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盛唐风月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府天
这突然便直呼鲜于仲通表字,杨蛞顿时暗自腹诽这年头出钱的便是待遇不同。然而,杨家的田地又不是他一家的,伯父杨玄琰决计不能撇开,再说这么大的开销,自己也不能做主,即便他如坐针毡,却也只能看着杜士仪和鲜于仲通仿佛把他遗忘似的一来一回说话。直到最后鲜于仲通起身之际,他方才陡然想到了一件事。
杜士仪不是和玉奴有过小小的缘分吗?下次他不如直接把玉奴带来,至于理由,就说让小丫头当面拜谢好了
杨蛞和鲜于仲通这一走,杜士仪方才真正舒舒服服伸了个懒腰,随即想起刚刚赤毕通报时提到,陈宝儿与其父陈达已经到了。他出了书斋到外头招来一个从者一问,随即就往后头客院缓步行去,快到其中一间客舍门口时,他就听到里头传来了那个印象深刻的清亮声音。
“阿爷,我不吃了,这些饭菜,你带回去给阿娘和大兄二兄吧”
“你自从当初听过那个……孔什么让梨的故事,就一直什么东西都让着你大兄二兄。这回连阿爷都是沾了你的光,怎能还能又是吃又是带?明公固然和气,可也不能把这当成理所当然的福气。”
“可我在家里本该于的活,也都是大兄二兄抢着帮我于了的。”陈宝儿的声音一下子低了下来,却是嗫嚅道,“阿爷若不肯……我对赤毕大叔去说”
听到这里,杜士仪便笑着说道:“不用对赤毕说了,你阿爷回去的时候,让他多捎带些成都特产给你家里人,也好过个肥年”

.全部章节





盛唐风月 第四百一十一章 良才美质
. .
再见杜士仪,陈达顿时充满了局促不安,而陈宝儿则大喜过望地疾步迎上前来,深深躬身后便抬起头来问道:“明公,真的能让我阿爷捎些成都特产回去给我阿娘和两个阿兄?要真的如此,就扣我一年工钱……不,两年……”
看到小家伙欢喜地说话都语无伦次了,杜士仪登时哑然失笑,随即便冲陈达问道:“谁说我要宝儿到成都来,是让他来做事的?”
“啊?”陈达顿时愣住了。.想到那之后他打探得知,杜士仪出自京兆杜家,世代的名门望族,在京城便连天子都是想见就见的,一时心里发毛,一路上全都在嘱咐陈宝儿到了成都后跟从左右做事,务必要小心谨慎,决不可再如从前那般大大咧咧,可这会儿杜士仪的话,着实让他迷糊了。于是,他有些艰难地吞了一口唾沫,这才期期艾艾地问道,“明公不是要宝儿随侍左右,那为何
那为何还要陈宝儿到成都来?
“我身边的人足可够用了,他才十一岁,换在那等殷实人家,还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年纪,我怎么忍心差遣他?”杜士仪看着陈宝儿那黑亮的眼睛,笑着轻抚那两鬓垂髫,这才抬头对陈达说道,“我是看中了他的胆色和资质,打算留他在我身边好好读书。至于闲下来的时候,帮我整理一下书斋里头的书,往来的书信,还有其他手札,想来这些都是他力所能及的。”
这是陈达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就连陈宝儿都愣住了。陈达原以为杜士仪说张家村中没有名师,不过是出于怜惜,再加上儿子关键时刻那大胆陈情,可没想到竟真的是惜才。而陈宝儿则是瞪大了眼睛,有些忐忑地讷讷说道:“明公,我只读过论语,诗经也只粗粗读过半本,其他的书都只是听人念过,不解其意……”
“又不是一个字都不认识尚未启蒙,如今再努力向学,并不算晚。”杜士仪鼓励似的拍了拍小家伙的肩膀,这才对陈达说道,“如何,你这为人父的可舍得你家宝儿?”
