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抢救大明朝 第1426章 父皇,再来一打小兄弟(求月票,求订阅)
浦口,西江港码头。
又到了父子兄弟生离死别的时候了,天气还挺冷的,鹅毛一般的大雪纷纷扬扬的飘了下来。一片风雪当中,大明天子朱慈烺,崇祯上皇朱由检,好运太子朱和幸,上皇妃胡氏,太子妃丁玉英,还有六七十个年纪稍大的上皇子们,正在码头上送别即将远行的罗山郡王朱慈煾。
罗山郡王并没有穿着郡王的袍服,而是一袭白衣,腰带上悬着三尺青锋,他那张俊美的面孔上也多了几分沧桑和几分悲壮,看着不像是个吃喝玩乐的大明郡王,倒像是......像什么呢?
朱慈烺看着兄弟一副马上就要舍生取义的样子,一时没有想起他像谁的时候,送别的歌谣就被唱响起来了。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这不是《易水歌》吗?朱慈烺一听就不对了,这不是咒自己的兄弟吗?他怎么就不复还了?35万两呢,才用两回就不复还了?想得美!
想到这里,朱皇帝猛一回头,就看见教坊司的寇白门正带着几个歌姬在那里抚琴高歌呢!
“白门,”朱慈烺吼了一声,“谁让你唱《易水歌》的?”
寇白门听了朱慈烺的吼声就是一哆嗦,不敢再唱,然后一脸错愕的看着崇祯上皇。
“是朕让唱的!”一脸不高兴的崇祯上皇说,“老大,老九这次要去的难道不是虎穴蛟宫吗?”
“李定国是我大明的忠臣!”朱慈烺很肯定地说,“老九去他那里是不会有危险的。”
“哼!”崇祯哼了一声,“李定国是大明忠臣,那天下还有不忠之臣吗?”
这话说的......李定国不是大明忠臣,大明还有忠臣吗?
朱慈烺也还以一声冷笑,然后扭头对“荆轲”版的朱慈煾说:“老九,咱爹和你开玩笑呢,你可别当真了......明辨忠奸这事儿,你得信你哥哥我,朕慧眼识忠臣!即便不是忠臣,朕也能把他们整治成忠臣!所以你放心吧,此去朵甘,是不会不复还的!”
朱慈煾叹了口气,苦笑道:“皇兄的话,小弟如何不信?只是小弟一去,万里迢迢,不知何日能还,父皇年迈,就全赖皇兄和诸位兄弟......”
说到这里,朱慈煾抬眼看了那一大群兄弟......还说什么呢?上皇一百多儿子呢!少他一个算什么呀?
朱慈烺明白朱慈煾的意思,点点头笑道:“你放心去吧,咱爹就是儿子多......排着队一个一个轮流尽孝,一天轮一个,仨月才能轮完!你路上抓紧一点,三个月后说不定都回来了。”
崇祯听了这话又是一声冷哼——哪儿有一天轮一个来尽孝的事情?这帮儿子就没一个来床前尽孝过......这些年在床前伺候自己的,从来只有美女,没有孝子!
朱慈煾看看不靠谱的爹,再看看很离谱的哥,又瞧了瞧已经哭得梨花带雨的娘亲,再看看一大群看着就烦的兄弟,只好叹了口气,然后跪下给崇祯、胡妃,还有“坑弟魔”朱皇帝磕了头,就转身上了一条桨帆并用的大型江船,开始了他的又一次远行。
看着江船缓缓的离开码头,朱慈烺才回头对崇祯说:“父皇,坐儿臣的马车回去吧......儿臣有些话想和您说。”
朱慈烺说完这话,又用关爱的目光打量了一下聚集在码头上送别朱慈煾的那群兄弟......崇祯马上明白了,这是有买卖要上门了!
和朱由检、朱慈烺两父子一起钻进一辆马车的,还有太子朱和幸和太子妃丁玉英。朱皇帝的马车是由上海沈车特别定制的,内部极其宽大,除了面对面的两排座位,还在马车车型内部的左侧打横安装了一排座位。
所以现在朱皇帝和崇祯就面对面落座,朱和幸和丁玉英则并排坐在那排打横的座位上。
看见自己的孙子和孙媳妇,崇祯上皇就忍不住皱眉——这两位怎么来了?难道他们是“买家”?
马车隆隆滚动起来的时候,朱慈烺就指着马车车窗外,在码头上列队向马车行揖拜礼小兄弟们,对崇祯上皇道:“父皇,您的儿子可真多啊!”
