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大明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荆洚晓
这女官不比外廷,每个职位都是有定员的,不是说右都御史一人也行,二人也可以那样。一个萝卜一个坑,总共有品级的,横竖不过一百七十五人。也就是能爬到有官身,都是人精,而爬到六品,是真正的百里挑一,爬到正五品,万人上下也就十三人。
所以当这些侍候太后的女官回过神来,她们望着丁一的眼神,就全是小星星了。
对于极为精明,都是水晶玲珑心肝的女人来说,她们如何不懂得,是因为丁一,她们才能活下来!又不是乡野愚妇,丁一这般血淋淋的杀人场面她们没见过,宫里弄死人的手段,这些女人哪个见识得少?所谓世上最肮脏的地方,除了青楼就是皇宫了。不是如此强势敢和太后硬扛的丁一,她们早晚逃不脱一个死字。事实上,应该说,从清宁宫关上门那一瞬间,她们的命运就由不得自己作主了,如果丁一扛不住太后,就算太后赢了,她们也是死定了。
宫中辛秘,不管哪个统治者都会尽力维持的。
这时听着拟好了旨给太后看过用了印,清了清嗓子在宣旨的刘永诚宣读旨意,这些女官,却就不禁喜极而泣了。但是那长身玉立,白衣如雪的男人,一句话,却就让她们的幸福瞬间就破碎了,因为丁一长揖道:“母后慈爱,然有违祖宗之制,恕儿臣不敢领受。”r1152
.全部章节
重启大明 第六章 伤别离(十)
. .
一时之间,清宁宫里眼眶泛红、掩嘴垂泪的,不止是这些女官、宫女,坐在御座上的孙太后,听着丁一的话,却也摇头长叹道:“汝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太迂了!如晋,上前来,你便要南下,教哀家好好看看你。”
丁一听着,不禁心是一凛,不是说有刘永诚在场,丁一就怕孙太后对他使什么手脚,两把左轮还有十发子弹,除非刘永诚真的练了葵花宝典,可以来玩“你有科技我有神功”的把戏,要不然的话,刘永诚和他带着那些伴当,不用殿外曹太监领着的内红铺出手,丁一自个也能翻手灭了。
他心中震惊是孙太后,这女人真是不简单,她能历经数朝,始终都是赢家,真不是运气,历史上景帝在位,她也是稳如泰山的。要知道,丁某人,却是眼中满是杀气,是逼到御座前要虐杀她的!
她其时已经设想到最坏结局,不单是死,而且还要被丁一凌辱至死的。
但当丁一这要夺她性命的死神收了手,要出殿时,正常人的逻辑,是丁一有多远滚多远吧,恨不得教丁一滚出皇城,然后下令诸门,叫疑似丁一者就不必通报、乱箭射死才对啊!孙太后没有,她不单没有这么做,而且还叫住了丁一,紧接着安排了这么个章程,来缓和她和丁一之间的关系。
甚至,她现在居然敢叫那要虐杀她的丁一,上前去给她好好看看!
饶是丁一这心志如钢的人,也不得不叹服,这女人的心理素质,真的不是一般的强大。
稳步走上前去的丁一,去了御座前面,孙太后却就说道:“到哀家跟前来。”丁一不得已,总不能站到孙太后面前吧?除非要翻脸杀人,不然的话,就是皇帝也不能这样啊,于是丁某人只好跪到孙太后的膝前。
一跪下去,他就知道错了。
那是极为凶残的杀机!
孙太后并没有下令刘永诚传刀斧手入内还是怎么着,她就是伸手把丁一的脑袋一搂,眼眶一红,一滴泪就垂了下来:“痴儿啊!汝为这江山,为着皇帝,受了多少的罪?那土木堡里,数十万的明军,便得你还为皇帝守着一杆旗……去了鞑子的营盘,也是你生生用着手中长刀,胸中正气,为皇帝挣得一分脸面……更莫提不辞生死将皇帝救回大明……”她是一边说着丁一的功绩,一边垂泪,那是一副母慈子孝的画面,说不尽的温馨里,谁曾料到,丁一心中却有无尽的后悔!
只因虽无刀斧手,眉眼如画的孙太后却有着凶器,硕大的凶器,在丁一毫无防备之下,被她伸手一搂,整个脸就埋在她那可怕的凶器里,要有准备丁一当然可屏息坚持,但真的万万没有想到,堂堂太后,方才坚毅无比,说着是为大明江山不得不对丁某人下手的孙太后,此时竟会出这样的招数,便如一位端庄高雅的女郎,举手投足仪态万千,突然蹦出一句三字经的粗口,有谁能料得到?
