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一是人口太多了!
二是生产规模太大了!
人多意味着愿意,或着被愿意移民的人也多,有了庞大的基数,新洲合众国就能挑肥拣瘦,就能统筹规划,不必和新西班牙王国一样,捡到篮子里都是菜了。
所以目前往新洲合众国去的移民,都是要符合一定条件的。
要年轻力壮,要男女配对,要有足够的生存技能——男子善于耕田,女子善于纺织。
至于信什么教,操什么言语,根本就不是问题。
而生产规模巨大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朱皇帝筹集的一亿两银子,第一是个纸面数字;第二这些纸面数字也不会变成真金白银流出去;第三这些纸面数字会通过大明的金融系统和东南庞大的手工业转化为工商业产值!
也就是说,大明花出去的不是一亿两银子,而是创造了至少一个亿的gdp......
所以唐.璜.何塞把新西班牙变成新西班牙王国的政策是完全正确的,因为西班牙根本不能和大明在新大陆移民的问题上竞赛,整个欧洲一起上还差不多——欧洲一起上还是有优势的!
毕竟靠近欧洲一边的北美东海岸才是真正的天选之地!
当然了,这方面的优劣势不是短时间内能体现出来的。短期内大明和欧洲能够派去新大陆的移民,都不必为生存空间的问题发愁。
因为新大陆太大,也太富庶了!
“太,太大了!”
“好像不是很冷啊!两岸都是绿色的......”
“真的不冷啊!太奇怪了,这里是北方吗?”
“是啊,现在已经十二月了,还是绿油油的,一定可以种两季麦子啊!”
“好像没有人居住啊,没有看见开垦的痕迹......”
“那么好的地盘,居然空着,真是造孽啊!”
来自大明的移民们还没有上岸,就已经被美洲湾沿岸绿油油一片和辽阔到壮美的景色给惊呆了。
原本他们以为自己会被扔在一片冰天雪地当中,可却没有想到,他们在冬天的时候却看见了一片绿色。
这里根本不是北国啊,而是江南一样的富庶土地啊!





抢救大明朝 第1024章 谁也别想夺走!(求订阅)
在美洲湾南部最深处,一处温暖的海湾边上,来自大明的移民和远征军战士们,终于找到了第一批移民们聚居的花生屯。
挂着日月旗号的船队马上把全屯的人都吸引过来了,男人们都照着屯长徐坎的吩咐,穿上了做工精细的毛皮衣服,鼓起来的腰腹部系上了牛皮腰带,腰带上还悬挂了宝剑。大概是牛肉吃多了,这些人现在都身强体壮,还留起了浓密的胡须,远远看去就是一群隐居海外的大侠。每个“大侠”身边都跟着个娇小可爱的女人,大部分女人怀里都抱着孩子——要赢得移民竞赛可不能光靠运输,还得靠生育!
“下官花生屯屯长徐坎见过几位上官,小小心意,不成敬意,还请笑纳......”也是一身毛皮衣裳的徐坎,满脸堆笑着就迎了上去,还冲着身后一群捧着貂皮的“大侠”招手,让他们赶紧把宝贝拿来送给上官大老爷们!
晕船晕得瘦了一圈的魏忠诚一眼就看出那群“大侠”捧着的是貂皮,而且毛色极佳,全都是上品......还那么多!
这是送给我的?魏忠诚吸了口北美洲纯净的空气,马上就想到了可怕的都察院御史!
不能拿啊!
都已经发配美洲湾了,要再犯了案,还往哪儿流放?
“徐屯长,本官是清官!”魏忠诚面孔沉了下来。
徐坎一愣,心说:你要是清官你能来这儿?
心里这么想,嘴上可不能说,赶忙陪着笑脸道:“太守当然是清官了,下官在美洲湾都听闻太守的清誉,但是美洲湾这里物产实在太丰,凡是天生地养之物都和不要钱一样的。所以这些貂皮根本不值一提,以太守的神射,在美洲湾呆上几个月,成百上千也能得到。下官现在送几张给太守,只是想给太守添一件御寒的衣裳......美洲湾这里的低地虽然暖和,但是要走高些,还是非常冷的。太守如果想四处游历一番,御寒之衣万不可缺。”
“成百上千都能捕到?真的假的?”官拜美洲府镇守总兵官的郑袭发话了,“这可是貂皮!”
