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等这个假顺治交待完了,他就该畏罪被自杀了。人一死,证词就没法翻过来了。至于物证,锦衣卫已经在准备了,鳌拜和岳乐的亲笔信,还有李来亨和李继成的亲笔信,都已经找专家在写了......到时候还会安排锦衣卫的鉴定专家来鉴定真伪,也不会出什么错的。





抢救大明朝 第1423章 我们去投靠罗刹国吧!
松花江畔,会宁城内,黑龙江都护府衙门。
在黑龙江都护关鳌拜的书房之内,现在正有两个人大眼瞪着小眼,一块儿在唉声叹气。今儿会宁城来了稀客,是从兴凯湖边上的建州城赶来的安东都护金岳乐。金乐乐是微服简从,悄悄而来的,到了会宁城,就直接进了鳌拜的都护府,几乎没有惊动什么人。
屋子里面静悄悄的,只听见纸张抖动时发出的稀稀索索的声音。
鳌拜和岳乐手里,拿着的是黑龙江都护府进奏院和安东都护府进奏院送来的“鸡毛信”——两个进奏院中当然有不少两人的心腹,他们在得知了“假顺治事件”真正的目的是打击他们的主子后,就立即放了一条快船出洋(他们害怕陆路被拦截),走水路去了海参崴。
因为信上的内容太吓人了,吓得鳌拜和岳乐这样的人物都只剩下颤抖了!
抖到最后,还是上了年纪的鳌拜沉沉一叹,将信纸丢在桌上,一双满是老人斑的手捂在脸上,“朝廷要削藩了......太子爷又要立功立威,两件事儿凑在一起,就得在列藩当中找软柿子捏了......他们不敢找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的麻烦。老朱家的三个藩(安北、北庭、西洋)和吴家、郑家的三个藩又是自己人,不好意思下手。大宁、北平、朔方、两川、西宁这几个藩又向来恭顺,施州、贵州更是不值一提。剩下就是咱们俩了......
可是他们老朱家就不能学一学老赵家,来个杯酒释兵权吗?”
听见鳌拜哀叹的口气,岳乐的心里别提多难过了,差点眼泪就下来了。不过他却知道自己和鳌拜为什么不能被杯酒释兵权,于是就叹了口气说:“老都护啊,咱们这些年都干了什么,你怎么就忘记了呢?杯酒释兵权......兵权敢交出去吗?
这些年咱们为了争夺科尔沁草原和兴安岭大山,可没少跟察哈尔汗国还有大宁军冲突。为了打击察哈尔汗国,咱们还勾结过罗刹国,还假扮过罗刹兵,甚至还雇了许多白番冒充罗刹国的哥萨克和红帽子......这几年察哈尔、土默特两个汗国和罗刹人的那些烂战,一半是咱们替罗刹人打的,剩下的一半还是罗刹人在替咱们背黑锅,被察哈尔、土默特报复的!
另外,在科尔沁草原上为祸的蒙古喀尔喀三部和科尔沁部的余孽,不也是咱们折腾出来的?这些年他们烧杀抢掠,可把黄闯子惹毛了,不知道向朝廷告了咱们多少刁状!”
鳌拜拍了拍额头,真是老糊涂了,真把自己当个人畜无害的无辜军阀了......自己根本就是一个里通外国,杀人放火,私蓄番兵,无恶不做的混蛋军阀啊!
当然了,鳌拜和岳乐也不是无缘无故干那么多坏事的。他们的本性虽然坏,但是无利可图的坏事他们是不会干的。
可是这些年大明省直地方的资本主义发展的太蓬勃了,以至于影响到了北方边疆的这些强藩......
南边的资本主义一蓬勃,有钱人那是满坑满谷的!什么毛皮啊,东珠啊,人参啊,全都供不应求了。
而中原和辽阳又出现了大量的上规模的农场,都需要骡马去耕地和从事运输。这些农场虽然也能自己养马养骡子,但成本终究比不了北方草原出品的骡马。
另外,富裕起来的中原、辽阳、东南百姓又开始大量消费牛羊肉和牛皮、羊皮,这又进一步刺激了科尔沁草原的畜牧业。
科尔沁草原可肥美了,牛羊骡马,不用什么本钱就能养出来了。原本占据那里科尔沁部又被撵走了,那么大片的肥美草原搁在那里,谁不动心?
至于产自兴安岭大山的毛皮、人参,那就更值钱了!
财帛动人心,怎么可能不发生争夺?
