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对面的奥地利军阵地还被硝烟笼罩着,官兵们的白色军服全都沾上了烟灰,从白色军团变成了“灰色牲口”。在奥斯曼人发射开花弹之前抵达前沿的弗朗索瓦.欧根也和普通士兵一样,抱着脑袋在胸墙后面蹲着,满头满脸的土,连假发上也都沾满了灰尘。炮击一停,他的一个副官马上就把他搀扶起来。
弗朗索瓦.欧根则呸呸的吐着土沫儿,揉了揉眼睛,就趴在胸墙上朝对面看。一开始还烟火浓重,什么都看不清楚,只听见对面传来的土耳其语的欢呼声音。欢呼声如海涛一样,一阵一阵的传来。光是听声音,就知道奥斯曼人来的听多,怎么都有好几千吧?
胸墙后面的奥地利步兵也开始在军官的指挥下整理队伍了。现在的奥地利步兵营中已经没有长枪兵了,而是一连步兵装备耶格尔线膛枪,另外三连配备滑膛枪。这会儿配备耶格尔线膛枪的步兵,全都半跪在胸墙背后,把装好了木塞线膛枪弹的耶格尔火枪架在了沙袋上面。而滑膛枪兵,则在线膛枪兵身后组成了三列横队。列队完成后,也不站立,而是一起下蹲,免得挨炮轰。
这个时候,战场上起了一点北风,吹散了一层烟雾,让挨了两个多小时炮轰的奥地利人可以看清楚对面的阵势了。看清之后,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儿。
正前方的平原上,奥斯曼人肩并肩的组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方阵。弗朗索瓦.欧根数了数,至少有10个营级方阵,差不多有五六千人啊!
戴着夸张的白色头巾的耶尼切里军团的军官,举着土耳其弯刀引领着士兵前进,一排排的步枪起伏着向前。方阵和方阵之间的间距很小,整个战场,几乎都被士兵塞满!耶尼切里军团的士气似乎高昂到了极点,欢呼声此起彼伏,一阵阵的响起,犹如雷鸣。
奥斯曼人的军队,仿佛已经铺满了滨湖以东的平原,如蚂蚁一般的涌来了。
“伯爵,请您后撤一下,这里马上就是前线了!”一个奥地利陆军的上校名叫弗里德里希.冯.豪斯曼的凑到了弗朗索瓦.欧根的身边,请他离开第一线。
欧根现在不是亲王,仅仅是个伯爵,因为亲王的封号和公爵差不多是平级的——亲王其实是中国人翻译出来的,正确的意思应该是王子。而亨利的大公和亲王、王子、公爵差不多大,所以不能给弗朗索瓦.欧根封王子(亲王)或公爵,因此就封了他一个伯爵。
欧根伯爵并没有坚持在第一线压阵,而是转过身对自己麾下的第七师师长豪斯曼上校(不仅之前还是个团长,所以只有上校军衔)说:“交给你了!狠狠的打!”
“遵命,伯爵!”豪斯曼上校应了一声,然后就目送着欧根伯爵大步离去。
欧根伯爵的计划很简单,就是用一个师坚守前沿阵地,重创奥斯曼人的进攻。等到奥斯曼人的锐气丧尽后,投入另一个师发起反击,用正面冲锋将之击垮,然后再回援中路。
看见欧根伯爵已经走远了,豪斯曼上校就吸了口气,张开喉咙大呼了起来:“把奥斯曼人放近了打!所有线膛枪必须在100码内才能开火......优先射击他们的军官!”
耶格尔线膛枪的有效射程虽然远远大于100码,但是把敌人放近一点,还是比较容易击中的。
这会儿豪斯曼麾下的近2000支耶格尔线膛枪都上了一线,其中的1500支更是集中在奥斯曼人的主要冲击地段上,火力的密度极大,如果密集开火,很容易形成大片的烟雾,遮挡视线,从而让射击精度下降。
另外,豪斯曼手头还有18门6磅炮,现在也被集中到了即将要遭受奥斯曼人冲击的战线上。其中有2门被奥斯曼人发射的开花弹摧毁,还有16门可以发射霰弹。
16门6磅炮轰击也会产生很大的烟雾,同样会挡住视线。
所以豪斯曼就只能押注线膛枪的近距离射击......如果能在100码的距离上用1500支线膛枪和16门6磅炮打出一个高杀伤,那就能击退奥斯曼人的第一波进攻。
奥斯曼人的密集队形不断前行,除了发出一阵阵呼喊,走在队伍前列的奥斯曼的线膛枪兵还不断开火,倒不是想打死多少奥地利人,而是想勾引奥地利人散兵(猎兵)开火。
虽然木塞弹装弹比较快,但是线膛枪的枪管还是会发烫,射击还是会产生硝烟......