“真的,真的......抓都抓不完啊!”徐坎道,“这里的好东西多着呢!总镇住些时日就知道了!”
“那......孔四哥,你是御史,你说吧。”
孔胤文因为和他哥哥孔胤正一样,长得挺有威慑力,所以就封了美洲府监察御史。听了徐坎的话,皱着眉头说:“那就给钱吧......这些东西在美洲府值多少,咱们照给就是了,又不缺这几个零花。”
徐坎连忙摆手,“不要钱的,御史,美洲府这里不需要钱......”
“不需要钱?”孔胤文一愣,“那怎么买东西?”
怎么买东西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后怎么抓贪官?贪官贪了多少得用金钱来衡量的!
“不买东西,”徐坎摇摇头道,“这里不买东西......也没什么可买的。”
“吃吃喝喝的总要买吧?”孔胤文真有点急了。
“不买,”徐坎道,“吃吃喝喝的不花钱,麦子随便种一点就有不错的收成,海湾和河流里面都是鱼,随便钓一下就上钩......哦,还有许多笨牛,特别好抓,所以咱们这里的人吃牛肉都吃腻了。”
吃牛肉都吃腻了?
你们的嘴巴也太刁了吧?魏忠诚心说:你们这些家伙才到这个蛮荒之地多久啊?怎么就变成刁民了,连牛肉都吃腻了......
“得得,别说这些了,”孔胤文大声嚷道,“说起牛肉,我都饿了,先来半斤我解解馋。”
徐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御史,半斤可来不了。”
“没有牛肉?”
“不是没有牛肉,牛肉有的是......只是没有称,咱们这里吃肉不过称,敞开吃,多少都有!”
啊!孔胤文都震惊了,虽然他哥哥是衍圣公,但是日子过得还是很仔细的,荤腥倒是天天能见着,但是总不够孔胤文吃啊!所以他打小就发下宏愿,终有一日高官得做,一定敞开了吃肉。
没想到这个宏愿在离国万里的美洲湾实现了!
魏忠诚还是有点不大相信,说:“徐屯长,你别吹了......我们这一批来的连水手在内有三千多人,你能让他们都吃上口牛肉吗?”
“能啊!”徐坎点点头,“下官让人在30里外的那个半岛上建了个望台,天天盼着天朝的船队能来。望台上的兄弟看见太守的船队后就点了烟火,下官立即带人去捕杀了几头笨牛,得了几千斤牛肉。还让女人们钓了二三百条鱼,现在已经上锅煮上架烤了,等大家都下了船,应该就能吃上热乎的牛肉鱼肉了。”
真有啊!
魏忠诚、郑袭、孔胤文等人都惊呆了。
这里到底是什么地方?
......
“回太守的话,此间到底是什么地形,下官也不大清楚。虽然下官率部在此定居一年有余,但是此间过于开阔,下官也不曾遍走。现在只晓得花生屯向东数十里,向西百余里,向南数十里,都是平坦的林地和草地,土地非常肥沃,其间还有几条大河,水量颇丰,可以行舟。草地和林地上遍布野牛,体魄极壮,而且容易捕捉,捉上一头就是几百斤肉,足够一屯人吃上几日的。
另外,此地的气候是冬暖夏凉,冬季多雨,夏季日照充足,麦子可以一年两熟,而且收成不错......”
魏忠诚、郑袭、孔胤文等人已经入了花生屯,在一间大木屋里面席地而坐,一边啃着有点硬的野牛肉和不知名的烤鱼,一边在听徐坎介绍花生屯一带的情况。
花生屯周遭的富庶又一次超出了魏忠诚等人的想象了。这里居然是一片东西长一百数十里,南北宽数十里的平原......实际的平原面积也许更大,只是徐坎等人没有遍走,所不知道。
平原、林地、草场、河流,加上冬暖夏凉的气候,加上充足的雨水滋润,而且土地肥沃......这不就是一片天赐地赏的粮仓吗?如果全部开垦出来,怕是有几百万亩之多吧?
这还仅仅是美洲湾的一个角落,如果把整个美洲湾都开垦出来......江南、江北二省的粮食,恐怕都不能与之相比了!
