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大顺帝国洋务考察团的庞大队伍,终于在臭哄哄和乱糟糟的巴黎市区东部,靠近巴士底狱的一座中式园林住宅中安顿了下来。
这所中式园林名叫黄家花园,是定居伦敦的大银行家黄江的长子黄植生的宅子。在黄江离开法国后,神欧联合银行在法国的业务,就由这位黄大公子把持。这位黄大公子也是个能人,今年三十多岁,是南京京学堂的第一代毕业生,在京学堂中学的就是会计。
毕业后就进入了海商银行工作,在跟随父亲远赴重洋之前,他已经干到了应天分行襄理的位置。考虑到他当时的年纪,他在海商银行中的前途绝对是一片光明。不过他还是放弃了自己在海商银行中的职位,跟随父亲黄江去欧洲创业。
在欧洲干了几年之后,喜欢热闹的黄植生就从冷清的凡尔赛镇搬到了巴黎城内,还看中了一块儿位于巴士底狱附近的地皮(这也算是个风景啊!)。买下来后就修建了一处中式园林——也不是完全中式的,而是融合了大量西式风格的中式园林住宅,建成以后就成了巴黎城内的“名园”。
在如今的法国,“中国风”还是很时髦的,连太阳王路易也非常喜爱中国风——在尚未完全竣工的凡尔赛宫中,就有大量的中式建筑和来自中国的家具、饰品、瓷器。甚至还有一处完全由中国工匠设计的园林,当中花木扶疏,曲径通幽,假山伫立,拱桥秀雅。
更有甚者,法兰西的太阳王有时候还会穿上明朝式样的龙袍,坐上一架八人抬的步辇在凡尔赛宫里晃悠......
不过定居法国的黄大公子实际上并不是真的很喜欢“中国风”,要不然他早回中国去了。实际上他更喜欢欧洲风,用后世的话说,这家伙有点崇洋......主要是崇肤白貌美胸怀宽大的法国大妞。
他在巴黎城内的黄家花园就是为一位名叫玛奇丝的法国女演员修建的,黄植生在莫里哀剧团常驻的王宫剧场看戏时看上了这个女人,然后花了大价钱才把她追求到手。为了能让她继续在巴黎城内的王宫剧场登台,才在巴士底狱边上修了园子。
所以黄大公子就能和心爱的法国大妞手牵着手漫步在巴黎城内的一所中式园林当中,一抬头就能看见象征着法兰西**王权的巴士底狱......这可真是太浪漫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天到晚和这个名叫玛奇丝的法国女演员搞在一起,有点浪昏了头。当法国外交国务大臣雨果.里奥纳找到他,想借用他的黄家花园招待一个中国使团时,他想都没想就一口答应了。
结果当他和玛奇丝在凡尔赛宫过完圣诞节,回到黄家花园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法国情人的安乐窝已经被流寇占领了!
这可不得了,流寇都流到法兰西来啦!
......
“黄员外,你莫害怕......你这个挺好看的番婆子也莫害怕,额们不是来拷饷的。谁叫这里是法兰西,不是北京城呢?额们是奉了皇爷的旨意,来这里是向西洋人学习洋务的。”
说话的是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头,黑面孔,花白头发,满脸都是皱纹,一口的陕音。
这老头也是有来历的,是在牛栏关战死的太平伯吴汝义的兄弟,名叫吴汝恩。因为吴汝义没有儿子,所以太平伯的爵位就由他继承了,还当了宋献策的副使,一块儿出洋考察。
“你们来法国考察......考察什么?”黄植生没听明白,大明这边没有“洋务”这个词儿。
“洋务!”宋献策笑着说,“就是西洋这边的事务。黄员外,你在法兰西不少年了吧?”
“是,是有些年头了。”黄植生看着宋献策,额头上布满了汗珠子。
他当然知道宋献策是什么人了!这可是流寇大军师,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能掐会算的大能啊!
现在就坐在自己跟前,还和自己谈笑风生......这是通敌啊!这下可真是跳进大西洋都说不清了!
宋献策笑着又问:“瞧你这宅子,还有这番婆子小妾,应该是在西洋这里出人头地了吧?”
“出人头地不敢说,就,就是有几个小钱。”黄植生一咬牙,装出一副肉痛的模样,“宋头领,您要是手头不大方便,尽管开口,兄弟只要拿得出来,一定给您预备好了。”
宋献策听见他的话,真有点哭笑不得,“我怎么变成宋头领了?我是梁山上下来的?我是大顺朝开国大军事,爵封永侯。知道了吗?我是贵族,不是强盗!”
