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多铎笑道:“声西而击东!西征军当然是要往东去的!”
“往东是......朝鲜”
多铎点点头:“对!就是去朝鲜!朝鲜虽弱,但咱们能打巧仗的时候,也不必硬拼。自本王东归以来,朝鲜国就和咱们断了往来,而且还以备倭为名大举练兵,显然是想打本王一个出其不意......本王现在就给他来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就以西征为名集结兵力,再突袭朝鲜北疆,同时再令鳌拜统水军,伪装成倭寇登陆九龙浦,攻打朝鲜国的后路。
朝鲜国南北两边同时遭到突袭,一定会慌乱失措,不出数月就会亡国。而大明的天兵又被咱大清的皇上牵制,一两年内无暇东顾。等他们腾出手来,本王早就是朝鲜之君了!
诸位,本王的这个办法怎么样打朝鲜,你们该不害怕了吧”
底下的气氛马上就炸开了,一群满洲将领脸上的忧色全都一扫而光,然后眉飞色舞的议论开来了。
“打朝鲜我们当然不怕了!王爷圣明啊!”
“王爷高明,实在是高啊!”
“打下朝鲜,至少就有高句丽的局面了......这下就不怕大明了!”
第892章 北伐军向南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一支军队正穿行在汉龙关外的群山和密林之间。
这支军队的人数是如此之多,以至于站在队伍的中间,向前向后望去,都看不到首尾。浩浩荡荡,人马数以万计,前军已经开进了木邦城寨,而后军尚在汉龙关内。
汉龙关本是大明的边关,关外就是木邦宣慰司的地盘。在东吁王朝崛起前,木邦宣慰司一直属于大明。而在东吁王朝崛起后的几十年间,木邦宣慰司就开始在明朝和东吁王朝之间摇摆。东吁王朝强盛的时候,这块土地就会被吞进去,而东吁王朝衰弱的时候,这块土地又会独立出来依附明朝。
而在万历三十四年,实现东吁王朝第二次中兴的良渊王(莽应龙大帝的孙子)一统上缅甸(缅甸北部),再一次将木邦纳入东吁王朝的治下。
在原本的历史上,传承了二百多年的木邦罕氏土司也在这次木邦失陷后彻底灭亡,再也没有复兴过。
不过现在历史已经发生了改变,在大顺军平定云南的时候,流亡中国的罕氏子孙罕思德亲眼见识到了大顺军队的强大,所以就生出了借大顺之力恢复木邦的心思。所以早在李定国入滇后不久,就率领族人投效到李定国麾下,当到了大顺军的象兵都尉——在进入云南后,大顺军也搞了一些大象兵,虽然没有什么用,但是看着还是非常威风的!而控象的兵将都是在云南当地招募的,罕思德从小玩大象,是这方面的高手。
在大顺平定云南后,他又不断向李定国、李来亨进言图缅——罕氏土司政权虽然已经灭亡近五十年,但是罕氏家族在木邦当地的影响力依旧存在。可以帮着大顺朝廷带路奇袭木邦!而木邦城寨距离东吁王朝的首都阿瓦仅仅只有三四百里,有罕氏土司家帮着带路和筹集粮草,这三四百里山路就不难过去了。
而一旦通过木邦山地,打下东吁王朝的首都阿瓦后,那可就是一马平川的好地方了,随便种点水稻就是一年三熟——东吁王朝扑了好几次都能再起,靠的就是一块好地方。
如果大顺能打下阿瓦平原,将来就有退路了!
历史上以四川为中心的割据王朝就没有长寿的!刘备、刘阿斗父子两代四十三年的蜀汉就算长久的了。而且人家还有个诸葛亮这样的牛人辅佐呢!
所以大顺的抚军太子李来亨一听说可以图谋缅甸,立即就动了心思——从李自成入川开始计算,到现在都快十年了!如果“蜀顺”能有蜀汉的前途,也就只剩下三十多年。而且李来亨看看牛金星、宋献策他们二位,也不像是诸葛亮啊!
