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前文说过,按照儒家的礼仪,皇帝后宫之中,皇后一位,皇贵妃一位,往下就是两位贵妃。而通常来说,很少有妃子在活着的时候封皇贵妃。当今天子后位空悬多年。贾元春在宫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贾政升通政司右参议前在工部任员外郎,与杨郎中私交还不错,中午在家中设宴招待杨郎中。
贾环、贾琏、贾蓉则是招待北城兵马指挥司指挥(正六品),景田侯之孙裘良并西城兵马指挥司吴指挥、中城兵马指挥司指挥魏指挥三人。贾府位于京城西面,但是五城兵马司中只要能沾上边的都赶过来做事(奉承)。贾家如今的权势,谁不想捧着?
贾赦带着贾府的管家单大良、林之孝、张才等人督率匠人扎花灯、烟火之类。
至正月十四,迎接贵妃省亲的所有事情都已经准备妥当,当晚,贾府上下所有人都没睡,等着贾元春的到来。
贾环是在前院里和贾赦、贾政、贾琏、贾蓉在一起,顺便帮着政老爹料理着一些琐事。居中调度,这种事对他而言,毫无难度。
贾环倒是有心回望月居睡一会儿。不过,贾府里灯火通明,四处喧嚣,想睡也睡不成。他抽空回去看了一眼,晴雯、如意、彩霞几个小妮子都是围在一起说话。晴雯还说黛玉都没睡。
这让贾环禁不住无奈的摇头。黛玉那身体,最好是不要熬夜。不过,贾母近日对黛玉很亲近。元春省亲,黛玉也不可能一个人去睡觉。
贾环从望月居回贾府中路向南大厅时,一路上,看到蜡烛都是一担担的往贾府后的省亲别墅里挑。所有的丫鬟、仆人们、贾家子弟都是兴高采烈的说着话,呈现着一种亢奋的状态。
到第二天正月十五的五更,贾政的长随李十儿进来提醒道“老爷,到五更了。老太太等都已经准备去大门外候着的。”
“恩。”贾政起身,对贾赦道“大哥,我们也该动身了。”
贾赦头,当先一步出了向南大厅。外头候着的贾府子弟如贾蔷、贾芸等立即都尾随的跟上。他们要到宁荣街西街的街门口去等候着。
贾府内外人等到此时,按照礼仪都安静下来,等候着。街头巷口全部用围幙挡严。贵妃的车架,要来时,直接从街口到荣国府正大门。
五更时分,月明星稀。初春春寒料峭。随着时间流走,东方既白,贾家子弟等的心焦。
贾环也是等的颇为无奈。不同于贾家子弟的兴奋、骄傲,他心里没多少高兴的心情。因为,此刻的繁华、兴盛,在他眼中,即是贾家的,马上就要到来的是衰落。他心中并没有多大的把握,一定能挽救贾府倾颓的命运。穿越者也不是万能的。政治,向来都是翻覆雨之地!
正当贾府众人等的心焦时,先来传信的是贾元春身边的大太监陈赋言。在西街门外和贾政、贾赦打了招呼,径直的到荣国府正大门处去见贾母。
片刻后,就有消息从荣国府那边传来贵妃未初刻用过晚膳,未正二刻还到宝灵宫拜佛,酉初刻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只怕戌初才起身呢。
贾环来了这么久,对古代的计时还是明白的。心里大致换算了下1315,元妃用晚膳;1430,元妃到宝灵宫拜佛;1700进大明宫领宴看灯方请旨;1900,起身。
现在还是上午,这还早的很啊。
…
…
相比于皇城内的宫殿,雍治天子更喜欢住在京城西郊景色幽雅秀丽的大明宫。
正月十五的傍晚,皇帝设宴招待即将回府省亲的三位贵妃燕王之母周贵妃、双十年华的吴贵妃、贾贵妃。
早春的气息在大明宫后的正殿内外流转,时值傍晚,殿内灯火通明如白昼。太监、宫女环侍。
雍治皇帝四十多岁,身材白胖,穿着暗黑色的龙袍便服,绣着五爪金龙,与三位贵妃说着话。
有几个明眼人自是看得出来,吴贵妃和贾贵妃之间似乎不大和睦。原因,只是不说自明。贾贵妃出自吴贵妃宫中,而今却是身居贵妃之位,深得天子宠幸。
看着时间差不多,雍治皇帝笑道“几位爱妃都去吧。”
周、吴、贾三位贵妃连忙都起身,行礼,告辞离去。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四百一十七章 芳园应赐大观名(中)
