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朱和堗和朱和壈闻言自是大喜,纷纷起身向朱大皇帝行礼谢恩。
朱慈烺笑着挥挥手,示意他们免礼落座。
看到两人坐下,朱皇帝接着又对朱慈照说:“老四,你在奏本上说,以后不回南方去了?”
“不回去了,”朱慈照摇摇头,“现在怡锦已经长大,而且还有了金鸡纳霜可以保他的安稳,我没什么不放心的,现在就想去荆州养老。”
“去荆州?”朱慈烺一愣,随即就明白了朱慈照的心思,笑道,“没想到老四你终是忘不了她啊......论起专情,你可比我和老三、老五要强太多了!”
朱慈照摇摇头,苦笑道:“我哪儿能和大哥、三哥相比?就是老五也比我强啊......我现在不想别的事儿,就想好好养老了。”
朱慈烺笑道:“咱哥几个都不错,大明有咱们兄弟同心,才能有今日兴盛的局面。我和老三年长一些,也没落在逆贼手里,这才赶上了中兴大明的趟。
你有左妃相助,收拢了左良玉的一点残兵,又用他们平安南、灭占城、降伏真腊、援救暹罗,后来又统领南洋诸军扫平马六甲和苏门答腊......为我大明开疆辟土,收服藩臣,居功至伟啊!”
朱慈照其实没什么大本事,比起朱慈烺、朱慈炯两兄弟那是差太远了。可是在左梦梅、张勇等人的协助下,以及在朱慈烺的支持下,他也成了个开疆万里道牛人——在后世的历史书上,他可厉害了!束发从军,西征南讨,转战万里,从云南一直打到苏门答腊......看过《明史.洛武王传》的人,一准觉得他怎么牛逼的统帅要是早生个二十年,那可就没有大明的中衰之乱了。
什么建夷东虏,什么流寇闯逆,洛王一出,还不得统统完蛋?
当然了,如何朱慈烺和朱慈炯也早生个二十年,恐怕就没有洛武王的事儿了......大明中衰之乱,就是因为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照,还有个朱慈焕生得太晚了。
对了,那个朱慈焕看上去也是很厉害的!
他可不是源赖朝......他的命比源赖朝硬,熬死了岛津乃吉后就翻身做主了,现在是货真价实的庆国王了。
而且这位庆国王的寿命很长,还能活很久,所以还会在新大陆上折腾出很多值得载入史册的大事儿!
所以朱慈焕在后来的历史上,也被捧到了可以和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照并列的地位,一同被称为“大明中兴四人”或是“大明中兴四君王”。
而在洪兴五十二年的年尾,大明中兴四君王已经全部齐集应天府......终于可以一块儿商量一下天朝同盟的未来了!
朱皇帝笑着对朱慈照说:“老五......你也别那么丧气,咱们哥几个虽然都老了,都可以养老了,但是身子骨都还不错,还可以为咱大明的世界好好安排安排,琢磨一番啊!
老五,今晚上,老三、老四都会来红堡,咱们哥四个好好聚一聚吧!”
朱慈照点了点头,道:“行啊......多少年没见了,是得好好聚一下!”
......
因为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照、朱慈焕四兄弟都是公认的孝子,现在又都在丧期,所以也不能灯红酒绿的搞腐败......因此今晚上在红堡的夜宴非常朴素,都不喝酒,而且也没有歌舞助兴,就随随便便搞了十几个菜。大部分都是素材,非常清淡。
而在席间伺候的人儿,却非常了不得......居然是准格尔王国的太后朱阿奴!她是崇祯名义上的孙女,当然要回应天奔丧了。到了应天之后,又坚决要求入宫侍奉朱慈烺几天。朱慈烺也不忍心拒绝,就让她入宫和上了年纪的阿吉格轮流贴身伺候。
说是伺候,其实也就做个样子,陪在朱皇帝身边而已——朱慈烺和她名为主奴,但却情同父女。
今天之所以让朱阿奴来,其实是因为朱阿奴也是天朝圈子里的一家大国代表,她可是准格尔王国的太后啊!
“阿奴,”朱慈烺看着自己的干闺女,笑着说,“你先说吧......准格尔人都是怎么想的?”
