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野心很大的载仁,不但详细的了解中国的风俗和文化,并且对当时中国强人,都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别是北洋的情况,袁世凯这个国外列强一致看好的领导人的性格,也在研究之列,可现在,这么一个强势的家伙,居然愿意屈居人下,这让对中国很了解的载仁非常不解,袁世凯难道是吃错药了么?
袁世凯有没有吃错药,暂且不提,日本人凄惨的现状的,却是事实,载仁在没有更好的选择,特别是国内的消息还没有传来,在最后一次联系之中,日本的外务省似乎在跟列强们进行联系。
列强鬼hu都是靠不住的,这一点载仁很清楚,可之前在天津,获得了大量的军火,虽然对列强鬼hu们没有什么好感,可是载仁却知道,列强们肯定有所图,有时候,必要的妥协还是要有的,特别是在目前的进退两难的局面之下。
事实上,在得到北洋的明码电文的第一时间,外国公使就在干涉,留在北京的外国使节级别太低,北洋轻易就把他们挡在了门外,没办法之下,朱而典只好从包头回到北京,然后直接的去找袁世凯。
朱而典虽然是英国大使,可是跟袁世凯多年的关系,在满清的末期,他就对北洋有了很多的支持,后续也不断,特别是在他看来,北洋之所以有今天,跟大英帝国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为什么这么的短视,选择跟西北走到一起,难道西北比大英帝国更加强大么。
不过朱而典的到来,注定是徒劳的,此时的袁世凯,还在西北养病,即便在北京,也不会的理会朱尔典,袁世凯是一个权利**很重的人,也是一个识时务的,甚至在他的心中,大中国华夏崛起的想法,也依然在盘旋,只不过被**压制了一样,伴随着在西北包头的时间越来越长,对于包头的了解也越来越多,特别是杨元钊带她去看了规模庞大黄河治理工程,这才板上钉钉的认定了西北的强大。
黄河清,圣人出,这句话,在中华大地流传了多少年,谁也没有一个解决黄河的办法,但是现在,大规模的综合治理,投入了巨大的资本的情况之下,整个黄河流域,整个黄土高原,在逐步的发生改变,虽然肉眼还看不太清楚,黄河河水的色差,但是一系列的标准显示,黄河的挟沙量,已经相对于治理前,下降了40%,这才多场时间,不到半年的时间,当5年,甚至是10年的体系工程完成,黄土高原从黄沙漫天,变成了的绿荫成林的时候,黄河必然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
朱尔典在内的外国公使,根本就拿的北洋,拿西北没有办法,他们又不能直接干涉,只能够选择目标来影响,这中间,日本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肯定不能让日本全面失利。
英法美三国开始凑到一块,商量如何解决这个问题,要想保住日本的实力,首先必须是要把日军给救回去,之前在青岛就损失了几十万,加上这一次损失的,接近百万了,剩余的百万,如果全部的完蛋在了中国,那对于日本而言,就是噩梦,接下来日本需要两三年才能够恢复实力,这不符合列强的利益。
西北的突然崛起,特别是西北跟德国的密切关系,让协约国相当的警惕的,美国加入协约国已经定局的前提下,任何人都不希望西北这个陆军强国加入到同盟国,一旦德国跟中国,同时向俄罗斯发起攻击的话,对于协约国来说是噩梦,德国无法动员足够的兵力,对于俄罗斯产生威胁,可是两国的联手,可以直接让俄罗斯退出协约国。
几个国家第一次感觉到,当时让俄罗斯彻底的放弃欧洲,全力以赴的教训西北是正确的,不过这股火力还不够,必须要加上日本,少了日本,仅仅依靠俄罗斯的力量,恐怕真的不一定是西北的对手,无论是南方的南京一战,还是北方的德州一战,西北的强悍,已经是尽显无疑了,别的不说,4亿的人口,动员能力之下,俄罗斯单独一方在数量上也不是对手。
可是要怎么救援呢,首先当然是商船,日本开始联络之后,商船就做好了准备,差不多120万吨的各国商船,已经从世界各地,前往中国的天津,可是天津周围,不足50公里边长的地方,遍布了大量的西北军队和北洋的军队,100万的日军,实际上,被挤压在一个狭小的区域之中,稍稍的动作,就能够看得清楚,船没问题,运输量没问题,只是要怎么上船。
