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万岁爷?”满桂没明白,“他是......干什么的?”
方谘崐跺跺脚:“万岁爷啊!当皇帝的!您不知道吗?”
满桂张着嘴,愣愣的看着方谘崐,“方参将,你在和我开玩笑吗?”
“没开玩笑!”方谘崐摇摇头,“在城南巡哨的夜不收都遇上万岁爷统带的大军了,超过一万铁骑兵,一人双马......对了,他们还带回来一个公公,自称是御马监提督太监纪用!”
“纪用?”满桂认识纪用啊,一块儿在锦州战斗过啊,“他老人在哪儿?”
“咱家在这儿!”纪用的声音已经从外面传进来了,“满总镇,快准备接驾吧......万岁爷御驾亲征,已经快到大同南关了!”
抢救大明朝 第1688章???大同诸君,随朕杀虏去!
大同南关城外,大同巡抚张翼明,大同总兵满桂,还有大同麻家将、马家将的几个老人,还有留在大同城内的大同八卫的世袭武官,当然还有尊贵无比的代王朱鼎渭,还有几个代王府的支系郡王如广灵王、山阴王、和川王、枣强王、乐昌王、吉阳王、富川王、永庆王等等,还有一群稍微能拿出来看一眼的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全都蟒袍乌纱,依着上下尊卑,排列整齐,只是在焦急的等候。
他们在等候御驾亲征的大明天子!
照理说吧,天子亲征应该是极其鼓舞人心的事儿,大同又是个军城,城内有头有脸的人物,大多都和军务挂着钩。
哪怕是大明宗室的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不也都有个将军的名号?照着老祖宗朱元璋的意思,他们这些拿着六百到一千石俸禄的“将军”,怎么都该是代王麾下的一名骑士吧?这回可是大明天子亲自上阵了!他们这些“将军”就算不能上阵杀贼,也该显出一点士气高昂的样子。可是这些个将军和上面的郡王,直到到上了年纪身体看着也不大安好的代王朱鼎渭,怎么个个都心神不宁呢?
不仅这些天潢贵胄心神不宁,连大同巡抚张翼明,大同总兵满桂,这两位大同镇最大的一文一武,看着也都有点坐立不安!
而他们这些人的不宁和不安,其实也不是没来由的。天子亲征这事儿,要搁在国初的时候当然是边镇军将们求之不得的好事儿......那时天子是马上天子,官员是功臣猛将,就是下面的卫所军官,一个个也都是尸山血海出来的猛士!
那时候天子亲征,就是大家伙建功立业的时候啊!
可现在不是国初了......国家是内忧外患,边镇是动荡不安,边军是衣食无靠,而天子更是长在深宫,养于妇人,而且年纪又小。什么御驾亲征,就是小孩子闹着玩啊!
这比当年英庙、武庙亲征还胡闹。土木堡之变的时候英庙都23岁了,应州之战时武庙都27岁了。
可当今的少年天子才18岁......还是虚岁!
这回就是小孩子皇帝在玩打仗啊!
而且这个小孩子皇帝还没儿子没兄弟,这要是打没了,皇帝给谁做?要排顺序,那可是福王朱常洵那个大胖子王当皇帝啊!当年围绕他和光庙展开的万历国本之争可闹出过轩然大波......想到这些,满桂和张翼明也只剩下唉声叹气了——不管朝中的东林、阉党围绕新君的产生展开多少斗争,他们俩的黑锅都背定了!
就在一大群人都垂头丧气,心里面叫苦不迭的时候,就看见前面派出去迎候的十几骑快马飞也似的赶了过来,领头的正是大同镇标参将方谘崐,远远的就朝张翼明和满桂这里大呼:“万岁爷到了,万岁爷到了!”
等候都有点心焦了的大同镇的文官武将贵胄们嗡的发出一阵低哗,不自主的就开始整理衣冠袍服,接着就开始伸长了脖子张望。
然后他们就看见了漫天的烟尘,就听见轰隆隆的鸣响......啊!这万岁爷驾到的气势还真是惊人啊!
正在那里肃容等候的满桂变了脸色,他知道低沉的轰鸣是马蹄踏在地面上发出的,因为实在太过密集,所以才连成了一片。站在地面上的满桂,这时候都感觉到大地在微微颤抖了......真的是一人双马的万余铁骑啊!
