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万岁爷,又要打黑铳了吗?”
“万岁爷......您就别亲自出手了,让臣和长伯替你去教训一下鞑子吧!”
两人都害怕朱由检头脑发热,自己钻到箭雨里面去打黑枪啊!
“胡说什么?”朱由检可不乐意了,“什么叫打黑铳?朕是天子,向来正大光明!”
是啊,皇帝悄悄打个枪能叫黑枪吗?
吴三桂和黑文韬自知失言,赶忙要下马叩头请罪,却被朱由检挥手制止,“赶紧去传令,把将军炮都给朕拉过来!”
吴三桂和黑文韬一边接旨一边心说:这位天子果然不打黑铳了,改打黑炮了,这是要炮毙虎兔敦汗啊!
“陛下,”黑文韬自告奋勇道,“臣在山海关时也学过打炮,要不臣来替您指挥吧......”
朱由检瞪了黑文韬一眼:“你懂什么打炮?你知道什么是测距?什么是射角?什么是弹道?什么样的炮弹打多远的目标应该装多少火药吗?”
啊?什么意思?
黑文韬听着都傻了......打个炮而已,有那么复杂吗?万岁爷说的都是什么?
朱由检看他回答不出,于是又问:“那你会筑炮垒吗?”
“会一点......”黑文韬答道,“就是挖土堆垒......”
朱由检点点头,“那你就去满桂那里要点营兵,都带上铁锹,过来挖土堆垒。”
得,挺好一大将,这就变成土夫子了。
吴三桂和黑文韬也不敢再劝,只好领了朱由检的将令去调炮调人。过了大约半个时辰,一门门的“黑炮”就被大同镇标管辖的炮手推上来了。
这些“黑炮”就是所谓的将军炮,其实就是一种滑膛炮,有前装的,也有后装的(仿佛朗机炮),炮身重量大多在一两千斤之间。在野外作战时,这些大炮一般被安放在一种被称为滚车的三轮炮架上——这可真是一个脑洞大开的设计啊!因为炮架是三轮的,所以每次发炮所产生的后坐力,都能让大炮倒退很远。为了对冲这种后坐力,就得用铁爪、铁绊这些东西把大炮固定在地面上,同时还要在大炮背后堆土筑垒,用来挡住大炮。
另外,堆在大炮背后的土垒也可以保护炮手免被大炮炸膛所伤......
除了炮架设计不合理和铸炮的工艺太敷衍这两个缺陷,明军的炮兵素质太差则是第三个让他们的大炮无法发挥威力的原因。
打炮是个技术活啊!
测距离、算弹道、算射角、算装药......甚至配制发射药都是学问。
而这些学问在明朝是没什么人研究的,文官不懂,武将不管,就是下面的炮兵自己给玩儿。如果天天打仗还好,就怕承平日久,打炮的手艺就失传了。
还好朱由检是懂点行的,实践经验当然是没有的,但是上的知识还懂一些。所以现在可以亲自指挥十几门从大同镇城拉出来的将军炮......看见这些大炮,朱由检就忍不住皱眉啊!
粗制滥造不必说了,而且还大小不一,弹重当然也不一样。更糟糕的是,这些大炮使用的炮弹也不一样,有些是铁弹,有些是石弹,有些是铁砂。
朱由检把各炮的炮头召集起来问了问,基本上所有人都不知道正确的装药量,而且他们使用的火药看着也不大对头。估计配方上有问题(并不是不知道配方,而是为了偷工减料),所使用的硫磺和火硝多半也没精炼过。所以朱由检只好让人现场试验——用一门千斤左右的将军炮,当着朱由检的面,装药试射,先少装一点药,然后再逐渐增加。忙活了半天,总算估算出大同镇所使用的火药和标准黑火药的差距,从而算出了一个比较准确的装药量。
随后朱由检又从十八门大同镇城中拉来的将军炮中选了十二门看着还比较靠谱的铜炮——看着都非常古老,应该是张居正当朝时留下来的古董,虽然古老了一点,但当时的大明朝廷比较有钱,也比较上心,铸造的铜炮应该不会太差。
不过这十二门铜炮的大小不一,使用炮弹也有铁、石两类,所以朱由检还得一门一门的算出药量,又一门一门的试射,找出射角。一直忙活到午饭前后,才算把十二门“黑炮”都伺候好了。
而这时前方的弓箭手已经换了几批,射出去的箭镞也足有十几二十万支了。
看着前方一地的“白毛”,朱由检笑着下令:“让帐前骑士稍退三十步,现在该看朕的将军炮大显神威了!”





