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他和王子腾没有血缘关系。王子腾在宝玉和他之间,选择谁,这是不用问的。而嫡庶之分,向来是深入人心,别看政老爹对他颇为倚重,有言听计从的态势。但是贾家二房的家产、政治遗产,肯定都是宝玉的。这不用想。
贾环现在是亮明自己的态度有些东西,你们很看重,但我并不在意。大脸宝的东西,就给他罢。我没兴趣。我要的,我会自己去奋斗!而且,会比贾宝玉混得更好。
这个态度,他估摸着正月十五还要对贾元春说一遍。
王子腾看了看贾环,脸色稍缓,眼神示意,道“坐吧。”
京官向来是比地方官贵重。一个正五品的刑部郎中,一个正六品的翰林院侍讲,比不了正三品的金陵知府,但足以消弭他对贾环的不满了。这两个位置运作一下,还是很有前途的。
贾环拱手道“谢舅舅。卫尚书年后三月进京。舅舅若是有意,我亦可以在卫尚书面前说句话。”
他和卫弘有这个交情。
王子腾脸色微动,深深的看贾环一眼,眼神中掠过一丝惊奇。担任过一方布政使的户部尚书。正二品。若是他没在军机处当差,仅凭着九省统制这个职务,在户部尚书这样的文官大佬面前,说话能有几分份量?
此时,王子腾对贾环在文官体系中深厚的人脉算是有一定的认知。心里不得不感叹这就是文官!
文官对文官,天然有一种亲近感。特别是像贾环这样注定要创国朝科举记录的后辈,再加上贾环本朝的诗词名家的名头,在文官面前更是加分。
“与卫司徒见面不急。日后看机会吧!”
王子腾摆摆手,拉了拉铃,让侍女进来给贾环上了杯热茶。
…
…
贾环在书房里见王子腾时,史盛、史智、王伟、贾琏、薛蟠等表兄在王府前院风景雅致的院落中吃茶、说话、打牌。
眼看着厅外的夜色越的浓郁,小厮们进来了蜡烛。小儿手臂般粗的蜡烛了两排,将厅内照的灯火通明。
然而,众人关心的事,还没有结果贾环还在王子腾的书房中。
王承嗣去外面待客,给众表兄一催,借故到父亲书房的院落里去探消息。他本来没堵着贾环就是一肚子气。等回到这边待客的厅中时,满脸的抑郁。
薛蟠急不可耐的道“大表哥,如何?”
王承嗣叹口气,神情很有失落,还有不解,闷闷的道“家父刚让侍女给贾子玉上了茶。”
“啊…”精美、雅致的厅中,四大家族的一干纨绔子弟都是惊诧无比。
贾琏不动神色的笑着喝茶肤浅!幼稚!无知!
舅老爷的不满,以环兄弟那性格,都这么长时间,他怎么可能没有对策?人和人是不一样的!
…
…
王府的内宅上房中,王子腾的正妻何夫人并家中的女眷招待着来访的贾、史、薛家的亲戚。
房中,地面上铺着喜庆的红色地毯,正厅中放着三足的金珐琅大火盆。火盆内焚着松柏香,百合草。
正面炕上铺新猩红毡,设着靠背引枕,搭着貂皮,何夫人居中而坐。下面相对十二张雕漆椅上,都是一色灰鼠椅搭小褥,每一张椅下一个大铜脚炉。
王夫人、薛姨妈、王熙凤、宝钗、宝玉、王家女儿等人依次坐着。宝玉在外头坐了一会,就给何夫人叫进来。
何夫人看看自己的二女儿冬萍,对王夫人笑道“宝玉如今一天大似一天,妹妹可曾看好谁家的女儿?”
这话说的宝玉心都提起来了。他心里只有林妹妹。虽然林妹妹不和他亲近了。但是,年后他会去向林妹妹道歉的。
王夫人就笑,“嗳哟,老太太天天将他带着身边养着。感觉小孩子似的。还早。冬萍可许了人家?”
