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重生之第二帝国

时间:2023-05-26  来源:  作者:幽泠秋月
自从1871年战败以来,蒙受敌酋僭位称帝、国家割地赔款的奇耻大辱的法兰西,就将对德复仇、直捣罪恶的腹心柏林摆在了最为核心的地位。此后的四十年时间里,整整两代的法兰西国民都为这个举国一致的核心目标,而付出了暴霜露斩荆棘的不懈努力。为了让国家尽快摆脱被敌军占领的处境,法国人节衣缩食、起早贪黑,仅用了4年时间就交出了19世纪中叶币值的50亿法郎赔款,终于将那些日耳曼野兽的肮脏军靴从光荣的法兰西国土上给赶了出去。为了使法国恢复元气,他们冒着酷热、缺水、和瘟疫,深入非洲不毛之地,并在超过9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立起了法属非洲的利益。而为了能在下一场战争中战胜对手,法**队日夜苦练战斗本领,潜心制定战争计划;而政客们更是在国际舞台上使尽浑身解数。并最终和英俄两国尽弃前仇。在对德包围中形成了牢固的钢铁联盟。当1913年的新年钟声敲响之际。法国人完全有理由为自己在之前40年间所取得的成绩而深深感到骄傲和满意:他们重新站在了世界一流强国的浪尖风口,并构筑起了一堵足可称得上是宏伟坚厚的对德封锁墙壁!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都随着这场战争的爆发而如同镜中的美妙蜃景一般,被夙敌的铁拳给击得粉碎。俄国的陆军、英国的舰队,这些曾经被法国人所无比羡慕和坚信的强绝力量,都在这个中欧帝国的震天怒吼中化为了飞尽的劫灰。就连他们自己那支用“殊死进攻”理论武装头脑、自信能一路杀到柏林的复仇大军,也在历场战斗中被打得落花流水、一败涂地,并已经处在了几乎无法再继续战斗下去的悲惨境地。超过70万曾经是丈夫、父亲、或儿子的法兰西青年永远埋葬在了祖国的土地上。在他们身后则是数以百万计的家人遭到晴天霹雳般的打击;无论用多长时间来冲释,都无法抚平这段永恒的伤痛阴影!
此后的几天时间里,整个法国都处在一片哀恸凄凉的氛围之中,人们似乎仍旧没有从停战条约签署的打击当中艰难走出。唯一能让笼罩在这个国家上空的黑白帘幕泛出丝缕色彩的,便是集结在战场上的奥匈军队开始向后方撤离。根据停战和约当中的条款,奥匈军队会率先撤出法国本土,而德军也将在得到一批法**火做为“停战保障”之后,徐徐从当前的占领区上向东退出。当法国士兵打着白旗、将预定的火炮枪支送到数公里外的德国阵地中时,他们心中却丝毫没有即将收复国土的欣悦:200亿法郎的赔款和绝大部分海外殖民地丧失的代价,又岂是这么容易就能够释怀的了的?
在英国。不列颠臣民们的神情同样是一片沉重:不过他们却少了法国人的那番行尸走肉般的哀切,多了一丝接受现实的从容。自从大半年前皇家海军遭遇空前失败以来。由于这个民族沉淀了数百年之久的执掌世界的荣耀基因、而滋生出的高傲、执拗、顽固、和歇斯底里的尖锐棱角,都在这日复一日的恨怒痛苦当中,被残酷的现实给毫不留情地磨得鲜血淋漓、再没有反抗的念头了。
那么强大的协约联盟都没能挡住德皇及普鲁士军国主义分子们的炮火,还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得了呢?海军主力丧失大半的不列颠就几乎是一块砧板上的鱼肉,根本无力反抗对方那柄锋锐的刀俎!如果说半个月前的他们还抱有一丝幻想的话,那么刚刚结束的北大西洋海战,无异是用**裸的现实在那些仍旧顽固坚持大英帝国应当永远统治海洋的死硬分子脸上狠狠地扇了一耳光。唐宁街的主人们被迫意识到,接受德国主导下的欧洲的局面并与之合作,还能在今后的事务中分到一杯羹;而强行坚持那不切实际的日不落幻想,只能是以卵击石!