“对!额也不是强盗,额也是贵族!”吴汝恩附和道,“额是大顺朝太平伯吴汝恩……额可是打出来的贵族,比他娘的养出来的贵族不知道要贵多少呢!”
黄植生心说:其实我也是贵族啊,我爹黄江是克难新会伯!
当然了,这个身份是不能表露的。
“两位爵爷,小的有眼不识泰山,久仰、久仰!”黄植生赶忙起身,向着宋献策和吴汝恩揖拜行礼。
“坐坐,坐下说话。”宋献策也挺客气,他和送他过来的法兰西使臣打听过了,知道这个黄员外在法兰西这里也是一号人物!
这厮和法兰西国的路大(念代)王是朋友,和法兰西的孔王爷,奥公爵(奥尔良公爵腓力一世)都是一块儿吃喝玩乐的酒肉朋友。这样的人物哪里是宋献策和吴汝恩这样的“流寇贵族”能在法兰西的土地上招惹的?
“黄员外,”宋献策笑道,“你在法兰西经商那么多年,一定通晓洋务吧?你说说看,我朝要办理洋务,当以何事为先?”
黄植生也没办法,人家让说就说吧!
“洋务之事,无非是两个,一是向洋人学本事;二是和洋人做买卖。”黄植生说,“学本事的办法有两个,一是派人来欧洲学,二是请欧洲的先生去教......这个子曾经曰过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欧人这里还是有不少东西可以学的。
至于和洋人做买卖......可就不大容易了!”
“如何不容易啊?”宋献策问。
黄植生道:“西洋人往东方去的海商都是亦商亦盗......只有当不了强盗的时候,才肯好好做买卖。”
吴汝恩听了这话就大笑起来:“这不就和额们一样吗?”
“太平伯!”宋献策回头瞪了说走了嘴的吴汝恩一眼。
吴汝恩连忙改口道:“不一样,不一样,额们不是盗,额们是杀富济贫的好汉贵族!”
听见“杀富济贫”四个字,黄植生就是一哆嗦——他就是那个要被杀掉的富啊!
不就是富一点吗?怎么就要杀了?而且你们这帮流寇什么时候济过贫啊?川人都给你们压迫成那样了......
宋献策又瞪了一眼吴汝恩,怎么说话的?越描越黑啊!这话跟个商人说说就罢了,见着人家法兰西的大王、亲王、公爵的时候可不能这么说。
“黄员外,”宋献策又道,“其实我朝也不喜欢做买卖的......可是我朝的枪炮不好使啊!你看我朝要和洋人学着造枪造炮,洋人肯教吗?”
“不肯的!”黄植生连连摇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怎么肯教?”
“那明朝怎么学会造洋枪造洋炮的?”
黄植生道:“明朝本来就会造枪造炮,只是原本由一帮无能官吏在弄这个,所以搞得不好。后来洪兴皇帝就先把造枪造炮的衙门都遣散了,改造为买......用买来的枪炮去练了新军,又靠着新军的力量把葡萄牙人占据的澳门抢了回来。澳门那边就有许多中西工匠,把他们抢回来后,皇家商会、一官党、海沙帮造枪造炮的本事就见涨了!”
黄植生的话半真半假,所以在宋献策听了总觉得有点不对,一旁的吴汝恩却一拍大腿,哈哈大笑道:“额明白了!原来洋务的精神就是造不如买,买不如抢!”
抢救大明朝 第1382章 ??不小心发现了洋务的真谛!(求推荐)
黄植生当然在忽悠宋献策和吴汝恩了,他是大明的忠商,而且还是个邪恶的大资本家,当然不甘心大顺从法兰西这里学了洋人的本事,回缅甸去做大做强了。
所以他就半真半假胡诌了一个“造不如买,买不如抢”的洋务路线,传授给宋献策和吴汝恩了。
吴汝恩好骗,宋献策可不好忽悠,他是不会相信黄植生一面之词的。而且“造不如买,买不如抢”的路子听着就不对啊!难道不应该是先把枪炮造出来,然后再招兵练兵出去抢东西吗?你连枪炮都造不了,受制于人,还怎么去抢?如果人家断了你的枪炮供应,还能抢到好东西吗?
