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归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天使奥斯卡
就算是还有些操守的官吏,这个时候也已经绝望到了极处。
到底是谁,能挽回这河东战局,能挽回这个大宋的命运?
难道这天,真的要轰然倒塌下来了么?(未完待续)
ps:今天晚上才回来码字,迟了些,抱歉抱歉。
.全部章节
宋时归 第三卷 补天裂 第八十章 阻狂澜(十)
. .
太原城中,一片慌乱景象。多少人潮,涌向四下城门,哭喊着要出城而去。
大户高第的车马队伍,在人群中艰难前涌,开路的健壮仆人和苍头,拼命呼喊让路,甚而用棍棒劈头盖脸的四下乱打。
而在地上扶老携幼步行的,则多是贫户,带着一点可怜的细软和匆匆准备的干粮,艰难的随着人潮而动。大户车马赶来,他们不是不想让路,却给这样的人潮挤得根本走不动。那些仆人苍头挥着棍棒打下来,不少人跌倒在地,包袱滚了一地,人潮一冲,亲人分散,撕心裂肺的哭叫声就响了起来。
地上贫民哀哭,同样就带动得车马上的大户眷属也跟着哭泣起来。到了最后,太原四门之上,响动的都是这不知道自家命运如何的哭声!
这个时候,不论贫富,都是离乱之人。他们此刻命运,都是折可求让开岢岚军通路造成的恶果!
而整个河东路战局的命运,整个大宋的命运,在这一刻已经到了相当危急的时刻!
神武常胜军太原府后路大营,设在太原城西,主要负责转运军资粮饷的重任。
吴敏自从改换门庭以来,一向在河东路诸项事宜上相当配合韩岳等人。而韩岳也自然要给吴敏如此地位的人一个面子。不能将太原府内事宜都越殂代疱,以后路大营越过吴敏去指挥太原府的一应事宜。
平日里吴敏坐镇太原府城之内,而太原后路大营在城外二十余里处,大家互不干涉而已。
可是这个时候,当女真军马已经兵临楼烦,太原府城纷乱得不可收拾之际。后路大营留守军将却必须要入城而去。必须要助吴敏安定如此重要的太原府城内的秩序,这也是韩世忠的交代。这个时候,吴敏但有号令,留守军将。必须束手听之,保得这河东路最为核心之地的平安!
可后路大营留守军马。并没有多少。韩世忠已经恨不得将每一个能战之士拉上前线了。驻留后路的转运之军,归于神武常胜军正军军籍的,不过步三指挥骑一指挥而已。其余都是降等下来作为辅军民夫使用的原河东路驻泊禁军。
太原府城骚乱如此,这些河东路本乡本土的辅军也是大乱。多少辅军民夫就想弃军而走,寻着自家亲眷也赶紧踏上逃亡的道路。
留守的神武常胜军左厢副都虞侯使李忠,是出身胜捷军的陕西大汉,因为以前骑战中被鞑子钝器重击甲胄上,虽然保住了性命。但是也震动心肺,落下一个吐血的病根。野战辛苦不大吃得了,才得了这样一个提调后路大营的差遣。
平日里这个陕西大汉温循儒雅,讷讷似不能言。临阵而战不差似谁,但是在对人对事上却稍软一些。这个性格正适合留守后路,与一应官吏打交道。虽然免不得吃点亏,可总能换来一个后路平靖。这些时日在太原府文官口中声名还算不错。
可这个时候,亲卫火把照耀之下,李忠却是兜鍪下满头满脸的大汗,腾腾冒着热气。带着两百余骑疾驰向太原西门。
而留在他身后的太原后路大营。步军三个指挥却一时间调动不出来,原因无他。忙着稳定后路大营中的局势,抓那些准备逃亡的辅军。同时赶紧修葺寨防。准备车马。只要一旦稳定了府城中的局面,就要将后路大营中堆积如山的军资粮秣尽可能的转移入府城当中,做死守之势。剩下搬不走的,就是一把大火焚之,什么也不留给女真鞑子!
