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另外,新首里三炮台儿臣都检查过了,21门各型火炮全都完好无损!”
新琉球岛的面积不大,只有五六百平方公里,不过在尚氏王朝和朱慈照的努力下,岛上的农业、渔业还是得到了一定的开发。拥有了数十座种植稻米的农场和十几个渔村。
而在朱慈照接手新琉球岛后,就利用岛上随处可见沙滩和纯净的海水,以及旱季的充足日照,开设了南洋地区最大的晒盐场。
另外,新琉球岛(普吉岛)的地理位置很不错,正好在缅甸的海都港和马六甲的淡马锡港之间——新琉球岛和两地之间的距离都是2000里。
所以新琉球岛(普吉岛)就成了一个往来商船的补给港——这样的港口在万吨海轮的时代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对于载重二三百吨,只能沿着海岸线航行的桨帆船(马六甲一带没什么风,所以桨帆船价值比较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桨帆船的水手比较多,载重又有限,不可能携带大量的补给,要不然就没多少空间运货了。所以新琉球岛就成了往来淡马锡和海都港的中小型商船的必停港口——南来北往的船只都要在这里购买淡水和食物,还会顺带买点食盐和咸鱼啥的。
在往来商船和盐业的带动下,新琉球岛虽然比不了淡马锡、巴达维亚、黄金城(在暹罗首都阿瑜陀耶附近)、金瓯城(金瓯军的首府)、海都港和几个香料岛,但是在南洋地方上也算是数得上号的富庶之地。
要不然朱慈照也不会总拿银弹往“海流寇”身上砸啊!
当然了,在过去的这几中,“海流寇”和新琉球岛其实是存在共同利益的——“海流寇”从印度抢得越多,海都和淡马锡之间的贸易量也就越大!新琉球岛这个海运中转站当然就跟着一起捞油水了。
实际上,朱慈照自己也在参与淡马锡——海都港之间的贸易。
正因为如此,他才更愿意用“银弹”买退“海流寇”,而不是惊动南洋舰队和马六甲舰队。
而“海流寇”一样不愿意把新琉球岛铲平了,新琉球岛说穿了还是海流寇销赃产业链上的一环……销赃产业链要断了,他们抢来的东西怎么变现?怎么变成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东西?
所以发现海流寇大举而来时朱慈照也没多紧张,甚至都没急着向淡马锡岛求救,而是派出了自己的御用商人韦青山(韦青木的兄弟),去和海流寇谈价钱……
就在朱慈照在城头上观察敌情的时候,韦青山韦大掌柜已经在南炮台湾的码头上见到了御驾亲征的“海闯王”李继成。
李继成这几年也变黑变瘦了——变黑是因为隔三差五就要带兵出海,在海上给大太阳晒黑了。变瘦了则是因为去年大病了一场!
热带疾病也没放过他,他得的是痢疾,拉肚子拉得差点见了李自成!
而拉完肚子之后,李继成还得杀人——他杀得是孙可望父女!
因为这对父女在李继成得病期间搞阴谋,想要玩夺门之变,拥李来亨复辟。结果复辟没成功,还把命送了……
当然了,李继成是孝子,所以杀完了后妈后立即就向父亲请罪,还献上了十个从印度抢来的美女作为赔偿。
不过这事儿还是打击了李继成的本来就有点走低的人望……大顺朝向缅甸转移的代价也是非常沉重的!李继成贵为皇爷,都被痢疾放倒了一回,差一点就成了先帝,何况旁人?
这几年因为各种热带疫病亡故的大顺国族少说都有三四十万......大顺开拓缅甸的历史,根本就是部血泪史啊!
而为了重振自己的声望,李继成不得不在大病初愈之后,发起了对大明朝的进攻。
另外,从印度传来的葡萄牙王抵达果阿,并且向大明和帖木儿帝国求援的消息,也促使李继成对大明朝采取行动。
他不知道葡萄牙国王阿方索为什么会跑到果阿,又为什么会投靠到大明、帖木儿一边。但他知道,阿方索带着果阿葡人倒戈的事儿背后肯定有朱慈烺的黑手。
这是朱皇帝要大举插手印度的先兆——一旦印度被大明掌控,大顺可就真的要被困死了。
所以李继成就联合了刚刚抵达本地治理的法兰西印度总督奥尔良公爵腓力一世,以及荷兰的印度贸易公司,一同发起行动,力争将大明朝伸向印度洋的爪子打回去!