“明公如此厚爱,我……我都不知道说什么是好。”陈达这老实人深深吸了一口气,这才走到呆若木鸡的儿子跟前,双手按着他的双肩,一字一句地说道,“宝儿,这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机遇,你一定要听明公的吩咐,好好读书,勤奋上进,明公吩咐的事你都要仔仔细细去做,决不能偷懒阿爷只要能够,也会进城来探望你……”
见这父子俩不一会儿就说完了话,而陈宝儿再到自己面前行礼时,面上赫然流露出了一丝之前没有的坚定,杜士仪便欣然点了点头,随即就叫来了一个从者,让他领着陈达去办些成都特产,再送人出城。等到命人去带陈宝儿梳洗更衣,待其装束一新后被领进了自己的书斋,眼看小家伙好奇地看着四周围的书架和陈设,渐渐不见了刚刚和父亲告别时的恋恋不舍,他就笑着说道:“这四壁架子上的书,日后你可以随时取阅。”
“真的?”陈宝儿一时只觉得不可思议。要知道,他长这么大,第一次看书还是在那位识字先生傅翁的家里,而且傅翁还死死盯着他,仿佛生怕他一个不小心把书卷弄坏,至于拥有自己的书,那更是痴心妄想。买不起纸,买不起笔墨,他只能一遍一遍在心里默记着那些内容,而泥地上用草棍树枝写了又抹,抹了再写的字,也不知道重复了多少次。一时间,他热切地盯着那一册册书籍,仿佛恨不得立刻扑上去。
“不过,你阿爷既然说过,你从前都是在地上练习的写字,你过来,用这笔写两个字给我瞧瞧?”
陈宝儿连忙上前,可接过那支笔的时候,他便只觉得比自己用过的农具还重,手竟是有些微微颤抖,而等到蘸了墨之后,素来驾驭木枝写字应付裕如的他,此时此刻写出来的字却犹如狗爬似的歪歪扭扭,竟把他羞惭得满面通红。就当他深深垂下了头的时候,却感觉到有人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肩头。
“不要气馁,毕竟从前你家供不起这些笔墨纸砚的开销,其实只要掌握用笔,用笔墨可比你用木枝方便多了。”
杜士仪微微一笑,继而就语重心长地说道:“从今天开始,先学握笔,然后再学临帖。至于临帖,你不妨先临虞世南虞公的《孔子庙堂碑》,我这书斋中就有拓本和我当年的摹本,你可以比较看看。你从前无人教导,练字未免不得其法,如今我就先告诉你,临帖只是其一,读帖悟帖,亦是不可或缺。行走坐卧之间观帖存想,而闲时用心揣摩,如此方才能够在临帖时得其神韵,而不是只学了个形似……”
尽管是第一次真正为人师长,但杜士仪曾经在草堂从卢鸿听讲数年,此后又常和名士大儒打交道,积累不可谓不丰富。见陈宝儿听得认认真真,仿佛恨不得把一字一句全都牢牢记下来,他就笑着说道:“不要一味死记硬背,如果听不懂的,尽管提出来。”
“是……明公,那我每日该习练多久?”
