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朱慈烺也叹了一声,颇有一些感慨,“玩股票总是有人要亏钱的......”
“那是啊,”罗大公笑着,“这事儿要人人赚钱,还有谁去种田,谁去扛苦力,谁去替大明开疆辟土啊!”
朱慈烺点点头,是这个道理啊!
“这些日子有不少人跑路去美洲府了吧?”朱皇帝又问。
“跑了不少,”罗大公道,“从上海出去的就有两三万人了......真没想到这事儿还能推动殖民。”
“朕也没想到!”朱慈烺苦笑着。
罗大公又道:“陛下也不必替重庆王难过......这树挪死,人挪活,重庆郡王在南京的时候什么都不是,去了上海就折腾出那么大的动静,要是去了美洲府,指不定有多大的出息呢!”
“说的也是啊!”朱慈烺笑了起来,“应天府的龙子龙孙车载斗量,他不算什么。现在出了洋,你可就是独一份了!说不定这会儿已经在后悔没早点出国了。”





抢救大明朝 第1142章 父皇,五弟去新大陆赚钱了
确定了朱慈焕已经成功跑路去了新大陆后,朱慈烺总算松了口气——这小子总算走对了路!
他要是跑回应天府城找崇祯上皇哭闹,朱慈烺才是真头疼呢!他们父子俩要是和朱皇帝哭闹哀求,要他帮忙兜底,那可如何是好?
一百余万的亏空对朱慈烺而言,并不是一个太大的问题。但是他却绝对不能替朱慈焕兜底......因为一旦开了这个先例,以后宗室还怎么创业?还怎么经营?赚了是自己的,亏了找皇上兜底?没有这样的事情!
只兜一次,下不为例?
呵呵,下次还有下次,下不为例的话是一直可以说下去的!
而且一次兜底就会给市场形成强烈的“兜底预期”,从而极大提升宗室成员的信用度,所以下一次的窟窿必然会更大!
如果朱慈烺给朱慈焕兜了一次底,那么为了避免下一次规模更大的兜底事件,他就必须严格限制宗室经商——而限制宗室本来就是个政治正确的事儿,所以很容易形成惯例。
因为宗室成员一生下来就比普通人有着太多的优势,成功唾手可得。如果不对他们进行限制,就会在相当程度上堵塞寒门晋升之路。
所以明朝把宗室当猪养的政策,其实是顺乎民心的,也符合宋朝以来形成的限制权贵的传统。
试想一下,如果明朝不限制宗室,那么在甲申之难前名列玉牒的十余万凤子龙孙得出多少大官僚、大资本家、大军头啊?
想必不会有人真的认为这些大权在握,掌控了国家的军事、政治和经济大权的人所占有的社会财富和资源,会比一群被圈养的宗室更少吧?
看看两汉的“遍地刘”就知道了,“遍地刘”的存在,不仅占有了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对于当时的王朝更替形成了极大的阻碍!
即便是历史上对旗人经商置产有所限制的清朝,到了末年还能整出一个皇族内阁!
相比之下,在甲申之难前,崇祯皇帝既没有“遍地朱”可以指望,也没有皇族内阁可以依靠......而十几万被当成“猪”养的龙子龙孙,则被杀了个大快人心,承担了败坏天下的历史责任,这是多好的事儿啊!
要换成赤眉、黄巾,能杀得光刘邦的龙子龙孙吗?
就李自成、多尔衮这种水准的敌人,拼了命也杀不死刘秀和刘备这样的人物啊!
如果朱慈烺仅仅是普通的书生士子,他肯定不希望那些喊着金汤勺出生的天潢贵胄来和自己争夺非常有限的上升通道的......
但朱慈烺偏偏是皇帝,是这帮龙子龙孙的一族之长,当然希望这群龙子龙孙可以在各个领域都茁壮成长了!
各个领域当然也包括工商业了......毕竟资本主义的时代已经到来了。
但资本主义终究是“亏”出来的,哪怕是含着金汤勺出生的龙子龙孙,也就是成功的概率比人家高一点,但失败依旧是大概率事件!连太上皇帝朱由检的生平第一次商业活动,也没有逃出亏损的大概率,赔了个血本无归!
当朱慈烺到仁寿宫来向他报告朱慈焕逃亡事件的时候,他正在那里唉声叹气呢,看见“天下第一孝子”来了,连忙上前去问:“那逆子抓回来了吗?”
