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红楼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九悟
有三好处,第一,给自己出版文集,散给亲朋好友。第二,逢年过节,老人家生日,得刻印一些佛经道经捐赠给寺庙道观,这是积功德的好事。第三,给朋友借用。
但,贾环要印两千多本,必须要找大的坊印刷,最好是木字活字印刷。使用雕版印刷一个是度慢,一个是耗费银钱太多。
第二个难,他要把院讲义给到监生的手中。这无法使用行政命令推广。国子监的入学归礼部管。但和礼部不是相互管辖的关系。影响力主要还是靠个人魅力。山长并不打算和温祭酒聊聊这件事。有出格。
贾环自是有办法将给到监生手中。这不是问题。难处在第一上。没有大印刷厂。
将国子监的监生们都变成认可山长的理学观,是帮山长扩大影响力。好处嘛,自然是成为名儒。这是一个声望可以兑现的年代。名声属于硬通货。
不过,再大的好处,都是一种潜在的收益。贾环并不着急。只是在读的闲暇推动着这件事,让贾府的人帮忙留意着。否则,他真要着急着印,通过萧幼安和扬州的大盐商汪鹤亭说一句,相信这位已经成为盐商总商的商人很乐意帮他。
贾环前些时间帮庞泽压张推官,和此人有过几次接触,恰巧张家的族中就有经营坊的人,而且规模比较大,所以,贾环今天约了张良哲一起来谈一谈。
店老板是个有些文气的中年人,姓张,三四十岁的年纪,笑呵呵的将两人迎到店里的静室奉茶。
张良哲道“荣大哥,这位是贾府的环三爷,想要刊印两千本籍,听我说你这里有这个能力,今日特意过来和你商量。”
张员外刚才已经简单的和贾环聊过几句,这时又有族兄的作保,态度很客气,道“环三爷的有多少页,多少字?本店采用的木字活字印,保证质量好,度快,价格低。”
贾环就笑,“多少页、多少字,我倒不知道,反正厚厚的一本。我拿给你看看吧。要印2千本,请张员外开个价格、时间出来。”
经义文章,并不怕别人看了一遍就学去了。这不是故事。
贾环让外面候着的钱槐将送进来,厚厚的一本,约有几百页。张员外翻了翻,估摸了一下,道“约莫一个月的时间,收环三爷一个成本价,三千两银子。”
单价一两五钱银子一本。
贾环顿时就皱起眉头,他虽说知道籍这个行业很贵,但是还没这个心理准备。他原本预估只垫付1千两银子的。他南下江南,带了五千两银子,现在花的只剩38两左右。要拿出三千两银子印,经济压力很大。
他家里还要养二十口人呢。这才雍治十二年三月下旬。他要到明年年底才会启程京城。
张推官只做了一个介绍,就自顾的喝着茶。
张员外在生意场上历练多年,察言观色,道“贾三爷,这个价钱很公道的。我除开支付工人师傅们的工钱,一分银子都不赚。”
贾环久在商场上打滚,他当然不信这话,做生意嘛,你得让人家有赚头,才能有来有往。
想了想,贾环道“如果我把放在张员外的店中销售,张员外愿意给我一个什么样的分成价格?”
印出来,自然是要卖的。他才不会傻乎乎的免费派送给国子监的监生啊。免费东西有几个人会珍惜?
张员外捻着胡须沉吟了一会,随后道“贾三爷,你的放在店里销售,我分文不取,就当交你这个朋友。日后若是有生意,还望你照顾小店。”
贾环头,受了这个人情,道“这本我当算卖一两银子一本。若是卖得贵了,监生们不见得有银子买。若是卖不完,还要劳烦张老板帮我清货。”
这是赔本赚吆喝。但是能用银子买名声,估计排队的人会从金陵城内排到城外去。
张员外爽快的道“这没问题。”他又不出成本,帮忙清货只是顺手人情。他这样的大坊,下面当然还有分销商。
贾环又道“如果我请来国子监里的排版师傅,时间上能不能快一。”
张员外欣然的道“贾三爷要是有这样的门道,自然是快得多。国子监里的排版师傅在金陵城内都是数一数二。他们经常要印刷考卷,很熟练。我预计可以在十五天内完成。”
贾环心里便有了底,接下来又谈了若干细节,中午一起在酒楼里吃过酒,这才返国子监中。
刚进太学门就现国子监中一片冷寂,肃然,氛围很不对头。贾环进了学舍问身边的同学怎么事?
