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她得了书信后,居然真的来了南京......
所以朱慈烺现在有了六位妻妾,即将入宫的建宁公主就是他的第七位妻妾了......真是太**了!
越来越**的皇帝进入燕山宫的时候,孙富贵、侯方域和班布尔善已经侯在那里,等着召见了。
“建宁公主来了”朱慈烺没想到顺治居然会给阿吉格封了个固伦建宁公主的封号,也不知道是不是历史上嫁给吴应熊的那位所以就有点兴趣了,才见到侯方域他们就问了起来。
“已经到了,”回答的是田书晨,他现在是老山宫的总管,“正在梳妆,要换上咱们汉人女子的服饰。”
“好!”朱慈烺点点头,“那就等会儿再见......你叫班布尔善”他又看着送亲使,笑呵呵地问:“你是爱新觉罗家的人”
“在下是大清太祖的孙子。”班布尔善回答道。
“回去后能见得着福临吗”
“能的,”班布尔善道,“在下是大清的领侍卫内大臣。”
“那就好......你回去后告诉福临,要扒黄河趁早!”朱慈烺笑着,“等到今年深秋天气转凉后,黄河就没多少水了,再扒也没意思了!”
“陛下何出此言”班布尔善额头上冷汗都出来了。
朱皇帝依旧是一副乐呵呵不在乎的样子,“你们在黄河两岸修什么大营,不就是为了方便掘河口吗这事儿都干了不知道多少回了,朕会不知道”
班布尔善目瞪口呆,其实他也是才听说这事儿,修黄河南北大营他知道,但是掘黄河大坝的计划他真不知道。
正在他不知道该怎么解释的时候,太监唱名的声音想了起来:“固伦建宁公主到。”
阿吉格已经装扮好了,怯怯羞羞的来了,却一点也不扭捏,跟着个上了年纪的宫女进来就给朱皇帝跪下,磕了几头后,就跪坐在那里,仰起小脸儿看着朱慈烺了。
第817章 恭亲王 顺亲王(求月票,求订阅)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不得不说,建宁公主真是个少有的美人儿,瓜子脸,大眼睛,脸庞秀丽,皮色白嫩,樱唇含笑,说不出的娇媚,可又不是那种小巧可人的江南女子,才十三四岁的年纪,就已经有五尺二三寸的身高了,该圆润的地方,看着也颇是圆润,但是又一点不显胖。
“哈哈,果然是个美人儿......真没想到皇太极那大胖子也能有这样的闺女。”朱慈烺笑着发出评论。
建宁公主听了一点不生气,还嘻嘻笑了起来:“皇上,奴婢随额娘,所以好看......皇上你也好看,你是随阿玛还是随额娘。”
朱皇帝笑道:“这个问题你见过上皇和上皇后就知道了。现在你要记着出嫁随夫!你现在是朕的女人,以后就是汉人了,不要额娘、阿玛的叫,要叫爹娘,可知道了”
封建社会嘛!当然是讲夫权的,除了母系社会,大家都这样,所以建宁公主只要入了朱皇帝的宫,那就是汉人了。
另外,大明帝王把敌国君主的女人纳入后宫也是祖制,朱元璋没少干这种事儿......促进民族融合嘛!
“奴婢知道了!”建宁公主笑靥如花,答应得飞快。
朱慈烺笑着又道:“朕和你哥哥福临很快就要开战了,不过这事儿和你没关系......你是朕的女人,又这么漂亮,朕什么时候都宠着你的。不过宫里面规矩很大,你要是犯了规矩,朕还是要行家法的。”
“什么是家法”建宁公主笑嘻嘻问,“是不是要打奴婢啊”
“对!”朱慈烺故意板起面孔,“要狠狠的打!可怕了”
“不怕,不怕......”建宁公主一点都不怕,“只要打得别太重,奴婢就不害怕了。”
朱慈烺又是哈哈大笑,这丫头倒是挺有意思的,以后有她在,宫里面一定听欢快的。
“老田,”朱慈烺对田书晨道,“带她去金珠居安置,让东珠教她宫里面的规矩和小学课程。”
“奴婢领旨。”田书晨应了一声,就把建宁公主领走了。
朱皇帝接着又对班布尔善道:“班布尔善,你回去和福临说吧......朕很喜欢建宁,现在朕和他算是亲戚了,所以将来总得留一线的!无论到什么时候,老山、南京、武汉,都有王府给他留着!到时候,他当不了皇帝,但还是个王爷,封号都给他想好了,就叫恭亲王或顺亲王。他将来还是皇亲国戚,荣华富贵,享用不尽。”
班布尔善听了这话就心道:他有王府,那我呢我和皇爷你也是亲戚啊!将来是不是也当大明朝的皇亲国戚
“你也不用担心,”朱慈烺笑道,“我们也是亲戚了......你在那边是辅国公,将来到朕这里,降一级当个侯爷吧!一样给你赐侯府和勋田,荣华富贵是不会少的。”
朱皇帝玩得是阳谋,他得让大清那边的人都知道......民族融合是大势所趋,而且“归命、安乐、陈留”的前途还是有的!