正月十五晚,整个京城都沉浸在元宵的节日气氛中。灯市繁华,流光溢彩如许,宝马香车不绝。
不管贾环是以何种心态来看待贾元春省亲之事,整部红楼之中,贾府最鼎盛、最辉煌的时刻终于是开始了。
约晚上九许,当省亲别墅中都明了蜡烛时,贵妃贾元春的车驾抵达宁荣街西街门口。先是十来个太监小跑着过来,一边跑一边拍手。等候着的贾府众人就安静下来,知道是来了。
少顷,就见一对红衣太监骑马缓步而来,在西街门口下了马。贾府的下人忙上前将马牵至帷幕之后。两个红衣太监西向而立。再片刻,又来一对骑马的红衣太监。
如此十对,都是面西而立。这才听到丝竹之声。贵妃的仪仗出现在贾府众人面前。一对对龙旌凤翣,雉羽夔头。又有太监提着销金提炉,炉中焚着御香。再有值事太监若干,各自捧着香珠、绣帕、漱盂、拂尘等物品。
仪仗之后,便是八个身强力壮的太监抬着一金金黄绣凤版舆而来。版舆是一种木制的轻便坐车。
贾环没来得及细看,就跟着身前的贾政、贾赦一起在路边跪下迎接。等候在此处的贾府子弟二十多人如贾琏、贾蓉等人,俱是跪下。
这时,跟着版舆后的几个太监快步上前,扶起贾政、贾赦。贾环等人直到贾元春的版舆过后才起来。跟着整个队伍往荣国府而去。一路上,来往的贾府小厮汇报着前面贾母等人迎接着贾元春的情况。
贾元春的车架先至暖处更衣,再入园内。按照事先定好的礼仪流程,贾政、贾赦、贾环等人要在省亲别墅的正厅拜见贾元春。所以,都是跟着贾元春的队伍进园。
夜色朦胧,一路上灯火通明。
贾环自腊月二十五回贾府,整天忙忙碌碌,还真没到省亲别墅中来逛过。一来是,省亲别墅并未启用,他不好独自进来观赏。二来,他觉得园林之美,大抵如此,前世里各种影视作品,图片没少看。
这时进了省亲别墅才现,与他想中的很有差错。夜色之中的省亲别墅,经过装饰,美不胜收。
园子中的各处上灯笼,香烛,处处灯光相映。又有扎起的假花,在灯光映射下,花彩缤纷。这还只是远观。
稍微走了两步就现,灯笼有各种不同的款式、质地。有水晶玻璃制作的风灯。这会儿的玻璃价值极高,奢华做派可见一般。当然,效果也是极好的晚风徐徐,挂在树枝上的风灯,如同银花雪浪般在舞动。
还有各种精致盆景诸灯、匾灯等。夜色之中,牌坊高耸,桂殿兰宫,火树银花。
贾环禁不住轻声感叹道“美景如斯啊!”这园子中再住进钟灵毓秀,各具特色的女儿们,难怪大脸宝在里面乐不思蜀。确实,当得起人间胜境之称。
一百万两白银即便被贪了部分,但是这样的投入,不过两三里长宽的园子,修建的堪比皇家园林。
贾蓉今天穿着四品爵明威将军的服饰,站在贾环身后,笑呵呵的奉承道“环叔若有佳作,一会可以大显身手,给贵妃留下好印象。”
贾环就笑着摇头。贾蓉没搞清楚状况。哄贾元春开心的,只能是贾宝玉独占鳌头。他出风头干什么?
不过,他倒是挺好奇,等会大脸宝才思枯竭该怎么办?现在,一没有宝姐姐提醒“绿玉”、“绿蜡”的典故,二没林妹妹当枪手,写出“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这样的佳句,大脸宝怎么过关呢?这种事,想想,倒是引人笑。
这才叫才名累人啊!哈哈。
贾环和贾蓉说笑时,贾政的长随李十儿带着一名小太监小跑着过来传话,“贵妃说‘花溆’二字便妥,何必,‘蓼汀’?”
贾元春的队伍是坐船,经过人工河前往省亲别墅的正殿,这是最近的路线。她途径一个石港。贾宝玉当日“大观园试才题对额”,题名是“花溆蓼汀”。
贾政等贾府子弟的队伍是从左绕行人工河的岸边,前往正殿。贾政连忙道“环哥儿,命人去改了。”
贾环自是不会亲自指挥人挪动匾额,吩咐了长随钱槐一声,命单大良派人撤掉两个字。
再走片刻,前头又传来消息,命将正殿的天仙宝境牌匾改为“省亲别墅”。
…
…
贾府子弟中,贾宝玉一直是跟着贾母、王夫人一起。直到到省亲别墅的正殿门口,陈太监过来传达,让贾府的男子入内拜见贵妃时,才与队伍混在一起。
正式场合的排班,比如祭祖,比如此时,贾环的位置都是在贾琏、贾宝玉之后。而刚才那种,他是站在贾政、贾赦身后。贾府的子弟,谁敢站在他前面?
