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朱慈烺接着又问:“朱纯杰,李定国有几个儿子?”
朱纯杰回答道:“有四个儿子,长子李溥兴、次子李嗣兴、三子李润兴、养子李远。”
朱慈烺笑道:“他的遗产就是四万个府兵军户......一分为五吧!李月娥拿一万两千户,李溥兴拿八千户,李嗣兴拿七千五百户,李润兴拿七千五百户,李远是养子,少拿一点,就五千户吧。”
这个遗产分配方案可以说是非常的刁钻啊!李月娥一个女儿家居然拿了最大一份,拿了一万两千户!李定国的仨亲儿子却各自只有七八千户,加一块才两万三千户。而李定国的养子李远却拿了五千户......这个方案显然是把李月娥当成了李定国的继承人!同时又对李定国的三个亲儿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削弱,还拉了一把李定国的养子。
但是李定国、李溥兴、李嗣兴、李润兴还是能接受的,毕竟他们还保留了两万三千户。而且还能离开松潘卫和朵甘司的死地,去辽阔富庶的西域大玉兹、中玉兹过好日子——到了西域之后,那可就是广阔天地,大有可为了!
朱慈烺还有别的要求呢!
他接着又说:“另外,朕既然让李定国去重庆当节度使了......他就得去!他的儿女们可以去西域开创一番事业,但他自己年事已高,还在去重庆府当一任节度,然后来南京颐养天年吧!”
这是要把李定国扣下当人质!
“陛下,”兵部尚书李岩问,“李定国一走,李家军以谁为尊?”
“当然是李月娥了!”朱慈烺笑道,“李月娥有一万两千户府兵,而且还是罗山郡王的王妃,当然是李定国离开后李家军的首领了。”
李岩皱起眉头,“陛下,您觉得李定国能答应吗?”
朱慈烺哼笑了一声:“如果朕给李家军800万两,太上再给100万两,就由不得他不答应了!”
是啊,李月娥和朱慈煾睡觉睡出了900万两银子,她不当李家军的老大谁当老大?
抢救大明朝 第1441章 西伯利亚护国主
雨丝绵绵而落,将天地之间遮盖成了白茫茫的一片。而石勒喀河的河水也暴涨起来,两岸因为连日大雨和冻土融化,已经变成了处处水洼的湿地,道路更是泥泞不堪,无法行军。
西伯利亚的寒冬固然难以用兵,但是春季到来,冰雪融化后的季节,却是根本无法用兵的。一般情况下,都得等到春深夏初之时,土地被晒干变硬,因为融雪造成的河道泛滥期也结束之后,才是大军开拔征战的时节。不过适合打仗的时间实在也没多久,到了秋风大起的时候,又得准备猫冬了......时间有限,一定得抓紧啊!
在黑龙江和石勒喀河流域打老了仗的鳌拜,当然知道在西伯利亚的冻土地带打仗,就必须要和恶劣的气候抢时间,而且还要善于利用气候的变化。
可以说,在黑龙江和石勒喀河沿岸地区打仗,绝对是人和不如地利,地利不如天时!
如果不能掌握和利用好天时,再兵强马壮,再上下一心,再国力强大,遇上那种天寒地冻,那种泥泞一片,也是毫无办法的。
而鳌拜和他的军队就非常善于运用黑龙江和石勒喀河一带的天时!
这一次,他们就打算趁着春雨、融雪和泥泞没有结束的时候进兵,打罗刹人一个措手不及,一举夺取尼布楚城堡。
根据鳌拜和岳乐所掌握的情报,罗刹人并没有放弃并焚毁尼布楚城堡——也许是因为尼布楚城得知鳌拜、岳乐可能西进的消息时已经是冬季的原因。所以在泥泞季节结束前,尼布楚的守军也不大可能焚城而走,因为根本就走不了!
白茫茫的一片雨雾当中,在黑龙江和石勒喀河交汇处的雅克萨城外,一片泥泞当中,大队大队红袍红帽的“伪罗刹军”,正扛着火绳枪和燧发枪,背着大包的行礼,排着整齐的队列,走向不远处的战船码头。
战船码头上,停泊着许多造型略显细长,可以用桨帆同时驱动的战船——这些战船都是单桅杆、方形帆、二十桨的组合,称为“龙江战船”。这种战船在黑龙江和石勒喀河的河道中非常灵活,几乎哪儿都能去。但是内部的空间不大,可以装载的人员和物资都有限。
包括桨手在内,最多只能装载60人和相应的装备和辎重。而要将鳌拜和岳乐麾下的5000名“伪罗刹军”都装运上船,只少需要一百二十多条龙江战船。
而鳌拜为了攻打尼布楚坚城,又多带来二三十船的火炮、马匹和其他围攻城堡所需要的物资。
所以现在泊在雅克萨城的战船码头上的龙江战船总数超过了一百五十条!