“每日先练一个时辰,不要太多。其次是诵读,论语你虽则已经能够烂熟于心,也听人讲过其中含义,但乡间粗通经史的人,未必能够精通要旨,到时候你就先随我重新温习一遍。至于诗经,我也会在晚间从头给你讲起。只不过,我既是一县之主,留给你的时间自然不会太多。”
陈宝儿虽则年少,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天性聪颖,懂事又早,也曾经央求过他们识字的那个傅翁教授讲读,又深得其喜爱,故而学到的远比别人多,可对方也从来没有指点得这般细腻。知道这样的机会珍贵而来之不易,感激涕零的他听到杜士仪还说能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他几乎不假思索地跪下说道:“我一定会用心读书习字,绝不会让明公失望”
“起来吧。”见良才美质沉于淤泥之中,杜士仪最初只是赏其直言一时惜才,可既然把人引到了身边,他就决定用些心思。
嵩山草堂如今已经成了贫寒读书人的圣地,而卢鸿精力有限,他那些师兄们恐怕也都有数不尽的事情要做,再说以陈宝儿这样微贱的出身,这样薄弱的基础,去那种人才济济的地方,不见得是好事。于是,等人起身之后,他就笑着说道,“日后不要一口一个明公了,就叫我杜师吧,你也算我第一个弟子。
陈宝儿不可置信地瞪大了眼睛,随即喜形于色,立时再次跪下砰砰磕了三个响头:“弟子拜见杜师”
杜士仪亲手搀扶了小家伙起来,正要再嘱咐勉励两句,外间却有从者通报道:“郎君,崔翁携长孙来见。”
听到是崔澹,杜士仪不禁暗自斟酌了起来。此前李天络和客户争田一案,崔澹也算是给他通风报信,让他知道李天络和县丞于陵则县尉王铭本就甚为热络,这次还特意送了一份不菲的礼物让二人装病,更不要说崔澹还第一个捐出了千贯钱,打开了筹资兴修水利的僵局。因此,他扬声吩咐请进来,这才对陈宝儿说道:“来的是成都崔氏之主,你在我身后站着,用心看用心听。”
陈宝儿听到自己不用回避,面上顿时露出了掩不住的讶色,但还是恭恭敬敬答应了。
不多时,他就只见一个身穿蜀锦面子丝绵衬里长袄,整个人流露出一股富贵气息的老者,带了一个比自己年长几岁的少年进了屋子。成都崔氏在他们这些乡民看来,已经是顶了天的人物了,可祖孙俩在杜士仪面前却表现得甚是恭敬,而那个崔家郎君待祖父落座之后,也如同自己站在杜士仪身后一样,站在了崔澹的身后,随即就朝自己瞥了一眼,竟还微微颔首露出了一个善意的笑容。一愣之后,他也连忙回以笑容。
崔澹一直命人盯着成都县廨,因而尽管陈宝儿到这儿不过小半日,他却已经全都知道了。杜士仪看中了张家村那犄角旮旯的一个垂髫童子,这固然令人好奇,可也不关他的事,于是他只不过多打量了两眼而已。赔笑恭维了杜士仪断案如神公道明允,见其显然心情不错,他便拐上了最要紧的正题,却是替自己的长孙崔颌再次探问县学之事。然而,大大出乎他意料的是,杜士仪竟是看着崔颌笑了笑。
“这几日因邻近年底,赋役造册,以及年底归总禀报州道等诸多事务,县学一时半会尚来不及整治。令长孙少年英才,若是崔翁愿意,我想留在县廨亲自考较几日,不知崔翁意下如何?”
“啊?”崔澹眼睛一亮,立时想都不想地站起身道,“那自是求之不得。大郎,还不快拜谢了明公”
崔颌亦是发愣片刻方才如梦初醒,赶紧依祖父之言上前谢过。可直到祖父闲坐片刻便匆匆告辞,留下来的他却对这突如其来的殊遇没什么真实感。直到杜士仪招手示意他上前,他方才撇开了那些胡思乱想,快步走了上去。
“这是陈三郎,我此前给他起了学名为陈季珍,就在刚刚,已经收了他为弟子。”见崔颌顿时惊愕得张大了嘴,杜士仪方才和颜悦色地说道,“宝儿生于乡野,经史只是粗通,你俩暂且同居一室。这书斋之中,我会令人给你们另备两张书案。”

.全部章节




盛唐风月 第四百一十二章 胡萝卜 大棒
. .
无论陈宝儿抑或是崔颌,这都是平生第一次呆在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而且不是一住一ri两ri。.