“逆子?”朱慈烺讶异地看著崇祯,“您说谁是逆子?”
崇祯一摆手,“不是说你,朕说的是慈焕那个忤逆不孝的东西!”
什么?朱慈焕这就忤逆不孝了?朱慈烺摇摇头,道:“父皇您说什么呀?五弟是孝子啊!”
崇祯上皇咬牙切齿地说:“他把朕的养老钱都亏没了,还是孝子?”
“父皇息怒,他已经知道错了。”
“知道错了?”崇祯看着儿子,“那朕的银子......”
朱慈烺笑道:“他已经去美洲府赚钱了,等他赚到了钱,就会还给您的。”
“去,去美洲赚钱......”崇祯猛地跳了起来,抬着手指着外面,“他,他,他跑了?”
朱慈烺摇了摇头,“父皇,五弟不能算跑吧?”
“还不算跑?”崇祯气得直哆嗦,“欠债不还,还坑了朕的银子,还一跑了之......朕,朕,朕没有这样的儿子!朕要把他革出宗籍!”
朱慈烺连忙摆手:“不行,不行......父皇要革了他的宗籍,那25万两就再也回不来了!”
崇祯一愣,看着朱慈烺:“你,你的意思是朕的25万两还能回来?”
“儿臣可没那么说,”朱慈烺摇摇头,“但总是应该给五弟一个机会吧?他怎么说也是您的亲儿子啊......您真就忍心为了区区25万两革他的宗籍,把他往死路上逼?虎毒还不食子呢!”
“你......”崇祯上皇心想:你现在出来装好人了!你要是肯帮他一把,他至于亏得跑路吗?
朱慈烺又道:“父皇您的儿子那么多,也不可能人人都有合适的官职,将来一定还会有别的儿子想从商。可商场险恶,亏本也是难免的,如果亏一次就把宗籍都丢了,将来还会有谁敢学五弟啊?”
“还有人要学这忤逆子?”崇祯瞪了朱慈烺一眼,“朕可没那么多养老钱给他们坑!”
朱慈烺笑了笑,道:“您本就不该把钱给五弟......儿臣、代王、洛坤郡王都经营有方,您要投钱也我们仨这里投啊!
五弟初出茅庐,什么都不懂,您就敢往他那儿投25万两,这样投资亏本也是正常的,正常的,没有什么。”
“你,你......你就气朕吧!”崇祯跺了跺脚,“朕早晚给你们这些忤逆子气死!”
朱慈烺忙拱拱手:“父皇息怒,您51岁大寿就在眼前,可别让五弟气坏了。”
崇祯叹了口气,脸上浮出了哀伤的表情,对朱慈烺道:“再生气那也是朕的儿子......你五弟从小就命苦,生下来没多久就没了娘亲,后来又被流寇俘去,在流寇那儿呆了好多年才获释。
现在又要去新大陆,也不知道这辈子还有没有机会回来了!慈烺,你给新大陆那边的人下道旨,让他们一定好好照顾他。”
原来崇祯还是好爸爸......
朱慈烺点点头,“父皇放心,儿臣会有安排的。”
......
日本国,长崎市。
这座位于日本列岛面向中国的最西端的港口城市,在洪兴十三年末到洪兴十四年初的几个月间,突然挤满了从上海府跑过来的,想要去新大陆闯荡的中国人。
新大陆的美洲府开张已经有点年头了,可是一直都不温不火的,也没见什么移民潮。就算有不少中国人飘洋过海去了,多半也是被大明和合众国当局哄骗去的,极少有自发的。
可是这段时间也不知怎么了,居然有成千上万的中国人自发离开最中国最富裕的江南水乡,飘洋过海来了日本,挤在小小的长崎市,等待着去新大陆的海船。
这事儿弄得九州岛上的日本人都有点心动了——难道新大陆那边出现了发财暴富的机会?
是不是发现金山银山了?还是发现了特别温暖湿润肥沃的土地?要不然这些中华上国的百姓怎么连江南富裕之乡都不住,要去新大陆闯荡了?
到了洪兴十四年初的时候,更加惊人的消息传到了小仓公方徐正之那里——大明天朝的一个王爷也到了长崎,准备稍加休息以后去新大陆!




