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日军的目光,依然在两侧的西北军突出地方。只要攻破了这些,日军的战线就可以扩张开去,甚至绕行到德州的背后,攻击西北军的后方,想来,正面如此坚固的防御,在背后,应该不会有这么强大的防御的,到时候一举两的。
日本人和川村景明,都错估了西北防线的稳固性,哪怕是看起来的薄弱点的,靠近两侧的阵地,阵地的厚度,甚至一眼就能够看穿,却足够的强韧,连续的几波冲击,机枪,步枪,迫击炮,甚至是大量的手雷,都成为了杀伤日军的兵器,在耗费巨大之下的,没有应有的收获的前提下,日军的士气丧失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哪怕是没有损失多少,连续的攻击,也会让进攻方彻底的失去锐气,更何况是冒着枪林弹雨,虽然之前的教训,告诉日军,冲击固守的密集阵地,不亚于自杀,可是训练不算完善的日军,不懂得别的办法,只会集团性的冲锋,在轻重机枪,步枪,甚至是迫击炮和手雷的摧残下,损失了差不多2万多人之后,最终退回来。
看着遍体鳞伤甚至一谈到攻击西北军的防线就有些色变的手下,川村景明终于知道,对方是一个他没办法攻击防线,哪怕是日俄战争时期的旅顺之战,也没有现在这么的恶劣,最少是有对攻的火炮,损失巨大,还可以接受,现在日本在炮兵上面是全面的弱势,面对着铜墙铁壁一般的防护,又失去了战略炮兵,剩下的火炮,跟西北凶残到极点的火炮比起来,差的太多了,虽然日军的总人数依然比西北军多的多,可是胜利的希望已经没有了。战略炮兵联队的损失,基本上宣告了火炮对攻的结束,剩下的火炮,没有一锤定音的能力。
战场上,攻击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攻击不果,想别的办法的时候,很自然的就有了退意,川村景明久经沙场,他不是莽撞之人,他很清楚这个时候硬碰硬,会让全部手下都填进去,退回去,是最好的选择。
战场焦灼的时候,任何一方主动的后退,都会承受巨大的杀伤力,特别是在火炮都不如对方的情况之下,鸣金声响起的,所有的日本人如同潮水一般的退回去,可是西北的火炮和机枪,连番的响起,对于他们而言,几百米,不到1000米的距离,几乎是一道地狱的分界线,每一步,每一米,都有大量的人倒下的
聚集在差不多两三平方公里的地方,开始整编,在这个时候,后方永固工事,基本上已经被开启了,超过150个永固的工事,每一个之间的距离,差不多是30米左右,150个,这样下来,工事所纵横的距离就是4.5公里,足以封锁住日军,西北军用2个师,不到5万人的兵力,居然形成了一个非常薄,却非常坚韧的防御圈,日本人最后的机会,已经消失了,他们逃不出去了,确切的说,是大部队逃不出去了。
只要歼灭了绝大多数,就代表着歼灭了的,真的要有几个人,幸运的跑出战区,对于战争来说,也是常有的事情。
川村景明的决断力很强,只要开启了撤退模式,那就义无反顾,在稍稍的集中了一下部队之后,日本开始后退了,在永固的工事全部的启用之后,负责包抄合围的部队剩下的士兵,开始构筑阵地,这回所有人动作都大了起来,日本人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必须马上行动,首先用工兵铲挖出来一个个人的掩体。
个人掩体,是西北军土木工程训练的第一步,说白了,就是挖掘一个半人高,足以容纳一个人趴在那里的坑,防御就是这样首先用最短的时间,形成最大的防护,然后才考虑功能性,战斗性,甚至是防炮性这种东西,所有的战壕,最初都是个人掩体,然后逐步连接成型。。
目前壕沟还没有彻底的形成,每一个防御工事之间,相隔的是的30米,哪怕有几千名士兵,分布在150个之间,也就是40个左右,在之前那么短的时间之中,最多只能够挖掘一个够一个人战里的个人掩体,也就是靠近工事方面,在构筑的情况之下有倾向性。
毕竟工事是最稳定的地方,厚达半米的钢筋混凝土工事,使用的水泥也是高硬度水泥,标号相当的高,跟钢筋结合成一个整体,别说是日本人的75,108,就算是原来的战略炮兵还存在,必须要集中在一个点,连续轰击超过10次,才有可能瓦解掉工事的防御。
对准同一个点,连续命中,这对于精锐炮手来说,都是一件凭借着运气的事情,更别说日本已经被西北清理的差不多的炮兵,别说没有火炮能够打出来, 舰打出来了,。又能够有多少作用,奈何不了西北的防御工事。
终于,日本在距离永固工事1200米的地方,终于发现了这里的不同,不到2米高的钢筋混凝土工事,之前是一个微微隆起的土包,现在,当周围的土层都被清理掉以后,露出的高度非常的醒目。
前方的日军发现了问题,迅速上报,然后军官们拿出了望远镜,只有一公里多一点,望远镜之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一百多个永固的防御工事,最关键的是,周围有几千人,正在热火朝天挖掘工事,在永固的防御工事的两端,战壕正在逐步成型。
虽然不知道,西北军怎么越过战区这么长的距离,到了另外一端的背后,可是西北人的目的很明确,居然敢用不到6万人,歼灭9个师团,快25万人,这不是天方夜谭是什么。
川村景明听到报告,愣了一下,他很清楚,在这个时候,在他的后方,出现了一连串的防御工事,这代表着什么,代表着他们几乎要被包圆了,连忙用望远镜看了一下,看到了只有几千人露面,冷笑道:“还想把我们吃下去,炮兵准备,给我干掉他们!”
