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奥斯曼帝国如今还能保持强盛,不就是因为还拥有几块可以招募童军的基督教徒聚居的地盘吗?如果奥斯曼人强迫那里的基督徒改宗,从而丧失招募奴隶战士的可能(天方教在理论上不允许买卖天方教徒为奴,所以一旦巴尔干地区被绿化,奥斯曼帝国就会丧失奴隶兵的来源),奥斯曼帝国早就不存在了!
谢斯塔,现在你知道我为什么乐于见到那些佛教徒回到中亚吗?因为只有他们回到了中亚,我们才能拥有可靠的兵源,有了奴隶兵,我们才能统治整个,至少是大部分印度啊!”
抢救大明朝 第1384章 我们要买的不是奴隶,是高官!
德里皇宫,觐见大厅。
“阿拉姆吉尔陛下,您说什么?我们大明必须要部分恢复奴隶制才能和印度结盟?可是,我们大明有没有奴隶制同你们印度帖木儿帝国有什么关系呢?难道你们还打算到我堂堂中华的土地上购买奴隶?你们印度帖木儿帝国统治着那么多的贱民,还需要从国外买奴隶?就算要买奴隶,去非洲买不行吗?我们大明早就完全、彻底、永远的废除奴隶制了!”
正用波斯语滔滔不绝说着“废奴宣言”的正是大明使臣、外交部侍郎罗直臣。他本以为这次的印度之行就是跑跑腿、镀镀金,也许还能勾搭一个能歌善舞的拉杰普特小妞——他来印度之前已经跟上海的印度商人打听过了,自家几百年的书香门第,搁在印度就是最高级的婆罗门种姓啊!而且他还是个特别有钱的婆罗门......
可他怎么也没想到,眼看着“应天——德里轴心”都要成了,什么都谈妥了,贸易协定没问题,在苏拉特开商馆好说,军火买卖更是好商量,大明的战舰进入印度帖木儿帝国控制的港口也没二话,中亚的势力范围划分也谈得非常愉快......可结果却在奴隶贸易上卡住了。
奥朗则布不知道吃错什么药,非要大明允许奴隶贸易!
可大明帝国现在是禁止贩奴的——在朱慈烺刚到江南的那几年中,江南隔三岔五就来一场奴变,搞得大明朝廷内外对蓄奴这事儿烦透了,干脆来了一个刀切,永远废除奴籍了。
当然了,封建王朝总是存在各种特例的!现在整个大明本土,还有一个地方还有合法的奴婢存在,就是大明皇宫!不过奴婢数量很少,只有少量的非克难太监和犯罪的宫人才是奴婢。
哦,也有一个是生而为奴的,就是孔四贞为范文程生的便宜闺女(范文程也真是本事,碰都没碰过孔四贞,就让孔四贞坏上了!难道看一眼就能怀孕吗?),一直挂着个奴婢的身份,现在都已经养成了个大姑娘了......
但是这些奴婢都是历史遗留问题,将来总归会彻底解决的。
而奥朗则布这个印度帖木儿帝国的皇帝非但没有认识到大明帝国在废奴方面的巨大进步,反而希望大明在奴隶制上开倒车,而且还粗暴干涉大明内政,实在太不应该了。
奥朗则布听着罗直臣的一口很不标准的波斯话,也有点头大了,一是听得费劲儿;二是不知道该怎么解释奴隶贸易对明印友谊的重要性......他不知道该怎么说,于是就给一边的谢斯塔.汗打了个眼色——本大帝不知道该怎么说了,还是你来说吧!
谢斯塔.汗斟酌着用词,缓缓而谈道:“大使,也许在你们的国家,成为奴隶是一件非常不幸的事情,但是在我们天方教世界中,成为苏丹或者埃米尔的奴隶,有时候是一个上升阶梯的第一级......对于某些人来说,只有在少年时代成为苏丹和埃米尔的奴隶,以后才有可能得到辉煌的前途。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奴隶,都有可能得到辉煌的前途。只有来自特定地区的奴隶,譬如来自中亚,也就是你们所说的西域地区,还有来自高加索地区,以及来自巴尔干地区的奴隶男童,在成为苏丹或埃米尔这样的权贵的奴隶后,才有可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训练,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战士,进入最精锐的亲军服役,成为国家的栋梁。
在他们为苏丹或埃米尔服役达到一定的年限后,他们还会有很大的机会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官吏,有时候甚至会成为一名高级官吏!譬如奥斯曼帝国的历任大维奇尔,就有许多是加尼沙里的奴隶战士出身......