印度是大顺的印度!
“哼,额才不要朱慈照的臭钱咧!”李继成说话的声音有点沙哑,听上去阴沉的有点可怕,“回去告诉朱慈照,额这回带着天兵过来,就是为了同他讲和的......额要以马六甲西口为界,东边归明朝,西边归额大顺!以后明朝不许再干涉印度的事儿......这印度是额大顺的印度!”
“这,这......”韦青山韦大掌柜听了这话,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朱慈照不过就是个洛王,他哪有什么权力更改大明的印度政策?就算他答应了,也没什么用啊!
李继成眯着眼睛又往下说:“朱慈照可别想用空口白话蒙骗额......额还要人质,要他的孙子朱怡锦去海都港做客!”
抢救大明朝 第1480章 李继成疯了吧?
“什么?什么......他,他竟要孤的孙子,他疯了吧?”
朱慈照听了韦青木的汇报,半晌都没反应过来。
这个李继成发什么毛病啊?他凭什么不让大明进印度洋啊?再说了,大明也没拦着他抢印度啊!这两年他都抢了人家好几回了,大明干涉了吗?大明的马六甲舰队出动了吗?都没有啊!大明甚至都没对缅甸搞禁运,也没在云南方向上发起进攻。
完全是一副你抢你的,我什么都不管的态度。
甚至李继成的军队到新琉球岛要钱的时候,朱慈照也都给了......当然了,他是给得少,赚得多,打总账是盈利的,还赚得挺多,所以他也就不把马六甲舰队招来坏大家的财路了。
而且李继成的海军在朱慈照看来,根本就没多厉害。大部分桨帆船只都是从阿拉干王国俘虏来的破烂(由葡萄牙工匠主持建造的),驾船的水手也都是外来的。高级水手不是荷兰人,就是波斯人、葡萄牙人,或是别的什么西方人,低级水手不是阿拉干人就是吉大人,只有“格斗兵”(还负责镇压水手叛乱)才是大顺的自己人。
至于那些艘新式“海闯王”型,不过就是荷兰工程师抄了奥斯曼帝国的桨帆炮舰,然后在妙乌城的造船厂(葡萄牙人帮着阿拉干弄的)为李继成造出来在印度沿海、缅甸沿海横行的战船罢了。船是不错的,不过搁在大明的“马六甲型”跟前完全不够看的——马六甲型吨位大的多,火炮也多,而且还都是射程更远的12斤长炮(加农炮)。如果两者在海上碰了面,“马六甲型”获胜的概率极大......
就这种水准的海军,还敢和大明天朝叫板,他不是疯了是什么?
朱慈照还不死心,“韦掌柜,你和他说了,孤可以给钱了吗?”
“说了,不要啊!”韦青木两手一摊,“价都不报......就要王爷把孙子交出去!”
“哼!”朱慈照脸色已经铁青下来了——孙子那是他老人家的命根子!
他不是朱慈烺、朱慈炯,儿子成群结队,孙子早晚多得记不住名儿。他就那么一个孙子......独苗啊!
“放火箭,求救!”朱慈照阴着个脸,“本王不发威,姓李的是真不知道厉害!”
朱慈照当然是厉害的,西洋军有5000武士呢!而且他还有权调动南洋12公国和暹罗国的军队。全力动员的话,两三万人也能拉出来——别看数目不多,但这些都是已经适应了南洋地区作战的精锐。
在南洋地区打仗,可不是说敢猛打硬冲,武艺高强,而且还娴熟战阵就行了的......那些当然很重要,但是没有防疫防病要紧!特别是在南洋的雨季(现在就是雨季)出兵,在军中发生疫病的概率极大,一旦疫病传开了,几万大军都能给你放倒了。
在南洋地区打老了仗,也吃够了疫病苦头的明军西洋军,早就已经总结出一套防病防疫的办法,有时候他们自己还会给敌人“放毒”。一旦交战持久,“瘟疫将军”就会站在他们一边了......
此外,淡马锡岛还有强大的马六甲舰队!
......
“轰轰轰......”
随着十几枚天竺火箭(是从印度引进的一种大型火箭,在南洋作战中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可以吓唬敌人的大象)被射上了半空,然后轰然炸开,在天空当中化成了一团团的火球。
“一个,两个,三个,四个......”
已经登上了新首里城外一处高地的李继成望着天空中不断炸开的火箭,一开始还数了数,到后来看见天空中炸个没完,也不数了,而是扭头对身边的军师宋耀文道:“看来额这回算是把朱慈照惹毛了......这一役要是拿不下来,日后就不好相见了!”