对付一公里之外的敌人,机枪,步枪什么的, 都不能起任何的作用,最好的就是火炮,在川村景明看来,哪怕日军处于绝对的弱势,在这里丢下了数万的尸体,也不是几千的步兵能够对付的,他们会在火炮帮助下,向前冲,最终是可以突破对方的防御的,最多是伤亡多少的问题,已经准备用任命来填了的,些许伤亡无所谓的。(未 完待续 ~^~)
钢铁时代 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装甲呈威
对于日本人而言,哪怕准备的在周密,意外还是会适时的发生了,杨元钊不但在这一场战役之中,注意到川村景明的火炮,还没等火炮展开,对准火炮的位置,属于师团一级的支援火力刚刚开始露头,西北的大炮再一次的怒吼了,日本人的动作,其实全部都在西北的观看之中,负责临时指挥两个师的郑春云,非常的清楚,阻击日军的那一部分偏师的弱点。
不同于德州方面的这些西本军,本身就比较的强横,有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构筑阵地,从头到尾就不担心火炮的问题,大不了是打碎一点钢筋混凝土。
可是包抄迂回的部队就不一样了,为了不引起日军的注意的,那些工事都是用泥土掩埋的,要想开启,需要时间,再加上每一个士兵,只能够来得及构筑散兵坑,不具备联络道一起的站好作用,抵御火炮的实力相当的差,虽然150个火力点可以,但是较为宽阔的距离,如果日本人全力以赴的话,是会有不少的日军跑出去的,让士兵前去,只是为了稍稍的阻挡一下他们,真正的杀手锏,还在德州方向。
德州城外,在日本人退去的同时,城墙的内侧,已经悄悄的,出现了一列汽车的,差不多有200辆,不同于曾经的外面焊接铁板,这是有后世轮式步兵车的风采,当然了,属于比较粗制滥造,正面的装甲,不过是12毫米厚,也就是1.2厘米,也就一个铁皮车,最多能抵挡一下轻武器,说不定20毫米机炮,甚至是12.7毫米的高射机枪,方平射的话,就可以打穿它。
在这个时候,日本基本上没有对付他们的东西。只要绕开最密集的弹坑,在山东大面积的平原上面。这些武器的威力惊人,此时的日本人,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危险已经降临的。
炮弹临身的时候,日本人才意识到,他们还是低估了西北军的火炮的射程,比起之前。攻击他们重炮联队火炮射程,现在的射程更是远了差不多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刚刚攻击的时候,火炮足以笼罩他们全军的位置,甚至包括后军。
但是此时此刻,必须要冲出去,如果说对他威胁最大的,还是正面德州的方向。那里的敌军的数量最多,也是实力最大,如果这里的火炮和军队冲上来的话。他们可就跑都跑不掉了。既然火炮不行,川村景明觉得。趁对方立足未稳,攻击下,把对方的步兵给打下去,
事实证明,川村景明还是真的是晚了一点点,装甲车已经轰鸣了起来了,战场的距离,不过是五公里多一点点,装甲车在战场上。以30公里左右的速度,快速的穿越。有时候需要避开弹坑,会浪费一点时间,可是最多10分钟,就足够穿越了,10分钟,也就是第一波的日军,冲上了阵地。
此时的日军,嗷嗷嗷的冲向了后方的几千名西北军,久经考验,基本上都是西北军最老的一批的士兵,他们表情凝重,比这个更糟糕,威力更猛烈的攻击,他们都抵挡下来了,更何况是这个。
150个横跨在阵地上面的永固性工事,足以抵挡住的日军的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周围已经构筑的战壕,也下来战斗,而剩下,也没有继续的构筑工事了,只有少数几个是还在散兵坑里面,负责观察,剩下的是跑到了地道里面作为预备队。他们的任务,只是阻挡敌军,并没有让他们阻挡多场时间,刚刚,在德州,红色的信号弹,已经升上了天空,属于西北军攻击的时刻到了,他们甚至可以通过望远镜,看到远方,在德州向外的通道之中,200多辆黑色的装甲车,正在快速的前行。
