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第二,对国朝定鼎一百五十年以来,即将出现一名神童级别的状元,热议不止。
周随明制。但周朝并无褒扬神童的风气。恰恰相反,士林流行压制神童。这是汲取前明的权相的教训。明朝著名的权相,基本都是神童。比如杨廷和、严嵩、张居正。
若贾环成为状元,是否意味着国朝对神童的看法会有所改变呢?这是否又喻示本朝的诗词名家贾环,会在日后执掌帝国中枢,权倾天下呢?
这两个看法,都是具有相当有话题性的,因而在京城中流传的最广。而在众多趣闻、流言、笑谈中,谢大学士与何大学士在东里争执,相互乱串台词,亦同样很受关注,有多个版本的解读。
京师中,不乏明眼人、聪明人,但最终究竟如何,还是要等殿试结果出来后揭晓。


二十四日,便在各种流言中度过。只要是考试,什么时候少得了流言?区别只在于流言的大小而已。
二十五日上午,三百名中式举人齐聚在长安左门外等着殿试放榜。这个榜,就是俗称的“皇榜”、“金榜”。
此时,天子已经御文华殿,听取读卷官们的汇报,亲自确定三鼎甲的名次后,就会放榜。这一回可就没有报录的人。皇宫重地,谁进得去?
三百名中式举人,天然的按照同乡的关系分布,再分别扎堆。殿试并不往黜落士子,只是成绩好坏而已。在场的士子们都是兴致颇高,相互交际、寒暄。
贾环、公孙亮、罗向阳到长安左门后,很自然的与北直隶的同乡士子们混在一起。
“贾兄,恭喜,恭喜!”同乡的士子见面便先道喜。京城里正在传的流言,谁没听过?朝廷首揆亲自推荐,暂定第一,贾环被天子为状元的概率很大。
贾环心里苦笑,降调子道“谢诸位吉言。在下不敢奢望。”昨天流言传的满天飞。贾环现在的心情,其实是无奈当中带小期待。理智告诉他,状元肯定不可能,但情感上,他还是愿意遐想一下。状元荣耀啊!
贾环这样说,同乡的士子只当他谦虚,哈哈一笑,转而聊起其他的话题。有人道“听说今科朝廷不打算馆选庶吉士?那除了三鼎甲入翰林院外,我等岂不是没有希望。”
这则消息也是近日京城的流言之一。众人纷纷聊起来。
贾环插一句,道“极有可能是真的。”他前晚在望月居听许英朗说起过。基本已经定了。
不过,他心里这会儿倒并太担心。其一,不管谢大学士怎么想的。这一关算过了。到天子面前,状元怕是不可能了,但榜眼、探花应该可以吧?
其二,再退一步,最差的情况,他是第十名。国朝并无非翰林不得入的规矩。若今年不馆选庶吉士,他这个名次,估计会从六部进入仕途。这和翰林、庶吉士、御史、六科给事中肯定不能比,但尚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
这时,南直隶知名的士子,同样进入前十的周慎行带着两个好友过来打个招呼,寒暄几句后,贺喜道“贾朋友年不满十三岁,若能取中今科状元,当可青史留名。我辈羡慕啊。可喜可贺。恩荣宴后,贾朋友要专门请我们喝一杯才行。”
周慎行二十岁的年纪,一到京城,立即就名满京华,名声大噪。这样一个意气风发的士子,放低姿态前来道喜,确实让人感觉很舒服。
贾环周围的北直隶士子们都起哄,“贾兄足以入青史,不请客吃酒如何说的过去?”
不远处的,江西士子范锡爵等人看着人群正中、如同众星拱月般的贾环,笑着摇头。这羡慕不来啊。贾朋友有很大概率殿试夺魁。
河北士子的圈中,与贾环有交情的朱鸿飞,羡慕的看着贾环那边的热闹、风光,眼中羡慕。大丈夫,谁不想扬名立万?
福建士子那边,翁宗道和有人都看过来。昨天凌晨读卷的情况早就传遍。翁宗道与贾环的竞争关系很明显。
有人晒笑道“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呢。有些人就急不可耐的庆祝起来?”
翁宗道谦和的道“诶,魏兄,不要这么说,都是同年。”心里轻轻的叹口气,看向皇城中。第一啊!贾兄固然出色,他的才华又何尝差呢?