宋耀文笑道:“一准能拿下来的,尼德兰海军提督勒伊特已经给额拍了胸脯,只要额们把马六甲舰队勾引出来就行!
皇爷,额们要大举杀进天竺国,就不能顾头不顾腚......必须得把明朝的大兵钉死在马六甲。要不然额们前头进天竺,他们后头捅缅甸,额们不就成了‘为王前驱’的开路先锋了?”
原来李继成的东征只是个忽悠人的圈套!
他真正的目标还是杀进印度——虽然他已经杀进去好几回了,还得了个小小的根据地,但并没有达成他成为印度人的夙愿。
由于多次入侵印度,李继成已经渐渐的热爱上印度的传统文化了——种姓制度真是太合理了!谁打进去都能直接骑在印度的贫苦大众头上作威作福。而且印度那边的劳苦大众也认这个,谁要打进去了不让他们当牛做马还不答应。
大顺朝前几回进去都吃了这个亏,想拉拢印度的苦人......宣扬什么闯王来了废种姓什么的,结果根本没人响应,还被人当成了大恶人——看看,连贱民都不给当了,这真是太坏了。
再后来由于和后宫里面被抢来的印度美女(都是高种姓)混熟了,也真正弄明白了印度的传统文化。李继成对于当好一个印度人已经很有信心了......
“说的也对......”李继成眯着眼睛,“军师,你觉得荷兰人真靠得住吗?巴达维亚那边,也有一些荷兰人跟着明朝混啊!”
“两头下注而已,”宋耀文笑着,“葡萄牙人估摸着也是打这个如意算盘的!”
李继成哼了一声:“一个比一个诈......军师,额们什么可以时候上船走人?”
“10天后,”宋耀文道,“有10天时间,额们就能把堡垒堆起来。然后荷兰人的商船会过来接皇爷先走,额留下带着舰队等待明朝的马六甲舰队过来......”
李继成点了点头,“行......军师,一定要小心些,别叫明朝的水师把你的船打沉了。”
“没事的,”宋耀文笑道,“额们船多......海闯王型跑得快,要死也是那些阿拉干人去死!”
......
淡马锡岛,南洋淡马锡岛,大明海军马六甲舰队提督司。
“什么?显吾,你说什么?李继成亲征新琉球?还要以马六甲西口为界,不让咱入小西洋?还要洛王把孙子交出去当人质......他是不是生病生糊涂了?这么会提出那么荒唐的要求?”
正在说话的是马六甲舰队的提督施琅。因为小西洋舰队只是筹备,尚未正式建立,所以负责大明小西洋海上事务的仍旧是马六甲舰队提督施琅。他和西洋军节度使朱慈照一个分管海上,一个主管陆上,是大明在印度洋方向上的两位长官之一。
而大顺国,则是大明在印度洋方向上的主要对手之一——在印度洋方向上,大明的盟友是印度帖木儿帝国,敌人则是法属印度、荷兰印度贸易公司、大顺帝国。
此外,英国和葡萄牙则是长期保持中立......直到最近葡萄牙因为国王出走果阿而发生分裂。现在果阿被葡萄牙王党控制,而葡萄牙在印度洋上的其他据点则被“摄政党”控制。
因为长期主持印度洋事务,所以担任了多年马六甲舰队提督的施琅,对大顺的内部情况还是有点了解的,知道李继成得病和孙可望父女被杀的事儿......而且他也知道朱慈照的新流球岛总是花钱免灾的事儿。
所以他从自洛坤府而来的西洋军参军长王进宝那里得知了李继成的大兵压境和所提的条件后,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李继成疯了!
抢救大明朝 第1481章 船坚炮利
庞大的淡马锡海军大营内,凄厉的唢呐声陡然从每一处水兵营房外响起,刺耳的唢呐吹出来的是紧急集结的军号,无数水兵立即扔下了手头的一切,如闪电一般的冲向军港码头。
唢呐声,也惊醒了正在军官楼中睡午觉的易卜拉欣.伊本.乌尔丁,他是个来自奥斯曼帝国海军的观察员——朱慈烺统治下的大明帝国向来是坚持开放路线的!
