咱们省的省,是多少人想去的地方,所以我们应该知道满足。从现在起,学校给你的用人单位你就给老师和用人单位说清楚,不要再麻烦老师,也不要浪费用人单位的名额。做人要有责任感,不能只顾自己。

    愚父

    199八年4月日

    张琰突然庆幸起他的专业来,虽然他的专业名称是汽车制造,但这毕竟属于机械类,机械专业是个万金油,哪里有机器哪里就能用得上。若不出差错,他将成为从兵工行业跨入轻纺行业的毕业生。

    时间跟流水一样悄无声息地流淌着,毕业班所有的课程都结束了,给同窗四载的同学们在《留言册》上写留言,进行毕业答辩便是毕业班的善后事宜了。学校的广播站里已传来了一首首别离和祝福的歌曲,分别的脚步正一点点逼近,再有一个月,他们将作别朝夕相处的四年时光,从这里走向全国各地,正如他们当年的聚。首发h/>/>h/>/>s

    然而,汽01班仍有半数以上的统招生没有找到工作。

    这天午后,常诗诺约张琰到校外一间很文艺的茶馆见面。张琰轻轻推开苶馆的门,撞击风铃的声响欢快地响起,清脆悦耳。

    常诗诺坐在角落里,午后的阳光透过玻璃射到她白净的脸上,她单手托腮看着窗外,似乎是琼瑶正在构思《窗外》,恬静而美丽。她穿着一件乳白色韩版上衣,一字领,两道平缓但带着弧度的曲线平行着沿衣领分布,从左到右在她脖子与胸口的位置勾勒出美丽和动感。两道线条中,靠领口处是橙色,往下一点是紫色。

    “张琰,我在这儿……”常诗诺起来向他招手。




第三百一十一章 小茶馆
    常诗诺依然保持着中袖风格,张琰觉得这种衣袖特别适合她。两截莲藕般白嫩富有弹性的胳膊,在招手间展示着皮肤的完美。

    张琰对服饰没有研究,他不知道这件漂亮的衣服叫打底衫,但在中专校园里已流行起了打底衫外穿的时尚,有人还叫它修身中袖恤。

    寒暄几句后,便是正题——

    “你受处分……不,你外出实习那学期,你发表过文章的那家杂志社的主编和位编辑老师到学校讲座了,学校要求一二年级必须参加,三四年级采取自愿。偌大的礼堂里水泄不通……主编讲课过程中多次提到你,说你到他们杂志社去过,说你多么谦虚,多么好学……他们把你列进了特约学生编委。”常诗诺说,“主编说你非常有文学的悟性和感觉,稿子结构严密,逻辑性强,还有思想性和文学功底……说你是个搞文学的好苗子,希望学校能给这样的学生创造条件……”

    常诗诺说,“主编讲完后是我和指导老师一起接待的,中午还陪人家吃了顿饭。他问你怎么没来老师说你去外地实习了。他还托老师给你带句话,说让你有时间了再去杂志社找他……我知道,没有哪个老师会把这话捎给你,还是让我告诉你吧……”

    那次考试挂课后张琰就再也没去过文学社,后来,学校让常诗诺当了《希望》杂志的主编,但社长职务一直空缺。

    突然,常诗诺从精致的挎包里掏了一盒很精致窄长的白色盒子,打开,抽出一支烟,点着。吸了一口,优雅地吐出一个圆圆的圈……张琰傻眼了,这个优雅的江南水乡女孩,这么诗情画意的她怎么还抽烟而且,还当着男同学的面。

    常诗诺一点也没有不好意思,也没有拘谨,这反而让张琰不自在起来了。

    “我一直很喜欢你……”

    突如其来的这句话就像一道闪电,强烈地震憾到了张琰。

    “我说的是喜欢,不是爱……”常诗诺接着说,“我们身上有很多共同点,也有很多共同的遭遇,既然是这样,那我们一定也有着同样的彷徨和纠结,只不过大家都不愿意说而已……和你一样我也喜欢文学,总想着能写出一手好文章,一个女孩,如果连个好文章都写不出来,连自己的内心都无法表达,她就亵渎了自己的青春。”首发h/>/>h/>/>s更新最快手机端:h/>s/>

