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大脸宝有没搞清楚状况。
…
…
正殿内诗词写完后,贾元春命探春另外用彩笺誊录出方才一共十数诗,让太监传与外厢。
贾政、贾赦等人自是称颂不已。贾政时机的进献《归省颂》,让太监传到里面给贾元春。
贾环在座位上就是微微一笑,这《归省颂》怎么出来的,他和贾政的心腹幕僚白师爷聊过,自是清楚的很。内容大致有数歌功颂德的文章。话说政老爹的三观还是很正的忠君爱国。
读书人敬文字。就算贾环如今有诗词名家的身份,但是贾政的文字,断然没有让他修改的道理。
至于捉刀代笔之事,贾政是交给门客的,没找他。以他如今的古文水准,写一篇拍马屁的八股还是没难度的。八股文,本来就是训练读书人的应用文水平。
贾环浏览着抄录出来的诗词。李纨和三春的诗词都是普通、平常。宝钗和黛玉的较为出色。
宝钗写的“睿藻仙才盈彩笔,自惭何敢再为辞。”这是恭维元春的话了。与宝姐姐素日端庄、安分随时的性情极为贴合。十五岁的姑娘,写这样的句子就显得老成了些。
当然,要理解宝姐姐家里的情况父亲早亡,哥哥薛霸王是不靠谱的货色,时常闹事,比如杀个人什么的。有这个哥哥比没有还糟心,她要是不成熟、人情练达,日子都没法过。
黛玉写的“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这是侧面描写贾府之兴盛,风采飘逸,字句怡人,很符合林妹妹的文风…
贾环正在品读,还没来得及看大脸宝的四诗时,进去没一会的小太监小黎子出来传贾贵妃的赏赐给众人琼酥金脍等物。
琼酥金脍,这往往可以代指名贵的食品。实际上,是两样东西。琼酥就是红楼原书第十九回贾宝玉留给袭人的糖蒸酥酪。至于,脍,则是切得精细的肉。
当然,贵妃赏赐,自然不会是两样食品,赏赐几样,什么款式,都是有定制、规格的。
贾政等人谢恩过。
小黎子又道“贵妃传贾环、贾兰觐见。”
外厢里贾府众人,刷刷的目光都看向贾环、贾兰。目光羡慕,又觉得理所当然。这是贾府目前来说,最有前途的两个读书人。贾府是勋贵世家,但爵位、荫官数量都是有限的。最终还是要靠科举出身的正途。
好在这是国朝,若是在明朝,后族、外戚是没有科举资格的。许多诗书礼乐之家,便不愿意嫁女儿给皇室。
贾兰十多岁的年纪,坐在贾政身侧,穿着深蓝色的长衫,小大人的模样,这时微微有些紧张的站起来,腿有晃,看着贾环,“三叔…”到底还是小孩子。
贾环对贾兰微微头,表情平静的站起来,拱手一礼,和气的对小太监道“请这位公公带路。”
以他今时今日的地位、前途、潜力,贾元春回府省亲,不可能不见他。
…
…
大观园的正殿,名曰大观楼,东面飞楼叫缀锦,西面斜楼叫含芳。
贾蔷在偏殿里吃了几杯酒,就到缀锦楼下等着。他管着大观园里的戏班子。十二个小旦女孩子、教习都是他从苏州买回来的。等着今晚演戏给贵妃看。
台下十年功,就等着今晚这一会子的表演。贾蔷眼睛不断瞄龄官,也给感染的有些焦躁。一个贾府的小厮过来楼下传递消息。贾蔷在台阶上一把把他拉住,问道“里头情况如何?”
小厮道“贵妃传三爷和兰哥儿进去了。”
贾蔷一听,拍着大腿道“嗨,我把这一曲给忘了。”对身后的女孩子们,“都缓缓,都缓口气。我环叔进去见贵妃,肯定得一会。”
环叔,那实力,没事也能搞出事来。绝对一时半会结束不了。
…
…
正殿之中,丝竹悦耳。贾环、贾兰再次步入。这一次,正殿中的排场就没刚才行国礼时那么足了。
高居于月台之上的贾元春身边只有几个小太监服侍着。往下是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尤氏、王熙凤、李纨三个在月台这边照应着。秦可卿往下照顾着府里的姑娘们
宝钗、黛玉、迎春、探春、惜春、宝玉都在。另有各自的大丫鬟跟着。言笑晏晏。气氛和谐。
贾环带着贾兰步行上前行礼。心里倒是想起晴雯来。这热闹的场合她肯定喜欢。可惜自己不在殿中,她是混不进来的。
“臣弟贾环见过贵妃…”贾环刚才已经随着贾府的众人行过跪礼,这时算家宴,只是躬身作揖行礼。
贾兰照猫画虎,跟着贾环一起行礼。月台下的李纨,看着自己半大孩子的儿子,心中涌起一阵柔情。
正在正殿中吃酒的贾府众多女眷目光都落在贾环的身上。这享受的是明星、大角出场的待遇。但这没办法,以贾环如今的地位,他说话,你心里不仔细的掂量?