而大明又出了个中兴雄主,已经把大清揍得奄奄一息了......看这形势,大顺朝还有没有三十年好日子都难说啊!
李来亨没坐稳“蜀顺”太子的时候,是很羡慕刘阿斗的。可是现在,这个抚军太子越当越有滋味啊!以后要当了皇帝,肯定更有味道啊,怎么肯变成顺后主
所以从两年前开始,他就力主南下图缅,打下缅甸,以后没了四川、云南,他还能在阿瓦当皇帝。大顺朝能不能因此国祚绵长不好说,但是他这辈子就不担心了......
而他向南拓土求存的想法又和李定国不谋而合。
原来李定国打下云南之后,就开始琢磨向缅甸扩张了。因为他在平定云南的过程中和缅北木邦的许多小土司混熟了,通过他们,李定国了解到了缅甸东吁王朝的武力相当贫弱了——因为莽瑞体、莽应龙、莽应里三代君王的穷兵黩武,让东吁王朝蒙受了惨重的损失,所以良渊王、阿那毕隆王再兴东吁后,就改变了之前的国策,不再追求扩张,而是过起了自己的小日子。
东吁王朝引进西方军事技术的步伐,也因为沙廉之乱(葡萄牙佣兵队长菲利普.德.布里托趁着东吁王朝衰弱的机会割据了沙廉,自立为王)而中止。梦想中文
所以东吁王朝的武力,从几十年前开始,就一直在慢慢衰退。到了现在,已经从当初足以对抗明朝的强国,变成了李定国看来不堪一击的弱邦。
至于大顺和东吁之间的宗藩关系......李来亨和李定国才不在乎呢!大顺又不是大明天朝,他们本来就是流寇嘛!
不过在确定了南下图缅之后,大顺的高层还是决定要用点计谋,让胜利来得更容易一些。而那个能掐会算,又总是算不太准的宋献策就献了个“声北击南”之策。
大张旗鼓的在昆明组建北伐军,给缅人一种大顺朝将要北伐中原的错觉,而在暗中联络木邦的各个小土司,收买他们充当带路党。
在大清复辟的消息传到昆明后的大顺共治七年三月十三日,大顺北伐军就在昆明誓师北伐!
然后就在的两位统帅李来亨、李定国的率领下,秘密南下,出汉龙关,在罕思德的帮助下偷袭木邦城寨,打开了通往东吁王朝首都阿瓦的门户。
一阵马蹄响动,正率领着中军大队在木邦崎岖的山路上前行的李来亨就看见前方数十骑飞驰而来,领头的两骑正是李定国和罕思德。
“怎么样”李来亨不等两人所骑的战马在自己面前停稳,就大声发问,“先锋渡过阿瓦河了”
阿瓦河位于木邦城寨以南,河道直通东吁王国首都阿瓦城,而且河面宽阔,水流也不算太急,是可以行船的。
拿下木邦后,在阿瓦河两岸打造船只木排,然后顺流而且攻打阿瓦,就是李定国和罕思德所制定的突袭方案的一部分。
不过在阿瓦河边,大顺的北伐军却遇到了一支数量不明的东吁王朝的军队阻挡,而且这只东吁军队还有十几头战象,看上去有点声势。
“过河了!”李定国笑道,“东吁人的军队不堪一击啊!咱们在阿瓦河北岸架起大炮轰了几轮,他们的大象就疯了,乱冲乱突,咱们的人乘机驾着小船强渡,几个百人队杀过去,他们的几千人就扛不住了。完全崩溃,叫咱们杀了一个尸横遍野。”
罕思德补充道:“这支军队应该是东吁国派在木邦的镇守军,在东吁来说是第一等的精兵。不过也就这样了......毕竟东吁已经几十年没有打仗了。太子殿下,咱们应该快点进军,抢在莽达力和莽白召集起大军之前,一举拿下阿瓦城!”
