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抢救大明朝 第1197章 你们不是股份公司吗?(求订阅)
“大皇帝陛下到底是什么意思?”马特索尔科皱着眉头问来访的韦青木领事。
韦青木笑着:“陛下的意思,在战争爆发前我就和您说了......陛下并不打算把东印度公司从巴达维亚和香料群岛赶走。而且陛下也愿意和荷兰、英国、法国、葡萄牙等西洋海上贸易强国一起分享马六甲海峡这条黄金水道。
我大明,素来是主张航行自由和贸易自由的!”
什么?你们大明素来主张贸易自由?马特索尔科真有点哭笑不得,合着你们没有闭关锁国过啊!
马特索尔科沉默了一会儿,又问:“目前的局势下,大皇帝陛下还会遵守之前的承诺吗?他就不打算从我们这里得到点什么?”
比如割地赔款什么的......
韦青木笑了笑,道:“仗都打了,自然要有一个交待......不过我大明天朝也看不上你们在南洋的几块巴掌大的地盘啊,所以也就不让你们割地了。”
马特索尔科心说:那就是赔款了!也不知道要赔多少?
“至于赔款嘛,”韦青木笑了笑,“陛下是知道不能杀鸡取卵这个道理的,你们东印度公司现在就是只受了伤的会下金蛋的母鸡啊!要是杀了取卵,那可就太可惜的......所以陛下也不想多要赔款,少赔一点,拿个1000万两银子就行了。”
“一......一千万两?”马特索尔科当时就嚷嚷起来了,“这是勒索!东印度公司不会支付那么多的赔款,而且也没有那么多钱......”
荷兰东印度公司当然拿得出1000万两了,这家公司在1602年成立的时候就募集了650万两荷兰盾的资金,差不多相当于一百八十万两白银。现在可是1664年了,62年的积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净值怎么都该有几千万乃至上亿荷兰盾。
不过要荷兰东印度公司一下子掏出1000万两,还是会伤筋动骨的。
“没有钱是吧?陛下就知道你们可能没有钱,不要紧的,不要紧的......”韦青木笑道,“不过你们东印度公司不是股份公司吗?”
“是啊?”马特索尔科问,“这和赔款有什么关系?”
韦青木道:“股份公司可以发现股份筹集资金啊!”
什么?
发行新股圈钱赔款?马特索尔科心说:这么天才的主意是谁想出来的?
韦青木又道:“或许......也可以直接用股份来抵偿赔款!我朝皇帝很希望入股东印度公司,成为它的众多股东之一!”
“入股东印度公司?”马特索尔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原来这个大明皇帝想要的不是东印度公司的地盘,而是东印度公司本身!
这可真是太无耻了!东印度公司可比巴达维亚和那几个香料岛有价值多了!
韦青木看着马特索尔科,笑着说:“而且大明皇帝非常看重总督阁下的经营能力,希望您可以在他入股之后,继续担任公司的总督......而且,皇帝陛下认为您现在所领取的薪水实在太低了,不能反应您为公司所做的贡献,得加薪啊!大大的加啊!”
马特索尔科轻轻点头,他和天朝皇帝终于找到一点共同语言了。
马特索尔科思索着说:“可是阿姆斯特丹的董事会对于任何失去公司控制权的可能,都保持着最高的警惕。”
韦青木笑道:“大明天子只想获得东印度公司最多20%的股份,而且只会向阿姆斯特丹派出一名董事,不会参与公司的日常经营。”
马特索尔科眉头皱着,“20%的股份是不是多了一点?”
东印度公司20%的股份虽然值不了1000万两,但却能让朱慈烺坐稳东印度公司最大股东的宝座。虽然现在只派出一名董事,但是将来谁知道?
“不多,不多......”韦青木摇摇头道,“总督先生,您应该告诉阿姆斯特丹的股东们,让大明皇帝陛下入股,将会给东印度公司带来的利益是多么的巨大!”
马特索尔科斟酌着问:“利益?能说的具体一点吗?”
韦青木说:“比如南洋群岛地区将会出现一座真正的中心城市,它将是全世界航运中心和南洋地区的金融、经济中心......东印度公司将可以和大明皇家商会、一官党商行、沙船帮商行共同成为这座城市的缔造者!”
马特索尔科追问:“这座城市将会出现在哪里?”
韦青木说:“将会出现在淡马锡岛上!”