令英国人隐隐感到庆幸的是,对方只是割走了他们几块殖民地,并没有要求数以亿计的英镑赔偿。南非的大部分地区仍旧在英国的治下,英属非洲的殖民群体的绝大部分都得到了保留。印度还在英国手里,澳洲还属于英联邦的范畴。至于对方将触手伸向了世界,并与大片的英国殖民地都直接接壤的现状,英国人只是装作看不见,即便是能看见也没有力量去予以阻止了。此后的几天时间里,随着德国海军力量的全面撤出大西洋,原本提心吊胆的船长海员们终于敢放开胆子开始运货;那市面上逐渐活络起来的商品数量,让英国民众在庆幸之余,也更加坚定了自己决不能在那帮战争贩子的鼓吹下再启战端的念头。
当停战的消息从阿姆斯特丹传到中欧,整片大地都陷入了一片狂欢的海洋中。在勃兰登堡门、夏洛腾堡宫、科隆大教堂等处,万人空巷的德国民众都在尽情地欢庆胜利;街头巷尾的啤酒馆内早已人满为患,酒香四溢,各支乐队们更是在一刻不停地演奏着有关胜利和凯旋的荣耀颂歌。
法国对德国怒目相视了40年,德国对法国又何尝不是妒恨难消?他们虽然在1871年的战争中大获全胜,并缔造出了一个欧洲大陆上最强盛的帝国,然而德国取代法国主宰欧洲的日子却始终姗姗来迟。世界上崇尚艺术和美感的人们,追求奢华和时尚的人们,却仍然拜倒在拥有数百年底蕴的巴黎裙下,对“茹毛饮血、咆哮如雷的普鲁士蛮子”始终不屑一顾。如此种种,都让勤劳严谨、坚韧守时的德国人对自己受到的不公正冷遇而感到酸妒难抑,决心要彻底将法国击倒在地。当前,他们终于用手中的利剑赢得了他们所应当拥有的一切,这又怎能不让这些平日里辛勤工作、为了民族大业而牺牲奉献的国民们喜极欢呼?
虽然最终条件中没有对法国提出领土要求,让本着民族主义出发渴盼严惩对方的德国民众感到多少有些如鲠在喉,但丰厚的战争赔款和海量殖民地的吞入,仍旧让他们感受到了征服夙敌的深刻成就。而英国在谈判中的妥协屈服,则更是让德国民众感到欣喜若狂,激动到落泪的人数不胜数。德国民间的反英浪潮早在布尔战争时期便开始兴起,并随着两国无畏舰竞赛的愈演愈烈而达到巅峰:德国人恼怒于英国在海洋上的顽固,对他们联合法俄发动战争的背叛行径更是恨之入骨。现在顽敌终于束手,欧洲的盟主也非柏林莫属了!
在奥匈、意大利、奥斯曼、和罗马尼亚,卫星国们同样欣喜于领头者的建功。不管他们是从开始就一直跟随的坚定追随者,还是半途加入的摇摆骑墙派,他们都算是在这场事关国运的赌桌轮盘中做出了正确的抉择。布加勒斯特和维也纳的宫廷中一片谀浪如潮,大臣将军们都在对自己的老皇帝报以无尽的歌功颂德:前者让罗马尼亚得到了梦寐以求的南比萨拉比亚之地,后者更是让奥匈在波兰、乌克兰和海外同时开疆拓土。罗马和伊斯坦布尔政府同样是心中振奋,法国和俄国的战败倒下,对于分别与二者有旧怨甚至是世仇的意大利和奥斯曼帝国而言,无疑是再令人喜大普奔不过的结果了!