晚间饭后,两人心里都有些七上八下地跟着杜士仪进了书斋。一个头一回在油灯下头看书,又是自己梦寐以求的诗经全本,一时如饥似渴地拼命读着,不懂的地方也囫囵吞枣试图死记硬背,奈何他认字是跟着那个自身学识就平平的傅翁学的,读着读着渐渐就有些力不从心。至于另一个,尽管杜士仪说过可以随便翻看书斋中的书,却也不敢真的大肆翻检,随便挑了一册便回到了自己的书案边上,却愕然发现是一卷手抄的《史通》,看着看着就入了神。
而杜士仪自己就着灯火,专心致志地看那长长的一卷赋役表,渐渐有些出神。大唐的官员数量,从开国到如今,历经了一个几何级数的增长过程,而就在不久之前,职事官的俸禄,甚至还是通过官营高利贷也就是公廨本钱的形式来支付的。此前众多大臣提过这一条都没用,此次也还是张说这个最有分量的宰相上奏,李隆基为了体现自己比太宗李世民更体恤百姓,方才免除了这一条弊政。而在此之前,百姓们缴纳的众多赋税解入国库之后,大多数都用来供给天子开销。
所以,当年武后方才能造了大明宫再修洛阳宫,此后中宗睿宗对诸王贵主亦是出手大方,以至于皇族宗室骄奢yin逸,一切的一切都是抽调国库。可站在地方官的角度来说,大唐缴纳的赋税都是实物的形式,而原本在租庸调之外,收纳时本应用于义仓的地税,现如今也早就失却了最初的意义,一层层挪用借调上供,以至于早在中宗神龙年间,天下义仓就已经完完全全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子,于是州县长官想要做些什么都捉襟见肘,光一个租庸调就已经够劳神了
而成都之所以胜过众多望县以及上中下县,就是因为这里土地富庶人口众多,距离达官显贵云集的两京又远,所以每年赋税征收和差役的征派都不算太难,可官府真的要做些什么事情,却往往要看各家大户之间推来扯去踢皮球,休想轻巧成事。而且更因为益州大都督府就在同一座城中,长史司马这样层级的高官往往会动辄插手,因而若是腰杆子硬的县令也就罢了,倘若个xing稍弱一些的,便是如假包换的应声虫。
“郎君。”
见进来的是赤毕,杜士仪便放下了手中的书卷。而赤毕上前来时,先瞥了陈宝儿一眼,见其目不斜视,反而崔颌飞快抬起头瞥了一眼,和自己眼神对上之后方才慌忙低头继续看书,他不禁哂然一笑,
来到杜士仪身侧,他弯下腰低声说道:“刚刚得到的消息,李天络身体稍好,连着去见罗家吴家两家的家主,可都被人以各种由头搪塞,而去益州大都督府想求见范使君,亦是被拒之于门外。如今李家上下因为此前恶了郎君,又一时被孤立,恰是惶惶不安。”
“李天络,又或者李家人从前在成都城中风评如何?”
“郎君也看到了李天络那急吼吼的脾气,贪得无厌剥皮抽筋,自然是绝没有什么好名声。传言他这些年来,强抢民女,夺人产业,类似的事情不知道做过多少,而且听人言说还因为贪图行商所携货物之利,坏过别人的xing命。只这是没有实证的事,那会儿李家打点了上下,事情也就不了了之了。”
赤毕跟着杜士仪已经快五年了,此刻闻弦歌知雅意,便低声问道:“郎君可要我去打听打听,李家其他人对于如今被孤立的李天络是个什么反应?”