此刻在大营当中,抓的逃亡辅军已经有五六百人,在校场中跪成黑压压的一片。若是换了一个性子更强硬一些的军将,此刻说不定已经五六百颗人头滚落在校场之上了!
通往太原西门的道路,此刻已经挤满了逃亡百姓。哭喊声彻地连天的顺着一路火光卷动。虽然已经有胆小之辈或者心思灵敏之辈在河东战局开始之后就已然出奔。但是对于依着太原府城而居的数十万百姓而言,还是极小一部分。
此刻这几十万百姓。一下崩溃,整座太原府城。就如雪崩之势!区区两百骑逆流而上,在这样狂乱的出奔人潮之中,简直就要被人潮淹没也似!
这样的人潮当中,虽然看到甲骑上来,百姓们纷纷让路,可这样人潮中数百骑军也提不起速度来,人人如同李忠一般急得满头大汗。如若这样局面持续下去,太原府不保。则不管是韩世忠的神武常胜军还是岳飞的龙卫军,南下退路都被断绝,这场战事就再也无法收拾!
骑军指挥挤到李忠身边,大声问道:“将主,该如何是好?这座城怎么说垮下来就垮下来了。太原府中那么多大宋官吏,到底是干什么吃的?”
李忠瞪眼吼了回去:“某如何知晓?”
两人对吼之间,李忠眼快,就看见人潮中几个身影,一人骑在马上,两三名小厮紧紧在马后跟随。马上之人似乎连坐直腰的气力都没有了,只是趴着紧紧的抱着马脖子。
旁边逃亡百姓火把光芒正映在他的脸上,李忠还识得他。是安抚使幕中一名佐吏,还有个选官身份。差遣正负责与太原府神武常胜军后路大营勾当粮秣转运事宜,办事还算勤谨牢靠,据说吴敏许了保他超脱选海,得一个京官地位。
李忠立刻催马赶过去,冲着那名佐吏大喊:“黄抚勾!这是怎生回事?你如何擅离职守?”
那黄抚勾竭力直起腰来,迎着满面怒色的李忠,惶恐拱手道:“李虞侯,且放下官一条路走罢!连幕中机宜都走了,下官等又有何能为?楼烦距离此间就两百里!城中城外,加起来就这么几千人马,如何当得住女真大军?女真大军从岢岚军打到太原府西面楼烦,谁也没法阻挡一下!就是韩将主也没挡住这些女真鞑子啊!”
李忠怒道:“那是岢岚军折家不战,又干韩将主何事?韩将主和岳将主两军,正在竭力回援。燕王大军也在赶来路上。凭什么这太原府就守不住?官身而临战脱逃,你自己知道是个什么下场!”
那黄抚勾语声中都带了哭腔:“下官就缴回出身文字,这官人不做也罢。韩岳两将主。要赶来早就赶来了,如何在女真大军已经抵达楼烦还不见踪影?燕王这个时候还不知道过没过黄河!李虞侯。这个时候就不要自欺欺人了罢。河东路燕王已经败了,大宋已经败了!这个时候,赶紧撤过黄河,依着黄河而守,看能不能将鞑子挡在河北,看大宋能不能熬过这一遭罢!要是李虞侯还记着下官此前差遣勤谨的情分,就抬抬手放下官过去,将来必有厚报!”
不少百姓在旁边听见了李忠和这黄抚勾之间的对话。人人也都哭喊。
“将爷,神武常胜军在哪儿?龙卫军在哪儿?燕王又在哪儿?”
“官人们都走了,俺们百姓自然也走。难道让女真鞑子杀到头上来?”
“河东完了!俺们百姓哪里想离开这本乡本土?老弱妇孺,这一路不知道要死多少!可又有谁能站出来,保俺们百姓平安?俺们完粮纳税,事到临头,还得靠着自家两条腿寻出一条生路来!”