月台上,贾元春穿着贵妃服饰的黄袍,低头看着身量微高,气度沉稳,神情沉静的少年,满意的头,这便是贾家之龙!
不管她如何的宠爱宝玉,但是心里明白,宝玉日后的前途绝对比不上她这个庶弟。
不是才情,科举的问题。而是贾环此刻在文官圈中的地位。他的老师都是些什么人?礼部尚书、淮扬巡抚、南京礼部尚书。这样的机遇,宝玉即便现在去科举,又能遇到么?
国朝定鼎一百五十年,享国日久,天下承平,文官治国啊!当今天子都能感受到文官集团的压力。她这个贵妃的封号,就是几经波折。因为,按照儒家的礼仪,天子只允许有两位贵妃,绝非现在的三位。这是正统的文官所不能接受的。
儒家礼法,约束的不仅仅是文官,还有天子。
贾环要是知道贾元春此刻的想法,就会明白正月初六的晚上王子腾为什么和他大谈特谈谢大学士与何大学士之间的矛盾。实在是两边的矛盾有尖锐了。
贾元春伸手虚扶,温声道“家宴之时,环弟无须多礼。”眼神温润,态度亲切。
贾环起身,这算是第一次看清楚贾元春的真容约二十岁的一个古装美人,杏目桃腮、娴雅沉静,花容月貌,光采照人。一身黄袍,更添她身上的雍容华贵之气。
这便是国朝的贵妃。天子后宫中唯三的存在!
官场上,不管什么风,吹天子的枕头风绝对是属于级招数之一。纵观历史,明朝文官和太监集团斗来斗去,很多时候,就是因为太监是皇帝面前的人。否则,以文官的厚黑、智商,都是些读过书的老流氓,公公们抗得住?
而能力斗文官的公公们,在得宠的后妃面前,那是弱鸡一般的存在。
但,贾环现在心中其实并没有多少面见“大佬”战战兢兢的感觉。倒不是他笃定贾元春不会“干掉”他,而是因为,他对贾元春性情的分析、解构。
贾元春能坐上贵妃之位,得到天子的宠幸,容貌、气质、谈吐、才华,俱是一流。后宫斗争的技能,大约也是了的。这不用想,天下最肮脏的地方只有两个妓院、皇宫。当然,元春最后还是政治斗争失败而亡。
贾元春的红楼梦曲《恨无常》中有一句,泄露了她的性情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需要知道一,玩政治,进了这个圈子,就绝对没有抽身退步这种说法。想要在退下去之后还能安然无恙,不能天真的把希望寄托在政治对手的节操上。
要学前明辅徐阶,他退下去,扶上去的辅是他的学生,张居正。这才是最稳妥的做法。否则的话,有大把的例子夏言老先生就是下台后被干掉的。高拱老先生晚景凄凉。
所以,面对不具备太多厚黑特性、斗争思维的元春,贾环其实并不畏惧她。
而是有一面见熟知的美人,知道她结局不好时的伤感、感叹、亲近。他其实还是要承元妃的人情不是?他和宝姐姐的婚事,幸亏是元妃出面做媒。
贾元春温言勉励贾环几句,“今年恩科定于二月十八,环弟要多加温习功课,不宜沉溺于嬉戏宴游之乐。我知环弟有治事之能。少年英才。然而,家中诸事,亦不要理会,全力准备会试。”
说完这句,看着贾母、王夫人等人。
贾母、王夫人等人自是表态。贾环都一一应下来。
贾元春雍容的一笑,将目光落在贾兰身上,和贾兰说了几句话。贾兰一一对答。
按照正常的顺序,接下来就该是贾环、贾兰谢恩退出去了。贾环虽说是不畏惧元春,但这不代表元春一手段都没有。敲打贾环的招数,已经在无言中进行。
试问,贾环最出名的是什么?先可以吹嘘的,他自身的,是他的诗词才名。而今天写诗的环节,元春独独中意、抬举宝玉,却不要贾环作诗,这不是敲打是什么?