抢救大明朝 第1142章 大明王爷升值记
位于丰前国小仓城堡,现在是九州岛的政治中心,也是日本王国下属的九州管领府的驻地。
如今的日本国虽然实现了公武合体,但是中央集权的政府依旧是不存在的。
哪怕日本国的王廷开始推行考试做官制度,也不可能如历史上的倒幕维新运动时一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通过奉还版籍和废藩置县等一系列改革,将日本从一个分封割据的封建国家转变为一个统一的资本主义国家。
原因很简单,日本国内的封建势力依旧强大,在公武合体前,德川幕府才刚刚传到第四代。而实际上掌权的德川光国和保科正之还都是德川家第三代,这些人物的能力根本不是幕末时代早就颓废的幕府和各藩统治者可以相比的。
而且在德川家族内部,拥护分封割据的势力依旧存在,影响力还不小。
昔日幕府的头号大佬,率领德川家大军扫平丰臣叛军的保科正之(徐正之),就是分封派的首脑。
为了安抚正之和分封派,已经当上国王的德川光国不得不委任正之为九州管领。并且将九州地区的十一个令制国(包括壹岐国和对马国)都置于九州管领府的统治之下,其中的丰前国的26万石(小仓城所在的令制国)、丰后国23万石、萨摩和大隅两国的61万石,都归正之直领。
拥有九州管领职位和110万石大封,还拥有日本国姓的徐正之,在九州十一国地方上的威望极高,从一年前开始,就被人尊称为小仓公方了。
不过这位在九州十一国领内说一不二的小仓公方大人,现在却离开了他的老巢小仓城堡,屈尊降贵远赴长崎,去拜见一位了不得的贵客——大明重庆郡王朱慈焕!
不得了啊!大明郡王,还是大明天子的亲弟弟!
这个身份在应天府不算什么,应天府内的王爷好几十个,朱慈烺的亲弟弟都过了百,能值什么钱?
一个光板郡王不过5000亩禄田加一座王府,也就是个大地主的级别。
可是到了日本九州就不得了啦!
徐正之这个日本国的小仓公方,同时也是大明朝的倭国公,比重庆郡王还低一级呢!而他闺女德川高也不过是朱皇帝的和嫔......也就是个妾室,地位同样比不上天子的亲弟弟。
如果小仓公方不把来访的大明皇帝的亲弟弟重庆郡王当回事儿,不就等于告诉大家小仓公方的这个倭国公和公方亲闺女的大明嫔妃都没什么了不起吗?
为了显示自己的高贵,小仓公方徐正之就必须在九州武士的面前,将朱慈焕这个跑路而来的大明郡王高高捧起。
大队的武士和随从,携带者不计其数的礼物,跟随着小仓公方离开了位于九州岛东北,靠近关门海峡的城堡,浩浩荡荡的往长崎市而来了。
......
“日本国的九州管领徐正之要来长崎拜见王爷,现在队伍已经过了西坂之丘,今儿下午就能到了......您,您还是整理一下,本官也替您安排一下,总不能损了天朝颜面吧?”
“陈监督说的对啊,您可是我大明的郡王,论爵位高下,犹在小仓公方之上,他不过是我大明的倭国公啊!”
正在长崎出岛的公主馆内和朱慈焕说话的,是大明驻长崎的政务监督陈永熙和大明海军驻长崎的守备官谢旬。
西坂之丘以南(包括西坂之丘)的长崎市(包括五岛列岛),现在名义上属于德川高,而实际上则由大明派出的官员进行治理。
大明派到长崎的最高文职官员称政务监督,如今由代王系统出身的陈永熙担任。而派驻长崎市的驻军并不是陆军,而是海军陆战队,守备官是曾经担任过日本赤铁砲军总教官的谢旬。
这一文一武,今儿上午就登上了原本用来安置荷兰商人的出岛,进入被称为“公主馆”的西洋建筑,向一个萎靡得不成样子的大明落魄王爷报喜了。
落魄王爷当然就是朱慈焕了,他是三日前抵达长崎的,本来不想久留,也没脸久留啊!
长崎市内现在挤满了从上海跑过来的“股灾难民”,有好几千户,大多是拖家带口而来,想要去新大陆开始新生活的。
而他们的旧生活,都被该死的股票给毁了......其中肯定有一些人的落魄和重庆股票行有关!