何夫人头,矜持的道“前儿有媒人给保宁侯府上说亲。老爷还在考虑。”
说起这话,何夫人因问身边的丫鬟薇儿,“都这个了,是不是该摆饭了?外头怎么没动静,别说我们请亲戚们吃酒,却饿着亲戚们了。”这话说的众人都笑起来。
薇儿带着两个丫鬟出去了。
王熙凤穿着珊瑚红的袄子,身姿修长丰盈,明眸流转,掩嘴娇笑。她也在关心会面的结果。这可是关系着她以后怎么和贾环相处的问题。
王凤姐归结起来可以算个“聪明人”,想法很多,这两天一只没怎么睡好觉。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就是她这个状态。
薛姨妈看看娴静而坐的女儿,惆怅的叹口气。贾环和宝钗的婚事,就是宫里的贵妃作的煤,操办是她嫂子操办的。亲都订了,再反悔,是毁女儿的名声啊。
说笑了片刻,薇儿从外头回来,在何夫人面前小声回道“太太,老爷在书房里和环三爷相谈甚欢。”
相谈甚欢,这四个字,让笑意涟涟的上房中突然间仿佛是给人按了暂停键一样。画面定格。
一群“久经沙场”的贵妇们,忽而不知道此时该用什么表情了。怎么会这样?
贾宝玉错愕的张张嘴,下意识的去看宝钗。正好看到宝钗嘴角掠过的一丝极浅的笑意。
宝钗一袭素白色的衣衫,端庄如淑女,坐在椅子上,精致绝美的容颜在烛光中,明丽无端。
环兄弟就是环兄弟!
…
…
月明星稀。寒风萧瑟。
贾家的马车依次往西出秋叶胡同,返回四时坊中。贾环的马车掉在尾巴后。
他还在想和王子腾讨论谢大学士与何大学士之间的矛盾、龌蹉的缘由。何大学士是想恢复明朝时的文官政治。
贾环对这个想法给予鼓励,但绝不赞同。以当今天子的个性,你和他谈天下乃读书人的天下,圣天子垂拱而治,这和找抽没什么区别!
正思考着,外头传来钱槐的声音,“三爷,到府里,老爷让你去梦坡斋里见他。”
梦坡斋是贾政的小书房,恩,用来睡午觉的地方,贾环在书房中和贾政见面。
贾政对贾环怎么通过王子腾的一关很好奇。
贾环说了一遍后,道“儿子近日读书,颇感心绪不宁,想请太太赏赐个丫鬟,服侍我读书。”
王夫人的心思,心里憋着的坏,他能不知道?但是,他现在过了王子腾这关了。该要利息了!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四百一十五章 彩霞到来
正月初六自王府里拜年回来,贾环的住处望月居的众人便明显的感觉到府里的气氛不同。
晴雯时常在贾府各处里玩耍。她性子爽利,嘴巴利索,得理不饶人,但也有几个交好的朋友,如紫鹃、翡翠等人。处处的小丫鬟都是喊着她晴雯姐姐。三爷跟前的人呢!
雍治十三年的正月初六一过,府里的内管事们,都有喊她“晴雯姑娘”的。王熙凤派平儿强行的送了她两件新衣裳桃红百子刻丝银鼠袄子,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
另外则是,府里的管家、管事如单大良、吴兴登时时来请示,关于正月十五省亲诸事如何安排,如何处理等等琐事。
初八的下午,初春的寒风凛冽的掠过东跨院外稀疏的树枝。正房侧面的下房中,彩霞正在屋里收拾着自己的包裹日常的用具、衣裳、胭脂等。
金钏儿、玉钏儿、彩、彩鸾、彩凤、绣鸾、绣凤七个大丫鬟在一旁,叽叽喳喳的说着话。一边算是和好姐妹道别,一边也算是取笑她取乐。
内官家林之孝家的在正房里陪着王夫人等人吃茶,并不来管小丫头们的私房话。一会便是由她送彩霞到望月居。
金钏儿是个圆脸的大丫鬟,她已有十七八岁,身量中等,作为贾府的太太王夫人身边的首席大丫鬟,穿着体面,一身大红猩猩毡的雪褂子,葱绿盘金彩绣绵裙,笑嘻嘻的取笑道“苦思数年,这不,终于得偿心愿。啧啧,小蹄子心里都乐开了花呢。”
几个丫鬟哄笑。三爷说话了,要太太屋里的丫鬟,服侍他读书。怎么要到彩霞?大家心里都数,彩霞心里一直念着三爷呢。凡是去给三爷传话都必定她去。话是老爷开口和太太说的。当时,彩鸾、彩凤可是在场。
彩霞满脸通红,系好弹墨花绫水红绸里的包裹,辩解道“我哪有?我不过是去三爷屋里服侍。你们就拿我取乐?没羞没躁的!等金钏儿明儿成了姨奶奶,看你们怎么笑?”
“好个小浪蹄子,你思春了,倒还攀扯我?”金钏儿和彩霞两人在床榻边笑闹起来,又道“今日你走了,还不许我们笑你?日后端起姨奶奶的款儿,还不定认不认我们呢。”
彩冷笑道“这大脸面的姨奶奶,你们侍候着,我可不敢沾惹。”她心中有嫉妒。她和三爷也是熟识的。三爷在府里,也是一块儿玩的。凭什么彩霞现在飞了高枝?
