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这话听着不对啊!为年过70的什么人准备的?朱慈烺眉头皱了起来,他一想就明白了。
400万丧葬费,太上皇、太上皇后、皇帝、皇后......一人100万啊!这其中100万是用来埋葬朱慈烺自己的!
他才70出头啊,内阁就给在给他预备丧葬费了......这是谁的馊主意?一定是好运太子!
朱皇帝的心思哪儿瞒得过朱慈炋啊,这位皇族首辅马上解释道:“大哥,这个为年过70的上皇、上皇后、皇帝、皇后准备治丧之费的建议是您在两府会议上提出的......当时您说上皇年老,又喜欢女色,要内阁早做准备,制定一个丧葬的标准,编列一些预算,还说要尽量节俭。后来您还说......”
“行了,行了,朕记得的!”朱慈烺挥挥手,打断了朱慈炋。这事儿的确是他提出的,100万的花费标准也是他提出的。但是他提出的时候才五十来岁,没想到那么快自己也年过70了......当皇帝的人生怎么就那么苦短呢?
“大哥,”朱慈炋又道,“三哥一家明日就能到老山,您是不是要去迎他一下?”
朱三太子早就不当西楚霸主了,而是居住在北京城,也不当什么官,就是享享清福,顺变料理一下自家的骡马生意。
当然了,他这么多年的奋斗也不是一场空,现任的西楚霸主就是他的儿子——这个职位在以后的很多年中,都是由他和朱慈煾的子孙轮流出任的。
此外,朱三太子的另外两个儿子还各拥有一个移动藩镇——所以移动藩镇指得是在列藩之间不断轮换任职的节度使司集团。这套“移藩体系”有点像日本德川幕府折腾下属藩主的办法,将藩主变成盆栽,让他们在列藩之间移封,避免在一处生根。
不过大明的“移藩制”比日本德川幕府的“转封制”更合理,也更像一个可以长期坚持执行的制度。大体上就是将各个节镇拆分成了可以移动到藩主集团和不可移动的地方千户。其中藩主集团,也就是各镇节度使司有点像一个“藩镇承包商”,会在各个藩镇之间集体移动,他们在每个藩镇的任职期限通常是五到十年。
期间他们需要安抚好下面不会挪窝的地头蛇千户,应付好朝廷的各种考核,有时候还要出兵打仗!
当然了,还得解除一批不合格的千户、百户的官职,并且寻找到合适的继任者——节镇下面的千户、百户是分成世袭和不世袭两种。前者就是割据一方的封建领主!在朝廷鞭长莫及的黑龙江、安东、安西、北庭、乌斯藏、川边、云南、金瓯、西洋、东宁等十镇下面,现在都有大量的世袭千户、百户!
而在安北、北平、朔方、大宁、河西、平蛮(平蛮将军府,管湖广、贵州境内的土司卫所)、平南(平南将军府,管广西的土司卫所)等七镇地盘上则有大量的不世袭千户、百户——这些千户、百户也是本地人当本地官。但他们并不是世袭的,也不是终身任职的,而是由节度使司从所管辖地方的武官当中选拔的。他们可以连任,但是不能终身任职,更不能世袭。
总之,不论世袭不世袭,节镇下面的千户、百户都不好对付,而上面的大元帅府和兵部也一样不好糊弄。
所以藩镇节度使的差事并不好干,很容易搞砸,搞砸了一样会被接任!而节帅一旦被接任,节帅一旦被接任,节司下面的官员都得下岗。
不过朱慈炯的两个儿子都能干好节度使的差事。因为他们不仅特别能干,而且自己也是大封建主——两兄弟在北庭和安北境内都拥有不少世袭千户,可以得到可靠的家臣,势力也就比较大了。
朱慈炯并没有和两个担任节度使的儿子一块进京,他在得知父亲崇祯上皇驾崩的消息后,立即就换上麻衣孝服,离开北京,星夜南下奔丧了。跟着他一起南下的,只有一个还在北京年书的小儿子朱和圹。
父子二人,带着十几个扈从,每人备了三匹折耳马,一路骑行,不到七天就抵达了已经沉浸在一片哀伤当中的老山温泉镇了。
朱慈烺、朱慈炋、朱和幸等身在应天的皇族要人,也都换上了孝衣,在温泉镇的北关门外迎接原来的朱三。
温泉镇的北关是一座棱堡,守着越来越大的温泉镇的背面——温泉镇现在也有了城墙,不过防御价值不高,主要靠北关、西关、东关、南关等四座关城提供一定的防御功能。
同时这四座关城还是朱慈烺的近卫军和少年近卫军的驻地,原本穿黑色军服的近卫军,现在也都在给衣外面又罩一件麻衣。在北关四周,层层戒备。
“老大,咱娘亲还好吧?她今年也有90岁了,没了爹爹,会不会伤心过度?”
