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代王朱慈炯的安北镇则是世袭罔替,待遇和安西镇一样!那是朱三太子在吕梁山和陕北当“贷王”熬出来的,朱三太子功劳苦劳那么大,朱慈烺不能不认。
高杰的北平军、黄得功的大宁军都是两代世袭——他们俩年纪都一大把了,要一代而终,恐怕就没什么干劲了。而且北平、大宁两军现在都在创业阶段,百业艰难,正需要他们努力奋斗。
至于北庭军,朱皇帝则在寻求将之分拆。他希望将北庭军领有的伊犁草原、准格尔草原拿出来组成一个新的北庭军,然后再让准格尔部建立一个新的汗国。
安南以南的静海军也有世袭罔替的待遇——朱慈照虽然不是个东西,但架不住他运气好啊,跑路都能把安南给跑回天朝怀抱,还有什么好说的?而且朱皇帝现在没办法向暹罗派兵,只能依靠静海军的大将张勇出兵支援暹罗王都阿瑜陀耶城。
金瓯军的节度使则是五年一任,和大明的巡抚、知府一样——只要朱皇帝批准,是可以连任的。
而多铎领有的安东军则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任期问题一直模糊处理,从没有挑明过......
......
“陛下,多铎真的是诈死?”
尚可爱离开南京的当天,御前两府会议上就有人问起多铎的死活问题了?
而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居然是锦衣卫指挥使朱纯杰。
“朱卫帅,”朱慈烺瞥了他一眼,“多铎死没死,锦衣卫不知道?”
“臣,”朱纯杰一脸纠结,“臣所知,他确实是死了......正月初五病逝于兴凯湖畔的建州城,应该是错不了的。”
当然不会错了,多铎睡得楠木棺材还是锦衣卫帮着买的——贾布斯现在可是满洲第一富翁,多铎生病的时候他又是献药材,又是请名医的,知道多铎没药救了还从大明购买了一口上等的楠木棺材运去东北。真是比多尼还像孝子!从他那里得来的多铎的死讯,还能有假?
朱慈烺点了点头:“那不就行了?”他又把目光投向兵部尚书李若琏,“兵部派人去和多尼谈判吧......只要他答应将安东军一分为三,并且交出辽东都司辖区,朕就认可多铎的死讯。”
还带这样搞的?李若琏简直都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多铎明明已经死了,皇上居然不承认,非得逼着多铎继续“活”,还以此要挟多尼......大明朝有史以来最会折腾人的皇上非您莫属了!
“陛下,”军师吴三辅道,“多尼怕是不会答应这个条件吧?”
“朕知道他不会答应,”朱慈烺摇摇头,“但是咱们现在有把握速取关外之土吗?咱们要是承认多铎以死,那么安东分镇的事情就不能拖了......多尼万一弄险,在关外称帝建国,我们怎么能置之不理?”
首辅路振飞听不明白,问朱慈烺道:“陛下,您不承认多铎已死,多尼就不反了?”
“那当然!”朱慈烺一笑,“多尼得好好准备一下才能反啊!而且......他准备怎么反?山海关就在他手里,他敢进来吗?”
“不敢的,绝对不敢。”吴三辅连连摇头,“怎么敢自己送上来让咱们打?”
“那他还反什么?”朱慈烺笑着,“只要朕不承认多铎已死,安东就没有分镇和继承问题。”
路振飞说:“可是这样也拖不了几年啊!”
朱皇帝冷笑;“朕也没想拖几年......拖到萨摩藩垮台就行了!”
“萨摩藩有那么要紧?”礼部尚书钱谦益问。
“很要紧啊!”户部尚书郑芝龙接过话题,“这几个月,咱们已经损失了五六十条大鸟船......日本贸易也完全中断,去朝鲜都不安全了!所以咱们必须尽快打下萨摩藩,解决鹿儿岛湾的西班牙舰队基地。”
西班牙舰队现在明着来不行,堂堂之阵是打不过明英法荷葡联合舰队的,但是拆开打破交还是很厉害的。
而明朝的大鸟船航速慢,船员少,最怕被武装盖伦船拦路抢劫了。
“海陆军准备得怎么样了?”朱皇帝问。
“差不多了,”吴三辅说,“这几个月陆续有三十一条武装盖伦船加入了联军舰队,咱们自己还有二十七条武装盖伦船,英法两国的礼物船有十三条,也加入联军舰队......总共有七十一条!