当然是新加坡了!
随便找张地图看一看就知道,南洋的中心不可能是雅加达,只能是新加坡。老天爷赏饭,人家就占了这个位置!在朱慈烺的南洋布局中,当然也少不了一个新加坡了。
而且要把这个新加坡迅速的发展起来,最好拉上荷兰东印度公司一起干。因为淡马锡岛的定位不是南洋地区的航运中心,而是全世界的航运业中心......也就是国际贸易的中心!有了这个基础,淡马锡岛才能进一步成为南洋地区的金融和经济中心。
而要让淡马锡岛成为世界的贸易和航运中心,怎么能少得了荷兰这个海上马车夫?
另外,由于马六甲海峡处在天朝、天方教、基督教、印度教四个文明圈子交汇的地方,四个文明圈子的碰撞不可避免。所以淡马锡岛要想迅速成为中心,就必须拥有自由和中立两大特性。
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属于各个文明圈子的商人和资本吸引到淡马锡岛。
而能够给予淡马锡岛自由和中立的,不可能是天朝的公爵或国王——在朱慈烺的设想中,十二公国是没有什么自由可言的,更不可能中立!它们是护卫天朝文明的关墙和城壕,怎么能自由、中立?
但是十二公国也需要有可靠的财源支持,靠马六甲半岛和苏门答腊岛有限的农业、矿业、渔业是不大够的,所以也得从海贸上搞钱。
在朱皇帝的设想中,淡马锡自由市就是给这十二个公国捞钱的......十二个公国可以躲在幕后收钱,但是摆在台面上的,负责管理和建设城市的,可不能是十二个仁义公国,得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这样的西洋奸商。
韦青木说:“我朝皇帝希望在淡马锡岛上建设一座中立和自由之城,这座城市将会从天子那里得到特许,城市将由商会而不是官府负责建设和管理,天子只管在城市建设后收取土地租金,其余一该不问,所以管理城市的商会可以制定他们认为可以促进城市繁荣富裕的任何规则、法律。皇帝陛下希望东印度公司可以成为淡马锡城市商会最大的股东!
总督阁下,您应该知道上海市这十几年来的发展吧?从无到有,凭空出了一座大商埠......哪里已经是大明国内地价最为昂贵的城市了!如果东印度公司当年大举投资在上海,现在一定会获得巨额利润。
而淡马锡岛的地理位置比上海更为优越,还能享有最大的自由和特殊待遇......这样的机会,不容错过啊!”
马特索尔科终于心动了,“领事先生,您提出的条件的确很有吸引力,但我只是东印度公司的总督,没有权力决定那么大的事情......我希望可以先和撤退的东印度舰队的司令官会面,然后委托他和公司在东印度舰队中的代表返回荷兰,去说服阿姆斯特丹的董事会和大议长阁下。”
抢救大明朝 第1198章 睁开眼睛看世界的流寇(求订阅)
马特索尔科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总督,大殖民者,大奸商,那是很狡猾的!他可什么都没答应韦青木,而且还提出要去和东印度舰队的司令官会面——这是要先弄清楚状况,看看自己输了多少,还有多少牌可以打,有没有机会扳回来......
“行啊!”韦青木笑着点点头,“您尽管去......不过我们可不知道你们的东印度舰队去了哪儿?”
“我知道,”马特索尔科说,“不是去了锡兰,就是去了缅甸。”
“去缅甸?”韦青木一愣,“那里不是流寇的地盘吗?”
马特索尔科说:“不是流寇,是大顺!我们东印度公司和大顺帝国结盟了!”
“你们和他们结盟?”韦青木摇摇头,“他们又出不了海,在天朝本土也给死死压制在巴蜀云贵,你们和他们结盟有什么用?”
“他们会出兵助战!”马特索尔科认真地说,“之前在槟榔屿登陆的就是大顺帝国的军队!”
“什么?槟榔屿?流寇去了槟榔屿?没有听说啊!”韦青木连连摇头,“总督,您一定搞错了,本使根本没有听说流寇出了兵。”
大顺当然出兵了,只是去阿拉干国和入侵的奥朗则布打架了——不过奥朗则布听到自己入侵阿拉干的消息,估计也是一头雾水吧?
