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朱慈烺想让他去西域,那还不是动了崇祯的心头肉?
看到崇祯上皇虎着个脸,一言不发。朱慈烺笑道:“父皇,让老九动一动,儿子孝敬您十万两银子。”
才十万?崇祯上皇还是不发声。
“二十万两......”朱慈烺看着崇祯,见他依旧绷着张面孔,只好一咬牙道,“三十万两,再多就没了......您要不答应,儿臣就让包租王走一趟了。”
包租王朱慈炋是金陵女校的司业,大任在身——最近金陵女校的二期招生快开始了!朱慈烺打算通过这次招生,选出几个太子侧妃的候补人选......倒不是他对太子妃丁玉英不满,而是他害怕丁玉英有个什么万一,好运太子就没有可靠的人帮扶了。
不过崇祯上皇并不知道这事儿,一听说朱慈烺要让包租王出远门,他也只好让步了——包租王有官职在身,朱慈烺可以指使他。九王朱慈煾就是个光板,朱皇帝没办法强派差给他。
“三十五万!”崇祯说,“还得给老九一个宗人府的官职。”





抢救大明朝 第1405章 搬弄是非,还是河稀泥?
上皇九子,罗山郡王朱慈煾怎么也没想到,那么得宠的自己,居然也会被父皇崇祯出卖......而且只卖了区区35万两银子。
为了35万两银子,他就得离开美女如云的秦淮河,离开繁华富丽的南京城,离开最宠爱自己的母妃,踏上西去万里的遥遥之途......
“九弟啊,你不要害怕,不过就是西去万里。你六哥我那时候去天竺,何止万里?而且还要坐船出海......海上可是风高浪急啊!在小西洋(印度洋)里还遇上过海贼。幸亏咱们的船只坚固,火炮也厉害,要不然你六哥我就得英年早逝了!我那十几条街的房产都没有人继承!”
正在苦口婆心劝说朱慈煾的,正是包租王朱慈炋。包租王是被崇祯上皇派来西圃的九王府的,崇祯上皇可以“卖儿子”,但是却不能逼着儿子走万里路啊,还得儿子自己乐意。
可是朱慈煾哪那么好说话?他是得宠的儿子,这就意味着他不怎么怕老爹。
所以在崇祯上皇和他说了这事儿后,他立马就跳了起来,说什么也不答应,还一溜烟跑回了南京城内的王府,闭门不出了。
这下崇祯傻眼了,他还等着朱慈烺的35万两去填吕宋的深坑呢!
而且还有面子问题呢!他堂堂的大明太上皇,指挥不动皇帝朱慈烺、代王朱慈炯、洛王朱慈照(升级当了亲王)、庆王朱慈焕(和朱慈照一起升了亲王)、福王朱慈炋这一皇四亲王也就算了,他们都有权有势,最不济也有十几条街的房产可以收租。
可他现在居然连个罗山郡王都指挥不动了,那说出去还有脸面吗?
于是崇祯上皇就叫来了福王朱慈炋,让他出面去劝宅在家里不出门的“宅王”朱慈煾,让他赶紧收拾东西去西域。
他都给“卖”了,怎么能不去?不去的话,朱慈烺那逆子不会给钱的!
而且……这很可能是个长期的买卖!崇祯上皇有一百多个儿子可以“卖”呢,可不能一上来就把口碑做倒了。
可是这个“宅王”也不是省油的灯,听了包租王劝说的话,就哼哼了一声:“六哥,你这心就担的有点多余了......咱爹那时候早就盘算好了,如果你在半道上淹死了,他就去和老大说,让我继承你福王的爵位和那十几条街。你那时候如果死了,现在的包租王就是我了!”
“什么?”朱慈炋一下就恼了,“这是真的?他,他怎么可以这样?你怎么能继承我的王爵和财产?
你是我弟弟啊......要继承,也得是找个和字辈的侄子先过继给我,然后才能继承啊!”
侄子可以过继给包租王,算是包租王的儿子,这样包租王也算有个后。如果让弟弟继承,包租王就等于绝后了。
崇祯上皇当时的安排,真的有点不地道。
当然了,崇祯也就是哄胡妃开心。因为这事儿他说了不算,得朱慈烺决定。
朱慈烺怎么可能把包租王的财产给九王朱慈煾去继承?他自己还那么多儿子呢!
不过包租王听了弟弟的揭发,还是有点生气的。
“他不就是这样?”朱慈煾也是个能搬弄是非的王爷,这也算是一项特长吧,“他一百多个儿子,在乎谁啊!眼睛里还不就只有银子?哦,还有小妈!昏君一个!”