准格尔不是亲藩,但是军事实力还是很强大的!这二十余年来,他们又和西楚一起,处于同罗刹国、哈萨克部、乌兹别克人对抗的最前沿,战争和冲突不断,军事实力当然也能不断得到锤炼。
“父皇,”已经四十多岁,还养成了一股久居人上的王者之气的朱阿奴拧起眉头,思索着说,“准格尔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不过女儿还能压服他们,只要女儿还在,准国就能为天朝所用.....女儿若不在了,准格尔国必然会畏威而不怀德!”
“不怕的......”朱慈炯淡淡地道,“有西楚共和国在,准格尔翻不了天......”
朱慈烺看了看朱慈炯,又瞅了瞅朱阿奴,“那么西域谁为小盟主?西楚还是准格尔?”
“当然是西楚了!”朱慈炯道,“西楚共和国是亲藩,准格尔是异族。”
朱阿奴摇摇头,“三叔差矣,西楚不是君主之国,主权在民,何来亲藩之说?”
朱慈烺笑了笑:“要不这样吧,西域小盟主就由准格尔和西楚轮流出任!”
准格尔和西楚都是有雄心的!如果让他们中的一家成为西域的霸主,再要控制他们可就不容易了。
所以大明的西域政策,必须是维持两国的平衡......同时,还要避免两合并。而西楚为诸夏,准格尔为蒙古的国族构成,就能防止两国在未来合并!
阿奴笑了笑:“有父皇的这个安排,女儿就安抚住准格尔的贵族了。”
朱慈炯明白朱慈烺的心思,所以也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老五,”朱慈烺又瞧着五弟朱慈焕,“新洲大陆的小盟给谁当?”
“当然是合众国了!”朱慈焕笑着答道,“庆国如何能和合众国比?跟着后面吃口汤就满足了。”
庆国和合众国的关系,其实就是准格尔和西楚的翻版!
庆国的根基终究是日本武士!
而合众国的根基则是来自大明的持枪暴民。
两伙人都挺能打,但是却难以融合......这也是朱慈烺始终允许日本武士大量移民庆国(加庆国)的原因。
朱慈烺不希望合众国和庆国在未来合并成一个国家......而将合众国的精英和庆国的精英变成两类完全不同的人,当然就能阻止这两个国家产生过多的友谊了。
“也罢,新洲方向上的小盟主可就是土豪儿了!”朱慈烺想了想,“北面的武备主要靠几个藩镇,出不了小盟主......现在可见剩下南方发小盟主没有人选了。老四,你说说吧,谁来合适?”
:。:





抢救大明朝 第1600章 ??天盟五大流氓
现在南洋和南大陆方向上已经出现了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其中半数是大明的“亲藩”,也有一些是朱慈烺特许的重臣开藩,比如泉国公郑家、成国公朱家、贵国公马家、崇国公沈家、衍圣公孔家、英国公张家、定国公徐家、通国公魏家等等,都有了自家的封国。
朱慈烺原本还想给吴家弄个国,但是却被吴三辅、吴三妹、吴阿珂等人坚拒......老吴家玩藩镇已经血亏了,玩不起藩国了。他们家就想安安稳稳当个皇亲国戚!
老吴家不想要藩国,朱慈烺当然也不强求,他也知道吴家一个个傻大笨粗的,就会当兵收租,根本经营不了一个国家,强令他们去开国,一准亏得血本无归。
至于其他各家开在南洋和南大陆周围的藩国,大部分都不大景气。也就是郑家的苏禄国、沈家的泗水国、魏家的廖内国,还有几个朱家王爷投资的锡江国、望加锡国、巴里国、兰芳国(看这名字就知道是朱慈烺给起的),还有崇祯上皇投了血本的吕宋国,朱慈照的普吉国,以及占据了马六甲要冲的马六甲国和巨港国,哦,还有那个又大又松散的南大陆联合王国是赢利的。
其他的各国,都是一水的亏本国!
当然了,这些邦国也不见得会一直亏下去,直到关国大吉。但是长期的亏损,是可以预见的......所以到了洪兴五十二年的时候,“卖国”这个词儿在大明天朝这边,已经有两个意思了,一个是大逆不道的出卖祖国;一个是部分或全部出售所持有的邦国!
辛辛苦苦去万里之外投资建国,然后亏得一塌糊涂,还不许转手发卖?这还有没有天理?这个都是有限责任国啊!不能让投资人承担无限责任,要不然谁敢去投资?
所以现在不仅有亏本卖国,而且还有更惨的破产亡国......这二十余年来,已经亡了好几个国了!