满桂深深吸了口气,挺直了身体,伸长了脖子,开始向南张望。
也不知过了多久,就在这雷鸣般的蹄声越来越响,大地的颤抖越来越剧烈的时候,地平线上终于出现了黄色的龙旗,不是一面,而是整整十二面。这是天子旌旗,迎风飞扬,猎猎卷动,然后才是一片跳跃着的闪烁着寒芒的枪尖——这是夹枪冲锋的铁骑兵将马枪斜挎着背在身后了。
满桂的脸色又是一变,已经从惶恐变成了惊讶。
因为他已经发现正在靠近自己的这大队天子家丁的队列非常严整!他们以数百骑为一个大队,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的五列纵队,在官道之上以快步走的速度前行。
这样的速度,这样的队形,这样的严整,在满桂这个内行一看,就知道这些骑兵是经过相当一段时间的严格和集中训练的。
看上去的确很有气势啊!
只是不知道他们的武艺怎么样了?可别是只会排队,不会打架的样子货啊!
满桂有这样的想法一点也不奇怪,因为明朝边帅的家丁虽然也会骑马冲阵,但他们本质上还是一群依靠个人勇武进行战斗的封建武士。不大会组成几百上千骑的大阵进行冲击,更不用说一次出动一万铁骑了——也没那个边帅有一万家丁啊!
自打家丁制出现,拥有家丁最多的李成梁,在他的鼎盛时期,也就只有不到五千家丁。而这五千家丁是很少有机会集中一处的,他们得在各处压阵啊!也就是出兵朝鲜的时候一次去了三千多。
而在东李西麻两大边军集团没落后,如满桂、祖大寿、赵率教这样的“大总兵”,顶天也就能有千余家丁,而且也没有西麻东李的家丁那么精锐。
西麻东李都是崛起多年的边将,长期坐镇一方,有许多时间可以打理自己的家丁集团。
而满桂、祖大寿、赵率教这些人窜起的时间都不长,都是在天启年间才从中级武官升到总兵一级的,所以他们的家丁团多少都有点虚。
满桂正琢磨这帮天子家丁是不是绣花枕头的时候,大队的骑兵已经靠近大同南关城堡了。
最先出现的数百金甲骑士,都是长大汉子,衣甲整齐,人人都是金色的长身甲,给太阳光一照,反射的金光都能亮瞎人眼了。
这数百骑士的队列也非常整齐,而且还能在行进当中变阵。一边快步前行,一边徐徐展开,五列纵队就变成了三列横队——其中两列横队比较长,是由两列纵队组成的,一列横队比较短,是由一列纵队变成的。
前后三列横队,就像三堵骑士之墙一样,展示在了满桂、张翼明等人面前,然后停止了前行。
不得不说,这排队变阵的本事,的确让人大开眼界!
这个时候,这些金甲骑士的阵型又是一变,前面的两列横队中间裂开,变成了四队,向左右两边移动,让出了一条通道,接着就看见百余金甲骑兵,簇拥着十二面三角形的龙旗,从这条通道当中涌出,到了满桂、张翼明等人跟前。
在十二面龙旗的中央,是一个金盔金甲,骑着高头大马的少年,正是大明崇祯皇帝朱由检。
满桂、张翼明都曾经进京述职,在文华殿上见过这位万岁爷,现在当然一眼就认出来了,赶紧带着一群大同镇的头面人物下跪叩头,山呼万岁。
朱由检今儿的心情看着非常不错,脸上溢满了笑容。因为他的帐前骑兵从北京城外的南海子大营出来,一路上表现的相当不错。600里路,几天就走完了,而且没几个人掉队,行军的纪律也相当不错。以至于沿途的许多州县都没发现大兵过境!
这才是真正的王师啊!有这样的王师,还怕打不过插汉部的那个跑路汗?
他看了看迎接他的满桂、张翼明,还有一堆不认识的大官,想必都是大同镇兵的将帅,于是笑着点点头,“平身,都平身吧!”
看见满桂从地上爬了起来,朱由检又问:“满桂,插汉部的那个虎兔敦还没跑路吧?”
“啊,还没......”满桂嘴上答着,心里却想:人家十万大军呢,怎么就跑了?
“好!没跑就好!”朱由检笑了笑,就提高了嗓门,说了一句吓趴下一片的豪言壮语,“大同诸君,随朕杀虏去!”
抢救大明朝 第1689章???朕必胜,所以朕圣明!
听见朱由检的话,满桂和张翼明还好,只是吃惊,还没给吓趴下。可是那群废物点心一样的宗室,从代王朱鼎渭往下,八个郡王还有一大群什么将军的,全都给吓傻了!