“没错!”朱慈炋点点头,深有同感,“他就是个昏君,当了十七年的昏君,差点把祖宗留下来的江山折腾没了……幸好早早让老大把权给夺了去,要不然有没有咱们哥几个都不知道呢!”
“对!”朱慈煾道,“我才不听他的呢!他就是个无权无势的老头子,听他干嘛?
我哪儿也不去,就在南京呆着,看他能把我怎么着?”
包租王连忙摇头,“那可不行!爹的话你可以不听,老大的话你敢不听?现在掌权的不是爹,是老大……是老大让你去西域和稀泥的,你要不去,可没好果子吃。到时候老大要整你,爹也不保你,你可就惨了!”
“可我哪里是能和稀泥的人?”朱慈煾两手一摊,“而且我都不知道老三想干什么,怎么和这个稀泥?”
“老三想干什么不是明摆着?”朱慈炋笑道,“还不是想搞钱搞地盘?他也是被老大坑苦了,接了西域代国的烂盘子。本想要重开丝路,结果人家罗刹国不答应,还在西域同准格尔、和硕特两国没完没了的打仗。老三是西域三藩之首,不可能置身事外,所以这些年又被坑成债王了!”
“唉,”朱慈煾叹了口气,“咱们哥几个也真是命苦,摊上一个卖儿子的爹,又摊上一个坑弟弟的老大……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
这个“宅王”今天算是成长了,知道自己命原来也是苦的!
“知道就好,”朱慈炋叹口气道,“你还是乖乖就范吧……其实西域也不是一无是处,西域的胡姬还是很美的。特别是一些汉胡混种,更是没得冒泡,比秦淮河的那些货色美多了!”
朱慈煾有点疑惑的看着包租王,“六哥,你怎么知道的那么清楚?”
朱慈炋哼哼了一声:“我当然知道了……我是包租王啊,这个包租王的快乐,你是想象不到的!”
“宅王”虽然比崇祯那些不得宠的儿子阔多了,但是和包租王是不能比的。
看见弟弟有点心动了,包租王接着劝说道:“老九”




抢救大明朝 第1406章 谁叫你分封?
“皇兄,臣弟是不怕西域山高路远的,好男儿志在四方,行万里路胜过读万卷书。况且臣弟又身负王命,是为国家,为皇兄做事情,哪怕刀山火海都是不怕的,就怕事情做不好啊!皇兄,三哥可是在外面称王称霸惯了,他能听我一个无权无势的小郡王的话?他要是不听臣弟的劝,臣弟该如何是好?”
“是啊,皇儿,老三脾气大,十六岁就是一方诸侯,二十多年的戎马生涯,可不比你那些在应天府闭门读书的兄弟......”
“可不是嘛......老三这几年可没少在信里埋怨你这个当哥哥的,好好的给封到西域,而且也没得到什么好地盘!”
“皇兄,万一老九的差事办不好,您可不能降罪给他啊!”
“对啊,不能怪罪他的,也不能退钱的......”
“上皇,都什么时候了,还提钱......呜呜......苦命的儿啊!”
现在是送“宅王”朱慈煾去行万里路的日子了,和他同行的金博果、金玄烨,以及外交部、宗人府、衍圣公府派出的官员,还有担任护卫和仪仗的侍卫军的官兵,都已经在老山宫外整队待发了,就只剩下“宅王”本人还在皇极殿上和家人依依惜别。
送别“宅王”的是朱大皇帝朱慈烺,崇祯上皇,周上皇后,上皇妃胡氏,包租王朱慈炋,还有一大群已经小学毕业,正处于“待售”状态的上皇子。看着一群大人在那里表演,这群上皇子当中比较年长,也懂点事儿的,都对自己的人生之路产生了怀疑——他们本来以为自己的未来会是包租王,现在却发现他们好像没那么值钱......
朱慈烺一样产生了怀疑,他怀疑自己的出价高了——“宅王”好像不值三十五万两,最多值个三万五万的......居然让崇祯给宰了一刀,以后一定要注意了!