鳌拜和岳乐在雨中漫步,红色的袍服已经湿透了,却都没有在意。看着码头上大军出征的场面,两个人的眉头却越拧越紧。
“金都护,你是先主(指努尔哈赤)的孙子,天潢贵胄,这个西伯利亚汗,还是你来当吧......”
“什么?当西伯利亚汗?关都护,我们不是去投靠罗刹国的吗?我应该当尼布楚总督或白哈尔(贝加尔)总督啊!”
“总督不得罗刹国的沙皇来封吗?罗刹国的斯特罗加诺夫总督的回信昨天就送到了......这个总督是个胆小怕事的孬种,他在信上说不接受咱们的投靠。还说不愿意干涉大明的内政,真是太可恶了!我琢磨着,如果这次西征也不能迫使罗刹国接受咱们投靠。咱们干脆自己干,打下尼布楚后就成立一个西伯利亚汗国。你来当汗王,我来当个太师。”
原来罗刹人的总督亚历山大.斯特罗加诺夫最近抵达了尼布楚城,还从尼布楚城派出信使,将自己拒绝鳌拜、岳乐投靠的书信送到了雅克萨城。
所以鳌拜就想着如果实在没办法投靠罗刹国,干脆就自立一国吧!
但是他不敢恢复大清国,那样太遭人恨......大明太子爷已经到了辽阳,随时就要北上黑龙江了。如果鳌拜、岳乐搞个大清国,不正好让这个明朝太子来再灭一回吗?
不想成立大清国的鳌拜就想到了早年被罗刹人灭亡的西伯利亚汗国的名号,干脆就借用一下,也成立一个西伯利亚汗国吧。
不过他自己却不想当汗,而是想推爱新觉罗家族出身的岳乐出来扛雷。
而岳乐怎么肯当汗?这个汗当着当着也许就死了!他当下就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我不能当汗,我是爱新觉罗家的旁系,没有资格当汗的......而且先帝(指顺治)尸骨未寒,幼主(指康熙)又已经长大成年,这个汗应该由幼主来当啊!”
鳌拜知道岳乐不想当出头鸟的心思,当下就道:“你不当就不当吧......不过咱们也别害幼主了。要不咱们就弄个共和国吧,西伯利亚共和国!”
这下好了,亚洲第二共和国也来了!鳌拜和岳乐在以后的历史书上,没准就要变成共和革命家了……
“共和国?”岳乐听说过“共和国”,毕竟亚洲第一共和国巴达维亚共和国已经成立了,“那咱搞个什么样的共和国呢?荷兰式的,还是英国式的?
这个共和国的大头目叫什么?领议政,执政官,还是护国主?”
“就搞个英格兰式的吧,”鳌拜早就想好了,“头头就叫护国主,设两个护国主,两个一边大。你当左护国主,我当右护国主......怎么样?”
“两个护国主?”岳乐想了想,“是不是多了?”
“不多不多,”鳌拜道,“这叫二主共和……二主一起商量者办,多好啊!”
“说的也是,”岳乐点点头,“不过咱们还是得努力一把,如果能混个罗刹国的总督就更好了,大树底下好乘凉啊!”
“那是自然的,”岳乐回头看了一眼码头上正在登船的队伍,“关都护,咱们也上船去吧!”
……
尼布楚城堡,这座土木结构的棱堡在过去的几个月中,一直在不断进行加固和备战。
当亚历山大.斯特罗诺夫总督从雅库茨克辗转到来的时候,比他早到了几个月的伊尔库茨克总督乌拉索夫(尼布楚归伊尔库茨克管辖),已经将这座城堡变成了一座真正可以防守的城堡了。
“总督阁下,”军官出身,一年前才被调来西伯利亚的乌拉索夫,快步走进了斯特罗诺夫在尼布楚城内的办公室,“您找我吗?”
“费奥多,”亚历山大.斯特罗诺夫喊着乌拉索夫的名字,“这两天我视察了尼布楚城堡和附近的两座支堡,三座城堡都得到了加固……而且还储备了足够的物资。很显然,您已经做好了坚守堡垒的准备。”
“是的,总督先生,”今年三十多岁,五短身材,还有一点矮胖的乌拉索夫点点头,“经过几个月的加固,尼布楚城现在已经是西伯利亚首屈一指的坚固城堡了!中国人再也不可能如过去几次那样轻易占领这里……除非他们能够携带足够的重炮,否则他们根本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攻占堡垒。
因此,尼布楚地区将永远成为沙皇陛下的土地!”