其中约莫半数已经派出去护航了,还有三十六条都集中在吴淞江内,排队安装回旋轰击炮,现在差不多都装好了。”
所谓回旋轰击炮,其实就是把一门轰击炮(洪兴七年式24磅短管炮)架在一个圆形的铁轨上,可以360度转动——这个设计不是朱慈烺开得金手指,而是早就有了,这个时代大型武装盖伦船上都会摆几门大口径的火炮,其中相当部分是就是架在轨道上的。





抢救大明朝 第983章 萨摩藩,看打!(求订阅)
“七十一条船都装上轰击炮了?”
朱皇帝问话的时候,稍稍皱了下眉。
如果还有别的选择,他是不会那么快就把轰击炮扩散出去的。这种武器其实是隐瞒不了太久的,因为明军陆军当中有大量的法国和荷兰军事顾问,他们早就见过轰击炮和木托开花弹了还有木管引信了——这些东西就是个点子,看见也就会了!
另外,西班牙人在海战中也见识过轰击炮的威力。不仅是定海锚地之战中见过,在之后的护航和破交战斗中也见过这种武器,甚至还有一些击中西班牙战船的木托开花弹没有爆炸,被西班牙人给捡了去了——别说这个时代的木托开花弹会出哑弹,就是后世工业化生产炮弹也常会出现哑弹,所以只要用了,就会被人捡回去山寨......
既然没有办法保密,那还不如大明大方的用吧!
反正这技术扩散造成的海军舰艇的升级,对本来就没有多少武装盖伦船的大明海军也没啥损失。倒是英国荷兰这两个海军强国有点头疼!
“没错,”海军司使黄斌卿说,“七十一条船都装上了......少则一门,多则四门,都装在船艏楼和船艉楼上的环形轨道,可以向四面八方开火。”
这下好了,全世界都知道了!
朱慈烺点了点头,“什么时候可以出发?由谁指挥?”
黄斌卿说:“现在就等着风向合适了,联军舰队的提督将由阿贝尔.扬松.塔斯曼出任......他在荷兰东印度公司当过舰队提督和舰长,而且还是海军学堂的副堂长,对咱们大明海军的情况是非常熟悉的。”
“那么厦门侯呢?”朱慈烺问,“他干什么?”
“他想给塔斯曼提督当副手。”黄斌卿回答。
“很好!”朱慈烺点了点头,心想:有塔斯曼这个老海兵带着,郑建功总可以建功了吧?
“陆军呢?”朱皇帝又问,“准备出兵多少?”
大明是有海军陆战队的,不过数量很少,只有几个营,其中的两个营还在成功湾驻扎,能够投入这次萨摩远征的只有1500人。靠这点人可打不下萨摩国的那些武疯子,所以必须得出动陆军了。
“陆军已经准备了一个师,”吴三辅说,“总共一万三千余人,随时可以出发,加上海军陆战兵,总共有一万五千之数!”
“就这点?”朱慈烺皱着眉头,“够用吗?”
“陛下,”黄斌卿道,“咱们只有这点船啊!一条船能装一二百陆军跨海征战已经不少了......为了运送这一万五千人,海军司已经调集了五十五条大鸟船,再多真是没有办法了。”
三十六条盖伦船再加上五十五条大鸟船,总共就是九十一条大海船,已经费了海军司好大的气力了——在南洋和大明沿海活动的大鸟船和盖伦船当然远远不止这个数,但是大明需要依靠这些船只从暹罗、安南、静海军和金瓯军输入粮食,所以不能全都征用了。
另外,这年头的海船上可没无线电报什么的,只要一出港,大明海军司就没办法联络它们了。
“日本方面有消息吗?”朱慈烺又问,“德川幕府应该也会出兵讨伐萨摩藩吧?”
和日本国的交通已经被加西亚的舰队切断了,并不是去不了,而是风险极大!
所以大明海军司就没舍得拿出宝贵的盖伦战船冒险。
“还没有消息,”黄斌卿道,“不过在和日本的交通被切断前得到的消息,都表明幕府正在准备开战!”
朱皇帝吐了口气,刚想要下命令,就看见司礼监秉笔太监黄小宝一路小跑着从外面进来,手里还捏着一个奏本——显然是刚刚得到的加急奏本,应该的留守内阁或是帅府的官员让人转送来的。
朱皇帝不喜欢密奏,一般只有锦衣卫和都察院可以绕开内阁、大元帅府上密奏。其它的奏章都要由通政司转两府,由两府的大佬们看了以后,再报给朱皇帝。如果奏章送到的时候,两府大老正好在参加御前会议,那就由留守的官员看,是紧要的消息可以直接送达御前。
和大明之前的几位明君的作风不同,朱慈烺其实并不在乎被下面的大臣蒙蔽,而且他也没兴趣了解什么民间疾苦——资本主义初级阶段怎么可能不苦?不苦哪儿来的殖民主义?