另外一个让他产生怀疑的,则是他自己一手设计的分封制度。
分封制度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的一面是可以实现低成本的扩张。如果没有分封制度,朱慈烺能恢复努尔哈赤造反前的大明疆域就非常吃力了——实际上,就是当时的大明疆域,也不是完全由流官统治的,比如行都司、军民指挥使司、宣慰司、安抚使司、招讨司等等的一方诸侯多到了不计其数。至于历史上清朝的广大疆域,其实一样存在着大量的封建割据。不过这些封建割据和朱慈烺设计和推动的分封制度相比,那可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朱慈烺的分封不仅封得大,封得远,封得强,而且还实现了制度上的创新,封出了合众国、邦联国、城邦国等多种新式藩国。
正式依靠着这些藩国的共同努力,大明天朝才会膨胀到如今的规模。
但是分封也有不利的一面!就是封出去的国家泼出去的水,覆水难收啊!要撸掉一个巡抚、总督,一道旨意也就行了。要撤掉一个内属藩镇的老大,就得看情况下手了。而要换掉一个藩国之君......呵呵,除非人家自己不想干了,要不然就得刀兵相见!
当然了,朱慈烺也没得选择......下面的人要吃饭啊!
人口都超过两亿了,还在蹭蹭的往上涨。不去海外多圈点地,留家里农民起义玩吗?可别以为平均分配土地能解决什么问题,大顺流寇已经搞过了,在人均土地占有率过低的情况下,平分只能解决一时的难题,长期来看不仅无效,而且还会激化矛盾——平分土地会造成人口增长加速,因为在一定程度的平均化下,结婚生子的门槛被大大降低了。这就使得原本就非常紧张的人地矛盾在一二十年后急剧恶化......而且一定程度的平分(封建社会不可能完全平分,打天下的功臣猛将必须得拿上一大份,要不然皇帝就得换人做了)必须配合抑制私人工商业的政策,才能比较长久的维持平分的成果。
如果和现在的大明一样,实行鼓励私人工商业发展的政策,那必然会加剧土地兼并——因为农牧业也可以成为一门生意,成为工商业的一部分。而且在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手工工场的原材料主要依赖农业提供。
所以鼓励私营工商和不抑兼并基本上是一回事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圈占海外富饶土地来为本土减压,就成了唯一靠谱的办法了。
而分封制就是快速圈地的不二法门了,因为分封可以将管理成本和开发成本转嫁出去,同时吸引贵族和资本参与其中。而建立直属海外领地,所有的投资和管理,都得朝廷负责......产生的亏损,也得朝廷兜底。
可别以为圈占了殖民地就一定能赚钱了,殖民有风险,建国需谨慎啊!
如今的代国王朱慈炯就是一个承担了藩国管理成本和开发成本的倒霉蛋!
他在买卖城的买卖亏惨了......重开丝路的故事讲起来蛮好听的,可做起来才知道没那么容易。
中亚这边天天打仗,谁还买丝绸、瓷器、茶叶?
罗刹国现在又卷入了中亚战争,和哈萨克人、花剌子模人、乌兹别克人结盟,一块儿和大明的西域三藩开战,打得不亦乐乎。
而且通过和中亚天方教的结盟,罗刹国打通了伏尔加河——波斯的贸易线。商品通过海路运往波斯,再走陆路抵达里海,然后通过里海和伏尔加河进入罗刹国腹地的成本,远远低于陆上丝绸之路的成本。
所以代国王朱慈炯投在丝路上的钱,一时半会怕是收不回来了。
这些日子,朱慈炯天天在买卖城的王府里面发愁,看着自己投了大本钱修建的城堡空荡荡的,朱慈炯的心都要碎了......他不止投了一个买卖城,还在北庭都护府境内投了伊宁城、轮台城,还在土默特汗国的地盘上投了科布多城,现在都投成了“鬼城”,不仅不赚钱,还要付出大量的维持费用,都快亏出老血了!
而总是亏本的代国是维持不下去的,为了回本,也为了挽救自己的藩国,代王朱慈炯就开始使坏了,将准格尔王国,当成了自己的猎物......




抢救大明朝 第1407章 好一个代王(求订阅)
买卖城,代国王府。
今年以来,朱慈炯就没回过伊塞克湖边上的城堡。只是守在买卖城,全力的搅动着西域的风云。在他的努力煽动下,由于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西上雪域引起的风波,已经渐渐变成了一场暴风,眼看着就要席卷大明西部所有的内属和外藩了。
大概是维持一个亏本藩国和到处煽风点火搞事情太伤精神,让朱慈烺的这个三弟看上去苍老了不少,如果和朱慈烺摆在一起看,准给当成老大哥。
“王爷,进奏院发来的文告,您可都看了?万岁爷要派人过来西域和稀泥,带队的是您的九弟罗山王,还有鞑子那边投降过来恭王和延恩侯也跟着一起来了......万岁爷到底在打什么算盘啊?为什么派这几个不中用的过来?”
