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有了带路党和人民群众的支援,明军的追击自然变得持续而有力。而清军虽然有不少马匹可用,但是因为在跑路途中找不到足够的饲料去喂养它们,所以这些马匹根本支持不了多久。

    在冰天雪地当中,没有马匹,也许也没什么口粮,屁股后面还有追兵,两万清军中能有三四千跑回北京,那就真的要烧高香了......

    史可法和黄得功两军正舒舒服服的追击清军收割战果的时候,从东安、武清两县境内迂回高杰也捞到大鱼了!他手底下的“黑枪骡子兵”在武清县境内截住了几个给北京传旨的御前侍卫,还截获了一份封爱新觉罗.福全为裕亲王兼管两黄旗的圣旨——福全是顺治唯一在世的儿子,他的长子“牛牛”活了八十九天就死了。而在历史上成为康熙皇帝的玄烨,现在还在娘胎里面没出生。

    不过就算玄烨出生了,估计也没机会当上大清皇帝了,因为大清现在有了皇太叔多铎!就算多铎过两天死了,还有多铎的嫡子多尼可以接着当皇太弟,康熙年号大概是不会有了......

    虽然顺治很难把皇位传给儿子,但是两黄旗的旗主之位却是可以传给儿子的。所以感觉到自己有可能要驾崩的顺治皇帝就下了一道圣旨,封福全当了亲王,还把两黄旗“交给”他了,当然是名义上交了,福全才几个月大,根本管不了事儿,实际上做主的还是布木布泰和孟古青。

    可惜这道圣旨没有能送到北京,半道上就落在高杰手里了——这可就确认顺治皇帝人在天津了!

    那还有什么客气的感觉去包围吧,可不能让他跑了!

    所以高杰也不在北京、天津之间晃荡了,而是全军东进,把顺治皇帝结结实实的围在了天津卫,然后还把截获的圣旨和顺治的侍卫一起送到了徐州云龙山。

    “阿吉格,你过来瞧瞧,这是你哥哥福临的笔迹吗”

    云龙山行宫内,朱皇帝正乐呵呵的冲着建宁公主招手,这小妹妹现在一身汉人少女的装扮,上身一件暗绿色绣着翔凤图样的短衫,下身一件葱绿的花纱蟒裙,加上她服白貌美,性格活泼,看上去更显可爱。小丫头走进朱皇帝书房的时候还有点怯怯的,估计是昨天的算学考试又考砸了,怕挨家法吧这丫头笨笨的,又特别贪玩,不怎么爱读书,负责教导她的金东珠可没少伤脑筋。

    听见朱皇帝的话,建宁公主大松口气儿,随即又有点小失望......最后只好给朱慈烺行了个礼,轻挪莲步,到了朱皇帝跟前,取过一个圣旨卷轴,展开一看,上面有满汉两种文字,满文写得还算工整,汉字就有点狗爬,一看就是顺治皇帝的御笔了。

    建宁公主点点头,道:“是皇帝哥哥的亲笔......他这是要立福全当储君难道是皇太叔出了什么意外”

    “呵呵,”朱慈烺笑了笑,“多铎还好好的呢!福临是在安排后事了!”

    建宁公主讶异道:“啊皇帝哥哥得了不治之症”

    “没有,他是被高杰围困在天津卫了!”

    “那可怎么办呀”建宁公主显得有点担心。

    朱慈烺笑着又道:“阿吉格,你赶紧给福临写个劝降信吧......朕看在你的面子上,是不会为难他的。只要他愿意投降,朕可以封他当恭亲王,还可以给他双俸禄,不,给三份俸禄,保管他一生荣华富贵。”网

    建宁公主赶紧又给朱皇帝行了个福礼,“奴婢替福临谢皇爷厚恩。”

    “都是一家人嘛!”朱慈烺笑着一挥手,“快写吧,就在这里写......会写吗要不要把东珠叫来帮你”

    阿吉格道:“奴婢会写的。”

    “好好,赶紧写吧。”

    建宁公主又应了一声,就拉了把椅子在朱皇帝的书桌旁坐下,然后拿起早就准备好的纸笔开始写信。

    还真会写,簪花小楷写得工工整整,语句也还通顺流畅,而且一个错别字都没有。

    这建宁公主看来是偏文科的,只是算学不行。

    “写得不错!”朱慈烺笑道,“阿吉格,你先回吧......朕忙完了再来找你和东珠。”

    找她们当然是为了学习上的事情了......

