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老臣在!”衍圣公孔胤正还挺精神的,耳朵还挺灵的,听见朱皇帝叫他,就挤开人群到了皇帝身后,垂手落肩的站着,好一副忠心老臣的模样。
“时辰到了吗?”朱慈烺问。
“到了,到了......现在正是出殡的吉时。”孔胤正现在还学会看良辰吉时了。
朱慈烺点点头,道:“那就出发吧......别让大行太上皇等急了,他可是个急性子。”
孔胤正道:“陛下放心好了,太上皇在这件事上是不着急的。”
朱慈烺回头看了这个说话很有道理的白胡子“猛圣人”一眼,苦笑着道:“他其实还是挺着急的,是朕孝顺,不让他早走啊!”
这是真话......要不是朱慈烺孝顺,崇祯早五十几年就挂在景山上的歪脖子树上了。是朱慈烺的孝心感动了上苍,硬生生的留住了崇祯五十多年。
古往今来第一孝子,非朱慈烺莫属啊!
“陛下所言极是,”孔胤正当然不能忤逆朱慈烺的意思了,他的衍圣公还想当下去的,当下就附和道,“想来大行太上皇帝这会儿在天上一定正和太祖高皇帝夸您的好呢!”
朱慈烺笑了笑:“那是当然的......其实用不着太上皇夸,老祖宗就知道朕是大明的孝子贤孙!大明幸亏有我,要不然不堪设想啊!”
“陛下言之有理!”孔胤正连连点头,显然是打心眼里赞同朱皇帝所言的。
自我表扬了一番之后,朱慈烺又对朱慈炯、朱慈照、朱慈焕、朱慈炋四个兄弟点点头,道:“走吧,咱们一块儿送送父皇吧!”
朱慈烺点点头,“那就走吧!”他指了指皇极门外广场上停着的几十辆一模一样的白色马车,对四个兄弟,还有太子朱和幸道:“老三、老四、老五、老六,还有好运儿,一人挑一辆马车吧......咱们这就出发!”
马车都是一样的,也不会挂旗子。所以马车出了承天门后,外面的人是不会知道朱慈烺在哪辆车上,朱和幸又在哪辆车上的?想要暗杀朱大皇帝,那可一点都不容易!
从老山宫到卧龙山路可不近,坐马车怕是得走上大半天才能到,所以这会儿出发,得等到黄昏前后才能抵达。
到了以后,也不会马上给崇祯下葬,得在皇觉寺停灵一晚。明天一大早,再给崇祯风风光光的送进地宫。
“玛丽亚,”朱慈烺又招呼了一下自己“白雪公主”孙女,“你和朕共乘一车吧,朕还有些话要和你说。“
“孙女遵旨。”玛丽亚.特蕾莎应了一声,就跟着朱皇帝一块儿向一辆白色的四轮大马车走去。
......
几十骑白衣白甲白马的骑士,从承天门中便步而出,上了御道长街,然后一边策马行走,一边大声喊道:“大行太上皇帝梓宫出行,官民白姓,一体恭迎!”
白衣白甲白马的骑士刚过,隶属于侍卫军和教坊司的鼓乐手就吹吹打打的步行而出。他们吹奏的乐曲并不怎么悲伤,这是因为崇祯享年90岁,而且还当了五十余年的太上皇帝,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死的时候也没很安详,这边看着胡姬轻歌曼舞,那边一蹬腿就驾了崩。
庙号福宗还真是名符其实啊!
所以也没什么人为他的离去感到悲伤,御道两边看热闹的贵族庶民,也没什么人流泪哭泣,只是有些人在那里高喊:“大行太上皇帝走好......”
人们的喊声传进了朱慈烺和玛丽亚.特蕾莎,还有吴皇后、吴皇贵妃共乘的马车——土豪王的母亲郑皇贵妃在两年前病逝了,所以吴阿珂升了一级,成了皇贵妃,位在吴三妹之下。她现在也四十多岁了,不过保养的极好,看上去最多三十五六,极有风韵。但是和玛丽亚.特蕾莎一比,却是差了些姿色。
“玛丽亚,”朱慈烺这个时候缓缓的开口了,“你爹爹的信送到了......他已经拿下了大半个匈牙利,还准备让卡尔迎娶巴托里家族的公主,以便取得特兰西瓦尼亚骑士的拥护。你哥哥卡尔,将会成为匈牙利王国的继承人。”
玛丽亚.特蕾莎问:“那么......奥地利大公由谁继承?”