所以在黄家花园安顿好了以后,宋献策就让黄植生拿着他的帖子去请了法兰西特派大顺使臣尼古拉斯.富凯和荷兰驻大顺使臣布鲁斯.范.迪门来黄家花园吃饭。
吃饭的地方就在一个中国式的八角亭子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巴黎最美的风景线——巴士底狱!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两边客套含蓄的屁话也说过了,宋献策才话锋一转,提起了黄植生教他的“洋务真谛”。
“富大使,范大使,”宋献策轻轻转着酒杯,“本爵听说欧洲这边有个关于富国强兵的说法,叫造不如买、买不如抢的......也就是说,辛辛苦苦的造枪造炮造船,不如花钱去买现成的,然后再用买来的东西去抢。这说法到底对不对?”
听了这话,在现场作陪的黄植生吓得一哆嗦。可是他也不敢不照实了翻译,因为布鲁斯是懂汉语的!而且富凯还带来了法国外交部的翻译,根本容不得他胡诌。
吞吞吐吐的把宋献策的话翻译成了法文后,他突然发现富凯和布鲁斯都陷入沉思了。
因为这两位都觉得这“造不如买、买不如抢”,仿佛是真理啊!
现在欧洲这里,论起造东西,肯定是荷兰第一,英国第二,神罗的莱茵区第三,意大利北部诸邦第四,瑞典排第五。
而称霸的法兰西、西班牙、奥地利(神罗不能算一个真正国家)、奥斯曼,没有一个是制造业的强国。
其中法兰西制造业还强一点,特别是在抢了西属尼德兰和洛林后,已经可以和莱茵区和意大利北部诸邦比一下高低了。但是同荷兰、英国还是没得比......如果考虑到瑞典的冶金行业其实就是荷兰、英国资本撑起来的(瑞典有质优价廉的木材和铁矿石),那么法国和英荷的差距就更大了。
但是法国却还是欧洲霸主,路易十四却还是太阳王!
刚刚过气的霸主西班牙,更是一个除了抢劫外别的事儿都干不好的国家。当年发现新大陆的哥伦布还是个意大利人,哥伦布的船也是花钱买来的,水手也都是雇来的......相比之下,葡萄牙还有点真本事,可最后却给西班牙抢了个干净。
而奥地利倒不是靠抢,他哈布斯堡家族是靠结婚结出来的欧洲霸主......所以奥地利的霸主成色一直不足,总挨欺负。
至于那个让欧洲基督教国家颤抖的奥斯曼帝国......那就是强盗国啊!
奥斯曼人能造什么?他们自己的枪炮都还是希腊人帮着打造的!历史上摧毁君士坦丁堡城墙的乌尔班大炮,也是个收买来匈牙利工程师帮着造出来的。
奥斯曼人如果不是随便买点武器然后就去抢,而是老老实实的发展制造业,估摸着现在还在小亚细亚的山沟沟里钻研打铁呢!
当然了,布鲁斯和富凯他们不可能知道历史上的英国就靠着自己扎实的制造业,一步一步发展起来,最后搞出了工业革命,又靠着工业革命所提供的物质基础,把欧洲大陆上最能打的拿破仑皇帝给活活耗死了......但并不是所有会造东西的都能发展到这一步,荷兰不就没发展起来?
而且英国人不仅会造东西,抢东西的本事也是一流的。他们没发展成制造业强国的时候,就开始抢劫西班牙运金船了,再后来又抢了印度的财富!
如果没有这两次成功大抢劫,光靠老老实实发展制造业,英国人能不能支撑到工业革命都难说。
宋献策看着两个洋鬼子大使的脸色阴晴不定,心里已经有点数目了。
“造不如买、买不如抢”应该是真道理......大军师的本行是看相啊,最善察言观色,还会看不破两个洋鬼子的心思?
这个时候尼古拉斯.富凯已经点头了,“大法师,造不如买,买不如抢是对的!当然了,发展的路线不止一条,但是最合适你们大顺的,恐怕就是造不如买,买不如抢了。”
布鲁斯.范.迪门也同意了富凯的看法,他说:“如果四川还在,也许你们可以造一点好东西。但是现在......不用和大明相比,就连印度的手工业基础,也比你们控制的上下缅甸要强多了。”
如果大顺在未来失去云南,败退缅甸。那么手头最多也就剩下三百万汉人人口,最多再有数量相当的各种土著。这点人口如果摆在西欧,也许还能发展出制造业——西欧虽然小国林立,但是整个的面积并不大,一堆小国之间的经济联系都很紧密,贸易往来密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分工合作,把这一堆小国看成一个经济体也是可以的。
而大顺控制的缅甸、阿拉干、吉大这一块,面积其实不小,六百万人口摆在那里是稀少的。而且缅甸两边又是两个世界级的制造业中心——大明和印度!