波涛浩淼,高楼密集如森林。位处大洋彼岸的美国,则已经开始用带有警惕的目光注视着德国人的崛起。在最终的停战条约中,原属于英法两国的圭亚那地区都被划给了德国统治,这不得不引起一向将南美洲看做自己后花园的美国人的异样审视。在此之前,英国是美国的头号假想敌,因为他们不仅拥有足可毁灭美国海军的强大舰队,更拥有加拿大做为进攻美国本土的直接基地。而现在,这两项因素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已经被德国人给尽数占全!
在美国政府的大声疾呼之下,原本对海军建设嫉恶如仇的国会议员们,其态度竟果真如西奥多所料的那样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转变。面对海军提出的扩军计划,他们再没有予以任何的阻拦,其投票表决之顺利让富兰克林本人都始料未及。美国海军的大规模扩充,也随着外界因素的改变、而较历史同期提前到来了。(未完待续。。)
ps: 感谢川流华桂、虚哥、hill2、地狱皇女、回归1m等书友的月票支持~~~
.全部章节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604章 海军条约序幕(1)
. .
蔚蓝色的海水轻轻拍卷,在钢铁战舰的船舷处翻卷出洁白的浪花。空中白鸥清啼,飞掠翱翔,映衬着澄澈天海、碧树繁花,更显得心旷神怡,秀丽如画。
这里是法国东南部的土伦,也是法国首屈一指的舰队军港和造船基地。1792年,法国爆发了推翻波旁王朝的大革命,英国、西班牙、普鲁士、奥地利等君主国家无不大为震动,纷纷派兵进入法国干预,而距离马赛以东65公里处的土伦,便是反法联盟意图将新生的共和国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的最重要的阵地前沿。也正是在这里,年仅24岁的炮兵上尉波拿马?拿破仑,凭借其天才般的军事、组织、和凝聚能力,将这座堡垒坚固、驻军强盛、已有第二个直布罗陀之称的反法联盟据点给一举荡除,并由此开创了一片被后人所永远仰望铭记的传奇大业。
然而,世界上没有哪个民族是能够永恒不朽的。时光流转,山河易色,随着岁月的更替,在那些曾经被拿破仑皇帝的铁蹄所隆隆碾碎的数百个中欧邦国的土地上,已然在俾斯麦所擎起的那面铁与血的洪烈大纛之下,于奔腾轰鸣的炉火中熔铸出了一个无与伦比的强盛帝国。它拥有开明英睿的君主、恪尽职守的能臣、精锐善战的将士、和六千万勤奋严谨的国民,在举国一体工业化的武装之下,其爆发出的惊天能量已经登临世界的巅峰。强行阻挡在其崛起道路上的法兰西,只能被时代的滚滚洪流所呼啸淹没;这是无法逃避、更无法抗拒的轮回宿命!
根据之前签署的《阿姆斯特丹和约》,法国不仅在殖民地和赔款上遭受重创。其耗费一代人心血所打造起来的舰队。也将面临被同盟国肢解分割的命运。包括4艘科尔贝级战列舰在内的22艘新锐舰艇。都将从法国海军的战斗序列上除名。经此变故之后,法国海军的世界排名将从世界第四骤降至第七,而伴随着大量未完工舰艇的解体拆毁,则更是将他们海军现代化的进程给拦腰截断。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这支曾经在四大洋上和皇家海军争锋的三色旗舰队,只能退化成一支主要在西地中海一隅活动的绿水力量,再难以恢复昔日的荣光。
艨艟如岳,舰炮如林。吊臂横空的港口中。一艘艘巍峨雄壮的战舰整齐地停泊在泊位里:自从海军进入蒸汽时代以来,怀有浪漫精神的法国人就喜欢将他们的舰船造得宽阔高耸,但凡巡洋舰以上级别的舰艇莫不如是。不过,它们当中的菁华必将沦为战胜国的分割物了。此刻,在当中几艘体型最为庞大的巨舰的桅杆之上,已经升起了红白绿相间的王冠纹章旗帜:一群群身着蓝黑色军服的水兵,正满怀兴奋与好奇之意的在战舰的数千个舱室当中来回审视。他们赞叹于法国人的作品,更激动于自己能拥有敌舰的时运和际遇。
“这帮意大利人的动作还真是快。”看着远方在甲板上游荡的黑蓝色人影,从敞篷汽车上走下的奥匈海军中校霍尔蒂忍不住撇了撇嘴道。做为在亚德里亚海两岸怒目对视了半个世纪的“盟友”,对方海员的装束。自己无疑是再清楚不过。让霍尔蒂感到有些不忿的是,在地理位置上近水楼台的意大利人。对谈判中所划分的法国战舰竟然下手这么快:自己才刚到土伦港,对方竟似就已经办完了所有的交接手续,并堂而皇之地升起了他们的国旗准备开船走人了!