所以和朱三太子勾结在一起的晋商财团,就找上了察哈尔汗国和大宁军的黄得功,让他们出头去争兴安岭大山和科尔沁草原上的利益。
而和朱三太子这一帮晋商争夺的,则是以贾布斯行为首的商帮。这一帮人和黑龙江、安东两镇关系很深。鳌拜、岳乐在他们的引诱下,就落水当了坏人——当然了,他们本来就挺坏的,而且下面还有一帮满洲子侄要吃喝花用......
总之,鳌拜和岳乐这些年就带着一帮子侄,又雇了许多流浪的蒙古人、罗刹人、哥萨克,和察哈尔、土默特、大宁军斗得不亦乐乎。
当然了,双方都不能撕破脸,撕破脸就是打内战了!
所以鳌拜和岳乐就开始里通外国,勾结起了尼布楚城和雅库茨克的罗刹人,还把喀尔喀三部和科尔沁部的余烬都收入囊中。让罗刹人、喀尔喀三部以及科尔沁部帮背黑锅和冲锋陷阵......
鳌拜拍了拍额头,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对岳乐道:“副都护(岳乐不是正牌都护,正牌都护是阿吉格的儿子朱和塨,但是朱和塨还在应天读书,所以大权都在岳乐手里),咱们可没少给宁妃上供啊,每年都有给了不下十万两银子......她就不能替咱们说几句话?”
“说什么呀?”岳乐吐了口气,“她就是一泥菩萨,自身都难保了......我问了进奏院的信使,那个假顺治一出现,宁妃就失宠了,据说已经被软禁起来,就等着被废了。”
宁妃阿吉格当然会受到假顺治事件的牵连了!而且她因为儿子朱和塨的关系,她和安东、黑龙江两镇的关系一向密切。她又是个敢拿钱敢说话的性子,这些年没少拿安东、黑龙江两镇的银子(她儿子是安东藩主,从安东镇的账上拿钱并不算犯法),也没少替鳌拜、岳乐说话。现在朱慈烺要对鳌拜、岳乐动手,她当然得受牵连了。
所以在指认了假顺治后的第二天,她就被软禁在了燕山宫(朱慈烺的寝宫)之中,宁妃的封号眼看也要不保,就等着朱阿奴(范阿奴)出嫁后,去接班当奴婢了。
当然了,“主奴情深”什么的,鳌拜、岳乐是不知道的,他们的消息还没那么灵通。
“什么?”鳌拜倒吸了口凉气,“连宁妃都保不住了?那咱们可怎么办?要是交出兵权去了应天府,岂不是......”
岳乐做了个杀头的姿势,“早晚得掉脑袋啊!”
“这,这可怎么办?”鳌拜上了年纪,又过惯了富贵日子,早就没有年轻时候的气概了,完全没了注意。
岳乐比他有出息多了,当下一咬牙,一跺脚,冷冷地说:“三十六计走为上......咱们可以走!”
“走?”鳌拜一愣,“往哪里走?”
岳乐咬牙道:“去投奔罗刹国!”
“投奔罗刹国?”鳌拜皱紧了眉头,思索了许久,“难道就不能在黑龙江这里和明军干上一场?”
岳乐摇摇头:“根据进奏院所报,被牵连进逆案的只有咱们俩......而且,朱皇帝已经会派太子北上督军了!”
岳乐顿了顿,又道:“这是要用官爵收买咱们的子弟啊!太子是未来的大明皇帝,他想要从黑龙江和安东地方招募勇士,还会有多少人跟着咱们干?咱们如果要死守在黑龙江和安东,只怕这脑袋什么时候搬家都不知道......”




抢救大明朝 第1424章 ??史上最强投降派(求月票,狂求月票)
姜到底还是老的辣!
太子妃丁玉英的奸计还没施展出来,就被老狐狸岳乐给看破了!
现在黑龙江、安东两都护根本就别想什么萨尔浒......想当年多尼已经试过了,最后七万人被人家一万多人打得惨败,自己的脑袋也给装在个挺好看的盒子里面送去了应天府。
岳乐自己也参加了那场会战,要不是跑得快,转世投胎后都已经长大成人了。以他的军事才能,当然知道不能硬刚朱太子的明军,唯一可行的办法就是躲在深山老林里打持久战。
可问题是黑龙江和安东两军这十几年来买卖干得太开心了,毛皮、人参、东珠、牛羊、骡马......下面的知州、知县、千户、百户,个个都是富翁了!而且大家都在辽阳府、天河府买了房子,家里面有出息的子弟也都在辽阳和天河读书。手头的闲钱,则大多存在贾乐市钱庄里面吃利息。那帮人谁肯跟着造反?不要儿子,也不要存款了?
可以说在经济上,黑龙江、安东两军早就和南边融为一体了!