“你们神武常胜军口口声声燕王燕王,说能主持大局,与鞑子死战的人,唯燕王一人而已。可那位燕王。现在又在哪儿?他怎么守不住岢岚军?他怎么守不住楼烦?他怎么此刻不在太原?他怎么不管住这些当官的自己先逃?官人们保住性命了,俺们百姓们总不能等死!”
对黄抚勾这等官人,李忠还能拉下脸来。真要从马上拖下来押回城中交吴敏处置。李忠也硬得下心肠,哪怕黄抚勾往日交割粮草还有与李忠喝酒言笑的交情在。
可如许扶老携幼哀哭而走的百姓面前,李忠却无言应对。
难道跟他们说燕王号令,不及于岢岚军折家军?折家军让开通路,在北面死战的韩岳两部,同样陷住了绝大险境之中!
难道跟他们说,燕王在汴梁搅动风云,好容易才掌握了朝中局面,竭力经营出一支军马。正在渡黄河赶来。但是拥御驾在军中,行程哪里赶得及?
难道跟他们说。燕王已经竭尽全力了,从河东到燕地。现在与女真鞑子死战的,只有燕王麾下人马?
不管什么理由,可就算是从燕王到俺们,已经拼尽了气力,还是没有护住此刻太原府中百姓!
这个大宋,到底是怎么了?女真崛起,终会南侵。燕王如此英雄人物,现下也陷入危局,前途莫测,而如果这个大宋没有燕王,眼前这幅景象,又会惨酷到如何地步?
燕王啊燕王,哪怕是你,能挽回这天倾之势否?
李忠颓然垂首,任黄抚勾和大队百姓从身边涌过,身后甲骑,都默然注视着眼前一切。
多少车马人潮,纷纷从身边涌过,其中官服犹在身上之辈,比比也是。都掩面从这些如礁石一般的甲骑身边绕过。
这是总崩溃之势,这个浮华太久的大宋统治体系,已然朽裂败坏得只有内斗的本事,已经没有和外敌决死拼杀到底的勇气!
李忠猛然抬头,大声下令:“俺们神武常胜军,就与这太原同殉也罢!继续入城,寻着吴安抚,说什么也要守住此城!不管多久,也要等到燕王的到来!”
~~~~~~~~~~~~~~~~~~~~~~~~~~~~~~~~~~~~~~~~~~~~~~~~~~~~~~~~~~~~~~~~~~~~~~~~~~~~~~~~~~~~~~~~~~~~~~~
安抚使衙署当中,已经是一片纷乱景象,到处都是火把扰动,到处都是人影奔走。长长的车马队伍已经在衙署照壁前等候,此刻城中还能找到的人马上千,俱守着安抚使衙署外面等候,只等着吴敏一声号令,就撤出太原府去。
吴敏在一片黑暗中的节堂,望着满地狼藉静静不语。
萧言败事了。
折可求这一记让开通路,只是简单动作。却将河东战局整个败坏。更不用提此刻女真东路大军也已然蜂拥南下!
谁也没有想到,素来以忠勇闻名的折家军,在有折彦质这个刚直烈性之人坐镇的情况下。还出了折可求这样的人物。
难道真是大宋末世了么?连折家军都不可恃了?
不管怎么说,女真军马敏锐的抓住了这个机会。势如破竹南下,一直打到了太原府西大门楼烦了。太原若是在韩岳萧言赶来之前陷落。则北面龙卫军还可以走太行八径撤往河北。神武常胜军则只有被女真军马合围,覆灭在汾河河谷中的下场了。
萧言起家精锐败亡,则满朝之敌,自然就要群起而上,将他撕咬得粉碎。而已然失去威权的赵家圣人,还能不能号令天下强镇,打赢了女真的这一战?而更大可能。是萧言据残部而负隅,先在大宋打一场内战再说!
