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这下可把美穗给吓了一跳这事儿不能乱说吧?那么多大老爷在场,说的不对,要不要切腹谢罪?
“说吧,随便说!”朱慈倒是和蔼,看了看在场的大人物,然后又看了眼紧张兮兮的美穗,这才解释道,“《儒经》一书,主要就是美穗这样的人看的......如果她看着不懂,觉得很没有道理,那么这本书就编得不好。美穗,你说吧!”
“哈伊......”高田松了口气,看来说的不好也不会挨罚,“陛下,奴婢只有一点不明白,就是天理和天照大神是什么关系?”
朱慈扭头看了看在场的官员和大儒,笑着问:“诸位知道天照大神是谁吗?”
“臣知道,”黄宗羲回答道,“是日本神道教的至高之神。”
朱慈点点头,“那么她和天理有什么关系?”
“世间一切都源出天理,天照大神也不例外!”黄宗羲道,“天理创世,天理就是天,没比天更高,没有比天更大,没有比天更久的事物了。”
“明白吗?”朱慈问美穗。
“明白了。”
“还有不明白的吗?”
高田美穗点点头,又道:“奴婢还有一点不明白,《儒经》当中说人人都可以成圣,如果真是这样,圣人会不会太多了?”
朱慈又看着一群大儒。
孔胤正道:“成圣并不是成为圣人,死而成圣和活着的时候就成为圣人是不一样的。生而为贤者,死而才能成圣。生而为圣者,才是天理所爱,世人所敬的圣人。”
高田又问:“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圣人呢?”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人,才可成为圣人!”
“那么谁说了算呢?”高田小姑娘还有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这个问题孔胤正不敢回答了,而是注视着大明天子。朱慈笑了笑,道:“当然是大儒公推,然后由天子册封了。”
他顿了顿,道:“生而为圣和死而为圣,都应该分等级。圣而为圣者,可分至圣、亚圣、继圣,非大贤大能者不可得封。
当然了,生而为圣,不等于生而封圣。为圣者,即便不封,也是圣!天子之封,只是为褒扬其功德。因此是可以追封的。”
他顿了顿,又道:“死而为圣者,则以供奉灵位之庙以分上下,最高者配享太庙,其次是忠烈祠,再次是贤良祠,而后是忠义祠,最后是乡贤祠。”
朱皇帝说到这里,忽然认真的看着高田美穗,“美穗,你信佛教?”
“奴婢信佛。”
“信什么宗派?”
“净土真宗。”
“好!”朱慈道,“朕想封真见大师为继圣,你以为如何?”





抢救大明朝 第1098章 ??天理最大!(求订阅)
“纳尼?”高田美穗被朱皇帝的话惊的都说起日语,小姑娘瞪着大眼睛只是傻愣愣的看着朱慈烺。
“怎么?”朱慈烺脸色一沉,“朕没有资格给见真和尚封个继圣吗?”
是啊!大明天子怎么可能没有资格?天子手里那么多的真理,还有打开花弹的真理,怎么会没有资格封一个日本和尚?
高田美穗被突然板起面孔的皇帝吓出一声冷汗——虽然她百分之一百愿意献身,哪怕被命令切腹也会照办,但她还是怕死的!
“不是,不是......奴婢错了!”高田匍匐在地,“请陛下重重责罚......”
朱慈烺又露出了温和的笑容:“责罚就不必了,抬起头来说话。”
“谢陛下......”高田小姑娘松了口气——她在日本时听说大明的皇帝不比日本的天皇,是真正大权在握的,惹毛了他,是要死啦死啦的!
“陛下,这位见真大师到底是什么人呢?”衍圣公孔胤正问了一句,“您为什么要给他封圣?”
是啊?这个大师到底是干什么的?怎么就封圣了?
所有的大臣都看着朱皇帝,人人都是一头雾水,包括外交部尚书罗大公在内,谁也没听说过见真大师的名字。
朱慈烺说:“他是一个忠孝两全的日本和尚!”
“还有这样的和尚?”
“和尚怎么可能忠孝两全?”
“是啊,和尚最多忠君爱国,怎么可能言孝呢?”
“也许是这个和尚在双亲亡故之后才出家的。”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啊!”
“许是先生了儿子,然后再出家......”
大臣和大儒们都胡乱猜了起来,朱慈烺则嗯咳了一声,大家伙立马没了声儿。他又看着高田美穗,“美穗,你来告诉大家见真大师是什么人?朕又为什么说他是忠孝两全的和尚?”