彩鸾、彩凤几个都是笑,跟着拿话“挤兑”彩霞。彩霞是又喜欢,又恼怒,又娇羞,又伤感的和几人斗嘴。只是,她一个人哪里说的赢金钏儿她们一堆人?
玉钏儿年纪小些,帮彩霞收拾好东西,笑道“好了。你们别欺负老实人了。人家要赶着去做姨奶奶的呢。别耽搁时辰了。”
这话又是说的屋内的丫鬟们一阵好笑,前仰后合。房间里充满了银铃般悦耳的声音。
说笑了一回后,彩霞拿着包袱,跟着金钏儿、玉钏儿两人进到东跨院的正房中向王夫人辞行。
正房中,薛姨妈、王熙凤、周姨娘陪着王夫人说话。这两天的年酒忙的王夫人、王熙凤脚不沾地,下午这会儿才偷个空。
彩霞跪在地上磕了头。
王夫人神色淡淡,还是那副木纳的模样,公式化的“勉励”道“你跟着我这么些年,素日是个好的,环哥儿如今开口,要丫鬟服侍他读书,我把你派过去。你日常要尽心。”
王夫人强忍着心里的不适,交代了一番场面话。读书什么的,那都是瞎扯。名头而已。不过是要她身边的丫鬟。贾环在警告她呢。这混账东西!偏偏她哥哥怎么就看重她这个庶子。
王夫人心里念头转着,倒是忘了,若不是初六时贾环成功的与王子腾修复关系,她打算怎么炮制贾环。
王熙凤一旁笑兮兮的看着彩霞跟着林之孝家的离开,心里倒是觉得找到贾环的“弱”这小子好色。
这才多大的年纪?宝姑娘、她身边跟着的香菱还不够眼馋的么?听说他在江南还和名妓不清不楚。
男人呐,都是一个德性。
王凤姐聪明归聪明,一时间没想到贾环是在警告王夫人这上面去。毕竟,这个答案太吓人。
…
…
彩霞跟着林之孝家的一路到望月居。贾环正在屋里写写画画,做八股文。跑来献殷勤的单大良等人,他都打发给贾琏、贾蓉去处理。
贾春省亲,贾府里要忙碌的事情很多。后宅里,归王熙凤负责。贾环那天回答了平儿的问题,王熙凤又放开手脚,开始管内宅的事。府外,则是贾琏、贾蓉跑腿。
贾环没兴趣主导这件事,都是琐事而已。生在富贵乡中的贾琏、贾蓉比他更清楚这里面的门道。他只需要做好与贾元春见面的准备即可。
彩霞和林之孝家的来之前,贾环上午刚去拜访了乡试的座师方望。
方宗师如今在京城里担任礼部尚书,主持编撰《皇周英华》,手下管着一帮翰林,庶吉士,中午留饭后,给贾环说起礼部会试的事。
明亮、暖和的小间中,方望随意的靠在椅子上,问道“子玉近来可有温书?会试有没有把握?”
贾环回京后就特地上门拜访过方望,此时再来拜年。方望在京城、金陵、士林中都帮了他很大的忙。再者,乡试座师这个身份,在如今的科举体系中,这是相当硬的关系,他怎么可能不来走动?
贾环苦笑一声,道“正月里琐事缠身,尚未读书。按照张先生的估计,我金榜题名或许有望,但是名次如何可能要靠运气。”
其实,按照贾环现在的年龄情况,如果这一科考的名次不好,完全可以等明年雍治十四年的会试。会试、殿试的名次直接影响着日后的仕途。
但是贾环已经没有时间了。他这一科只要能取中就是好事。名次无法强求。运气好,碰到他合适的题目,可能就是高分,运气不好,那就只能中规中矩。
方望和贾环笑着谈了一会科举的事,道“举业不过是敲门砖,跨过去,便无须理会。当然,圣人之言,我辈读书人要时时揣摩,学习,不可忘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通过科举的文人,说科举是敲门砖,这是相当大胆的说法。京城、北地,这种说法不会流行,倒是江南士风日渐狂暴,这样的说法很流行。方宗师这么说,是将贾环当自己人。否则,贾环说出去,方宗师少不了要给士林的鸿儒问难。
贾环当即起身,躬身行礼道“谢老师教诲。”
如果方望只是日常的闲谈,这么说贾环一句,贾环这样的礼节,就显得过了。但实际情况,根本不是这么回事。方宗师是什么人?士林的领袖,官居礼部尚书。这样清白的履历、地位,如果不出意外,他在今年的礼部会试中,至少是同考官的身份。担任主考官,收割一批进士,也不是不可能。
方宗师都说了不可忘却。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什么意思,贾环难道会听不懂?
