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马万春的目光在大堂内一扫,已经将一张忐忑的面孔都收入眼底了。
马万春笑着道:“诸位,一百几十户的人口当然不是小数,但是给郡王当老丈人当大舅哥当小舅子的好处也是明摆着的......不说别的,单说这个毛皮、人参、东珠、牛羊、骡马的买卖,以后就能直接做到应天府去了!各家王爷在应天府的王府,就是你们发卖毛皮、人参、东珠、牛羊、骡马的铺子。
而且王府是通天的!现在你们要让谁欺负了,想找皇帝申诉冤情,奏本能往哪儿递啊?将来有了郡王府给你们撑腰,奏本就能直接递到御前了!这可是通天的机会,限量啊,黑龙江这里只有12个郡王啊!”
好嘛,郡王府这就变成黑龙江某庄驻京办了......不过马万春说的好处也是挺实在的,现在黑龙江的这些庄主和大明朝离得太远,根本够不着啊!所以买卖不好做,话也不好说,从黑龙江到应天,一层层的中间商多的要死!
现在郡王出镇,庄主嫁女,上下之间就直接勾结起来,各级中间商都得靠边站了。
抢救大明朝 第1447章 ??限量版之后还有特供版
会宁城东200里开外,木兰河城西门之外,已经变成了须发花白,体态的干瘦的半老头子马佳.图海骑在马上,套在身上显得宽大的袍服,被野外的大风吹得猎猎作响。
数百木兰河城的甲士,披挂整齐,列阵而后,只是在静静等候。这些甲士虽然列出了整整齐齐的战阵,也披上了厚重的布面铁甲,但是并没有持械,人人都空着手。所以他们不是要迎战敌人,而是在迎接什么不得了的贵客。但是他们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没有一丝一毫的喜悦,而是马佳.图海以降,人人心神不宁。
马佳.图海是正黄旗出身的满洲重臣,在大清没了以后就投了多铎,多铎死后又成了多尼倚重之人,多尼坏事后他又跑到了鳌拜手下,被鳌拜封到了距离会宁城不过200余里的木兰河城,当了个城主。现在黑龙江和安东一带,大部分的庄园都称庄,只有一些直辖军民户数较多,还兼管周围一些庄子的大庄园可以称城。
木兰河城就是这样一座大城,直辖军民户数多达四百,而且还兼管着周围的六个小庄园——这六个小庄园都有自己的庄主,也不向木兰河城称臣,只是由木兰河城负责从六个庄子上征兵征粮,并且维持秩序和治安。
如果任凭木兰河城的马佳氏家族自由发展,也许过上几代人,马佳氏家族就可以把这六个庄子都变成自家的地盘了。
可是应天的朱皇帝哪里会给马佳氏这样的满洲豪族静悄悄的在黑龙江成长发育到可以对大明朝产生威胁的地步?这不才安稳了十几年,鳌拜和岳乐就被冤枉跑去投降罗刹国了!
鳌拜跑路的时候也找了图海,想拉他一起跑。可马佳.图海同时也收到了金东莪的亲笔信,让他安安稳稳的在木兰河城呆着,哪儿也别去,到时候自有好事上门。
图海本来也不想去西伯利亚喝西北风......他最想去的地方是北京!他曾经在北京二环内的有一所又大又宽敞的四合院,多好的房子啊,现在天天都想,就是回不去了。
如果北京回不去,去天津养老也凑合了,天津府现在可热闹了,俨然是北方第一繁华地了。如果天津也去不了,那也得去沈阳养老。他是在沈阳长大的,沈阳才是他真正的故乡啊!
所以图海在木兰河城捞了点钱后,就让人在天津和沈阳都买了房子!鳌拜居然想拉他去西伯利亚打天下......脑子进水了才和他去呢!
因此在接到了金东莪的信后,他就安安稳稳的在木兰河城等着,结果就等来了太子率军北上的消息。
他本来也想和周围的几个庄主一起去会宁城见太子爷的,可是却得到了太子的令旨,让他在木兰河城接驾......太子出城游猎,要驾临木兰河城!
这可了不得了!太子驾临啊!难不成真的有好事上门了?