“率性堂的一名老监生因为无法肄业,上吊死了。唉,吾辈读十几年,所谓何事来?”(未完待续。)8
无弹窗小说,百度搜索([来]),里面小说更新速度快、广告少、章节完整、破防盗
奋斗在红楼 第三百一十八章 力所能及的帮助
这个消息对贾环来说有震撼。微微愣神。沉默的坐在学舍的条凳上。他没想到国子监中冷肃的氛围竟然是这个原因。
上辈子也在大学里看过研究生跳楼后的惨象,脑浆、鲜血流了一地,令人唏嘘不已。
一个人,不仅要是为自己活着,还有为父母,兄弟姐妹。这是责任。父母含辛茹苦的养你二十几年难道是为了最后一跳么?
自杀是逃避的懦夫行为。以贾环的性格,很不喜欢这种行为。基-督-教都禁止自杀。然而,人死为大,任何批评和质疑都是不合时宜的。只能说,警示后人。
和贾环说话的同学道“我等准备在明日到南京六部去请愿。贾同学名满天下,登高一呼,必定应者集。不知道贾同学愿不愿意当领头人。”
这话说出来,学舍里近十名同学都竖起耳朵,不少人的目光落在贾环身上。
贾环摇摇头,“我没有兴趣。”开什么玩笑。连个目标都没有,就跑去请愿,能有什么结果?韩秀才都能组织800人的监生,以他的能力拉出1600人没有问题。但他没兴趣去当这种街头运动的领袖。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
“哼。”
“贾同学真是冷血。”
“也是,他已经是举人,和我们不是一路人。”
学舍中的监生们看贾环的目光变得不屑、冷淡。去年年底唐信然等人都已经升了一个学堂,只有贾环还留在正义堂中读书。身边的同学早就换了一些,剩下也多半都是不熟悉的人。
贾环脸色平静。以他的心性,自然不可能给别人说几句,就改变决定。
这时,学舍外正义堂东班的汪学正进来,“贾子玉,祭酒大人请你过去。”
学正是正九品的杂官。和祭酒、司业、监丞只是地位相差巨大。比五经博士、助教也不如。温祭酒叫贾环过去,汪学正自是尽心尽力过来跑腿。
刚才还群情汹涌指责贾环“冷血”的几名监生们,看到汪学正过来叫贾环,顿时偃旗息鼓。
“嗯。”贾环起身,眼神淡淡的扫过众同学的脸,跟着汪学正离开了学舍。
…
…
国子监正中彝伦堂东厢房温祭酒的公房中,温祭酒、宋司业、路监丞、礼部侍郎张安博三人坐在椅子中。张承剑、纪鸣两人随侍在一旁。
众人正在商议刘姓监生上吊自杀的事情。
今天上午张安博到国子监中讲学。中午在温祭酒的招待下一起去吃饭,中途给人叫回来,告知一名老监生因为无法肄业,留下绝笔自杀。
温祭酒是一名四十多岁的中年人,身形消瘦,此时极其气愤的道“国子监肄业考试,自前明时起就是如此。他自杀给谁看?写上‘不公’又能如何?”
宋司业沉默不语。在温祭酒的任上出了人命官司,他正在谋求升迁,岂能不发怒?其实,自从监生选官时常不得之后,国子监就成了火药桶。隔三差五的就要闹一闹。去年京城中国子监不是还死了好些个监生吗?
张安博也是叹口气,道“不管如何,不该自杀。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岂可轻弃?”