东吁王朝的军事基础也是兵农合一,称为阿赫木旦,所以也存在动员较慢和无法承受长期战争的弱点。东吁王朝的中衰的主要原因就是莽瑞体、莽应龙、莽应里过度透支了阿赫木旦的力量。而这二三十年来,东吁王朝几乎不再征战,又让阿赫木旦变得迟钝和腐朽,在少量的常备军溃败后,东吁王朝就很难在短时间内组织起数量庞大的阿赫木旦军。
所以突袭罕思德才提出了突袭阿瓦的建议!
“不必!”李来亨却否决了罕思德的建议,“大军就在木邦休整并打造战船,给莽达力和莽白召集军队的时间......现在他们召集到的军队越多,那死伤也就越多!我大顺的北伐军中多有百战余生的精锐,不是那些农兵能抵挡的。所以咱们就是要趁现在多杀一些!杀他个十万八万,叫东吁人再不敢反我大顺天朝!”
第893章 朱阿玛,你快来啊!(求订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大明洪兴八年三月下旬,应天府,老山宫。
三月的老山,正笼罩在一片烟雨当中,非常湿润,让前世长在湖南湘江岸边的朱慈烺,有了一种回到家乡的感觉。
这些日子,河北、朝鲜、漠南草原、缅甸、西域等处乱成了团,到处都弥漫着硝烟,大明的几十万大军则散布各个相聚遥远的战场上,或是已经投入了大战,或是正在进行大战前的准备。而大明天朝的皇帝朱慈烺,则一直眯在老山宫享受他的帝王生活。
他现在有多了几个儿女,皇后吴三妹又给他新添了一个女儿,皇贵妃郑茶姑则生了个儿子——她已经有三儿一女在手,已经让吴三妹感到相当大的压力了!才女徐尔霖也给朱皇帝生了个大胖小子,额头很大,看着就很聪明。
而金东珠终于在年初的时候有了身孕......和一碰就有的郑茶姑相比,她的生育能力看起来还是有点弱啊!
在天津跟随朱皇帝的宁香玉、费珍娥也在两月和三月被诊出了喜脉......真是大丰收啊!
不过他的收获和崇祯上皇相比,还是差了许多!崇祯的儿女数目现在都快突破三位数了......这样下去如何了得啊!
“春哥儿,你打算什么时候出征啊”
老山宫的太极宫内,去喝自己是三十五弟的满月酒的朱慈烺,正看着一个混血美人(胡妃)怀抱着的哭得中气十足的大胖小子发愁的时候,就听崇祯问起了国家大事。
“父皇,您怎么问这个”朱慈烺看着不大高兴......自己这个当皇帝的都不急,你一个退休皇帝急什么
崇祯皇帝闻言叹了口气:“没有什么......朕年事已高,日益思念北京城,就想着有生之年还能去一下北京,登一趟煤山。”
“登煤山”朱慈烺心说:去了你会失望的!你心爱的歪脖子老槐树都被福临那个大孙子砍没了!
“登煤山一揽京城风光啊!”崇祯皇帝似乎陷入美好的回忆当中,“朕当皇帝的时候哪儿都去不了,连北京城都没出去过几次......登煤山望远,就是朕观赏大好江山的办法。”
一个几十米的破山,还观赏大好江山,通州看得着吗朱皇帝心道:你就这个点见识,怎么统御天下啊活该被一帮奸臣蒙蔽!
还好有我,我去过的地方可多了!我可是当过“空中飞人”的,国外去的不多,但国内的地级市差不多都走遍了,可谓是见多识广啊!
“父皇既然有这个想法,”朱慈烺顿了顿,“那回头咱们一起去打北京!”
“真的”崇祯皇帝露出惊喜的表情,“春哥儿,你可有必胜的把握朕这几日看宋辽高粱河之战的历史,有点心惊肉跳啊!”
朱慈烺笑了笑:“父皇多虑了......不会有高粱河之战的!因为多铎的西征军去朝鲜了!”