“万,万岁爷,”上了年纪,身体又有病,脸色灰败的代王朱鼎渭颤颤巍巍就开口了,“您说什么?”
朱由检笑着道:“老代王,你可是镇守大同的藩王啊!看见鞑子破墙而入,你一定摩拳擦掌,想要上阵杀敌吧?现在机会来了,朕带着你一起去杀敌!”
老王爷被吓得腿肚子一软,一下就坐地上起不来了。
朱由检还骑在马上,看见老代王忽然矮半截,赶忙俯身张望,见老头子坐在地上了,笑着就问:“老代王,你这是怎么啦?”
老代王赶紧朝朱由检拜了拜:“万岁爷,臣是藩王,根据祖制,是不能拥兵,不可离城太远的......”
朱由检笑着摆摆手:“老王爷说哪里话来?朕带着你上阵杀虏啊!朕是皇帝,都要身先士卒去杀虏的,你这个镇守的藩王能缩在城里不出来?你这样还是我大明忠心耿耿的藩王吗?再说了,鞑子不就在大同城北30里外的白登山?代王府的祖坟就在白登山附近吗?朕可听说了,这个虎兔敦汗可是个发丘可汗......你知道发丘是什么意思吗?就是挖人的祖坟,从中取宝!你家祖宗的坟头都要让人挖了,你能不去和鞑子拼了?”
朱由检的五十多年太上真没白当,都学会诬蔑对手倒斗了,直接给虎兔敦汗扣了个“发丘汗”的帽子。
他的目光一下凶狠起来,灼灼的看着一群代王府分出来的孝子贤孙,放沉了声音:“尔等都是代简王的子孙,难道要眼睁睁看着祖宗的陵墓被鞑虏挖掘吗?”
不眼睁睁看着......还能怎么办?
一群代简王朱桂的子孙全都给吓傻了,都傻愣愣的看着朱由检,求饶的话都说不出来了。
朱由检当然不能等他们全都趴地上求饶了......他又不是逆子那样专坑自家人的暴君,他可是仁君!
“好!你们都是好样的!”朱由检装模作样的点点头,“你们今天都回去好好准备,后天,也就是六月初八,寅时三刻之前,都到北关操场城集合......各自备好盔甲、兵器、马匹。谁要是过时不到,就不是太祖皇帝和代简王的子孙!”
这是什么话?这是要革出宗籍吗?
“万岁爷,您饶了我们吧!”
终于有人反应过来,哭着求饶了,然后更多的人也哭求起来了......
“万岁爷,我真不会打仗啊!”
“万岁爷,我手无缚鸡之力啊......”
一群老朱家的王爷和将军全都给吓昏了头,跪的跪,哭的哭,都跟死了亲爹似的。代王朱鼎渭哭得最惨,一边哭还一边在咳嗽,一副重病缠身,马上就要薨逝的样子。
朱由检看见这一幕,心里那个生气啊!都是代王,想当年老三(朱慈炯)多勇敢,16岁就敢和东虏坚决斗争到底,大同守不住就上吕梁,然后再去榆林、延安,后来又杀回大同,一刀一枪的把封地抢回来......这才是替大明朝镇守一方的藩王啊!
而你朱鼎渭算什么藩王?怕死怕成这样......再说你明年就要死了!现在就是战死,也不过少活了年余。等见了祖宗,报告死因的时候,那得多光荣啊!
为大明而死,殉国啊!
“代王!”朱由检的话音中都带着怒气了,“你哭什么?你怕什么?不就是上阵杀虏吗?杀个虏你都怕,你还这么当大明的塞王?不许哭!回去好好准备一下,初八就跟着朕去杀虏了!”
去杀虏?代王朱鼎渭一边哭一边想:就我这样还杀虏?被虏杀还差不多啊!这可怎么办啊!
朱由检也不和这个快哭死过去的王爷多话,转过头就对已经不知道该说什么的满桂、张翼明道:“朕和朕的一万大军不进大城,就去北关操场城驻扎......全军休整一日,初八出阵杀虏!张巡抚,你去准备些吃食和马料,送到操场城以供军用。
满桂,随朕来,朕有话要问。”
朱由检的这次出兵是背着朝廷进行的,所以也没让沿途州县准备什么,行军600里全都靠出兵时携带的口粮和马料支撑。走到大同时,家丁们携带的行军粮倒还有些,但是马料已经所剩无几。
另外,大军急行600里,消耗还是很大的。说人困马乏都不为过,所以朱由检决定休息一天半,到初八日再上阵去和插汉部交手。
满桂和张翼明互相看看,都觉得这天子有点乱来!再看看正陆续开过来,在南关城外整队的骑兵,又觉得这乱来的天子好像真的会练兵啊!虽然不知道那些天子家丁的武艺如何,但是他们的队列还是很整齐的。而且人人都顶盔贯甲,肩背长枪,看着挺有威慑力的。
这位少年天子不会真的把那个插汉部的“跑路汗”给打跑了吧?真要这样,大明可算是出了一个能打仗的皇帝了!