听着李天络的劣迹,杜士仪不禁紧紧皱起了眉头,心中满是厌恶和鄙夷。他特意看了崔颌一眼,见其这会儿专心致志地看书,再也没有关注这边,这才轻轻叩击着桌案,心底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这个李天络,他让范使君特意而为的张家村之行徒劳无功,因而罗德搪塞他,多半就是范使君的授意了。崔澹如今对我有意交好,自然恨不得躲他这个瘟神远远的,至于吴家那位家主,一看就是不哼不哈极其jing明的人,这等时候更不会沾边。此消彼长,李天络众叛亲离,是意料中事。你把此事告诉娘子,她会安排的。顺便告诉她,这样的人渣,无论落得什么下场都是咎由自取
赤毕尽管猜测过杜士仪成都之行带上王容的目的,可听到这里,仍是禁不住讶异。等到答应一声出了书房时,他却若有所思地又回头看了崔颌一眼,暗想郎君留下了这崔氏长孙,而且说话也不避讳,大约是借此考较这少年的心xing,同时亦是在衡量崔家的真正立场。
毕竟,益州长史范承明论品级论资历无不高过杜士仪太多,有这位范使君坐镇成都,无论杜士仪要做些什么,全都越不过此人笼络本地的大户,本是应有之义。
等到又看了小半个时辰的各种县廨卷宗,杜士仪禁不住打了个呵欠,这才冲着那边的陈宝儿和崔颌道:“已经很晚了,今天晚上就到这儿,你们也回房去睡。”
“我还不困……”陈宝儿本能地如此答了一句,随即才陡然之间醒悟过来。抬头看到杜士仪正似笑非笑地看着自己,他连忙合上书直起腰来,面上绯红地说道,“谨遵杜师吩咐,我这就回房去。”
而崔颌毕竟分过神,即便刘知几的《史通》写得再好,他也没法全副身心地投入,此刻连忙随之起身。待到和陈宝儿出了书斋,随着一个从者的指引往后头客舍而去,他想起自己竖起耳朵听到的消息,忍不住心里直痒痒,最终不失恭敬客气地向前头那从者问道:“这位大兄,今ri我留下实在有些仓促,不知明ri可否去我家中送个口讯,让人送些衣物来?”
“崔郎君不用担心,刚刚虽已经晚了,可崔翁已经令人送了你的ri常衣物来,满满当当四箱子。”
崔颌一下子被自家祖父的急xing子给震懵了。就算冬装再厚实,他素ri衣物也确实多,可哪里用得着四箱子这么多?难不成祖父是打定主意让他在县廨安营扎寨,连chun装也一块打包送来了?可这位明公实在是太让人捉摸不透了,甚至当着他这个崔家人的面说那样的要紧事,若还有什么别的盘算,平ri不涉家族事务的他怎么招架得住?更何况……
他想着想着就扫了一旁连走路都心不在焉,口中念念有词的陈宝儿,心中深深叹了一口气——更何况,杜士仪为什么非要让他和陈宝儿同室而居?
这一晚,平生第一次睡在厚厚丝绵褥子上,盖着锦被,不再冻手冻脚的陈宝儿失眠了,左一个翻身右一个翻身无论如何也睡不着。客舍内用的并不是什么名贵的熏香,可那种和自家屋里弥漫的气息截然不同的馨香,让他竟是很不适应。而他生怕吵醒了室友,原本翻身的动作还很小心轻巧,可等听见对面传来了远比自己更频繁更大声的嘎吱声,他最终忍不住低声问道:“你……也睡不着?”
黑暗之中,崔颌听到这问题,本想装作睡着了没听见,可思来想去,他最终咬咬牙反问道:“没错,我换了地方就容易失眠。你怎么也睡不着?”
“我还是第一次离家。”陈宝儿有些不好意思地缩了缩脖子,意识到对方看不见,他方才轻轻吸了吸鼻子说,“我是觉得像做梦。杜师那样了不起的人,竟然愿意收我在门下……崔郎君,你知道么,我这辈子原本最大的梦想,便是能够多攒些钱,多买几本书……”
听着陈宝儿那简单的梦想,崔颌不知不觉怔住了。他是从不太懂事开始就被祖父和父母逼着读书,后来弟弟们大多都受不了那个苦,资质又确实平平,因而这所有压力都压在了他这个所谓读书种子肩头。每每听祖父念叨让他他ri一定要科场告捷进士及第,他就只觉得心头沉甸甸的。陈宝儿过去是什么样的生活,这是他从来想不到也不会去想的。听着听着,他突然出声说道:“那你可知道,我从前的ri子是什么光景?”