“这里真的没有什么人居住?”魏忠诚不大确定的问了一句。
“有一些土著,但是非常愚昧,”徐坎笑道,“和关外蒙古的游牧渔猎之族根本不是一回事儿。那些人虽然靠渔猎为生,但是连弓箭都不会制作,也没有马匹车辆,好像都不知道有轮子。完全不是咱们的对手,而且数量很少......”
“西班牙人呢?”郑袭问。
“不知道他们在哪儿?”徐坎回答,“反正花生屯一带完全没有西班牙人的踪影,下官估摸着他们根本不知道这块地盘,要不然怎么可能不占据下来?”
他哪儿知道,对新西班牙来说,美洲湾这块地盘根本不算什么......他们占据的富庶土地实在太多,多到了都可以不当回事儿的地步!
“若真是如此,”郑袭道,“咱们可得加把劲儿......得抢在西班牙人反应过来前,把根基扎牢了!”
“对!”魏忠诚点点头,“他们早晚会知道的......到时候,一定会派兵过来争夺!”
“夺不走的!”郑袭笑道,“咱们既然来了,他们就别想把这片土地从咱们手里夺走了!”




抢救大明朝 第1025章 大顺帝国之危机(求订阅)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时间总是飞快而过,当你想要抓住它的时候,它就一下子飞速转动起来了。
对于已经走上了火热的资本主义不归路的大明帝国而已,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感到时间不够用了!
时间就是金钱!
时间就是新大陆!
打造船只,训练水手,招募移民,准备物资,向东远航,都需要时间,也都能产生资本家们最热爱的利润——这大概就是资本主义最邪恶的地方,它几乎能把人类的一切行为都和商业利润挂钩,然后用利润驱动人性的贪婪,让人们去疯狂的追逐。
而朱慈烺的金融手段,又能将资本、利润和人的贪婪之心放大再放大。所以从洪兴十年开始,新洲合众国已经变成了一个最吸引眼球的财富风口了......以至于身处大明东南富庶繁华之地的人们,都快忘记他们的本土实际上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统一,哪怕是名义上的统一,也还没有实现。
因为在天朝大地的西南角,这个时候还存在着一个公开和大明帝国对抗,而且同样以天朝自居的大顺帝国!
大顺现在也是一个殖民帝国了!
因为她也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殖民地。
在突袭阿瓦得手之后,大顺朝廷就设立了阿瓦总督府和沙廉总督府,以分管上下缅甸。而在打破了阿瑜陀耶城后,大顺朝廷又顺手设立了一个大城总督府,以管辖被他们征服的暹罗土地。
由于大顺用偷袭的手段吞并了依附自己的藩国缅甸,等于亲手撕毁了《宗藩条约》,所以在开疆辟土的同时,也摧毁了自己的天朝体系。所以在夺取了上下缅甸和部分暹罗土地之后,大顺朝廷就得换一种办法进行统治了。
一开始李过、李来亨等人想把大顺的府兵授田制挪到上下缅甸。可是到了后来,他们就发现这样的办法并不可行!
在上下缅甸推行府兵制受挫的原因没有办法让府兵在缅甸扎根!
是府兵制必须扎根于农村——大顺的府兵其实就是小地主兵,在得到一二百亩授田后,府兵们就会将土地分租给农户,用收来的租子养活自己和家人并承担兵役费用。
可是从四川、陕西(汉中、巩昌)、湖北(郧阳)等地迁到缅甸的府兵户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法扎根。因为缅人毕竟不是四川、云南等地的汉人农民,后者和陕人之间虽然也有隔阂,但还是可以勉强交流。而且大顺朝廷在推行府兵制的同时,还搞了收买人心的计口均田,让贫苦农民也得了好处,所以就很顺利的把府兵制建立起来了。
但是在缅甸,情况却迥然不同。
汉人府兵根本没办法和缅人农户交流,无法交流,当然就谈不上什么扎根了。而且缅甸国内没有激化的土地矛盾,也没有中原汉人自战国以来逐渐养成的平等观念——他们对于缅人贵族的奴役非常习惯,根本不需要大顺天兵去解放。
而且缅甸算是瘴痢之地,从陕西、四川、湖北迁移过去的府兵很容易感染疾病而亡。如果让他们居住在开发程度比较高的城市中还好一些,如果分散到乡村,那么得病的几率就更大了。
在跟随李来亨、李定国南征的“北伐军”中,因为疫病而亡的人数,比死在战场上的要多出几倍。
既然没有办法下乡扎根,那么大顺在上下缅甸的统治就只能以城市为中心,以攫取经济利益为目的了——大顺突袭缅甸的目的,本来就不仅限于开辟疆土,而是包括了获取南方出海口,以获得西洋的火器技术同时为官营手工业出品的蜀锦获得出口的渠道。
所以上下缅甸以及暹罗的部分土地,就变成了大顺帝国攫取资源金钱的附属地,也就是殖民地了。
而且,由于没有办法在上下缅甸大量安置府兵,所以大顺朝廷一时也没有办法将缅甸从殖民地转变为本土行省......