......
大同北关操场城是大同城的一座出堡,位于大同城北门外,就是一座遮护大同主城的军堡,非常坚固,其内建有校场和军营,可以用来屯兵。如果大同镇的额兵都齐全,操场城内的军营中应该驻扎了许多士兵。不过现在这个操场城却荒废了许久,不管是营房还是官衙,都有点破旧,实在不适合让朱由检住进去。
所以跟着他一起往北关操场城而去的满桂、张翼明还想劝朱由检入大同,却被朱由检笑着挡了回去——朱由检是不敢入大城,因为入了大城,再出来就不容易了!
“朕虽是皇帝,但也不是那种娇生惯养之辈......朕从南海子大营一路而来,不也和帐前骑士们一般的行军,一样的风餐露宿?”
什么?还风餐露宿?还一样行军......满桂和张翼明都有点不敢相信眼前这位是大明皇帝了!
他们俩也都是骑马而行,跟着朱由检从大同城外绕行的。两人也都注意到朱由检的马术了......马背上的功夫的确很出众啊!一看就是经过多年苦练的!
“陛下,”张翼明是文官,自然知道廷臣们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同意皇帝御驾亲征的,所以就斗胆打听道,“您这次来大同,廷臣和京中武勋......”
朱由检瞄了张翼明一眼,心想:你还有脸问!上辈子虎兔敦汗入寇的时候你差点把大同给丢了,事后还让朕给罢了官!这回朕是来救你的,你居然不感激,有良心吗?
想到这里他就是一声冷哼:“廷臣和武勋自然不会同意朕御驾亲征的,所以朕也没和他们说......这事儿说了就不行了!”
“陛下......”张翼明道,“您是万金之躯......怎么可以临阵冒险?不如移驾代王府,由臣和满总兵领大同兵将出战。”
“你们打不过虎兔敦汗的!你们要打得过,朕就不来了!”朱由检笑着,“但是朕必胜!所以朕得临阵出战......虎兔敦汗是个欺软怕硬的蒙古汗,看见东虏就跟个兔子一样,却跑到大同来装大虫!朕不收拾他,以后西北再无宁日,而且他也不会和朕联手对抗东虏。所以这一战朕必须打!而且一定赢!”
:。:
抢救大明朝 第1690章???抬朕的鲁密铳来!
| |
-> ->
崇祯元年六月初七,大同北关操场城,天子行宫,真武庙。
“万岁爷,这虎兔敦汗的大营就设在离大同镇城不到20里的白登山上。这白登山就是当年汉高祖刘邦被匈奴包围的白登之围的地方。现在咱和插汉部的兵马就隔着一条御河对峙。御河以西是咱们的马兵逻卒来回巡哨之处,御河以东则是插汉部的骑兵在四下活动......”
正在被挪作天子行宫的真武庙内和朱由检解说大同周遭军情的,是躬身站在少年天子身边的大同总镇满桂。
两人跟前是一堵墙壁,墙上挂着一幅大同城周围地形图,上面就有御河、白登山,还在白登山边上画了好些个蒙古包。
杨镐、孙祖寿、陈奇瑜、洪承畴四个“大参议”,还有亲军都指挥使黑云龙等人,则跟在朱由检和满桂身后,伸着脖子在看地图。
现在正在进行的就是战前军议了!
朱由检搜罗来的一帮人也是各有分工的,孙传庭、卢象升、孙应元、周遇吉、吴襄、曹文诏、黄得功,还有黑云龙的儿子黑明孝各管一团,称团总或团参将(以文资领军的称团总)。而黑云龙、刘应坤则总管日常的训练、纪律、后勤和组织。杨镐、孙祖寿、陈奇瑜和洪承畴则组成了一个参谋团,负责制定作战、行军、训练、驻扎的计划,传达朱由检的军令,同时也负责训练“将种”——就是跟随在朱由检身边的那群青年侍卫,以及从帐前八团中挑选出来的可造之才。
此外还有一个孙元化,被朱由检派了个专管装备的差,现在还在澳门买火器、募西兵。
这个阵容搁在崇祯初年,也堪称豪华了,算是强将云集、贤能荟萃。瞧见这些个能人,满桂对这位少年天子的信心又多了几分......也许真的能把虎兔敦汗给赶跑了吧?
