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现在要抓紧一点了,必须在天色完全放亮前摸到和尚原,拿下这块黄土台地。
然后在那里等候总兵官王玺率领的主力——不足1400精兵抵达,随后再突击和尚原附件的大散关......这个计划看似冒险,但并不是没有把握的。
如果现在天色放亮,就能看见他们的把握了。
包括司马於麾下的百人在内,由王玺率领的1500精兵,全部都穿着明军的红色军服、黑色胸甲,戴着黑色的铁皮头盔。使用武器装备,也都和明军一模一样。
这就是一支精心伪装成明军的大顺精锐。
而且他们还透过潜伏在大散关附近的细作,摸清了大散关上明军的布防。之前摆在大散关的明军新军已经调走,现在驻守大散关的是3个营,总共1500人的陕西军,就是陕西提督的督标(现在明朝的总督不是常设,所以没有督标,督标的名号就给了省提督),并不算什么精兵。
而只要拿下了大散关,蜀道当中最好走的陈仓道就算被大顺军拿下了!
这样李定国亲率的五万大军就会出陈仓猛击凤翔府首县宝鸡......拿下了宝鸡,大顺在关中的局面就算大开了!
抢救大明朝 第1080章 ??明君、青天和迎闯王
宝鸡县,和尚原。
和尚原没有和尚,也不是一块平原,而是一处黄土台地。就是山坡上去一大片平地,因为没有可靠的水源,土地也不肥,所以只能种点小米地瓜之类的耐旱耐瘠作物,就是块贫瘠之地。如果司马於他们这些大顺战士早个十七八年来和尚原,是根本不必打扮成明军的,直接亮出闯王的招牌,保管能听见一片迎闯王的歌谣声。
在那个时候,和尚原的人那是真穷啊!不仅人穷,而且人多!朱、王、李三个大姓近两千口人挤在小小的和尚原上,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属于自己的土地,还得给三大姓中的老爷交一份绅粮,交完绅粮后还得给宝鸡县城里的官老爷再交一份官粮。除了绅粮、官粮外,和尚原的种田人大多背着印子钱,一辈子都还不完,光是利息就能把人给压死了。
租子重,利钱多,再加上官吏的敲诈勒索和各种加派加征,逼得和尚原上的种田人没了活路。所以人人都盼闯王,想闯王......后来闯王真的来了,免粮免赋,也不交租子不还利息,让大家松快了一口气。
但仅仅只是一口气。
因为和尚原地贫,人口又多,靠几亩薄田本就不够吃。好在还有秦岭大山可以活人,搞点山货野味,在三姓老爷的组织下进山伐木。总能搞到一点东西卖给宝鸡县里的商人换粮食,让大家能将就着活下去。
虽然苦,虽然没有希望,虽然有时候会饿死一些人,但是大部分人总能活下去。
但是这样熬人的日子,随着闯王李自成的到来,就一去不复返了。
自打闯王入了关,秦岭的山货和木材就没人要了......西安城内的大老爷都给抓去拷饷了,而新上台的老爷对奢侈生活的要求不高,能有羊汤就着肉夹馍就很满足了,不需要山里的毛皮、药材和上等木料。
又过了一段时间,因为李自成在山海关和山西连吃败仗,三年免赋的事情又黄了,宝鸡县又向和尚原派来了征粮征兵的官员!而且是全副武装过来的......过去崇祯皇帝派人来要钱要粮,大家还能赖着不给,现在李自成的人来了,你们谁不给试试看!
给得慢都不行......要杀头的!
再后来,没完没了的拉锯战就在关中打响了!
大顺、大清、大西,还有一个吴三桂,各种势力走马灯似的上场。谁来都得征兵征粮,征完以后照样杀人放火!特别是那个大西老万岁张献忠,杀起人来跟个魔王一样,有时候都没道理,想杀就杀了。
还有那个吴三桂一样不是东西,他手下的辽兵和甘兵打仗不怎么行,被张献忠的四个干儿子打得死伤惨重,但是抢起东西来一点不手软!
更可恨的是,他还把下面的土地人口分给了手下的千户所,任凭那些千户所敲骨吸髓!
还有最最可恨的,就是吴三桂下面的这些千户所还要抓人去西域打仗开垦!不去还不行,不去要杀头的......这还有天理吗?
搞到最后啊,陕西人民都一致想念起大明朝廷了......原来朝廷还是好的!