没有任何考试制度是绝对公平的,只能做到相对公平。比如科举,比如高考。而制度之外,就会有一些名堂。比如高考的加分,提前批等等。
而科举里面就有一种,叫做“约定门生”。就是主考官和士子在考试之前,就已经相互约定为师生。主考官看中士子将来的潜力。士子看中主考官的地位。明朝著名的唐伯虎科举舞弊案,其中就有一种说法,主考官程敏政泄题给唐伯虎,很有可能就是已经约定门生。
方望温和、赞赏的笑了笑。孺子可教也!
…
…
贾环在搜肠刮肚的写八股时,晴雯和如意两个笑嘻嘻的带着林之孝家的、彩霞到书房里。
贾环早早的给她们俩交过底。
贾环搁下笔,笑着起身,和林之孝家的聊几句,吩咐如意带彩霞去放包裹,算是完成彩霞的接收程序。
林之孝家的四十多岁,容貌普通,坐着椅子上喝茶,看看贾环身边侍立着的晴雯,十五六的姑娘,伶俐标致,自有神韵,笑着夸道“晴雯如今出落的越发的好了。”
又道“三爷,按照府里的惯例,三爷身边可以再添一个丫鬟,侍奉起居、读书。”
这是做人情了。倒是难为林之孝家的,闷着不说话的性情,还做个。贾环笑着摆摆手,“我这里没什么惯例。现在这样就行。”他难道还正配四个贴身丫鬟不成?
估计贾府里都以为他要彩霞是收通房丫鬟、屋里人。和晴雯差不多。但他自己清楚怎么回事。
第一,他答应过彩霞的,将她要到屋里来。跟着王夫人,彩霞没个好结局。他是利用贾政暂时的对他的愧疚的心里,达成目的。但是收屋里人就算了。他没这个心。
第二,向王夫人讨利息。
…
…
林之孝家的略坐了一会儿就走了。这时,彩霞安顿好了,进来和贾环见面。
“三爷…”彩霞只喊了一句,在贾环看过来时,就情不自禁的低下头,浑身燥的慌。脸、脖子都红透了。三爷兑现他南下的承诺了。
看着面前两米开外,十六七岁娇羞不已、情犊初开的少女,贾环莞尔一笑,这妮子想多了!
彩霞鹅蛋脸儿,肌肤白皙。中等身量,穿着水粉白的掐牙背心,微微有些丰盈。她如今的年纪,身体已经张开,胸前曲线饱满,衬得她身姿窈窕。容颜要逊晴雯一筹,但亦是很出挑的女孩子。
她性格老实,是属闷嘴葫芦的,一应事儿,心里有数。
彩霞是烈金钏儿跳井死后,王夫人屋里的首席大丫鬟。为王夫人尽心尽职,最终因年纪大了,时常病,王夫人就将她放出去,给来旺吃喝嫖赌的儿子强霸,毁了一生。
林之孝那样不肯说话的人,都看不过眼,建议贾琏不要将彩霞配给来旺儿子。这事是王熙凤做的主。
这些美好的人儿,应该有一个好结局不是?就像彩霞、鸳鸯、迎春、惜春。他现在要改变她们的命运轨迹,很简单。何况,彩霞还曾经给他报信。
贾环温声道“彩霞,我屋里也没什么事。左右不过是我吃饭、喝水的事。晴雯就时常到处逛。你先慢慢适应。有什么要求,可以给我说。”
“恩。”彩霞小声应了,头。
贾环笑一笑,让彩霞先出去了。浇灭小妮子情思的话,今天她刚来,有不好开口。改日再和她仔细的谈谈。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四百一十六章 芳园应赐大观名(上)
入夜的时分,贾母因宝玉在跟前玩笑,又有三春陪着,摆饭的稍微晚了些。年节大家都很忙,但是贾母的年纪摆在那儿的,基本不见外客。反倒是清闲着。
灯火绰绰,仆妇,丫鬟们络绎不绝的上菜。
贾母看着八仙桌上的菜肴,忽而问鸳鸯,“玉儿呢?怎么没来我这儿用饭,可是又病了?”