    “有道理。”张琰附和了一句。

    “我不应该来这里上学,学什么会计专业……我应该到文科学校去专修汉语言文学。当时我还,也不懂这些,甚至不知道自己要学什么,以后干什么工作。这几年我对自己的专业恨之入骨,这个破专业白白浪费了我四年时间,那时我才是个十六岁的少女,而现在已成了二十岁的大姑娘……”她说,“在我们那里,女孩二十三岁左右就可以结婚了,算算,我就剩下两三年时间了,把自己的兴趣爱好就这么扔了,太可惜……”

    张琰毅然决然的”断笔立誓”永不写稿,这个誓言他兑现了已快两年。

    “青春、欢乐、爱情这是属于年轻的一代的。”常诗诺是个琼瑶迷,琼瑶书里的很多情节都已记在她心里了,她似乎在背诵:“时间真是件残忍的东西,它会把一切你所留恋的给你带去,把你所畏惧的苍老、孤寂给你带来。但是,时间也是公平的,有今日的苍老,也曾有过昔日的年轻,不是吗

    张琰觉得她今天有点特别,静静地听着她讲下去。

    “我知道你心有不甘,你的遭遇我也有过。”常诗诺说,“我也曾经有过两门课不及格,当时很痛苦,都不想再上学了。是你,给了我勇气和信心……”

    又一个烟圈从她那拱起的有点调皮的嘴里吐出。常诗诺真得很美,依然保持着标志性的齐耳剪发,细腻光洁的脸颊不仅和初次见面时一样清爽清纯,还平添了几分妩媚。

    “我”张琰很惊讶。

    “是的,你那学期有门课不及格,我不知道你承受着多大的压力但后来,你还是坚持了下来,把这些课程都一一补考通过,这就意味着在此后的那个学期里,别人考四门课而你要考七门课。我是学着你的样子才给自己下了决心,一定要跟你一样,不怕困难。人,归根结底是要靠自己……”她纤纤手指从胸前优雅地划过,将烟头摁灭在烟灰缸里。

    “我还知道你的一个秘密,你身后一直有种力量,支撑着你……”她说。

    “秘密力量”张琰问。

    “那次考试不及格以后,我不敢去教学楼前看成绩,但躲总也不是个事,我就趁晚上没人时去看,快到教学楼门口时我看见了你,还看见了一个女孩,她个子挺高,身材很美。她一把把你们班的成绩单给撕了……”常诗诺说,“我赶紧停住脚步躲了起来。她撕成绩单之前还朝四处看了看,不过没看见我,但我看见了她,都是一个年级的嘛,后来,我就知道她是哪个班的,知道她是谁了……”首发、域名请记住三

    张琰非常惊讶,真是隔墙有耳,难怪人家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已莫为。”

    “我是女生,我很佩服她。我想能为你这样去做的女生,在这个学校肯定只有她一个。也许,这就是你背后的力量吧。”她停了停,把目光移到玻璃外头,马路上行人匆匆。

    目光又回到了张琰脸上。她说,“而我呢在这个学校连一个好朋友也没有,我也不想交他们,志不同不相为谋……”

    “你的考试都过关了吗”张琰问。

    “还有一门,不过没问题。只要沉下心去学,有什么学不会的别忘了,四年前,我们可是从千军万马里头冲杀出来的……”她说。

    毕业季或多或少会让人有些伤感。张琰看着眼前的常诗诺,她有着江南女孩的水灵,目光透过银丝细框眼镜,很迷人。四年了,张琰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的、认真地看她。

    “你和那女孩准备怎么办你俩能在一起吗”常诗诺问。

    沉积在张琰心里近两年的死水要被搅活……

    “我……不知道……”张琰赶紧又说,“我们只是同学关系……”

    “你不想说就算了。”常诗诺很淡静,说话很注意分寸和别人的感受,“我只想送给你四个字:别留遗憾。”

    阳光透过窗户的玻璃刚好洒在常诗诺白净的脸上,她不再说话了,用细长的金属勺子轻轻地搅拌着杯子里的咖啡,目光静静的注视着窗外的世界,杯子里牛奶在勺子的作用下,在咖啡中拉出道道白线,变化出一道道美丽的造型。这里是子栎镇环境最好的一家苶馆,不时会有人进来,每有顾客推门,坐在他们的这个位置,都能听到门撞击风铃的声响。