上位者的敲打,往往是这样的到即止。如果你自己不能体会,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贾环什么人?他当然是能体会得到的。但是,贾元春不主动提起他和宝玉的定位问题,他也不能强行的去和元春解释。人情世故如此。
贾环躬身行礼,道“臣弟有诗一,献与贵妃品读。”从袖袋中拿出一封早写好的书笺。
瞬间,大观楼的正殿之中就剩下元春从宫中带来的班子在演奏乐曲。
贾母、王夫人等人都是脸色一变。环哥儿这是极为不识趣的表现。破坏了今晚的省亲,这是很大的罪过。他担不起的。
贾元春脸色微变。
早就等候了多时的小黎子,立即明白过来,三两步就将贾环的书笺拿过来,呈给贾元春。
贾环微微一笑。
贾元春要见他,是想看看贾府下一代的领军人物是什么样的。而他也要见贾元春啊!他要避免的是贾府的权力根基被断。这关系到他的博弈布局。他要保住贾元春在宫中的地位。
后宫深幽。天知道,元春省亲之后,他还有没有与元春见面的机会。有些事,他不得不说。
…
…
贾元春目光死死的盯着案几上的书笺。心中泛起惊涛巨浪。
她不是在看贾环的诗。诗是佳句“…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但是,诗下面那句话,才叫她震惊
臣弟闻,甄家贩运私盐之利尽归太子,天子不知。
但凡是要花钱的太子,多半都没好事。贾元春在宫中很多年了,有些事情还是明白的。禁不住惊诧的看下贾环。贾环从容、平静的对贾贵妃一头。给了一个肯定的答复。
江湖传言,贾环公报私仇,带队将郑家给抄了,要说甄家参与贩运私盐的秘密,他绝对是知道的。而天子向甄家索要亏空,就是以为甄家有贩运私盐的利润在手中。
贾元春深深的吸了一口气,提笔,将贾环的诗抄录下来,压着心中的情绪,露出一个笑容,递给身边的太监,“传给众人看看。吾弟之才,公卿之量也!”
原本,自是给贾元春收起来。这要是泄露出去,会产生一场极大的**。废太子,是动摇国本的事。
贾元春这句极高的赞誉的话,让贾母、王夫人等人惊讶莫名。怎么局面又给贾环重新带回来了?贾环的诗有这么好?不过,她们整日宅斗,养气的功夫还是不错的。喜怒不露于言表。
贾府的众多女眷都是脸上一轻。关心贾环的人,亦是很多。气氛又重新活过来。
贾环再行礼,带着贾兰拜别贾元春,步履轻快的离开正殿。
时,雍治十三年正月十六日零。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四百一十九章 好像忘了什么
贾元春于丑正三刻(凌晨245分)启程自贾府回宫,结束省亲之行。这贾府百年世族自祖宗创下基业后最辉煌的一幕终于徐徐的落下帷幕。而余音不绝。
贾环当时带着贾兰离开后,回到大观楼外的厢房还没坐一会儿,贾环新写的《月夜感怀》自殿内传出来金陵夜渡无月光,明月多应在故乡。欲向海天寻月去,五更飞梦渡鲲洋。
厢房中顿时响起一片叫好声。不管识不识字,看不看得懂,贾府的族老、子弟、管家、下人全部都在喝彩。
贵妃的诗,大家要叫好,三爷的诗,大家更要叫好。这是很简单的道理。县官不如现管啊!
还有一层意思衷心拥护!