所以干坏事之前好好想想,别干得那么绝,要不然大明朝廷当中好多河南人呢,李岩、侯恂、侯方域、史可法、凤三他们可都是河南人!
谁要是挖了黄河大坝,淹了他们的家乡,将来还不被一帮河南大官天天斗争日子还好得了
当然了,朱慈烺是不会替河南老百姓说什么威胁顺治皇帝的话——他得表现得毫不在乎。他为什么要在乎河南老百姓非亲非故的,而且还有不少河南人跟着李自成造反呢!
这其实就是在和大清国的这帮人玩心理战了!
另外,朱慈烺也是真心不希望福临溜到关外去当“满洲国皇上”,这是分裂祖国啊!金沙中文
都是亲戚了,怎么能看着顺治皇帝成为分裂国家的罪人
而且现在的世界上坏人挺多的,什么西班牙啊,什么罗刹国啊,什么英吉利国啊......看上去都挺坏的!
如果福临这个蒙古大汗兼大清皇上溜去东北,落在多铎手里,那么多铎就能名正言顺继承蒙古大汗兼大清皇上了。到时候再勾结上几家帝国主义,那么东北、蒙古的战争就得遥遥无期。
所以能把福临请到南京来当个什么恭亲王、顺亲王的,那是再好不过了。
到时候大清朝在法律上就算亡了,而更要紧的是顺治皇帝还是蒙古大汗呢!蒙古人民不能没有大汗啊!顺治不干了,朱慈烺就只能勉为其难给他们当大汗了。
要把罗刹国挡在贝加尔湖以北、以西,没有蒙古人的拥护是不可能做到的......罗刹国的后勤能走北冰洋、叶尼塞河、安加拉河。
明军要上蒙古高原能靠谁还不得吃蒙古人的牛羊要不然怎么办从天津海口到贝加尔湖就2000多公里的陆路,千公里送达率有10%就很了不得了,2000公里那就是1%啊!送一百石粮食只能到达一石......大明朝在鼎盛时期都平不了蒙古不是没有道理的!
......
顺治皇帝这个时候还不知道有三座富丽堂皇的恭王府在南京、老山和武汉等在他去入住。
他正在登高望远,上了紫禁城屁股后面的煤山,站在一颗歪脖子老槐树下面,眺望夕阳照耀下的北京城,身边还跟着一个忠心耿耿的老太监......这场面,可真是太美好了。
可惜如今的北京城外,并没有人山人海的敌人,顺治皇帝只是登高查看地形,并没有落到走投无路的地步。
不过顺治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也就是依托北京城和北伐的明朝大军进行最后的搏斗!
北京城本来就是一座坚固的堡垒,在嘉靖年之前,北京的外城(又称重城)是不存在的,就是一座大致为四方形,周长45里。城墙高四到五丈,墙底厚将近七丈,墙顶的厚度也在五丈三寸以上。城墙上开9座城门的北京坚城(内城),每座城门都有瓮城保护,此外还有角楼四座,水门三处,敌台一百七十二座,雉堞垛口11038个,城外有宽30-60米的护城河。
虽然北京城只是一座火炮主宰战场的时代来临前的古典城堡,但是厚达20米的城墙就连红夷大炮都奈何不得——这可不是空口白话吓说的,之前拆除永定门的时候,顺治皇帝就让人用红夷大炮对着轰过了,根本打不动啊!
不过顺治还是不放心......他已经知道南明那边现在最大能铸造24磅的青铜长炮了!
而且洋鬼子那里还有48磅的超级青铜大炮!
这种弹重的大炮估计北京内城也扛不住......所以必须进一步加固北京城。
因此顺治皇帝就下令用拆除北京外城的材料(包括拆除外城内各种建筑物所得的材料),用来加固北京内城。
当然了,周长45里的内城城墙都加固一边,那点材料也不够,也不需要那样。根据日斯巴尼亚请来的筑城专家的建议,北京内城的9门、4角楼、172座敌台全部得大大加强。
四座角楼和九座城门全都改建成了棱型炮垒,每座炮垒上都安放了4门红夷大炮。
而172座敌台则都改建成了半圆形,还用圆木和沙袋修建了顶盖,还特别加固了雉堞垛口,使之变成了很容易坚守的碉堡。
在改建之后,北京的守军不需要守卫45里长的城墙了,只需要守住9门、4角楼、172座敌台,总共也就是185个据点。平均一个据点摆100人,有20000守军就足够保住北京了。
第818章 要上哪儿去抢呢?
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抢救大明朝 ”查找最新章节!