贾宝玉头戴玉冠,穿着精美的白色花纹棉袄,越显得是玉面星眸,人物出众。满脸的笑容。看到贾环,厌恶的板起脸,站在贾环前面,迈步往大殿里走。他现在是一句话都懒得和环老三这个黑心混账说。话不投机半句多。
贾环当然是懒得理会贾宝玉的小心思,大脸宝的悲哀就在于,他就算当恶人,也没多少水平。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
贾环跟着队伍进入大殿中。贾元春的仪仗中有乐班。这时演奏着乐曲。月台之上,就见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盛装美人端坐。
就几秒的时间,贾环视力再好,也看不清楚贾元春的真容。
两个礼仪太监引贾府众人跪拜,殿上昭容传谕,“免”。太监引贾赦等退出。第一次面见,就此结束。接着是贾府的女眷入内行礼。这是行国礼。贾环等人等在外面的厢房中。
片刻结束后,贾元春坐省亲车架至贾母的正室。这是行家礼。贾元春要跪下来,贾母、王夫人都是跪下劝阻。这才见礼完毕。邢夫人、李纨、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几人都在里头,围着元春说话。另有丫鬟若干。
贾政、贾环等人到贾母正房外时,就听得里面哭声一片。大约是悲喜交加吧!贾政、贾宝玉脸上都有泪痕,很有些伤感。毕竟,自元春入宫之后,便没有再见过她。
贾赦倚老卖老的劝了贾政几句,“今日大喜,天子恩典贵妃省亲,二弟何故做女儿之态?”贾琏则是有感慨。贾府的荣华富贵,全系贾元春一身。贾蓉是有茫然,他心里正高兴着,今天这样的胜景,他一辈子都没见过,但见贾政悲戚,只能是脸上装着悲伤。
贾环则是心中平静,见证着贾府的兴盛,见证着贾元春心底的悲伤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今虽富贵已极,骨肉各方,然终无意趣!
想当年,十二钗小聚于贾府,他都有些感触,现在是贾府最辉煌时,作为见证者,他反到很平静。大概是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吧。他即将执掌贾府。
这时,林之孝来回话,要招待贾元春带来的执事太监、及彩嫔,昭容各侍从人等。贾环替代贾政作答,三言两语的安排好。都是安排在宁国府,和贾赦东边的院子。
贾环又带着单大良、张才给一应太监、宫娥人等奉上红包。贾环早早的就和贾政说过,由他接手和贾元春的联络,此时当然是要结交贾元春身边的人。中午时招待着吃过酒的陈太监,更是重封了一封银子。
陈太监年纪约三十多岁的年纪,面白无须,就在酒桌上很熟络的收下红包,掂掂信封,心里有数,见贾环欲言又止,便笑着起身,到厢房外,笑呵呵的道“咱家生平最佩服读书人。奈何读书人瞧不起咱家。贾孝廉是贵妃之弟,天下闻名的才子,若有差遣,咱家必定尽心办到。”
贾环对人际关系,有深刻的认识。太监,有各种传说,好人、坏人;忠诚的、妖孽的,不一而足。但仔细研究,就会现他们大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爱钱!
贾环微笑着道“陈公公客气。我素日有些诗名,想要在今晚献诗于贵妃案前,博取贵妃赏识。只是没有门道,不知道陈公公能不能帮忙?”
写诗什么的,陈太监不懂,但是宫中的规矩,他是门清,脑子里一转就大致明白争宠嘛!笑道“这件事很容易,现在留在贵妃身边当差的小黎子是咱家的干儿子。我给他说一声即可。”
贾环笑着头,拱手道“如此有劳陈公公了。”
…
…
贾环办完事回来,刚进贾府中路的垂花门,早就等候着的平儿道“三爷,贵妃正在游园。宝二爷引导。老太太,老爷他们都在跟着。这会儿怕是快到正殿了。”
贾环一看到容貌美丽、清俊的平儿,就知道是王熙凤的安排,头,道“那我直接去正殿外等着酒宴开席吧。”王凤姐奉承起人来,还是很让人感到妥帖的!