“哈伊......”高田美穗被朱皇帝搞得也有点晕头转向了,一下子也不知道从何说起,愣了好一阵子,才结结巴巴道,“这位见真大师本名日野范宴,见真是法号,另有法号亲鸾,是日本国净土真宗的初祖,乃是数百年前的古人。而如今日本国内的第一佛教教派,就是他所创立的净土真宗所衍生的本愿寺派。
至于忠孝两全......奴婢实在不知该怎么说?”
小姑娘也真是可怜,她本来就读书不多,所以也不了解亲鸾这个几百年前的古人,怎么可能知道这个老和尚怎么个忠孝两全?
朱慈烺提醒了一句:“那你知道本愿寺是谁创立的?”
“是亲鸾的女儿觉信尼所创。”
“和尚还有女儿?”孔胤正问,“是出家前所生的?”
“应该不是的......上人好像幼年出家的,6岁也不知道是7岁。”
“那这女儿是......”
“是上人堪破生死大事后再娶妻所生的,”高田说,“上人不仅有妻子,而且还吃肉,还和妻子生了儿子和女儿。他的儿子创立了愿入寺,女儿创立了本愿寺。后来愿入寺没有做大,本愿寺发展成了日本佛教第一宗门,而本愿寺的历代法主,都是上人女儿觉信尼的子孙......”
朱慈烺笑着:“如何?这家和尚都是孝子吧?”
还真是的!别家和尚出家无家,四大皆空,也没老婆孩子,肯定不孝啊!
这个本愿寺的大和尚好啊,把寺庙当成家族生意在经营,还代代相传了!
朱慈烺又说:“在德川幕府一统日本国之前,日本国的大王无权无势,地方上的藩主大名都不愿意贡献财物,大王只好坐困宫廷,连饭食都成了问题,又不会种地做买卖,也不好意思要饭。还好本愿寺的大和尚有良心,把自己的香火钱捐出不少给日本大王,才让日本国的王免于饿死。你们说这个本愿寺大和尚可是忠臣?”
也对啊!
割据一方的臣子都不管大王的饭了,人家本愿寺的和尚给大王管饭,还一管那么多年,这个不是忠臣谁是忠臣呢?
孔胤正点点头说:“这些本愿寺的和尚虽然不守清规戒律,但的确是孝子,也是忠臣......只是真有必要封之为继圣吗?”
“当然有必要了!”朱慈烺道,“日本国内儒学势力单薄,而佛教昌盛。净土真宗本愿寺派又是日本佛门第一宗,而这个宗派不讲四大皆空,也不会念经,但是却讲究忠孝勇武,因此是佛儒合一的宗门,是亦佛亦儒。”
孔胤正今天好奇心发作,又问了一句:“陛下,您说本愿寺忠孝勇武?这勇武从何说起?”
“这个臣知道,”罗大公接过问题,“这个本愿寺是养僧兵的。在德川幕府一统天下前的日本战国乱世中,本愿寺也曾经割据一方,寺中僧兵经常参加战争,还曾经坚守石山本愿寺十年,以抗衡日本国最大的豪强织田信长。”
僧兵?还和什么织田信长打了十年......这是什么和尚啊?
在场的大臣和大儒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不过这些人惊讶归惊讶,但却立马都明白朱皇帝的心思了。
给日本第一宗门的和尚祖宗封继圣,就是在拉拢这群不会念经的暴力和尚......反正他们也不念经,干脆就把《儒经》拿去用吧!
也不必把本愿寺整个变成“儒寺”,只要来个半儒,儒学在日本的影响力也会大增。
另外,朱皇帝还准备把一部分长崎武士发去打北大年,完事之后还要留他们镇守——把他们顶在前沿,后面的暹罗和金瓯才能成为腹地啊,成为腹地才能安心开发和消化啊!
不过光有砍人的武士也不保险,还得有本愿寺的和尚去做思想工作......那帮和尚虽然不会念经,但还是很会论道的!
朱慈烺这时候又说道:“朕是替天理封圣,天理之下,不仅有儒家,还有佛、道、神道,还有天下间的一切教派学派。世间一切,皆出天理!
所以这个见真和尚只是朕准备追封的外道圣人之一,还会有更多的佛教、道教和神道的高人大能受封。”
在场的大儒们听到这里,已经恍然大悟了——封佛教、道教的前辈高人当圣人,实际上是将天理至于佛、道之上了!