“你弟弟腓特烈。”朱慈烺道,“奥地利和匈牙利将会永不合并。而你......”他顿了顿,看着这个洋娃娃一样的孙女,“你父亲希望你能和安茹公爵腓力结婚,并且成为塞尔维亚的女王。”
“和安茹公爵?”玛丽亚.特蕾莎愣了愣,“他可是罗马帝国皇位的第三顺位继承人......他怎么会成为塞尔维亚的国王?”
朱慈烺笑道:“看来奥斯曼人真的给打惨了......不仅丢了匈牙利、波西米亚、克罗地亚,连塞尔维亚都危在旦夕,瓦拉几亚和摩拉维亚估计也得丢了!”
他看着玛丽亚.特蕾莎,“玛丽亚,你愿意嫁给安茹公爵吗?如果不愿意,朕给你挡着就是。”
“我......”玛丽亚.特蕾莎的脸蛋红红的,看来对这桩亲事还算满意。而且安茹公爵还一定的机会成为罗马皇帝!
安茹公爵长得还算俊朗,和玛丽亚.特蕾莎打小就认得,说不上青梅竹马,但是感觉还是不错的。
朱慈烺笑了起来,“行啊!既然你满意,那朕也没什么好说的了......不过还有一个事儿,朕得给你提个醒,万一路易太子和勃艮第公爵都不长命,安茹公爵说不定就是罗马皇帝了!即便当不上西罗马的皇帝,也得谋个东罗马的皇帝!”
抢救大明朝 第1606章 就是不放心啊!
夜色已经非常深了,整个老山宫一片宁静,只有忧国忧民了一辈子的朱慈烺还在燕山宫的寝殿中的大床上睁着眼睛睡不着。他双手枕在自己的脑后,定定地望着天花板。身边的吴阿珂也醒了过来,她发现自己的上了年纪的丈夫还在沉思,不知道是忧国忧民,还是舍不得将皇位交给好运太子?
崇祯上皇的梓宫已经埋入卧龙山皇陵地宫近三个月了......现在的时间,也到了大明洪兴五十三年的二月!
就在几天前,朱慈烺在位的最后一件大事《天朝联盟宪章》也已经由在应天府的各藩国国君和代表国君的重臣,会同朱慈烺、朱和幸一起签署生效了。
虽然关于组织“天朝联盟军”的谈判还没有开始,但是大政方针都已经定了,组织天兵不过是细节问题——相关的谈判可能会持续多年,而且达成的协议也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
所以朱慈烺不能以此为借口,再一次推迟退休的时间——在崇祯下葬前,他可是和好运太子说了,等办完丧事就退了。可是埋了崇祯以后,他又有点不舍得了......毕竟一份工作干了五十几年,怎么能说退就退呢?他对大明皇帝的宝座都有感情了!
再说了,大明人民也舍不得他啊!
他可是真正受命于危难,而挽狂澜于既倒的一代雄主圣君......等驾崩之后,庙号多半是圣祖——他当圣祖可是名至实归的,因为他真的是儒家圣人。复兴儒家的《子论格物篇》就是他的手笔。孔、孟之后,儒家圣人就数他了。
圣人为君,又复兴了大明江山,还把国势推到了鼎盛,而且超过历朝历代。这样的文治武功,汉武唐宗,都不能和他相比。所以他的庙号也只有圣祖了!
能让这样的圣祖统治,真是大明人民几世修来的福气......他们能舍得让朱皇帝这样退下去?
所以深知民情的朱慈烺就只有勉为其难的再干上两三个月,将退位的日期退到《天朝联盟宪章》签订之后......
已经跟了朱慈烺二十多年的吴阿珂太知道自己丈夫的心思,她把一只手搭了过去,低声笑道:“万岁爷,怎么还不睡觉呢?是不是舍不得让出大位,以至于夙夜难眠?”
朱慈烺侧过了头,没好气的瞪了被自己宠爱了二十多年的皇贵妃一眼,然后又叹了口气道:“你以为朕是眷恋权位之人吗?朕只是不放心啊......朕名为大明中兴之君,实则却是汉光武帝那样的开创基业之主。而朕所开创的这份基业,比之历朝历代都要更加辉煌鼎盛,甚至连成吉思汗所创之业都大不如朕。但是谁要认为如今的大明已经高枕无忧,可以安安稳稳享受太平安乐,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当今之世,实乃两千年未有之变局啊!