长安左门,众士子相互交际时,文华殿里,雍治天子高居在宝座中,看着进殿来的十四名读卷官。
众人拜见天子后,领班军机大臣谢旋上前,在御前的木案上拿起一份还糊名的卷子,开始读卷。
到这会儿,糊名的卷子和没糊名的卷子并有多大的区别,一众读卷官们都是心知肚明。
京城里都传遍的事情,以国朝锦衣卫的活跃,读卷官们拟定的前十名的名单,雍治皇帝自是知道的清清楚楚。这份卷子便是贾妃的弟弟贾环的。
在雍治皇帝的印象中,贾环的标签,首先是贾元春的弟弟,然后才是别的。
谢大学士抑扬顿挫的读着两三千字的试卷。雍治皇帝并没有急着表态。身为天子,已经御极十三年的天子,他知道怎么样才能贯彻自己的意志。
谢大学士读完贾环的卷子,就退下。然后,建极殿大学士何朔上前,依旧是从御前的木案上,取排在第二的试卷,当众读卷。这是翁宗道的卷子。
接下来,再便是刘大学士读第三名周慎行的卷子。至此,整个天子在殿试里遴选三甲的过场便是走完。
但是,何大学士在读完翁宗道的卷子后,并没有立即退下,而是向雍治皇帝奏道“臣以为,此卷比方才那一份卷子更佳,所用之策更符合朝廷的实际情况。奏请陛下圣裁。”
虽然,谢大学士昨天凌晨在东里“耍流氓”,动用领班军机大臣的权威,强压着出了这样一个前十的排名,但是,你得承认,他确实有资格“耍流氓”。这是规则所允许的。
而此时,何大学士竟然在文华殿里“耍流氓”,公认的推翻之前的结论——名义上是所有读卷官共同确认的排序结果,那么,这是坏了规矩。
当然,我们依旧得承认,“次辅”有资格在文华殿上“耍流氓”。何大学士就排在第二读卷,难道你能让他不说话?
当即就有人出列,表示异议,对天子奏道“何朔反复无常,大言不惭,策问如何是国策?御前欺君。理当论罪。”说话的是刑部尚书华墨。他是谢大学士一系。
大理寺卿赵鸿亦出列奏道“何朔心有私利,言辞诡辩,偷换概念。罔顾大局。臣以为理应逐出殿试。”他也是谢大学士一系。
武英殿大学士韩润看不过眼,出列道“何高远不过是呈述已见,西域之策,非殿试而决也。今日理当先为国选材,再论其他。我以为首卷为优。”
韩大学士虽然是帮何大学士说话,但还是亮明观支持贾环。国朝要收服西域,当用贾环之策。用其策略,却不状元,这不是让后辈耻笑他们这些宰辅都是有眼无珠之人?
又有两三人出列,赞同韩润的观,其中包括话语权很重的吏部天官宋溥。
文华殿内,形势近乎一边倒。看似贾环占优,但与贾环有旧的户部尚书卫弘眼中闪过一丝担忧。
贾环当这个风口上的状元,绝不是什么好事。因为会试舞弊之事,虽然贾环最终会没事,但在法理上,贾环身上还背着嫌疑,这个状元注定会受到舆论的攻击。名声上不好听。
其次,因金陵户部粮案,他亲自为贾环报功,叙功要官加一级。若为状元,入翰林院,授从六品翰林修撰,官加一级,则为正六品的词臣。
这应该给什么官职?翰林侍讲、翰林侍读。翰林院最高的职位也不过是正五品的掌院学士。还差一级就可以进位侍讲学士,就是如今读卷官蔡宜的位置。这让翰林院内的词臣们怎么想?
再者,十三岁不到的正六品词臣,日后会走到什么位置?熬资历,都能熬出一个侍郎、尚书来。这基本可以套用前明的权臣首辅模板了。天子心中会怎么想?
谢大学士,还是没安好心啊。这是捧杀!
站在队伍最末尾的许澄依旧是沉默着,但心中微微有些沉重。他同样看得出来,贾环当这个状元,没什么好处。
当今天子英明神武,不可能不防外戚坐大。心中定是倾向于不贾环为状元。
第一,如今的形势,大半的重臣都赞成,如果天子圣心独断,满朝上下都会知道天子要压贾环。贾环日后的日子不好过。人心惟危,道心惟微。
第二,若天子依照现在文华殿中重臣们的意见选定贾环为状元,心中必定忌惮日盛。当今天子不过四十多岁,可以预见,贾环日后恐有不测之祸。
这就是阳谋。
他的恩主谢旋,能屹立朝堂多年不倒,自有过人之处。


班列之中,谢大学士并没有亲自下场攻击何朔,只是站着不语,眼中有冷笑、讥讽之色。他定下来的调子,不是那么容易就给何大学士突破的!耍流氓也不行!