实际上,我们想从中亚购买的不是干苦力的奴隶,而是近卫军战士,是未来的帖木儿帝国的高官啊!”
什么?印度人要从西域买小孩子奴隶回国培养成战士和高官?罗直臣真有点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难道以后印度的阁老们都要从市场上采购?
“那,那为什么非得从我们大明在西域的藩国中购买呢?”罗直臣问,“你们自己在西域也有地盘啊!那里不出产阁老吗?我听说那里穷得很的,不会舍不得卖孩子吧?”
这问题......谢斯塔.汗真有点哭笑不得,但还是得耐心解释,谁让“印度阁老”的供应链在大明手里攥着呢?
大明要是给印度来个禁运,那可就麻烦了!
“我们在西域是有一点地盘的,”谢斯塔.汗回答道,“我们控制着阿富汗和塔吉克的一部分土地,也从那里招募战士。但是我们只能从那里招募成年的战士,而不能购买少年童军......因为根据天方教的教法,我们不能买天方教徒当奴隶。阿富汗和塔吉克那里都是天方教徒,所以我们不能买那里的少年当童军。而从阿富汗和塔吉克招募的成年战士,没有从小训练的童军好用,而且他们都是文盲,没有办法成为官员。”
罗直臣越听越糊涂,“你们难道想购买准格尔国、和硕特国的蒙古人当奴隶?这恐怕不行吧?”
“那当然不行了,”谢斯塔.汗连连摇头,“我们怎么可能买蒙古人......准格尔、和硕特两国也不可能把自己的嫡系部众的孩子卖给我们啊!”
“那你们想买谁?”罗直臣问。
谢斯塔.汗说:“买被准格尔、和硕特两国所统治的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花剌子模人,以及其他的中亚当地的贫家少年。”
“他们不也是天方教徒吗?”罗直臣一头的雾水,“你们买他们不违反教义?”
“不,不,不......”谢斯塔.汗连连摇头,“他们不一定是!
准格尔王国、和硕特王国笃信佛教,以佛教为国教,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当地的天方教。在被他们所统治的哈萨克人、乌兹别克人、花剌子模人以及其他部落的百姓中,应该存在不少的改宗者。所以他们的孩子是可以合法成为奴隶,被买到印度充当童军,接受最好的教育和训练,成为优秀的战士和官僚!”
“可你们怎么确定那些孩童的信仰?”罗直臣还真有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我们有办法的!”谢斯塔.汗一本正经的说,“我们会进行考试......非常困难的考试。需要考阿拉伯语、波斯语和宗教知识!”
他当然是在胡扯!印度人办事儿哪有那么认真?奥朗则布不敢在阿富汗和塔吉克地区买童军是怕那里的部族因此做大——如果童军都出身阿富汗,那么他们很容易和阿富汗的部族联合起来,颠覆帖木儿帝国!而童军如果出自中亚蒙古人统治的地盘,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当奴隶还要考试?”罗直臣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考不上怎么办?难道连奴隶都没得当?”
“不,”谢斯塔.汗摇摇头,认真地说,“考上了退货......回中亚去挨饿!考不上才说明他们不是教徒,可以成为阿拉姆吉尔陛下的奴隶战士,然后接受最好的训练和教育!”
还可以这样!?
罗直臣心说:这样的考法,还能有考上的?那得多缺心眼啊!
抢救大明朝 第1385章 亚洲第一共和国(求订阅)
如果罗直臣真的足够了解天方教国家的历史,就能知道奥朗则布提出的要求并不过分......“外来的奴隶好当官”其实是天方教各国保持军队战斗力,维护中央权力和为统治集团补充新鲜血液的有效制度。
这些少年童军其实也不是真正的奴隶,他们之所以会有一个奴隶名义,就是为了防止天方教权贵把自己的后代送去当童军,同时也是为了防止童军世袭——一旦出现这两种情况,也就意味着“奴隶军团”的衰弱!
如果“奴隶军团”的少年营中全是一群二代,那还能往死里练吗?还能实行严格的裁汰吗?还能履行严格的纪律吗?还能真正论功行赏吗?
肯定不行啊!