崇祯一笑:“多子多福......为父前半生为国为民操劳,后半辈子就为你们这些晚辈操心了。”
“皇爷爷,”丁玉英这时插了句话,“小叔叔们大多还没定亲,他们的终身大事,您打算怎么解决啊?”
我打算怎么解决?崇祯一听这话就来气,这是你公爹的事儿,怎么能赖我一太上皇呢?
朱和幸这时又补了一句:“是啊,金陵女校里面的学生就这么点,也不够我那么多叔叔分的。”
怎么会不够?崇祯心说:朕才一百多个儿子,金陵女大第一期就有二百多学生,怎么可能不够?根本就是你爹不想给弟弟们找好媳妇!
金陵女大第一期到明年就能毕业了,其中的200多女生基本上都有了婆家......一多半都已经当娘亲了!可是崇祯皇帝儿子却只有土豪王娶到了一个女大生罗小荷,其他人都只有眼馋的份。倒是崇祯帝孙子中有十来个(都是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照的儿子)都从金陵女大中娶到了佳人。
现在金陵女大的二期招生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初试已经结束,就等着进行复试了。
崇祯已经和负责这事儿的土豪王打听过了,知道从洪兴二十五年开始,金陵女大每年都会招生,不过招生数量没有200那么多,只有100人。而洪兴二十五年这一期的女大招生,朱皇帝也会亲自参与其中......他要为朱和幸挑选一名侧室!
丁玉英的“保护期”很快就要到点了,她将会迎来真正的挑战!
而崇祯皇帝当然也不想放过这次机会,他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在女大二期学生中有所收获......身为上皇子和郡王,当然不会找不到老婆。但是要找到让人满意的老婆,却也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朱慈烺这个当哥哥的太坑,不愿意为兄弟们好好安排,就3000亩地加上一个破王府,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啊!
其中一些肯努力的,比如土豪王朱慈炋这样的当然不愁——人家自己争气啊,太学高材生,还是收租业的精英,当然不会缺少良缘了。
但是崇祯的儿子还是废柴多......都是混吃等死的王爷,那些金陵女大生的家里会稀罕?
想到这里,他就瞄了一眼朱慈烺,打听道:“老大,你是不是想帮着兄弟们找媳妇?”
朱慈烺笑道:“父皇,娶亲的事情讲究父母之命,您是他们的父亲,我只是他们的哥哥啊!”
父母之命?崇祯心说:你抢吴三妹也是父母之命?
“老大,”崇祯现在也会掩盖自己的心思了,只是笑呵呵地说,“朕是他们的生父,你是他们的君父......他们有些已经封了郡王,有些还没封,但终究要封的!你这个君父得给他们赐婚啊!”
朱慈烺笑着点点头,“父皇,要不先来十二个?”
“十二个?”崇祯一听,立即笑了起来,“你都给赐婚?”
“对啊!”朱慈烺点点头,“都给赐婚!”
“那十二个郡王成亲的花费......”
朱慈烺笑着拍拍胸脯,“都包在儿臣身上了!”
抢救大明朝 第1427章 ??不好,朕的儿子们被骗走了!
儿子多了也有不好的地方,比如结婚的花销!后世谁家要有俩儿子仨儿子,一准得为儿子的婚房头疼死。而崇祯有一百多个儿子啊......除了一皇四亲王外,都是不上不下的郡王。结婚的事情也不能一点不操办啊!
一个郡王办个婚事花个五万十万不多吧?一百多个儿子就是几百万上千万啊!
现在大明皇家花钱搞包干,这几百万上千万的花销是不能找户部去报账的,得崇祯皇帝从自己金花银中拿出来。可是崇祯是个不会理财的“穷爸爸”,这几年又因为投资吕宋王国这个无底洞亏了个一塌糊涂,手头根本没什么富裕。之前“卖”朱慈煾得到的35万两,现在也都填进吕宋王国了,真是哭都没地儿哭啊!
现在听说朱慈烺肯包下十二个弟弟的婚姻大事,崇祯上皇就是心头一暖——逆子也有良心发现的时候啊!
“皇爷爷,父皇,”太子妃丁玉英这个时候又说话了,“妾身听人说男儿大丈夫应该先立业,后成家,如此才能得到良缘。太子的这十二位叔叔如果只有一个光板郡王,怕是很难赐婚吧?”
崇祯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自己的儿子太多,也贬值得厉害,光板郡王不值钱啊!
“可是这业又该怎么立?”崇祯看着朱慈烺,“老大,他们可都是你的亲弟弟,你不能不管啊!”