说话的是于成龙,他现在了不得,是代王殿下的头号心腹,在代王的臣属当中那是臭名昭著,人送绰号“于小鬼”。意思就是代王这个“阎王”还算好见,于成龙这个“小鬼”难过啊!
这个于成龙啊,就是善不为官的典型。自己不敢捞,还看不得别人捞,看见谁捞了不该捞的钱,就一准去“三阎王”(朱慈炯的绰号之一)跟前打小报告,一告一个准。
除了喜欢打小报告整治代王系统的贪官之外,“于小鬼”也不会放过下面的刁民。该交的苛捐杂税,该服的徭役兵役,该守的代王法度,一样都没得商量,都得百分之百干好了。
要不然该打板子就打板子,该坐监就坐监,该流放就流放......谁的亲戚都不好使!连代王本人出面求情(假装的),他都能给顶回去。
所以代国和北庭镇上上下下,就没有人不恨于成龙的。当然,除了代王朱慈炯本人......真正打出一片江山的王,都知道有个人人都憎恨的重臣是一件多幸福的事儿。特别是这个恶人还不贪污不受贿,还挺能办事儿。
按照代王的自己的说法:西域不可一日无本王,本王不可一日无于山(于成龙的号)。
不过这个于成龙就是当恶人当酷吏的本事,玩弄心计权术,他还是差了点道亨。
代王朱慈炯笑着丢下手中的文本,瞧了一眼坐在一边,只笑不说话的五十余岁的道装男子:“石道人,你常往应天府走动,见过几次罗山王吧?你觉得他怎么样?能和得了西域的稀泥吗?”
这位石道人一看就是个高人,长得就挺高,而且还仙风道骨,超凡脱俗。不过他并不姓石,也不是真正的道人。“石道人”只是他的号,他的原名叫傅山。本是太原名士,自称老庄之徒,通晓先秦诸子,长于书画医学,还精心览读过佛教、天方教、基督教的经典,算是个学贯中西的学问家。
如果不是甲申之难和代王上山,他也许就是一辈子的世外高人。但是这两件事儿却改变了傅山的人生轨迹,在得知代王上吕梁后,他就变卖家产,上了吕梁山。因为他学问很好,又是名士,所以很快得到了重用。在李建泰、王永吉、姜瓖等老一辈人物逐渐凋零之后,他就成了代王朱慈炯的谋主,和于成龙、王辅臣并列为代王三心腹。
一个管政务,一个管军务,一个管计谋。
傅山仿佛没有听见朱慈炯的问题,而是皱着眉头苦苦在思索什么一样。
朱慈炯仿佛已经习惯这个“石道人”走神了,也不打扰他,而是扭头看了一个王辅臣。
王辅臣道:“和什么稀泥啊?谁来都一样......西域这边就这点油水,塞进三个藩国,能不掐起来吗?”
傅山这个时候好像被王辅臣的话从自己的思绪当中惊喜似的,哦了一声,开始说话了:“大王,陛下的算盘打得比谁都精,而且善于经营,是出了名的大明最富......咱们代国亏成现在的模样,他怕是早就能预料到。既然知道咱们一定会亏,还为什么非让咱们来?而且还贴了那么多的钱?臣下觉得,陛下也存着搅动西域风云的想法。他也不放心准格尔王国没完没了做大下去!”
朱慈炯脸色一动,冷冷道:“那他还派老九来和什么稀泥?”
傅山道:“九王他们的来意,咱们现在也甭猜了,等人到了,王爷问问他就知道了......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咱们有没有讨伐雪域三藩的大义名分。雪域三藩暗通流寇是没跑的,这就是诈降!咱们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一点,往死里去咬,但是要记住,必须君子动口不动手。要不然咱们就没有大义名分了,雪域三藩是内属,咱们代国是外藩。所以咱们可以揭发雪域三藩,但不能没有明诏就讨伐雪域三藩。”
王辅臣皱眉:“吴应熊和吴国贵都是孬种,不敢出兵打雪域三藩的,最多就是告发他们通匪......如果皇帝不想过问,这乱子什么时候能起来?”