说话的是孝子朱慈炯,他比朱慈烺小一岁,不过看上去却显得年轻的多......好像在60来岁!
两兄弟抱头痛哭了几声后,就并辔而行,边走边开始说话。
“娘亲还好......90岁也算喜丧了,而且咱爹走得安详,吃吃喝喝,还有歌舞助兴就没了。”朱慈烺说,“有福之人啊!”
“的确有福啊!”朱慈炯点点头,“要不庙号就叫福宗吧!咱爹生前好像就有这想法。”
“福宗......可以啊!”朱慈烺回头问朱慈炋,“老六,咱爹的谥号想好了吗?”
“想好了,”朱慈炋说,“就叫绍天知命丰亨豫大弘文育人刚敦仁懋孝显皇帝。绍天就是承天命,知命就是知道天命在皇兄身上,所以毅然禅让,丰亨豫大......不用说了,弘文育人就是会生儿子,儿子都能干啊!敦仁懋孝是凑字数的,显皇帝不是显道的意思,而是显贵的意思。大哥,您看这谥号还行吧?”
:。:





抢救大明朝 第1577章 天下一家,好好商量
朱慈炋的确是孝子,给崇祯准备的谥号还真挺合适的。
朱慈烺又回头看了一眼朱三太子,“老三,你觉得怎么样?这个福宗显皇帝还行吧?”
“行,行啊!”朱慈炯点点头,“就叫绍天知命丰亨豫大什么什么的吧……反正父皇这辈子也挺快活的,皇帝虽然没干好,但是福寿绵长,还给咱哥仨生了一百多个兄弟!”
他看了看朱慈烺,“老大,你也是厉害,那么多兄弟,居然安排的不错啊!”
朱慈烺笑着摆摆手,“朕的兄弟们混得好不好,主要还是靠自己,我这个当哥哥的就是给他们创造一些机会……其实一王功成也是万骨枯啊!”
开国创业当然不容易了,这几十年来,跑到外面去创业的崇祯之子也不容易……死在外面都有好多了!
而更多的则是亏得倾家荡产的郡王,创业有风险,建国需谨慎啊……好在如今的大明不圈养王爷,他们亏光了家产还能去当个小官或是去大商行、大商会谋个差事,也算自食其力吧。
朱慈炯点点头,“没错啊,现在能在外头闯出一番天地的都不容易啊!”
的确不容易!
虽然朱慈烺的兄弟有不少有利条件,但是创业的事儿实在太困难了,凡是能创业成功的,绝对是有真本事的......或者,他们被别的有真本事的人看上了。比如朱慈焕和朱慈煾这两个软饭王不仅有真本事,而且还有真本钱!
而在开创基业的过程中,死去或是倾家荡产的朱家王爷王子,实在不少啊!
朱慈烺又道:“创业开疆的确是不简单啊!老三,今天怎么和愚兄说这些话了?”
“大哥,”朱慈炯笑道,“既然您知道他们不容易,那您想过没有,以后咱们大明要怎么治那么多的开创不易的藩属之邦呢?”
朱慈烺点点头,然后喊了一声:“好运儿,听见你三叔的问题了?你觉得怎么样?
等朕发送了你爷爷,就要退位当上皇了,到时候你可就是皇帝了!怎么管理那么多来之不易的藩国,可就都是你的事儿。”
这个题目的确不好回答!现在大明能治理好自己的省直藩镇就不容易了,还要治理藩国就太难了……而且那些藩国还都凭本事打出来或睡出来的!
“父皇,”朱和幸打马上前,“儿臣觉得藩属国总该守礼……上下尊卑一定是要讲的!”
“那不守礼的藩国怎么弄?”朱慈烺又问。
守礼的藩国其实没什么大用,都越来越不能打的国……连日本王国的武备,这些年也越来越松弛了。
而真正能在前方和西洋强国对抗的就是合众国、联合王国、庆王国、西楚共和国、准格尔王国这些能打的,它们可都不算什么守礼之邦。
“这个……”朱和幸有点搭不上了——丁玉英这会儿不在啊!怎么困难的问题该问她啊!