路监丞揣摩了下温祭酒的意思,道“温大人,既然是自杀,又有绝笔,早日送到义庄里去。下午就贴了告示,好安定学校中的人心。”
温祭酒头,没说话。
宋司业道“温大人,恐怕一封告示难以安定监生们的心。还是找几名有威望的监生来告知学校的安排。由他们来安抚人心。”
一名学官就要出去。张安博此时插了一句,对温祭酒道“可以将我那名弟子也喊来。”
贾环进国子监,张安博自是给温祭酒打过招呼。温祭酒知道贾环的名声,便道“也好。让张侍郎见笑了。”
张安博摆摆手,示意无妨。
下午是上课时间,监生们都在学堂之中。约一盏茶的功夫,算上贾环一起五名监生便给叫到温祭酒的公房之中。路监丞将处理办法刘监生的方案说了一遍,道“尔等回去后向同学好好解释。务必以读书为重。”
为首的一名高大监生,看起来约三十多岁的年纪,拱手道“是。我等定会尽力劝说、安抚同学。”
温祭酒满意的头。
贾环心里叹口气,上前一步,行了一礼,这才开口道“祭酒大人,我方才来的时候,几名同窗都说明日要去六部前游行请愿。恐怕简单的安抚无法安定人心。”
公房中所有人的目光立即都落到贾环的身上,各自寻思。气氛微微有些紧张起来。监生们结队去游行,对学校来说又是一次丑闻。
那名高高大大的罗监生立即怒目瞪着贾环。他们这几名监生当然知道这个消息,打算回去劝说同学们取消这个计划,没想到贾环在这时竟然抛出来。这不是意味着他们在隐瞒吗?
温祭酒、路监丞都是脸色不悦的看着贾环。莫非你小子不打算尽力?
张安博还没有开口为学生说话。和贾环私交不错的宋司业道“子玉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贾环诚恳的道“几位大人,学校可以重新再增加一次面对所有监生的考试。并且计入学分。该升堂的升堂,该肄业的肄业。若是还考不过,就不能怪学校的规矩了。”
说白了,就是安排补考。要是补考还挂科,不能毕业,那真不能怪学校了。
房内顿时安静下来。气氛又有些变化。不少人看贾环的眼色就变得不同。这个主意似乎很可行。
张承剑和纪鸣两人面带这笑容。对贾环的谋略他们是很信任的。果不其然。这比强压学生要好的多。
张安博笑着头,满意的喝着茶。他叫贾环过来不就是解决问题的吗?
宋司业则是微愣,随意笑起来。好主意。他看向温祭酒。
一旁的路监丞脸色也缓和下来。若是一般的监生出个比他好的主意,他肯定很不满。但是贾环是张侍郎的弟子,能出个好主意,他自是觉得此子很有前途。
温祭酒沉吟了片刻,不悦的脸色早就消失,赞赏的看了贾环一会,对张安博笑道“张侍郎,你这位弟子了不起啊!果然是才能卓异。好,就这么办。”
温祭酒决定下来。公房中的气氛顿时都松下来。在座的都是长期在教育战线工作的人,一听贾环的方案就知道可行度很高。
不过,刚才还在瞪贾环的罗监生几人就尴尬了。出了门后,在彝伦堂的走廊上还一个劲的向贾环赔罪。不说贾环的诗词才名,刚才可是听的清清楚楚,这位是礼部侍郎的弟子。
贾环道“诸位不必向我道歉。还是尽早回去安抚诸位同窗是正事。以后我在国子监中,未必没有求不到诸位的地位,到时候诸位同学不要拒绝就是。”
罗监生几人这才放心的告辞离开,往学堂中走去。
贾环抿抿嘴,往校外走去。
他今天提供意见并非是为了出风头。而是刘监生的自杀让他心里有些触动。他不是一个冷血的人。愿意帮即将肄业的苦逼监生们争取一权益。比如毕业增加一次补考的机会。
…
…
三月二十日下午,国子监中传去二十六日即将再补考一次的消息,将义愤填膺让准备在第二天出门发泄情绪的监生们的狂热、不满给排解掉。
当天下午五许,彝伦堂的露台下面就贴出告示。随即,整个国子监中进入苦读状态。对于普通的监生而言,这是拿学分升级的机会。而对率性堂中面临着肄业的监生,这同样是增加肄业可能的机会。
肄业监生和监生享受的待遇是完全不同的,肄业监生等同于举人出身。
二十三日上午,贾环拿着知仁书坊加班加刊印出来的《书院讲义》给唐信然、乐监生、罗监生几人,让他们帮忙推广这本教辅资料。一两银子一本,贡院街的知仁书坊有售。只有一百本,售完就要等十几天以后。
二十四日,贾环在家中读书时,得到知仁书坊老板派人送来的信销售火爆,一天之内100本印刷出来的《书院讲义》全部售完。听说连应天府府学都有士子过来询问。因而建议贾环提高售价减少亏损。
“不必了。以1两银子1本销售。”贾环提笔回了信,派长随去传话。而坐负手在书房的窗边看着庭院中的梨花。
我能帮的就只有这么多了。
泄露考题的事情贾环肯定不会做。但是加钱让知仁书坊赶着印刷了一百本《书院讲义》这种教辅材料,对监生们在二十六日的考试会有益处。
大学时,多少人在考前通宵突击复习。只要监生们有决心,加上原有的底子,这本教辅书还是可以起到一些帮助的作用。
另外,这一百本加印的书院讲义,客观上也起到饥饿营销,广而告之的作用。
至于不加价销售,这是因为贾环要推广山长的学说,让士子能买得起,才有利于传播。加价并非是一个好主意。虽然他肯定是要承受亏损。
他得考虑赚银子的事宜了。别他在江南2年,身上的银子不够花啊!