排名第三的大学士刘飞白郁闷的不发一言,这情况,简直是“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还能说什么?
何大学士站在御前,半天都没有开口,按理他是要自辩的。不过他无动于衷,等所有赞同贾环为第一的人都说完之后,何大学士晒笑一声做事,不可靠人多的!
何朔面向天子行礼,声音铿锵有力的道“臣手中的卷子,其人相貌堂堂,仪表出众,足可显我朝威仪。而贾环,年不满十三,容貌平平。若为状元,只怕天下人、四方诸国,都要以为我大周无人。”
说着,再转向文华殿中的诸位读卷官,道“诸公以为呢?”
文华殿中,刚才还在言辞凿凿,气势汹汹的宰辅、大臣们,都是哑口无言!气势全无。
吏部尚书宋溥惊讶的看看何大学士,想一想,只能颓然败退。这个理由很强大!他推举贾环为状元,倒不是附和谢大学士。而是,他赞同对西域用兵。
宋天官这个中立派的想法和韩大学士其实类似。用其策,却不酬其功,怎么说的过去?要知道,史笔如刀!他们都是注定会名留史书的人。
这个场面,令卫弘都差想拍着手叫好。好理由。真是一个好理由!
何大学士的话说简单很明白翁宗道长的比贾环帅,所以该他当状元。
状元要看脸,这听起来像个笑话。但在这个时代,还真不是。反而是一句实话。大实话!
状元是朝廷脸面。天下瞩目,四夷关注。长相,必须要对得起观众。对不起观众,丢的上朝廷的脸。所以,长得帅,不一定能当状元。但状元大部分都很帅。
贾环一个青嫩少年,和二十六岁的翁宗道比容貌,这不用比了吧?
因而,此时此刻,文华殿中,满朝诸公,无话可说。这个理由,很好,很强大。
刘大学士脸上表情鲜活起来,有带笑的样子。他得承认,何朔此人还是很有两把刷子的。不愧是朝堂文臣中的领袖人物。
何大学士就此扳回一局。
坐在宝座上的雍治皇帝见气候差不多,符合他的心意,便定下来,道“如此,以翁宗道为第一。”再道“刘卿继续读卷。”
天子金口一开,所有的纷争就此消失。何大学士回到位列中。刘飞白领命上前,继续读第三名周慎行。刘大学士养气功夫还是不错的,表情严肃的读卷。但读起卷子来,抑扬顿挫。结果是,文华殿里的大臣们都听出来,他心情很好。
卫弘禁不住莞尔一笑。许澄心里也放下心来。何大学士将局面扳回,现在这种情况下,对贾环是很有不错的。即不用站在风口,又不用承受其他额外的压力。
刘大学士读卷完成后,行了一礼,退下去。至此,整个殿试的形式就算走完。天子定了翁宗道为状元,贾环排第二为榜眼,周慎行为探花。
文华殿里的大臣如白璋、殷鹏、俞子澄等都准备离场。乙卯科恩科的殿试终于是结束了。可谓“好戏”连连。就刚才殿中的这一幕,就是很不错的剧啊!
然而,就在这时,坐在宝座上的雍治皇帝说道“宋溥,你接着读卷。”
文华殿中,氛围陡然一紧。谢大学士心中一喜,而何大学士、卫弘、许澄心里都是一苦。
因为,天子的意思是他还要再选一下三鼎甲的人选。没有会认为这是冲着第三名的周慎行去的。矛头,直指贾环!