斯特罗诺夫皱着眉头,“可如果下次来犯的敌人,拥有足够强大的攻城火炮呢?”
抢救大明朝 第1442章 你们缴械,我们投降
蓬蓬蓬的几声,亚历山大.斯特罗加诺夫总督的办公室房门被重重敲响了,接着就传来了斯特罗加诺夫的副官彼得.安德罗波夫气急败坏的声音:“总督阁下,他们来了!”
正在商量是守城还是跑路的斯特罗加诺夫总督和乌拉索夫总督互相看了对方一眼,斯特罗加诺夫总督大声道:“彼得,进来说话。”
他的话音刚落,就看见房门被推开,安德罗波夫那张堆满了惊慌表情的面孔。这位年轻的贵族可是在射击军中当过军官的,还在中亚和蒙古人打过仗,是见过尸山血海的,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他慌成这样?
斯特罗加诺夫总督当即问道:“彼得,出了什么事儿?是谁来了?不会是鳌拜来了吧?”
安德罗波夫佩服地点了下头:“总督阁下,您说对了!刚刚收到彼得罗夫关口的报告,鞑靼人的军队来了,至少150条桨帆船沿着石勒喀河向着尼布楚城而来了......”
哗的一声,斯特罗加诺夫总督已经站了起来,因为起得太急,还把屁股下面的椅子往后推了半步,也不知道碰到了什么东西?
刚才还信心十足的伊尔库茨克总督乌拉索夫也有点紧张了:“这怎么可能?泥泞和洪水还没有过去,道路根本无法供大军通过,石勒喀河上的水流那么急......”
“那些鞑靼人有一支非常难对付的内河水军,”斯特罗加诺夫总督在雅库茨克干了许多年的总督,对鳌拜的实力非常清楚,“他们非常熟悉黑龙江和石勒喀河的情况,能够在洪水季节行船也不奇怪。”
说着话,斯特罗加诺夫的脸色忽然黯淡下来,“真是该死,现在道路太过泥泞,我们很难从尼布楚城撤退!除非......”
从尼布楚往贝加尔湖去是没有水路的,而西伯利亚的道路在融雪季节到来后都会有一段时间因为太过泥泞,而难以通行。
当然了,斯特罗加诺夫总督还是可以带着少数人离开的,但是尼布楚城内的一千几百守军和数量差不多的罗刹国商户却没有办法离开——少数人可以一人配上几匹马,这样就能带上足够的补给走完十几二十天的路程,退到贝加尔湖南岸的贝加尔堡了。但是撤退的人一多,尼布楚城内的马匹就不够用了,得用马车装运补给和物资......可是道路都成泥坑了,马车怎么通行啊?
斯特罗加诺夫说着话,就向乌拉索夫投去期待的眼神——你快点建议本总督向贝加尔堡转移吧!
“长官,”乌拉索夫一脸坚定,站起身,行了一个军礼,“我和尼布楚堡垒的全体守军不会让您失望的,我们有坚固的城堡和训练有素的守军......哪怕有十万鞑靼人前来进攻,也不可能攻占我们的堡垒!
有我们在这里,尼布楚的土地永远属于罗刹,属于沙皇陛下!”
听他这么一说,斯特罗加诺夫也不好厚着脸皮提出撤退了——他要临阵脱逃了,那可就被定黑锅了!
如果尼布楚堡垒被鞑靼人占领了,眼前这个乌拉索夫只要能脱身(从目前鳌拜、岳乐对罗刹国的态度来看,即便攻占了尼布楚,也不会大开杀戒),就一定会把责任推给临阵脱逃的雅库茨克总督。毕竟雅库茨克总督才是东西伯利亚的最高军政长官,他的临阵脱逃,一定会严重打击士气。
如果乌拉索夫守住了尼布楚堡垒,那斯特罗加诺夫就更倒霉了......特罗加诺夫就更倒霉了!乌拉索夫就成了捍卫罗刹领土和沙皇的英雄,而他特罗加诺夫就是胆小怯懦,而且**透顶的罪人啦!
“那好吧!”特罗加诺夫压下了想要逃跑的念头,“我们一起守卫尼布楚......一定要让鞑靼人知道我们的厉害!
不过在开战之前,我们还是应该向鞑靼人的军队派出使者,向他们提出严厉的警告!”
他看了一眼自己的副官,“彼得,你带人去见鳌拜,让他的人立刻离开罗刹国的境内!否则,哥萨克和射击军将会把他们全部消灭!”
......