图海一家正伸长脖子等着好事儿呢,结果太子朱慈烺就突然统领大军逼上门来了,而且声势实在太过吓人。来的全是近卫军的精锐,不仅有近卫军的步军,还有强大的近卫骑兵——近卫骑兵是黑枪骡子兵的豪华升级版,既可以干杂活,也能当成主力进行集团冲锋,足以成为战场上一锤定音的王牌武力。
自从发现这群黑骑兵(近卫军善打夜战,所以着黑衣)的先锋开始,马佳一族在木兰河城南面东面北面三个方向的通道都已经被明军所控制,哨卡堆拔全部被这伙凶神恶煞一般的家伙给驱逐了回来,只给他们留出了西面通往会宁的道路。
这就是一个下马威啊!
图海也算久经战阵,即便在黑龙江安家之后,也多次跟随鳌拜出兵,或是冒充罗刹兵打察哈尔,或是支援科尔沁余部和大宁军争斗。他当然知道黑衣近卫军的厉害......别说自己手头这点实力,就是鳌拜的罗刹军回来,一样得扑了。
所以图海面对忽然逼上门来的太子亲率的军兵,哪里敢有半点反抗的心思?就剩下了惊恐忧惧!
就在木兰河城上下都感到不知所措的时候,太子的信使又忽然赶到,给图海带来太子将至的消息!
得到朱和幸的传信之后,图海立刻开始大张旗鼓的准备恭迎......当然是恭迎了,抵抗的心思是不敢有的,不过跑路突围,去雅克萨城投鳌拜许还来得及。
虽然太子已经派出了黑甲骑兵三面布置,但是图海要带着族中勇士出奔,还是可以走脱的。
只是这一族的老弱妇孺,怕都是人家的刀下鬼了!万一太子并无恶意呢?所以图海只好硬着头皮把这件不知道是福是祸的事情,当成天大的喜事来办。
如果朱太子真的在耍云梦游的把戏,马佳氏一门,恐怕就得让人家打尽了!
所以等图海张罗好了迎接太子一行的各种招待事宜,然后带着族中的精壮出城迎接太子大驾的时候,包括图海在内,所有人的心肝都吊了起来。为首的图海,更是烦躁忧心到了极点,脑海当中浮现出来的都是自己跟着鳌拜和察哈尔土默特大宁北平安北等藩国藩镇打打杀杀的事儿......这些事儿真要严格算起来,也能够得上造反了!
虽然他不是造反的主谋,但是问他一个胁从之罪是没问题的......正想到要不要跑路的时候,突然看见之前派出去迎候的十几骑快马飞也似的赶了回来,远远的就朝着图海这里大呼:太子殿下到了,太子殿下到了!
图海吸了口气,刚想对左右说些什么,耳边就响起了远处传来的马蹄声音,越来越近,越来越响,到了最后已经连成一片,也不知道来了多少马队,马蹄声是如此惊人,以至于大地都在微微颤抖!
图海回头看了一眼自己的一对儿女诺敏和雅利奇,苦笑道:全都下马吧,咱们准备给太子爷磕头!
诺敏和他老爹图海长得很像,都是长面孔,大耳朵,尖下巴,身材也和他爹差不多,是个瘦子。
他也和杰书费扬古一样,都是新式鞑子,不过没他们俩那么能干,没上过天津太学,海参崴学堂毕业后就回家跟着图海混了。
雅利奇年纪小的多,今年才十六七岁,皮肤很白,个子不高,但是很苗条(她们一家都是瘦子)。她的皮肤很白,脸型狭长,下巴很尖,嘴唇很薄,鼻子有点尖,还有一双微微眯着,显得很长的丹凤眼,模样还算好看,就是给人一种狡猾的感觉。
诺敏眉头皱得紧紧的,显然对朱家太子的突然到来感到非常忧惧——亏心事干多了,当然害怕了。
不过雅利奇却是嘴角上带着微笑,一边翻身下马,一边安慰父亲道:阿玛别担心了,太子爷那么大老远过来,一定是看重您老人家,想请您出山辅佐!
诺敏也道:妹子说的对,鳌拜岳乐带走不少人,现在能出来辅佐太子收拾残局的老辈不多了,阿玛您算是一个。
图海叹了口气:但愿如此吧......
就在这时,象征太子的十二面龙旗,已经出现在了远方的大路之上,同时出现的,还有大队的黑甲骑兵,奔驰着向前,放眼望去,只看见一片跳动的黑色骑士。
:。:
抢救大明朝 第1448章 ??图海,你走运了!
大明太子朱和幸和太子妃丁玉英,在数百名黑甲骑士的簇拥下,出现在了图海等人的视线当中。
久经战阵的图海看见十二面龙旗下的太子和太子身边的女人,就是冷气连连。因为太子和太子妃都是一身黑色板甲。这身装扮和护卫他们的近卫军骑兵并没有什么区别,至少远远的看过去是一样的。如果不是十二龙旗的指认,图海根本不知道谁是太子?
