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大明朝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大罗罗
大明赚钱啦!
去年,也就是崇祯二十年,大明朝终于实现了“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盈利。
所谓“扣非”,当然就是扣除了抄家、没收这种一次性收益后的盈亏情况。
当然了,因为现在是战时,所以战争经费是经常性支出。
也就是说,在支出了大笔军费用于北伐的情况下,去年大明朝依旧实现了盈利。
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儿啊!
“皇上,这是户部的账册......都是按照您给出的规矩做得账,还让都察院派员进行了核查,基本无误。”
赶了二十多天的路,看着风尘仆仆的户部尚书陈锐,指着厚厚的几本账册,笑得都合不拢嘴了。
陈锐笑着:“这可是神庙之后,咱大
第637章 赚了钱,卖了粮!
千千 ,最快更新最新章节!
朱慈烺也不追问什么了,财务报告就在桌上放着,自己看吧!
一看之下,他就知道又遇上让他头大的事儿了!
655万两的财政盈余是真的!一两银子的水分都没有,而且账还做得非常保守,计提了大量的“战争准备”、“救灾准备”和“大工准备”。
如果把这些准备都冲回来,去年的财政盈余甚至高达1650多万两。
而这个盈余数目不仅高到了让人乍舌,而且还超过了崇祯二十年朝廷的税银入账总额!
现在大明朝廷的财入,是分成“税银”和“税粮”两种的。
其中朝廷税银收入主要由盐税、海关税、内关税、地方分税、南北洋包税、两行铸币税、两行存银利息所得等项目够成。
其中最大的项目是盐税,因为广东、福建、浙江、山东等地的盐业相继发包,使得盐业包税总额在崇祯二十年就突破了900万两,成了朝廷税银收入的绝对大头。
而海关税、南北洋包税原本也能有几百万两收入,但是因为朱慈烺统治的大明东南人多粮紧,所以这两项税收尽可能取粮,去年这两税中的税银上缴仅仅在100万两左右。
内关税和地方商税分税都是拿士大夫开刀的项目!因为“讨伐事件”,朱大皇帝对地方的掌控又上了个台阶,所以去年入账的内关税和地方商税分税总额达超过了200万两。
两行铸币税、两行存银利息所得加一块儿产生的白银收入,大约是130万两。
也就是说,崇祯二十年大明朝廷的白银收入总共有1330万两......又是一个能把崇祯明君气疯掉的数字了!
当然了,这个数字比起历史上顺治初年,大清刚刚入主中原时候的白银收入还是少了一点。
当时大清国一年能收到的白银在2100万两以上!
顺治初年大清朝并没有统一中国,而且由于明清战争时期所采取的屠杀政策,使得全国人数总数少于如今南明所拥有的人口。而且因为同郑明政权的四十年拉锯战争刚刚开始,所以东南海贸和工商凋敝,也收不到多少关税、商税。
&nbs
第638章 清修篱笆明屯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趣阁]
最快更新!无广告!
“他撤了”朱慈烺连忙追问,“往哪儿撤”
阎应元被朱慈烺问得一头雾水,撤退还能往哪儿曲阜的东南北三面都在明军控制下,多尔衮要撤退当然只能往西了。
“西撤了!”阎应元说,“带着从曲阜抢来的财货,还抓了不少孔家子弟和曲阜军的眷属,一股脑往西撤了......皇上,咱们要不要追啊”
追哪什么去追
朱慈烺心说:山东诸军的改编还没完成呢!而且为了改编山东诸军,朱慈烺还把手头的八个模范步兵团给拆了——八个团拆出三十二份,每一份都是一个新编成的步兵团的底子,用来吸收山东军的兵将。
整编完成之后,朱慈烺在山东这里就有32个由大元帅府管辖的步兵团可以用了,光是这些团就有八万之众!再加上黄得功和李成栋的部队(黄得功、高杰和李成栋所部的整编还得再缓缓)和朱慈烺带来山东的骑兵团、炮兵团,九万人都不止了......
可是现在整编不还没完成吗
整编可不是打散重编,还得整理训练,还得重新装备。怎么都得折腾到夏天......如果多尔衮在那时还没滚的话,朱慈烺就能发动直隶会战或是辽西会战了。
但是现在,他可没那么大胆子!
“由他去!”朱慈烺吐了口气,“去给黄得功传令,让他的人先去占地盘。”
“喏。”
朱慈烺留着黄得功、高杰、李成栋的部队不整编的目的,就是拿他们应急——整编中的部队战斗力较弱,万一多尔衮发了疯打过来,得有人去把守紧要之地啊!