马特索尔科看韦青木的表情不像是撒谎,心里也直打鼓......马六甲海峡一带的苏丹国没一个能打的,如果大顺帝国再按兵不动,那么荷兰就真的打不下去了。
“我会先去缅甸问问,”马特索尔科说,“希望你们的舰队不要阻扰。”
“行!”韦青木很好说话,点点头道,“不过我也有个要求......请您取消戒严,并且发布安民告示,告知巴达维亚城的所有白人,就说和平谈判已经开始,大明皇帝已经保证不会进攻巴达维亚,请大家安心居住,不必逃离。”
马特索尔科想了想,还是点头答应了韦青木——如果大顺帝国真的放了荷兰的鸽子,而东印度舰队也真的在马六甲海峡遭受了挫败。那么荷兰东印度公司就得认真考虑和天朝帝国合作的问题了。
东印度公司毕竟是一家公司......是要为股东赚钱的!
如果能在天朝帝国统治的南洋地区赚到更多的钱,那么它就不应该选择撤离。
如果接受天朝皇帝成为股东能够赚到更多的钱,那么它就不应该对皇帝陛下说不......
马特索尔科和韦青木谈妥之后,立即照着对方的要求发布了公告,随后就搭乘上一条200吨(载重)的轻快帆船,在韦青木的陪同下,直奔马六甲海峡而去。
在他抵达淡马锡岛的时候,果然见到了数以百计的明军帆船排列在一处宽阔的河口,在河岸边上,一座简易的土木棱堡正在赶工修建当中。
因为有韦青木的陪同,在海峡中巡逻的明军帆船没有阻拦马特索尔科的帆船,还给了马特索尔科一面“通行旗”。
马特索尔科让人挂起通行旗后,就立即赶赴马六甲——马六甲城距离淡马锡岛有三百多里,曾经是统治马六甲海峡的马六甲苏丹国的首都,在1526年的时候,这座城市被葡萄牙人占领,后来又归了荷兰东印度公司。不过当马特索尔科再次抵达的时候,大明的日月同辉旗和一面书写着“仁福”两个汉字的红底大旗,已经在马六甲城上空猎猎飘扬了。
这座城市已经易主,现在是仁福公国的临时首都了——十二公国的地盘早就分好了,和淡马锡岛隔着一道细长的柔佛海峡的柔佛城及其周边属于仁安公国;马六甲城及其周边属于仁福公国;巴生河口及其周边属于仁至公国;仁至公国以北则属于义兴公国,都城摆在荷兰人控制的邦咯岛附近的天定河口——那里是霹雳苏丹国的锡矿外运的重要水道;槟榔屿以及附近的大片陆地都归义全公国所有;紧挨着北大年的哥打巴哈鲁及其周围的大片土地则归义勇公国(位于马六甲半岛东岸);义勇公国以南是义全公国;义全公国以南是道全公国;道全公国以南则是占有柔佛之地的仁安公国了。
另外,现在定居在北大年的原苏禄国在苏门答腊岛被仁义之师控制后,会迁往亚齐,北大年之地会由道盛公国接管。
而道隆、德显、德佑、德升等四个公国,则会在苏门答腊岛上占有廖内、巨港、占碑以及和爪哇岛隔海相望的楠榜等地。
至于马六甲海峡入口处的那些岛屿,则暂时归于无主,由大明海军控制。
而马特索尔科则是在东印度公司设有炮台的邦咯岛上,才得知了东印度舰队的确切去向,也知道了那帮言而无信的流寇的确放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鸽子......虽然被放了鸽子,但是马特索尔科还得去大顺朝的地盘。
因为整个东印度舰队的残余力量还在那里修理呢!
船在港口内,不得不低头啊!
所以马特索尔科就在邦咯岛和韦青木告别,自己乘坐轻快帆船继续北上,终于在农历的八月下旬抵达了已经被大顺帝国控制的妙乌城。
在妙乌城内,马特索尔科见到大顺帝国的皇太孙李继成......这位皇太孙现在也大大进步了,进步到了睁开眼睛看世界的地步了。
虽然大顺帝国在吞并缅甸之后,就已经一只脚跨入了殖民帝国的境界,但是另一只脚却还留在原地——大顺对缅甸的殖民不大成功,殖民者病死了好多!而且大顺帝国也没有冲向大海的意思,就站在沙廉府的海边看看海就满足了。
不过在李继成突袭阿拉干王国后,这位大顺事业的接班人的思路就开始转变了。
他终于知道走海路进攻敌人的厉害之处!