若说丁某人身手,那真是一百个孙太后也能轻松杀掉,但身手再好,总归还是地球人类啊,总归还是得呼吸氧气,总归也得有个反应时间,就是刺猬也不可能每分每秒都把自己团成刺球!
丁一在这一瞬间真的悔恨了,叫自己装逼啊!装啊!这下可好,真成傻*了!
便是那两个山地特种大队的军士在殿内,也不至于如此啊,按着他们的身手,必会看出不对来,随便找个籍口,哪怕是半秒,丁一秒杀孙太后还不是随随便便的事?可是就没有这半秒啊。
成熟女人的幽香和淡淡的脂胭所味,死死搂着丁一后脑的手,和那温柔而硕大的凶器,大约就是丁一生命之中,最后的记忆了,在窒息之前的瞬间,仿佛时光被无限的拉长,丁一竟生出好几个很无聊的念头:比天然呆还大啊!自己真的好久没有办事了,这当口居然马上有反应,这算是体验了一把窒息快感么?这年头可没有钢丝托的,为什么这么大年纪还如此坚实?噢,对了,后宫有奶妈,不用自己喂奶……
“圣旨到!冠军侯接旨!”就在这个时候,清宁宫外传来了太监特有的公鸭嗓子。
孙太后不禁抬起头来,丁一终于在濒死的边缘,获得一线生机,普通人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怕顾着喘息得来不易空气,那么也许下一秒,就真的会被活活捂死,丁某人马上第一时间把脸用力地砸在孙太后的大腿上,抱着孙太后的小腿,悲声道:“孩儿却也舍不得母后啊!只是着实为国征战,伤了筋骨,不能办差视事……”
“可怜的孩儿啊!”孙太后伸手轻抚着丁一的发端,从她的腔调里,完全查觉不到半点没把丁一捂死的可惜。从而连丁一,都不太敢确定,刚才孙太后是为了展现母爱而表演得太过投入,还是存心要捂死自己?而且真的退一万步说,任谁也不会相信,大明堂堂太后,要用自己的凶器来弄死权臣吧?
于是丁一自己反省着,想来是自己运气太差了,刚好碰上孙太后这影后级人物淋漓尽致施展演技……这时却听孙太后柔声说道:“好了,孩儿,皇帝有旨意,你先去接了再说。”
这一回母慈子孝,总算是演到了落幕,丁一起了身出得殿外去接旨,却不得不感慨,英宗这朋友没说的,要不是他这份圣旨,丁某人单人匹马没死在鞑子十万铁骑下;带五千兵没死在云远热带丛林里,多少次暗杀、狙杀都从容而过,倒真的要被捂死在孙太后的凶器之间。
便是在南京那一次被刺杀中毒之际,丁一也从没有感觉到死亡离自己如此之近!
因为丁一的缘故,石亨就没有原来历史上那份功劳,所以“部曲亲故窜名夺门籍得官者四千余人”这样的鸡犬升天之事,自然也就无从谈起。而英宗给丁一的这道旨意,是经过部议之后,由内阁票拟的,也就是说,不是中旨,是正经程序出来,皇帝和大臣都认可的旨意。
主要就是就丁一晋爵,三等奉天翊运推诚守正文臣,封忠国公。
这爵位基本就是人臣极品了,别看三等,二等是奉天靖难,也就是跟着朱棣造建文帝反的那批人才有可能;一等是开国辅运,这名字一听就知道,是跟着朱元璋驱逐鞑子那批英雄才有的殊荣。所以三等奉天翊运推诚守正文臣,基本就到顶了,再往上去,就算郡王和亲王的级别,开平王常遇春也是死了才追谥的。
不过丁一很坚决地辞了:“臣不敢受,身为部院之首,迎圣天子复位,何功之有?不敢以此受爵!”传旨的太监夏时一时间愣在那里,不知道怎么办,他是在南宫侍候英宗的,刚领命办差,又听闻丁容城阔绰,原以为这加官晋爵的旨意,怎么也能弄个开门红,谁知丁一直接拒了!
这时却就听着清宁宫里有女官出来,说是太后唤那太监夏时入内。
丁一借着这当口,对着殿外的那些内侍说道:“学生明日就要回两广去,诸位同志,若有不愿南下的,此时便要告知学生,断不会教大家没了去处。”算是给着这些加入天地会、忠义社冲锋队的内侍一个交侍,毕竟他们也是拿命出来拼的。
这些内侍商量了一阵,几个冲锋队的队长便来向丁一汇报:“先生,奴婢等人,皆愿追随先生南下,纵刀山火海,也必不反悔!”其实他们都想得很清楚,丁一离了京,无人荫护,英宗哪里顾得到他们这些人?到时不论是留在宫里,还是在京师,不是被人玩死?还不如铁了一条心跟着丁一!