缅甸的制造业再怎么发展,也不是大明和印度的对手,不是对手,当然就得亏本了......
布鲁斯.范.迪门接着说:“看来还是大顺皇帝陛下英明啊!抢劫才是最适合大顺的发展路线!
大法师,我想你们可以向荷兰赊购枪炮和船只,再聘请法兰西的军官帮助训练军队,然后入侵印度富裕的孟加拉地区......如果能趁着你们的武力还处于巅峰,征服整个或部分孟加拉,以后就不用愁了。”
宋献策笑了起来:“好!就这么办!回头见了法兰西的路大(念代)王和荷兰的领议政,我就提出借将借兵器的要求......咱们三家合伙去抢,抢到的东西,再三家平分!”
......
当宋献策在法兰西的土地上找到了洋务真谛的时候,朱慈烺派出的使臣,挂着外交部侍郎衔的罗直臣刚刚乘坐着东印度公司的商船,抵达印度西部的苏拉特港——这里也是印度帖木儿帝国统治下的最大的港口。
他是来给印度帖木儿帝国的皇帝奥朗则布送礼的,同时还为这位印度皇帝带去了一份平等条约——印度帖木儿帝国是以天方教为国教的,当然不可能成为大明的藩臣,所以只能和大明平等缔约。
而罗直臣为奥朗则布带去的,则是一份盟约。在路易十四满世界找朋友对付大明帝国的时候,朱慈烺当然也要想办法找几个盟友,大家结了盟去对付法兰西了。
而帖木儿王朝统治下的印度,则是朱慈烺最希望得到的朋友!
身在德里的奥朗则布得到手下的报告后,立即派出了自己的儿子****,前去苏拉特迎接大明皇帝的特使。
与此同时,帖木儿帝国的孟加拉总督谢斯塔.汗也正在往德里而来,他给奥朗则布带来了大顺帝国的使臣和勒索信!
抢救大明朝 第1383章 中印友谊靠奴隶?(求订阅)
当罗直臣带着他的使命和礼物,跟着朱慈烺的印度小舅子****,一同往印度帖木儿帝国的首都德里而来的时候。谢斯塔.汗和大顺帝国的使臣顾从龙、辛归义(就是那个在奥里萨省归顺李继成的辛格,被李继成赐了辛姓,还改名归义)先一步抵达了。
顾从龙和辛归义带来的勒索信,是用汉语和乌尔都语两种语言写的,所以奥朗则布自己就能看明白。
内容不用说也知道,当然是以战争相威胁,向热爱战争的奥朗则布索要一笔看上去不算太大的财富——价值四五百万卢比的大米或面粉。
四五百万卢比当然不是小数目了,相当于一百多万两白银。
不过对奥朗则布统治的帝国而言,对李继成在信中威胁将要入侵的孟加拉而言,都不算什么大数目。
自中亚返回后,实力大增的奥朗则布就大幅增加了税收,农业税从原本征收收成的三分之一增加到了征收收成的半数(这只是理论上的半数,实际上帖木儿帝国的征税能力不可能那么强大)!
另外,奥朗则布还大幅增加了非天方教商人的关税(并不仅是进出口关税,通过帝国境内的税关也要交税)。
通过增加税收,他的帝国的年财政收入从原本大约两亿卢比增加到了大约三亿卢比,也就是相当于一亿两白银(实际到手的当然不可能全部是白银,也包括大量的粮食)!
而孟加拉省作为奥朗则布帝国最富裕的省府,所贡献的税收则多达数千万卢比。
如果李继成真的有能力入侵孟加拉,并大掠一番,又怎么可能只要三四百万卢比那么一点钱?他至少应该要一千万卢比……
英明睿智的奥朗则布大帝看完了李继成的勒索信,就已经发现不对了!
贪得无厌的强盗李继成要得实在太少了……少到了不合理的地步!
不合理,那就一定有阴谋!奥朗则布皇帝很快就脑补出了李继成的诡计内容——这个强盗之王一定想先麻痹自己,然后再发动突然袭击。
穿着一件陈旧的白色长袍,双手拄着一把看上去大得有点夸张的宝剑,脸色阴沉的有点可怕的大帝。用冰冷而且具有穿透性的眼神看着两个大顺帝国的使臣,一副马上要砍人的模样儿。
顾从龙倒没怎么害怕,还大模大样站在那里和奥朗则布对视。
辛归义就不行了,奥朗则布是他的故主。虽然今天是他头一回和奥朗则布见面,但是他早就听说过奥朗则布的凶残……这位可是逼父杀兄杀弟的魔王啊!