抢救大明朝 第1700章 大明不容侵犯
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披挂整齐,站在了一处刚刚堆好的炮垒之上,在面前一百几十步开外,就是插汉部大军的古列延阵地。守在那里的插汉部民兵正在欢呼胜利!因为和他们对射了一个上午的明军,终于后撤了几十步,退到了插汉部“神射手”的弓箭射程之外。
虽然这些披甲的明军弓箭手的伤亡肯定不会太大,应该没有无甲的插汉部战士们的伤亡那么多。但是他们终究是退了......所以插汉部的民兵都认为自己赢了一阵,士气大涨啊!
什么?有人在架炮?
不怕,蒙古勇士怎么可能怕大炮呢?这玩意又打不准,而且开一炮就得伺候老半天,如果架上城墙许还有点用——城墙上有固定的炮位,火炮本身不会移动,瞄准就变得比较容易,不过就是用木楔子调整射角。但是架在野外的火炮,在这些蒙古人的印象当中,好像都没什么用处。
如果明军的野战火炮真的管用,哪儿还有建州女真嚣张的可能?明军那么多大炮,早就把女真人都轰成渣了!
所有的将军炮都已经装填完毕,自称“懂炮”的黑文韬带着十一个同样懂一点炮的少年亲军,一个人监督一门炮,看着大同镇的炮手们照着朱由检给出的标准装填好弹药,然后再一个一个吹响唢呐,向站在一处前方并没有安放大炮的炮垒上的朱由检报告。
吴三桂手里也拿着个唢呐,站在朱由检所在的炮垒下面,仰着脖子看着朱由检,就等着他下令。
朱由检则举着千里镜,正装模作样的在观察敌情......敌人都傻乎乎的,还在古列延后面大摇大摆的站着,好像还挺开心,难道他们知道本皇帝的大炮有多黑吗?
朱由检收好了千里镜,然后抽出佩剑,高高举在空中,略一停顿,就猛的挥下:“开炮!轰他n的,叫鞑子知道一下咱大明将军炮的厉害!”
吴三桂看见朱由检的宝剑挥下,立即就举起唢呐,放到嘴边,用足全身气力就吹上了。
一阵又长又刺耳唢呐声过后,十二门将军炮组成的炮群猛的同时抖动起来,火光先喷吐而出,紧接着就是如雷的炮声,转眼之间,十二枚石弹或铁弹就跟长了眼睛似的,全都落在了面对明军炮阵的古列延阵地后方的插汉部民兵中间!
刚才还挺高兴的插汉吧民兵可就惨了,他们的阵型还是挺密集的,十二枚石弹、铁弹就这样生生的砸了下来!这还能有个好?磕着碰着的,全都是骨折筋断,皮肉就更不用说了,擦着一下就是个血肉模糊,看着就疼啊!还有几个运气好的,直接给炮弹砸着了,还没觉着疼,命就没了......往生极乐了!不过走运的终究是少数,被十二枚石弹磕着碰着擦着的才是多数,好好的人都被打翻在地,翻滚哀嚎。
而这十二枚黑良心的炮弹还没完成自己的使命,因为这些炮弹落地之后,又弹了起来,继续向白登山的山坡飞行。这下可厉害了,因为炮弹飞行的高度和站立的人的肩膀、头颅高度差不多,这下磕着碰着,就是脑壳碎裂啊!好好的脑袋,都跟被棍棒敲打的西瓜一样,碎裂开来,粉红的脑浆和鲜红的血液到处飞溅。脑袋被打碎了,人自然是活不了了,可偏偏有几个还没死透,手脚不自然的抖动抽搐,甚至还撒开脚丫子跑了几步,猛地撞在了已经被吓懵的同袍身上。
挨炮轰的场面居然如此可怕,完全出乎了插汉部牧民的认知,也超出了他们所能承受的极限。
这些人可不是悍不畏死的建州女真,而是早就被喇嘛教消磨了血性插汉部武装牧民......让他们去对抗一下没有什么战斗力的明朝九边额兵许还能有点胜算,欺负一下明朝边民更是让他们感到愉快,可是要他们排着队挨炮轰,那可真是太难为人了。
刚刚挨了炮轰的这群插汉部武装牧民顿时就陷入了混乱,乱纷纷的转头就炮,一边炮还一边嚷嚷:“大炮厉害啊!南帝的大炮厉害......”