只怕在女真大军两路杀入汴梁之后,这大宋朝局还没有理出一个头绪来罢。
这个时候,就要寻另外一条长保富贵的脱身道路了。
撤出太原,回到朝中,和留守诸臣拥立赵家新君。能号令天下勤王则号令之。若然不能,则拥新君西走关中。以西军为倚靠,先成一个小朝廷的局面再说!那时候想法与女真议和,两军合剿萧言残部,将河北京畿膏腴之地暂时让与女真。至少能保住个南北朝的局面罢?
沉重的脚步声响起,听着那连呼带喘的声音,吴敏就知道是江伟来了。这位好人缘的河东军将。在外听他号令奔走集中所有能抓在手里的人马,已然是累得够呛。
吴敏抬手,黑暗中目光精光四射,让喘着粗气的江伟就是一个哆嗦。
“走罢,让李忠赶来,就多了不少麻烦。”
吴敏轻声下令,语意却是决然。江伟满脸肥肉乱颤,忍不住小心说了一句:“真放弃太原府了?”
江伟祖上虽然出身京营,可在河东已经三代。在此间乡土情重。真有些舍不得离开此处。而且在他想来,联合神武常胜军留守兵马。总能打一打罢?说不定就等来援军了,要是事有不谐。那时候再走也交代得过去了。这样就走,心里面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也似。
吴敏冷冷的看着江伟:“某为一路帅臣,杀不得区区一个兵马都监么?”
文臣百余年的积威之下,饶是江伟已经隐隐觉得大头巾辈的权威此时已经有动摇之势,还是噤若寒蝉的垂首领命。看着吴敏站起身来,大步走出节堂之外。
多少安抚衙署幕府中人,因为实在和吴敏关系太深而不好先奔,这个时候已经等得抓耳挠腮。看到吴敏出来,顿时飞也似的上车的上车,上马的上马。包括太原附廓县令在内,也赶紧登了车子。
吴敏却不曾乘车,而是骑上一匹好马。身前身后,几十名雄壮甲士拱卫。他重重一挥手:“走罢!向南退守黄河,再图反攻!军机事重,但有阻碍,杀之无罪!”
上千人的队伍,轰然向南而行。此刻在太原府中,道路上仍然挤满了才收拾好准备逃亡的百姓,这上千军马护卫的队伍,拼命向南驰奔。虽然本乡本土有情分在,只是一路将长兵刃掉过来,用棍子四下乱抽。但也不知道将多少百姓打得头破血流,将多少百姓撞得仆倒路上,哭喊之声,在这大宋一路帅臣仓皇南奔之际,在这座北方雄城,达到了最**!
此时此刻,李忠正带骑士从西门而入,听到这突然加倍高昂起来的凄惨哭喊之声,脸上肌肉抽搐。仿佛意识到了什么,低声切齿。
“吴敏逃了!”(未完待续)
ps:春节期间努力码字…………好凄凉。
不过苦逼码字期间也要和读者诸君拜年问安。
顺便求月票丫!
.全部章节
宋时归 第三卷 补天裂 第八十一章 阻狂澜(十一)
. .
上千甲士组成的护卫队伍奔行于途。这上千甲士拱卫的,正是大宋遣来安抚一路,文武之权尽操于手,身份贵重无比。本来应该是大宋河东路中流砥柱,翼护数百万生灵的帅臣吴敏,更不必说他原来还是大宋西府执政的身份!
在没有萧言的时空,这位北宋末年重臣,在女真南侵,赵佶丧胆,准备传位赵桓,自家为太上巡幸金陵的时候。当着赵佶的面做忠勇状,说什么宁死不愿奉诏,陛下如何能弃汴梁神都而去。
背后却顺水推舟的荐举当时负天下之望的李纲之后,又借着李纲的口说赵佶最好还是传位太子,如唐时天宝故事。最后更老着脸皮,参与草传位诏书。赵佶让他进位门下侍郎,辅佐赵桓。吴敏却说什么也不愿意就任,要随赵佶巡幸金陵,躲开此刻兵凶战危的汴梁城。
若是汴梁得保,他在赵桓面前也有草诏禅位拥立之功,不难从金陵卷土重来。而汴梁若不保,则拥赵佶在金陵复位,又有何难?