皇太子着黑衣黑甲,由黑甲骑兵护卫......这完全是战时的戎服啊!不是校阅三军时的戎服,而是真正上战场时才穿着的戎服。
虽然明朝帝王的服饰当中也有黑色的(冕服、燕弁服是玄色),但冕服是大礼服,也不是全黑的,一年也不见得穿一次。燕弁服则是在家闲居是随便穿穿的衣服,和衬道袍一样。大明帝王在大家眼前露面是,基本还是穿着红、黄两色服饰的。
而皇帝、太子、亲王、郡王的仪仗服饰,也是非常鲜艳的,不可能是黑漆漆一片的。
实际上在明军陆军当中,只有以夜战见长的近卫军和黑骑兵(黑枪骡子兵)才穿着黑色戎服。
而皇帝、太子、亲王、郡王临阵时的戎服,根据朱慈烺制定的规矩,必须和身边的部队官兵服饰保持同一种颜色——要是穿得和大家不一样,还特别的隆重,容易招来炮弹和冷枪,搞不好就驾崩,就薨逝了。
现在大明太子穿着上战场的戎服,带着两三千披挂整齐,全副武装的黑甲精锐出现,只是说明一个问题——太子真的准备攻打木兰河城和马佳氏一族,如果他们胆敢反抗!
两三千由童子军养成的近卫军官兵,列出几个非常整齐的行军纵队,策马奔驰而来的场面,实在是震慑人心。
图海、诺敏、雅利奇都知道,能以这种队形急行军的骑兵,摆到战场上都能如墙而进,打出排山倒海的攻势。而且明军的近卫骑兵胯下都是折耳马和阿拉伯马,短距离冲刺的能力惊人。
马佳氏的骑兵如果在野外遭遇到他们,恐怕是凶多吉少啊!
野战打不过,守城就更别想了......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钻进老林子去打游击。
可是老林子里苦啊!
图海还想去沈阳甚至去天津养老呢......
就在图海想着自己在天津的大宅子的时候,朱和幸、丁玉英两人已经在几十骑特别长大的黑甲骑士护卫下,策马奔驰到了距离图海仅有十几步的地方,才嘎啦而止。因为停得太急,不少战马的前蹄都高高扬起,用后腿站立了一下,又重重落下,激起了一片尘土。
尘土还未散去,就听见朱和幸哈哈大笑起来:“图海,你可走运了!不仅躲过了一场大难,而且本宫还有富贵荣华与你......图海,快快上前!”
躲过一场大难......图海额头上冷汗直冒,他躲过的可是一场灭门惨案啊!
被朱和幸的一番话惊醒的图海赶紧向前几步,然后纳头便拜:“臣马图海,恭请太子殿下万福金安!”
看见图海向朱和幸叩拜行礼,诺敏、雅利奇,还有跟随在图海身后的几百丁壮,也都一起向朱和幸跪拜行大礼。
朱和幸哈哈大笑,翻身下马,然后走到距离图海五六步的地方,站定立住,只是笑呵呵的抬手示意跪着的众人起来,这位年轻的太子爷看着心情不错,满脸堆满了笑容,丁玉英也翻身下马,带着数十名甲士,簇拥到了朱和幸身边。
在他们身后,两三千黑甲骑兵并没有下马,而且一字排开,摆出了五个营级方阵。
图海从地上爬了起来,只是垂手落肩,恭敬的站在朱和幸马前,等着太子爷训话。诺敏和雅利奇也跟着站在父亲的身后。
朱和幸笑着道:“图海,本宫听说你有个十六七岁的闺女?”
什么?一见面就问闺女?这是要纳妃吗?图海想到这里瞄了一眼跟在朱和幸身边的丁玉英,心说:听说当今太子有点怕老婆......
“有,有......果儿,快来给太子爷瞧瞧。”图海连忙把女儿叫到身边。
他的女儿满洲名字叫雅利奇,就是甜果儿的意思,汉名就叫果儿,马果儿。
马果儿被老爹叫到身边的时候,心里扑扑的直跳——她已经偷偷打量过太子爷了,又高又大的,骑在马背上像座山,站在地面上像座塔......看着就像个巴图鲁,真是大好男儿啊!
朱和幸瞅了眼马果儿,却是眉头微皱,长得还行,可是却显得有点奸诈......他回头对丁玉英道:“玉英,你看她和老九还般配吗?”