平儿就是一笑,道“那估计正好。”带着贾环顺着甬道往园子里而去。
贾环作为贾府的主事人之一,自然知道今天贵妃省亲的全部流程。这会儿,贾元春还在一一的游玩省亲别墅的各处景,登楼步,涉水过山,游览眺望。省亲别墅中最出色的四处景是潇湘馆、怡红院、蘅芜苑、稻香村。当然,现在还不叫这样的名字,等会会由贾元春改名。
之后的行程是至正殿中,大开酒宴,宴请贾府众人。宴请时,贾母等内眷相陪。贾府的男子则是在正殿外面的厢房中吃酒。
贾环现在便是直接到正殿的外厢中等候。
至于游览省亲别墅,他还有时间。贾元春省亲后,还要一段时间,贾宝玉等人才会搬到园子中。当然,美景虽好,游览的兴致主要还是取决于一起游览的人。
比如,他当日与大师兄等同学游览京城西郊的名山,比如与林妹妹、裴姨娘等人一起游览苏州太湖边的蟠香寺。
像贾元春此刻,带着阖府的女眷,共同欣赏美景,享受亲情,自然是兴致高涨。
对于是否住到省亲别墅中,贾环倒没这个想法。一则是礼法。他毕竟是行了冠礼,又要成亲的人。可不是贾宝玉那种十三岁还在卖萌的正太。
二则是,他日常有交际,深居在女儿国中,多有不便。但日后若是有机会,他倒不介意在他自己家的后院修建起这样漂亮的园林,与宝姐姐、林妹妹她们共居,闲暇之时享受嬉戏宴游之乐。
贾环一路遐思着,到正殿外的厢房还没坐一会,贾政、贾赦等人便进来。酒宴开始。
片刻后,鸳鸯带着小太监出来传话贵妃将园中各处改名,又命旧有匾联俱不必摘去。另有诗一衔山抱水建来精,多少工夫筑始成。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贾元春正式的给省亲别墅命名大观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四百一十八章 芳园应赐大观名(下)
大观园正殿外的厢房中,贾家的男子齐聚,近十张八仙桌摆开。贾府的管家、长随来回送着酒菜。
贾元春的诗句传进来,自是引得贾府众人一阵叫好声。贵妃作的诗,谁会说不好?
鉴赏评贵妃的诗,没有人会在公开场合去做。贾政便问小太监和鸳鸯里面的情况。
小太监是个机灵人,笑道“贵妃兴致正高,命府中的姑娘们作诗。一人一。独独要贵府的宝二爷做四。贵妃说如此方不负我自幼教授之苦心。”
贾政听的捻须而笑。这一定是当刚才在贾母正房和元妃说话时,说明宝玉题匾额的事,引得元妃欢心。
儒家的礼法,讲究的是父子不同席。隔壁桌上,贾琏、贾蔷就看着贾环。贾府里多半都是些“大老粗”。和士林没什么接触。只听过贾环的名声,具体怎么回事都不清楚。真要论诗词,这里环兄弟才是大拿。
贾琏感受最深的是,他去教坊司里找乐子,不管哪家当红的姑娘,只要提到贾环的名字,绝对没有谁会说不知道的。都是一脸的仰慕、敬仰。
贾蔷现在偶尔跟着族学的骆先生混一混京城宛平县的文化圈。他有志于博取个秀才功名。当然不是靠自己考,而是靠环叔帮忙运作。环叔诗词名家的地位,他自是清楚的很。去年江南一行时,街头巷尾唱贾词,盛况空前。
贾环到没什么想法,安然而坐,喝着清冽的米酒。他今晚可没打算出风头。抄诗也要看场合的。他刚才给陈太监说,他想要献诗给贾元春博取赏识,只是个说法而已,他另有打算。
鸳鸯和小太监重新进去。小太监小黎子临走时还看了贾环一眼。他收到消息说贾府的三爷要献诗,他这会出来,怎么对方毫无反应呢?