而且朱慈烺连续纳了东莪和阿吉格为妃,也起到了拉拢黑龙江、安东两军权贵的目的。有了这两个先例后,黑龙江、安东两军的权贵就有了将女儿送进大明皇室的资格了——太上皇可有一百多个儿子,上点档次的黑龙江、安东两军权贵才多少人?
另外,太上皇崇祯还有一百多个闺女呢......
说句题外话,如果历史上的大明朝能把“不和亲”的规矩丢一边,也学学“下半身堡”,就大明皇家的人口数量,大明周边那些大小部族和国家,还不都是大明朝的亲戚了?
当然了,这种“和亲”有点丢人。但是大明朝那么多当猪养的子孙拿去和亲不也是个废物利用吗?
所以“好运太子”和丁玉英手里可以伐谋伐交的王牌太多了。哪怕手里没有近卫军那样的王牌,靠台面下的交易,也能让鳌拜、岳乐脑袋搬家了。
因此岳乐提出的“北上投俄”,就是唯一的出路了。当然了,要“投俄”也不容易。
“罗刹国肯收留咱们?”鳌拜苦苦皱眉,“咱们这几年虽然和他们有勾结,但是关系也不大好。罗刹国的雅库茨克总督府还不识好人心,总抗议咱们替他们打蒙古人!”
罗刹国当然得抗议了!
鳌拜和岳乐这俩祸害为了抢夺兴安岭大山和科尔沁草原的利益,自说自话组建了一支罗刹军,人数多达5000!
这支军队的武器装备和穿着打扮都参考了正牌罗刹军,而且还请了西班牙军事顾问帮着用西法进行训练,甚至还用高薪从罗刹国的雅库茨克总督区内挖来了正宗的毛子当外援。
因为这种“罗刹军”的战斗力很强,经常把察哈尔汗国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而吃了亏的察哈尔汗国就去向大明求援,朱慈烺也不查明真相,直接就让安北、大宁、朔方、北平四镇出兵,还派出了少量的近卫军参战。
这些北上的明军有时候找不到鳌拜、岳乐的“假罗刹”,就去尼布楚找真罗刹的麻烦!
尼布楚的真罗刹才多少人?哪儿打得过大明、察哈尔、土默特联军?尼布楚城堡都被打破了好几次。
如果不是黑龙江都护府百般推诿,不愿意承担尼布楚城的防务,罗刹国早就没有尼布楚了。
因为尼布楚在石勒喀河边上,只有通过黑龙江——石勒喀河水路才能进行补给。如果要走蒙古高原,后勤成本就太高了。如果从坝上草原开始计算,直线就是2000里,实际路线估计在3000里以上。
而且由于蒙古高原上很少有适合农耕的地盘,所以很难建立用于接力运输的兵站,所以过草原的大军要么吃蒙古人的,要么就得千里携粮。无论哪种办法,都很难持久。
当然了,现在明军的枪炮厉害,又有一些蒙古部落依附,足够支持在草原上的短期征讨,倒也不惧察哈尔、土默特不臣,可是却很难法在蒙古高原以北的西伯利亚建立可以对抗罗刹人的长期根据地......除非可以寻到能用的水路。
由于黑龙江都护府不愿配合,所以攻占了尼布楚的明军就只能焚城而退。他们退走后,伊尔库茨克的罗刹人又会回到尼布楚再次筑城——伊尔库茨克看着位于西伯利亚腹地,交通似乎很不方便,但是却有水路联通叶尼塞河和勒拿河这两条通往北冰洋的大河。所以罗刹人可以利用这两条大河和北冰洋,向伊尔库茨克运输物资和人员,这也是罗刹人可以征服西伯利亚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从伊尔库茨克附近的贝加尔湖到尼布楚,最近的路线大约在1200里左右。不是很近,但还在后勤运输可以支撑的范围之内,所以罗刹人总是可以去而复返。
虽然他们可以复返,但是他们也没有能力在尼布楚维持大军,所以大明、察哈尔、土默特联军总是跑来搞破坏,也让雅库茨克总督府很头疼!
而且雅库茨克总督府根本就不想和大明开战......虽然罗刹国在哈萨克草原上和准格尔国打得很热闹,但是在东西伯利亚这里,他们却想维持和大明的和平,最好还能开展贸易,压根就没有南进的想法。
结果因为明朝的黑龙江藩镇总是冒充罗刹兵和蒙古人打仗,造成明军一再攻打尼布楚城......这黑锅背得也太冤枉了!