那才是真正的血本无归,有时候还会把老命都赔进去,妥妥的人间惨剧啊!
正所谓开国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啊!
除了“卖国”,还有个“卖城”的生意......因为一家投资一个国风险实在太大,很多时候都是几家组团一起投的。而投资人通常不会只拿股份而不参与管理——投资藩国的风险极大,而且除了少数可以挖到金子或正好处在贸易咽喉的国,其他的国即便可以赢利,投资回报率也相当有限。
之所以还有人肯前赴后继的往里面去投,是因为投资一个国可以带来金钱回报意外的好处。
比如对政治权力的世代占有,又比如可以达成狡兔三巢的效果——虽然在朱慈烺的主导下,大明国内的政治斗争总体上比较温和(毕竟增量很大,足够分配),但是谁又能保证将来不会再一次变得腥风血雨?
所以对于那些豪门权贵而言,有机会在海外拿一块地盘,总归是有好处的。即便子孙后代在大明本土栽了,海外的分支总还能延续个香火......
因此投资海外的那些豪门权贵,是不会只投钱不拿地的。他们通常会把家里面的学渣子弟组团派出去开枝散叶,一家投一个国可能没那么大本钱,就是有本钱也得分散投啊!所以往往是几家几十家抱团投资,投资最多的一家当国主,拿下最好的地盘当首都。投资少一点的,就拿差一点的地盘当个城主。
当然了,这个“城主”,不单单是指城市之主,也指城堡之主——其中一些运气好的,投出个人口聚集的城市,那就能赚钱了。大部情况下则是投出一个庄园城堡,虽然赚不到什么,但总也是一块安身立命之地。真要发展个几十年上百年的,这些城主家族就把根基扎牢了。即便是大明天朝,也不可能兴师动众去铲除他们。
不过这些庄园城堡之主也不那么好当,哪那么容易就出国当老爷了?出国亏成孙子,再灰溜溜回来的,也不在少数!
所以,城堡庄园亏本大甩卖的事情几乎每个月都能发生几回......卖城的事儿比卖国可多多了。
而南洋由于地形琐碎,岛屿众多,容易割据,且又在东西方贸易和香料贸易的航线上,所以就成了大明国内的权贵土豪们投资建国和建城的重点地区。
有投资,当然就有亏本......
另外,距离南洋比较近的南方大陆及其周边,也是一个投资重点。因为南大陆走的是“开放加盟”的模式,谁来都欢迎。而且也没有可怕的热带疾病,所以大明国内的豪门权贵,包括各家王府,都会在南大陆搞一个或几个城堡庄园作为退路......这个事儿不知怎么就给英国东印度公司、大明葡奥公司、太平洋贸易公司、曼奇尼茶行、一官党商行、沙船帮商行这票奸商找到个发财的门路了——提供一条龙建城服务!
只要肯出钱,其他的事儿他们这**商都能包下来......当然了,奸商是不可能包城主赢利,风险还得自己去担。
因此,在各方面都加入进来,并且各显神通之下,南洋和南大陆上现在已经是小国林立、城邦如毛了。虽然发展很快,但是乱子也不小。小国、城邦、庄园之间经常会发生冲突。
南洋的海面上,也常常会有各个小国和城邦在背后支持的海盗船互相攻击......弄得跟当年春秋战国似的,就差互相兼并了。
大明朝廷当然想管,但是却受制于鞭长莫及和各方面复杂的关系,一直不大好管——这帮打来打去的不是蛮夷,都是大明朝的“自己人”,搞不好还是亲戚!
所以朱慈烺一直琢磨着要在南洋和南大陆搞个“总代理”,让这个总代理去处理一大堆的麻烦事儿。
而朱慈照原本是总代理的最佳人选,但是这家伙自己死了老婆以后就万念俱灰,不怎么管事儿。而他孙子朱怡锦又是被他“惯”大的,除了吃喝玩乐啥都不会啊!
让他去当总代理,一定会把事情搞杂的。
所以朱慈烺就只能另找他人了!
“大哥,”朱慈照苦苦笑着,思索着道,“南方可大了......一个盟主能管得过来?”
“大?”朱慈烺心想:没有美洲和中亚大啊!
朱慈照接着道:“而且......暹罗、安南、老挝、真腊这四国算不算南洋?他们可是大明的守礼之藩,如果归于南洋盟主之下,他们肯吗?南洋盟主又管得了他们吗?”