听得霍尔蒂的不满抱怨,和他一同前来的雷德尔微微一笑道:“霍尔蒂先生不必为这些意大利人的鬣狗行径而气恼。因为他们的这一行径,对于贵国而言并非是什么坏事,反倒会成为贵国今后成为地中海霸主的关键助力。”霍尔蒂看了一眼身旁的德国人,心中却是泛起了一丝无可选择的苦涩认同。
在英法两国相继于和平条约上签字之后,同盟国内部随即对获得的战利品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虽然奥匈和意大利两家在德国占大头的这一原则性问题上没有什么异议,但他们却无疑都想让自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尤其是意大利人,在《布列斯特条约》中所获甚少的他们,更是说什么都不肯放过这个宰割法国的机会。而由于清英在赔款问题上的刻意松手,使得饥肠辘辘的意大利人更是处于一片狂躁和焦灼的状态:你们汉斯已经在俄国人身上吃饱喝足,对于法国可以没有什么要求;可我们这些面条……错了,是光荣的恺撒大帝子孙们却是只舔了一口连肉末都没剩下的盘子,现在正处在亟需进食的关键时候!
面对意大利的吵吵嚷嚷和奥匈的翘首期待,柏林政府毫不迟疑地展示了自己的强硬意志。法国在战争中损失的95%以上的部队和全部的领土,都是由德军所一力完成的: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而言,德国在条约中所分得的利益,都将比对俄条约中的份额更加为巨。当前,德国将象牙海岸、几内亚、和突尼斯三处殖民地交给意大利统治,并支持其在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扩张,就已经是极度体贴盟友的优厚表现了。同理,德国将面积广袤的毛里塔尼亚和马里地区许给奥匈也是一般。虽然奥匈将为此大规模退出乌克兰占领区,但这种交换也几乎是稳赚。
德国要求自己必须获得法国全部赔款的85%,并将此作为不可更改的底线。眼见对方态度如此坚定,终究不敢摔桌子离去的意大利只能选择接受,并以12比3的比例同奥匈瓜分了剩下的赔款。由于所得数额和心中预期相距极远,愤愤不平的意大利人于是把目光投向了法国的舰队:他们声称,由于意大利所得到的赔款不足以补偿战争所造成的创伤,因此完全有理由通过得到更多的战舰来予以弥合。面对德奥征询的目光,意大利人面无赧色的要求把全部的4艘科尔贝级战列舰据为己有,这当场就让同样对这批战舰保有想法的奥地利人为之暴走!
科尔贝级战列舰常备排水量2.3万吨,满载排水量2.5万吨,舰上装有5座双联装340毫米l45主炮、22门138毫米l55副炮,最高航速20节,主装甲最厚处达270毫米。做为法国为保障协约国的地中海航运而建造的超无畏,在战争期间才陆续竣工的科尔贝级,无疑是地中海内最强大的战舰之一。起先奥匈虽然从俄国人那里掳来了2艘未完工的玛利亚皇后级的船壳,但都因完工度实在太低、而在衡量得失之后不得不选择拆解。现在好不容易等到了一批能补充之前损失的现货,意大利人却要恬不知耻地全部占为己有!