如果大明天下没有朕,后果不堪啊!可即便有了朕这样的圣主明君,总算抢回了失去的机会,在海外开创出那么多藩国属地......但是这两千年未有的变局,可不仅是发现新大陆和开辟新航线啊!”
如果仅仅是一个大航海时代带来的变局,朱慈烺是一点都不担心的。
因为他打下的江山已经足够辽阔,而且他还搞了个诸夏体系——如果只有一个大明朝,不仅难以管理那么大的地盘那么多的人口,而且还有无法试错和不能容错的难题。
一个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前进路线……往哪里走比较好呢?这是个摸着石头过河的问题。而且过河的路线有很多,不走一走,谁也不知道哪儿里水深,那里水浅。
而大一统的文明就遇到了难以试错和不能容错的困境——大一统其实也一条值得尝试的发展路线。但是由于天朝文明的样本不足,而且又是一国独大。所以被大一统的不是华夏一国,而是整个文明。
这个局面就造成了华夏文明失去了试错能力,而且容错能力同样很低。华夏这里不像欧洲,各种稀奇古怪的国有一大堆。什么帝国、王国、共和国、城邦国、教宗国、主教国、大公国等等。而且同样的名称之下,所执行的路线,又有可能存在不同。因此一个基督教文明,就有了许多种发展路线......哪怕大部分的路线到最后都走进了死胡同,只要有少量的路线走活了,整个文明也就有了活路。
而且那些走错了路的国家,因为有了同文明当中的成功国家可以参考,要进行改革,转变发展路线,也是比较容易的。
相比之下,华夏这个大一统的文明,就必须谨慎前行了......一步走错,满盘皆输啊!
在这种情况下,求稳不求变,当然就成为了华夏文明的主流思想。
这种一国独大的发展路线,在朱慈烺看来,根本就是把鸡蛋集中在了一个篮子里,风险太大了!
所以在他执掌大权之后,就开始走分散投资的殖民路线,不断殖民国家,而且还有意引导各个殖民国家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出现了王国、合众国、共和国、公国、汗国、联合王国等等各种各样的国。
而且这些国散得还挺开,在如今的交通条件下,想要全部统一起来,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华夏文明发展路线的多样性,已经有了保证!
也就有了试错的可能和容错的能力......在朱慈烺看来,试错的能力和容错的可能,比起一条事先计划好的“成功道路”对一个文明而言更加重要。
因为历史长河当中的偶然因素太多了,哪怕一开始制定的计划非常完美,在发展的过程中,也有可能因为种种原因走岔了道。
所以朱慈烺并没有去改变大明的“绝对君主”制,而是为大明创造了一群兄弟国作为参考——如果政治是科学,当然应该先做实验了!朱慈烺推动建立的那些兄弟国,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个个都实验品。
它们和大明都属于一个文化圈,同文同种,连统治家族都差不多,互相之间知根知底,互相学习当然很容易。
但是朱慈烺知道,华夏文明面临的两千年未有之变局并不仅仅是大航海时代所带来的改变,还有工业化!
可以用来抽水的蒸汽机(运用在采矿业)已经在英国出现了!
而且英格兰共和国这些年受惠于罗马帝国的大市场,国内的手工工场发展极为迅速,又由于英格兰的人口不足,劳动力供应不大宽裕,使得工场主热衷于采购和制造各种机械。在这些工场主的推动下,英格兰的冶金和机械制造业一直比较发达。
而在劳动力充足的大明帝国,工场主们有足够多而且勤劳肯干的劳工,对机械的需求就相对较弱。虽然朱慈烺花了不少钱鼓励工匠们研究机械,也努力引进英格兰最先进的机器,以供仿造。
但是大明在机械制造这方面,毫无疑问依旧落后于英格兰共和国。
工业革命这个变局即将到来,这对于华夏文明来说,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朱慈烺叹了口气:“工业革命将至,而朕老矣……将来之路,还是得和幸、怡铀他们自己去走啊!朕退不退的,都无关紧要了!”