朱慈烺道:“老四你说的有道理......暹罗、安南、老挝、真腊不能归南洋小盟主管。”
朱慈照又道:“另外,咱们在小西洋上和非洲大陆也有点地盘......这些地盘不大,单独设立盟主不合适吧?不如就归在南洋小盟主旗下。”
朱慈烺点点头,“这样也行啊!只是南洋小盟主管得是不是有点多了?”
“那就把南大陆拿掉,”朱慈照说,“南大陆加上附近的一些岛屿,差不多是自成一体的,可以让南大陆联合王国管领诸邦。至于南洋的盟主,可以让马六甲国和吕宋国轮流充当。”
“好!”朱慈烺笑着说,“那就是新洲、西域、南洋、南大陆一共四个小盟,再加上大明这个总盟,天盟就是五大盟主了!”
:。:




抢救大明朝 第1601章 咱们再商量个大宪章吧!
老山宫,皇极门。
又到了群臣汇聚的日子了!
天色未明,老山宫的大门承天门就大开了,车马一队一队的开了过来,引路的白灯笼点的星星点点,麻衣孝服的文武大臣和藩国国主或是代表国主的重臣,已经全部齐集,等着上值朝会。
天色蒙蒙放亮的时候,提醒大家上朝的净鞭声响了起来......这一大群人就呼啦啦的走涌入了承天门,然后在宽阔的皇极门外广场,分班站立。
因为来人太多,还有不少是过去没上过大朝的藩国王公,所以宫里还安排了侍卫引路,一个个把人都领到了各自应该站立的地方。
大家差不多都站妥了,又是几声静鞭,然后才是嗓门洪亮的唱名声:“大明皇帝陛下驾到!”
朱皇帝来了,不是一个人,而是领着三个兄弟,四个人一块儿来的......虽然都上了年纪,但身体都还不错,不用人搀扶,都是大摇大摆的自己走出来的。
那个大嗓门的宣诏官看见朱皇帝来了,赶紧又嚷嚷了一嗓子:“诸官揖拜恭迎!”
赶紧拜吧!
头不必磕了,但是揖拜还是不能免,一共是三拜,一边拜一边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慈烺哥四个也不理他们,而是各自找到位子落座——朱慈烺有御座,朱慈炯、朱慈照、朱慈焕哥仨则在御座两侧摆了椅子。兄弟四人全都坐好,笑盈盈的看着下面的大臣和王公。
这样的大场面,自大场面别说大明中兴之前没有,就是中兴之后的大明天朝,这也是头一回啊!
这可不是文武大臣齐聚的大朝会,而是汇集了明朝大部分藩国国主的天朝联盟大会——俗称天盟大会!
那可真是四方豪杰汇聚一堂......其中大半姓朱!
别的不论,但是开枝散叶,子孙国都遍布半个世界的大明天朝,总归是可以千秋万代了......虽然本土的大明国祚有数,但是周边那么多子孙国哪儿能都挂了?
只有一国尚存,大明天朝就不算彻底灭亡不是?
大明朝的中兴之主朱慈烺高坐在皇极门下的一张御座上,看着底下一群老朱家的藩国王公,有些是自己儿孙,有些是自己的兄弟或侄子,还有一个是自己的孙女......也不知道以后是奥地利女大公还是匈牙利女王?就冲她名叫玛丽亚.特蕾莎就没差啊!
哦,还有许多老朱家的远支宗王也来了——开国建城都已经形成产业链了!受惠的当然不止是朱慈烺的近支了,汇聚应天的几十家远支的亲王、郡王,基本上都抱团投了藩国城邦!虽然没有投出什么大国强邦,但是小康之国和富庶城邦还是有一些的。这些朱家的国主城主,只要能赶回应天府的,现在都站在皇极门外的广场上。一个个麻衣孝服,看着都是大明朝的好儿孙啊!
朱慈烺的目光从自己的孙女玛丽亚.特蕾莎身上挪开,然后从这群远支宗王身上一个个扫过去......都是晚辈后生,好像没有谁是参加过大明中兴之役的。
就在朱慈烺有点失望的时候,忽然看见一白发老儿,于是就对身边的侍卫道:“去把那个老头儿叫过来......就那个摇摇晃晃好像没睡醒的!”
身边的侍卫得了旨意,立马就去把那个老头子宗王请到了皇极门下的汉白玉平台上。
老头子到了地方,又是大礼参拜:“臣巨港国,廖内侯朱企锐恭请大明皇帝陛下万福金安!”