不过奥军中的线膛枪兵大多是老兵,余下的也是射击经验丰富的猎手。所以并不会被奥斯曼人的乱枪扰了心神,依旧非常沉着,士兵们全都趴在胸墙后面,等着敌人接近。1500余支线膛枪架在那里,就是没有一支开火。
而奥斯曼人也表现的极为勇敢,呼喊着口号,排着严整的队伍,保持着便步走的速度,眼看着走在最前面的奥斯曼线膛枪兵已经到了奥军防线前100码的距离上,在一线指挥的奥军散兵连连长们,才一个个扬声发令:“耶格尔——射击!”
口令余音还在回荡,奥地利军的阵地上,顿时闪起一排排大大小小的火光!这并不是齐射,而是精准的自由射击!以方阵队形前进的耶尼切里军团的官兵们,就像突然被闪电击中,抖动着向前扑倒了一大片!走在队伍前列的军官,几乎全部都被打翻在地。惨叫之声也不可遏制的响起,几乎盖过了不断响起的枪声。
奥军的散兵不断开火,不断装弹,熟练的填装完毕后继续开火,子弹倾泻而出,打得奥斯曼人的队伍前方,横七竖八,到处都是一头栽到的人。
不过这些奥斯曼人也真有点狠劲儿,伤亡虽大,但是却死战不退,反而蒙着头发起了冲锋。
但是更加悲惨的命运却在前方等待着他们,两军阵前,突然就是一阵雷鸣般的巨响!
16门仿佛憋着一股子气儿的6磅加农炮打响了!16枚霰弹被爆燃的火药推出了炮膛,在空气当中解体,释放出不计其数的弹丸,横扫过奥斯曼人的方阵,将耶尼切里军团的勇士一片片的打翻。霰弹扫过,耶尼切里军团的方阵上,就是一个血肉模糊的缺口!
抢救大明朝 第1589章 再加把劲就能升天了!
在奥斯曼军队左翼前沿指挥所所在的树林外,大维奇尔穆斯塔法.科普鲁律站在一辆四轮马车的车厢上,举着望远镜死死的看着对面的景象。亲眼看见了自己的部下以密集的阵型扑向奥地利人看似单薄的防线,随即就一片一片的被敌人打死。死人多少已经无法估算,原本士气高昂耶尼切里军团战士也已经陷入了惶恐慌乱。冲在前面的人已经调头逃跑,而后面的人不知道情况,仍然成群结队的朝前涌动。
一前一后,一进一退,猛烈的碰撞在了一起,顿时就陷入了混乱。
看见这一幕,大维奇尔穆斯塔法.科普鲁律已经感到不对了!
奥地利人比他想象当中要坚强的多,挨了那么久的炮击,又面对耶尼切里军团声势浩大的冲击,居然可以守得纹丝不动......不,不仅守得纹丝不动,而且还给予进攻的耶尼切里战士以巨大的杀伤!
这说明,奥地利的亨利大公匆忙扩充出来的军队根本不是乌合之众,而是具有战斗力的精锐......可是匆忙之间,亨利大公又是怎么把征召来的农民和市民调教成精兵的呢?
就在大维奇尔穆斯塔法.科普鲁律怎么也想不明白奥地利人怎么那么能打的时候,前方忽然传来了“呼啦!呼啦!”的欢呼声......这是奥地利人的步兵发起冲锋了!
穆斯塔法.科普鲁律连忙将望远镜举高了一些,对准了呼喊声响起的地方,就看见一排排端着上了刺刀的燧发枪的白衣兵,正从胸墙后面翻出来,又涌动着冲过了壕沟,然后稍稍整理了一下队形,就以连横队为单位,向着混乱的奥斯曼士兵们猛扑过去。
在接敌的过程中,他们的队形都保持的非常良好。所有人都显得不慌不忙,也没有人胡乱开火,只是不紧不慢的逼近,然后立定整队,在军官的口令声中放平火枪、齐射开火......最后发起白刃冲锋!
“该死......”穆斯塔法.科普鲁律骂了一句,他目睹了一连奥地利步兵连前进、整队、开火、冲锋的全过程,马上就被他们的表现给惊到了。
即便最精锐的耶尼切里战士也达不到这个程度啊!
训练的时候都不行,何况在战场之上?