这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西北军对于日军的包围,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三面的包围,最远的距离只有70公里左右,最近的几乎达到了55公里,这样的距离之中,一旦日军靠近海岸线,西北军肯定会知道日军的动作,只要稍稍逼近,就可以形成越来越紧密的包围圈,100万大军,层层叠叠的在海滩上,只能够是靶子,要想离开并不容易。
几个公使想了半天,都没有很好的办法,只好把船队和接应的地点确定了,剩下就交给日本人去头疼了,再怎么说,他们只是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真正要自救还是要靠日本人,如果不是日本人太自大了,倾国之力投入到山东,却在德州一线上面碰的头破血流的,也不会是现在进退两难的局面。
列强们的不负责任,甚至没有交涉成果的消息,传到了日本陆军部,哀嚎一片,他们也没有很好的办法,解救日军,只能够期望载仁本身,当通过有线电报,把信息通报给载仁,然后就让他自己发挥了,必须要尽可能多把人弄回来,不惜一切代价。(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平民盾牌
日军位于县城中央的指挥部之中,载仁亲王眉头紧皱,接到了日本陆军部的电报,知道列强会在规定时间,给他们提供足够商船,百万大军如何上船,难道用大量的日军断后。
这个断后的数量是多少,10万,20万,甚至30万,50万,德州一战,日军几乎被打破了胆,几乎没有直接跟西北军对抗胆气了,在团团围困之中,如果能选择的话,最弱的一方,当然是北洋,北洋却依托着天津。
北洋不算什么,日本曾经不放在眼里的对象,就看能够在一天内,拿下天津,可以看出来,这一个北洋的战斗力也不弱,他率领军队的贸然进攻的话,结局就在两可之中,一旦在天津城下,被北洋拖住,周围的西北军扑上来,到时候就是一个灭顶之灾了。
载仁亲王想了半天,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最终时间有限,对于他们而言,现在最关键的是及早的确定方案,否则,四面八方的西北军围上来,恐怕连最后的机会都没有了。
百万大军,几乎所有日军的高层,40多个师团师团长,还有一些高级军官,集中到了 一起,共同讨论如何的撤退的问题,要如何才能够稳妥,损失最小的。对于这些日军高级将领来说,在兴致勃勃的来到中国之前,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西北用实实在在的实力,给了他们上了一课,原来技术装备和火炮,真的能够取代人海战术,在自动火器,火炮等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前提之下,人海战术,恐怕是没有意义了。
这一战的影响是深远的,奠定了西北陆军无敌的基础,西北天下无敌的名声,也从这一战开始的。世界上第一的数量,无以伦比的动员能力。远超过世界主流水准的轻重武器的配备量,更先进的战术和特种部队,几乎整个世界陆军,对于军制和战术做出的一切的改变,都可以从西北这里寻到踪迹,到20年之后,西北几乎成为了世界先进陆军的摇篮。西北军校等一系列的军校,也有大量的外国留学生学习的。
包括载仁亲王在内日本高层将领,从这一战开始,正视了西北的实力,西北的强大,已经毋庸置疑了,日本虽然是一个风评不高的民族,但是他们善于学习,早在唐朝的时候。就因为中华的强大,而派遣人员前来学习,在过去的几十年之中。大陆落后了,他们就冒出来占便宜。真正认识到西北之后,又开始了学习的过程,在之后的建军思路上,向中国靠拢,用精锐的力量,远程的火力,取代原有的训练方法。
当然了,这样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的,等日本人完成了转变。形成了新的作战方法的时候,中国已经统一了整个中国。并且开始向外拓展了,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中国对于日本的威胁近在咫尺,还是历史上的中国,哪怕是陆军再强大,日本人也不怕,中国不能下海,但是中国已经在德国的帮助下,拥有了新一代的超无畏舰的生产能力,还是超无畏的佼佼者,这种情况之下,本土就有着巨大的威胁的前提之下,日本人的一切图谋就变成了泡影,国内的政体和政治环境开始急剧的变化,后来又因为北方的邻居的巨变,产生了巨大的历史偏差,迅速的转变了立场。