这位吴敏,从来都是投机的高手。而且既要当婊子,还要立牌坊!
后来赵桓难得聪明了一把,没有让赵佶巡幸金陵,另立朝廷,而是入居龙德宫。吴敏因为前面投机成功,倒是进位少宰,知枢密院事,仍然重臣。
可他也困在汴梁,这个时候原来那副陛下不可放弃汴梁的牌坊,终于在生死关头被他自己推到。极力主张与女真议和,而且比其他议和派走得更远。黄河以北,都要尽割于女真!
这番做派,终于让朝中所有人都看不下去,被弹劾去位。涪州安置。这等人物,却让他脱了一条性命!最后在南宋建炎年间又得用,安然卒于任上。
在有萧言的这个时空。他仍然一路投机。游走在清流旧党和蔡京一党之间,最后在萧言事上玩砸了出外河东。萧言势强又果断归附萧言,可同时还在与蔡京一党勾连。现在萧言局势险恶,又毫不犹豫的放弃太原府,在萧言这危局上又加了一把火。
一路帅臣出奔,这太原府就算有军民留守,这军心士气也跌落到了谷底。没有奇迹,就丢定了。这河东战局,就再也无法挽回!
上千甲士在南下道路上越走越快。一路不知道踏翻了多少拥挤于途的百姓,不知道激起了多少绝望的哭喊。可吴敏还在不住催促队伍速度加快,早早离开此间死地!
萧言在西京洛阳府方向渡河,他便要转向东南方向渡河回归汴梁。他是带着河东最新战局发展而归,说不定就能在汴梁朝局变幻中捞取到最大的好处!
满途应该他镇抚保护的河东路子民哭喊哀嚎,吴敏只是视若不见。容色如铁,只是望向南方。
不过一个时辰的竭力奔走,这支大队转眼就下去了二三十里地,太原府南蒙山已经再望。绕过蒙山,便是分歧道路。处处可通,那时候就算是韩世忠岳飞复归,遣军来追他。都再抓不住他吴敏。而那个萧言,此刻还不知道在什么地方!
黑夜出奔,百姓们全凭脚力,哪怕比吴敏这一队人马先出发,却哪里及得上早就集中准备了太原府中全部精壮牲口,全部上好坚固大车的安抚使一行?
到得蒙山左近,道路上百姓已然稀少。不少富户所乘车子也因夜色中奔行难以避开道中坑洼而坏在途中,到处都是一堆堆一簇簇人群被次第超越,在道旁哀哀哭泣。
吴敏虽然没打旗号仪仗。可看到如此规模的大队,难民们如何能不知道是大宋贵官抛弃太原。夺路而逃?沿途之中,不知道多少人哭喊而骂。不知道多少人诅咒要与之偕亡。可这样的哭骂之声,又如何能撼动吴敏半点?
眼见得就要到道路出蒙山山口的所在,前面亮起一派影影绰绰的火光。将道路上零星奔走的百姓身影映照出来。
看到这大队人马轰然向南而逃,这些百姓同样在道旁戟指大骂。
可这骂声,却与此前难民不同。
“狗官,等着死在前面罢!”
这样的骂声接连响起,终于传入了吴敏耳中。他一直僵硬的面容终于一动,问道:“江将主何在?”