朝廷还是比较讲理的,哪怕朝廷下面的贪官,都比李自成、张献忠、吴三桂他们要好,估计也比东虏要好——大清并没有真正占据过整个关中,但是他们在关中和李自成打过一段时间拉锯战,一样是抢人不手软,杀人不眨眼!
在这群杀人魔王反反复复的折腾下,陕西的人口那是直线下降——死了,或是跑了,总之不在陕西了!原本有两千口人的和尚原,后来只剩下了四五百口人了......
也不知道是不是老天开眼了,就在陕西“快要没人的时候”,大明朝廷真的回来了!还派来了张居正的重孙子克难江江陵伯张同敞当了陕西巡抚兼知西安府。
那可是张青天啊!
真的是不贪污,不纳贿,一心只为民做主的好官。
除了有青天,大明居然还出了一个明君!年号洪兴......一听就很有威慑力啊!
就是这些洪兴皇帝派了张大青天来陕西,先是免税三年,再是严整吏治,然后又是清查土地——凡是在鱼鳞图册上注明为官田和军田的,一律收回归公,租种的农民不必缴纳绅粮,而且三年免租!
凡是鱼鳞图册上没有的田,可以算成私田,但只能归耕者所有,补办田契约,三年免税。
凡是鱼鳞图册上标明为私田的土地,田主必须拿出田契约和崇祯十六年以前的完税凭证至少一份,否则就归耕者所有,当然也是三年免税!
另外,三年免税期满后,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看看,这个君多明啊!
要早有这样的君,大明何至于此啊!
在明君青天的领导下,宝鸡县和尚原的老百姓终于也过上好日子了!
首先是粮食够吃了!
和尚原贫瘠,但是养活四五百口人不是问题啊!
其次山货又有人买了。
这一届朝廷比较重商,秦岭的山货比较容易外销湖广。
最后和尚原的老百姓在本地的王大胡子的带领下,又干起了向秦岭对面的大顺国走私食盐的买卖!
当然了,王大胡子在大明这边不算是私盐贩子,因为他是通过朔方镇盐业所进货的——朔方盐业所控制花马池盐矿,同时还拥有陕西盐业专卖权,是类似于淮盐四盐总一般的包税盐总,每年需要向朝廷缴纳一笔包税。根据大明朝所定的《崇祯盐法》,一个省的包税盐总通常只有两到四名。而且不得出省贩盐,除非他们在别的省也有盐总牌照。但是把食盐卖去秦岭以南不是出省(并没有出省),而是出国!
而且大明大顺可没有邦交,更没有《贸易协定》。所以把食盐卖去大顺那边不触犯大明的法律......
不过大顺朝那边的官府可不喜欢这群贩私盐的坏人,留坝府兵没少和他们火并。
而为了和留坝府兵火并,王大户手底下就养了百十条赶亡命的汉子,还花大价钱从汉口买来了燧发手枪,还捐了个和尚原的村头。因为和尚原紧挨着秦岭,容易遭到从山上下来的大顺军的袭击,他还自己掏钱给村里修了个堡垒。如果大顺军打着“闯”字大旗下来,凭着村里的堡垒和百十条装备了火绳枪、燧发手枪和弓箭的汉子,守上十天半个月都不在话下——秦岭大山能走人,但是绝对走不了炮。
所以在明顺两家开战后,王大户还笃定得很,甚至在宝鸡县衙门拍了胸脯,打了包票,绝不会让流寇把和尚原给偷了去。
但是这包票显然打早了......他做梦也没料到,流寇会装成官兵,而且装得那么像,一下就把和尚原堡垒的大门给哄开了。
王大户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不仅没保住堡垒,连一家老小都被人拘了,只有一个儿子跑了出去。
他这样的人落在大顺军手里当然没有什么好下场了,被关押了两三天,今儿有个流寇的大头目从汉中那边过来,要拿他斩首祭旗,以壮军威了。
被人五花大绑,还堵了嘴的王大户,已经被人牵到了和尚原堡垒外的空地上。和尚原的乡亲们正在通往秦岭的道路两边站立着,还用悲凉的声音唱起了迎闯王的歌谣。
“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
:。:
抢救大明朝 第1081章 贵族和刁民(求订阅)
“阿达,那些人是在唱《迎闯王》吗?额听着怎么有点不对呢?”
“可儿,你说他们哪里不对了?”
“听着有点丧气,迎闯王是大喜事啊!现在怎么跟发丧似的?”
“好像是有点......”
“哼,这些人一定都是刁民!”
“可儿,你怎么又来了......”