“父皇,这些国家都顾及不上啊!”
“老三,你是不是有什么好办法要教太子啊?”朱慈烺又问朱三太子。
“大哥,我能有什么好办法?朱慈炯笑道,“无非就是一个招儿……有什么大家一起好商好量。”
朱慈烺点点头,“西楚共和国和准格尔王国这些年不错了……还算听话!这都是老三调教有方吧?”
“我可不敢居那么大的功,”朱慈炯笑道,“西楚终究咱们自己人……准格尔全靠阿奴啊!对了,阿奴也来吧?”
“来的,”朱慈烺点点头,“好多年没见了……怪想她的!”
朱慈烺的儿女很多,但都不是在自己身边养大的,倒是这个阿奴是打小就和他一起的,感情当然不一样了。
“大哥,”朱慈炯点点头,道,“这可是个难得都机会啊!一大家子人,散在天南海北的,要凑一块儿真心不容易啊!下一回就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下一回?朱慈烺心想:下一回就该轮到我了吧?还是再过个二十年......最好是三十年再聚吧,这事儿真是不着急!
朱慈炯瞄了一眼眉头大皱的哥哥,接着往下说道:“大哥,你得趁着咱们这一代人还在,召集大家伙儿开个会,好好商量出一套各方面都能接受的法度。特别是得有一个好好商量的制度,各方面都能商量着办事,咱们的子孙后代才能和睦相处啊!”
朱慈烺点点头,又看了眼朱和幸。
朱和幸道:“三叔所言极善,现在咱家的人散在天南海北,其中有些个能人还建立了不少国,有几个还是大国强国......父皇还在,这些个大国强国自然不敢不守臣礼。但是父皇千秋之后呢?儿臣觉得还是得好商好量的,毕竟都是一家人嘛!真要撕破脸,那可就得不偿失了。”
是啊,家庭矛盾要搞成世界大战,成何体统啊!
而且合众国、庆国、西楚国、准格尔国、联合王国这些大国强藩距离大明本土太远了......出兵攻打的成本太高,打赢了也得亏了血本。
朱和幸都一大把年纪了,而且还是从知县、知府一路干上来的!
当然知道亏本会亏死的道理!
什么明犯强明,虽远必诛的话,朱和幸是不相信的。而且他也知道大明和那些强藩是相互依存的,没有合众国、联合王国、庆国敞开了接受大明的“预备李自成”,大明朝的资本主义道路能那么稳?
而且因为合众国、联合王国(南大陆)、庆国的土地上都发现了储量喜人的金矿,所以这三个国家的购买力很强,都是土豪国啊!现在大明东南生产出来的手工业品,半数左右是输往这三个土豪国的。而三个土豪国出产的黄金、白银,又有八成以上通过贸易流入了大明。
虽然大明帝国本身不参与这三国金银矿收益的分成,但是通过贸易和贸易相关的商业税(现在的大明朝是非常认真的在收商税的),大明帝国的朝廷仍然是三国金银矿开发的最大受益方。
就是看在源源不断流入的黄金白银,源源不断流出的“预备李自成”的份上,朱和幸也不愿意和他们闹翻......人到了他这个年纪,又遇到过那么多的麻烦事儿,早就没什么血气方刚了,稳稳当当的混日子才是最要紧的。
朱慈烺笑着点点头,他也是个年过七旬的老头子了,也不希望自己撒手之后,子孙后代打世界大战——打输了世界大战后果是很严重的!历史上的哈布斯堡王朝、霍亨索伦王朝、罗曼诺夫王朝、奥斯曼王朝都让第一次世界大战给干没了!
这可比闹革命还糟心啊!闹革命这事儿传播的没那么快......穷人比较多的国容易闹,那些富得流油的土豪国不大容易闹革命。挖金子都来不及,谁还有功夫闹革命啊?
所以没有世界大战为导火索的革命风潮即便起来,朱家的子孙还能往别处躲藏,大不了去那几个土豪国避风头。
可要是自家人打起世界大战,再打出个世界革命,那可就没地儿躲没地儿藏了!
而且大明、合众国、联合王国、庆国、西楚国的王朝,都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孙,要是一场世界大战给打清盘了,那就亏大发了。




抢救大明朝 第1578章 天盟、大盟主、小盟主
大明洪兴五十二年秋,半个世界都假装在为崇祯上皇伤心落泪......大明天朝和下面所有的藩属国,都开始大办国丧了。一切公开的娱乐活动,都被禁止,白色的麻布成了最畅销的布料。
而属于朱明王朝的君主,都在安排自己的身后事——走一趟可不容易,一去几万里,还要飘洋过海,天知道还有没有命回来?所以一群孝子贤孙们都在立遗嘱,指定继承人或摄政王。
当然了,他们也可以不回去奔丧......可以指定至亲或是重臣当代理孝子或代理贤孙。
但是谁也不敢啊!