贾家的两个头面人物,贾政是不管事务的,族人、下人他都懒得管。大老爷贾赦,贪婪、昏庸、暴力、好色,这是公认的。族中子弟,并没有从他这里落到什么好处。
而环三爷不同啊,多少上进的贾家子弟指着他吃饭?样板工程就是贾代儒、贾瑞爷孙。贾蓉都在碧雪膏生意中获利。贾琏在贾环指下做着蜂窝煤、胭脂的生意。
当然,花无白日红,人无百样好。贾环也曾指使贾蓉(族长)在贾家族内清理了一批人。贾家在京城八房,有些人对贾环是有怨言的。但,今天这样的场合,这些人自然是来不的。
外厢中的掌声之热烈,让贾赦极为不满的皱起眉头。
贾政惯例般的赞了两句。他写诗水平不高,鉴赏能力还是有的。这首诗在正月结束前,一定会传遍京城。这不同于前面大女儿等人的诗句。闺文字,不便传扬。贾环便不同,他是士人。至于他所钟爱的宝玉,做的那四首诗和这是比不了的。
…
…
贾环的诗词传播是余音之一。还有几样。
其一,贾环、贾兰退出后,贾元春、贾母等人都开始听戏。唱的最好的便是小旦龄官,得了贵妃的彩头。一下子便成了宁荣两府内的名人。办事的贾蔷在随后也得到了贾政等人的夸奖这银子花的不错。
其二,贾元春对贾环的赞誉极高,看着是因为诗词而称赞,但是类似于“吾弟有公卿之才”这样的意思传到贾史王薛四家,传到与贾府交好的四王八公府中,传到贾府的门生故旧,世交耳中,意义可就大了。
当天晚上贾府中人对这句话的感受并不深刻。贾环在贾府什么地位,有什么能力、手段、前途,这是众所周知的事情,贵妃夸的理所应当。
而在外人看来呢?这是元妃钦了贾府未来的旗手。公卿,这都是什么位置?
这句话传出去的结果是邀请贾环去吃酒的请柬在望月居里叠起来。比他中举时还夸张几分。
那时候,大家看中的是小贾将来的潜力,最年轻的举人嘛!现在,马上就是会试,贾环崛起之势,已经不可阻挡,前景明朗。再不结交、投资,可就晚了。
…
…
正月十六元妃省亲结束后,贾府上下人等都给累趴下了,力倦神疲,缓了两三天才算缓过来。收拾大观园中的陈设等物,都是交给凤姐办理。
期间,政老爹还得了今上赏赐的内帑彩缎金银等物。
十八日下午,天阴,小雨。
晴雯、如意两人在屋里整理着贾环的行李。贾环最近给各种请柬搞得不胜其烦连北静王水溶都专程派心腹大管家来下帖子,请他过去吃酒、听戏。
像交好的冯紫英、陈也俊、卫若兰、韩奇等人年底时就和他约好时间吃酒。
要讲人情,贾府这种门第,有大把的人情往来。贾环敬谢不敏。他准备在会试开始前的这段日子里住到闻道书院去潜心读书。一个人,不管站在什么位置,一要搞清楚自己的根基所在。
而他的根基就是,二月的会试一定要金榜题名。名次是越高越好。国朝虽然没有“非翰林不得入”这种规矩,但京官比地方官好升迁,这是客观规律。
晴雯、如意两人叽叽喳喳的说着话,贾环坐在圆桌边翻着当日省亲贾元春赏赐给他的东西御制新书二部,宝墨二匣,金,银爵各二只。
彩霞站在一旁,给贾环添着温茶。
对彩霞这个小妮子,贾环还是很信任的。不过,他屋里确实没多少事。有一个细心的如意就能让晴雯闲下来。彩霞在王夫人屋里很忙,到他这里就像失业了一样。
晴雯麻利的收拾着贾环的衣衫,随口问道“三爷,你真要去东庄镇上啊,过几日就是宝姑娘生日。”
贾环就笑,“这还假的了?”随即,想着宝钗十五岁的生日,又有惆怅。
生日礼物他当然是早就用心准备好。主要是他和宝姐姐未婚,不好见面、说话。
这要是后世里,这个生日,他自是会好好的给宝姐姐庆祝。但现在,就别想了。当然,贾母会按照如今的习俗给宝姐姐庆祝摆酒、唱戏。
正说着话时,香菱从门外走进来,一身精美的暗红色斗篷上还沾着雨,温柔安静的少女。在这个小雨的下午,明净如花。
“三爷…,你忙着呢?”香菱走进来,温声给贾环打着招呼。她是来拿三爷给她家姑娘的生日礼物的。
贾环微笑着下头,他总感觉香菱的神韵难以形容,这会感觉更加的明显。大约,有类似于璞玉那种感觉。精华欲掩料应难啊!香菱在学诗之前有些呆呆的。但是,日后在诗书浸润下,写出这样的句子,又是何等的女儿神采!