不是被重庆股票行的牙人忽悠着高位入市,还贷款买股,输得精光!
就是相信重庆郡王的背景,把抵押了土地、房产得来的银子交给重庆股票行去投资......
这可真是他乡遇“故知”了!
重庆王本就脸皮薄,恨不得船都不下,加完补给后直接走人。可万没想到他的王妃因为心情抑郁和旅途颠簸,晕船晕得病倒了,根本没法飘洋过海。
所以朱慈焕只好厚着脸皮向陈永熙求助。
而陈永熙一开始根本不相信重庆王会来日本,还以为遇上骗子了,所以就知会谢旬出兵拿人。
谢旬带兵上了船,才发现朱慈焕很可能是真的重庆王——王爷的印信、衣袍、令牌一应俱全不说,而且这贵胄气度,也不是寻常人等能冒充的。
所以谢旬不敢造次,马上让人把王爷一家请到出岛的“公主馆”休息。刚想进行进一步的调查,陈永熙就接到了应天府的外交部发来的行文,告知了重庆王将赴美洲,可能在长崎停留的消息。
于是陈永熙立即派人通知了倭国公徐正之,让他前来拜见,自己则上岛给朱慈焕请安。
而朱慈焕因为是逃亡而来的,而且妻子又病得起不来,整个人都六神无主,也不想见人,还把自己弄得落魄不堪。
如果徐正之不来也没什么,可是现在人家带着厚礼来拜见......大明的王爷怎么能这样不体面?
所以陈永熙和谢旬二人急得不行,就在两人苦劝重庆王要振作的时候,陈永熙的一个属下官员已经从长崎市里过来了,而且还带来了一份很长的礼单。
“王爷,您看看,人家可是备了厚礼的......”陈永熙双手将礼单奉上。
朱慈焕顺手接过来,展开一看,脸色就是一变,再是一看,已经站起来了,脱口而道:“这,这......这也太多了吧?得备多少回礼?”
“王爷,回礼的事儿您别担心,都包在小的身上。”一旁的姚大桥连忙接了一句。
“可,可这也太多了!”朱慈焕还是摇摇头,“黄金、白银、武士刀、漆器、绸缎......怕是价值上万两吧?”
“不止上万,光黄金就1000两了,”陈永熙道,“所有的礼物大约值两万两吧......您的回礼不必给那么多,有一万两就够了。”
“两万两,还能赚一万两......”朱慈焕吸了口气,“这,这不会御史当贪官给捉了吧?”
陈永熙想了想,问:“王爷,您有官职吗?”
“官职?没有......”朱慈焕就是一光板王爷,他叹了口气,“本王没资格给御史查......”
最惨的原来不是被阎王御史查了腐败,而是根本没资格被查啊!
“那就没问题了,”陈永熙笑道,“王爷尽管收礼......而且收完小仓公方的礼物后,还能有别人的礼物可以收。小仓公方下面还有不少藩主,也会来拜见的。如果王爷还想在东京停留,估计还能从日本国王、女王那里再收一份礼物。”




抢救大明朝 第1143章 连王爷军都有了
大明洪兴十四年一月中旬,日本,长崎。
长崎的街道,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热闹过,中日两国的百姓们穿着他们各自的民族服装,在这座日本国的口岸城市中摩肩擦踵的涌动。还有不少武士,腰里别着两把武士刀,到处晃悠,倒也不敢惹是生非,更不敢对平民动粗——这里可是公主殿下的汤沐邑,“无礼讨”(此时还没有切舍御免的名词)在这里可行不通,被守护长崎街市的警巡武士捉去会被斩首的!
在长崎港口附近的唐人屋敷外,新开辟出来的中华长街上,这个时候已经被驻守长崎的明军海军陆战兵警戒了起来,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全都扛着上了刺刀的燧发枪,站得笔直仿佛一根石柱。唐人屋敷的牌楼大门外,则摆出了十几个身着华服,头顶官帽,腰悬秀春刀的“侍卫”,大明派驻长崎市的一文一武两个头头也站在那里,全都穿着正式的官服,伸着脖子在向中华街的尽头张望,仿佛在等待什么人的到来。
中华街的两边,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平民百姓,看他们的穿着打扮和个头,大多都是天朝子民,其中不少人还苦着张脸,估计就是倒霉的股票难民!其中不知道有没有重庆王的债主?这些在异国他乡的沦落人凑在一起,很快就开始互相攀谈打听起来了。
“真有王爷来了长崎?”
