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早在之前的计划之中,西北就已经把东南亚和西伯利亚看成是到嘴的肥肉,中国要想发展,要想获得更多的机会,拓展生存空间就必不可少,西伯利亚作为高寒带的区域,庞大的国土之中,蕴藏着无数未探明的宝贵资源,这些可以作为中国未来发展的储备,而东南亚,则会提供更广阔的海洋和陆地资源,特别是对于中国极为重要的耕地。
庞大的人口,贫瘠的国土,这是一个对立,中国依靠着粮食改革,在袁隆平等一批专家的帮助下,生产出了杂交水稻,可是微薄的耕地,让中国粮食一直都在红线上下,耕地红线,让土地跟耕地之间的矛盾加大,一些本应该是退耕还林,作为气候调节的森林,却不得不变成了耕地,这就让中国北方,脆弱的自然环境,再一次的得到了破坏,沙尘暴,雾霾,种种本不应该出现在中国的自然灾害,此起彼伏的出现在了中国,极大的影响了中国。
现在,中国还没有后世13亿人口,所拥有的土地面积,也比后世的打得多,可是蒙古和西伯利亚注定只能够作为储备土地,高纬度的恶劣条件,无法承载庞大的人口,更多的土地可以作为绿化和森林,可以开发的耕地相当的稀少,这种情况之下,就必须向南方发展,中国传统势力圈子之中的中南半岛,甚至是庞大,自然资源丰富的东南亚,就成为了首选的目标,中国有能力碰到他们,并且战而胜之。
既然已经确定了要加入战争,却不是随时都会加入的,就如同美国一样,必须要做出调整和动员,西北虽然比美国强大一点,一直都保持了超过200万的常备军,可是战争一旦开启,西北需要的军队数量会更多。这需要时间,当然了,可能会压缩一点新兵,可再怎么的压缩,也不可能压缩到半年,甚至是三个月,最起码还要9个月。
还有经济,已经做出了适当的调整,向着军工上面倾斜,可是还没有彻底的倾斜,杨元钊一手为西北准备的庞大的工业基础,从某种程度上面说,一旦彻底的转向军工生产的话,迸发出来的产能非常的恐怖,但是这个恐怖,并不是随时随地就能够爆发出来的,需要时间来调整。
高层国内统一了意见,德皇的特使可以谈,对于德国的支持也可以增加,甚至加入同盟国的这个要求,也可以应承下来,暂时只能是秘密的,而且需要跟美国一样,给西北一年的时间,逐步的把经济转为战时,这中间,可以小规模的跟日本跟俄罗斯打一场,却不会旗帜鲜明的加入到同盟国的阵营之中。
当德国特使,风尘仆仆的抵达之后,最终得到的,就是这么一个答复,说实在话,他很满意,也完全没有想到。没错,威廉二世是让他肩负着任务而来的,从某种程度上,威廉二世还不确定,这一次能否说服西北,西北的盘算他知道,能够在两方面赚钱的话,谁会只赚一方面的钱,加入同盟国,等于是给了协约国借口,名正言顺的禁绝西北的产品进入到各自国家的借口。
威廉二世的命令,更多的是,讨点好处,顺便加深跟西北之间的关系,算的上是某种套套近乎吧,在威廉二世看来,西北加入到同盟国应该是可能的,前提是欧洲战局不会崩溃,可是具体是一年,还是两年,他没办法确认。
现在,得到了西北的正面回应,特别是直接结盟,只不过需要1年的时间调整参战,但是会在众多的方面,对于德国进行支持之后,特使已经很满意了,用专门的加密频道,用无线电联络了德国本部之后,这件事情,第一时间就上了威廉二世的案头,并且立刻被批复下来。
德国外交部副部长,会在第一时间乘坐火车出发,之所以不是部长,就是因为部长的目标太大了,要知道外交部的部长,基本上已经是别国关注的重点,倒是副部长,德国一共有7个副部长,派出的也是最不起眼的一个。
不管怎么说,德国对于这件事情相当的重视,倒是西北,却没有想象之中的那么紧张,1年的时间,只是在原有的扩军计划之中,再上一个台阶,至于军工的转换,考虑都一五计划正在铺开,只是把被国外禁绝的那部分产能转产了。
虽然很多的工厂不太匹配,可是包头的军需,也不是只有枪支弹药和大炮,还包括了许多非武器以来的军需,这些相对于武器,在某种意义上面,或许会更加的重要。
大量的工厂,在西北的一纸命令之下,开始了转产,而西北为核心政府部门,在一五计划正在执行的档口,暂缓了一部分的一五计划,把中心和重点转向了战时,甚至,在某些情况之下,把北洋的部分资源也纳入到了体系之中。