朱慈烺一脸的不愿意,还向丁玉英投去了责怪的眼神——你这女人多管什么闲事?
丁玉英今天好像有点“拎不清”,继续对朱慈烺说:“父皇,太子爷马上就要挂帅征讨鳌拜和岳乐,可他才刚从讲武堂毕业,身边没有多少可用之人,特别是没有可用的文官......用谁不是用啊,妾身觉得亲叔叔总比外人靠得住吧?不如就将太子的这十二叔叔都派到北征军中效力吧。”
朱慈烺显得有点不高兴,语气也显得相当严厉,“玉英,你还是年幼识浅,哪知道藩镇的文官有多难当好?朕的那些弟弟都长在深宫,不知外头的人心险恶,去了北疆也是让人坑害的命!”
丁玉英居然还不服气,继续和朱慈烺顶嘴:“父皇,太子的叔叔们好歹也是中学毕业,就是自己凭本事去参加官考,也能得个小官的。”
朱慈烺被儿媳妇一怼,一时居然无语了,顿了顿后就哼哼道:“黑龙江、安东两镇就交给你们两夫妻了,要是搞砸了,朕不饶你们!至于你们要用朕的小兄弟......这事儿得让你们的皇爷爷拍板,那些都是他的儿子!”
丁玉英也不顾朱皇帝的脸色,就过转头,笑着对崇祯上皇说:“皇爷爷,您就让您的十二个儿子出去历练一番吧!”
崇祯上皇本来对丁玉英没什么好印象,但是今天看她怼了朱慈烺,特别的解气啊!逆子也有今天!所以他一下子就觉得这是好孙媳妇了......既然是好孙媳妇,当然就得答应她的要求了。
“行啊!”崇祯爽快地笑道,“不就十二个儿子吗?给你们了......都带去黑龙江、安东那边好好历练,不历练不成材啊!”
朱慈烺还是一副不大乐意的模样,哼哼了一声:“太上皇既然答应,朕也没意见了......这事儿就这么着了,回头朕就下旨,调十二个上皇子到太子军中赞画效力。父皇,您看这样行不行啊?”
“行啊......”崇祯笑着点点头,但是话一出口,就觉得不对了。
十二个儿子就这样交出去了?老九可是“卖”了35万两的,一次出货12个,算个批发价也得有200万吧?现在怎么一文钱没给就交给太子了......这是被骗走了!
朕的12个儿子就这样给人骗走了?
崇祯上皇知道不对了,就想要反悔,可是朱慈烺哪儿容得他反悔?那可是十二个朱家的郡王,而且还是近支,还都到了可以娶妻生子的年纪,还都念过中学,虽然没有什么大学问,其中有几个还够得上学渣的标准。
但是只要用对了地方,还是很管用的!比如拿去和亲......黑龙江、安东那边的满洲、巴尔虎、蒙古土豪家的大闺女一准很看得上这些上皇子。崇祯上皇的儿子们大多长得不错,即便是草包,也都是漂亮的草包!用来和亲再好不过了,和完了亲也别回来了,就在黑龙江、安东那边封块地——鳌拜、岳乐这俩反贼和他们的手下都有土地,现在正好拿来封给12个草包王。
给他们一人弄个城,那就是12个城,黑龙江6个,安东6个,再加上黑龙江的首府会宁和安东的海参崴——现在不是首府,但朱慈烺准备把那里建成首府。大明对黑龙江和安东的控制力可就大增了!
所以这12个草包郡王,就是好运太子和丁玉英手中的王牌。
朱皇帝当然不能让崇祯反悔,于是马上对崇祯道:“父皇,咱们大明的郡王现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不值钱了,如果不好好历练一下,得个官职......儿臣也没办法给他们寻个好亲啊!”
朱慈烺这是在威胁崇祯——你要反悔,那我也反悔,不管弟弟们的婚姻大事了!
崇祯上皇一听这话,当然不敢反悔,但还是有点不甘心,“老大,你的那些兄弟又没什么能耐,去了黑龙江和安东也派不上大用啊!”
他们的用处大了去啦!朱慈烺心说:只是你不知道怎么用罢了.....没他们,黑龙江和安东可没那么容易平定!
朱慈烺道:“父皇,其实儿臣的兄弟当中还是有能人的,老三、老四、老五、老六都不错啊!现在年长一些的有六七十个,已经念完中学的也快有四十人了。儿臣回头一个个考他们,从中挑十二个堪用的就是了。
父皇啊,你可不能总宠着他们,不让他们出去历练......好男儿志在四方,多历练历练,许就能出几个人才了。要不然,您真的忍心让他们守着3000亩薄田过一辈子?”