被特罗加诺夫派出去谈判的军使彼得.安德罗波夫并没有离开尼布楚城太远,就在刚刚被鳌拜、岳乐所部占领的彼得罗夫关卡前,遇到了上岸休整的鞑靼大军。
这个尼布楚城周围是一片很大的盆地,而彼得罗夫关卡就位于盆地的东面入口处,是沿着石勒喀河进入盆地的咽喉要道,距离尼布楚堡垒大约有一百多里路。罗刹人在那里依着山势修了一座木头堡垒,不过并没有摆多少守军,根本挡不住源源不断开来的鳌拜、岳乐大兵。守军稍加抵抗之后,就弃堡而逃了。
彼得.安德罗波夫抵达的时候,至少一百多条木船都停靠在木堡下的河岸边上。安德罗波夫在跟着几个“伪罗刹兵”踩着泥地往木堡而去的时候,还特意留心观察了一下。
他发现大部分木船上都空空如也,不过也有一些木船上有看守的兵士......安德罗波夫还找了个机会用随身带着的望远镜瞄了一眼,发现其中一艘木船上赫然装着两门大口径臼炮,还有一艘木船上则装着一门看着很大的大炮!
这伙野蛮人居然带着重炮来尼布楚城了——尼布楚城还守得住吗?
不,他们不是野蛮人......因为他们的穿着打扮看着跟罗刹射击军差不多(圣诞老人兵),背在肩上的火枪看着比尼布楚城内的守军还强一点呢!
而且这群看着和罗刹“圣诞老人兵”差不多的鞑靼兵数量很多,漫山遍野的都是,也许有一万余人。他们正在砍伐树木,扩建彼得罗夫关卡,似乎是想把关卡扩建成一座可以驻扎大军的木堡。
彼得.安德罗波夫心想:看来这一次的尼布楚之战有的好打了!
带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这位来自莫斯科的罗刹贵族军官终于在关卡内的一座大帐篷内,见到了鳌拜和岳乐。
两个人都穿着和“圣诞老人兵”差不多的红色长袍,还戴着红帽子。鳌拜年纪大了,头发胡子都变成了白色,看着就像个真正的圣诞老人。
鳌拜的儿子那摩佛因为长期驻扎在雅克萨城,一直和俄国人打交道,还纳了个罗刹女当小妾,所以能说罗刹语,今天也在大帐篷当中,负责充当翻译。
他用罗刹语对安德罗波夫说:“我的父亲鳌拜斯基和他的盟友岳乐托夫,因为受到中国皇帝的破坏,现在带着两万军队来尼布楚城缴械投降,以后我们就是罗刹国的官员和领主了!”
缴械投降?
真的假的?
缴械投降还那么理直气壮的,你们这些东方人的脑子里到底在想什么?
安德罗波夫还是不大确定,又试探着问了一句:“你们真的会把武器交给我们吗?您刚才说的缴械投降是这个意思吗?”
“不,不......”那摩佛连连摇头,“你误会了,缴械投降的意思是你们缴械,交出武器和尼布楚城堡,退到贝加尔湖以西,然后我们再向你们投降!”
缴械投降在你们东方是这个意思?安德罗波夫都傻眼了,这是什么神逻辑啊?在西方那边,交出武器和地盘的一方通常才是投降的一方,而拿到敌人的武器和地盘的一方,怎么都不能算投降啊!
抢救大明朝 第1443章 不怕鞑子太凶恶,就怕鞑子有文化
“乌拉!乌拉!乌拉......”
枪炮声突然沉寂了下来,接着就响起了惊天动地的呐喊声。
呐喊着发起决死攻击的是乌拉索夫指挥的尼布楚守军!作为守城的一方,他们本来应该好好的坐在城堡里面,等着野蛮的鞑靼人潮水一般的涌向尼布楚棱堡送死。
可是现在却不得不硬着头皮出城了,因为再不出城决战,他们连突围逃跑的一线生机都没有了......