可是他们也没跑远,因为在他们身后不远,就是两排压阵的铁槊骑兵,全都下了马,持着盾牌和马刀在那里督战。他们才被管明军的大炮多厉害呢,看见自己的督战对象想跑,立即就挥舞马刀上去砍杀,似乎是想把这群牧民逼回前线——不把他们逼回去不行啊!就在明军准备炮击的时候,已经有大队披甲的步兵,在他们的炮阵两边列队,个个长枪在手,就等着发起冲击了。
如果插汉部的人马守不住古列延阵地,后果不堪设想,说不定就被明军一击打崩!
他们现在可不是在塞外草原上,而是在大同边墙之内,想逃出升天可不容易......
可是这些督战的铁槊骑兵才把想要逃跑的武装牧民逼回去,明军的十二门将军炮就再一次打响了。
和上一轮齐射一样,十二枚石弹还是准确无误的落在了人群当中,先打翻一片,然后又有七八枚石弹弹起向西飞行,将挡在前方的牧民全都打翻在地。
再次挨了炮击的牧民们又一次崩溃,又一次乱纷纷的向督战的铁槊兵涌去,哀求着,哭喊着,想要求得一条活路。
可是铁槊兵们也得到了严令,不能让前面的牧民后退半步!
牧民们害怕铁槊兵的马刀,更怕那些能把人砸烂的炮弹,所以无论铁槊兵们如何驱赶,也不愿再回去送死。
粆图台吉带着亲兵顶了上来,这些亲兵人人大刀出鞘,穿过了其他铁槊兵组成的封锁线,将几个衣着比普通牧民华丽一些的头领从溃退的人群中揪了出来,按在地上砍了脑袋。可就在粆图台吉的亲兵逞凶砍人的时候,明军的大炮依旧不停的轰鸣。
将军炮的射速不算快,但是轰隆轰隆的总没个停歇的时候!
而没一轮炮击,都能放倒一片插汉部的牧民,带起一片血肉,也让哀嚎惨叫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响。
粆图台吉也知道顶不住了,只好一边命令部下死死挡住那些行将崩溃的牧民,一边飞马上了白登山顶,见到了面如死灰的虎兔敦汗。
“大哥,下令撤吧!这仗没法儿打了!”
虎兔敦汉只是在山头上闭目不语,几十个插汉部的贵人簇拥在他的身边,只是不住的看着他们的大汗。带着硝烟味道的西南风吹过,虎兔敦汉帽子下散出几缕凌乱的头发,似乎已经变成了黑白相间的颜色!
守不住啊!
蒙古大汗林丹巴图尔现在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没有及时跑路......打不过,就得跑啊!
只有跑得及时,才能全身而退,才能东山再起......可是现在,兵败如山倒就在眼前!
大蒙古国......真的要灭亡了!
炮击的声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停止了。战场之上,一时间变得异常安静,但是这种安静持续的时间并不长,转眼就被隆隆响起的战鼓声所替代。
战鼓声响起,意味着明军的步兵甲士的总攻开始了。
十个四五百甲士组成的方阵,开从明军炮阵的两边发动,以快步走的速度逼近已经被将近一个时辰的炮击打得完全崩溃的插汉部阵地涌去。
看到这一幕,林丹巴图尔倒吸了一口凉气儿,喃喃地说:“不该来啊......我不该来大同镇啊!”
“大哥,现在怎么办?”粆图台吉都急了。
“现在......”林丹巴图尔叹了口气,苦笑起来,“还能怎么办?逃吧......逃出大同边墙,以后不再来了......”




抢救大明朝 第1701章 大蒙古国必须存在!
林丹巴图尔又一次当了跑路汗!
而且是迄今为止跑得最惨的一次!
在崇祯元年的六月初七、六月初九两战都是惨败,特别是六月初九这一战,四万多人盘踞白登山,依托古列延,本来以为可以轻轻松松的守住。结果先是被明军用楯车掩护步甲逼到了山下,然后又就近筑起了炮垒,架起了12门将军炮,轰击了整整一个时辰......其实12门将军炮打上一个时辰,也没多大的杀伤力,将军炮的射速很慢,一门炮一个时辰都打不了30发,12门炮拢共就打出了200多发。打死打伤的插汉部武装牧民,加一块也就是两三百,算是自相践踏造成的损失,也不见得有五百人。
但是炮击还是造成了一部分插汉部武装牧民的精神崩溃......朱由检是集中运用大炮的,所以对挨炮轰的那些人而言,损失还是非常惊人的,直挺挺的站在那里,等着被不知道什么时候落下来的炮弹打死或打得半死不活,可真是犹如置身地狱啊!