这次死的是崇祯上皇,不是那位万王之皇的洪兴大皇帝......谁要不当孝子贤孙,朱慈烺会怎么想?洪兴大帝要不高兴了,后果会非常严重的!
所以只要不是病得不行了,或是马上就要打仗了,海外朱明小王朝的君王,在得到了崇祯上皇驾崩的消息之后,全都在准备回家奔丧。
合众国,华府市。
朱和壕、朱和坤、朱和圳等“三贤孙”已经凑在一块儿,准备回家给崇祯老爷爷奔丧了。
三兄弟都已经披麻戴孝了,凑一块儿也不喝酒,也不敢弄太多的美食,更没有歌舞助兴,随随便便弄十几个菜,粗茶淡饭就对付着吃了。
看着一桌子粗茶淡饭,吃惯了大鱼大肉的怀王朱和坤眉头微皱,也没什么胃口,于是就开始说正事儿了。
“大哥,老五,咱爹给我寄来的一封信上说,要搞个什么天国联盟的......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儿吗?”
“什么天国联盟啊!”正用筷子夹着一大块烧得很清淡的龙虾肉,正要往嘴里送的朱和圳摇摇头道,“咱爷爷才需要天国联盟,咱们暂时还不去天国......咱爹想在他退位前搞一个天朝大联盟,就是咱老朱家再加上日本徐家、暹罗纳家、准格尔绰罗斯家等开藩建国的各家,一起搞个什么天朝联盟,等他退下去后,就让老三这个大明皇帝当个盟主。”
“大哥,爹是这个意思吗?”
朱和壕点点头,道:“咱爹的意思就是不搞宗主藩国的那一套,而是把天朝变成一个天盟。老三就个盟主,不再是咱们的君父了。”
“那以后大明也不是宗明,咱们合众国也不是大明的藩属了?”朱和坤还是有点不大相信。
朱和壕点点头,有些感慨地说:“这就是咱爹的意思......他老人家到底英明啊,知道老三管不了那么多,而且越往后,各家各国可就更难约束了!
既然管不了,那还不如早点放手,还能多得一点实惠呢......也就是咱爹看得开啊,要换别人,一准不肯的,而且也不敢这么搞。如果他老人家不把这事儿办了,等他千秋之后,老三怎么敢把宗明天下的皮给扒了?”
如果没有合众国、庆国、西楚国、准格尔国这个四个强悍富有的藩国,也许朱和幸还能勉强维持一个比较正常的宗藩体系。
但是有了这四个人人持枪的暴民之国,朱和幸就很难真正维持宗藩体系......即便可以维持一个表面功夫,也必然是以牺牲明朝本土的经济利益为代价的。
这种打肿脸充胖子的宗藩体系,长远来看,对大明是非常不利的。
至于搞强干弱枝,遏制四大强藩,则是既做不到,又是在自残手足。因为四大强藩所在的地方,是不强不足以立国,要遏制它们,那么合众国、庆国和西楚国都不会存在!
至于用强干弱枝的一套去整治准格尔王国的效果,还真不好预测。
而用驻军和直接掌控一些城市、港口的办法,去控制四大强国......其实一样会陷入强干落枝的坑里去。如果四大强藩真的够强也够富,大明朝的少量驻军根本管不住他们!
实际上大明帝国一直在新洲合众国驻兵,不仅驻扎有海军舰队,而且还有驻扎了大量的陆军,驻军最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了两三万。
但是驻扎在“土豪国”内的明军,根本起不到遏制合众国的作用,反而会加速合众国在军事上的崛起。
因为每年都有大量明朝驻军的官兵,被合众国的富裕所吸引......他们会找各种各样的借口从明军退役,然后加入待遇更好的合众国陆海军,许多人还会把远在大明的家眷一起接到合众国。
这样一来,大明在合众国的驻军越多,合众国的军事力量成长就越快!