入夜的屋子里,只有一个少年和一个童子的低声交谈,说到兴起时,偶尔还能听到一阵掩不住的笑声。
当次ri清晨两个人起床的时候,不免全都是jing神不足。结果,还是陈宝儿教了崔颌一个最好的办法,那就是用冰凉刺骨的井水洗脸。虽说冷得牙齿都直发抖,但那困意确实一扫而空了。等到听从者说杜士仪去院中练剑,让他们先去书斋晨读,两人对视一眼,结果陈宝儿就禁不住提议道:“我还没看过人练剑呢,崔郎君,我们一块去看看好不好?”
尽管知道不妥,可崔颌自己也好奇得很,禁不住小家伙软磨硬,他最终求得那从者允准。等到带着陈宝儿过了几道门,最终进入了成都县廨后院官廨中最大的一个院子,他一下子就被那一道上下纷飞的剑影给吸引住了。
杜士仪舞得并不快,一招一式与其说凌厉,还不如说舒缓,可那腾跃起落之间收放自如的美感,仍然让曾经也练过剑的他看出了神。尤其当杜士仪最终收剑而立,右手却冷不丁打出了一道金光的时候,即便那啪的一声只打落了一条枯枝,可他仍然吓了一跳。
怪不得祖父这么期许他能文武双全可读书就花费了他太多气力,哪里还有功夫练剑
杜士仪看着这两个看直了眼睛的小家伙,嘴角流露出了一丝满意的笑容。让出身富贵的崔颌和出身贫贱的陈宝儿在一起,只消短短一段ri子,他就有足够的把握收伏了崔颌至于李家,王容想来不会让他失望的
.全部章节




盛唐风月 第四百一十三章 撬动
. .
盛唐年间,蜀中饮茶天下最盛,因而,成都城内的茶市,素来也是整个四川茶叶贸易最兴盛的地方之一。.尽管如今还尚未到春茶上市的季节,茶市人头寥寥,但那些专司货卖茶叶的茶行,以及中原之地很少见的茶馆,在西城茶市周边却依旧生意红火,有年底来补货的商人,也有借着远比酒楼饭庄更加雅静的茶馆来商谈事情乃至于生意的。总而言之,一入这条街,就能闻到一股茶香。
茶市中央一家看似门面并不大,招牌也有些新的云山茶行中,这会儿只有小伙计一个人守着。看似门庭冷落,可就在适才,掌柜刚刚毕恭毕敬地引了一行客人进去。内院的上房里,掌柜有些诚惶诚恐地站在主位上那位一身胡服的年轻男子面前,口中的称呼却并非郎君。
“早就知道娘子要来,却没想到竟是岁末年底……”
“年底不是收茶的时候,但这次我来,不单单是为了收茶,更是为了成都县廨刚刚拿下了张家村那八百亩茶园五年出产的茶。这一口气全收,于别家来说兴许吃不下,但于云山茶行来说,却是正好省了功夫。等到了明年三四月间,你就尽早上县廨去,将这一批全都吃下来。”
自从当年和奚族三部谈妥了茶叶买卖之后,杜士仪便托付了王容来经营这一条线,这白掌柜派来成都也不过三年,却是她贴身侍女白姜的叔父。即便如此,在曾经遭遇过掳劫之后,她抵达成都后先借用的是玉真公主的人,等到暗中观察了一阵子,然后方才现身见了对方。见白掌柜先是略略有些吃惊,很快就醒悟了过来,她便欣然笑道:“别人囤货这许多要慢慢货卖,我们却不同,质优量大则是最省事不过。”
“是是,等开春之后,我就早些去县廨谈此事。”
茶叶如今在两京渐渐流行,王容少不得额外嘱咐了一些别的。等到都交待完了,她这才问道:“成都豪族李氏家中人事,你可都清楚?”
1...172173174175176...73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