这是后话,暂且按下不提,现在对于日本人来说,首先是要逃出去,100万的军队,任何损失都是接受不了,这关系到日本人的全部种子。
众多高级将领,加上一些有天赋的参谋,差不多上百人齐聚一团,将星云集的,载仁是一个很灵活的军人,他让众人畅所欲言,争取用集合的力量,解决现在的问题。
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因为军队在明治维新之中的重要作用,加上庞大的人口,让日本很自然的走上了陆军轨道之上,后面伴随着跟世界的交流,重视海军,可是陆军的底子也扎下来了,经过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的洗礼,日本的陆军军官相当的扎实,在这些军人之中,还是有些人才的。
大部分的军官,都经过了几轮的军校学习,哪怕不如西北的那么的专业,可是基本的素养还是有的,现在的这个状况,日本政府和列强解决了走的问题,只要上船,一切就解决了,以目前西北的状况,不太可能跟列强们翻脸,最艰难的就是上船。
每一个军官都清楚,必须要有人牺牲,可是具体落到谁的身上,那就极为的精彩了,谁也不说可以,也不说不可以。在七嘴八舌,说出了大量不靠谱的计划之后,一些有亮点的,有一定的可能性都被说出来了,可惜这件事情太大了,哪怕是再怎么的减少,最少有30万人,必须要留下来阻击,还要下死力气,不畏牺牲才可以,百万人留下三成,甚至是三分之一,挑谁不挑谁,一个不好,整个军队就会哗变了。
载仁召集众人开会的目的就是,找到解决的方法,最起码,在列强们的商船到了之后,有人断后,在载仁看来,没有什么头绪的情况之下,先决定下来断后的组成部分,在危机时刻,必须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否则的话,都选择逃走,那就一个都逃不了。
50万人,这是载仁的底线,只要能够把比较精锐的五十万都给跑掉的话,协约国和美国支持的力度再大一点点,那么一切都不成问题了,大不了从普通人那里,抓来一批人就好了,只要给枪,给训练,想来人是不用愁的。
这是载仁最头疼的地方,他在召集人员讨论的时候,就已经有准备了,可是畏惧作战到这种程度的,还真的没想到,谁也不愿意留下,即便愿意留下,也未必会全下力气,说不定,西北军一个冲锋,就会投降了。
可连一个愿意留下来的都没有,这就有些太过了,这些日军军官话里话外的意思,只要让他们留下,他们绝对不会跟西北死拼,只要有机会就投降。
这算什么,载仁头疼不已,就在没有头绪,感觉到这一次的召集,没有任何的作用的时候,一个曾经在先头部队的军官,突然提起了一件跟撤退完全没有关系,又是让他奇怪的事情,那就是进入到山东之后,农村的人都跑光了,每一个村子都没人,这些人或许是因为大军过境,逃走了,可是进入到各种的城市,无论是大街小巷,都没有什么人。难道人都跑掉了,可是山东可是整个中国人口最稠密的省份之一,仅次于更加稠密一点河南。
年轻军官的说辞,立刻引起了载仁的注意,而另外一个中将军官也下意识的说道,德州城他们没有进去过,可是看双方的炮战和攻防战之中,似乎对方打的非常放松,哪怕是日军的 一些火炮,落入大 德州之中,也没有见到太多的慌乱,如果德州城的人员密集,肯定不会这样,这是疏散了。
连德州都疏散了,虽然所有军官都清楚,战争让平民走开,疏散民众这非常的正常,很多国家和军队都是这么做的,可是像是西北做的这么彻底的,还真的就没有,是不是有些太过了,再怎么,也应该留下一部分的人员,用于后勤和一些必要的劳役。
这几个军官说起来的时候,只是当做一个很奇怪的地方,在现在的这个局面之下,调节一下气氛,这么一说,说者无意听者有心,立刻引起了的日军高层和载仁亲王的重视,特别是几个资深的大将,他们的眼前一亮,似乎这些可以跟撤退结合到一起,利用起来。
他们把一些进入到山东的军官叫在一起,详细询问了情况之后,特别是进入山东之后的情况,最开始兵分六路的时候,走过的可是山东的大部分,虽然只是稍稍的深入,但是因为没有抵挡和人迹的关系,最终他们选择集中起来,攻击守卫山东的最重要节点德州。
看来,山东撤退不是一个个案,而是一个普遍的东西,几个高层跟载仁把最终收集到的东西汇总了一下,最终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西北对于民众,有着异乎寻常的重视,这种重视程度,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重视,哪怕是一点平民的损失都不愿意承受。