因此,大顺朝廷只能在上下缅甸和暹罗的土地上设立了三个以大城市为统治核心的总督区,对上下缅甸和暹罗实行迥异于大顺本土的殖民统治。
在完成了三大总督府的设立之后,大顺北伐军的主帅太子李来亨就结束了长达数年的南方之行,将军队和地盘交给了阿瓦总督李定国(大顺的南方三督以阿瓦总督为首),自己带领少数卫队北返,并且在大顺共治十年春,带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了大顺帝国的北都重庆府。
他的心情沉重不是没有原因的,他在缅甸、暹罗的时候,曾经将自己的抚军太子府设在下缅甸的出海口沙廉。那里生活着许多葡萄牙人和缅人的混血,同外部世界的联系也比较紧密,所以李来亨也知道了大明帝国这几年是愈发红火了。
对于大顺而言,大明帝国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进入重庆府地界后,李来亨并没有马不停蹄的向重庆府城而去,而是先去了先帝李自成的壁山皇陵。他在壁山还有一处庄园,就在皇陵附近。在参拜了皇陵之后,李来亨就带着部下和他的一个儿子,名叫李继成的十四五岁的少年,一起下马步行,慢悠悠的向自己的庄园走去。
官道两旁,此时已经是一片葱绿,水田当中,穿着短衣,戴着斗笠的巴蜀农人,星星点点,一边劳作,一边用川音呼喊交谈,声音此起彼伏,显得非常热闹。
路过一个村子,成群结队的孩童正在村口打闹嬉戏,看见牵着大马的李来亨等人,都围上来又唱又跳的,极是和谐。
李来亨也停住脚步,抱起了一个六岁七岁的小子,笑呵呵的问:“小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几岁了?”
这孩子开口就是陕音:“大伯,额叫双贵,今年八岁哩!”
“你是陕人?”李来亨笑得更开心了,“你阿达呢?”
“额阿达上番去了,家里就是额、额娘、额二娘、额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还有一个妹妹。”
“嚯,一大家子人呢!”李来亨的笑容不知不觉的收起了一些。
这个孩子家里有一父二母,和他同辈的则是两兄两姐一妹,加他自己就是六个孩子......好像有点多了!
李来亨知道,自共治初以来,大顺在四川、云南等地的统治逐渐安稳。而明朝也没有发起疯狂进攻,而是一定程度上“无视”了大顺。
在这种情况下,大顺的二十余万府兵和几万官户就无所事事,除了上番当差,就是在家生孩子玩了。
所以府兵之门,一家有六七个孩子的大有人在!
二十几万府兵官员的下一代,恐怕要膨胀到一百万人了!即便除去女子,要会增长到五十万以上!
大顺朝廷能给这五十万人授职分田吗?一人授100亩就是5000万亩了......
而且人丁快速孳生的不仅是府兵户和官户,计口授田的农户一样在拼命生育。
因为计口授田之下,农民的收入和负担都被平均了,结婚生子更加容易,而且这年头也没什么避孕手段,所以在粮食供应还算宽裕,社会环境又稳定到凝固的情况下,人口的生产也就被大大加速了。




抢救大明朝 第1026章 不敢腐朽(求订阅)
“哐哐哐......”
一阵刺耳的锣声突然从村子里面传了出来,李来亨愣了一下,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个被他抱在手里的七八岁的娃子却开口说:“大伯放额下来,额习武的时候到了。”
“习武?好!好!”李来亨笑呵呵放下那小子,那小孩子和另外七八个孩子一同往村里奔去,不过依旧有不少孩子还在村口嬉戏。
“你们怎么不去习武啊?”李来亨看见村口嬉戏的孩子中有男有女,其中几个男孩看着挺大个儿的。
“回老爷的话,”其中一个大男孩向着李来亨恭敬一礼,用四川口音的官话回答道,“我们都是农家子,不需要勤练武艺的。”
“哦。”李来亨轻轻点头,眉头又是一拧。
原来在大顺王朝这个“农民起义军”所建立的封建王朝治下,也存在严重的阶级固化问题!