而在荷兰东印度舰队抵达阿拉干的波基岛后,李继成才真正看清了世界——原来大明已经是世界上头一等的海军强国了......那么,大顺怎么办?大顺不能坐以待毙啊!李过上年纪了,再混几年就是先帝了,李来亨也老大不小了,总能坚持过去,可李继成还年轻啊!他可不想当什么顺末帝、顺哀帝、顺废帝的。
“大顺帝国要强大,要和大明帝国长久的对抗,也必须要走向海洋,从海上汲取财富和力量,而走向海洋的办法,可以先分两步,第一步是建立自由的贸易都市,就像大明建立上海市一样......大顺可以重点建设沙廉和妙乌两处。这两座城市可以采取完全不同于大顺其他地方的制度,可以重视工商业,可以欢迎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和工匠。
在吸引到了足够多的商人和工匠后,大顺帝国就能在这两座商业城市打造舰队了,并且派出冒险家去为大顺帝国寻找合适的海外殖民地了......”
在妙乌城的王宫内,远道而来的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马特索尔科正在教李继成这么殖民——他不能不倾囊相授啊!荷兰东印度舰队都惨成那样了,只能靠着阿拉干的工匠才能勉强修上一修,好让它们启程回国。
回国以后,当然是又一轮的海军改革了——这些年世界上的海军强国真是烧钱都来不及啊!好容易造出一批新式战舰,结果一上战场发现不对,又落伍了,得继续烧钱!
抢救大明朝 第1197章 想殖民,又不会做生意怎么办?(求订阅)
“马总督,”李继成听着布鲁斯.范.迪门把马特索尔科的话翻译成了汉语,突然开口打断道,“那个海外殖民地有什么用啊?那么老远的,也不好控制,辛辛苦苦打下来,最后出了逆贼,自建一国,那不就鸡飞蛋打了吗?”
布鲁斯听着他的话,心想:你自己背信弃义,于是也怀疑他人会背信弃义吗?果然是强盗之国啊!
心里这么想,但是嘴上还是老老实实的把皇太孙的话翻译成了荷兰语。
马特索尔科则非常认真的替大顺国想了想,然后说:“大明帝国似乎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所以才在海外广建藩属之邦,并且分封给皇帝的兄弟子侄......”
“这个办法......”李继成不大愿意,大顺的李氏皇族现在人口也不少了,李自成自己没儿子,但是有侄子李过(后来变成了李自成的儿子),弟弟李自敬。李过即位当了皇帝,李自敬则被封为楚王,养在昆明吃喝玩乐生儿子。
而李过和李自敬都有儿子,其中李过有十一个儿子,李自敬有八个儿子,这些儿子中的一部分已经成年,成年的儿子又生了许多儿子!
其中李过的儿子除了李来亨封太子,其余都是亲王。李自敬的儿子则以长子李忠为世子,其余封侯。
而太子李来亨的儿子,则是长子李继成封立太孙,其余封郡王——将来李来亨当了皇爷,这些郡王还可以升级当亲王。
而李家这些王爷们的待遇,可要比朱慈烺给朱家那群龙子龙孙的待遇好多了——朱慈烺这边路子多,可以自己努力。李过这边没什么出路,就得养着这帮王爷。所以李家的亲王职田都给“一万石”,郡王给“五千石”,侯给“三千石”。
想到这些“白白给出去”的土地,李继成就有点舍不得了。如果再让他出钱出力替这帮总是眼红自己太子位置的兄弟张罗封国,他可就不愿意了,这事儿对他有什么好处?不仅没有好处,没准还有坏处呢!万一这些兄弟忘恩负义,起兵造反怎么办?
“朱慈烺这么干有什么好处?”李继成问。
马特索尔科想了想,“可以输出一些人口,缓解本土的土地紧张。”
土地紧张......李继成一听这四个字就脑仁疼!
现在大顺朝也遇上土地紧张的难题了!土地就这点,要分一份的人却越来越多,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而要输出人口,好像也不大容易。
“可是那些人未必愿意去那么老远啊!”李继成抱怨道,“缅甸这里还挺宽敞,又有几个人愿意来?”