和尚原堡垒之外,一对骑在马背上的父子正一边听人唱《迎闯王》,一边在对话。这对父子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啊,父亲名叫罗虎,是大顺朝的潼关侯,制将军,汉中节度使——当年跟随大顺太祖皇帝李自成东征西讨的孩儿营首领,现在已经成长为了大顺朝廷的高官显贵了......
和罗虎对话的,则是他的长子,潼关侯世子罗可。现在的罗可和当年追随李自成的罗虎乍看上去几乎一模一样,都是个虎头虎脑的少年郎。但是要仔细品一品,就能察觉出不对的地方了。
这个罗可和他父亲罗虎只是长得像,但完全不是一类人。
罗虎就是个农民的儿子,再怎么富贵也脱不去农家子的本色。接地气,平易近人,和家里的佃户,部下的小卒都能打成一片。在自家庄园里居住的时候,还会和佃户们一起下地干农活。喝多几杯后就会和一群四川农民说自己小时候怎么穷,怎么没饭吃的往事儿。如果看见穷人受苦,罗虎还会同情的掉眼泪。看见别人没饭吃,还会把自己的饭食分给人家吃。
但是罗可,一看就是个贵子,高高在上,眼睛里面根本就没有平民......和平民说话的口吻都是命令式的,也不会多说一句废话。如果平民做了什么让他不满的事情,他就会骂人家是刁民。而罗虎绝对不会说谁是刁民,哪怕人家真的是刁民,他也不会骂出这俩字儿。
因为在罗虎的潜意识中,他自己也是个刁民......至少曾经是一个刁民!
总之,这个罗可分明就是罗虎打小就特别讨厌的那种富贵少爷......但是罗虎现在又特别喜欢他,因为罗可是他儿子!
亲生的,一模一样,不可能是假的,怎么可能不喜欢?
当然了,罗可绝不是一个纨绔子弟。实际上他比当年的罗虎优秀的多,文采出众,武艺高强,熟读兵法,是云南讲武堂的高材生。还被抚军太子李来亨看中,成了大顺的郡马爷。
罗虎正不知道该怎么教儿子的时候,他忽然看见跪着的王大户和王大户的几个儿子了。
“他们是怎么回事儿?”罗虎问比他先到的王玺。
王玺是李定国的人,官封威武将军,职任总兵官——大顺这边的总兵官不是特别大的官职,也就指挥个三四千人的部队(这一级编制大顺这边称营),比明朝那边的团长大一点,上级就是节度使,下级则是旅帅(相当于大明那边的营长),旅下就是队(也称部)了。
“侯爷,”王玺道,“这些人都是往汉中贩盐的私盐贩子。”
罗虎回头问儿子,“可儿,你说该怎么罚他们?”
“应该杀头!”罗可道,“这等刁民留着干什么?”
罗虎叹了口气,心想:你老子当年也是个刁民,要落你这样的明朝官员手里也是死路一条。
不过同情归同情,杀头归杀头。
罗虎对儿子道:“没杀过人吧?去吧,见见血,以后上了战场就不慌了!”
“好勒!”罗可重重点头,然后翻身下马,抽出腰刀,大步走向跪在地上的王大户等人......
......
王大户和他的几个儿子被手起刀落剁了脑壳的同时,两天前率兵哄开和尚原堡垒大门的司马於已经站在大散关的城头上,看着城内校场上燃起的一堆熊熊大火——这是给和尚原的大军报信的火堆。
攻占大散关的战斗进行得非常激烈!虽然大散关上的守军也给忽悠了一下,打开了北门,让自称是来增援的司马於所部(有大约300人)入了城——大顺军的奸细还是很厉害的,搞到了守军的口令。
但是随后守军在检验文牒的时候就识破司马於他们,两军在大散关内展开厮杀。虽然大散关上的守军人多,但是这些陕西地方部队在打肉搏近战的时候完全不是大顺精锐府兵的对手。在勉强抵抗了大半天后,大散关就易主了。
在夺取了大散关后,陈仓道就算通了大半,但还没有完全畅通无阻。因为在大散关北面还有个二里关,二里关旁边有一座益门镇,而在益门镇和二里关以北则是宝鸡县城。将二里关、益门镇、宝鸡县城全部拿下以后,陈仓道才算全部打通。
不过依靠翻越秦岭大山过来的几千轻装部队(王玺带来1500人,罗虎带来2000人),是无论如何都打不下二里关、益门镇和宝鸡县城的。以如今明军的警惕性,偷袭大散关的事儿是不会常有的......