别说插汉部的武装牧民了,就算是同时代西欧的三十年战争的战场上,也没几支军队能扛得住。
不过习惯了高强度战争的欧洲军队,在炮战不利,但兵力仍然战优的情况下,往往会选择出击一博。
但是林丹巴图尔是跑路汗啊!
六月初七的对攻战已经让他损失惨重,他哪敢再来一次?
所以跑路汗在自己的防线陷入危机之时,再一次选择了跑路!
而他的跑路,早就在“料敌如神”的朱由检的预料当中,满桂的1500名家丁和帐前军中的三个团,早就做好了追击的准备!
超过5000精骑,一路追赶着逃亡的插汉部兵将,一路追杀,一路驱赶,一路捕捉落单的插汉部牧民,一路夺取插汉部牲口和马匹......到六月初十上午,就一路追杀出了大同边墙!
捷报不停的传回了刚刚移动到白登山下的明军大营当中,传到了朱由检的御帐之内,然后就听见朱由检得意到了极点的笑声:“哈哈哈......打得好!打得好!朕要一路追到土默特川去!兀良哈大公主,你马上就要当不上大公主了!”
朱由检这时已经卸下了甲胄,换上了龙袍,坐在大帐当中的一张胡床上,胡床跟前摆了张案几,案几上放着酒壶酒盅,还有一位穿着艳丽的蒙古女装的女子跪在案几边上,替朱由检倒酒。这女子居然就是林丹巴图尔和妹妹兀良哈大公主!
朱由检和兀良哈大公主说的是蒙古话,大公主一张圆润但不失艳丽的脸孔上却没有显示出多少哀伤,只是笑了笑道:“陛下会说蒙古话,自然知道草原上的规矩,草原上是强者为尊!陛下阵斩贵英恰,生擒兀良哈,又将蒙古大汗杀得惨败,是兀良哈生平所见到的最强者,兀良哈心服口服,甘愿不当大公主,只求侍奉陛下左右!”
“哈哈哈!”朱由检大笑着道,“你这女人倒识实务......看着也很不错,虽然年纪长了一些,但却养得不错!”
朱由检的生理年龄虽然才18岁,可是心理年龄都过90了,自然不会觉得兀良哈“老”了。
而且......他并没有打算真的灭了插汉部。因为插汉部毕竟是蒙古正统,林丹巴图尔毕竟是正统大汗!
只要他存在,黄台吉就没有办法当上蒙古大汗——在原本的历史上,黄台击就是在林丹巴图尔死后,由林丹巴图尔的儿子额哲带头劝进,并奉上“博格达彻辰汗”的尊号,才成为蒙古大汗的。
而黄台吉只有成为蒙古大汗,才能拥有支配漠北、漠南蒙古的法统!
可别小看这个法统......蒙古大汗在黄台吉之前,就没有“兵强马壮者为之”的传统。从成吉思汗开始,四百多年以来,蒙古汗位一直都由黄金家族拥有。
所以林丹巴图尔只要还有一口气,插汉部只要还没有屈服于满洲,黄台吉就没有办法真正征服蒙古。
而科尔沁之流,在广大蒙古人眼中,就和李永芳、范文程之流在汉人眼中一样,都是奸佞逆贼啊!
所以朱由检在大同痛揍插汉部并不等于想灭亡插汉部,他只是想让插汉部长点记性,以后别再来大明境内烧杀抢掠。
既然朱由检不打算灭亡插汉部,那么兀良哈的大公主身份,就很有价值了!
朱由检笑吟吟看着兀良哈,“朕知道蒙古的规矩......朕杀了你的丈夫,又把你抢到手里,就能当你的新丈夫!”
兀良哈点点头,脸颊微微有点发红,朝朱由检拜了拜:“陛下英雄盖世,兀良哈心悦诚服,甘愿侍奉,为奴为婢,亦无怨言。”
“但是朕想要的是北元的大公主!”朱由检笑着问,“兀良哈,你能办得到吗?”
兀良哈一愣,“陛下的意思是......”
朱由检笑道:“朕放你回土默特川,你去说服林丹巴图尔和朕结盟、联姻......然后你就以联姻的名义来大明,当朕的贵妃。兀良哈,你愿意吗?”
“陛下......您真的不打算灭亡插汉部了?”兀良哈脸上闪过一丝惊喜。
为奴为婢和以大公主的身份来当贵妃,可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待遇啊。
朱由检笑道:“朕刚才是和你开个玩笑,只要插汉部不再自取灭亡,朕就不打算灭插汉部了!”