所以罗刹国的总督,隔三岔五就派人去黑龙江向鳌拜抗议。
而鳌拜也不是东西,对于罗刹人的抗议总是不加理睬,同时又要求雅库茨克罗刹人拿毛皮来换丝绸、茶叶和瓷器......当起了二道贩子。
罗刹国的总督因为鳌拜兵强,又有贸易的利益,所以也拿他没办法。
但是现在鳌拜和岳乐要去投靠,只怕人家也不会接受吧?
另外,就算罗刹国愿意接受,黑龙江和安东两军又有多少人愿意跟随呢?
好好的大明鹰犬不当,去西伯利亚干什么?那里是罗刹国流放犯人的地方,去当外国流放犯?
鳌拜想来想去,还是摇了摇头,“谁肯跟咱走也是个问题啊!虽然咱们手头有几千罗刹军......可是其中真正肯跟咱们走的心腹不多啊!而且,要沿着黑龙江、石勒喀河水路进军,就都动用黑龙江都护府的水军。这些水军可不大靠得住......”
“老都护,”岳乐笑着道,“咱们别那么老实,跟下面人说什么实话......咱们现在还是都护呢!咱们别说去投靠罗刹,就说奉了王命去攻打罗刹国的尼布楚城!这样咱们就能名正言顺的调动黑龙江水军了。等咱们把黑龙江水军带到尼布楚城下,再一把火把船烧了不就行了?”
鳌拜想了想,点点头道:“看来也只有这样了......如果能拉上黑龙江水军的船只,咱们多少还可以运一点粮食和牛羊去尼布楚,总能支撑一段时间了。”
岳乐笑道:“只要能支持一段时间,咱们就有了和朝廷讨价还价是资本,说不定还能得了招安,再回来当黑龙江的都护!”
鳌拜叹了口气:“但愿如此吧......老夫年纪大了,可不想老死在贝加尔湖边上。”
:。:




抢救大明朝 第1425章 ???你们别害怕,我们是来投降的!(求月票)
鳌拜和岳乐谋划着要叛国投敌的时候,已经是洪兴二十四年的八月下寻了,换算成西历就是九月下旬。现在还是小冰河期,黑龙江和石勒喀河两岸的气温很低,夜晚的时候甚至会低于零度。
不过总算还没有降雪和冰封,松花江——黑龙江——石勒喀河一线还保持着一定的通航能力,至少可以让鳌拜苦心经营了二十多年的黑龙江水师的内江船队通过。
所谓的内江船队,其实就是一支用于支持大军在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石勒喀河沿岸地区作战的小型内河舰队。所装备的都是一些适合在水位较浅的内河中进行航行的轻快沙船,数量大约有一百多艘。如果全部出动,一次大约可以装载数万石的物资,或者将几千人的“罗刹军”和足够让他们在额尔古纳河、石勒喀河沿岸地区维持几个月的物资,以及12斤短管野炮这样的重火器运往尼布楚城下!
鳌拜这十几二十年来可以坐稳黑龙江都护的位子,还可以让罗刹人保持守势,不敢南下进犯,除了依靠战斗力强悍的“罗刹军”,就是依靠这支内江船队。
有了这支船队,他就可以在松花江——黑龙江——石勒喀河没有被冰封的时候,将大军运到尼布楚城下,而且还可以携带上足够数量的攻城大炮。
而罗刹国可以在尼布楚城保持的兵力,撑死也就是1000人,通常只有几百人。靠这么一点兵力,根本抵挡不住携带着大炮的数千“罗刹军”。而且鳌拜的“罗刹军”是西班牙军事顾问帮着训练的,其中还有不少白番佣兵,战术水平几乎可以和正经的罗刹“圣诞老人兵”相比,雅库茨克总督府麾下的哥萨克根本不是对手。
因为时间紧迫,已经容不得鳌拜和岳乐慢慢准备了。
所以两人赶紧假传王命,先将两个都护府合办的“罗刹军”带上家眷(借口是将在尼布楚筑城长住),从会宁(哈尔滨)附近调往了雅克萨城(位于石勒喀河和黑龙江交汇处);然后又命令分驻在黑龙江沿岸各处的内河舰队,尽可能多的携带粮草,在雅克萨集中;接着两人又带着自己的心腹亲兵和家眷,在洪兴二十四年九月下旬的时候抵达了雅克萨城......并且在当年的九月二十二日,挥师西征,向着尼布楚城水陆并进!
而在大军西征的同时,鳌拜和岳乐还向雅库茨克派出了使臣——目的是让罗刹国人不要害怕,我们不是来攻打你们的,而是要向你们投降!