而和大散关差不多同时陷落的,还有和尚原以东的陈仓山、五丈原和金牙关——金牙关是褒斜道上的一个小关,守着一条从褒斜道主路延伸出来的岔路,直通五丈原。
在夺取了五丈原和金牙关后,褒斜道也就畅通了大半——同样没有完全畅通,因为斜谷关和郿县县城,同样还在明军的牢牢控制当中。
如果大顺这边想要彻底打通由汉中而入关中的通道,就得全部夺取二里关、益门镇、宝鸡县城、斜谷关和郿县县城等处城池关隘。
当年诸葛孔明没有办成的事情,现在就得靠大顺的赛诸葛李定国来干了!
李定国这个时候,正率领一支军队穿行在陈仓道的峡谷之中。
这是一支人数大约五万的军队,还是山地军的装备,大部分人持着火枪、刀牌(含标枪),只有不到百分之十的战兵扛着长枪。骑兵和火炮的数量都很少,骑兵只有约2000名,而且还是一人一马的编制,也没有什么好马,都是些川马滇马。火炮只有12门青铜铸造的3斤炮和6斤炮,由马匹拖拽着,隆隆的向北而去。
李定国此时已经得到了罗虎、王玺的通报,知道了奇袭已经取得成功——当年诸葛亮曾经做到的事情,他也做到了!
但是他的心情却一点也愉快不起来,因为在率兵离开武都山大营前,他得知了多尼败亡的消息。
困扰大明近40年的建州女真之乱,现在已经完全平定!
大明平定多尼的速度,实在快得出乎了李定国的预料——其实也出乎了朱慈烺的预料,因为多尼打仗得手艺比他爸爸多铎差太多了,他以为自己是萨尔浒的努尔哈赤,可实际上却比杨镐还差。杨镐八万(实数)打六万,好歹扛了四天,而且损失差不多半数。而多尼却让一万多人的少年近卫军打得满地找牙,还在冰天雪地中逃跑,七万大军被他折腾得还剩下几千......李定国得到报告后,都有一种想砍人的冲动了!
可是多尼已经死了,就是不死也轮不到他来砍。他现在要考虑的,就是这么在五丈原打得比诸葛亮更好一些了。
这一次他还得当个真正的赛诸葛了,要不然早晚给明军堵死在五丈原和和尚原——现在的关中可不能和汉朝时候相比,就那两个原还有周围的一些坡,就算种上小米,也喂不饱李定国的大军啊!
抢救大明朝 第1082章 ???以本伤人朱最富(求订阅)
“好嘛,李定国都到五丈原了......吴三桂还敢说自己是曹真?分明就是司马懿啊!”
才从天津返回到应天府老山宫的朱皇帝高坐在皇极殿上,手里拿着甘陕总督吴三桂的奏章,笑吟吟的说着让底下的大臣都心思涌动的话。
这个吴三桂到底哪儿得罪朱皇帝了?怎么总被朱皇帝说成司马懿啊?这话多吓人啊!司马懿那是造了曹家反的反贼啊!难道朱皇帝怀疑老吴家要学司马家?不能吧......老吴家哪有这能耐?吴襄现在病歪歪的在家养着,吴三凤一脚给踹到黑龙江去了,吴三辅虽然当着军师,但是谁都知道他手里什么实权都没有。就一个吴三桂在带兵,不过他的兵远在西北,战斗力也平平,打个李定国都满头大汗的,还能当司马懿?难不成皇帝也对付老吴家这个头号外戚了?要把皇后吴三妹废了让郑茶姑上台?
不可能吧?皇帝的国策不是北南相治吗?这两年随着东南财富日多,南人在政治军事上的势力也越来越强,朱皇帝怎么可能在这个时候以郑代吴?
和傻大笨粗的老吴家相比,郑家倒更像是司马懿......