贾环道“如意,你去书房里把我的画卷拿过来。香菱,你稍等一会。”
彩霞笑着给香菱倒了茶,将她沾雨的斗篷要来挂着。她们丫鬟们私下里闲聊。府里是最有几个好的人儿。一个是琏二奶奶身边的平儿,好体面模样儿,都说像主子奶奶。再就是香菱。温柔安静,差不多的主子姑娘也跟她不上。
“嗯。”香菱里面穿着件蓝色的棉袄,春寒料峭,在墙壁边的椅子处落座。三爷私下里很随和,待她也好,她自是很闲适、放松。母亲的事情,她还没谢三爷呢。
贾环看着香菱的容颜,脑子里总感觉,他明天若是离开贾府,似乎有件事落下了,没有做。
倒和宝姐姐没关系。宝姐姐的事,他心里很上心。一时半会愣是想不起来。
贾环盯着香菱看这么一会,把香菱看得满面生霞,俏生生的低下头,白皙的颈脖子都红透了。心里有着难言的感觉忽明忽暗的浮起来。
她自是很清楚她的未来。她家姑娘要嫁给三爷,而她肯定是要跟着过去的。换言之,她将来会是三爷的通房丫头。
薛大爷看她的眼光像狼,好像恨不得一口把她给吞了。三爷的目光如春风,柔和、温润,但却将她看得坐立不安,想要逃跑。只是腿是软的。
彩霞倒是有羡慕香菱。不过,香菱是真的好。跟着薛大爷,府里没有人不说是辱没了她。跟着三爷,才是登对的。
晴雯看得想笑。自家三爷什么性子,她还是清楚的。不是好色、无礼的人。估摸着有什么事,便没有出声。
这个尴尬的局面,在香菱的下巴都快要低的到她胸口时,随着如意拿着画轴进来才打破。“三爷,拿到了呢。”
香菱如释重负的接过画轴,逃跑似的快步离开,连斗篷、和贾环道别都忘记。搞得如意一头雾水,在晴雯笑嘻嘻的解说中,才搞清楚怎么回事。屋里随即传出欢快的笑声。
贾环闹个乌龙,也有囧,好在是香菱,也没麻烦。他的思路给打断,还是没想起他忘了什么事。
看过红楼的人都知道香菱的容貌、气质,有像秦可卿。
看无防盗章节的小说,请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来.),各种小说任你观看
奋斗在红楼 第四百二十章 在春雨中出发
当日晚饭时,小雨微歇。.『.史湘云给贾母派人接到贾府里来玩几天,住在黛玉处。
晚饭后,贾环给贾母派人叫过去。贾环还以为是和史湘云见面。
他明日一早要去东庄镇读书的事,他早给贾母贾政说了。没办法,即便他和贾母相,出门近一个月,他还是要给贾府后宅里言语一声。这是礼节问题。
到了贾母上房处,贾环才知道不是。雨后有些湿润,明亮的灯火驱散着初春的寒意。
贾母坐在花厅的正中,王夫人邢夫人都在,还有李纨贾兰,王熙凤。丫鬟仆妇们在一旁服侍。
府里的姑娘和宝玉都不在这里。是和史湘云一起去玩耍去了。
贾母神情有点感慨,见贾环进来,点点头,道:“环哥儿,你珠大嫂要将兰哥儿送到那什么捞子的书院里去读书。你是怎么想的?那日就提起过话头,我没细问。”
这是询问贾府读书专家的意见。
王夫人有点悲伤,接一句,道:“兰哥儿这点年纪,去了那什么镇上读书,能照顾得了自己?”她对已亡故的长子贾珠是真爱。对长媳长孙,亦有一份感情在里头。李纨这个儿媳也让她省心。当然,平日里,她的视线都在宝玉身上。
贾环纨。
李纨一身素雅的青衫褂子,秀雅的少妇,身姿婀娜,年老成的儿子,脸上带着不舍的泪痕,对贾环轻轻的点头。
贾环早就和李纨说好的,见她此时并没有在贾府亲情牌的“攻势”下改变想法,便支持道:“回祖母,兰哥儿的学问功课,我在年底就和骆先生谈过。很出色。可以去闻道书院里与北直隶各地的精英童生拼杀。这对环哥儿未来的成长亦有好处。兰哥儿读书还很有天分的。”
又对王夫人行一礼,道:“母亲,我在东庄镇上有房屋。要是担心兰哥儿在书院里无法照顾自己,可以住在镇上,拨两个老成妥当的人跟着照料他。我这段时间在东庄镇,也会帮他适应一二。大嫂要是担心想念兰哥儿的话,每月可以去镇上小住几日,探望他。”
在族学有族学的好,在书院有书院的好。这是个选择问题。李纨作为贾兰的母亲要坚持,他还是愿意帮这个忙,为贾兰读书铺路。
当然,贾府不可能让自己寡居的儿媳在外面居住,那成什么了?小住几日当然可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