雍治皇帝这是明着告诉文华殿里的大臣们朕要压一压贾环此子的仕途,绝不允许明朝时的权臣出现在国朝。
看无防盗章节的小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奋斗在红楼 第四百五十章 高手之高高手
所谓权臣,说的不是谢大学士这样的领班军机大臣,即便他已经当了十二年的领班军机大臣。树大根深。但他还算不上权臣。
他与权臣的区别是很简单的雍治皇帝定下来的事,谢大学士就无法反抗。有意见也得执行。
国朝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但又在明朝制度上做了改动取消内,设南书房、军机处分管行政和军事。以六部为办事机构。这使得君主集权达到了巅峰。
不过,时值今日,历史变迁。南书房已经裁撤,只留下军机处。但军机处与明朝内的地位、权利还是有差距,只是秉承上意办差而已。
这一,从天子对军机处大学士们的称呼可以看出来,称“卿”,还是臣下。而明朝的天子对内大学士称“先生”。这是显然的尊称。
所以,以何大学士为首的一些文臣,一直希望恢复明朝时的文官政治以文官治国,圣天子垂拱而治。天子是权力的来源和国家的象征。但行政权、事权,则归内、六部。以此架构,来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否则,天下事,尽系天子一人,国运如何能长久?天子总有倦政时。后来的天子亦不免有昏君。
因而,在周朝这样的政治制度之下,想要出现明朝时期的强势首辅(权臣),非常困难。
明朝的强势首辅是什么样的呢?
张居正说我非相,乃摄也。这句话不用解释了吧?太岳相公活着的时候,是非常牛逼的。日月为明,万国仰大明天子;丘山为岳,四方颂太岳相公。
他和李太后不得不说的故事时常见诸于各类隐秘流传的话本、小黄--文中。当然,这并不损害他的政治形象。功在社稷,罪在其身。
大明唯一相,张居正之后再无张居正!
稍微弱一的首辅版本杨廷和老先生。三朝元老,说一不二。正德帝后,嘉靖皇帝都是他选的。在嘉靖皇帝继位之前,帝位空悬的一段时间里,明帝国便是他当家作主。
再弱一的版本有三杨、李东阳、夏言、严嵩、徐阶、高拱等人。详细事迹可见史书。
周朝制度如此,但贾环的出现,则有可能打破之前的惯例。他的身份是勋贵世家、外戚。但同时以科举文臣出仕。集合了勋贵集团、文官集团两个对立集团的双重身份。
同时,还要留意他的年龄。若是他在雍治天子死前,成为元老重臣,则必然在下一朝成为权臣——强势首辅。皇帝通常命都不长,若再为下一位天子的帝师,和张居正相差不远。若再嫁其女与天子,则与王莽、隋文帝杨坚可以类似矣!
皇帝都是多疑的政治动物。特别是在涉及皇权、皇位这种事情上,再废的皇帝都会在意。但凡有一丝苗头、一丝可能,都会引起皇帝的警惕。
雍治皇帝现在的做法,就是亮明他的态度绝不允许!这几天京城中的议论,他怎么可能不知道?信息传达的非常准确、明白。
吏部尚书宋溥只愣了一会他是中立派,看好贾环的策论,但天子如此表态,他自不会为贾环说话。领命上前读卷,声音厚重。这是第四名唐道宾的卷子。
文华殿中,初夏的阳光照射进来。约巳时了。位列于大臣们两班最后的许澄目不斜视的听着宋天官读卷,心中长叹一口气。
所谓,时也,势也,命也,一也。
他还是低估了今上的意志啊。贾环是否取状元,已经上升到一定的政治高度,成为风向标事件,在这样的形势下,天子断然出手。传递出明确的政治信号不允许有权臣的出现。
而本来,天子要传递压贾环的信号,只需要否决贾环的状元即可。但何大学士将局面改观后,否决贾环的状元已经起不到传递信号的效果,现在天子是要否决贾环的三鼎甲排名。这…
他刚才还在为何大学士的手段叫好,现在只能说,天子因势利导,技高一筹。贾环的处境,很难了。今科不选庶吉士,就算是二甲第一名,也进不了翰林院。
而以贾环的年纪,又进不了次一等的科道,只能从六部入仕。事务官,向来是事多功劳少。这并非一个好的养望、升官之地。还不如去地方作出政绩。


就在许翰林在思索、比较着贾环前途、去处的优劣时。宋天官读卷完成,随后,行礼退下去。
就在这时,户部尚书卫弘从队列中闪出来,奏道“臣在金陵,与贾环有所交集。此子乃国朝诗词名家,文采风流,与名妓唱和,有数首传世佳。如人生若只如初见等句,当是时,江南之地,皆唱贾词。其离开金陵时,秦淮河上名妓相送,歌彻长江,传为一时佳话。故而,臣斗胆奏请陛下其为探花,玉成一桩美事。”
文华殿中的众大佬们顿时都看向卫弘,若有所思。更有人晒笑,卫尚书昏了头吧?这能当理由?