丁一听着点了点头,对他们道:“好,不过恐怕今日就须随学生出宫了。”
这时那太监夏时出得来,冲丁一行了礼,却是道:“如晋少爷稍候片刻,只怕还有旨意下来!”却就招呼着随他来的几个小中官,快步往乾清宫方向奔去。
果然过了片刻,夏时就又奔了过来,这回归着他来的,还有老天官王直,还没宣旨,王直就对丁一说道:“如晋,老夫此来,是向汝知会一声,这旨意是部议之后,内阁票拟的,你方才所说,不以迎回圣上为功,部阁已就此而再议,尔万万不可再辞!”
这回依旧是和头前一般,封丁一为忠国公,三等奉天翊运推诚守正文臣,理由是拓地千里,以五千兵打下云远,更为让丁一无语的,还有他对义妹安西都督府丁都督丁如玉的“教导有功”,使得其以女流之身,不让须眉,为国守土,所以皇帝双在圣旨里加了两句嘉奖的话,又再荫一子,也就是说,丁某人三个还不知在哪里的儿子,已经有了官身。
为何朝廷的大佬这么热心,部议给丁一封公,内阁也通过票拟呢?要知道,以文臣封公,自开国之后,是从无有过之事!
事有反常,必妖!r1152
.全部章节
重启大明 第六章 伤别离(十一)
. .
这种对于别人来说如同天下掉下馅饼的事,对于丁一来说,他却只是微笑着点了点头,对老天官王直说了一句:“诸公厚爱,小子受之有愧,然,却之不恭。便也只好拜领了。”听着他松了口,老王直也松了一口气,来时他本极不安的,害怕丁一死活不松口,当然还要推给于谦,是于谦说丁一识大体,不会让王直难做;陈循又在边上暗示,说搬于谦过来,有点以先生之尊强压丁一,只怕反而会让丁一生出逆反心理反弹,老王直才无奈过来的。
“如晋果是正人,老夫先前对你有些误解啊……”王直絮絮地说着一些好话,真的是好话,这回不是捧杀了,因为没有必要,明朝这年代,一般来说,致仕之后的官员,大家都秉着好头不如好尾的原则,尽可能是留些脸面,一团和气收场为好。
丁一忍着王直身上那浓郁的老人味,应付着他说话,甚至在心里恶意地揣摩着,部阁是不是故意派王直这混身老人味的家伙,过来恶心自己?以那教人难耐的老人味逼自己就范接旨么?丁一忍了一炷香左近的时间,耐不住开口道:“老大人部务繁琐,不过若有闲,不妨活动一下筋骨,国家还需老大人这德高望重的架海金梁来支撑啊!”丁一着实是在心中腹诽的,人家王骥也七十多,没事舞舞大马骑骑马,便不见这么强烈浓郁的老人味。
老王直听了很开心,至少表面上就是这样,一味的称赞着丁一年少有为云云,长镇南疆必能使大明边陲安定;又不尽地唏虚,说是可叹丁一为国披创不能视事,否则的话,若是由丁一出任兵部尚书,能于朝里共事,就如何、如何云云的一大堆好话。
然后接下去便是接旨,这个仪式便也成了一个流程,与刚才不同的,是皇帝还下了一份口喻:“母后关爱,你不能推辞。朕记得如晋说过八大处,这些内侍若不方便安置,便按八大处章程办理就是。”丁一听了也只好哭笑不得地领旨,英宗记性当真是极好的,在猫儿庄时和他提过后世八大处的建制,也就是参谋处、政治处、副官处,书记处,军需处、军械处、军法处、军医处,想不过无意中一嘴巴,过了几年他依然记得,不过他记性再好,却终归不知道八大处设置意义所在,以为便是如同宫中御马监、浣衣局一般的设置。
当下领了旨,便见刘永诚又出来再宣了一次太后的懿旨,丁一也就一并领受了,文胖子和曹吉祥也奔了过来,那些孙太后殿里的女官、宫女数十人也出殿来,和那御马监的近百执长枪的内侍一同,连回自己住所收拾东西的时间都没有留给他们,刘永诚只是对他们说:“须得尽心尽力,侍候好公爷,下午或是明日,自有人帮尔等收拾细软送到金鱼胡同。”
但在这些人随丁一出宫之前,刘永诚又向丁一行了礼,恳求道:“如晋少爷,这曹某是奴婢手下使唤惯了的,可否容奴婢与他说上两句?”丁一看了曹太监一眼,后者明显对于老上司刘永诚还是很有感情,于是丁一便点了点头,教这曹太监留下与刘永诚说话,那些宫女的内侍,教曹吉祥和文胖子领着,便向宫门而去。
方自行离了清宁宫,就听着曹吉祥在训斥那些内侍:“蠢货!跟紧些,若不是跟着侄少爷,汝等早就是死尸一具!不信么?不信便等着看,那没脑子的蠢人,还去跟刘永诚这老狗述旧,呸,真真取死有道!”