崇祯心里那个恼火,一文钱不给还要挑三减四......这笔买卖做得可真有点亏了!
想到这里,他又看了丁玉英一眼,说起来这亏就是吃在她身上啊!这个太子妃比逆子还要精明,怪不得逆子那么喜欢她呢!
......
给九王朱慈煾送完行,又和太子妃丁玉英一唱一和,骗走了崇祯上皇的12个草包儿子后,朱慈烺就乐呵呵的回了老山宫。
因为还要交代一下北伐和亲之事,所以他就把朱和幸、丁玉英一起带回了皇极殿。三个人有说有笑的走进皇极殿的时候,发现首辅魏藻德、军师阎应元、锦衣卫都指挥使朱纯杰、兵部尚书李岩和宁妃阿吉格都等候在那里了。
这个组合有点奇怪了......阿吉格怎么来皇极殿了?她还没被贬为奴婢呢!范阿奴还没出嫁,皇帝贴身奴婢的位子还没给她空出来呢!
“阿吉格,出了什么事儿?”朱慈烺没问几个大臣,反而问起了正向自己行福礼的阿吉格。
“万岁爷,”阿吉格道,“妾身刚刚收到安东方面的急报,副都护岳乐在九月初就将自己的家眷、心腹、亲兵都调去了黑龙江,还带走了建州府库中的存银和兴凯湖马场中蓄养的马匹和骡子......另外,安东节司还报告说罗刹国兵自尼布楚进犯雅克萨城,岳乐北上黑龙江是支援黑龙江都护府抗敌的。”
抢救大明朝 第1428章 ???三分军事,七分结婚(求月票)
阿吉格原来是代表她的儿子朱和塨来皇极殿报信的——阿吉格和朱和塨母子虽然从没去过安东都护府的辖区,但并不等于他们在那里没有一点实力。
朱和塨可是领着安东都护的名分,这可不是个空名,而是和安东都护府境内的一部分庄园挂钩的——安东都护府脱胎于多铎的关外十旗,封建色彩非常浓郁。虽然在安东都护府下面也有府、州、县、市、千户所、百户所等等的行政单位名称,但这些都是虚的。在多尼的统治瓦解后,安东都护府下除了建州和海参崴两座大城市及其周边地区之外,真正管用的行政单位只有一个,就是“庄园”。
这个庄园和后世那种葡萄酒庄可不是一回事儿,而是一个城堡管着周围一大片的平地山林,和日本战国时代的那些“城”(春秋战国时候的城也是差不多的性质)有点相似。不过不大用“城”这个名称,更多的用“庄”这个名号。
庄园的主人称庄主,主人委派来管理庄园事务的家臣称总管,总管之下还有协助管理庄务或担任护卫的庄官或家丁。当然了,位于庄园制最底层的还有被剥削和被压迫的庄户、奴仆......
听着很落后,但是黑龙江和安东那旮瘩就是这形势,资本主义农场那一套,在黑龙江和安东是玩不转的。这两块地盘没什么王法,都是庄主说了算。
另外,那些地方的交通很不方便,也就是高价值的人参、东珠、皮货,还有自己长着腿能溜达的牲口,能够往南边发卖。
真要去那一带经营农场......收上来的粮食根本没地方可以卖,如果运去天河府,运费都出不来啊!
在多尼的统治崩溃后,原本属于多尼兄弟的庄园,一部分被站队正确的八旗贵族瓜分,一部分则交给了阿吉格、朱和塨母子管理。
而且阿吉格在清国和多尼灭亡后,又在朱慈烺的受益下,接受了一部分八黄旗贵族的投效,并且让他们去管理安东都护府境内的庄园。
阿吉格虽然收受鳌拜、岳乐的贿赂,但是对这些挂在自己儿子名下的庄园却比较宽厚,收取的年供较少。而且她和朱和塨的身份也过硬(她是皇太极的女儿啊),还有朱慈烺这个大靠山,所以也能护得住下面人。
因此安东境内朱和塨名下的庄子的总管、庄官、家丁对阿吉格母子都比较忠心,一直和他们保持着联络。
在得知岳乐正调集心腹、亲兵,携带家眷和财物离开安东时,立即就有人给远在应天的阿吉格送信高级了。
阿吉格得到了告急的书信,马上就来皇极殿等朱慈烺了。而她前脚刚到,魏藻德、阎应元、李岩、朱纯杰他们四也来了。因为安东进奏院也在今天给内阁府、大元帅府送来了奏章......实际上,给阿吉格送信的家臣和给进奏院送信的使者,是乘坐同一条帆船从海参崴南下的,当然也是同一天抵达应天府的。
所以魏藻德、阎应元、李岩、朱纯杰、阿吉格他们几个也开始奏报了。
“陛下,安东进奏院今天上午也送来奏报,内容和宁妃得到了消息差不多,主持安东军民政务的金岳乐已经带领心腹、家眷、亲兵离境北上黑龙江。”
“陛下,大元帅府也收到了黑龙江进奏院提交的关鳌拜、金岳乐二人的联名上奏,说是罗刹国大军入寇在即,所以他们已经点集两万精兵,进驻雅克萨城和石勒喀河湾城,并伺机西进尼布楚城。”
“陛下,关鳌拜、金岳乐二人素来养寇自重,而且还有勾结罗刹的行迹,今日忽然要西征尼布楚,实在蹊跷,必须要提防其引罗刹兵进犯黑龙江地方!”