这似乎是一个可以利用的方面,或许,西北的工业发达,需要更多的人力,人力对于西北来说,属于是财富,或许西北注重保护公民权利,在西北的不少的法律都注重这一点。
在场日本人都是军人,但是军人之中也有了解政治局势,甚至是西北一些皮毛的存在,这些人聚在一起,惊人的得到了 一个结论,西北对于人命,确切的说是中国人的重视程度,远超过想象。军人们关心的并不是西北为什么要关注平民的性命,他们只是知道有这么一点就行了,既然这是西北关注的地方,就是一个可以日本人重视的地方,如果利用这个的话,说不定,他们可以离开,用平民当做挡箭牌。(未完待续 。)




钢铁时代 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丧心病狂
用平民当做挡箭牌,当做盾牌,这对于已经濒临绝境的日本人来说,还真的没有任何道德上和行动上面的障碍,就如同吃饭喝水那样的简单。从成为列强开始,日本人就的轻视人命,在陆军上面,更加的明显,无论是甲午战争,还是日俄战争,在绝对劣势的情况之下,迎着枪林弹雨反冲锋的景象,不知道有多少,日本之所以能够在各方面都不占据优势,唯独在人力占据优势的情况之下,攻占旅顺要塞,就是因为日本人悍不畏死。
就算是正规的士兵都是如此,更何况是平民,在日本国内,对于平民的压榨,几乎到了极点,在西北大规模的改良各种轻工业机器之前,日本质量不是特别好的棉布和棉纱,之所以在这个世界上面,还有市场,原因非常的简单的理由就是便宜,日本人加工工艺很落后,但是疯狂压榨之下,人工成本很低。
日本的棉布,便宜到了一定的水准了,生产效率也是高到一定程度,24小时不休的方法,就是从日本开始的,日本人平均每一个棉腚能够生产半包棉纱,这样的生产效率,举世瞩目。
本来,日本可以凭借这个,还有一战的机会,从一个并不完善的办农业版工业国,转化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国家,完成工业体系的改革,并且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取得一系列的改变,可是西北的出现,如同一盆冷水,从他制热的头上浇了下来,用更新的设备,更快的生产效率,并且合理的利用了电能,日本还在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时候,西北已经开始创造世界先进水平了。
西北的机器从一开始就走出了一条新路,更高等次的合金,更加完善的设计。来自于二十一世纪的理念,怪物一样的一体机,这些加载一起,让西北的轻工业。从一开始,就不追求人力,单腚的效率,远远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而且同样是跟日本一样。24小时不间断,却人性化了许多,分成了三班,甚至是四班,极限情况之下,甚至达到了五班,8小时的工作制,工作一天之后,剩余的时间可以休息,夜班更是可以休息一整个白天。这样工作方法,极大降低了疲劳的程度,轮班的制度,也让每一个人都得到了合理的轮换和休息。
合理的休息,会让工作时候的生产效率提升,这样的情况之下,西北无论从质量,还是从产量,甚至是便宜程度,都远超日本。再怎么说,日本不能够生产棉花这一点,就是致命的伤,西北控制了整个中西部地区。高纬度的产棉区域,在一定程度之上,可以供给整个中国的需要,并且向世界出口,如果不是确定了效益,不用低成本去冲击市场。西北的市场占有率会更高。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没有发展成为后世的地球村,却随着航运业的逐步发达,变得特别紧密,一环连着一环,市场就这么多,更别说英法控制的殖民地,更加闭塞的市场,零散的市场在中国的轻工业产品和一些劳动密集的产品的推动之下,已经占据的差不多了,留给日本的几乎没有,如果不是协约国拉拢日本,给了日本一部分订单,日本根本无法支撑向中国作战,即便是支撑了作战,支援毕竟是少数,大部分还是要用钱来买的,日本就在债务国这个基础上,向着更远的方向走了,欠债越来越多,这样的结果,也直接导致了另外一件事情的爆发。
这些都是后话,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解决离开的问题,既然发现了所谓西北的弱点,这些残暴的日本军人,很自然的就想到了方法,最大限度的利用平民,用平民当做盾牌,帮助自己离开。