    “我有一句话要亲口告诉你,离开这里,我们就不会再有这里的忧伤,我们不能折戟沉沙,而是要继续追随心中的文学梦,哪怕是累死在追梦的路上,也心甘情愿。”常诗诺说,“你永远不要忘了你是文学社的社长,全国重点中专文学社的社长,你曾创造了学校多个第一,你是一个可以创造奇迹的人……”

    常诗诺有些激动,鼻翼微微翕动着,脸上有种从未有过的倔强。坚定、执着、顽强和温柔、婉约、秀气完美地统一在她身上。



第三百一十二章 十年之约
    张琰陷入了沉思,内心再次响起了强烈的心灵呼声,这种呼声又和很多东西交织在一起,羁绊着,揪扯着,他多想像一个勇士一样在疆场上五马长枪拼杀一番,但却总有什么东西牵羁着他。

    “我们立个誓吧……”常诗诺放下手里的咖啡,然后举起桌上的饮料杯说,“先为我们认识四年干杯!”

    清脆透亮的容器碰撞声非常悦耳,高角杯里彩色的饮料微微荡起,然后缓缓落下,她杯子里的果粒轻轻地翻腾,沉下,又浮上来,浮上来又沉下去,最终还是回归平静。

    “发什么誓”张琰问。

    “我们相约十年之后每个人都是作家,到时以书会友。”这句话铿锵有力。

    “我们相约十年之后每个人都是作家,到时以书会友。”张琰说。

    清脆的碰杯声再次响起……

    “这段时间电视上正在播放琼瑶写的《苍天有泪》,是蒋勤勤、庹宗华、朱茵主演的,这是我们在学生时代看的最后一部琼瑶作品了。四年就要结束了。”一缕淡淡的忧伤掠过她眉头。更新最快手机端:h/>s/>

    “讲的是什么故事”张琰问。

    “说的是民国初年,阔别家乡四年的一户人家的长子,在归途中与另一家人的长女认识,从此两人魂牵梦萦,两情缱绻……”常诗诺顿了顿说,“归途……我们马上就要踏上了归途了,也是阔别家乡四年,是不是有点巧”

    说完这话,常诗诺突然冷笑一下。冷笑,张琰在她脸上还从未见过。这次她没碰杯,自己喝了一口。

    “回忆就像困进眼里的沙,不管有多痛你都要柔柔的擦,也许那苦涩偶尔会让你泪如雨下,也要假装你已忘记了他。”又是一声冷笑后她说,“这句台词应该是《苍天有泪》里头的吧……看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在空气氤氲的江南,那时,也算是情窦初开之时吧,我妈成天搜我或借或买的琼瑶说,成天在家里搞‘**运动’,而我呢,也就成天到处找地方藏书,和妈妈斗智斗勇。想想,作父母的也不容易。”

    张琰静静地看着她,越发觉得她的不同寻常。

    “毕业后就会回家乡,我和魏一涛在一个厂,去了再想办法往宣传部调。”常诗诺说,“可能两年后我们要结婚了……”

    张琰惊讶的都要跳起来。

    “你俩”

    “我加入文学社后就开始仰慕他,他和我是一个市的老乡,他没毕业前,我们放假回家就一起走,他很关心我。再后来,我们就偷偷谈恋爱,他分配到我们市里的一家轴承厂,这个厂专门给军品生产配件。”她接着说,“现在他在厂党办当干事,我的工作还是一涛帮我联系的。”

    “我们和其他未入社的同学一样,没有什么特权,学校的纪律一定要遵守,不能谈恋爱……”在张琰耳边又响起了当年加入希望文学社时,在新生社员会上,时任社长魏一涛的讲话。

    所有看到的都是真实的吗张琰觉得原来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要求大家不要谈恋爱的这位尊敬的学长,却恰恰和张琰的同级女生,谈了一场两年后要结婚的恋爱。

    还没走进社会,一切已不再单纯,哦!原来这就是生活。

    “我们商量过了,这几年厂子都不太景气,还裁员。我先干上一两年然后就跳槽。”常诗诺说,“我们不能两个人都在一棵树上吊死,我是不会长期待在厂里的,所以,你也别忘了我们的十年之约……”

    常诗诺在一张纸条上清秀流畅地写下一行字,这是她将要去报到的单位地址,收信人却写着“魏一涛”,然后递给他。

    “我刚去部门和岗位还没定,让一涛先帮我收一次,第二次我再告诉你我的收信地址。”她说。
1...107108109110111...30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