热闹的酒宴继续。一杯酒后,鸳鸯手录的诗稿传到贾环这桌上。
贾环拿着手稿装模作样的品味。其实只是在做样子。贵妃的诗,你不看不行,看快了也不行。要认认真真走形式。他脑子里在想别的事。
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
这倒不是贾元春在吹嘘大观园的景致,确实当得起。小小的几里方圆内,汇聚园林、河流、荷塘、道观、农家、幽竹,清幽,富贵,种种气象、景。
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
锡,就是“赏赐”的意思。要是按照贾环的用字习惯,会直接用“赐”字。
贾元春自叙“我素乏捷才,且不长于吟咏,妹辈素所深知…”贾环从这句话思维散,倒是想起件趣闻来四春都擅长些什么?这要看她们各自的丫鬟名。
比如元春,她的大丫鬟名叫抱琴。她大约是擅长弹琴的。迎春的席大丫鬟叫司棋。迎春在贾府中确实喜欢下围棋。安安静静的女子。探春的大丫鬟是侍书。探春日后在大观园秋爽斋中的布局,确实显示出她爱好书法,碑帖。惜春的大丫鬟叫入画。惜春喜欢画画,人皆尽知。画得也还不错。
贾环装过样子后,便将诗稿递给贾琏。
…
…
大观园正殿外觥筹交错,酣畅宴饮之时,正殿之中,亦是一阵欢声笑语。
外厢宴席用的是八仙桌,而正殿内,则是用的分餐制。一人一席,分列两侧。元春居高而坐,四个小太监侍奉着。贾母、王夫人、邢夫人、薛姨妈在下相陪。
再往下则是钗、黛、玉、迎、探、惜几人的席位。尤氏、李纨、凤姐、秦可卿则是亲自捧羹把盏。秦可卿本来是想照例请假不来,被尤氏劝说钗、黛都非贾府血脉,不是一样的露面,她即便不是贾家的媳妇,参加又如何?
唯有宝玉愁眉苦脸的在咬笔头。贾元春最爱潇湘馆、怡红院、蘅芜苑、浣葛山庄(稻香村)四处,命他作诗题咏。奈何,一气写四诗,实在太考验诗才。
所以曹子建七步成诗,人称才高八斗,李太白斗酒诗百篇,谓之诗仙。这都不是普通人能干的活。
贾府有体面的丫鬟们亦得以在正殿中侍候。宝玉,姑娘们作诗之时,元春和贾母、王夫人等人的谈笑也在继续,时而有新鲜的热菜、家常菜、风味菜送进来。
站在黛玉身边的紫鹃就看得宝玉额头上冒汗,偷偷的一笑,对黛玉道“姑娘要不要帮宝二爷做一?看他费神的…”她对黛玉的心思只是明白的。她家的姑娘想要在今晚写诗时大展奇才,将众人压倒。但是,贵妃却只给了一人写一诗的机会。
黛玉这时已经搁下笔,看了不远处的宝玉一眼,细声道“你乱出什么馊主意呢?”
这几日和宝玉的关系略有改善,但她才不想惹麻烦上身。拒绝做一个荷包就闹出偌大的风波,帮着写一诗,她是出风头了,天知道又闹出什么事来?
无故寻仇觅恨,有时似傻如狂。说的就宝玉。
贾宝玉沉思时,纨、钗、黛、迎、探、惜几人的诗都呈上给贾元春品评。贾元春看了一遍,笑道“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再看看坐下与贾府姐妹说笑的薛宝钗,林黛玉,越显得如花似玉,与众不同。
贾元春心里好笑。她的那位庶弟倒是好眼光,早早的就让她做媒,和宝钗定下婚事。不然,以宝钗这端庄、稳重的性子,和宝玉倒是极配的。她在宫中也放心。
至于黛玉,似有娇怯之症,并不在她考虑的之中。
宝玉愁思之时,宝钗、黛玉等人都是走过去看了看。回到座位边,探春微笑着轻声道“二哥哥只怕是才思枯竭。宝姐姐要不要帮他看看?”长姐器重宝玉,她当然是看得出来的。若是宝玉写不出来,未免扫兴。但是,诗词之道,她是比不过宝姐姐和林姐姐的。
相比较而言,自是宝姐姐更好说话一些。
宝钗穿着浅黄色的外衫,端庄秀雅,肤白貌美,明丽无端,与黛玉相比,是另外一种风情,轻笑着摇头。
有些大局可以顾,有些大局不能顾。她当然是分的清楚的。她很清楚那个在寒风中帮她戴好帽子的少年与他嫡兄之间的“矛盾”。她的立场自是很清晰的。
宝钗和探春的关系处的很好,又知道探春为人精明,也没拿场面话糊弄她,指道“三妹妹要是有心,可以给宝兄弟列几樊川文集的诗句以供参考。”
探春笑着头。樊川文集就是杜牧的文集。词藻清丽,英俊爽。她自是读过的。很应景。不会写,难道还不会背么?当下列了几杜牧的名诗给宝玉开阔思路。
宝玉正愁的不行,见探春送来参考诗文,喜道“好妹妹,还是你靠的住。”
探春禁不住轻笑,道“谁让你素日得罪宝姐姐、林姐姐得罪很了。”她弟弟的成就、志向,不在于这贾府之内,也不在于和宝二哥争宠之上。与嫡兄不和,对三弟弟而言,不是好名声。
宝玉一边叫屈,一边提笔刷刷的写,“我何曾有?”得罪林妹妹是有的。得罪宝姐姐从何说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