之前,乌拉索夫敢于向斯特罗加诺夫打包票,当然是有些把握的——现在的这座尼布楚城是两年前修建的,建成的时候是一座土木结构的简易棱堡。在乌拉索夫上任伊尔库茨克总督后,又集中人力物力对尼布楚棱堡进行了加固。
加固工程全部完工以后,尼布楚堡垒的防御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别说在周围只有“野蛮人”的荒凉的东西伯利亚,就算在罗刹国西部面对波兰、瑞典、奥斯曼的前沿地区,比尼布楚城还要坚固的堡垒也不多见。
尼布楚城中有约1500名哥萨克和射击军官兵。如果进行充分动员,守军数量还可以再多1000人。
另外,尼布楚守军的装备也不错,拥有二三十门轻型火炮,拥有三百支燧发枪,一千多支火绳枪,几百匹战马,以及大量的冷兵器,还有一部分哥萨克战士还自备了弓箭。
所以当彼得.安德罗波夫带回了“鞑靼人拥有大型臼炮和火炮”,而人数超过一万的消息后,乌拉索夫依旧坚定主战,拒绝了鳌拜、岳乐提出的投降请求——想攻占尼布楚这样的坚固棱堡,光有大型臼炮和12磅、18磅的大炮是没有用的。除非攻城一方拥有足够高明的工程师,能够指导步兵在棱堡周围挖掘平行攻城壕和蛇形交通壕,并且在正确的位置上安放臼炮和12磅、18磅大炮......对于黑龙江沿岸的鞑靼人而言,这样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
据乌拉索夫所知,在中亚一带和罗刹国作战的明军和准格尔军,也没那么高的水准,何况这些黑龙江流域来的鞑靼人!
可是当鳌拜和岳乐的大军水路并进而来,抵达尼布楚城后,乌拉索夫才知道自己错了,而且错得很厉害。
因为他现在遇到的不是一般的鞑子,而是一群有知识有文化而且还会数理化的新式鞑子!
现在的鞑子不仅凶恶,而且还有文化了,而且还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鞑子......这还让不让尼布楚的毛子们活了?
当然了,有文化的鞑子不是鳌拜,也不是岳乐——不是说他俩是文盲,而是他俩掌握的知识都落后了。鳌拜那是皇太极时代就崭露头角的老人了,今年已经六十多岁,根本没学过新式的学问。岳乐年轻一点,但是也是四十多快五十的年纪了,他这一代的鞑子也没学过什么新学。
但是受到《子论格物篇》的影响,顺治初年以后出身的八旗贵胄子弟当中,就有那么一批精通新学的新式鞑子了。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僧格的两大僧相三宝喇嘛和明珠喇嘛!而在黑龙江、安东军中,也有这样的人物。比较出色的就是代善的孙子金杰书和老姓董鄂的费扬古,这两人都是顺治二年出生(1645年)的,打小就接受了半新半旧的教育。大清没了的时候他们俩都是十几岁的年纪,全都流着眼泪发誓要为大清复兴而读书,就更加奋发了。
后来两人就一块儿去了海参崴,在多铎开办的海参崴官学堂(其实是一所陆军学堂)中念书,后来还参加了多尼的军队和明军打了一架,多尼失败后两人又跟随尚可爱(尚可爱当时管着海参崴)归顺大明,还被尚可爱推荐去了天津太学。从天津太学毕业后,两人就去了鳌拜和岳乐手底下任职,都是一样的职位,担任都护府的工司主事,也就是负责工程营造的官儿——在过去的十多年中,黑龙江和安东两都护府的工程营造项目很多,什么筑城、修路、造桥、建港口的一大堆,干都干不完,其中多数还都是土木工程。
金杰书和费扬古两人在海参崴官学中就学过一点工程(工兵课程),后来又在天津太学打下了扎实的数学和格致学功底,再后来又边学边干了那么多年的工程营造,水平还能差得了吗?就尼布楚城这种水准的棱堡,他们这些年至少修建了三四十座......而会修筑棱堡,通常也知道怎么攻破棱堡!
而且黑龙江、安东两镇的假想敌一直都是攻坚能力很强的明军,所以金杰书和费扬古两人这十来年间,一直在研究明军攻城战术,这两人的水准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在他们俩的指挥下,2000名“伪罗刹军”和2000名上岸的水军官兵,携带着大量的柴捆和堡篮(装满土的柳条筐,用于构筑抵御要塞火力的胸墙),开到了尼布楚棱堡的东面、北面三里开外,同时开始挖掘接近壕。只用了一天一夜,就利用接近壕向前推进了将近两里,还完成了一道距离堡垒仅一里开外的平行壕。
因为工程组织的非常良好,并且利用堡篮和沙袋组成了掩护胸墙,所以在第一天的施工中,鳌拜、岳乐所部居然无一伤亡。
其后,鳌拜、岳乐所部又以第一道平行壕为依托,继续向尼布楚堡垒掘进。掘进和掩护交替进行,组织的非常巧妙。他们先是用宽达三步(可供火炮通过)的之字形的交通壕向前推进半里,然后在距离城堡半里的地方开挖第二道平行壕。在施工的过程中,还有大队的“伪罗刹步兵”和骑兵随时待命,而且还加设起了大炮对准了尼布楚堡垒不断猛轰,以阻扰罗刹军的反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