抢救大明朝 第1607章 退休了
这时在皇太子朱和幸居住的老山东宫当中,同样也有三人彻夜不眠。睡不着觉的是好运太子朱和幸和他的两位妻子,太子妃丁玉英和太子侧妃丁玉如。
当了五十多年太子的朱和幸并没有一群莺莺燕燕,只有丁玉英和丁玉如两个老婆,而且她们还是亲姐妹。丁玉英和比她小六岁的丁玉如之间的关系是极为融洽的,两姐妹从来不争风吃醋,一直是姐妹同心的。
实际上,丁玉如早先并不想入宫给朱和幸做小——她姐姐已经是大权在握的太子妃了,她还怕找不到如意郎君?可是丁玉英却不想让别家的女人当自己的“候补”,所以才费劲口舌,说服妹妹考入了金陵女大,去给自己的丈夫朱和幸当小。
而朱和幸也没有辜负自己的小姨子,一直对她宠爱有加。而且在纳丁玉如为侧妃后,他就没再纳第三名妃子。三十年来,朱和幸就过着一夫二妻的生活。而且他也不是轮流和两位妻子过夜的......只要两位妻子都在身边,他就和她们大被同眠,真是极为恩爱。
和大明朝之前所有的太子妃、太子侧妃不一样,丁玉英、丁玉如两姐妹都是考试选拔出来的“学霸”,而且还受过极为良好的教育,精通财经和律法,兼通政治、军事、外交。其中的丁玉英还是朱慈烺亲自培养的“候补太后”,治国理政的水平比起好运太子都强出一大截!
而丁玉如则是丁玉英自己培养出来的候补——这年头的医学水平就这样了,而且丁玉英和好运太子感情太好,所以怀孕的次数也比较多,生孩子可是在鬼门关前晃悠啊!丁玉英必须要为自己培养一个可靠的候补,免得自己有个什么万一,太子妃之位落入不可靠的人手中,从而影响到朱怡铀的地位......而亲妹妹丁玉如,当然就成了丁玉英的首选了。
夫妻三人朝夕相处了那么多年,恩恩爱爱,同时也是战战兢兢,就盼着朱和幸的事业能更进一步......当然了,这份期盼只能放在心里面,表面上是不敢流露出来的。
伴君如伴虎啊!
虽然朱慈烺这五十多年来,从没有流露出废太子的意思......但是谁还不知道,朱慈烺对朱和幸并不是非常满意,要不然也不会有丁玉英什么事儿了!
这位好运太子的地位,其实是娶了丁玉英以后才稳固下来的。
本来朱和幸、丁玉英、丁玉如也不担心什么。无非就是耐心等待......朱和幸的身体看上去很不错,应该等得了。
但是最近这二十年,朱慈烺的后宫当中出现了吴阿珂宠冠六宫的局面!而且吴阿珂还一连提朱慈烺生了三儿三女,其中由吴阿珂所出的皇二十二子朱和坷很得朱慈烺的宠爱,而且也表现的极为卓越,文武双全,才华横溢。很有朱和壕和朱亨利当年的影子。
与此同时,吴三妹的身体却一日不如一日......吴阿珂可是皇贵妃啊!
一旦吴三妹去世,吴阿珂必然会成为皇后,到时候她为朱慈烺所生的儿子都会成为嫡子。
虽然吴阿珂一直以来都是朱和幸的支持者,但那是建立在她的儿子无缘皇位的基础上的......谁知道上了年纪的老头子会有什么奇奇怪怪的想法?
最近朱亨利的女儿玛丽亚.特蕾莎跑来了应天,很得朱慈烺的喜欢,再加上亨利在欧洲混得风生水起,让朱慈烺对这个“聪明儿子”赞不绝口,也让朱和壕、丁玉英、丁玉如三人产生了一点危机感。
而朱慈烺承诺的退位日期又一拖再拖,让朱和壕夫妻三人陷入了深深的不安当中!
“玉英,玉如,”朱和幸眉头紧皱,对睡在自己身边的两个女人说,“你们觉得爹对我到底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丁玉英苦苦一笑:“殿下,爹什么时候对你放心过?他现在是对我都不是很放心了……”
丁玉如摇摇头:“姐,你可别这么说,爹对你还是很放心的,对我也还行......但他是何等雄主?开创的又是何等辉煌的基业?现在要交给咱们,一时有些犹豫也不奇怪。”
“他能交几成啊?”朱和壕也是一声苦笑,“爷爷90岁才走,爹才70多......”
丁玉英眉头微蹙,“殿下说的也对......玉如,你和皇贵妃要好,回头去找她问问,爹到底在担心什么?”
“问她?”朱和幸有点担心,“她肯说?万一她把这事儿告诉了爹......”
丁玉如笑道:“太子爷,你多虑了,阿珂没那心思......至少现在不会有。如去找她问清了缘由,咱们再顺着老爷子的意思使把劲儿。只要老爷子肯把皇位给您,那您也就不必担心到嘴的鸭子再飞了。”
朱和幸轻轻点头,“是得去好好打听一下,得摸清咱爹的心思啊!”
......