不仅在贸易上坚持奉行自由、开放和低关税的原则,而且还在军事、教育、科技等各个方面,尽可能的同世界各国,主要是西方各国保持交流。
这个“西方各国”,当然也包括奥斯曼帝国和印度帖木儿帝国这样的天方教强国了。
特别是在中法之间的军事交流因为两国之间从盟友一步步走向敌对而中断后,大明和奥斯曼帝国的军事交流就变得日益频繁起来了——现在的奥斯曼帝国可不是欧洲病夫,依旧是一个可以让至少半个欧洲颤抖的军事强国。其军事实力也许不如法兰西,但是绝对在神圣罗马帝国之上。
历史上1683年的维也纳之战如果是奥斯曼和神罗单挑,也许奥地利就要变成奥地利斯坦了......
所以大明陆军在无法从法兰西陆军那里汲取欧洲战场的经验后,就将交流的重点转向了奥斯曼帝国。
而奥斯曼帝国则对大明海军的奇迹般的崛起非常感兴趣,现在的大明海军可算是力压英荷的存在了!这对海上力量日益衰微的奥斯曼帝国,可以说是急剧吸引力的。
因此,出身巴巴里海盗世家,并且为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服务了二十多年的雷伊斯(船长)易卜拉欣.伊本.乌尔丁,在两年前就从卡普坦帕夏(奥斯曼帝国海军最高长官)那里得到了前往大明海军担任观察员的命令——卡普坦帕夏希望他可以在明朝的马六甲大舰队中认真观察,以便发现大明海军复兴的秘密。
而这位易卜拉欣.伊本.乌尔丁仅用了三个月,就已经发现了大明海军复兴的最大特技——有钱!
大明海军其实就是靠拼军备发展起来的......他们搞出的“木托开花弹”和“钉头开花弹”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全世界的海军主力战舰淘汰了两遍!
在这种情况下,当然是金钱万能了!
囊中羞涩的奥斯曼帝国,当然是学不了“有钱”的特殊技能了,所以易卜拉欣.伊本.乌尔丁还必须留在大明海军当中继续观察——直到发现对奥斯曼帝国而言最为经济的舰艇发展路线。
而实战,无疑是检验舰艇发展路线好坏的唯一表准。
所以易卜拉欣.伊本.乌尔丁一听见意味着“紧急出动”的唢呐声,就用最快的速度从船上爬起来,穿上自己的军服,拿上明军配发给他的腰牌,凭着这块腰牌,他可以登上马六甲舰队提督施琅的旗舰......如果这一次他真的能看到一场激烈的海上大战,也许就能很快回到奥斯曼帝国,为苏丹陛下的海军复兴之梦而努力了。
当易卜拉欣.伊本.乌尔丁来到淡马锡军港的码头上时,蔚蓝色的大海上,正静静地停泊着八艘雄壮的“马六甲丙型”桨帆战列舰。
这一型“马六甲战舰”是三年前开始陆续加入大明海军的,据易卜拉欣.伊本.乌尔丁所知,总共建造了十艘。其中八艘属于马六甲舰队,两艘属于北洋舰队——北洋舰队其实是大明的“本土舰队”,负责守备包括长江口在内的大明本土海口。
而载重800吨,可以装备多达24门12斤青铜长炮,而且还可以为每一门青铜长炮配备单独的大型炮舱。
所谓的“大型炮舱”,是将炮舱和弹舱合在了一起!看上去仿佛是个非常危险的设计,但对桨帆船而言,也是无可奈何的——桨帆船的炮舱下方是长桨甲板,没有办法建造单独的弹舱甲板,所以就只能将就着建造“大型炮舱”了。
不过大明的造船大匠还是很聪明的,想出了一个看上去挺笨,但是效果不错的办法,将沙袋固定到了大型炮舱的甲板和舱壁上。以便利用沙袋吸收开花弹爆炸的威力......另外,存放开花弹的弹药箱也用纸质的沙袋包裹起来,弹药箱内部,也塞满了沙包——这不仅是为了吸收炮弹爆炸的威力,也是为了在弹药箱被集中后,用沙子隔绝空气,以扑灭明火。
当易卜拉欣.伊本.乌尔丁登上悬挂着施琅将旗的“淡马锡”号的时候,这位海军提督正和自己的参军长兼“淡马锡”号的舰长张万祺一起,在检查“淡马锡”号的每一个炮舱——大明海军除了拼军备外,也少不了要拼管理。而拼管理的办法,则是制定尽可能细致而且严苛的条令......而舰长其中检查炮舱(弹舱),则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条!