他说的老九当然不是被李月娥绑去当老公的罗山郡王朱慈煾了,而是朱慈烺和阿吉格所生的儿子朱和塨,今年18岁,也到了谈婚论嫁的时候了。
“当然般配了!”丁玉英顿了顿,又对图海道,“图海,太子爷想替你闺女保个大媒,让她金王殿下当王妃,你可满意?”
“满意,满意!”图海当下大喜,“臣马图海多谢太子殿下恩典!”
金王朱和塨遥领着安东都护,而且他娘亲阿吉格还是皇太极的十四格格......这身份,这血统,图海从哪方面来说,都得喊他一声“主子”。他女儿马果儿能当上朱和塨的王妃——不是侧妃!那绝对算是高攀了。
所以图海的确走了鸿运!
而他的走运,当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是马佳.图海啊!稍微知道一点清初历史的人,就该知道这是什么样的角色。
朱慈烺一向就很看重这个图海,要不然金东莪也不会给他写信。而朱和幸的黑龙江、安东之行想要名利双收,就少不得图海这条非常能干的地头蛇帮忙。
白山黑水之间那可是无边无际的林海雪原,没有地头蛇帮忙,哪怕朱和幸带去了“24个种人王”,也很难在短期内将各处山寨庄园都拢到旗下。更没办法驱使他们去和鳌拜、岳乐打仗。没有大批的地头蛇和带路党,要在林海雪原和敌人持久纠缠,是会陷入持久战的泥潭当中的。
所以这个图海,就是朱慈烺为儿子准备的一张王牌。
而且这张王牌还能两用,既可以辅佐朱和幸在黑龙江、安东名利双收,又能辅佐朱和塨镇守安东。
在朱慈烺的计划当中,黑龙江、安东的封建体系还是需要两个“都护”级的大头目的。
因为封建制度就得有等级有层次,一级压着一级,一层承包一层,才能维持的比较长远。
就东北这旮旯而言,崇祯亲自生养的24位限量版种人王不过是封建体系中的一级,他们下面除了大老婆小老婆家陪来的家臣之外,还有300多个老朱家的宗室——他们也是种人,不过不的特供版、限量版,而是低配版和大众版。
至于24种人王上面,还有两位朱慈烺亲自生养的特供版亲王都护!
金王朱和塨就是其中的一位,早早的就定下了安东都护的职位。
至于另外一位,朱慈烺则中意金东莪所出的皇十三子朱和墇,只是朱和墇年纪还小,没到可以出镇地方的时候。
所以朱慈烺就让太子朱和幸出镇黑龙江......太子爷在黑龙江和安东一定要有点根基,以免两个镇守边疆的塞王在将来不安分。
抢救大明朝 第1449章 阿达放心,女儿孝顺
“溥兴,嗣兴,润兴,月娥......你们都说说吧!”
松潘卫城,帅府之内,朵甘节度使李定国将三个亲儿子和一个亲闺女叫进了自己的书房,然后将刚刚收到的由四川节度使司转过来的圣旨交给他们四个看了。
朱慈烺的圣旨一共有两道,一道是给朱慈煾和李月娥赐婚的,算是补办手续吧......八面金刚王都上了车,朱慈烺这个当哥哥的还能不给补票?除了补票,朱慈烺还在这道圣旨中宣布给朱慈煾和李月娥夫妇赐银100万两——就是崇祯把西圃卖给包租王后,又拿出棺材本才凑出的那100万两。这笔银子都赐个了朱慈煾和李月娥。也不必从应天运出现银,直接给海商银行和盐商银行的银票。现在银票正和其他赏赐的物品一起,由李进学和另外几个宗人府的官员押送着往松潘卫而来。
这道圣旨其实没有什么,看过就是了。让在书房当中的一家人感到非常为难的,则是朱慈烺的另外一道圣旨。
在这道圣旨当中,朱慈烺批准了朵甘节司提出的集体向西域迁移到要求,也同意给予800万两白银的路费——当然了,这笔路费不会支付现银,而是会给予相应的物资,主要是棉布、丝绸、铁器、茶叶等等。有了这些物资,李家军就能在西迁途中,沿途向所过地区换取口粮了。
对此,李定国等人也没提出什么异议,800万(实际上是900万)之数虽然没达到他们所要求的1000万,但是差距不大,可以接受。真正让他们感到为难的,是朱慈烺附带提出的“朵甘节司军户分配办法”和“李定国出任东川节度使”两大要求。
只有李定国方面同意了“军户分配”和“李定国出镇东川”,大明朝廷才会提高甘朵移镇的经费和物资。
室内一片沉默,半晌才是李月娥打破了寂静:“阿达,朱皇帝也太不像话了,您老人家身子骨那么硬朗,他怎就让您把家产都分了去......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额回去和九王说说,让他再给皇帝上个奏本。”
李定国叹了口气:“别家没有这样的规矩,但是他家的确是有这规矩的。崇祯上皇如今还健在咧,洪兴不照样都25年了?崇祯的家业若是等他死了再往下传,这天下怕早就是大顺的了!
