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魔王娇养指南
时间:2023-05-24 来源: 作者:风行水云间
&nb
第259章 不许在城里惹事(加更)
黄大的牙齿里有腐毒,很难除净。异士的生命本源比常人强大,断指本可以再生,但要把毒祛尽才行。
“好好养着吧。”燕三郎取出了丹药,“吃下这个,能好得快些。”
¥¥¥¥¥
一转眼,过去了十余日。
雨水节气过完,春明城的严寒终于收敛。地里的冻土开始松动,城内外的溪河也开始融冰,枝头的嫩芽迫不及待地萌发出来。
再有小半个月,就是春和景明的景象。
经过悉心调理,黄大的伤势好转,除了右后腿伤口太深,走起路来还有些瘸拐以外,其他伤口的痂都已经掉了。
这天黄鹤陪小主人外出,交代女儿进城采购。黄大在春深堂已经养了半个月,浑身都快长蘑菇了,死活要跟妹妹出门。
黄二被它吵得无法,只得同意,两个都用锚文化出人形,进城去了。
春明城正在经历南北融合,黄大离开两个月,城里就有许多变化。他左顾右盼,觉得很是新奇“好香!那是什么”
“这里新开一家辣卤店。”黄大一下就冲着黄二笑,后者盯着它警惕道,“你要作甚!”
“我想吃烧鸡,我还想吃卤兔头。”哪有黄鼠狼不爱吃鸡至于那一枚枚兔头像是冲着它咧嘴打招呼,不吃都对不起人家。
“吃啊,我拦着你了”黄二也悄悄咽了下口水,真香。
黄大嘿嘿道“出门两个月,爹给我的盘缠都花光了,还是你这里宽绰啊。”
原来是惦记她的钱,黄二扭头“没有!”
黄大软磨硬泡,又说好话,最后还是撺掇妹妹成功了。两人正往辣卤铺子走去,黄大目光扫过街边,不由得好笑“这家寿材铺子终于倒手了”
人类聚居之地,免不了有红白喜事。街尾的寿材铺子挂牌转让了半年多,价格一压再压,都没人敢去接手。
跟死人找交道的地方,那得有多么晦气!谁做生意不想讨个吉利
黄二时常在城里走动,路过这家铺子十几次了“本来没人敢要,后来寿材店把招牌摘了,专唬那不知情的。三五天前,终于有个愣头青接盘。这不是招牌都还没安上吗”
招牌还没换上,但是门上挂着两只橘色的六角灯笼,看起很显眼。
这年头,门檐下的灯笼少见这样古怪的颜色。并且黄大还看见那灯笼上画着青山绿水,其间又有朱亭白鸟,不仅颜色协调、画工精湛,风吹来的时候,内层的绢布还会随之转动,走马灯一样转动着上面绘制的图案,引人忍不住要多看两眼。
“这灯笼挺好看。”黄大奇道,“这家店卖的是什么”
“就卖灯笼啊。”
“喔。”黄大立刻就失去了兴趣。百行百业,但凡是能赚钱的营生都有人干,寿材铺转身就变成了卖灯笼的。但这玩意儿对他的吸引力远比不上烧鸡。他看也不多看一眼“走吧,吃鸡。”
不过两人堪堪走过,却听里面传来物体落地的乒乓声。黄大扭头,望见新开张的灯笼铺子里站着几个地痞,正把店主围在中间。店里的东西落了一地,想来是他们信手扫下来的。
这点动静吸引不少路人驻路旁观,但没人上去见义勇为,黄大黄二也懒得管。这些地痞在本地商铺收钱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官署都没理会,他们管什么闲事
黄大买好烧鸡往回走时,那几个地痞刚好从灯笼铺子里大摇大摆走出来,手里还掂着十几个铜板,一边往地上啐了口沫子“穷酸!”
在他们身后,灯笼铺子的主人不发一语,正在低头收拾满地的七零八落。
黄大一眼扫
第260 风来吖!
事实证明,大笑也是很耗体能的。
这几人笑得上气不接下气,慢慢瘫倒在地,只有喘气的力气,眼神也涣散了,竟不知柳树后头蹿出两个身影,在各人身上一通翻找。
黄二屏住呼吸,连声催促:“这雾太厉害了,快走,快走!”
黄大洗劫了地痞身上最后一个铜板,这才跟着妹妹一口气狂奔出雾汽范围,钻出小树林。
黄二回头望着薄雾笼罩的堤坝,不由得乍舌:“这笑气好厉害,你从哪里弄来的”那几人已经笑脱力了,两泪涟涟又连翻眼白,还停不下来。“我看差不多了,收起来罢。”
“呃。”黄大有些为难,“我不会。”
“啥叫你不会!”黄二瞪着他,“你能放就该能收!”