现在多尔衮跑了,朱慈烺则可以用他们去收复失地。
看在阎应元离去,陈锐也一脸轻松的对朱慈烺道:“皇上,这回不用担心东南米贵了。”
朱慈烺苦苦一笑:“这回是多尔衮失算了......下回谁知道这可不是个办法啊!”
“皇上,”陈锐道,“臣以为要稳住东南米价,就得寻找新的米粮来源......如果每年能多出1000万石,那么咱们就能逐渐存起一点米粮了。”
朱慈烺的地盘上现在大约有1.25亿人口,按照一人三石半计算,需要4.375亿石米面,如果打个富裕,就是4.5亿石。但是在东南这边需要喂饱的还不止这些人,还有大量的牲畜、家禽也需要吃东西——东南贫富差距大,是路有冻死骨,朱门酒肉臭,肉类家禽鸡蛋的消费不少,还要酿造许多酒。
另外,还养了许多水牛、驴子、骡马(好马是没有多少的)什么的要喂养。
所以粮食的消耗怎么都不会少于7亿石!
同时,东南、福建、广东又种植了许多经济作物,也占用了许多良田,从而减少了粮食供应。
虽然蕃薯已经开始种植,但是播种面积并不很大,只是在东南一带的山区比较多见,推广起来也需要时间,而且也不是朱慈烺下几道圣旨,农民就哭着喊着去种蕃薯了......历史上直到1957年,蕃薯加玉米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种植总面积的比例也不到两成。
而且清朝的乾隆嘉庆年间,这两种作物的产量仅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几个百分点而已......
“陈先生的意思是要对安南用兵”朱慈烺也不知怎么,听了陈锐的话就想到发动侵略战争了!
“安南”陈锐一愣,“皇上......咱们就算在安南得到1000万石,也没那么多船可以运啊!”
其实安南米、暹罗米、占城米甚至爪哇米已经开始运来上海了!
因为海关粮税的征收,使得入口贸易的中外海商都会带上半船的米,积少成多,一年也能有二三百万石。
但是再要大幅增加,譬如达到1000万石,那可不是目前的海运能力可以办到的。
1000万石约等于60万吨,载重千吨的大帆船得600艘才能一次运完!
朱慈烺看着陈锐:“那陈先生的意思是......”
“当然是经营山东了!”陈锐道,“万历年间山东有田约6175万亩,正常的年景,怎么都能收上了6
643.第638章 野蛮生长老八旗
第638章 野蛮生长老八旗
“皇阿玛,您找我”
范文程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到了多尔衮背后,行了个打千里后,就垂手落肩的站着,一副忠心奴才的模样。
多尔衮点点头,问范文程道:“你觉得这道篱笆能挡住南军吗”
“这......恐怕挡不住吧不过还有40个甲喇城堡,应该可以抵挡一阵子。”
“那么甲喇城堡被攻破后呢”多尔衮道,“40个甲喇堡全部打破是不可能的,但是一座两座......恐怕是守不住的。”
一座甲喇堡理论上就是2000旗丁,不过那是理论,现在聊城这边连800旗丁都没有......即便有2000,上回不也给明军轻松攻占了
“皇阿玛,”范文程眉头皱着,“那就需要有应援......咱们至少要在这道篱笆墙后面再摆三万八旗兵!”
多尔衮点头道:“不仅要在这道篱笆后面摆上八旗兵,还得在河南府、汝州、南阳府(有一部分)摆上一些八旗兵。而且还得在山西摆上一部分八旗兵。而蒙古苏尼特部腾机思、腾机特在顺治三年就开始作乱了,咱们到现在也腾不出手去对付......范文程,你看该怎么办”
该怎么办范文程心说:要不退出关外
他在看看多尔衮,还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显然还要在关内继续挣扎。
“皇阿玛,奴才鲁钝,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多尔衮看了这奴才一眼,又有点想念洪承畴了......要是没杀掉他,现在也许就能多一个出主意的人了。
“朕打算在老八旗下各设一个昂邦章京衙门,”多尔衮说,“再让这个昂邦章京衙门带兵分守各地,并允许其招募壮士入汉军。”
范文程一怔,“皇阿玛,您是说让老八旗各搞一个昂邦章京衙门”
“对!”多尔衮点点头,“只能这样,要不然谁肯上心办事”
昂邦章京就是总兵的意思,也可以看成是驻守将军。
多尔衮本打算让正绿旗在前,让老八旗缩在北京周围。但是现在形势已经不允许了,老八旗必须上一线了。
所以在前方设立昂邦章京衙门是正常的,但是多尔衮将这个昂邦章京衙门归在了老八旗各旗下面,却是不大正常......这样一来,老八旗的军队就不是混编在一起互相制约,而是单独组成一军了。
“皇阿玛,”范文程想了想,“这样一来,八旗是不是太强了”
“不强,又怎么挡得住南军”多尔衮淡淡地说,“大势如此,朕除了继续放任八旗发展,还有什么别的办法”
清朝当然是以八旗为本,但是并不放任八旗,而是一方面依靠八旗,一方面用各种制度约束八旗,使八旗不能独走,也不能野蛮发展。
多尔衮虽然以旗主王爷的身份当了皇阿玛,但是他一直以来也没有放任八旗——要不然他也不会把八旗圈在北京周围,同时建立绿营、绿旗了。
他真要任由八旗野蛮发展,就应该让八旗分领各地,自行招募汉军。如果这样搞,八旗肯定更加强大,但是大清朝分裂的风险也会大增。
这等于让八旗各自占有领地,还能擅自扩军,用不了多久,八旗就是八国了......