在教派之争中,谁在上,谁就有理啊!
“陛下,”孔胤正道,“外道圣人怕是有点难封啊!您愿意封,人家不一定肯受封......”
朱慈烺笑了笑,说:“所以朕才拿见真和尚出来封啊!美穗,你觉得本愿寺寂如和本愿寺琢如敢拒绝朕追封他们的初祖吗?”
现在的本愿寺分为东西两派,西本愿寺法主是寂如,东本愿寺法主则是琢如。
高田美穗回答道:“不敢,他们绝对不敢违抗天朝,违抗陛下!”
“朕就知道他们不敢!”朱慈烺笑了笑,“朕可比织田信长厉害,朕要攻打石山本愿寺可用不着天就拿下了!”
朱慈烺又道:“日前噶尔丹离开武汉赶赴西域的时候,朕也和他说了给楚河城的喇嘛封贤良的事儿......生而封圣他们怕是没有资格的,但是贤良的名号还是可以封的。
生而为贤,死而为圣嘛!既然死而为圣有太庙、忠烈、贤良、乡贤四级,那么生而为贤也该有国之贤良、国之忠良、州府之贤和乡野之贤四个等级。死后可以配享太庙的国之贤良,楚河城那边还是应该有几个的。”
:。:




抢救大明朝 第1099章 贤良喇嘛(求订阅)
朱慈烺提到的楚河城的喇嘛之中,最有资格成为国之贤良的,毫无疑问就是从五台山来到楚河弘扬佛法的明珠喇嘛了。
这个明珠喇嘛可不是一般的喇嘛,他是有来头的喇嘛!他的法号明珠是取自他的俗家名字纳兰明珠。纳兰明珠姓叶赫那拉,全名就是叶赫那拉.纳兰明珠,乃是大明忠烈之后!
什么?纳兰明珠是大明忠烈之后?没错啦,纳兰明珠的祖父是叶赫部的贝勒,名叫金台吉。曾组织九部联军讨伐努尔哈赤,可惜被努尔哈赤打得惨败。
而在萨尔浒之战后,金台吉依旧效忠大明,因此遭到努尔哈赤的猛攻,最后在叶赫城兵败,被建州军俘虏后绞死。相传他临死前曾诅咒,说:“吾子孙虽存一女子,亦必覆满洲!”。
看看,大大的忠烈啊!
而且万历皇帝也认为他是忠烈,在叶赫部覆灭后还派人去关外寻找金台吉的子孙,也就是纳兰明珠,想要找回去给个大官去做。可惜没有找到......要不然现在纳兰明珠指不定就是大明朝的克难功臣了。
虽然纳兰明珠没当上功臣,但是在应天府的忠烈祠中,现在依旧供奉着叶赫那拉.金台吉的灵位。
金台吉就是死而成圣的忠烈!
而纳兰明珠并不知道自己错过了成为克难功臣的机会,因为他的青少年时代在大清国那边混得不错。他爸爸尼雅哈在叶赫部灭亡后被努尔哈赤所用(努尔哈赤也要拉拢叶赫部的人心),而且金台吉在和努尔哈赤翻脸前还把妹妹嫁给了努尔哈赤,还生了个儿子,名叫皇太极!
有了这层关系,纳兰明珠当然混得不错,先娶了阿济格的女儿,然后又成了顺治的侍卫,还混成了顺治的心腹。眼看着大好前程就要到手了......谁知道大清就这样没了!
而在大清彻底玩完之前,纳兰明珠和索尼的儿子索额图一块儿,领着一批最忠心的侍卫,护着从北京城内溜出来的废后孟古青,带着清廷从一群倒霉的汉奸皇商那里刮来的财富上了五台山。
五台山上也早就有了安排,一处深山里的黄庙被索尼派出的侍卫拿下,里里外外的喇嘛都给剁碎了,换成了顺治的心腹。把孟古青安顿好后,纳兰明珠和索额图又再去了趟顺天府,接到了溜出北京城的顺治、索尼等人。然后再上五台山......
事情到了这一步,其实也算圆满了。
朱慈烺不会担心有人反明复清,所以也不会没完没了的追查顺治的下落。
而顺治手头也有钱,他居住的黄庙本来就偏僻,兵荒马乱之下也没人在意。等天下清平再登记一下,装一下蒙古喇嘛,差不多就安稳了——朱慈烺限制汉人和尚道士的数目,但是不限制蒙古人出家当喇嘛,而顺治他们都会说蒙古话,装蒙古喇嘛没什么问题。只要蒙过了明朝的僧官,也就没什么事儿了。
可顺治偏偏喜欢瞎折腾——如果不是他瞎折腾,现在多尔衮也许还在!