所以朱慈烺管理国家的方式是给两府放权,而他维持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则的折腾一帮勋n代,不把这些n代给调教好了,大明天下是长久不了的。
如果把这些人教好了,至少朱皇帝死后几十年,天下还不至于大坏......
“万岁爷,是帅府转来的。”黄小宝对朱慈烺道。
“三辅,你看吧。”朱慈烺不是懒得看,而是尊重两府首脑的“阅奏章权”——他是充分信任他们的!
吴三辅拿过奏章翻开一看,脸上马上露出了喜色。
“陛下,好消息!”吴三辅道,“河南号回来了!昨天入了吴淞江......他们是从新大陆回来的!而且已经在新大陆建立据点了!”
“好!”朱慈烺重重点头,“回来的正好......这是吉兆!新大陆的航线已经开辟,现在就等我们打败萨摩藩,控制鹿儿岛湾,然后就能跨洋东进,恢复美洲都护府之地了!”
他用的是“恢复”,而不是占领......毕竟美洲西北自古以来就是天朝所有!
他顿了顿,“河南号的状态怎么样?船员们的情况如何?能不能参加这一场萨摩远征?”
让河南号参加萨摩远征实际上是奖赏,因为远征舰队已经有91艘战船、运兵船,规模浩大,西班牙人的舰队必然不敢抵挡,所以海军行动是必胜的。
“河南号状态良好,船员们大多身体健康,在得知联军舰队将要远征后,纷纷提出请战。”
“好!”朱慈烺点点头,“那就将河南号编入远征舰队......等他们从萨摩藩凯旋,再一并论功!
到时候,朕要亲自去上海为他们接风洗尘!”
......
上海这座大明最蓬勃的商业都市,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战舰云集!包括刚刚返回的河南号,现在的吴淞江上一共有92艘飘扬着日月战旗的战舰(因为收了朱皇帝的银子,所以英法荷葡四国的船只也都挂上了日月旗),排出了两列纵队,从吴淞口向内依次排列,显得威风凛凛!
吴淞口两岸的炮台,也都处于最高的戒备状态!除了早就安放在那里的36磅和48磅青铜长炮,还临时增加了许多可以发射24磅木托开花弹的轰击炮。
上海港,俨然变成了全世界最难攻破的海港......恐怕没有之一!
15000名将在日本的萨摩藩土地上登陆的陆军和海军陆战兵都已经登船完毕,他们的主将是征日军团提督李元胤,他同时也是征日军团主力,陆军第一师的师长。
这位在北伐中原之战中崭露头角的明军新一代悍将,现在就站在自己的指挥舰——一艘军用型万石大鸟船的甲板上,看着吴淞江两岸的建筑缓缓后退。
联军远征舰队正在驶出吴淞口!
九十二艘战船、运兵船和一万五千名远征军,将会奔赴远方的战场!
萨摩藩!大明天兵终于要打过来了!




抢救大明朝 第984章 丰臣国松,黑锅背起来!(求订阅)
大明天兵坐着九十二条大海船,浩浩荡荡杀奔日本九州岛南部的萨摩国的时候,萨摩藩控制的鹿儿岛湾内,已经没有一艘西班牙人的大帆船了,而且鹿儿岛城内也没有萨摩藩主岛津光久了......
当然了,西班牙舰队和岛津光久并不是听说大明天兵杀过来了,所以提前跑路去美洲了。实际上他们并不知道大明天兵已经出征——这年头也没什么先进的通信手段,西班牙人在上海的间谍即便看见舰队出征的雄壮场面,也没办法立即通知鹿儿岛湾内的大舰队。
而让萨摩藩主和西班牙大舰队离开鹿儿岛湾的,则是萨摩藩初代藩主岛津忠恒留下的一封遗书!
在这封遗书封存在鹿儿岛城内一间时时刻刻都有武士看守的密室当中,只有当岛津家和德川幕府撕破脸后,才能由藩主和众家老一起入内观看。
而且这件事还是萨摩藩中的头等机密,历来只有藩主、世继和大殿(前任藩主)知道——即便看守密室的武士,也不知道密室当中存放的是什么?