众所周知,三鼎甲第三名为探花。另外,探花还有一重意思在名妓中受到追捧,与名妓诗词唱和的风流才子,可谓之探花。
当然,够这个资格的人很少,柳永,可以算一个。杜牧要是不当官,也可以算一个。
本朝的贾环,确实也可以算一个。他的精品美人词,天下闻名。名妓追捧,愿意倒贴而不得,他年纪太小了。自江南流传而来的一首“人生若只如初见”,不知多少女子闻之泪流。
雍治皇帝微微一愣,看着他新任的户部尚书。这个理由很…新颖啊!贾环的诗词,他的后妃之中,有不少喜爱的。他的文学素养很高,能诗能画,自是也读过。贾词确实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在一众大臣还有发愣的时候,何大学士对卫弘的意图心领神会,当即出列,奏道“臣附议。昔日唐玄宗赐李太白以金牌,宋仁宗令柳屯田(柳永)奉旨填词,何如陛下赐贾环以探花?此举定是千古佳话。”
何大学士一句“千古佳话”,满殿的大臣们顿时都反应过来卫子衡(卫弘)果然能干。不愧是能从地方进京的封疆大吏。
这切入,绝对是挠到了天子的痒处!高手啊!
因为翁宗道一事,刘飞白对何大学士投桃报李,出列道“臣附议。”
排名第四的大学士韩润亦出列,笑着道“臣附议。贾环年纪尚有,不若让他跟着方宗师去修书好了,亦不算朝廷浪费人才。”
当此之时,四个大学士,有三个大学士出言赞同。而首揆谢大学士,刚刚还把贾环夸成花,要推他做状元,这时难道还能改口骂贾环不成?
这样的情况,贾环中探花,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军机处全体赞同啊!谢大学士不反对,和赞同有什么区别?
这时,宋天官也站出来,“臣以为此为美事。臣请圣裁。”
剩下的读卷官们都是齐齐的躬身,朗声道“臣等请圣裁。”
雍治皇帝哈哈一笑,愉快的道“准卿等所奏。”


见天子确定下来,卫弘心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他能帮贾环的就是这么多了。
保住三鼎甲的名次。名次再低,贾环的前途就没那么光明了。今科不馆选庶吉士啊。不过,当今天子在位之时,贾环恐怕都得低调做人。


许澄心中亦松了口气。如果,这样有才华的少年陨落,总是很令人唏嘘的。好在形势给卫尚书拉回来。不过,自此之后,卫尚书在朝堂的影响力将会大增!
当然,户部尚书本来就是排在吏部尚书之后。
出现这样反转的结果,逻辑是非常清晰的当今天子好名!
特别是近年来,表现的愈发明显,对宰辅大臣的惩罚,都是以罢官为主,以免有刻薄寡恩之议。和早期御极之时,杀得人头滚滚,大相径庭。
另有修书之事。满朝文武,只要是明眼人,都是心知肚明。当然,揣摩上意是死罪,没有人会公开谈论。你明白就是明白,不明白就是不明白。
而何大学士的话也说的好,将卫弘未尽之意都说透。
第一,李太白,柳三变都是有诗词文名的人,但是都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蹉跎一生。当然,诗词和治事是两回事。不受重用很正常。
何大学士这样对天子上奏,其实是对天子表明臣等已经明白圣意不允许出现权臣。那么,就放贾环做个诗人吧!给他一个探花的名义,多好听?比前朝那两位皇帝的做法,好听多了。
韩大学士,说让贾环去修书,补充的恰到好处。很多翰林,都是一辈子的老翰林。特别是去修书的。修书成功,论功行赏的,那都是主编、总裁、副总裁等人。而不是底下干活的翰林。
慢慢熬吧你。
第二,天子既然知道他的意志已经传递下去,那么,赏赐贾环一个探花,有何不可?探花,可没有状元那样具有象征意义。事实上,天子本来的想法,就是不状元而已。至于,贾环是不是三鼎甲,天子未必在意。
满殿大臣都是如此凑趣,天子当然是顺水推舟,定一桩千古佳话。


当即,文华殿中的名次定下来。谢大学士就命人出去放榜。朝议至此就结束,不过刚才韩大学士提起方望的事情,庙堂诸公没有散去,还要继续商议此事。
1...193194195196197...4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