就算不在了,让多铎当皇阿玛,多铎死后再让阿济格当皇阿玛,现在大清多半也还半死不活混着呢!
那么大的大清都折腾没了,一个小小的黄庙又怎么能让顺治安稳?
所以纳兰明珠和索额图哥俩也不能好好念经了,都给发送到楚河城这里装高僧。
纳兰明珠当了明珠喇嘛,索额图则称三宝喇嘛——法名都很吉利啊!
两个喇嘛投到僧格手下,还都得了重用。因为僧格的北庭都护府政权一直存在武功强而文治弱的问题。
准格尔部能有什么文治?游牧部落也不需要文治啊!
但是北庭都护府需要,楚河城也需要!
变准格尔部为准格尔汗国,就更加不能没有文治了。
而纳兰明珠和索额图都是什么水准的人物?楚河城这点局面对他们而言,实在是小菜一碟。
而这两个帮着僧格把楚河城治理的井井有条的大喇嘛,半个月前就奉了僧格的命令,一块儿离开楚河,去七河之地和准格尔草原的交界地,迎接远道而来的噶尔丹。
今天,他们二位终于在一所新落成的喇嘛寺里面,见到了那位老山中学的“最强中二”。
“听说二位都是五台山来的喇嘛?”在一间僧房里面,赶了两三个月的路,但却一点不显得疲惫的噶尔丹用一口生硬的蒙古话打听了起来。
他从僧格的信中得知了明珠喇嘛和三宝喇嘛的名号,也知道他们两人非常能干,不仅能帮着治理楚河城,而且还能和罗刹国打交道——这可实在令人称奇啊!
“也在北京呆过一阵子,”索额图笑着回道。
“认得不少东虏的显贵吧?”噶尔丹目光炯炯的看着索额图和明珠,仿佛要将二人看穿一般。
不过索额图和明珠都面不改色。
明珠笑道:“东虏的显贵都信喇嘛,特别是多尔衮挖了孔子的坟后,喇嘛在北京城就很吃香了。”
那是啊,多尔衮命那么硬都被咒了,别的清朝显贵还能放心?谁不得养几个喇嘛保佑一下?
噶尔丹又问:“听我五哥说,你们还懂儒学和治国之道?”
索额图笑道:“贫僧在北京久了,自甲申年之前就在,认识一些儒生......三教一家嘛!”
“说的好!”噶尔丹笑了笑,“三教本一家,都在天理下。”
索额图和明珠都一愣,这个噶尔丹说什么呢?
噶尔丹道:“不瞒二位了......我在河西走廊的时候,接到了天子派快马送来的书信和书籍。信中天子告诉我,他准备推三教合一,要封几个楚河城的大喇嘛当贤良喇嘛。你们两个,贤不贤?良不良?”
这可够直接的......
“我二人......”明珠还想谦虚一点,他身边的索额图却看出噶尔丹是个爽快人,于是就笑着回答道,“我二人是楚河的贤良!放在别处不好说,但是在楚河......呼图克图去了就知道。”
“呼图克图,”明珠问,“这贤良喇嘛有什么好处?”
“皇封的贤良,”噶尔丹道,“你说有没有好处?”他眨了眨眼睛,“雪域上的大喇嘛派他的弟子桑结嘉措经由青海前往中原,要去朝见大皇帝,在陕西于我相遇。桑结嘉措告诉我,大喇嘛已经同意了大皇帝的条件,以后要在大皇帝派出的大臣主持下寻找转世灵童,并且要由大皇帝诏准,才能最后确认转世。另外,所有的灵童,都要在五台山的黄庙中学习数年,熟悉中原的文化礼仪,读过《儒经》,才能去雪域高原弘法。你们二位可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索额图和明珠虽然不是真喇嘛,但对雪域事务还是非常了解的,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大喇嘛的产生都要由朱皇帝过手了,那他们这些小喇嘛还不得老老实实拥护朱皇帝?
噶尔丹说着,就摸出两本《儒经》,递给了索额图和明珠,“你们认得汉字吧?”