丁一听了有些莫名其妙,只是开口对曹吉祥道:“好了,别打骂他们,都是爹生妈养的。”
曹吉祥连接行礼应了,谄笑道:“侄少爷心善啊!只是那跟奴婢一样姓曹的家伙,真是脑仕进了水……”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丁某人一时有点不太明白曹吉祥的意思,便随口应了这么一句,因为他没有太多的功夫去听曹某人拍马屁,着实还有太多的事情要谋划,夺门成功,只是一个开始,终究不是结束;只是一个奠基,绝对不是高楼万丈已成。
但还没有行到东华门,夏时就匆匆领着几个小宦官飞奔而来,这大冬天雪还没化,他竟是奔得一身热气腾腾,赶上来却又是一道旨意:“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惟治世以文,戡乱以武。而忠国公朱祁一实朝廷之砥柱,国家之干城也。乃能文武兼全,出力报效……”
甚至还提到朱元璋赞叹徐达的话“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然后接着方才是实惠,“朕悉边务艰难,南有倭贼横行于海,黄逆、侯逆扰我两广……。兹特命忠国公设八大处于广东,以统筹两广兵事……至舰队堪用,则移置于四海大都督府。锡之敕命于戏,威振夷狄。深眷元戎之骏烈功宣华夏,用昭露布之貔熏,暂锡武弁,另加丕绩,钦哉。
丁一接了旨,仔细去看,边上太监夏时便讨好地道:“如晋少爷,这可不是爷爷的恩典,而是先前爷爷的口喻,教着部阁诸公听闻,之后部议出来的结果,再由内阁票票拟……”也就是说,这份仍然不是中旨,是正式流程出来的圣旨。
就是诸部、内阁大佬,听着英宗口喻,让丁一弄个八大处来安置宦官,然后按夏时说的:“于大司马便向爷爷询问这八大处是什么名目。”于谦听着八大处的名目,就知道是用于军旅的架构,所以就提出不能儿戏,要求交由部议,结果部议通过,内阁也票拟了。
夏时叮嘱了丁一,离京之前要把八大处的细节章程交到兵部大司马处,然后就揣着丁一打赏的银票喜滋滋地离去,曹吉祥和文胖子两个,在边上激动得不得了:“开府啊!侄少爷,这是开府!”开府建牙,不要以为,这是一方藩镇才有的概念。明朝以前的大将也有开府的,大臣也同样有,只不过藩镇必定要开府建牙,不然手中的地盘无法管理罢了。
但于整个明代来说,开府,除了鞑子入关以后的南明不提,基本就是没有这概念的。
这个问题说开了,就很严重,也牵涉很多,最为粗糙简单的来说,就是明朝首辅,和以前各朝代的丞相的最大区别在哪里?除了没有率领六部的法理性之外,最大的问题,就是以前各朝的丞相,是开府的丞相。
明朝以前的相府,不是指字面意义上所指的,丞相的宅子。在西汉来说,那是丞相的府衙,设有相府的十三曹:一西曹、二东曹、三户曹、四奏曹……皇帝有六尚,丞相有十三曹。而明朝的阁臣不领有任何属于个人的办事机构,既无阁僚,也无阁府。
现时丁一这忠国公,就有了八大处这个架构,虽然听起来仍是归属于兵部,还说以为四海大都督府的舰队可以用了,这八大处就归四海大都督府,但毫无疑问,丁一这就是变相开府。加上景帝赐予丁某人二千亲卫的恩赐并没有被剥夺,丁某人在法理上是没有开府建牙,但实际上却是有了这样的权力了。
不要以为建牙没有什么大不了,地方上一府黄堂、一地守备出入护卫者众多,可那不是建牙啊,那跟后世的临时工没区别,没编制的,只不过是家丁罢了,有钱人也可以搞上一些,只要没人出首聚众谋逆就得了。明代有很明确的规定:“凡备倭守备行都指挥事者,不得建牙、升公座”,行都指挥事者,就是都司的首领官了,大明天下有多少都司,横竖不过十七,各朝有增减,大致差不了太多,等同一省军事主官,都不允许建牙、升座。
临时工这玩意,不是现代人才发明的东西。
“至于么?”丁一冲着曹吉祥和文胖子摆了摆手,却就苦笑了起来。
为什么部阁要把丁某人拱上忠国公这个位置呢?因为除了历史上夺门之变之后,石亨专权和明末、南明时节这等整个政府机构陷入混乱的时期之外,国公是不参议朝政。便如英国公张辅,南京大功坊的守备南京的魏国公——当英宗听王振这个军事白痴煽动,起大军北征,无论是大功坊的将门,还是张辅这数平安南的老军头也好,都只能劝,最后不行也就只能随陪英宗去舍命,因为他们是国公,正常来说,就是不参与朝议。
丁一被封国公,也就是绝了他再入中枢之路。
看似尊贵,其实是士大夫阶层,把这个要推行官绅一体纳粮的家伙,直接排除出朝廷中枢的手段。这也是为什么老王直会专门过来,对丁一说这个封爵是诸部阁议出来的,意思也就是士大夫阶层在这件事上,是取得了一致,丁某人还是回两广玩自己吧。至于这个八大处,就是毕竟忌惮着丁某人的凶名,作为踢丁某出政局回两广玩自己的补偿。
不过对于丁一来说,心中着实是无比暗爽!