现在的洪兴帝也是一样的,他也没死,已经把好多地盘和藩国分给儿子了。只是还死抱着大明皇帝的宝座不肯让出去啊。”
原来人活着就把家产分了是老朱家的传统啊!
李溥兴冷哼一声:“朱皇帝明显没安好心......他提出的军户分配办法,就是想挑拨咱们的,如果咱们家里人斗起来,他可就得逞了!”
李润兴赞同地点点头道:“咱自家人怎么可能斗呢?朱皇帝的阴谋是不会得逞的,咱们不能答应分家!”
老二李嗣兴是李家三兄弟中最瞻前顾后的一个,眉头苦苦皱着,低声道:“此去西域可是遥遥万余里,如果没有朱皇帝给的路费,没有沿途各镇的配合,额们怎么去得了?那么多老兄弟,其中不少都跟了阿达三十多年了......难道都要落个没下场吗?”
“二哥!”李润兴看着自己的二哥,似乎还有点不甘,“额们投靠大明只是不得已,又不是真心的......现在皇爷在云南、缅甸大有振作,也许很快就要反攻四川了。”
李嗣兴哼哼道:“李继成就知道去天竺国抢钱,抢到了又能如何?他还能和朱皇帝比钱多么?额看啊,他也就是个割据缅甸的一方霸主而已。”
李润兴显然还念着大顺朝,哼哼了几声,还想和二哥争吵,却被三个儿子当中的老大李溥兴给制止了。
“有什么好吵的?只要额们自家兄弟一心一意,分不分家又有什么不一样?”
李嗣兴和李润兴同时皱起眉头,目光都投向了李月娥——朱慈烺要分给她12000户啊!
另外,李定国的养子李远还能得到5000户......李家拢共就40000户,一小半可就分出去了。
而且李月娥拿到的分额比四个兄弟都多,俨然就是李定国的继承人了。
李月娥似乎察觉到了两个兄弟的眼神,当下就笑着对李定国道:“阿达,女儿一介女流,又不会带兵,要那么多军户做什么?额不要!”
“你不要,”李定国看着闺女,“朱皇帝能答应?这是他要给你们夫妇的。
再说了,你现在有了相公,他要不要这12000户?”
“他也不要,”李月娥说,“阿达,额那相公就是个不爱江山爱美人的......当初崇祯要他去当吕宋王,因为他不舍得秦淮河的美人,就把当国王的机会让给兄弟了。这样的人,又怎么会稀罕那些军户?”
她的话当然没错,可问题是现在朱慈煾已经娶了李月娥,所以他只有先得到一份江山,然后才会有西域的混血美人了......
李月娥看父亲,又道:“阿达,您在额名下挂个12000户就和您自己拿着一样......额是孝顺闺女,什么都听阿达的。
等额们到了西域,阿达可以想办法和额们汇合,到时候额就把人马都还给您老人家。”
这可真是孝顺,和朱慈烺完全不是一回事啊!
李定国一直都觉得李月娥很贴心,比他的其他儿女都好。于是就点点头说:“这倒也是个办法……额们在松潘卫真是坚持不下去了。不如就在今年秋收后出发,先去河湟之地度冬,明年春天或者夏天时就能进入安西了。”
他计划的路线是由松潘卫入朵甘边地,再去河湟,入河西,一路西行,抵达安西和西域……只要到了西域,可就天大地大,任凭翱翔了。
“阿达,那刘叔和艾叔他们怎么办?”李月娥又问了刘文秀和艾能奇的出路。
李定国又叹了口气:“不好办呐,前几日还有信从昌都送过来……你艾三叔也在准备远征。他在雪域高原,也有点呆不下去了!他一走,刘二哥还能留在乌斯藏?出走也是早晚的事情啊!真没想到,额们兄弟四个终究天各一方了!”
“阿达,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李月娥安慰父亲道,“只要爹爹保存了实力,将来总有咱们的机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