耶尼切里战士的个人武艺肯定超过这些奥地利人......他们都是长期训练的职业军人,精通射击、刀剑、长枪、弓箭、骑马等多种技能,可以承担非常困难的作战任务。比如侦查、夜袭、攻城、伏击。
但是他们的纪律和队列,却完全不能和奥地利人的线列步兵相比啊!
而且耶尼切里战士出色的个人战技,在奥地利人的阵地、火炮、线膛枪面前,好像也没有什么太大的用处......
“暂时撤退吧!”知道这一波的进攻已经完全失败了,再坚持下去也毫无意义,只好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其实根本不用他下令,奥斯曼人的第一波进攻也完全没有办法进行下去了,他们已经被对手击溃了,必须撤下去重整。
现在得到了大维奇尔的命令,还在死命抵抗的耶尼切里战士,都如同潮水一样的退了下去。
当然了,被击退的只是穆斯塔法.科普鲁律组织的第一波攻势!
这位大维奇尔手头有足足20000名耶尼切里战士,还有打下去的本钱!
而滨湖战场,也仅仅是滨湖——多瑙河会战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于奥斯曼军队来说,他们对滨湖前线的进攻仅仅只是佯攻,是不需要太拼命的。
可是穆斯塔法.科普鲁律不想拼命,对面的奥地利人却拼劲十足,趁机穷追不舍,踏着奥斯曼人的尸体前进。
看见自己的十营耶尼切里官兵让人打得丢盔卸甲,几乎就要从有组织的撤退变成一场全线溃败时。穆斯塔法.科普鲁律不得不下令他的炮兵,马上发射昂贵的开花弹,以阻止奥地利人的进攻。
......
“突,突破了!”
就在穆斯塔法.科普鲁律亲自指挥的左翼佯攻部队发射开花弹的同时,穆斯塔法.卡拉指挥的奥斯曼军的中路,却成功的达成了突破!
看来穆斯塔法.科普鲁律和穆斯塔法.卡拉商定的“拉扯两翼、中间突破”的战术,似乎取得了一些成功。
奥地利军队防线的中路相当的空虚,在穆斯塔法.卡拉集中了120门火炮进行了40分钟的猛烈轰击后,就有了崩溃的迹象。骁勇善战的穆斯塔法.卡拉帕夏立即抓住机会,果断的投入了15个营的耶尼切里官兵,发起了猛攻!
虽然他们也遭到了奥地利人精准的线膛枪射击,又被奥地利人用滑膛枪打了几轮齐射,还挨了一阵霰弹,损失也不算小!
但是耶尼切里官兵的攻势并没有被打破,这些勇敢的战士高呼着口号,顶着各种各样的弹药,硬着头皮冲进了奥地利人的阵地。随后就展开了他们最拿手的白刃肉搏,并最终取得了胜利,将奥地利人逐出了阵地……
就在穆斯塔法.卡拉欣喜若狂,想要命令配给自己指挥的鞑靼骑兵发起冲击的时候,他手下的一个参谋却跑来向他报告:“帕夏,我们在奥地利人的防线后面又发现了新的防线!”
“什么?防线后面还有防线?”
“是的……好像还不止一道!”
还不止一道?穆斯塔法.卡拉有点无语了,这些奥地利人怎去么那么喜欢修工事呢?
“我去看看!”穆斯塔法.卡拉不敢贸然进攻,只好带着少量的护卫上了一线,到了刚刚被手底下人夺取的一道胸墙后面。
到了地方,他这下才发现奥地利人的防线层层叠叠……在第一道胸墙后方还有不少环形工事、坚固据点和另一道胸墙!
也不知道在第二道胸墙后面还会不会有第三道防线?这样打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头?
不过不打下去也不行啊——维也纳那里还有许多银行等着抢呢!
而且不打垮奥地利,捷克和上匈牙利都得跟着崩盘!
所以眼下这一战必须赢啊!
穆斯塔法.卡拉心一横就命令自己麾下的步兵继续发起冲击。
另外十个营得到了命令,开始三面围攻挡在奥斯曼军队前进道路上的一个环形工事。
围绕环形工事展开的战斗依旧激烈,奥地利守军的数量虽然不多,也没有火炮。但是他们却有不少耶格尔线膛枪,而且打得既准又狠,专捡奥斯曼人的军官下手!竟然连着打退了奥斯曼人的两轮进攻。
不过穆斯塔法.卡拉发动的第三轮攻势还是取得了成功!
大概是因为那个环形工事太大,而守军又太少。所以在扛住了奥斯曼人发动的两轮猛攻之后,守军数量又进一步减少,怎么也守不过来了!