没错,就是平民,日本处于劣势的情况之下,屠杀就不可能做,说不定会激怒西北,这样反而他们就跑不掉了,可用平民作为挡箭牌,这点日本人擅长,当年在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人就借助过,驱赶平民去攻城,成功的当然好,不成功,你们自己人来相互屠杀的,也从相当程度上面,降低了你们的士气,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关系到百万大军的存亡,就算是日本高层,也不敢大意,现在,四面八方的西北军,就要围上来,留给他们的时间和空间并不是很多了,在稍稍的商议之后,载仁亲王迅速的下达了命令,野兽般日军开始散开了,一场针对平民的灾难,就此开始了。
西北军一直都在监控者日军的动作,日本有什么大动作,几乎都是一目了然的,大量日军的动向,直接让西北军警觉了起来,再怎么说,日军也是拥有100万的人数,这么一堆人,如果全部的压在任何的一个方向,不小心应对,损失是必然。
西北可以在牢固的防线上,以一打十,甚至是更多,可是在行进中,人数的优势,就会发挥到了淋漓尽致,哪怕是强如蔡锷,率领着强大第一军30万人,跟日本人的百万人在一定区域之中遭遇上,在没有地利可以利用,火炮没有展开的前提之下,只是拼双方的实力,败的一定是人数少的一方,日本的人太多了。
之所以,跟日军保持在50公里左右的距离,也是为了这个,如果太近了,真的日本人冲过来,眼前亏是肯定也要吃的,即便是现在,当日本人大规模动起来的时候,这边也必须要根据动作进行调整,防止日本人针对包围圈的一个方面,倾尽全力的。南方最精锐的10万人,还有西侧20万人,都同样做出了动作,甚至连北洋控制的天津,也坚壁清野,准备防备日本人的进攻。
不过,很快,他们就发现,日本的动作,并不是针对一个方面,孤注一掷,而是向四面八方,同样的都派出了军队,日本人也就是在周围的40多公里活动,针对的也不是他们西北军,而是平民在1000多平方公里的区域之中,大肆的抓人。
特种部队在侦查到了日本人的动静之后,对于日本人的心态,已经是了然了,消息汇总到了蔡锷那里,蔡锷几乎要把牙咬碎了,熟悉日本人的心理,并且对于这一抱团的日军很是了解的的前提下,他明白了很显然,日本人看不到逃跑的可能性,居然选择,用民众作为盾牌,想要用民众来要挟西北,达到逃跑的目的。
这里已经是接近天津的地方了,一项是人口比较稠密的地方,在1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只是大一点的县城,就有5个之多,每一个县城之中,只有差不多7、8万人,可是加在一起,就差不多是40万,加上县城之外,零零散散的,日本人最少抓走了70万的民众。
70万啊,一想到这里,几乎不用去看,他就知道,在抓住这么多平民的时候,会有多少的罪恶和血腥,可是判断错误的他,没有抓住最好的机会,阻止对方,现在,大部分的民众都被抓住了。蔡锷就眼前发晕,他自问是一个儒将,身经百战,可是从来没有想过,当70万无辜的生命,就在眼前的时候,他该要怎么办。
身体无力的晃了晃,蔡锷稳定住一连串的命令跟随着下达了,借助着先进的无线电,通知到了西北位于整个河北的各个单位,不惜一切代价,去跟日本人碰一碰,最少,要干扰他们继续的抓捕。
一个县的人员,哪怕是日本人有百万大军,要全部抓起来也不容易,当然了,日本人也不可能掘地三尺,他们只是派出了大量军队进城,封住了城门之后,就开始大肆的搜捕的。
这样的搜捕是野蛮的残酷的,也带着各种的罪恶,比如说抢劫,比如说强x,可能是被西北军打怕了,可能是西北军围在周围,为了避免激怒同为中国人的西北军,他们除非在对方明确抵抗的时候,才会动手,而且很少动枪,大多数时间是用枪托或者棍子,伤了不少人,可是致命的少了很多,强x也几乎降到了最低。
日军如同蝗虫一般,疯狂搜罗着周围所有能够搜罗的人和物资,可极具章法,最起码,载仁规定了一天的时间,一天之后,哪怕有遗漏的或者是有天大的好处,都必须要回来,不能有丝毫的犹豫,否则军法从事。
日本人就如同章鱼一样,迅速的散开出去,就如同打了一个时间差一样,完成了对人员的抓捕之后,又迅速的回来,最终统计的数据是,日本在一天之内,抓捕了63万7000多人,这些人大部分被押回到了日本驻扎的县城,剩下的少部分,则跟随着日军也一起行动,哪怕只有几千人,也是他们的保护伞。
1...418419420421422...7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