兀良哈明白朱由检所说的“自取灭亡”是什么意思,她蹙起弯弯的秀眉,“可是插汉部要存在下去,就必须拿到陛下的市赏......”
朱由检摇摇头,道:“你错了,林丹巴图尔也错了......插汉部需要的不是市赏,而是土默特川的农田和鄂尔多斯的草原!土默特川的农田可以为插汉部提供粮食,鄂尔多斯的草原可以为插汉部提供牛羊马匹......而插汉部又可以用马匹和大明交易,换取丝绸、布匹、铁器和茶叶。朕虽然不会给市赏,但是却可以开放互市,准插汉部和大明自由贸易,不加任何限制。因为朕纳你为妃后,大明和插汉就是姻亲了。”
大明一直以来,都用物资封锁遏制草原,倒是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是朱由检现在已经将建州女真看成心腹之敌,自然不会再用封锁削弱插汉部这个蒙古正统的力量了。
“陛下,”兀良哈还是有点担心,“可是我大哥这次入寇大同惨败而回,插汉内部一定会有不少人反对他,如果他再拿不出一笔银子安抚人心......”
朱由检微微笑着,胸有成竹:“有朕支持他还不够吗?朕纳你为妃,就是对他最大的支持!插汉诸部中谁敢不服,朕派兵帮他去打......要命的效果,总是比给钱要好啊!”
“兀良哈明白了,”兀良哈大公主顿了顿,“那我什么时候可以动身去土默特川?”
“宜早不宜迟,”朱由检笑着对兀良哈道,“今日就去吧......朕给你三四百插汉部队俘虏,让他们护着你去土默特川。另外,朕早前派去的祖可法、李承运,都还在吗?”
“都在,”兀良哈说,“我大哥只是扣押了他们,并没有加害。”
祖可法这个大外交家可是出师不利啊,第一次任务就让人给扣押了!
“好,”朱由检笑道,“就让他们跑个腿,当两家联姻的媒人吧!”




抢救大明朝 第1702章 什么?代王跑了?
“旗号!是天子旌旗......”
城墙上头值守的士卒一声大吼,顿时就在整个大同东关城堡激起了巨大的响动。在东关城堡负责值守的带队军官是麻家将的麻登山,还有二三十名麻家子弟和家丁,再配以一千多大同额兵。说是额兵,其实都是大同镇城内各个领兵的衙门花钱雇来的“临时兵”——大同镇的额兵有十三万几千,饷额却只有一百三四十万,实际能到手的也不知道有没有九十万?靠这点饷当然维持不了十三万几千人,更不用说大同镇上下还得从中分润上不少。所以这空额也就在所难免了......不过大同镇毕竟是边关雄镇,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有鞑子凿破边墙杀进来抢掠。所以大同镇这里也就有了“临时兵”的惯例,每到鞑子入寇,巡抚、总镇、副将、分守参将这些带兵的衙门,都会拿出一些平时克扣下的款子招募一点临时兵帮着守城。
这个鞑子在城外折腾没什么,反正倒霉的是老百姓,只要大同城堡不失,等鞑子抢饱走了,大同城内这些当官的自然就可以报功领赏了。
所以大同城内这些当官的可以不管城外百姓的死活,但是在城防上还是挺用心的。自打虎兔敦汗破墙入寇时起,大同城和周围几个堡垒的加固工程就没停过。等朱由检就快凯旋而归的时候,东关城堡之内,还有不少临时兵正喊着号子,将大木石头运上来,加固城垛,补充城头的守具。
东关的东门迎恩门、北门北园门、南门南园门,全都用砖石堵得死死的,只留面向大同主城的东门和阳门瓮城的西门没有封堵上——在东关城堡的西门和大同主城的和阳门瓮城之间还有一道非常宽阔的护城河,护城河上架着吊桥,现在当然也收了起来。
因为东关西门和和阳门瓮城之间,只有一条护城河和两条沿着城墙铺设的窄道,敌人想要从这里通过,就得被两侧城墙上的交叉火力打击,根本没有活路。所以东关小城不失,大同主城的阳和门瓮城根本不会受到攻击。而阳和门瓮城的高大城墙,又能给予东关小城的西门以足够的掩护,使之很难被攻占......不得不承认,这座大同镇城的城防,真的是足够坚固,都超过北京城了。只是守卫这座城堡的人,实在有点配不上如此坚城!
就在朱由检抵达大同镇城的当日,就给城内代王府一脉的宗室子弟下了命令,让他们在初八日寅时三刻之前,都到北关操场城集合。
1...566567568569570...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