“满总镇,”杨镐这时拈着胡须插话问,“大军应该在何处渡河?你的人在河对岸可有牢靠一些的据点?”
这是要真打啊!
满桂心里那是叫苦不迭,河对岸有十万插汉部的鞑子,而自己在大同城的战兵仅有万余,即便倾巢而出,加上天子带来的万余骑,也仅有两万。
两万比十万少太多了......
“啊,御河水深,现在又是夏季多雨的时节,无法涉渡,需要准备船只才能渡河......”
满桂还挺机灵,拿御河水深当借口,想要拖延些时日。他也知道朝廷那边一定在调兵遣将......虽然朱由检这少年天子行事有点出格,但是朝中两派人马一定都不希望他马上驾崩。
因为朱由检没有儿子,而他驾崩后福王朱常洵就会变成距离皇位最近的人了!
而这位福王殿下当年因为国本之争和朝中许多大臣结怨,一旦即位一定会展开打击报复。而和福王结怨最深的东林党人又和辽镇军阀勾结在一块,到时候说不定会动用武力拥戴端王朱常浩即位......而阉党则会拥护福王朱常洵。
本来就内忧外患一大堆的大明朝搞不好就要打内战了!
所以满桂估计朝臣们一会想方设法调兵遣将来增援大同,只要京营的援兵到达,虎兔敦汗自然会撤走,到时候各方面就都能安然无恙了。
“多雨?”朱由检皱眉道,“可朕在大同镇境内所见却是天旱少雨,河流干涸,御河虽然还有水,但是水位也不会太深吧?”
“陛下,御河上游前些日子下了大雨,”满桂说,“所以御河水位不浅......”
瞎话还得圆啊!
可满桂的话刚说了一半,不知道哪儿就传来了一阵“乒乒乓乓”的三眼火铳发射的声响。本来还面不改色在说瞎话的满桂,听见这动静,顿时脸色大变。
朱由检也不傻,他知道多半是插汉部的游骑摸过了御河,到大同镇城附近查探虚实来了——昨天他率领万余铁骑开到大同城时候的动静可不小,插汉部的人只要不瞎不聋,一准已经知道了。
想到这里,他也不问满桂,而是给孙祖寿打了个眼色:“孙参议,去看看。”
孙祖寿领了皇命,立马就快步出了真武庙。而这时三眼铳开火的声音依旧断断续续的传来,打得还挺热闹的,看来过河的插汉部骑兵还不少!
朱由检笑着对满桂说:“满总镇,看来虎兔敦汗的人找到了可以涉渡的浅滩。”
满桂只好苦笑道:“陛下圣明......”
没一会儿,孙祖寿就回来真武庙行宫了,叉手行礼道:“陛下,臣刚刚上了玄冬门城楼,用千里镜查看了一番,发现城外十里的御河西岸正有小队的骑兵在交战。”
朱由检又看了满桂一眼,满桂只好如实答道:“万岁爷,臣派了数百骑在北关城外的御河边上往来巡逻......许是遇上了鞑子的游骑。”
朱由检笑道:“鞑子的游骑一定知道哪里可以涉渡吧?”
“应该是知道的......”
朱由检点点头:“好!朕就去抓几个鞑子来问问。”
什么?皇帝要亲自去抓?
满桂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
就在他发愣的时候,朱由检已经下令了,“让帐前军第一团出一营骑兵随朕出城!”
“万岁爷,不可啊!”
满桂已经反应过来了,立即开口劝阻。可朱由检怎么肯听他的?他来大同的目的就是要打仗的,谁都别想阻止。
所以他也不理满桂,而是大部出了举行军议的大殿,守在外面的少年亲兵立即围了上来。
朱由检大声道:“替朕披甲!朕要出城去和鞑子的骑兵交战!朕倒要看看,这些蒙古人的功夫有多高!”
什么?还要交战?这回不仅满桂给吓一跳,连杨镐、、孙祖寿、陈奇瑜、洪承畴、黑云龙他们几个也给惊到了。虽然他们都知道朱由检的武功很高,但那是在南海子的演武场上打着玩,和上战场不是一回事儿!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