大顺王朝的阶级固化源于府兵制和计口授田制这两项大顺的根本制度!
首先大顺的府兵都是授田府兵,授田不仅为了换取兵役,同时也是为了筹功——跟随大顺、大西两家东征西讨那么多年的战士,总要有份可以安身立命的家业吧?可是大顺、大西斗争了那么多年,却没有能全取天下,最后两家合力,才有了四川、云南这点地盘。
地盘虽然狭小,可是大顺、大西合流之后需要分配土地的战士却一点都不少!两家从陕西、湖广带进四川的老营人数有二十多万!
这二十多万人在入川之后,就转化成了超过二十万的授田府兵和四五万人的授田官吏——他们其实是一回事儿,主要都是大顺、大西的老营,也有一些是在湖广、四川投靠的,不过都享有授田府兵的待遇。只是其中一部分粗通些文字,考取了官吏,转成了文职。
而为了给自家二十多万的老营战士授田,大顺朝廷不得不在四川和后来夺取的云南大量圈田。而为了配合圈田,大顺朝廷又必须实行计口授田,对余下的土地进行平分,在这个过程中,四川、云南的士大夫阶层也被彻底消灭——这种消灭倒不是在肉体上,而是在经济上的消灭!
在完成了圈地授田(针对府兵)和计口授田(针对平民)两项社会改革后,大顺境内就形成了府兵在上,农民在下的社会结构。
散在乡村的府兵替代了原本的士大夫,成为了四川、云南社会基层的主宰。
他们不仅垄断了兵役,也垄断了官场,而且还垄断了教育!
李来亨吩咐左右:“走,去看看吧!”
说着话,他就当选步行着往村子里面走去了。
这处村子是外来的府兵和壁山本地的农民共居的,看村中的住宅就知道北面都是府兵,南面都是普通农民——府兵的房子都是瓦房,农民的房子都是茅草房。
除了住得房子不一样,成年府兵和农民的穿着打扮也不一样。府兵们都穿蓝色的麻布窄袖长袍,腰带上悬着手刀,走路的样子一摇三摆,看着就很牛逼......
李来亨进村的时候,在乡的府兵们都在往村中的演武场而去,除了一柄腰刀之外,人人都有一件额外的器械,有些人拿着盾牌标枪,有些人扛着长枪,还有些人扛着火枪。还有一些小孩子和半大小子都拿着小号的木头兵器蹦蹦跳跳的跟着,还喊着口号:“练武艺、当府兵、下江南、夺金陵、杀朱家......”
大顺小战士们的士气很高啊!
如果让老山宫的朱皇帝知道了,估摸着要多搞几次娃娃兵的军事演习压压惊了!
现在大明大顺两边都绷着,谁也不敢腐朽啊!
虽然封建王朝治不了腐败的绝症,但是腐败不等于腐朽。现在两边都憋着劲儿,不敢放开了捞,更不敢把杀人的手艺给丢了。不仅不敢丢了,而且还要精益求精的苦练。
朱慈烺那边搞少年军校培养二代、三代,还搞了九边少年军训练精兵,同时也为勋贵集团补充新鲜血液。
而大顺这边没有大明那么多的资源,但是也不肯马马虎虎的等死,所以就只能集中力量加强府兵集团了。不仅老府兵要勤练武艺,府兵二代们也得从小走允文允武的路线,而且是以习武为主——战斗力要从娃娃抓起啊!
另外,大顺朝也开办了云南讲武堂和重庆官学堂(培养官员),从全国的“娃娃府兵”中选拔精英入学。
身为大顺太子的李来亨现在也和普通的大顺战士差不多打扮,麻布的蓝色长袍,洗得已经有点发白了,头上一顶白色毡帽,腰带上悬着宝剑,唯一不同的则是一领红色披风,格外引人注目。
在大顺朝,红色披风原本是闯王的标志,只有得到李过的恩准才可以使用。在整个大顺,能够挂上红色披风的,除了太子李来亨和议政八王之外,不会超过二十人,全都是大顺的功臣重将。
1...336337338339340...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