“爹,这是今儿给您过目的奏章。”
“父皇,这里还有一份海军部造船总监司的建白书,儿臣细细读了,觉得可以试试看......也请您过目。”
燕山宫内,正在慢慢用着午饭的朱慈烺同时也在听儿子和儿媳妇汇报国家大事儿——他现在上了年纪,精神已经大不如前了,对于朝政也就抓得没有过去那么紧。连午朝都不是每天都去了,而是三四日一朝。平日不上朝时,就听朱和幸、丁玉英汇报一下。
说真的,他现在这样退不退位的,实在也没多大不同......真退了下去,最多也就是从三日四日一朝变成七日一朝或十日一朝罢了。
他可是五十多年的“圣主”,下面的大臣谁敢不听他的?
不过对朱和幸而言,区别还是有的,至少皇帝位子坐上去了,就不大可能再让人給揪下去了。
“海军部造舰总监司?”朱慈烺笑着,“他们又想要造什么新船了?”
“父皇,”朱和幸摇摇头,“不是想造新船......去年咱们才批了一个10年造船案,哪儿能那么快又送新的造成案上来?”
“是啊,”朱慈烺点点头,“不会那么快的......那他们上奏什么?”
“他们要对蒸汽战列舰进行研发。”
“什么?”朱慈烺只觉得眼前一亮,“格物院怎么说?”
大明早就有格物院(科学院)了——过去四五十年出了那么多研究自然哲学的大儒,朱皇帝得有地方安排这群格物大儒啊,所以他在洪兴二十八年,就下令成立了格物院。
“父皇,”朱和幸笑着,“格物院的人说,英格兰的萨弗里蒸汽提水机极为精妙......虽然实用价值有限,但是却大有改进的余地,咱们如果能顺着蒸汽驱动的思路进行改良,说不定真能造成蒸汽水轮船!”
“是吗?”朱慈烺看着儿子,“你觉着怎么样?”
朱和幸道:“父皇,儿臣觉得可行......蒸汽机如果可以驱动水轮,那么就能用来给大炮钻孔,还可以用来驱动别的器械,这可大大的省了人力。而且人力畜力终究有限,比不了这蒸汽之力啊!”
“哈哈哈!”朱慈烺大笑了起来,“好运儿,你还懂格物啊!”
“父皇,”朱和幸道,“儿子和玉英、玉如都学过格物,特别是玉如,尤其善于算学和格物学,还上过太学呢!”
原来丁玉如和她姐姐一样,也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而且学问更大,还读过太学!
朱慈烺笑了笑,“朕几乎忘记了玉如的学问......好好!你们三人都很好,朕这下放心了!翰林学士何在?拟内禅诏书,朕要颐养天年了!”
抢救大明朝 第1608章 大明兴福十年
“兴福”是朱和幸的年号。他是“好运皇帝”嘛,当然是有福之君,而且又接手了一个中兴盛世的盘,兴福年号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俗话说的好,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外号。“好运皇帝”朱和幸的确是个好运儿,一生下来就有了一份异常稳定而且待遇还不错的工作——大明皇太子。一干就是五十多年,一开始由老爸老妈罩着,不必担心失业。后来又娶了能干的丁玉英、丁玉如两姐妹,在她们的帮衬下,不仅把太子的这份工作干得踏踏实实,而且还逐步开始接皇帝老子朱慈烺的班。
到洪兴五十三年的时候终于多年的太子熬成了皇,在一场举办的相当隆重的内禅之后,成为了大明帝国的第18位皇帝。也是最稳重最成熟的一位皇帝。登基的时候已经年过五旬,而且上面还有一个七十多岁的老爷子帮着把关,身边还有两位从政多年的后妃辅弼,朝中还有皇叔宰相朱慈炋坐镇,还有一堆叔叔、兄弟、堂兄弟在四面八方镇守——其中有些是藩国之君,有些是成邦之主,有些领着大明的节镇,有些则是万户、千户。天南海北撒得到处都是!
也亏得有了能生养的福宗皇帝(崇祯),要不然还没那么多近支软饭王可以用呢!
而在朱慈烺正式退休之前折腾出的天朝联盟,在朱和幸登基以来的十年当中,一直运行良好。
通过天盟和天兵,大明帝国和下面的几十个大小藩国,算是形成了一个“集体安全”体系。位于天朝文明边缘的藩国,在和文明圈外的敌国发生冲突的时候,可以通过天盟呼叫天兵——也不必直接向应天府的天盟大会求救,向分管的小盟主求援就行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