另外,如果奴隶军团变成了世袭近卫军,那么“近卫军继承法”就该来了!到时候就不是国家拥有近卫军,而是近卫军拥有国家了。
所以天才的天方教统治者就将“奴隶”这个身份加在了自己贴身的近卫军身上,从而利用教规阻断了继承,确保外部的新鲜血液可以进入近卫军,以保持近卫军的战斗力。
可是由于能打的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相继“绿化”,使得大部分天方教政权的奴隶兵失去了可靠的兵源......
而朱慈烺所推行的少年近卫军制,其实就是从天方教国家学来的!
那些从九边苦瘠之地选来的少年,在本质上和古拉姆战士、马木鲁克战士和加尼沙里战士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朱皇帝没有办法利用天方教的规矩建立一个防世袭、防政变的奴隶军制。所以他的少年兵没有天方教的奴隶兵那么好的前途,几乎不可能爬到阁老的位置,甚至连把持陆军中上层都做不到——朱皇帝还办了少年军校和讲武堂,培养苗正根红的勋贵子弟(平民子弟理论上也能入讲武堂)和近卫军中的精英(近卫军士兵立功后也能入讲武堂)们互相牵制。
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明军陆军就是欧式贵族军官团和天方教童军的混合体......目前看来,这支军队战斗力还是不错的。就不知道会不会发展出让朱皇帝非常担心的“近卫军继承法”或“青年军官闹共和”这类事情了!
为了预防这两类事儿,朱皇帝也算的机关算尽了。
他一方面让苦出身的少年兵军官和富贵出身的n代军官互相牵制;另一方面又努力培养皇太子和太子妃;同时还在南洋来了个一石二鸟的布置——推动成立巴达维亚共和国!
共和嘛,据说是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的好制度......大明国内一定有不少读书人听见“天下为公,举贤任能,不传子孙”什么的,就会激动不已!
所以朱皇帝一定要在有生之年给下面的人打点预防针——现在大帝在世,宵小雌伏。哪怕真有什么中国的克伦威尔,也得夹着尾巴做人。
因此,朱慈烺才会自己推动一个“亚洲第一共和国”巴达维亚共和国,好让醉心共和的人士看看共和是怎么回事?
被朱皇帝指定当巴达维亚共和国国父的马特索尔科,这个时候已经在南大陆副总督贾布斯的陪同下抵达淡马锡岛了——在朱慈烺的安排下,南大陆总督司有了两处总督衙门,分别称北衙和南衙。其中北衙设在应天府,由总督凤鸣山坐镇。南衙则设在淡马锡,由贾布斯坐镇。
因为贾布斯在欧洲呆过不少年,非常了解尼德兰联省共和国和英格兰共和国的政体,所以朱皇帝又交代给他一个帮助巴达维亚搞共和国的使命。
......
淡马锡,南大陆总督衙门,议事厅。
“马特索尔科先生,高斯先生,你们都是从尼德兰共和国来的,一定都是拥护共和的!现在皇恩浩荡,随了你们的心愿,许你们在巴达维亚试办共和,你们可得好好办,不能搞砸了!”
“两位,据我所知,这个欧洲共和制度,也是有几种模式的。一是古罗马共和,有贵族元老院话事,有时候设独裁官,有时候不搞独裁官;二是波兰共和,由贵族议会选王,贵族议会有自由否决权;三是英国共和,没有元老院和议事会什么的,由护国主独揽大权,还世袭罔替;四是你们的母国尼德兰的联省共和,没有执政官、独裁官、护国主、国王,而是由大议会的领议政管事儿......你们二位打算搞什么共和啊?”
贾布斯和韦青木,这个时候正一唱一喝,在问东印度公司总督约翰.德.马特索尔科和巴达维亚总督克里洛夫.范.高斯。
两个荷兰人都哭丧着脸......没有一点提剑三尺,登高举事,创立共和的样子。
“总督阁下,韦知事,”四十许岁年纪,红脸皮,棕色头发,身躯长大的巴达维亚总督高斯连连摇头,“其实我是君主制度的拥护者......”
原来他是一个奥兰治党人,不喜欢共和制度的。
“哦,”贾布斯点点头,“你要称王称帝吗?”
“不不不......”高斯连忙摆手,“我不当王,不敢当,不敢......”