在检查完了最后一个炮舱之后,施琅和比自己小几届的海军学堂校友张万祺一起回到了位于舰艉中军都堂,一边等待各舰舰长抵达,一边开始商量起了即将开始的战事。
“八条丙型舰、八条乙型舰、八条甲型舰,总共24艘,数量虽然不多,但都是大舰重炮。即便是最小的马六甲甲型,载重也有400多吨,载炮也有14门,也都是12斤长炮......唯一不如意的就是航速慢了一些。”
施琅对于自己手头的实力,显然是信心满满的,因为他手头掌握着一支相当庞大的舰队!
24艘的规模算庞大?
如果在该死的开花弹上船之前,24艘主力舰组成的舰队不算太大,但也不算小了。
但是在如今这个拥有104门大炮的“海上君王”号都变成“武装商船”的时代,24条“轰击炮战列舰”绝对算得上一支强大的武力了。
“只要不离开马六甲海峡的无风微风地带,咱们的航速就不算慢了,再加上咱们的火力,基本上是无敌的。”
张万祺说到这里,眉头稍微皱了一下。这个细微的面部表情变化,被相当敏锐的施琅给捕捉到了。
“参军长,你是不是觉得李继成的行为反常,兴许有诈?”
张万祺长得文质彬彬,是个“黑面书生”(海上没有白面书生),他是现任的兵部侍郎张煌言的儿子,和他爹一样,也是足智多谋著称的,想得也就比施琅更多一些了。
“兵不厌诈嘛!有诈是肯定的!”张万祺皱眉道,“流寇的水师我不担心,再怎么诈也没用。但是荷兰人和法国人......”
“但是咱也不能不救洛王啊!”施琅笑道,“而且咱们是海军,不是他们陆军......不好好打仗,就想着使诈搞诡计。咱们海军不兴这一套,海军决胜靠得是船坚炮利!只要咱们的船够坚,炮够利,就是荷兰人来也不惧!”
“说的也是!”张万祺正点头的时候,门外传来了脚步声,然后就是守在门外的亲兵的通报声音。
其他各舰的长官们开始到了......军事会议很快就要开始了。
施琅看了张万祺一眼,张万祺已经取出了一个红色的信封摆在了会议桌上。施琅知道,这里面是大元帅府海军司的战前训令——训练当中会有可以攻击的国家的名单!
里面应该会有荷兰、法兰西、葡萄牙(摄政党)等国!
抢救大明朝 第1482章 ??好大的圈套
按笃蛮山,镇海关港。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从东方照射过来时,尼德兰联省共和国海军上将米歇尔.阿德里安松.德.勒伊特穿着一件单薄的印度长袍,摇着一把中国式的蒲扇走进了自己在镇海关的司令部——这是一座砖木搭建的中国式的衙门,属于大顺海兵府镇海关守备使司所有。
没错,按笃蛮山,也就是安德曼群岛现在是大顺帝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了!
大顺帝国可不是法国人、荷兰人的走狗,他们是法荷两国相当平等的盟友,所以能够从同盟关系中得到相当多的实惠。拿下扼守马六甲海峡西面出口的按笃蛮山,就是大顺国得到的实惠之一。
当然了,法国人和荷兰人之所以这么干,也有他们自己的盘算——拿下按笃蛮山没有问题,盘踞在那里的除了没有文明的土著,就是一些信仰天方教的海贼,他们对所有过往的海商都是一个威胁。而要把他们从按笃蛮山撵走,就得在那里驻军并且进行开发。
法国和荷兰在印度洋这边没多少人,也没精力去驱使土著来建设鸟不拉屎的按笃蛮山。
而失去了四川的大顺帝国急于开疆辟土,而且还在开疆辟土的过程中,大顺国还捉了不少比较可以适应热带酷热环境的俘虏,所以就运了一批到按笃蛮山当苦力,寻了一处相当不错的天然深水港(布莱尔港,现在叫镇海关),修了炮台、码头、城堡,当然还有荷兰印度贸易公司负责运营的商埠——按笃蛮山正好位于马六甲到本地治理(法属)、顺风堡(顺属)、锡兰(荷属)、胡格利河口(印度帖木儿)等重要贸易据点的中间,也是个往来船只补充淡水和食物的好地方。
靠着高价卖水卖咸鱼(按笃蛮山没有什么农业,渔业是食品的主要来源),大顺的镇海关和荷兰的印度贸易公司这几年也从按笃蛮山捞了一些银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