看着画着锅碗瓢盆的旗帜被插上了那个环形工事的制高点,穆斯塔法.卡拉再一次带着自己的参谋和卫士前移到了刚刚被攻取的环形工事。
然后就不顾几名团长和参谋的劝阻,再次上了前沿,趴在沙袋堆成的胸墙后面观察前方的奥军第二道防线。
这个时候,耶尼切里军团的散兵正在发动试探性的进攻,几百人拉出松散的阵列,在奥军防线外一二百码的距离上放枪,而奥军还击的火力稀稀拉拉的,哪怕耶尼切里军团散兵步步逼近,他们也打不出猛烈的弹雨。
看来奥地利人的中路真的有点空虚!穆斯塔法.卡拉心想:胜利在望了……再加把劲儿就能胜利了!
抢救大明朝 第1590章 来生再会!
“乌尔!乌尔!”
滨湖——多瑙河战场中路,土耳其语的欢呼声再一次响起!
这是胜利在望了……就差最后一口气了!
看见画着锅碗瓢盆的“吃货军团”战旗再一次插上了奥地利军队曾经死守的阵地,穆斯塔法.卡拉帕夏简直都热泪盈眶了。
这一战打得也太艰难了,而且也太险了,凶险的出人意料啊!
奥地利大公国明明就一个开银行放高利贷的国,现在怎么比当年的神圣罗马帝国还厉害?难道放高利贷还能提升战斗力?
穆斯塔法.卡拉指挥这好几万奥斯曼帝国最精锐的耶尼切里战士,从清晨打到下午。反反复复的和数量远少于自己的奥地利人争夺每一条壕沟,每一堵胸墙,每一处工事!
双方的战士都下了最大的决心,用火枪互相射击,用刺刀和弯刀互相杀伤,用各种火炮互相轰击,还会互相投掷木柄手榴弹,还会用骑兵反复冲杀!
虽然奥地利人的单兵战斗力远远比不上耶尼切里战士,但是他们的纪律更好,阵型也更严整,表现的完全不像一支临时扩充出来的“民兵”。
更让穆斯塔法.卡拉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奥地利人的数量虽然不多,但是组织得很好,而且指挥德更好。无论是防守、撤退、反击,全都恰到好处。
而数量很有限的奥地利军的预备队表现的尤其出色,他们总能在最合适的时机出现在最合适的地点,并且进行最果决的行动!
久经沙场穆斯塔法.卡拉看到奥军在战场上的表现,就知道他们的指挥官一定是非常了不起的军事家。
在怎么一个喧嚣混乱,到处都弥漫着硝烟的战场上,将数量处于极大劣势的部队运用到如此地步,可不是一般的将军能够做到的!
这应该是孔代亲王、杜伦尼元帅这样的人才能拥有的水平啊……可是奥地利大公国怎么可能有那么厉害的人物?今天到底是谁在指挥?
小丑一样的欧根伯爵?还是那个从新大陆回来的小白脸约翰.丘吉尔?
不过最让穆斯塔法.卡拉担心的还不是中路奥军的指挥官,而是左右两翼正在展开的厮杀!
奥斯曼军明显在两翼陷入了苦战,已经转攻为守,而且还被敌人逼得节节后退。
大维奇尔已经几次派人来催促了——看在真主的份上,赶紧击溃奥地利人的中路吧!
穆斯塔法.卡拉当然也急得不行,现在可是胜负生死,悬于一线了!
虽然奥斯曼军队的左右两翼只负责牵制和佯攻,但是他们一旦被击溃,穆斯塔法.卡拉的中路军就会被奥地利人装进口袋……
就在穆斯塔法.卡拉急得都快心脏病发的时候,总算是老天开眼,奥地利人终于顶不住了!
站在一辆弹药车上的穆斯塔法.卡拉看着千把个奥地利残兵败将乱纷纷的往一片森林当中跑去,一张布满皱纹的老脸上终于露出了胜利者的笑容。
只要夺取这片树林,滨湖——多瑙河战场上的奥地利人就被分割成两段了。
胜利的天平,终于倒向了奥斯曼帝国!
看来真主还是保佑我们奥斯曼帝国的……
“传令,”穆斯塔法.卡拉收好了望远镜,老脸已经放沉,“第五十二团、第五十三团、第五十四团、第五十五团、第五十六团……出击!”
奥斯曼帝国的耶尼切里军团总共就是五十六个“吃货团”(军旗不是炊具就是美食),除了几个看家的,现在全都到了奥地利。
而归属穆斯塔法.卡拉指挥的团队总共是二十个,其中的十五个已经轮番上阵过了,剩下的五个一直被卡拉帕夏扣在手里……现在是时候让他们出击了!