    将阿吉格写的亲笔信收好,朱皇帝又让人把李岩和孔代亲王请进了自己的书房。

    两人行过礼,刚一落座,朱慈烺就开门见山道:“是福临的亲笔......他就在天津卫城内,被高杰困住了!”

    “陛下,”孔代问,“如果拿下这位蒙古大汗,是不是意味着战争胜利了”

    “不,”朱慈烺摇摇头,“清国现在有两个权力中心,皇太叔多铎的权势更大,如果福临落在咱们手中,多铎就会成为共主。

    军师,可有多铎的消息”

    “没有多少,”李岩摇摇头,“现在辽海冰封,辽南又戒严,咱们很难得到关外的情报......不过有一点可以确定,多铎在年前就开始点集军队。”

    “他入关了”朱慈烺问。

    “不知道。”李岩还是摇头,“咱们的骑兵就那么一点,也不能拆得太散,所以搜索不到北直隶的东北。另外,北直隶各处还是冰封雪覆的,商人们都在猫冬,各处的村寨都在闭守,还有许多蒙古人骑兵在游荡,我们的细作也很难行动。”

    多铎也不是省油的灯,入了山海关后就放出骑兵,扫荡大军周围,掩护自家的行动。而且他还刻意躲着天津卫一带的战场,沿着燕山南麓进军,所以云龙山这边并不知道他已经率军入关。

    朱慈烺想了想,“还是得让史可法小心一点......亲王殿下,如果您还方便,能不能去一趟史可法总督的军中,担任他的顾问”

    “没有问题,”孔代亲王问,“陛下,您需要我拿下天津卫吗”

    “这个......”朱慈烺想了想,“看情况吧!看看我们能不能击溃多铎的大军”




第848章 长枪洋马兵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击溃多铎可比击溃顺治要困难多了!

    因为朱慈烺现在还不知道多铎在哪儿而且也不知道他会向哪里出击目前也只有两个大致的推断,也就是猜出来的方向。

    一个方向当然是天津卫周围了!史可法围城,多铎救驾......单纯从军事角度看,这个可能性较大。所以朱皇帝就把孔代亲王派去帮史可法排兵布阵了,虽然史可法现在进步很大,足够吊打福临,但是多铎可不是福临,还得让“补课老师”孔代亲自出马。

    而另一个方向,则是清军的黄河南北大营!

    这一次朱慈烺出兵北伐的目标并不是顺治,他是自己送上门找打的!朱皇帝的目标是中州,也就是河南省和山东省西部这一块。

    而中州之战的关键,则是清军在开封府城附近的黄河岸边修建的南北大营。

    所谓的南北大营,其实就是两座临河而建的土城。二城遥遥相对,中间还有浮桥向连。

    两座土城都修成了棱堡,顺治根据多铎的建议,在两座土城中各摆了一万精兵,是清军步军营的兵丁。由钮祜禄.陈泰和马佳.图海两位步军营的正副都统分别统领,其中陈泰驻兵河南大营,图海驻兵在河北大营。

    两人的任务就是一个——在明军前来攻打时死守大营(棱堡),以消耗明军的实力。

    只要明军在河南、河北大营这边耗得差不多了,多铎就会率领满洲生力军杀过来!

    到时多铎打赢了,中州就能保住,北清南明继续对峙。如果打不赢,就掘了大坝水淹河南......哼哼,谁也别想好过!