而当萨摩藩主岛津光九最终决定拒绝幕府方面提出的改易、减封条件后,就率领藩中家老进入了这间尘封已久的密室,打开了一个布满灰尘的铁匣,从中取出了岛津忠恒书写在一张羊皮卷上的遗书。
遗书上面只说了一件事,就是丰臣秀赖之子国松并没有在大坂夏之阵后被京都所司代板仓胜重捕获并且斩首,被杀死的是国松的替身,而真正的丰臣国松则由真田信繁之子真田幸昌保护,在大坂城破前出逃,乘坐早就准备好的海船逃亡萨摩国,然后又在岛津忠恒之父,已经出家隐居的岛津义弘的亲自护送下前往丰后国日出藩避难。
之所以要逃往日出藩,是因为日出藩的藩主木下延俊之父木下家定,乃是丰臣秀吉的正室高台院的哥哥,木下家定和木下延俊还因此拥有丰臣姓氏——那个关原战神小早川秀秋就是木下家定的第五子,木下延俊的弟弟。
因为高台院的面子(丰臣秀吉的大老婆和德川家康关系密切)和关原之战中站在东军一边,这个木下家不仅得到两万五千石的日出藩,而且还准许世代使用丰臣姓氏。
也许是因为小早川秀秋在关原之战后一年多就不明不白的死去,所领的五十五万石领地也全部被幕府没收之事让高台院和日出藩木下家有所觉悟。所以在大坂之阵前,高台院就借着替德川家康充当说客进入大坂和丰臣秀赖见面的机会,商定了在大坂不守时,保存太阁殿下最后一丝血脉的办法——就是让丰臣秀赖之子国松逃往丰后国的日出藩隐居。
当岛津义弘护送国松抵达日出藩时,年龄和国松仿佛都日出藩主木下延俊的第四子刚刚去世,所以延俊就用了个冒名顶替的办法,让国松以木下延俊第四子木下延由之名存世......
这位木下延由,现在已经44岁,在养父延俊死后分到了多达5000石的领地,而且还在兄长俊治的安排下觐见了德川家光,因为长得高大俊美,为家光喜爱,留宿江户城.......之后就成为了幕府的旗本。
而在岛津家举起倒幕大旗的时候,木下延由并没有在江户,而是和兄长延俊一起在日出藩,根据参觐交代的计划,明年(1658年)才轮到他们去江户报到。
木下俊治和延由自己也都知道延由的真实身份,这几年丰臣遗忠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让他们俩非常忧心,所以也秘密的进行了一些准备。
在岛津起兵后,就立即召集家臣藩士进入日出城笼城。不过日出藩总共就两万五千石的家当,手下也就一二百个藩士,又不敢打出丰臣国松的旗号,所以再怎么动员也就五六百人,只好瑟瑟发抖的呆在城内等待时机......或是末日。
幸运的是,除了位于最南端的萨摩藩之外,日本九州的几个强藩,比如筑前黑田(福冈藩、秋月藩),筑后有马、立花(久留米藩、柳河藩、三池藩),肥前锅岛(佐贺、莲池、小城、鹿岛)、肥后细川(熊本、新田、宇土)等等都在九州岛的西部,也就是面向大明的一边。而在九州岛的东部,则是一堆零零碎碎的弱藩,其中最强大的日向国的延冈藩(内藤家)和丰后国的冈藩(中川家)都只有区区七万石所领。而且在关原之战中,日向、丰后两国大部分的领主都支持西军,所以在战后被大量没收和改易,也就制造出了大批对德川幕府不满的浪士。
现在面对从萨摩藩方向沿着九州岛西部海岸线杀来的倒幕大军,也只有日向国的延冈藩(谱代内藤家)、沃肥藩(这个藩属于岛津家的仇敌伊东家)和丰后府中藩(谱代松平家)、杵筑藩(谱代松平家)进行了拼死抵抗。
但是这四个藩的石高总和不过十七万石出头,急切之间能够拉起来的队伍只有几千人,根本不是岛津家数万大军的对手。而且幕府的“一国一城令”的实行,又平毁了日向、丰后两个令国内的大量城堡,面对拥有西班牙大炮的岛津军,伊东、内藤、两松平等四家的军队连一个月都没能坚持下来,就先后崩溃。而丰后、日向两个令国内的其余各藩,包括日出藩,全部都向岛津家臣服。
也就是说,在1657年到来前,岛津家已经拥有了九州十国(包括对马国)中的萨摩、大隅、日向、丰后四个国,此外肥后国的地头蛇人吉藩(相良氏)也向萨摩岛津称臣。
半个九州,已经在岛津家的牢牢掌握当中了!岛津家的控制的石高也从原来的六十万五千石,增加到了百万石左右(因为丰后、日向两国还有不少幕府的天领),实力看上去是不小了......不过面对以大明为首的八国联军,岛津光久还是心惊肉跳——光是一个大明,石高就得好几亿吧?不是对手啊!所以光久在看完了父亲忠恒的遗书后,马上就乘坐西班牙人的战船前往丰后国,去日出藩邀请丰臣国松出来背黑锅!