朱慈烺已经在龙椅上安坐下来,听完了阿吉格、魏藻德、阎应元、李岩四个人的报告,心里已经有数了。
“好运儿、玉英,你们怎么看?”朱皇帝把难题丢给了儿子和儿媳妇。
“父皇,关鳌拜和金岳乐多半要投靠罗刹国了!”朱和幸立即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锦衣卫的报告上说,他们手头有几千亲兵,号曰罗刹军,实力不容小觑。而且鳌拜还有黑龙江水师,熟悉黑龙江、石勒喀河的水情地理,善于在狭窄水面上打水战。一旦背靠罗刹国,盘踞石勒喀河和斡难河流域,只怕要长久为害黑龙江和喀尔喀蒙古了!”
朱慈烺扭头看了看阎应元,阎应元点了点头,“太子殿下所言极善,鳌拜、岳乐二人一旦依靠罗刹,盘踞石勒喀河、斡难河流域,必然会持久为害,难以铲除。”
朱慈烺又回过头看着儿子和儿媳妇,“应该如何应对?”
这个朱太子回答不来了......鳌拜、岳乐是黑龙江和石勒喀河的地头蛇,手里有精兵有水师,背后有毛子,而且他们俩在黑龙江、安东逍遥了快二十年了,手头一定还有许多积攒。在石勒喀河、斡难河流域坚持上几年是没有问题的!
“父皇,儿媳妇能替太子殿下回答吗?”丁玉英看见丈夫陷入了沉思,知道他已经钻进军事牛角尖了,于是就自告奋勇,要替丈夫回答了。
“你说吧,”朱慈烺瞧了一眼儿子,笑道,“太子的心思都在军务上,别的地方难免疏漏,你以后要多帮助他,不要在乎什么妇人干不干政的......你是他明媒正娶回来的妻子,怎么就不能帮他一把了?”
“那儿媳妇就说了。”丁玉英顿了顿,又言道,“妾身以为,太子出镇黑龙江、安东的目的在于加强朝廷对两镇地盘的掌握......而要拿下石勒喀河、斡难河流域之地,也必须先将黑龙江流域之地拿在手里。”
朱慈烺又问:“玉英,你再说说,黑龙江的地盘怎么拿?”
丁玉英笑道:“父皇不是已经有办法了吗?您已经从上皇那里要来了十二个郡王用来和亲占地盘......只要用好了这一招,朝廷在黑龙江、安东的力量就能大增了。”
朱慈烺笑着点头:“玉英,朕可没提过用和亲来占地盘......这是你说的!你再说说,具体该怎么做?”
丁玉英也不客气,直接说道:“儿媳妇的想法是三分军事,七分和亲......只有军事过硬了,和亲才能有保障!由十二郡王出马和亲,当然不能娶了娘子回应天了,而是要在黑龙江、安东封地筑城,为朝廷永镇一方。黑龙江、安东的土地有的是,要封地自然不难,可是人口却不多。有地无人也是不行的!
这人口嘛,可以取自鳌拜、岳乐的部民,也可以让郡王们亲家各自筹集一部分!”
“哈哈哈,”朱慈烺大笑道,“玉英,你的算盘打得实在够精啊!有你跟着好运儿,朕就放心了!”
他顿了顿,又问:“太子和太子妃什么时候可以出镇黑龙江、安东?”
这个问题是问魏藻德、阎应元和李岩,还有阿吉格的。
阎应元道:“辽阳军十万战士枕戈待旦,随时可以北上平贼!”
李岩道:“天河、辽阳、沈阳的军储府库都非常充盈,粮草堆积如山,足够十万大军数年之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