……
波茨诺堡垒以南的树林边缘,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参谋放下手中的望远镜,转头对约翰.丘吉尔身边说:“将军,奥斯曼人又派上来五个团……都是生力军!”
约翰.丘吉尔正靠着一棵大树,举着望远镜,一张英俊的小白脸上,全是难以掩饰的兴奋表情。
“这是第几个团了?”丘吉尔问。
“二十个了……”参谋道,“将军,到目前为止,中路方面已经发现了二十面耶尼切里军团的团旗。如果这些团全都比较满员,我们已经顶住了四万耶尼切里战士的猛攻了!”
“好!”约翰.丘吉尔重重点了点头,“传令,陆军第一师在森林以北八分之一法里外列队!”
“遵命,将军!”参谋行了军礼就转身离开了。
这个时候清脆的耶格尔步枪发射的声音已经响了起来,这是负责诱敌的奥地利列兵在开火。
听见枪响,约翰.丘吉尔收好望远镜,带着自己的卫兵、参谋,转身就往树林深处而去了。
当他带着手下穿过林子,出现在树林北面的时候,穿着白色军服的奥地利步兵、骑兵、炮兵正在迅速整队列阵——一万多人的步骑炮混成部队,要迅速整队列阵,并且及时调整队形,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不仅考验训练水平,而且还要考验基层军官的数学和测量学方面的知识!如此从上到下都是不识数的文明,压根就不可能很快摆出刀切斧凿一样的整齐队伍。
树林当中的枪声变得密集起来了,而且还伴随着土耳其人高亢的呐喊声,很显然奥斯曼军队已经发起了冲锋。
约翰.丘吉尔已经翻身上了战马,在十几名参谋、传令兵和护卫的簇拥下,飞驰到了正在列队的奥地利陆军第一师的后方,然后立在马蹬上,伸着脖子看着前方的树林。
这时林子里的枪声越来越密,呐喊声、惨叫声、手榴弹的爆炸声,甚至还有战马的嘶鸣声,由远及近,越来越响,也越来越显得嘈杂。
突然,一个穿着白色军装的奥地利猎兵背着一支线膛枪飞也似的奔了出来,然后就是更多的穿着白衣的奥地利猎兵,一个比一个跑得快,跑着跑着就一个个掉沟里了......掉进了一条并不太宽,也不太深的壕沟。
壕沟后面,就是整齐排出了横阵的奥地利陆军官兵,前排的线膛枪兵都已经摆好了射击的跪姿,手里的线膛枪也端平了。在四个步兵团的阵列之间,隶属于第一师的加农炮也架设起来了,6磅炮全都装上了霰弹,黑洞洞的炮口正对着树林。
在一字排开的奥地利陆军第一师的四个步兵团的背后,12门12磅短炮和6门24磅臼炮也已经排列整齐。
奥斯曼的耶尼切里战士和鞑靼人的骑兵几乎同时穿过了树林,出现在了严阵以待的一万多奥地利人跟前!
冲出树林的时候他们只看着前面跑得跟兔子一样快的奥地利猎兵,等冲出了树林,瞧见跑在前面的奥地利人一个个都掉沟里了,才发现不对劲儿——他们怎么就掉沟里了?好好的狂野平原,哪儿来的沟啊?谁挖的?还有,奥地利人怎么就掉下去了?走路不看道儿吗?
再抬头一看,所有的奥斯曼人和鞑靼人都被眼前的场面吓傻了!树林后面,原来就是一条通往天国的道路!以后再也吃不到耶尼切里军团的伙食,再也见不到伊斯坦布尔和克里木半岛的家园......
抢救大明朝 第1591章 我想学习宋朝的历史
滨湖——多瑙河战场,西历1700年10月12日傍晚。
脚本声沙沙响动,跨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跨过层层叠叠的尸体,跨过被丢弃、被折断的枪支和刺刀,跨过被丢弃和毁坏的火炮、车辆,只是一直坚定的向前!
十万奥地利官兵,上到亨利大公,下到最低级别的士兵,只看见一个个步兵方阵,一群群的骑兵集团,在洒满了金色的黄昏光芒的大地上,向着还在负隅顽抗的奥斯曼耶尼切里军团大踏步的战线挺进!
炮弹子弹如刮风一般的席卷而过,不时有人栽倒在地,但是大军推进的脚步,却从未停步。
数面奥地利红白战旗,举在队列前面,迎风猎猎舞动,上面布满了硝烟弹痕,仿佛在述说着今天的滨湖——多瑙河之战又多么的激烈!
今天的胜利,属于奥地利,属于伟大的亨利大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