因为岛津光久的到来,44岁的丰臣国松,也就是木下延由和他名义上的哥哥木下俊治,也就不得不出了日出城,带着忐忑的心情到了丰后府内城来准备背锅......
还别说,木下延由和木下俊治搁一块儿看看,就知道不是亲兄弟了——木下延由是个大高个,没有一米八也有一米七五,怪不得被家光瞧上当了旗本,谁都知道德川家光最喜欢大高个俊男了!
而木下俊治连一米五都没有,和木下延由一起......活脱脱就是武大郎和武二郎啊!
“幺西!果然是秀赖公的子嗣!丰臣家再兴有望!倒幕大业必成!”岛津光久带着一票家臣和依附他的领主,站在府内城外迎接,看见大高个延由就来了那么一嗓子,可把周围的人们还有木下家的两兄弟惊着了。
接着就看见岛津光久大步上前,到了木下延由面前,当着众目睽睽,就给这个傻大个跪了,然后大声道:“臣岛津萨摩守光久参见主上丰臣长者!”




抢救大明朝 第985章 日本国征服指南(求订阅)
“日本国是一个拥有良好军事传统的封建国家,同时又是一个由众多岛屿所组成的岛国,而且日本列岛之上的地形非常复杂,山峦密布,平原狭小,非常有利于小型割据政权的存在。
因此希望以庞大的陆海军力量,对日本国进行短期的打击,使之完全屈服是非常困难的。反而会面临得不偿失的局面......要知道,日本的军事力量是由无数的封建武士家族构成的,非常之分散,通常又小而有力。入侵者不大可能通过几次大规模的会战就予以歼灭。即便重创了集合起来的日本国武士军队,也不等于可以迅速建立殖民统治。因为以武士家族为基础的日本军事力量,是可以进行几次快速补充的。毕竟一个武士家族通常不会只有一名能够上阵的男丁。
不过日本国的军事力量也存在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作为岛国,日本却长期奉行锁国,所以没有突出的航海能力,国内严重缺少水手和海商,无法建立强大的海军......”
正在飞翔号上为郑建功和李元胤两人讲解征服日本之策的,正是联军舰队提督塔斯曼。
塔斯曼是带病出征的,这两年他的身体都不怎么好,年岁又大了,本不打算再出海了,可是架不住郑建功的请求,只好出山当这个联军舰队提督。实际上他这个提督也没有临阵指挥的体力了,舰队的日常事务也管不了,都交给戴维.琼斯和郑建功两人去负责。
不过他也不是白拿一份提督的丰厚薪水的,他已经为大明制定了一个“征服日本”的指南......不能叫计划,因为没有多少具体的实施方法,只有一个大政方针。
可别小瞧这个荷兰老水手对日本国的了解——荷兰东印度公司是非常“知日”的,而塔斯曼又长期往来日本,对日本国情非常了解。
而且,荷兰东印度公司早年也计划过“征服日本”,只是因为成本过高而不得不放弃。
当然了,荷兰人的所谓“征服”,并不是要在日本建立奥兰治亲王的专制统治——奥兰治亲王在荷兰七省都专不了制,何况日本?
荷兰人的征服日本,其实就是把日本管得服服贴贴,让日本一国的武士有劲儿没处使。
实际上历经战国洗礼的日本武士力量一直就很强!那么个小国,二三十万战士随时可以动员出来,而且相当悍勇,如果装备和训练到位,朱皇帝的明军也没把握把他们全都消灭了。
但是日本国武士的力量只是在陆地上!
后世吹上天的所谓充满开拓精神的日本海洋文明,在17世纪是没有人相信的......海洋文明的基础怎么可能是以“石高”论上下封建武士?17世纪的日本是很典型的以土地为基础的封建陆上国家,根本就没有海商这个阶层的存在,所以严重缺乏水手,也没有大规模的造船能力。
1...322323324325326...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