“皇阿玛,三思啊!”范文程到底是汉人秀才出身,对于各种分裂的隐患是深恶痛绝了。
多尔衮摇摇头:“没有办法......不这样搞,咱们还能支撑多久你真以为龟山那样的大捷是定数一直能打得出来”
范文程无语。
多尔衮又道:“由松山到龟山,南军进步很快啊......史可法在龟山如果有13万人,不,只要人数和我们一样,龟山一役就输了,大清就要亡了!”
在亡国的危机前,八旗各自做大根本不算什么。
多尔衮道:“另外,朕还打算再设镶绿旗......镶绿旗由朕自领,就用大同之地募集旗丁,一丁出粮500石,授300亩田。以大同一府土地,大约可以募集12500户,编25个牛录,5个甲喇,可以得粮625万石。你看如何”
多尔衮一边在加强八旗,一边也在努力扩张自家兄弟的实力!
&nb
644.第639章 开始烧银子啦!
第639章 开始烧银子啦!
“皇上,如此一来,山东一省的税赋当从何处来”
“皇上,若无公田,山东地方官员的职田又当从何而出”
山东巡抚高宏图和登莱巡抚苏观生同时对朱皇帝的山东土地政策提出了异议。
高宏图又道:“山东一省战乱连年,工商凋敝,财政全赖田赋,若豁免五载,那山东一省官吏军士,何以维持”
苏观生则道:“天下各省地方官员全都有职田以补宦囊,唯独山东没有职田,恐怕官吏人心不平,办事不力啊!”
听了两人的提问,朱慈烺只是轻轻一叹,然后又笑了起来:“朝廷这几年算是掉到钱眼里去了,经营地方,都以盈亏论成败。由内阁府直管的省府,也都是富庶太平之地。四江(江南、江北、江西、浙江合称四江)两湖,广东福建,东西二都,皆是如此。”
现在大明朝廷的内阁府直管的省就是江南、江北、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广东、福建等八个。此外还有两个直管府,应天府和武汉府。
这八省二府之地,向来都是肥得冒油的好地方,朱慈烺在北京时所做的战略规划,就是暂时放弃亏损的北方地盘,退到赚钱的南方地盘上去用心经营。
这样的做法在政治上当然是要招来骂名的,但是在清军入关,流贼作乱,北方气候恶劣,灾荒不断的情况下,不把南方省府的“利润”充分挖掘出来,拿什么去填北方的亏空
崇祯皇帝的失败,固然有瞎指挥和不会用人等等原因,也有天灾**一块夹击的因素,但是相当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朝廷没能从南方经济的大繁荣中获利,甚至还成为了南方繁荣的受害者——南方经济的繁荣很大程度上是有大航海时代带来的,而多达数亿两的白银流入不仅带来了南方工商百业的繁荣,也造成了通货膨胀!
而大明朝廷所取的税赋,又大多折了银,在通货膨胀的背景下,朝廷从东南所取的税收,哪怕加上三饷摊派,实际上也是下降的。
在西北,情况又大不一样,虽然通货膨胀和自然灾害造成的粮价上涨效应也传递到了西北。但是连年灾荒造成西北农民并没有余粮可以发卖,粮价上涨对他们没有好处。同时,由于东南纺织业的繁荣和明朝几乎不征收商业过税,使得价廉物美的东南纺织品轻易摧毁了西北的“男耕女织”,让西北农民很难获得白银收入。
另外,西北素来是明朝的边防重镇,卫所多,将门多,王府也多(富庶的东南反而没什么王府),大量的土地被官绅宗室侵占,税赋全都压倒了很难得到白银的底层百姓身上,官逼民反也就是非常自然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