眼见双方互不相让,身处局外的清英却不免有些焦躁。在这两个盟友当中,他更为倚重的显然是工业和战争实力都远在意大利之上的奥匈:而根据他的谋划,现在奥匈放弃这批战舰,从长远上看无疑是对维也纳更加有利的选择。
科尔贝级的性能在地中海内虽属一流,但放到英美德等顶尖列强当中也就是比无畏舰稍胜一筹的货色。至于清英这个穿越者,则更加清楚一战时期的法国主力舰在防御上那惨不忍睹的漏洞。在另一个位面中,法兰西号无畏舰更是在1923年因触礁而沉没,其水下抗沉的悲剧程度可与英国大胆号相媲美。而作为德国海军的强力辅助,未来奥匈舰队的活动区域将不再仅限于地中海,除北冰洋之外的三大洋都将是他们进击的战场,战舰的性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此,与其留下科尔贝这种渣渣去向对方送人头,倒不如空出吨位,以便在即将到来的条约时代中建造更具前瞻性的强力军舰。
除此之外,清英也有一丝挑动战后法意矛盾的意味在其中。在这场欧洲大战中,是身为骑墙派的意大利率先向法国背后捅刀子的;若非是他们的陆军太不济事,整个法国南部早就被意大利所席卷扫荡了。对于意大利这个落井下石的歹徒,法国人无疑是心怀切齿的仇恨;而如果再让意大利一家独掠法国的全部赔偿主力舰,感受到羞辱的法国人,对意大利的憎恶必将更加强烈。诚然,法国最恨的是自然是德国,但在复仇大业根本毫无机会的情况下,他们也是只能转移目光、选择一个不那么强大的软柿子来发泄自己心中的怒火。
法意之间的战后矛盾,对于德国而言则显然是乐意见到的。虽然法国的力量已经随着殖民地的削去而被极大地削弱,但被贼始终惦记着也绝不是什么好事情:与其让他们始终都把目光投在德国身上,倒不如令意大利人去吸引他们的眼球。而意大利视线的向西转移,也能让奥匈的力量更为充分的释放出来,不必再时刻都顾忌着这个名为盟友实为对头的邻国。性格贪婪、而又狡诈多变的意大利,毕竟不像奥匈那样可以充分引以为援,在战后给他们找一根刺是完全必要的。(未完待续。。)
ps: 感谢topdown、不想死的小白、mp5、萨尤卡攻击机、wwj1979等书友的月票支持,和骚年的yy梦、桓木道人、zhouyu1976的打赏~~~~
.全部章节




重生之第二帝国 第605章 海军条约序幕(2)
. .
正当清英为如何将这一基于后世眼光的谋划传递给维也纳而忧虑的时候,来自大洋彼岸美国的消息,却是活络开了他陷入凝滞的整盘棋局。===
根据美国参众两院所通过的最新法令,合众国政府将在未来的3年时间内向海军拨款15亿美元,其中3.6亿用于新型战舰的采购。这一消息几乎让丹尼尔斯和小罗斯福喜极而泣。要知道,即便是当今美国海军所最新采购的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其预计的单艘造价也不过1500万美元;即便是驱逐舰和巡洋舰会花掉一些经费,每年开工6到7艘大型主力舰也是怎么都不会跑的了!
一夜暴富的丹尼尔斯当即向海军总委员会下令,让他们在现有的设计方案之上做出相应的修改。此前,为了逃避国会的锉刀,美国设计师们不得不尽一切方法来压低战舰的吨位和造价,以便能保证得到战舰的建造拨款:内华达级和宾夕法尼亚级上所使用的三联装共鞍主炮,便是在研发工期和建造成本上作出妥协的典型案例。现在他们终于解开了缠缚在身上多年的资金锁链,能够毫无顾忌地在设计图纸上勾勒出理想中的合众国海军战舰;不仅是在数量上,美国人在战舰的质量上也将获得一个大幅度的飞跃,纵然在这之中可能会有浪费吨位的失败之处,但依托大吨位所形成的战斗力,却也是小吨位战舰所无法企及的。
美国人的这一极度高调的行为,势必会引发其他各国的强烈关注和紧随跟风。英国的造船厂内原本就有一大批处于尚未完工状态的主力舰,美国海军的大规模扩充。必然会使得他们对当前的英德海军比例提出异议。同时要求更多的新舰能在战后服役。而原本就唯恐天下不乱的日本。则更是会像被踩到尾巴的恶犬一般猛跳起来,并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激烈姿态,参与到这场只有世界一流强国才有资格置身其内的海军军备竞赛中去。
对于德国而言,战后的世界出现新一轮的舰队扩充风潮,无疑是相当不符合其利益的局面。诚然以当今德国的国力,已经完全无惧于同英国进行海军竞赛,但要和美国人来一场比拼国力的马拉松却还是远远力有不逮。在战争爆发前的1912年,德国的国民收入为27亿英镑。而美国却高达74亿,足足是德国的三倍有余。虽然在提尔皮茨的总领运筹之下,德国海军反应在新造舰艇上的资金利用率大大高于美国,达到了惊人的50.5%;但由于双方的资金总量毕竟差距太大,真要暴兵也一样是暴不过对手的!