    任务是挺简单的,可是陈泰、图海这两位爷过完年后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因为山东和北直隶方向上的坏消息一个接着一个传来!到了正月初八、初九,则是什么消息都没了!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这句话现在可不适用,因为顺治皇帝和河南、河北大营之间一直保持着联络。

    哪怕在顺治皇帝被史可法吓得跑回天津卫之后,都没忘记给河南、河北大营派去使者,让陈泰和图海听从皇太后布木布泰的命令,而且还告知了福全是两黄旗旗主接班人的事儿。

    这可有点交代后事的意思了!

    而打这之后,天津卫的消息就没了!北京方面也没消息过来(北京那边没收到顺治的圣旨)......事情怎么看都有点不对头啊!

    守在河南大营里的陈泰今儿一大早还装出一副形势大好的模样巡了营,还随口编了几个捷报说给下面的人听——河南、河北大营和外界的联络渠道,一直是掌握在陈泰、图海两人手中的,所以下面的人根本不知道大清朝已经有点要完的苗头了。

    可是陈泰自己心里清楚得很,皇上要是真没了,皇太叔没准就跑了,那他和图海还有这里的两万人马就死路一条了......

    心事重重的陈泰回到自己的中军,刚想找幕僚来问问有没有北京或天津方面的消息,门外就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和图海的大嗓门。

    “固山额真(陈泰还是镶黄旗的固山额真),固山额真回来了吗”

    “麟洲啊,快进来吧!”陈泰招呼了一声。兔兔飞

    然后就看见相貌堂堂,一副忠臣良将模样的图海推门走进来了。马佳.图海是笔帖式起家,是顺治皇帝“文弱派”中的一员,陪着顺治读书习字,还一块儿学了法语......不过他不像索额图、明珠、高赛那几个公子哥喜欢卖弄才学,他是老实人,不懂就问,也不问别人,就问顺治皇帝。问着问着,就让顺治觉得他是个不耻下问的君子了。

    所以顺治亲政后,在那群“文弱派”中,就数他的官运最好,现在已经是步军营副统领了,地位仅次于六个内大臣。

    这就叫谦虚使人进步啊!

    陈泰也很看重这个既能办事儿,说话又好听,长得还相貌堂堂的副手,看见他进来后要给自己打千,就挥挥手道:“甭来这个繁文缛节了,有什么话就快说吧。”

    “固山额真,有紧急军情!”图海语气凝重,“卑职派去东面索敌的马队回来了......去的时候300多骑,只回来了不到100骑,损失惨重啊!”

    陈泰一愣,“300多骑的马队怎么也......难道是不小心中了埋伏”

    图海摇摇头,皱着眉头道:“不是中了埋伏,比中埋伏还要糟心啊!

    卑职就是担心小队的骑兵叫人打了埋伏,所以才派出300多骑的大队,而且还特别关照过不要追击南军的弓骑,路过村庄和树林的时候都要小心。可谁知道他们却遇上了上千铁甲枪骑,人人都骑着极为雄壮的战马,冲击起咱们的马队就如风卷残云一般......真不知道他们是从哪儿弄来这么多好马的”

    他们是遇上朱皇帝的近卫枪骑兵了!那可是花了不知道多少银子,耗费了七八年的时间才养起来的精锐,一水的天竺折耳马,发起冲击的时候当然不是靠蒙古马撑市面的绿旗兵马队能扛的。

    所以图海的300骑让人家一个冲锋就打没了200多......不过也正因为这300骑的大队,才让以几十骑为单位活动的“黑枪骡子兵”不大好下手,才逼得正沿黄河北岸开进的明军大队派出了手中的王牌——近卫枪骑兵!

    “他们骑的一定是从西洋买来的大洋马!”陈泰的脸色铁青,“这上千的大洋马从西洋运过来一准也是天价了,南蛮子再有钱,也不可能有多少......他们的主力来了!”

    “统领英明!”图海顺手又拍了个马屁。

    其实他早就知道自己派出的马队撞上明军主力了!

    “又是大队,又是大洋马骑兵,还上千......”陈泰吸了口凉气儿,“来着不善啊!麟洲,你赶紧派人把这消息,特别是南蛮子拥有上千大洋马骑兵的消息报去北京!”