所以发现问题的大明大元帅府,就只能逐步减少驻军,到了洪兴五十年,干脆就不往合众国派兵了。
而由大明朝廷直接掌控城市的效果就更差了,不仅是因为距离遥远,情况不明。更因为大明朝廷根本不愿意在太平洋对岸投资建设一个充斥着持枪暴民的城市......如果硬要砸钱下去搞建设,最后一准是亏得血本无归,投出来的城市多半还会加入合众国。
所以朱慈烺一直严控朝廷财政对藩属国的投资......私人,甚至大明皇家都可以投,但是朝廷的财政不许投!
朱和壕轻轻转动着茶杯,目光扫过两个兄弟的颜面,低声道:“将来天盟的盟主肯定是老三了......但是新洲大陆这里离开大明本土那么远,他也不了解情况,不可能方方面面都照顾周全啊?这可怎么办?”
是啊,那么大的一个天盟,就一个盟主,还呆在遥远的大明本土怕不合适吧?是不是得有一个新洲小盟主?
“大哥说的对!”朱和圳比较机灵,马上明白了,“天盟可不能只有一个大盟主,还得安排几个小盟主,各管一摊。”
朱和坤也明白老大的意思了,立即附和道:“新洲这边的小盟主必须是大哥!孟子曾经曰过的,长兄若父!在新洲大陆这边,老大就是咱们兄弟的带头大哥,小盟主之位,非大哥莫属!”
朱和壕点了点头,“就不知道咱们的那位五叔愿意不愿意认我这个小盟主了!”
朱和壕的五叔朱慈焕现在可没心思琢磨什么大盟主、小盟主,他这会儿正泪流满面的看着一箱箱的黄金装上一艘太平洋帆船呢!
这些白银......是用来归还崇祯上皇的养老钱的!
这钱啊,他早就该还了!因为索州金矿被发现后,他就有钱了,欠崇祯上皇的25万两银子根本不是问题。哪怕再加上25万,不,再加50万的利息,也不是问题。
索州金矿的储量可不低,每年都能收到三四十万两黄金的矿税!拿出几万两黄金还给崇祯,根本不是问题。
可是朱慈焕居然就没想到这事儿......现在爸爸都没了,他才想起来还养老钱,真是太不孝了。
大明第一不孝子就是他啊!
那么不效的一儿子,他还好意思去争什么小盟主?
黄金已经装完了,一个穿着箭道服的混血美少女快步走到了朱慈焕的身边,单膝下跪道:“大王殿下,所有的黄金都已经装船完毕,总共15万两。”
“阿吉,”朱慈焕宠溺的看着这少女,这是他新纳的妃子岛津吉,“今天风向合适,咱们就上船出发吧......如果一路顺风,两个月后,咱们就能到大明天朝了。等咱们从大明返回的时候,还能顺路去一趟九州,那里可是你们岛津家的故乡啊!”




抢救大明朝 第1579章 白雪公主和黑王子叔叔
维也纳郊外,美泉宫。
这座赫赫有名的宫殿始建于1612年,原本是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夏宫和猎宫,在维也纳之战中被奥斯曼人焚毁。后来又由奥地利大公国的大公亨利一世(亨利.德.曼奇尼)出资重建,作为送给他的妻子,大公夫人玛丽.安妮.德.波旁的礼物。
作为路易皇帝最大的私生子女,从小就备受宠爱的玛丽.安妮在1680年刚满15岁时,就嫁到了美轮美奂的美泉宫。她对这座属于自己的宫殿和长相非常英俊的丈夫亨利一世非常满意......哪怕她知道亨利一世非常花心,和许多欧洲贵妇都有染,而且还有不少的私生子女。但她还是和亨利一世一见钟情,迅速坠入爱河,再也无法自拔。
而亨利也被这位比自己小了十几岁,漂亮的跟个外国小仙女似的妻子给迷住了!
自从和玛丽.安妮结婚后,他就再没搞过婚外情......当然了,他也没有偷腥的机会。因为他和玛丽.安妮几乎形影不离,两人每晚都睡在一张床上!
而在白天,亨利.德.曼奇尼总是有处理不完的公务和商务......奥地利大公国可不是一个容易管好的地方。
当地的贵族和人民,仍然在怀念那个没给他们带来过多少好处的哈布斯堡王朝。对于亨利,他们仅仅是能够容忍罢了。毕竟亨利的妻子玛丽.安妮也拥有哈布斯堡家族的血统(来自路易皇帝),而且还是路易大帝的“合法女儿”(由私生女被合法化,地位仍然低于婚生子女)。娶了玛丽.安妮之后,亨利还是有点合法性的。
1...524525526527528...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