“不当王,”贾布斯笑道,“当什么?护国主?独裁官?还是领议政?”
“我就当个商人......”高斯哪里肯跳这个火坑?赶紧把马特索尔科推出来了,“还是请马特索尔科总督来领导共和吧!约翰,你想当什么?”
当什么?马特索尔科心说:不上绞架当什么都行啊!不过你也别想置身事外继续当奸商!
“克里洛夫,不如我们一起干吧......你当执政官,我当领议政。”马特索尔科选了个奥兰治时代的尼德兰共和体制。有执政,也有领议政。
“不好,不好......”高斯的脑袋摇得跟个拨浪鼓一样,“尼德兰是联省共和,我们巴达维亚就那么一点地盘,人口又那么少,哪里能联省?还是建立一个英格兰式的共和国吧。约翰,你来当护国主!”
护国主?那得有新模范军才能当上的!马特索尔科哪里肯就范,“我不当护国主,你来当护国主吧!”
高斯还是摇头,坚决不肯。
贾布斯和韦青木看他们俩来来回回的揖让,也有点犯难了——这两个人也太高风亮节了,江山社稷都不想要,可怎么办啊?
还是韦青木有办法,笑着道:“你们俩也别让了......这不这样,巴达维亚还是走执政官加议会的路数,不过不要设领议政了,就选几个议员出来吧。至于第一任执政官,要不你们俩抓阄吧!抓到了就当,抽不到,下回继续努力。”
马特索尔科和高斯互相看了看对方,都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只能抓阄了,听天由命吧......这可真是历史上的奇闻了!巴达维亚共和国的国父是抓阄抓出来的!
于是贾布斯和韦青木就当着两人的面,取了两张纸条,一张写了个“中”,一张空白。然后折叠起来,成了两个小方块,摆在一个没有倒水的茶碗里面,盖上了盖子,摇了摇后,打开盖子,让眼前的两个洋人自己抓。
结果巴达维亚总督克里洛夫.范.高斯命好,抓到了个“中”字,可以名垂青史,当上亚洲第一共和国的开国执政官了!
抢救大明朝 第1386章 小心,别亏哭了!
西历的167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南洋这边,亚洲第一共和国在一片无可奈何的气氛当中,隆重登场——巴达维亚城内拥有一定产业的市民和城外的农场主们,马古鲁群岛和班达群岛上的种植园主们,大都是这个共和国的第一代公民,人数不到1500,都是交税超过一定数目的成年男性,半数是西洋人活混血洋人,半数是华人。
这不到1500个巴达维亚共和国的公民,在大明南大陆总督衙门和巴达维亚东印度公司的协助下,举行了很可能是亚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民选,选出了15个共和国议事会的议员。其中华人议员7名,洋人和混血洋人议员8名。
而第一任共和国的执政官并不是由议事会选举的,而是抓阄抓出来的克里洛夫.范.高斯。这个抓阄定执政的优良传统,也因此得到了确立。以后的许多年中,巴达维亚共和国的执政官都是抓阄抓出来的——由15个议员一起抓阄,抓到了就当执政。
执政官是有任期的,一任四载,可以连抓连任......
巴达维亚共和国的第一届议事会组成后,虽然没有进行抓阄(从下一届开始就要大家一起抓了),但是他们的责任也不小啊!他们得制定巴达维亚共和国约法。
《约法》这个事儿,有时候管用,有时候不大管用。而在巴达维亚共和国,《约法》肯定是不大管用的。
因为这个共和国根本就是个用来在战争时期维持东西方贸易的“壳”——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注册地被转移到了巴达维亚共和国,明面上脱离了荷兰的管辖,但是阿姆斯特丹的董事会却依旧可以任免公司总督,而公司也会照常向远在欧洲的股东们扽分红......而且东印度公司和荷兰印度贸易公司的合作,也会继续保持。
由于要在东西方之间充当桥梁,同时又要让大明和荷兰两方面都满意,所以巴达维亚共和国的约法也就得保持足够的灵活性,有时候甚至会制定几个版本的约法,以便两头蒙混。
不过巴达维亚共和国的进步意义,而是不可否认的......