200辆汽车,排成了常常的一列,开始以15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并排向前进,很快就穿越了德州跟日军之间的开阔地,位于装甲车上面,三个射击孔3挺轻机枪,开始了轰鸣,如同稻子一般的收割者日军的生命。
日军的所有心态,都被背后的防御工事所占据了,他们的一心想攻破这个防御,退出这个该死的战场,可惜事与愿违,几千人防护的阵地,坚固的一塌糊涂,机枪也相当的密集,大部分的日军,几乎是在冲击的路上,就倒下了,连续的损失,让川村景明有些焦头烂额的,这个时候,背后的这些装甲汽车,就如同对准心口猛刺一刀一样,让他彻底的绝望了。
同样的几百挺机枪,不同于工事和战壕上面,没有办法移动,那些只要避开他的射击范围就可以了,可是装甲汽车却可以行动,哪怕车速很慢,却依然有到的时候。
差不多还有800米的距离,日军发现了这些装甲汽车的踪迹,还没有等他们反映过来,在装甲车的射击孔上,已经开始肆虐了,西北机枪惊人的达到1000米的射程,让日军无处可逃, 日军被打蒙了,他们完全没有预料到的,这股攻击会如此的猛烈,说实话,这是何等强烈的攻击的,600挺机枪构成的网络,加上后方火炮的不停肆虐的,7个师团被不断的也压缩,
川村景明不甘心的组织了几次攻击,可是这些攻击,基本上都无功而返,无论是后方的永固公事,还是前方庄家汽车,都不是已经失去了大部分的重火力的日军能够抵御的,这个时代,单兵火箭筒还没有出现,步兵除了步枪机枪,就没有能够对付装甲车的,装甲车成为了一个无解的命题。
这一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最终只用了3个小时,川村景明所带领的日军,不是以前的常备师团,所有的日军们,没有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或许在军官和底层士官的推动之下,能够向前冲击,还是可以的,但是面对着这样的钢铁怪物,没有办法对付的前提之下,或者是不饿抗力,最终只能够选择投降了。
郑春云命令手下的,全力抓俘虏,又是大面积的抓俘虏,最终有3个师团的日军被抓住了,川村景明自杀,还有一些曾经辉煌的高级军官,基本上也都一一的自杀,剩下的,都是底层的军官和士兵了。
川村景明此时已经顾不上了,他的死,也代表着9个师团附覆灭的导火索。9个师团的全军覆没,一下子的,让日本人被打蒙了,对于川村景明实力的,日军的总部是相当的信服的,无论是甲午战争,还是日俄战争时期,川村景明都算是战功卓著的,可是这才多场时间,一个上午多一点,9个师团,差不多30万的日军,被消灭干净,连一点烟花都没有冒起来,甚至连山东的第一站德州,依然牢牢的掌握在西北军的手中,纹丝不动。
日本大本营不相信这个结果,继续命令后续师团进攻的,第二批,第三批,分别是6个师团,带队的都是功勋卓著的老将,可是碰上了德州这么一个铜墙铁壁,后方的掩体和防御工事,在干掉了川村景明之后,就没有办法继续再用了,日本人也不会再一次的上当,就以这个为依托,构筑了立体的阵地,虽然日本的猛烈进攻,也吸取了川村景明失败的教训,可惜军队战斗力,军队训练程度,火炮射程和威力,战术的灵活运用程度,甚至是一些后勤补给和非战斗的补充,日军都跟西北有着巨大差别,在损失了超过20个师团,50多万人,之后,日本停下了攻击,开始考虑,是否一定要攻打山东,碰在德州这样的铜墙铁壁之上,到底何时么?