    “喳!”图海道,“卑职一回去就安排人往北京去送信。”

    其实送信的队伍已经出发了!图海是半点都不敢耽误——他怕明军的骑兵会封锁河北大营附近的道路。现在明军不仅有了“黑枪骡子兵”,还有了“长枪洋马兵”。大清国的骑兵已经没法玩了......而且归在河南、河北大营的骑兵也不是什么好兵,都是原来的绿旗或是老八旗汉军骑兵,没好人也没好马。

    如果明军的黑枪兵和洋马兵真的封锁了道路,那黄河南北两大营就真是没办法联络上级了!

    ......

    图海向陈泰报告部下遭遇明军洋马兵的时候,派出这些洋马兵的大明河南提督阎应元正率领着八个步兵师、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和大批辎重民团组成的北伐西路军,行进在冰封雪覆的黄河岸边。

    黄河是看不见的,因为阎大提督的军队在黄河岸堤的下方行军,黄河河面是“悬在”阎大提督头顶上的,也不是太高,就是距离地面一两丈的样子。这还是冬季水浅时候的情况,如果捱到夏季丰水,还得高上许多,那时候如果南岸堤坝溃坝,洪水一路冲到淮北,淹没沿途十几个县都是客气的。万一淮河两岸降雨太多,水位太高,洪泽湖蓄洪区都扛不住,那可就要损失惨重了!

    所以朱慈烺已经给阎应元下了死命令,一定不能让黄河大水淹了河南州府。



第849章 黄河之水泡过来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明军来了!

    是沿着黄河北岸,浩浩荡荡而来的,人数之多,已经超过了十万!在步军大队合着火炮、辎重、民伕抵达之前,马队已经先一步抵达了,约三四千之数的“黑枪骡子兵”,以连或排为单位,在清军的黄河南北两大营周围展开,把住了大小路口,占据了周遭村落,隔绝了两大营和外部的联络。和“黑枪骡子兵”同来的还有千余“洋马兵”,也是骑着骡子行军的,同时还牵着高大魁梧的折耳洋马,人人肩背马枪,马枪的枪尖一律冲上,在冬日的阳光下泛着瘆人寒芒。

    千余“洋马兵”分了两队,分别在河南大营、河北大营开外四五里的空地上晃荡,就是摆明了震慑两座大营内的清军——大明铁骑,天下无敌!要是有胆子一试锋芒,就放马过来吧!来了,就死定了!

    陈泰、图海两个人都到了河南大营的“上层高台”上观阵,举着望远镜,面色阴郁的看着这些耀武扬威的明军骑兵——这些骑兵不仅马好,而且人人还有一身黑色的板甲,看着就有威慑力啊!

    两人都是知兵的,陈泰是久经战阵的“老兵”了,图海虽然没怎么上过战场,但是兵书读了不少,跟着陈泰后又不耻下问,也学了一身的用兵本事。所以他们俩都知道眼前明军骑兵数量虽然不多,但是摆开野战的话,足以冲垮他们手下的两万大军了。

    “他n的,”陈泰放下望远镜,骂了一句,“连骑兵都不如人家了,这仗怎么打下去啊!”

    图海还举着望远镜在看,他在看明军步军从黄河冰面上通过,然后在黄河南岸秩序井然的展开、扎营和占领高地或要点。

    其中高地就是黄河的河堤,开封周遭的地形非常平整,也就是上千年以来不断加高度黄河河堤成了个人工高地。清军的黄河南北两个大营都是依着黄河堤坝修建的,所以两座大营都有上下两层,其中上层就搭建在堤坝上,作用就是两个,一是防止明军夺取整条堤坝——清军立河南大营的目的,不就是掩护他们挖掘黄河堤坝,好水淹河南州府吗要是堤坝全让明军占领了,他们上哪儿挖去

    而“大营上层”的另一个作用,则是掩护河南大营的守军撤退。河南大营虽然坚固,但是一旦黄河水冲下来,多半也扛不住。所以在挖开堤坝后,清军也得撤退,要不然他们挖掘的就不是堤坝,而是埋葬他们自己的坟墓了。
1...273274275276277...7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