贾环失笑的叹口气。就见庭院中,黛玉的倩影从廊柱后转出来,带着紫鹃、雪雁,手拿团扇,在温暖的春光中言笑晏晏,显然是心情极佳。
贾环微微一笑,从书房的窗口回到书桌前。他大约过两天带黛玉去报恩寺上香。本来是过年时就说好的。(未完待续。)
本书最快更新网站请百度搜索/来/,..
奋斗在红楼 第三百一十九章 三月下旬
监生郎浩今年三十四岁,浙--江严州府上,生员功名,自觉此身科举无望,想要求一个监生头衔。雍治十二年以贡生的形式进入南京国子监中就读。
三月二十七日上午,国子监中增加的大考过后,学校之中又是一片放松、忐忑混合的考后迹象。
郎浩在正义堂东班第三房中和七八名同学聊天。当然,正式的名目叫做“聚讲”。本房的名人贾环这几天都不在学校。听说他不参加考试。
上午九半左右,一群高级学堂的监生突然的到学堂中来,约有十几人。郎浩等人都有些傻眼,这什么情况?
为首的是一名个子高高的监生,眼神酷酷的扫了一遍,微微抬着下巴问道“那一位是郎浩郎同学?”来的是监生里面颇有人望的罗监生。
郎浩走出一步,“我就是。不知道这位同学来此有何贵干?”
罗监生冷哼一声,走上前两步,将郎浩的衣领给拎着,“嘿,有何贵干?我是来警告你的。听说你们房里前些天骂贾同学?有什么有这事?”
读书人向来都是输人不输阵。郎浩虽然看上去打不过罗监生,但还是头“是有如何?我等邀请他领头第二天一起去游行为刘前辈讨一个公道。他却一口拒绝。”
跟着来的唐信然插口讥笑道“你叫贾兄领头,他就要领头吗?为刘前辈讨一个公道?说的轻松,看热闹不嫌事大吧?近日为何不见你们去六部衙门闹事?”
第三房的一名同学不忿的道“这位同学说话好不讲道理。近日要考试,我等自然是认真温书,求一个好成绩。”
罗监生丢开郎浩,走到说话的监生面前,用手指戳了戳他的胸口,“你说的考试,就是贾同学争在温祭酒面前取来的。你们这些袖手空谈之辈!”
本来被高级学堂监生欺负感到气愤的第三房的九名监生顿时都哑口无言。读书人还是要脸。不能享受了好处,还很无耻的说,我没有要你给我好处。
郎浩目瞪口呆,一时间不知道说什么。
罗监生带人来闹事,东班其他几房的监生们都挤过来看热闹。这时顿时都发出一阵哗然之声,原来还有如此内幕。
罗监生趁机道“诸位同学,在下有一言不吐不快。贾同学年少,却是天下闻名的才子,与我等同学一场,也是缘分。岂能任由新来的同学污蔑他。在下把话撂在这里,谁和贾同学过不出去,就是和我过不去。”
他接着这次考试升了一级,升为最高级率性堂的监生。本来是打算读两年书就着监生的名头回乡。没想到还有肄业的可能。
罗监生在国子监中也是有朋党的,顿时一片叫好声,“罗同学仗义!”
但国子监中也有何罗监生不对付的人,人群中有叫道“罗同学说的好听,若是陈四公子那帮监生再为难贾同学,你是否会挺身而出呢?”