“其实,这东西不是我的。”黄大挠了挠头:“我、我从千岁大人那里拿的。”
黄二脸上的神情顿时凝固:“从千岁大人那里……拿等下,你该不会是偷来的吧!”
“说偷多难听”黄大支吾两声,“千岁大人前些天拿给我闻,说这东西叫‘花枝乱颤’,我笑得趴桌上半天起不来,她也很高兴,说是试验成功了。后来小主人喊她离开,我就从她瓶子里拿了一点。”
“效用不明的东西,你也敢使”
黄大瞪她一眼:“你说的啊,不能杀人,不能吓人!”杀人吓人才是他们的专长,现在黄二要他避长扬短,他可不得找个捷径么“让他们笑晕过去总行吧”还不必自己动手,多方便。
黄二忍不住捂脸:“这几人该不会就这样笑死了吧”
笑死人,原来真地存在。
“不知道啊。”黄大自然不会死,虽然他也曾笑得大半天生活不能自理。可是人类的体质比妖怪要差些吧
黄二看地上几人的笑声比哭还难听,眼里泪水长流,显然是快撑不住了,只得道:“你不是新学了唤风诀吗,赶紧把雾汽驱掉。”今天偏巧是个无风的日子,没看柳条动也不动么
如在野外,她将这几人弄死,眼都不眨一下。可这里是春明城,若这几个一起暴亡,官署一定会追究的!她可不想惹来这种麻烦。
“哦。”小主人习这法诀时,黄大的确就在边上。燕三郎并不避讳他观学,所以黄大也有些心得,这时食、中二指和拇指一碰,就掐起了法诀,口中念念有辞。
掐了几息,风平浪静。
“快点。”黄二催促道。
黄大又掐了几息,身边的柳枝上有一片叶子飘了下来,慢悠悠落到地面。
“快点啊!”黄二急得直瞪眼,她怎么会有这么不靠谱的亲哥!
“别催!”黄大顶了她一句,催不出风,当他不上火啊当下恶狠狠用力一掐指尖,“风来吖,快来吖!”
“呼——”河上没来由刮起一阵大风,坝上的杨柳疯狂摆头,连黄二的头发都被吹散半边。
原本笼罩在附近的雾汽也被撵去了岸边,越吹越散、越吹越淡。
地上的人笑声渐歇,终于有几个在用力呼吸了。两只黄鼠狼都松了口气,还好。
黄大自得一笑:“这阵风,正经招得不错哪。”头一次唤风,他也没料到能成功,使的力度大了些。
“赶紧走吧。”黄二将头发拢起,两人飞快溜下河堤,原路返回。
走出几十丈,黄二实是忍不住好奇:“干嘛抢人家的钱,是打算加餐吗”
妹妹这主意真不错。“当然……”
黄大后面两个“不是”还没说出来,岸边就传来了一阵阵笑声,虽是女声,却中气十足。两人回头,望见那里有三名身形窈窕的贵女笑得前仰后合,真正叫做花枝乱颤。她们背对着黄大,他只看见三个后脑勺。
但在她们身前三、四丈开外,几个男子一脸懵圈,似是被她们笑
第261章 我要报恩
本来就是无人在乎的旧书,否则也不会塞在这里垫桌子。
但真正吸引赵丰的,是这本书居然没有装订过的痕迹。要知此时的文字多半不再载于木卷或者竹简上了,甚至连折本都少,更加结实牢靠的线装本和三眼订本才是主流。这本书也忒厚了,却没有一点采孔穿线的痕迹,甚至书脊封边都是整齐而光滑的。
赵丰读过很多年书,看着就有些好奇。他想起前任店主说过,这原本是个旧书铺子,经营不擅才忍痛出让。
封皮朝下,他看不见书名,于是蹲在地上伸手去拔。
一下,没拔动。
两下,还没拔动。
赵丰猛一用力,拔出来了,还带出了一大团陈年的老灰。
“咳咳……”他被呛得灰头土脸,门外光线一暗,有人大步走进来问,“掌柜在吗”
“在、在!”赵丰赶紧从柜后站直身体,望见来人是名大汉,皮肤微黑,眉毛很浓,就是走路有点儿瘸,“何以效劳”
这汉子大手“啪”一下拍在桌上,摆在这里的纸卷和竹蔑子都抖了三抖,险些掉到地上。
这气势,不输方才上门勒索的地痞。赵丰吓了一跳,才发现大汉并没打算给他下马威,而是往桌上扔了个小布袋。
袋子很沉,有些份量。袋口敞开着,赵丰一眼就能望见里面的铜钱和碎银子。
这么一袋,不少钱呢。
赵丰赶紧道:“客人想买什么”
“呃。”黄大张了张口,才发现自己无物可买。他也不过是仗义一番,将地痞从赵丰这里抢走的钱再物归原主,顺便多还了一点。
可要是这么甩钱走人,赵丰不敢收罢他记得小主人说过一句话,无功不受禄。意思是平白无故送人钱,人家反而不敢要。
他是来报恩的,不是来吓人的。“你这里都有什么”
这话问得赵丰一呆,跟着进门的黄二也是一个趔趄。大哥,你不知道自己要买什么就把钱砸人家柜桌上
“我这里主营各式灯笼,还可以订做提灯和花灯。”赵丰不解归不解,但也不跟送上门的钱过不去。他望见黄二进来,赶紧冲她笑了笑,以免怠慢,“也可给您代写书函信柬。”
这年头上过学的人很少,一百个平头百姓里也出不了一个能认字儿的,城乡的有钱人也差不多。然而人们又的确有书信需求,除了和远方的亲人互通有无报平安之外,红白喜事、寿筵满月,都得寄送请柬。因此城中就有人操持这种代写书面的营生,称作捉刀。
光靠这营生当然填不饱肚皮,可是赵丰的灯笼铺子刚开起来,头几天还没什么生意,当然只能兼做一点副业。
黄大想也不想:“要你这里最贵的灯!”