“皇上,索尼和苏克萨哈求见。”
顺治皇帝正在心里面计算着用多少人守卫北京城最合适的时候,吴良辅的声音就传来了。
“宣!”顺治说。
索尼现在是内国史院掌院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苏克萨哈则是领侍卫内大臣兼九门提督——他们两人的本职在多尔衮执政时期不算什么,一个是打杂的,一个是看家护院的。
但是到了顺治“亲政”后,这两个职位实际上就是大清朝廷的东西二府之首了!
顺治朝廷的“东府”,也就是管理政务的宰执之府,是以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的六位大学士为首的,这六大学士又分掌院大学士和协办大学士,其中掌院为尊,协办为辅。而在三掌院中又以内秘书院掌院为尊,所以索尼现在就是大清朝的宰相!
而领侍卫内大臣则在顺治的提拔下成了掌管军队的元戎了。六个领侍卫内大臣也是排队分先后的,其中最大的一个领侍卫内大臣兼九门提督,就是苏克萨哈了。
其余的五个领侍卫内大臣不分高下,都是一边大的。同时他们也各有兼职,分别兼任前锋营统领、火器营统领、步军营统领、骁骑营统领、怯薛营统领。
这些兼差都是有来头的!
首先是九门提督,看着仿佛是看门的,但实际上是北京卫戍司令!管辖北京护军营。
北京护军营的人数很多,有20000之众,其中八旗老满洲有1000多人,余下的都是在北京周围授了田的汉人和蒙古人壮丁。
这支军队不干别的事儿,就是专守北京城的!
所以他们在和平时期就是轮流上番服役,不服役的时候就在家种地。一旦情况危急,那就带上家眷入城死守,保卫顺治皇帝......为了保证他们这些人可以在北京城内尽可能的坚持,顺治皇帝还一再下诏减少北京城内的居民。除了效忠顺治的几千家旗人和一两千家汉官,还有伺候顺治的太监、宫女、内务府包衣,北京城内平时就没什么居民了。
在和平时期,北京城的居民总共也就是七八万口人!
如果城外护军营家眷兵丁入城,人口将会达到十七八万。按照一个人一年消耗4石粮食(约480斤)计算,十七八万人坚持一年也就是七十万石......现在的北京城内已经存着足够坚持一年的粮食了!
顺治计划再存上一百四十万石......那可就是三年存粮了!
朱皇帝有本事围城三年吗
即便有,顺治也不怕!
因为他还有前锋营、火器营、骁骑营、怯薛营等四张王牌。
这四个是大清朝廷手头的野战营,人数不多,总共就是一万人。其中前锋营是“龙骑兵”,只有2000人。
火器营有3000人,大致就是一个明军步兵团加一个炮兵营(装备3磅炮),不过也有不一样的地方,就是这个火器营是全“骡马化”的。也就是部队可以骑着骡马进行机动。
骁骑营是传统的清军马队,也是2000人。
而怯薛营则由是从漠南蒙古六盟中招募来的勇士组成的马队,有3000人,编制和装备和骁骑营是一样的。
四营精锐的战兵虽然只有10000,但是战斗力和机动性都是非常强大的。当顺治坚守北京的时候,他们就会在城外机动。
这四营精锐的骨干都来自满洲和蒙古,也有不少汉人壮士。这些人虽然也都授田,但是额外还有一份钱粮。而且他们的田都授在北直隶南部,都领双份土地,不必自己去耕种,而是由官府代为收租。这一万人和其余五营中的八旗骨干一样,都是职业兵。
而步军营则是一支和护军营差不多的部队,战兵的人数多达25000,绝大部分也是授田的班军,分驻各地要冲,就近授田,轮流上番。而北京的步军营统领衙门则统领这支分驻北直隶各地的班军。河源书吧
也就是说,经过将近一年的“顺治维新”,顺治皇帝的朝廷已经拥有了55000人新军!
而且,顺治皇帝还在年初的时候决定要开科取士!
大清朝的读书人们终于又能考试做官了......
不过顺治皇帝很可能没有办法去主持这场科举大比了!
因为南明北清之间的大决战,已经箭在弦上了。
索尼和苏克萨哈都是一路小跑着上煤山的,因为他们刚刚得到了一个急报。
漠南蒙古六盟之一个伊克昭盟,也就是鄂尔多斯部已经背叛了大蒙古国和顺治大汗!
“该死的额麟臣!”顺治大汗骂了一声,然后又问眼前的二人,“现在怎么办朕是不是应该亲征鄂尔多斯部”
索尼道:“陛下,现在漠南、漠北诸部大军已经云集河套草原的北部,就等着南下压迫明朝的榆林镇了。这个时候如果放任鄂尔多斯部倒戈,那么大汗以后还如何号令蒙古”
苏克萨哈则说:“陛下,南明北伐也箭在弦上......陈泰、图海现在已经屯兵荆隆口和陶家店。随时需要咱们的四营精锐南下,如果大汗久留草原,只怕中州将会很快落入明朝手中。”
陈泰和图海是步军营的正副统领,现在已经率领15000人南下至开封府城以北的黄河两岸,开始构筑河南大营、河北大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