他所希望的,就是让他回两广玩自己啊!把两广的工业化进程推动起来后,才有可能把整个大明带领进工业**的大时代,然后在马上要到来的大航海时代插上一脚。r1152
.全部章节
重启大明 第六章 伤别离(十二)
. .
其实他们不是到这时方才醒悟过来,而是一直身在势中,根本就不容他们逆势而行,或者说他们无有足够的能力去逆势而为。早在入了东华门之前,在丁一训斥那都督的时候,杨善就发现不对了;而在于谦率群臣参拜英宗,同入了东上门时,连石亨也知道根本就与原先的计划和预想的巨大利益不相符。
说透了,就是这场政变之中他们压根就没起到什么作用,甚至应该说,石亨还吃了大亏,因为他和丁一的密谋,使得他掌握的团营军兵,在大明第二师以掷弹筒示威之际,很快就放弃了抵抗,因为他手下的军兵也不知道是打、还是不打,特别是控制着军队的石亨心腹,隐约是知道石侯爷和丁容城走得近的,至少前番团营就借了数千火铳给大明第二师,这当口大明第二师命令他们弃械,要求接防,是否就是石亨先前暗示他们的大事?而在联系不上石亨的情况下,有人担心石亨图谋破灭,有人以为是石亨和丁一安排好的计划就是这样,所以大明第二师很顺利地就把附近团营控制起来。
石亨和杨善能得到什么利益?那要看英宗和丁一的意思了,他们现时根本没有资格来提条件;连看似接替了兴安地位的曹吉祥,也是一样的,几乎在这一夜里也被兵权尽解。或说此时清楚过来,派亲信去团营接管军兵?
那是想得太天真了。
退朝之后,杨善、许彬随着诸部尚书和阁臣去了乾清宫;
石亨、曹吉祥等人,都被龙骑兵营留了下来,说是容城先生教诸公暂留,有事相议。
曹、石几乎就是变相被拘在奉天殿外了,包括五军都督府那些都督、同知,都是一样被“请着”留在此处,说是丁一要和他们商议一众事宜。
再说,就算没有留下他们,真的放他们出宫去,石亨和曹吉祥就敢起兵造反么?以什么名义?要说拥立英宗复位,那么勋贵还会附合着起兵,说他们要造反?谁会支持他们?历史上原本夺门之后,曹吉祥身为夺门的功臣,是想过要造反的,结果如何?没两下就让在京勋贵子弟给逼住,老老实实降了。
那个时候,曹吉祥和石亨的亲信都凭仗着夺门之变的功劳,曹吉祥的子侄纷纷被拔到都督之类的重要位置,甚至有人封侯;而石亨亲戚子侄,更是数十人被拔到卫指挥使、千户的位置,尚且事不能成。
何况此时两人的权势还没大到这种程度。
更为重要的是,丁一交给英宗的,不是一个流血**之后得到的朝廷!
换了皇帝?别忘记就在这一年,还有好几个能位列朝班的大臣,因为反对立储被扔进诏狱呢!英宗复位对于文武百官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影响,想当初景帝登基,都有臣子当面称“下官”而不称臣的,历史上夺门之变以后,哪里有臣子为景帝这么做?
迎回英宗复位的,是首辅,是把握相权的于谦,是吏部尚书和诸部大部分的侍郎,整个文官系统都没有乱,这种情况下,曹、石等辈,想要乱中得利,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