这是个城主。
朱慈烺听这老头一通名,就知道他的来路了......巨港国是朱慈烺的“儿子国”,而廖内城则是巨港国下面,位于马六甲海峡边上的一座商业城市。不算太富裕,和淡马锡、马六甲和巨港不能比,但是也还可以,是个有盈利的城邦。
这老头可以拿到那么好的城邦,当然也是有原因的。他是岷王系的“企”字辈,朱慈烺一向比较照顾岷王系的子弟。而这个朱企锐也因为朱慈烺的照顾,先是入了孝陵卫禁军当兵。后来又进了陆军讲武堂,讲武堂毕业后就当了职业军官。从基层干起,一步步的爬到了指挥使的级别,还封了克难伯爵。
不过这老爷子在四十五六岁的时候不甘心退役回家去养老,自己又混了个十二公国宰辅的差事,跑去了苏门答腊岛。
后来苏门答腊岛和马六甲岛上的公国几次重组,朱企锐也从公国宰辅变成了廖内城的城主......爵位也提升到了侯爵,自己也成了巨港国的重臣。这次是跟着巨港国王一块儿回到应天府的。
“赐座!”朱慈烺笑着吩咐左右。
立即就有人拿了绣墩过去,让朱企锐落了座。
朱企锐也不敢宽坐,而是双手扶着膝盖,跟个小学生一样。
朱慈烺笑着问:“廖内侯,怎么样?还赚钱吗?”
“回陛下的话,”朱企锐道,“臣的廖内正好在马六甲海峡边上,还出产火油和胡椒,是个富裕之地,所以是赚钱的。”
“那就好!”朱慈烺点点头,“赚钱的藩国城邦可不多啊......廖内侯,你家里的人还好吗?”
听到这话,朱企锐就是一声叹息:“下南洋打拼的,那有一家老少都好的道理?臣一家十口人南下,二十多年间陆陆续续没了六人,还余下四人......不过这二十多年间也生出不少人,其中活下来的有八人,算是不亏了。”
下南洋亏不亏的,不仅看钱,还要看人!
二十多年间十死其六,有生养(养大)了八人,的确不亏!
能有这样的“生存率”,当然和金鸡纳霜的引入和产量的逐渐提高是分不开的。
到了洪兴五十二年的时候,南洋熟地的移民生存率(10年生存率),已经不比新大陆那边差太多了,差不多可以达到50%——新大陆那边也不是没有流行病的!梅毒就产自美洲,黄热病也在美洲广泛流行,另外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瘟疫会在美洲的殖民点爆发,每次都能造成一定的损失。所以移民10年生存率,也就在60%左右!要不然,就这几十年间因为新大陆的黄金、白银、黄铜、貂皮引发的一轮轮移民潮,那里的人口早就达到千万了......
听着很残酷,不过这年头人类的平均寿命才多少?也不知道有没有40岁!
“听说这几年南洋很乱?”朱慈烺又转移了个话题,问起了南洋的治安问题。
“是有点乱......”朱企锐叹了口气,“邦国太多了,不少亏本亏得没办法,就铤而走险了!”
移民南洋无好人嘛!
赚钱了还好,赚不到钱不发急?
而且南洋那边邦国林立,在这个国犯了事儿,换个地方就没人抓了。而且许多坏人本来就邦国的君主和大臣,怎么抓他们?
而朱企锐这号有钱的城邦之主,就少不得遭受他们的骚扰了。
朱慈烺笑道:“朕也听说过......是得想个办法,让南洋、南大陆,还有别处的天朝邦国都有一个规矩。各国各城都要遵守,凡是不遵守的,就天下共讨之!廖内侯,你看这样行不行啊?”
“好啊,就不知道这规矩由谁来定,由谁来执行了?”
朱慈烺道:“这规矩就叫《天盟大宪章》,由大家伙商量着来定!”
:。:




抢救大明朝 第1602章 文明是有圈子的
“诸位远道而来的藩国君臣,卿等聚会于应天,是为我大明大行太上皇帝送葬。但朕则想趁着诸位难得齐聚的机会,和诸位商量出一个关系到大明和诸位的藩国城邦万代千秋之安的办法......”
皇极门外广场上,朱慈烺已经结束了和朱企锐的谈话,开始一字一句的托出自己建立天朝联盟的计划了。
1...532533534535536...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