而且辛归义又是个叛徒……心里虚着呢!
现在被奥朗则布一瞪,人都颤抖起来了。
果然有阴谋!
看到辛归义在发抖,奥朗则布心里已经有数了。
强盗之王李继成又在耍弄阴谋诡计了!
“你们回去告诉那位强盗之王,”奥朗则布用充满威慑力的声音说着又急又快的乌尔都语,“我不会给他一粒米或一撮面粉……帖木儿帝国虽然富有,但是却不会给强盗任何财物。
我唯一可以给李继成送去的只有拖鞋,我的拖鞋!”
妮莎公主的拖鞋已经送人了,剩下的就只有奥朗则布大帝的旧拖鞋了……这几年中,仗着他手头的中亚新军,可有不少印度的小邦小国收到拖鞋了!
……
“陛下,您真的要和东方的流寇开战吗?”强盗之王的使者被赶出了奥朗则布的宫廷,但是孟加拉的总督谢斯塔.汗并没有跟着离开。
看了一眼忧心忡忡的谢斯塔.汗,奥朗则布轻轻的叹了口气,低声说:“****正带着大明的使臣来德里……这一次大明的使臣带来了结盟的诚意——大量的新式火枪和大炮,还有明朝最新式的开花弹。
此外,还有一份等着我签署的条约,这是一份我们无法拒绝的盟约!”
原来奥朗则布已经收到了****让人捎来的报告,知道了大明皇帝想要印度帖木儿帝国结盟。
“盟约?”谢斯塔.汗有点惊讶,“是一起对付东方流寇的盟约?”
“当然不是,”奥朗则布说,“东方的流寇对我们也许是个麻烦,但是对大明而言却不值一提……大明皇帝想要和我们一起对抗的是西洋人,是法兰西和荷兰,也许还有葡萄牙!
另外,他还希望我能在中亚继续发挥影响力,招募更多的战士到印度来,以便减轻准格尔人、和硕特人的压力。”
原来这两年准格尔王国、和硕特王国和代王国这三个大明藩国在中亚那头过得并不是太如意。
一方面他们遇到了罗刹国支持的中亚天方教徒的顽强抵抗;一方面三个大明藩国内部又因为地盘分配的问题产生了矛盾!
朱慈炯的代国和西迁的和硕特国所占据的都是准格尔国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地盘,三者之间怎么可能没有矛盾?
另外,乌斯藏的和硕特部在被李定国、艾能奇、刘文秀驱逐后,就保着大喇嘛跑到了安西,现在已经到了喀什,眼看着也要进入西域。
这下可就让原本就复杂的西域形势变得更加复杂了!
准格尔国、和硕特国、代国这三方都想得到大喇嘛。而大明朝廷则希望大喇嘛留在安西,哪儿也别去……
同时,朱慈烺也担心准格尔、和硕特、代国三方的斗争会造成中亚局势的剧变,所以就打算派人去中亚调解。
他知道中亚三方的矛盾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地盘不够分配造成的。想要完全解决,就只有从增量上下手了。
而要拿到更多的土地,也就只能请奥朗则布帮忙了……只要他能派人去准格尔、和硕特、代国的领土上招募打手,大明的三个藩国就容易混了——奥朗则布拉走一个打手,中亚那边不就少一个和大明的“三藩国”作对的敌人?
“陛下,如果我们将大量的中亚勇士招募到印度,中亚就有可能会完全落入东方的蒙古人手中!”谢斯塔.汗低声提醒道。
奥朗则布点点头,苦笑道:“我知道,但这事对我们而言,其实是有好处的!”
“好处?”谢斯塔.汗一愣,“陛下,可我看不到好处在哪里?”
“谢斯塔.汗,”奥朗则布道,“你怎么忘记古拉姆战士和马木鲁克战士的来源了?”
被奥朗则布一提醒,谢斯塔.汗才算明白奥朗则布的心思——奥朗则布想要购买中亚的奴隶男孩来训练自己的苏丹近卫军!
奥朗则布苦笑着说:“长久以来的历史表明,只有从小训练的奴隶战士,才是我们这些信奉真神的君主手中最可靠的武力!古拉姆战士、马木鲁克战士、加尼沙里(苏丹近卫军)战士的来源,不都是从小训练的奴隶战士吗?当年没有完全被天方教统治的中亚地区,不就是这些奴隶战士的主要来源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