对于日本的打击,是相当的打,虽然在美国等过的帮助下,日本获得了更多的资源,武器和金钱,在国内总动员之下,还可以拉起200万的队伍,可是这些不经过训练,只是拥有最基本武器的士兵,根本不是西北的对手。
哪怕心中再不相信,日本人也已经确认,西北,已经全方位的超过了日本,特别是军队这个方向,引以为傲的日本陆军完全不是对方的对手,这对于日本来说,是难以接受。
难以接受,并不代表日本人是笨蛋,一直强行攻击自己不是对手的部队,从看现在西北的战斗力,双方的损耗比例,就知道,远在日本之上,即便把现在还有的20个师团,甚至是国内新组建的师团一起天上,也不可能是日本的对手的。
日本人陆续的后退,后方的几个的后卫师团,他见机太早了,他们迅速的后退,从山东离开,循着河北,前往天津
按道理说,这样的提出,日本人是可以退后的,西北早已经准备好了,北洋的投诚让一切顺理成章了,因为避免被日本人发现,没有的按规模的调用的西北的力量,只是为北洋补充了一部分的炮兵和军官,顺便的,把北京的两处仓库的火炮给动用了,北洋军也因此,做好了跟日本人作战的态势,随时有可能对驻扎在天津的士兵的后续部队。
。(未 完待续 ~^~)
钢铁时代 第一千零六十章 尔虞我诈
说实话,在德州前线,日本损失不小,却实力犹存,最终抱团之后,大概是百万级别的日军,缓缓的结阵后退。这让第一军找不到漏洞,再怎么说,第一军加上加强的部分,总共也不过是的30万左右,哪怕歼灭了50万日军,差距也是在三倍以上,这种情况之下,固定的阵地战防御战,还可以,但是运动战也不是不行了,但是对方明显防御,结成稳固的阵营,每天只是走二三十公里的距离,却让他无法下手。
当大军聚团的时候,除非是把坦克调上来,用装甲力量的冲击力,分割包围对方,才能够冲破对方防御,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特别是西北,重视人的生命,不可能如同日本那样,如同攻击旅顺那样,疯狂的攻击,只是远远的监控,当日军退出山东的范围之后,却没有继续下去。
不同于山东,河北这边民众还没有撤退,逼迫过近,万一让日军残暴起来,损失的永远是中国人,山东这边是西北提前的做出了准备,可是河北,名义上,还是属于北洋的地盘,西北刚刚介入北洋,还无法做到跟山东那样的事情,除非有一个月的时间。
可惜山东之战,进行的太快了,日本人气势汹汹的而来,在德州一线上面,碰了个头破血流,除了川村景明带队的先头部队被全歼之外,后面部队也都损失巨大,这一连串的行为,打碎了日本想要报仇的想法,最终让日本选择了撤兵。
虽然说,抵御敌人于国门之外,这很好,不会给山东造成更大的损失,可日本人撤退的时间也快了很多,快到河北的撤退计划,在一开始,就无法进行下去。
日本人缓缓的后退。西北军保持了跟日军30公里左右的距离,几乎是全程看护。看着日本人逐步的接近天津,期间蔡锷也做了一定的尝试,可是日军非常的警觉,没有什么太好的机会,几乎的浅尝即止就结束了。
面对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日军,就算是蔡锷也没有很好的办法,眼看着日军就要接近天津。最多10天以后,就能够抵达天津了,他不得不把问题向回发了,希望得到参谋部的支持。
参谋部里面,其实就蔡锷面对的这个问题,已经讨论过几次了,如何做已经有了腹案,只不过为了照顾蔡锷的情绪,没有直接的从上到下的命令。
不是说。蔡锷的实力不行,能够成为西北的第一战将,蔡锷在各方面的实力都是拔尖的。他只是没有想到,作为西北的高层。袁世凯的动作,蔡锷本应该可以掌握的,只不过他一直都在山东前线,只是在交流的时候,略微的知道,北洋有向西北靠拢的意思,但也只是意向,完全不知道,袁世凯已经跟西北谈好了。
参谋部拿出来的意见其实非常的简单。甚至提前已经在准备之中了,再过几天。即便蔡锷不提,他们也会主动的沟通的,现在就很好了,蔡锷主动的过来的,他们也顺理成章的提出了这个计划。