崇祯一愣,“啊西征朝鲜可朝鲜在沈阳的东边啊!”
“兵不厌诈嘛!”朱慈烺道,“多铎知道西征必败,当然得换一个方向了......”
“朝鲜是咱们的藩属吧”崇祯问。
“还不是!”朱慈烺道,“咱们和朝鲜的谈判卡在了划界上面,朝鲜人提出要帮咱们讨伐东虏余孽,并且想在取胜之后,索还朝鲜在两次胡乱之中的失地。”
“这有什么不对”崇祯不大明白。
“当然不对!”朱慈烺道,“因为东虏并没有割占过朝鲜的土地......至少在这次多铎入侵之前没有占过!”
“哦。”崇祯皇帝还是无动于衷,“这都的细枝末节,你何必放在心上。”
朱慈烺笑了笑:“不该放在心上的朝鲜人......现在好了,多铎趁着咱们和朝鲜的谈判未成,就挥军攻入了朝鲜。没有签订《宗藩条约》,朝鲜就不是大明的藩属,大明就没有保护朝鲜的义务了!”
“什么你就眼睁睁看着朝鲜被东虏占领”崇祯吃了一惊。
“当然不会,”朱慈烺冷笑,“我才不看朝鲜呢!有什么好看的”
“这......”崇祯实在想不明白朝鲜人哪儿得罪朱慈烺了
朱慈烺笑着:“朝鲜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多铎打垮的......所以咱们可以从容北上,下个月启程,走陆路北上!父皇,你还能骑马吗”
“怎么不能”崇祯拍了拍胸脯,“朕不仅能骑马,而且还能在马背上射箭呢!若是遇上了东虏的游骑,朕还能与之交战!”
他这话也不完全是吹的,以他现在的身体状况,也能够得上一个巴图鲁了......
“好啊!”朱慈烺道,“那儿子就等着看上皇杀敌的英姿了!”
......
“怎么还没有来啊!”
朱慈烺和崇祯皇帝磨磨蹭蹭的,到了三月份都还没从老山宫出发,而他们的孝子贤孙福临,却已经等得不耐烦了,现在正在煤山堡垒里面用望远镜张望着北京城外。
北京城外,一片荒芜,虽然已经到了农作物疯涨的季节,但是通过望远镜,顺治皇帝看到的只有野草和破败的村庄,还有坍塌了一半的通州城墙轮廓......偶尔还有一队骑兵远远的驰过,他们多半是明军的黑枪骑兵,在北京城周围游荡,目的是阻止粮食补给运入北京城,同时也不让北京城内的军眷离开。
北京现在没有被围,却已经被困,内外交通极不畅通,基本上没有粮食补给运入,正在坐吃山空。
看在北京城内的存粮在快速消耗,顺治已经急得都快冒了烟,这几日日盼夜盼,就盼着他的新阿玛朱慈烺带兵来打他!
并不是因为犯贱,而是朱慈烺再不来,多阿玛留下的小米就不够吃了......如果朱慈烺一年不来,北京城就有可能闹粮荒,一年半不来,北京就得粮尽!
之所以会弄成这样,是因为在多尔衮的计划中,守卫北京堡垒的军队最多就是三万,而城内的非战斗人员不应该超过一万......可是现在,北京城的守军多达五万!而不能打仗的家眷人数更是高达十七八万。
二十多万人在吃原本供应几万人的口粮,消耗能不厉害
而尚可喜等人为了给北京城筹集粮食,同时组织围城的明军就近筹粮,还派兵在北京城周围抢粮搞破坏,弄得北京城外一片荒芜,也就失去了向北京城供粮的可能了。
明军如果一直不来,北京城内那么多张嘴,只怕自己就维持不下去了!
“皇上!”索尼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到了顺治皇帝背后,“奴才索尼恭请圣安。”
“起来说话。”
“嗻。”
顺治问:“回来了”
“刚回来。”
“怎么样”
“皇上,都妥了......”索尼道,“奴才亲自走了一趟,万无一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