当今德国所需要的,是用20年时间来彻底消化掉在欧洲大战中所取得的胜利成果,因此,如历史上一般召开世界范围内的限制海军军备会议、以一个轻松的方式保证德国在当前所取得的既得优势地位,便无疑便是最好的结果了。清英随即便借助美国海军大规模扩充的这一契机,将自己关于裁军会议的想法告知了维也纳政府:现在如果对这几艘法国战舰抱有要求。那么未来就只能守着这些破铜烂铁度日,而如果予以放弃的话。今后则可以建造更为强劲的主力舰艇。
在清英的劝诫下,奥匈方面终于勉为其难地认可了他的建议,并在谈判桌上将这批法国主力舰的分配权让给了意大利。而这也让多少有些惊讶的意大利人为自己的外交胜利感到欣喜万分。根据双方最后所签署的条约,奥匈只分得了法国14艘800吨级的驱逐舰,以用于强化自己的辅助兵力。土耳其得到另外的4艘,而意大利则如愿以偿的囊括了全部的科尔贝级。想到夙敌奥匈的所得总吨位还不到自己一艘战列舰的一半,意大利人简直睡着了都能从梦中笑醒!
“等到这里的分配结束之后,还望贵国能够遵循前约,在谈判桌上为我们争取到不低于意大利人的海军吨位。”看着港湾中停泊的那一排身形纤瘦的驱逐舰,脸容方正的霍尔蒂忍不住对身旁的雷德尔说道。虽然这批法国驱逐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弥补了奥匈海军头重脚轻的局面,但相较于意大利人在主力舰上的大快朵颐,自己所得到的东西却显然是少得可怜了。而霍尔蒂也相信自己身旁的这名德**官能对自己的话语做出正面答复:对方和自己一样,都是军衔不高、但却有资格触摸到德奥两国一些核心事务的年轻俊彦。
“请贵方放心。德意志始终都会善待对自己真诚而又可靠的盟友,这一点在过去的几年当中都已经得到了最完整的表现。贵国在地中海的利益也就是德意志的利益,我们定然不会让贵国的舰队能被任何一方地区势力所压制。”听得奥地利人的话语,雷德尔只是微笑以对,“等到条约缔结之后,拥有大批新舰的贵国自然也将取代意大利,成为这方地中海上的新的主导者了!”
阳光煦暖,海风温热。在奥地利人手持政府文件、趾高气扬地同当地法国守军进行交涉的同时,雷德尔却是带着一帮德国水兵直奔这座港口船厂的办公大楼。虽然根据同盟国成员所签署内部的分赃协定,德国没有对法国舰队提出军舰上的需求,不过,这却并不代表他们对这个敌人的海军就真的是不屑一顾。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其设计和建造的技术,才是比战舰本身更有价值的收获。
诚然,一战时期的法国舰队的确是乏善可陈,无论丹东、科尔贝、还是布列塔尼,这些主力舰都是质次价高的代名词。不过,经过长年的探寻和摸索,法国人却是在新军舰的一些子系统领域取得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成就。
1...233234235236237...31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