蔡锷是在加密频道,接到命令的,哪怕现在,日本和世界其他强国,在无线电的领域之中,只是刚刚介入的状态,根本就没有太过深入的了解,可是一些关键性的东西,还必须要通过加密电台,加密电台是用特殊的滤波器,给无线电加入一些信号,看似跟普通的无线电信号差不多,却只能够用特殊的接收器翻译之后,才能够转换下来,这样更加的安全。
一般一些重要的信息或者不适合用普通频道发送电报,都会用这个发送。
蔡锷有些怅然,北洋军的投靠,代表着一个势力的终极,袁世凯这个名字,在十九世纪末和二十世纪初,几乎是大部分军人耳熟能详的名字,从小站练兵,潜心训练出一只强军,然后在操典上面,异军突起,获得了包括外国领事和武官在内的一致好评,袁世凯开始进入到了高层,浮浮沉沉数十年,几乎清末的十几年历史,都有袁世凯的踪迹,他的一举一动,直接的影响了中国的进程,真的要说的话,满清灭亡也是多亏了袁世凯,虽然他是为了自己的目的。
正因为袁世凯的名声,就算是强如蔡锷,当年从日本回来,首先也是选择了 北洋,不过北洋的大局已经形成,所有的上升渠道,都被小站练兵的 老人给占据了,留给新人上升通道不多。
这在任何一个成熟的政体之中,都是相当正常的事情,老人和有能力的人之中,任何一个上位者都很难抉择,更何况老人,又是实力超群的情况之下。君不见,哪怕是西北军的缔造者之一冯玉祥,当年也不过是一个营正,可是冯玉祥真的跟吴佩孚比起来,不提政治和其他能力,单纯的军事上面,冯绝对不是吴的对手。
蔡锷也是那样,他更加年轻,冯玉祥再怎么,也在武卫军之中呆了很长时间,算是袁世凯的半个嫡系,在北洋逐步发展之后,他们这些非小站练兵的嫡系,也都得到了提升,可是蔡锷,在10年前才回国,哪怕当时的牌子够硬,陆士毕业,却也依然只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军官,只能够管理十几个人。
如此的落差,这让自傲蔡锷有些接受不了,他从1899年东渡日本,并且成为陆士三杰之一,不是为了进入到北洋,做一个不入流的小官的,或者说,暂时当小官可以,你总该有一个上升通道,没有一个合理的上升通道的前提之下,他呆着也是呆着,纯粹是浪费时间。
因为没有前途,蔡锷没有进入北洋,而是进入到了南方新军之中,辗转多地任职,也在任职之中迸发出了光彩,历史上最终来到了云南,一举奠定了云南新军的基础,成为了民国有影响力的人物。
这个时代,杨元钊的出现,大力邀请之下,蔡锷从湖南没有前往云南,而是来到了西北,借助着西北这个比当年的云南,高了无数倍的平台,在更正规,更加体系化的军事力量之中,蔡锷的能力得到了完美的发挥,他的军事素养,在强横的士兵和武器的支持下,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从1911年的对抗北洋,到解放蒙古,抗击俄罗斯,甚至现在的山东之战,每一次蔡锷都处于战斗的最前线,最前沿,他也无愧于实力的,每一次都取得了圆满的胜利。
既然北洋并入到了西北,想来西北的人员已经接受了北洋,甚至武装了部分的北洋军队,这种情况之下,日本人在不知情的前提之下,肯定会被北洋骗到,本来实力就暴涨,未必一定比日本差,再加上不重视,会是什么结果,他自然想得出。
看了计划上面条件,蔡锷又完善了一下细节,很快的,第一军30万人,开始分兵了,一半左右从西侧侧分兵,剩下的,则继续的跟着日本人,动手的时机就在于北洋什么时候能够拿下天津,到时候,西侧,南方和天津,三面围困,另外一边,则是渤海湾,总是要让日本无处可逃。
青岛一战和山东一战,日本人被打的很惨,两战差不多损失了百万大军,特别是第一次,常备师团的损失,是日本接受不了。因此日本人非常重视西北的一举一动,因为西北给了他们强大的杀伤 ,他们把西北当成同样级别,甚至是更高的敌人。
可是对于北洋,日本人是不太看在眼里的,只有75炮的北洋,连之前的日本人都不是对手,更何况是现在,大量接受了美军装备的日本,当北洋传话过来,准备跟日本共同夹击西北,日本人信了。
之前日本最佳的设想就是,联络北洋和革命党,再联络俄罗斯,四方联手,瓜分西北,真的达到西北的财富和技术之后,北洋和革命党岂不是盘中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