在1670年的东方,可以和巴达维亚共和国的成立相提并论的大事,当然就是南方大陆的探索了。
因为成立共和国的事儿耽搁了不少时间,所以实力强大的巴达维亚东印度公司并没有在探索南方大陆的活动中拔得头筹,而是让英国东印度公司抢了先机。
在北半球的1670年春夏之交的时候,由4艘300——600吨的盖伦船组成的探索船队离开了淡马锡岛,向南穿过巽他海峡进入印度洋,借助南赤道暖流向西航行。几乎横渡了印度洋后,在马达加斯加岛附近海域向南转向,在向南航行了一段距离后,找到了西风漂流带,然后一路向东。在向东航行了20天后,英国人的船队又遇上了一股持续的东北风(西澳大利亚寒流)。
借助着这股东北风,英国人的四艘探索船,就向着他们的目的地——南方大陆的西南海岸而去了。
但是现在,他们还没有发现传说中富饶的南方大陆。
在探索船队的旗舰“奥利弗.克伦威尔”号上,英国东方舰队的司令官布莱克少将,站在船艉甲板上,看着早就让他有点厌烦的壮丽景色。
四周的海水蓝得如同一张闪闪发亮的毯子,风浪不小,一层层的涌浪滚动,就像这层蓝色的毛毯在缓缓起伏。阳光洒在上面,满眼都是闪烁的波光。空气非常潮湿,还有点阴冷,极目向四下望去,仿佛视线可以穷尽到无限的远处。
但是并没有任何陆地的影子,连一处小岛都没看见。
探索船队的水手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而且还拿了丰厚的薪水,等任务完成后还会有一笔奖金,另外船上的食物也比较丰富,还有足够的朗姆酒供应——这一切都保证了慢慢无期的航行过程中,水手们的精神不至于崩溃。
当然了,如果探索船上爆发坏血病,那么一切努力都会化为泡影......不过英国东印度公司也有所准备。因为这种可怕的疾病是所有西洋水手的梦魇,但是却很少会伤害到来自中国、日本、朝鲜、安南的水手。
所以东印度公司为布莱克少将的船只配属了一定数量的日本人和安南人......在大约十年前,东亚面孔的水手几乎不可能出现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船只上。但是现在,随着东亚人越来越多的走向海洋,因此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可雇到一些“不怕坏血病”的水手了。
而加入“布莱克探险队”的这些日本人、安南人还有另外一个任务,就是在发现南方大陆后登陆建立据点。
只有成功建立了第一个据点,英国东印度公司才算完成了和南大陆总督司签署的合同——根据合同,他们可以得到一笔奖金和在南方大陆建立殖民地的权利。
建立殖民地是一个高风险、高收益的买卖——如果被发现的土地足够富饶,而且开发者又能以足够低廉的成本向那里运输殖民者,那么殖民地应该可以很快盈利。
可别小看殖民地的盈亏问题......亏本殖民通常是无法持续的!
特别是英国东印度公司从本质上说是一家商业公司,他们在南方大陆的项目,就是一次商业上的冒险。
除了来自日本和安南的水手外,“奥利弗.克伦威尔”号上还有其他一些东方面孔,他们是大明海军的官兵,根据合同负责监督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探索和殖民——是否发现了南方大陆的海岸,是否建立了殖民据点,可不能由他们自己说了算。
负责带队的明朝海军军官名叫杨彦迪汉子,官衔是千户,本是郑森的老部下。在大明海军中不算是科班,也不是嫡系。所以在舰队当中混不出头,就转到了南大陆总督府,当了个海军副参军长。
他不会说英语,布莱克也不会说汉语,所以两人并没有什么交流。倒是随船的东印度公司大班沃斯特和杨彦迪挺谈得来。
布莱克在船艉楼上看风景的时候,沃斯特和杨彥迪正在上甲板上散步聊天,打发着无聊的时光。
时间一点一点的流逝,慢慢的接近了正午,就当时有人都以为他们又要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漫无目的的漂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忽然有人用英语大喊了起来。
“黑鸟!黑色的大鸟!”
沃斯特连忙抬头张望,很快就在船队东面的天空当中,发现了几只黑色的大鸟组成一字队形,由北向南飞去!
杨彦迪也发现了空中的飞鸟,还掏出了单筒望远镜,仔细观察。
“黑色的鸟,看着像是大雁……”杨彦迪嘀咕着,“看来是找着南方大陆了!”
布莱克这个时候也看见了空中飞行的这几只黑天鹅,这种鸟类的迁徙比较随意,有时候会绕着大陆飞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