赵丰哭笑不得:“您何时要用,用在何处”
灯笼还有别的用途吗“当然是挂在家里。”黄大想了想,补充一句,“庭园和门廊上。”
看来这位客人宅子不小,赵丰即打点精神,指了指门头上的灯笼:“这两只都是样品,竹蔑打成框底。客人如有需要,我可以拿更好的红木做框架,以绢纱做屏面,屏面的内容由您来定制……”
“不必,就这两只了。”黄大也不须他动手,跳高两步就将灯笼取了下来,“我今天就要用,来不及等你做。”
这么爽快的客人,赵丰还是头一回见。这几天门可罗雀,即便有人来问,也是东打听西打听,问完了不买。赵丰最开始热心回应,到后头才反应过来:这该是同行来问价的吧
至少今天能吃顿饱饭了,赵丰打起精神:“那么总共是一两银子。”
报这个价,他心里还有些忐忑。他对自己的手工虽有信心,但这压轴用的大灯也真是不便宜。
 
第262章 承包(加更)
“十倍百倍”黄二掐着指头算了算,“我们可没有千两银子能给他。”两位主人有钱是两位主人的事,与他们无关。
他们依旧是清贫的黄鼠狼。
“总有办法的。”黄大倒是不慌不忙。恩人和他如今住在同一个城池,还怕以后没机会么
夜里,橘红灯笼高高挂。
千岁和燕三郎就站在大门口,看着这两只大灯笼:“谁挂上去的”
“我、我!”黄大闻声而出,点头哈腰,“两位主人喜欢不”
“好看。”这是实事求是的燕三郎。
“凑合。”这是千岁,她抚了抚下巴,“过年才挂的灯笼,怎么现在就换了”
女主人的目光一向犀利,黄大心里打了个突,赶紧陪笑:“那两盏不结实,被过年几阵大风给扑破了。”就算不破,他亲手也能戳破,“这不是……咱们春深堂常有贵客登门,摆两个破灯笼不好看。”
的确,自从燕三郎拜入连容生门下,春深堂就常有贵介公子来走动了。春明城的豪门对这孩子都上了心,但他年纪实在太小,因此他们也派族中子弟前来结交走动。
千岁似笑非笑:“好像有点道理。”
“是吧!”难得她肯定一回,黄大有些激动,“春深堂通往湖榭的回廊马上就要修好,要是沿途都装上灯笼,那可是明亮又雅致!”
春深堂原本只有一条通往官道的旧路,历经多年风雨,石板已经凹凸不平。马车驶在上面,颠得厉害。如今往来的客人都有身份都娇气,一个两个提过意见,燕三郎也不得不重视。
他不缺小钱,干脆将路面重新翻修一遍,并且允了千岁的建议,从春深堂再开一条林间回廓通往湖畔。
反正这块地皮是春深堂的,按她的原话是:“以供客人赏玩之用。”
但燕三郎总觉得,她更想自己玩耍。
现在千岁想象碧水泛波、湖畔灯摇的画面,不由得轻笑:“有道理,这个想法挺不错。”
得了肯定,黄大当即大喜:“您喜欢就好,我去安排!”
从春深堂到湖畔小榭,那条回廊沿湖岸线而造,所以略显蜿蜒,算下来长度有一百多丈呢。要是隔个三五丈就放一个灯笼,那也需要二三十个灯笼!
千岁妙目瞥过来,将他从头打量到尾,又从尾打量到头,直看得黄大心里发毛,她才点了点头:“行,交给你罢。”
“好,好!”黄大笑逐颜开,正要退下,千岁又叫住他补了一句,“对了,要在上巳灯会之前办好。”否则就赶不上过节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