“认得。”
“当然认识。”
噶尔丹说:“好,那就拿去看看吧......你们要当贤良喇嘛,就少不了熟读《儒经》,今后楚河的黄庙还得教人识一点汉族,就用《儒经》当课本吧。”




抢救大明朝 第1100章 ???儒家真香!(求订阅)
纳兰明珠和索额图那可都是精通新旧儒学的学霸,当年和顺治皇帝一起读书的时候,无论文科、理科,都把顺治碾压到怀疑人生了!所以《儒经》里面的东西,对他们而言,都太过浅了。但是两人还是认认真真的从头开始读,一页页的读到末尾,读了将近一个时辰才读完。
读完之后,两人已经不觉得《儒经》浅了,反而觉出了一种高明了!
高啊!实在太高了!
一本《儒经》,最多也就五六万字,还是白话,就已经把儒学最实用和最高深的东西都说清楚了,而且文笔相当流畅,也没有什么生僻字,也没什么成语和典故。可以说是用朴实的文字,将儒家的道德、秩序、天理说得一清二楚。只要读过一点书的,都能看懂,都能读通。
更加高明的是,这篇《儒经》将儒家的道德、秩序和天理巧妙的结合在了一起,通篇都在向读者灌输天理至大和天人合一的观点,而且还能自圆其说,很难驳斥......至少在明珠和索额图这种水准的人看来,是没有办法驳斥的。而比他们更有智慧的高人,普天之下又能有多少呢?
不过这还不是《儒经》最高明之处,《儒经》的最高明之处,是可以用来治国!
首先,《儒经》所强调的道德观就是“忠”、“亲”、“仁”。所谓忠,是指忠君;所谓亲,是指亲其亲,父慈而子孝;所谓仁,主要是指勇而有爱。
其次,在“忠”、“亲”、“仁”三种道德观的基础上,《儒经》还顺理成章的推出了世俗君主制——并且提出了一个理想(合乎天理)的君主制模板。
这个模板既有集权,也有封建,集权于内,封建于外,以君主为核心,构建起直省、内属、外藩等三级统治体系,既加强了王权,也考虑到了统治的成本——建立中央直辖的行省当然有利于集权,但是管理成本太高,用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地区当然是好的。但是用在经济欠发达,人口也比较少的地方,就要亏本了!
所以要在古代维持一个庞大的帝国或王国,藩镇和藩属是必不可少的!
此外,建立直省、内属、外藩三级统治体系,也能最大程度照顾各方面的利益。
因此这一套制度,不仅适用于大明这种有着悠久集权历史帝国,也适用于准格尔部这个正在向封建国家转型的游牧部落!
“好!好!好......我准格尔,不,我蒙兀儿崛起有望了!”
楚河城的北庭都护府内,大明北庭大都护,准格尔部珲台极僧格已经将噶尔丹带来的《儒经》从头到尾看了一遍,看完之后当然是拍案叫好!
“太好了!这本《儒经》太好了,正是我们蒙兀儿所急需的!六弟,这回你可算替咱们准格尔部立下大功了......六弟,六弟,你在想什么?”
僧格的大脸凑了过来,嚷嚷了几声。噶尔丹这时才发现自己目不转睛的盯着嫂子阿努可敦看了不知道多久,手里握着的酒杯都倾斜了,酒水泼洒在自己的僧袍上都不知道。在大堂里面作陪的明珠喇嘛和三宝喇嘛,都半张着嘴看着他的傻样。
而他嫂子阿努可敦倒是善解人意,端坐不动,面带微笑,大大方方的让噶尔丹欣赏......真是好嫂子啊!
“啊,五哥,五哥,我,我在想咱们应该先建国,然后再出兵攻打布哈拉汗国。”
当然不能说在想嫂子了!噶尔丹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居然一眼就看上阿努可敦了。
他在老山中学读书的时候,见过的美女也不算少,可是从来都没有这样的感觉......难道是最近《儒经》读多了,佛经念少了,想要为绰罗斯家传宗接代了?
僧格完全没想到自己的兄弟刚才在欣赏自己的老婆——噶尔丹打小就出家了,那是四大皆空的高僧啊!
而且僧格还从那个“陪读”的“长命喇嘛”那里不止一次得到报告,是噶尔丹对女子没有任何兴趣,反而和大明皇帝的长子颇为亲近......
“明珠大师,三宝大师,你们俩怎么看?”僧格又征求两个“贤良喇嘛”的意思。
1...361362363364365...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