“错不了的,要不然倭国公怎么会从那么老远的小仓过来拜见?”
“王爷大老远来长崎干什么?”
“还能干什么?肯定是去美洲府带兵打仗的......”
“美洲府在打仗?”
“是啊!要不是美洲府打仗,我们怎么会落得如今的下场?”
“咱们不是炒股炒糊了......和美洲府打仗有什么关系?”
“你真不知道啊!这股市怎么跌下来的?还不是因为合众国股票大增发,一下圈了几千万两......合众国股票为什么要大增发?还不是因为美洲府要开战,要花出去大笔的军费!”
“这是真的?”
“当然真了......你这都不知道,活该炒股炒成美洲人啊!”
“要打仗了,美洲还能去吗?”
“不去怎么办?一大家子在长崎这里,每天都在开销......”
“唉!可是叫股票害苦了!”
“快看,快看......倭国公的骑兵来了!咦,怎么人人背着个大包袱?”
“应该是行李吧?”
“行李?为什么要带着行李?”
“当然是投王爷军了......你不知道了吧,这日本国的武士是靠打仗吃饭的,他们国内没得打了,自然要出国去打了!跟着咱大明的王爷出兵,一准能打胜仗的!”
“真能打胜?”
“一定能!都圈了几千万两军费了,怎么可能打不赢?”
还真是挺能脑补的,连王爷军都有了!如果朱慈焕听见了他们的议论,一准给吓得心惊肉跳。
他是去美洲躲债的,不是去打仗的!开什么玩笑......炒股炒糊了还能躲债,打仗打输了就没命了!
不过他也不能和日本国的小仓公方说实话啊!一大明郡王,炒股炒糊了,还把太上皇的养老钱都亏没了,还控了一屁股债,只好逃亡美洲躲债,这多没面子啊!而且还有损国格,被朱慈烺知道了,没准就让鲁王朱以海带毒药来长崎了......
所以他得编个瞎话糊弄一下徐正之(保科正之)。可编什么瞎话呢?他一孤家寡人,也没什么人可以商量,就只能找姚大桥了。
而姚大桥挺机灵,一下就想到说辞了。
“本王是为美洲军办军需的。”
在一间日式布置的大殿内,朱慈焕对来访的小仓公方用了个含糊的说法。
不过这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根据,朱慈焕是搭乘姚大桥的船来长崎的,而姚大桥的船上装满了铁块、铜块、铅块——这些东西不就是用来生产武器弹药的吗?
“幺西......”徐正之心想:这个大王果然是去办军务的——军需也是军务啊!这大王从军,总不能扛着火枪上战场和人玩枪毙吧?就该从军需开始......
“正辉!”徐正之唤了一声。
“哈伊!”徐正之身后,一个身材矮小,容貌清秀的少年武士马上应了一声,然后用膝盖跪行到了徐正之身旁。
“大王殿下,这位是本官的侄子保科正辉,今年刚刚18岁,错过了讨伐丰臣叛逆的战争,想要追随大王去美洲战场一显身手!”
原来小仓公方的礼物不是白送的,他这是在为子侄们铺路!
谁让他的子侄太多呢?小仓公方的位子和110万石大封那是给世继正经的,别的儿子怎么办呢?如果要分割领地,那么小仓公方宗家的领地就会越来越小,小到一定的程度,就无力压制九州和对抗王廷了。
所以正之就想把子侄们往外送,现在出任大明征蛮将军的徐正经麾下就有好几个徐正之的儿子。
但是小仓公方不仅有儿子,还有名义上的兄弟和侄子——徐正之是德川秀忠的私生子,由保科正光收养,还继承了保科家。但是保科正光是有亲儿子的,不仅有儿子,还有一个兄弟保科正贞。正光的儿子们现在都是徐正之的家臣,而保科正贞本来是德川家的旗本,后来在正之的提拔下当了个小大名。在保科正之成为徐正之的时候,正贞已经不在了,但是他的儿孙还在。这位正辉就是保科正贞的孙子,跟着父亲一起转封到九州,家里是大村两万七千石的藩主,封地就在长崎附近。不过他不是世继,没有家业可以继承,所以就只能充当正之的家臣了。
1...376377378379380...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