鸳鸯微怔。她自是不敢回答实话。实话是其一,林姑娘近来都是三爷派晴雯单独送的饭菜。花样翻新。她耳朵里还听婆子们多嘴啧啧,真是官家小姐。
其二,贾府众人都知道老太太恼了林姑娘,有些事,便不那么周全了。像摆饭这种事,谁会不识趣的提起林姑娘呢?
鸳鸯笑道“老祖宗,我这便去看看。”
贾母头。
鸳鸯一边出门,一边思索着这件事。忽而想起来前两日,她给老太太说三爷重新得到舅老爷赏识时,老太太沉默了很久。
…
…
早春的暮色笼罩在梨香院中。刚吃完饭,薛姨妈、薛蟠、宝钗在正厅中吃茶、说话。
同喜、同贵、香菱、莺儿几个丫鬟在一旁侍候着。
薛蟠眼睛往身姿纤柔、婀娜,气质安静的香菱身上一扫,心里就有些烦躁。贾环那个王八蛋!香菱本来应该是他的丫鬟。愤愤的道“妈,我真是不明白舅舅为什么看重贾环那样的人?欺压长兄,表哥,在府里作威作福,那一样好?”
薛姨妈训斥道“你管他那样好?管着你自己罢。每天像个没笼头的野马到处跑,也不做个正经事。环哥儿的事,你日后少说,少管。”
薛蟠给薛姨妈训的一蒙。这不对啊。往日里他抱怨两句贾环的不好,他妈并不说他的。便看向宝钗。
宝钗娴静的道“哥哥,妈说你,你便听着。”她自是明白怎么回事。环兄弟正月初六拜年过了舅舅那一关。在贾府里的地位越发的稳固了。
其实,她妈态度改变,这样到免得她两头为难啊。
薛姨妈看着一脸呆滞的儿子。心里长叹口气。她看到的是贾环对她姐姐无声的警告。
…
…
贾府东路,贾赦今晚难得的在正房里休息。邢夫人服侍着贾赦洗脸。丫鬟杏儿在一旁端着水盆。
邢夫人说着最近贾府里的话题,道“老爷,你说这怪不怪?环哥儿怎么就又得了舅老爷的赏识?听说初六下午在书房里说了很久的话,还让人上了茶…”
这个消息,贾赦自然是早就知道的。贾赦粗暴的打断邢夫人的话,冷笑道“你懂个屁?等几日贵妃回来省亲,届时看他怎么说…”
邢夫人一贯是怕贾赦怕的厉害,逆来顺受,这时给贾赦骂了,连忙赔笑道“老爷说的是。”
贾赦不满的冷哼一声。心里极度的不痛快。
…
…
初十上午的阳光给层遮住。咸宜坊中的史府门口冷冷清清。空牌子的侯爵,若是没有实权,在京城这权力场中不算什么。史家一门两个侯爷,就是处在这样尴尬的境地。
前院的一处偏厅中,保龄侯史鼐与忠靖侯史鼎两人相对而坐,喝着茶。厅中略显清冷、寒酸。
史鼐是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穿着灰色的便服,身量中等,对弟弟说道“我初六在王府吃酒…”说了个开头又停下来,想一想,道“大姑娘年纪渐渐的大了,要给她找个人家了。”
大姑娘就是史湘。她父亲是史家的长子。不过,早早的就亡故。而史湘今年其实不过是十一岁多一。
史鼎对这个提议并不反对,史家如今只剩下外头的风光,家里连针线活都是自家的女眷亲自做,沉吟着道“二哥可有合适的人家?”
史鼐道“贾府的贵妃正月十五要回来省亲。他们家的声势…。我听你嫂子说,初六时,王家的亲家太太(何夫人)还问起宝玉的婚事。说是还没有看中别家的女儿。”
贾府如今因为贵妃成为京中一流的世家。若是能将大姑娘嫁过去,史家的状况立即就可以改善。至少,以他和兄弟的两个侯爵的身份,要混实权不难。
史鼎禁不住头,琢磨着道“二哥,这事不能当面提,城外清虚观的张道士,当日是做荣国公的替身入道观,可以请他帮忙向姑姑(贾母)提一提。”
“嗯。”史鼐头。
…
…
贾贵妃省亲,贾政上题本之后,批复的是正月十五日。自正月初八之后,就有宫中的太监出来看方向,指省亲的细节
何处更衣,何处燕坐,何处受礼,何处开宴,何处退息;各处关防,挡围幙,贾宅人员何处退,何处跪,何处进膳,何处启事。
十二日时,工部郎中杨建天与五城兵马司的几个指挥使带着衙役前来四时坊打扫街道,撵逐闲人。贵妃出行,净道是基本要求。又是正月中,街道上的无业游民,亦都要清理干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