傅山笑道:“不是还有葛尔丹,有朋素克两人吗?现在葛尔丹已经带兵到了喀什,同和硕特部的朋素克会师,两下合兵不下三万,也有一战之力了。只要能打起来,不论谁胜谁负,咱们的机会都来了。如果葛尔丹胜了,咱们就可以为他谋求乌斯藏节度使,同时吞了他的楚河府,顺带着还能拿下部分大玉兹、中玉兹之地。
如果葛尔丹败了......咱们照样可以吞了楚河府,拿下一部分大玉兹和中玉兹之地。因为战败的准格尔王国,就更加需要咱们的支持了!”
原来代王朱慈炯的目标就是楚河府,然后是天山以北的大玉兹和大玉兹以北辽阔的中玉兹之地。
但是朱慈炯并不想因为楚河府和大玉兹、中玉兹的草原去和准格尔王国开战。因为准格尔王国的实力比他在西域的实力强多了......双方真要翻脸打起来,他没有取胜的把握。
而且他大哥朱慈烺也不会力挺他,因为朱慈烺还需要一个强大的准格尔王国顶在西面。
而在西域呆了几年后,朱慈炯也发现了准格尔的软肋——这个国家的上上下下都笃信黄教!所以准格尔王国和西域天方教势力的冲突非常剧烈......以至于他们在西域的战争打起来没完。特别是在人口密集的费尔干纳盆地当中遭到了敌人顽强的抵抗,打了好几年都没有完全平定,这种长期战争,也消耗了准格尔的国力、
另外,相比辽阔荒芜的大玉兹、中玉兹草原,费尔干纳盆地、撒马尔干绿洲、布哈拉绿洲这些地方,那可真是太肥沃了。所以准格尔王国这几年的重点,就摆在那些地方,有点忽视了大玉兹、中玉兹草原......这让朱慈炯看到了“和平取得”这两块地盘的机会。
而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西上雪域,并且被大明招安的事情,又触及了准格尔王国的逆鳞。因为黄教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不小,连大喇嘛都离开了雪域,到安西地盘上避难了。
发现机会的朱慈炯就开始频繁活动,一边鼓动葛尔丹东进“熬茶”(葛尔丹当然不能以讨伐雪域三藩的名义东进,但是准格尔王国有上雪域“熬茶”,也就是去烧香拜佛的权力,还可以带兵,这是朱慈烺恩准的);一边联络吴应熊、吴国贵,拼凑起了一个反对雪域三藩的同盟......




抢救大明朝 第1408章 顺治顺治在哪里?
朱慈炯在天山脚下建立的买卖城位于一个名叫阿里玛图的地方,差不多就是后世阿拉木图的所在。因为有天山融雪的滋润,所以买卖城周围的土地相当肥沃,如果朱慈炯可以扛得住长期亏损,慢慢的进行移民开发,将来一定可以发展起来的......很久很久以后的将来,比如100多年后!
这个预测看起来有点悲观,但是就这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还是很有可能的。
道理很简单了,大明汉地的百姓如果要移民去买卖城周围,需要付出的路费肯定比去新洲合众国高啊!
从应天出发到买卖城得走差不多一万里啊!走陆路的移民,一天能走50里那就很牛逼,差不多是大明陆军移动的速度,一万里得走200天,如果走慢一点就是一年了......且不说沿途有没有供应,就算有,穷家富路啊!200天到一年的长途慢慢,得花多少路费川资?有这个钱,还不如去新洲呢!
去新洲合众国满打满算也就是三个月......还能省下九个月去挖金子猎毛皮,哪怕是干苦力,也能攒下一点钱了。
所以在重开丝路的买卖黄了以后,就没什么中原移民肯来代国了。倒是有一些当年跟着吴三桂移居安西、河西的“绿旗军户”,因为种种原因在安西混不下去,迁徙到了朱慈炯控制的北庭军和代国定居——代国和北庭瓜分了伊犁河流域(买卖城一带也是伊犁河流域的一部分),代国还拥有富庶肥沃的热海(伊塞克湖)地区,生成环境比安西、河西的苦瘠之地可好太多了。
但是安西、河西本身的人口并不多,每年能够迁移到代国和北庭的,也就一两千户上下。100年也就二十万户......
朱慈炯今年也四十出头的年纪了,虽然身体不错,但是也不大可能活到140岁......所以他也等不到自己的代国自然发展起来的一天了。
既然等不及,就得找点横财,不,是“横人”,从而加快代国的发展。而早开发了二十年,还因为接受过前后两波移民潮(叶儿羌国一波、八旗蒙古和科尔沁蒙古一波),人口数量比较多的楚河府,当然成朱慈炯眼馋的目标了。
1...466467468469470...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