罗监生翻个白眼,反唇相讥,“他们要是不怕日后在秦淮河上给人嘲笑智商,尽管去找贾同学的麻烦。”
“哈哈。”这话说的学堂之中一阵哄笑之声。随即众监生纷纷散去。
郎浩几人还是懵逼状态,没有回过味来。也就是说,贾环日后是国子监的学霸,惹不得。
贾环倒是没有料到罗监生等人会帮他出头。他只是想安安静静的读书,很低调。但罗监生闹了这么一出,他在监生中的地位直线上升。直抵一线监生领袖的地位。
废话,能说服温祭酒的监生,说没后台谁信啊?何况贾同学名满天下,又是举人。
几名心思活络的班长还找唐信然、乐监生问问贾环的情况。看看有没有机会一起去喝几杯。
…
…
国子监中一名老监生上吊自杀,最终以增加了一场大考而结束,平息了2000多名监生的愤怒。但依旧有老问题困扰着管理的衙门只要国子监监生的毕业人数依旧很少,只要就业前景依旧很差,国子监的监生们迟早还是要闹事。
这是一个群体的愤怒。
二十七日下午,南京礼部、都察院、国子监的堂官们聚在一起商议了一番,毫无所得。
太阳西下。张安博、张承剑、纪鸣一行人带着几名仆人从礼部出来,在中和桥坐船顺着秦淮河而下回家。庞泽现在自是焦急的等待父母的回信。同时给他的未婚妻写信叙说相思之情。在结婚之前,按照礼仪两人不能见面。
夕阳的倒影在河水中荡漾。张安博轻叹口气,“国子监中积弊很多,沉疴难消。必须要改制才行。”
张承剑道“父亲,监生肄业之后亦没有出路。怎么改都难。现在科举是正途。”监生的问题,难在肄业,难在肄业之后没有前途。选官等十年都有可能选不上。
纪鸣赞同的头。
张安博悠悠的叹口气。他又何尝不清楚呢?但事情总要有人去做的。他计划先提升国子监的监生学术水平。可能这需要和温祭酒谈谈。
…
…
金黄色的夕阳之中,大平坊甄府被照射出一片片阴影。门口依旧是门庭若市。官员、士绅、商人排着队求见。
但如果有长期蹲在甄家门口的人就会发现,自雍治十一年秋冬,朝廷宣布清查历年亏空账目以来,甄府这里拜访的人数就少了一些。而进入雍治十二年,春节时拜访甄府的人就少了二成。进入三月份以来,这个人数又少了三成。
消息灵敏的人都嗅出了一不同的意味。
甄家的后院里,甄应嘉在书房中焦虑的来回踱着步子。不知道过了多久,一阵脚步声在书房外响起。就见长子甄礼快步走进来。甄应嘉忙问道“贾家的蔷哥儿到哪里了?”
贾府的大姑娘贾元春晋位贤德妃,从声势上来说,贾府是超过甄府了。太子妃终究还不是六宫之主。和皇妃比不了。天子春秋鼎盛,少说还有二十年的时间。
甄家在江南织造郎中任上因为接驾四次(太上皇),亏空了数百万两白银。当今天子如果要查,甄家怕是难逃一劫。甄家需要贾妃帮忙说句话。
贾家的贾蔷奉命南下苏州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等事。为营建贾妃省亲别墅。因甄家收着贾家五万两银子,贾家打算先支取三万。已经打发下人提前来说了一声。好让甄家有时间准备银子。
甄礼道“儿子问过了,差不多快到扬州。没几日就到。”
甄应嘉头。他早就派人去京中给贾政送信。但是一直没有消息回来。贾蔷身上很有可能带着贾政的回信。至少能知道贾府的态度如何。
甄礼欲言又止。其实金陵城中还有一位贾家子弟,份量只怕比贾蔷还重。贾环毕竟是贾政的儿子。庶子也是儿子。
如果贾蔷哪里得不到好消息,只怕他还得放低身段去和贾环结交。想着这事让他心里很有不舒服。
只要能说服贾环,说服贾政应该难度不大。只是,从上次郑家的情况来看,想要说服贾环,难度很大。那是一个很有主意的少年。
…
…
距离金陵千里之外的荣国府中,贾赦、贾琏、贾蓉、单大良、林之孝、李华、刘伟几人聚在贾赦的外书房中商量筹建省亲别墅的事宜。
贾赦带着老花镜,目光有阴鸷的看着八仙桌上铺设的样式图。他心情不大好。儿子贾琏才带回来一百万两白银,修一个省亲别墅勉勉强强。搞得不好贾府公中还要贴钱进去。
想着贾环手中至少有林如海给的数十万两白银,他糟心的很。可惜贾环远在江南,他无法分一杯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