少顷之后,江伟就连呼带喘的策马来到吴敏身侧,马上躬身行礼。这位既胖且虚的军将已经汗出如瀑,累得都直不起腰来,胯下都磨出血来了。不过江伟也豁出了全部气力,顾不上辛苦了,不仅要保护吴敏这位帅臣的平安,还得前后约束队伍,让他们在向南疾奔的时候不要对逃难百姓伤害太多。
江伟不是什么清廉的官儿,小妾就有十七八个,河东置的的庄子也不少,平日麾下能管得到的兵额吃到五成空饷。还组织商队去与契丹回易,什么铁器粮食等军国重器都敢卖。河东局势危急,他家眷早早就转移到了黄河以南,投亲靠友的住下,除了田土挪不走,多少这些年积下的宦囊也都转移,从来就没有与太原府共存亡的勇气。
可他好歹还有个武将的基本操守,兵就是杀贼的东西,就算没胆子杀贼,杀起老百姓来算什么?
江家在河东三代,乡土情分也重了。现在从太原府出逃是没奈何,看着成千上万百姓流离在途,江伟也觉得鼻子有些发酸。再要靠杀人开出一条血路来,他江伟死了如何见得了祖宗?
对河东战局,江伟心也淡了。如此危局,又有何等英雄站出来为中流砥柱?他江伟上阵厮杀的本事胆色是没有的,也只会误事,可在后方安定一下秩序,转运一些物资,都还帮得上忙,就是自家掏腰贴补一些,也不计较。乡土要是不保,自家还能指望以后过什么好日子?
可就连平日望之俨然的吴安抚都说走就走,折家军丝毫不做抵抗,女真南下之途多少官吏望风而逃。韩岳两军不及回援。北上大军不知何在。他江伟又能做什么?
于途脑子转着这么多念头,吃着漏夜策马狂奔的辛苦,还要约束队伍。来到吴敏身边的江伟,真有心力交瘁之感。
吴敏却看也不看这位痴肥的都监一眼。摆摆下巴:“去打探一下,前面山口火光,到底是怎么回事?”
江伟低声下气的呵腰对答:“末将已经寻道旁百姓问了,说是有一支数十人的军马在拦截南逃官吏,燃起火把阻路也未有多久。百姓们不知到底又生了什么事,就等候在此处,等待天明再说。”
吴敏哼了一声,森然道:“什么南逃?这是向南退守!萧言将局势败坏得如此。不早做布置,难道让女真大军直冲过黄河么?”
江伟赶紧赔罪:“安抚说得是…………前面有军马阻路,是不是让大队暂歇一下?末将先遣人去打探一番,弄清楚虚实了再做打算。”
吴敏语气更为森然:“不就是神武常胜军后路大营生出来的事情?国难之际,还要在此设卡盘剥南下避乱百姓!你麾下如许人马,难道就冲不过去?那还要你何用?”
吴敏抬手坚定前指:“某是大宋帅臣,身负一路重任,但看谁敢于拦在某的面前!耽误了本帅军机,这支人马,全都要军前正法!江都监。你要误了本帅布置河东路南面军务措置之事,本帅同样要行军法!”
对于今夜吴敏,江伟有着说不出来的畏惧。这些为帅臣的大头巾。个个都是心狠手辣!
他再不多说,遣身侧亲卫传令,原来有些慢下来的大队,再度向前涌动。本来借机还想稍稍喘息一下的大队甲士只能再度打起精神来。个个都在心里大骂。
你这鸟安抚空着身子骑马,可在你严令之下俺们却要披甲!好马壮健牲口都用来拉车,拖着财货和安抚幕中的幕僚。俺们骑着搜罗来的劣马走骡,于途掉队之人不少,也没见你这鸟安抚回顾一下。难道就这么急着到南面投胎去?
江伟紧紧拱卫在吴敏身边,一路向南。山口处闪动的火光越来越亮。而可以见到猬集在山口道路处的百姓越来越多。
不知道为什么,吴敏此刻胸中一颗心越跳越快。总有一种不祥的预感。口干舌燥之下也在队列之中越来越向前,江伟也只能紧紧跟着。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