马特索尔科说:“那是因为没有厚利引诱,明国那边商贸繁荣,无论是东去新洲还是南下暹罗、金瓯,都是有利可图,这些年可有不少人在南洋和新洲发了大财。有他们做榜样,当然有人不畏艰险路遥,跨海而去了。”
说穿了,现在明朝的对外殖民是以资本主义性质的殖民为主——也就是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殖民。除了作奸犯科被逮着的流放犯,其他人大多是揣着个发财梦出海的。到地方后,无论是经营农场,捕猎毛皮动物,开办各种作坊商铺,还是寻找黄金,目的都是为了发洋财,而盈亏自负!
而为了发洋财出去的明朝人当中,就有不少是攥着本钱的主儿,有些是财迷心窍的商人,有些是权贵家里没有继承权(爵位)的学渣儿子。有了他们的本钱和管理,大明朝廷在殖民地的投入就小多了——不仅是投入的本钱小了,管理的压力也轻了。殖民地距离本土动辄万里,来回一趟就是一两年,管理就是个大问题了。
朱皇帝上哪儿找那么多既能干,又清廉,而且还不怕苦、不怕死的官员去殖民地管理官有经济?想想就知道不行,让人贪没了他都不知道啊!当然了,他如果想走西班牙式的殖民路线另当别论,但是落在大明手里的地盘和西班牙人早年捞到的地盘不一样,没那么大油水,必须得投资开发,然后才能有收获。
而且大明本土人口太多,眨眼就得两亿了,不是西班牙那样才几百万,所以必须向外输出,这就需要在殖民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开发。
所以大明的殖民地开发,就不得不依靠万恶的资本和封建领主了,其中封建主的本钱也得自筹。在这种模式之下,大明朝廷本身对殖民地的投入就非常有限了,对大明朝廷而言,殖民的成本是很低的。
成本很低,才能做大啊!
要是殖民的成本太高,殖民事业就会亏本,亏本扩张是不可持续的。
当然了,这种低成本殖民也不是没有缺点,它的缺点就是很难控制无利可图的地盘,而且大明和这些藩国之间是用经济利益捆绑起来的。经济利益一致的时候很好,很团结。可是经济利益一旦发生冲突,那么早晚得闹翻。
“不成不成,”李继成已经在摇头了,“额不是当奸商的料,额这个实在,不会那些坑蒙拐骗的伎俩。”
大顺抑商,自然要突出商人的奸诈了。李继成打小就被灌输商人奸诈,工匠油滑,农民本分,士人(府兵)忠勇的概念,所以张嘴就是这样的话,完全忘记了今天的座上宾马特索尔科和布鲁斯.迪门都是他口中的奸商。
被皇太孙指着鼻子骂奸商,马特索尔科和布鲁斯.迪门当然是很不爽的,他们俩再奸也没李继成奸啊!
两个洋鬼子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都决定要坑李继成一把了。
“如果皇太孙殿下不会做生意,又想从海上获利,”布鲁斯.范.迪门现在接过了话题,对李继成说,“那不如去抢吧!”
“抢......”李继成摸了摸自己的大胡子,这倒是祖传的手艺,但他家的这门手艺是在陆地上用的,不是在海上用的,隔行如隔山啊!出海抢东西那是郑芝龙拿手的绝活。
“可额们不会水战啊!”李继成倒也实事求是,“出海就晕,还怎么抢啊?”
布鲁斯.范.迪门听了这话心想:你们这群旱鸭子还想当海盗?可别出了海就翻船,都省得朱皇帝派兵灭你们的门了。
“不会水战没有关系,”布鲁斯.范.迪门说,“其实最佳的劫掠对象就在你们的身边,有阿拉干国的水军就足够了......如果您还觉得不放心,我们荷兰还可以提供一些帮助,为您打造一支足以在孟加拉湾近海活动的海军。”
“额们的身边?”李继成想了想,“你是说大古剌国?”
大古剌国就是在后世的丹那沙林一带,现在并不是一个统一的国,而是一堆孟族人的小邦国。大顺和大明都对他们没什么兴趣,所以就留着当缓冲了。
“当然不是,”布鲁斯.范.迪门说,“您向西看看啊!”
“向西?”李继成明白了,“你说的是天竺国啊!可是天竺莫卧儿朝兵强马壮,还有个很能打的奥朗则布,很不好对付啊!额们现在还在和大明交战,没有太多的力量可用于西征啊!”
李继成在妙乌的这些日子,也不是没有窥视过天竺。但是他搜集到的信息都告诉他,隔壁的莫卧儿王朝很不好惹!兵强马壮,明君在朝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