而这一个来月的调兵遣将和集结船队,几乎都是公开进行的,而且为了掩盖叛国投敌的真实目的,鳌拜、岳乐不仅向朝廷上奏说尼布楚的罗刹军有进犯的迹象,所以他们要先发制人,还在黑龙江和安东境内到处散步罗刹进犯的消息......一时间,黑龙江两岸,都被突然到来的战争阴云所笼罩。
而且明军将要大举进攻的报告,也被罗刹国的爱国商人带去了雅库茨克城,摆在了总督亚历山大.彼得罗维奇.斯特罗加诺夫的办公桌上。
出身斯特罗加诺夫家族(就是这个家族受命进行了西伯利亚征服,为罗刹国开辟了辽阔的疆域)的亚历山大在得到这份报告的时候,正在办公室内招待刚刚从莫斯科过来的列夫.纳雷什金伯爵......这位可不得了,是沙皇阿列克谢的新任大舅哥!
因为沙皇刚刚迎娶了他的妹妹纳塔利娅.基里洛芙娜(彼得一世的生母)当填房,所以才被派到西伯利亚来当巡视官的——其实就是捞一把的!
当着这位年轻英俊的西部来的贵族青年的面,今年已经五十多岁,在雅库茨克当了八年总督的亚历山大,居然露出了惊恐的表情。
“总督,”纳雷什金伯爵是个非常敏锐的人,“出了什么糟糕的事儿?”
“中国人挑起战争了!”亚历山大.斯特罗加诺夫说,“他们已经集结了数千人和一支船队,正准备大举进攻尼布楚城!”
“那又怎么样?”年轻的伯爵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和中国人的战争已经进行了很多年了,不是也没分出胜负吗?而且我们还占据优势!”
大明和罗刹国之间虽然没有正式宣战,但是双方的军事冲突,早在大明吸纳准格尔部为藩臣时就开始了。断断续续,总也没有停止的时候。特别是僧格征服河中地区后,罗刹国因为加入了反准格尔同盟,和大明之间几乎就处在正式的战争状态中了。
而在东线,雅库茨克总督府下辖的尼布楚城,也被明军打破了几次。当然了,每次明军破城后不久,亚历山大.斯特罗加诺夫都会亲率大军“击败”来犯之地,收复失地......
因为总是能收到来自雅库茨克的捷报,所以莫斯科方面一直认为东西伯利亚的形势尚可,而且斯特罗加诺夫总督也能征善战。
但是亚历山大.斯特罗加诺夫自己是有数的,他的那些胜利,到底是怎么来的?
那些胜利,不过是因为中国的黑龙江总督“鳌拜斯基”(鳌拜冒充罗刹人时所用的化名,后来罗刹人也这么称呼他)和他们的朝廷存在矛盾,不愿意从黑龙江方向出兵配合,而且尼布楚城对于中国朝廷来说实在太荒凉,所以才会在几次打下尼布楚后,都放火焚城后走人,而让亚历山大白捡了几个功劳。
但是这一次情况不同了,“鳌拜斯基”动了!这说明中国皇帝已经给了他足够的好处,所以这回雅库茨克总督区马上说要迎来真正麻烦了……
就在亚历山大和纳雷什金伯爵谈话的时候,他的一个副官,来自喀山的年轻贵族安德罗波夫兴冲冲的走了进来,又给亚历山大带来了一叠书信。
“怎么了?”亚历山大问,“彼得,你给我带来了什么好消息?”
“是的,总督先生,”彼得.安德罗波夫点点头,“天大的好消息,鳌拜斯基的使者到了彼得罗夫堡垒,还带来了他的亲笔信。”
“劝降信?”亚历山大问。
“不,是他打算投靠沙皇陛下了。他在信中说他遭到了南京方面的迫害,所以要带着他的追随者来投靠我们。”
“什么?”纳雷什金伯爵露出了惊喜的表情,“那可太好啦!”
“这是个阴谋!”亚历山大非常肯定,“他们不相信上帝,所以特别喜欢用阴谋诡计,但是却骗不了我……因为我看过这个。”
他指着一本放在办公桌上的很厚的书。
纳雷什金伯爵拿起那本书,翻看看了一眼,是用拉丁文印刷的,书名是《三个国家的传说》。
“这是一本专门讲述中国式阴谋诡计的书!”亚历山大说,“我读过许多遍,所以很清楚鳌拜斯基想干什么!他想诈降!”
“也许不是呢?”纳雷什金伯爵说。
“那就更麻烦了!”亚历山大摇摇头。
“那我们该怎么办?”伯爵问,“难道我们就呆在雅库茨克什么都不干吗?”
“当然不行了,”亚历山大深吸了口气,“我们必须去尼布楚城……如果那里真的守不住,我们就得在贝加尔湖布防了!”
1...472473474475476...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