想到这里,不少北人官员就开始用眼角余光打量起郑首富了。首富还是那样,面带微笑,恭喜发财,没有惊喜,也不惊讶。好像是注意到别人有点异样的眼神了,首富这才嗯咳一声,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开始说话了:“陛下,老臣以为凉国公法效司马懿屯兵坚守以拒诸葛的战术正好切中流寇要害。”
“是吗?”朱慈笑了笑,“说说吧。”
郑芝龙道:“臣虽不知陆上兵事,但臣掌户部多年,对天下钱粮户口还是熟悉的,而且臣还从锦衣卫那里得知了流寇伪朝的钱粮户口以及财政制度的情况。
流寇伪朝虽然地蹙民贫,但却以举国全民之力以养兵,而且利出一孔,欲贵唯战。此乃虎狼之国,强比暴秦。但是如今天下也不是七雄争霸之时了,一来天下不是七分,而是十中有九归于天朝,而流寇只有巴蜀而无关中,因此只有强秦之暴,而无强秦之富。
二来当今天下早就不是唯有神洲了,有西洋,有天竺,有新大陆!海船可以万里远航,周游世界。强国可以扬帆远航,拓疆土于万里之外。而流寇困于西南山区,并无优良之海港,难以拓土外洋,也没有办法吸取世界之财富。因此空有强秦之暴,却又无处可以伸展。
因此流寇乃是暴而不强,难以持久。若我疾攻猛进,彼必倾国而斗,我即便能胜,也必大伤元气,得不偿失。
我朝财富,十倍于彼,又能拓疆土于海外,取财物于环球。所不如彼者,就是利出多孔,强而不暴。因此利于持久,而不利于迅猛。
臣建议朝廷应该和流寇持久以战,四面围攻,堡垒推进,不求胜,唯求久,以本伤人,以久疲敌!”
郑芝龙是买卖人,用做买卖的思路给朱慈支了一招做亏本买卖,以本伤人,让本小利薄的流寇亏死拉倒!
“三辅,你看怎么样?”朱慈太熟悉以本伤人的招儿,后世的“爸爸们”最喜欢玩这一套了!两个“爸爸”比烧钱,烧着烧着就把别的竞争对手都烧死了......
而如今朱慈自己是“朱爸爸”了,而且大明首富、大明二富还和他是一伙儿的有的是钱可以烧!烧死那帮穷光蛋流寇!
“陛下,若要四面围攻,可以兴五路大军!”吴三辅稍稍松了口气,朱皇帝似乎没有怀疑吴三桂有不臣之心的意思,“现在家兄三桂屯兵宝鸡县之间,是为一路;尚、孔两军屯于祁山,是第二路;以一军出襄阳,进逼郧阳,为第三路;名四川镇出遵义,威逼重庆,是第四路;令贵州军出普安,往攻曲靖,是第五路。
五路大军号五十万,皆虚张声势,步步为垒,缓缓逼近,缓而不退,持之以恒。如此一定可以让流寇伪朝虚耗国力,不出五年,川滇之地就可恢复了。”
这关中是万万不能有失的!所以吴三桂早就放弃了西和之战,带着三个步兵师和他的河西骑兵呼哧呼哧的跑回关中去找李定国决战了。
而李定国也不是笨蛋,不会傻乎乎的在关中平原和吴三桂的打野战。吴三桂的军队是马步炮混成的,在山沟沟里摆不开,当然施展不了,真到了平地上还不把李定国的山地兵吊起来打?
如果大明的平辽之战还在打,李定国也许会考虑硬拼一下。但是现在明朝已经打垮了多尼,九州之内,就剩下大顺一国在反抗天朝了。
所以李定国不敢拼命了,就抢在吴三桂赶来前,在宝鸡县、县境内抢了点粮食,然后缩回和尚原、五丈原、大散关和金牙关据守了这什么原的,可不是平原,而是高台,往往高出地面几十米,高台上面平缓,上去的路却非常陡峭。从秦岭往下打进去容易,从关中平原逆推上去是很难的。要不然也不会被诸葛亮看中,当成阵前种地之所在了。
李定国上了高台,吴三桂当然不会马上去强攻了,所以也只能抵近和尚原、五丈原、大散关和金牙关筑垒挖壕。先立不败,再图进取......看着还真有点司马懿的样子。不过主动挑战的却是吴三桂,而不是大顺的赛诸葛李定国。
李定国本来是想趁着大明主力用于平辽,在关中捞一把的。现在天下形势突变,大顺以一隅抗天下,劣势太大,想要捞一把占便宜是不可能了。但是他也不能退啊......他一退兵,大顺的颓势就成了。吴三桂一定追着他的屁股杀进汉中,人家吴三桂也不是好惹的!
所以西北战场的形势,现在就从顺攻明守,变成了两军对峙。
吴三辅老于兵事,当然知道吴三桂要强攻大散关、五丈原、和尚原和金牙关也不容易。所以就为吴三桂想了这个五路伐顺的招儿......在湖广、四川、云南再开三个战场,以分散流寇的力量。流寇号称25万府兵,祁山战场和关中战场大约摆了十万,缅甸那边约有五万,国中应该还有十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