袁世凯已经首肯了,基本上达成了口头上面的意向,接下来接收北洋只是时间问题,一年的缓冲时间,除了征集兵员,保证西北拥有的200个师左右的军队,另外一个方面,也是为了统一中国,都准备参加战争了,向外扩展了,中国都没有统一,这怎么也说不过去啊。
西北悄无声息的加入到了同盟国的阵营,这在未来,世界历史上面,是一件大事,标志着整个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扩大。
就目前来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更多的是在欧洲开打,核心就在于西欧的平原抵达,以法德俄三国为核心的区域,而中国的加入,代表着真正的世界大战,亚洲,太平洋,印度洋,甚至是澳大利亚,都会被牵扯到战争之中,战火遍布到世界的各地,甚至在后期,烧到了美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这一个时空,终于名符其实了起来,比历史上,牵扯到的国家更多,战争更加的残酷,几乎世界上各主流强国,悉数参加到了战争之中,死亡人数和战争所造成的破坏几乎是几何一样的增长,甚至统计数据,还是历史上的二战之上。(。)





钢铁时代 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城市高架
因为一五计划和战争调整的关系,杨元钊这几天开始忙碌了起来,不过今天,他算是在百忙之中抽出来时间,参加了一个通车典礼,短短几年,伴随着包头的发展,包头走过了别的城市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够走过的里程,在机动车普及的前提之下,堵车的时代提前到来了,每到高峰时段,都会堵车,为了缓解堵车,在1913年,包头在杨元钊的提议下,修建了快速环线和高架,把包头的普通道路跟快速道路分割开来,用封闭和高速,替代原有的普通交通,今天,是三环最后一个立交桥的通车仪式,早在一年前杨元钊就答应参加,所以,哪怕再忙也推掉了一些事情,前来参加了。
包头的年初,显得特别的清冷的,虽然现在的包头,跟几年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现代化了许多。杨元钊穿越到了1908年,在他不停投资的情况之下,似乎催发一样,包头从一个只有5万人的小县城,一举的成为了个发达的大城市,整个包头变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是施工,到处都是建房,看起来密集的城市,密集的住房,各种大型的工业,有了现代化的迹象。
不过这种密集,这种几乎是堆砌一般的建设城市,有后世眼光的杨元钊看来,密密麻麻的建筑物,毫无美感。任何时候,首先要解决的永远是有无的问题,包头也不例外,只有在实力进展了,变得强大了之后,才可以考虑更多的东西。
从1908年开始,到1912年,4年的时间,泊头的只是在不停的扩建的,到今天扩建达到了一定的极限的时候,在1913年开始,开始了新一轮的城市规划。这一次,不再最求数量,而在于品味。
杨元钊的眼光很具有前瞻性,他不是设计师。设计出来的城市,没有什么美感,一些前瞻性的设计是有的,刚开始的路面宽度,没有达到双向八车道这样的恐怖的程度。知道后世的一些弊端,特别是超级大城市的弊端,他在每一个区域,都留下了足够的余量。
比如,在街道没有那么宽敞的时候,保持了双向四车道,可是在中间,大概有2个车道的花坛,两边的人行道也非常的宽广的,当时很是经过了一番的争夺。可是为了让行人和非机动车走的更好,杨元钊几乎是强行的通过了。
除了人行道和花坛,两侧不允许永久性的砖石结构的构造,最多只是临时的钢构建筑,即便以后要修改,也容易许多的,旧城区几乎都是推倒重来,不在旧有的城区之中改进,包头这么一个小县城,也没有足以留下来的东西。
四四方方的城市之中。设定环,参照了北京的设定,从一环开始,留了足够的区域。为未来高架和高速路做出准备,当时的前瞻性,在几年之后形成了现实。
正是这一系列的设计,让包头在发展之中,偶尔遇到了问题,却很容易找到了解决的方法。包头现在拥有5000万以上的人口,机动车保有数量达到了500万左右,比世界上其他城市,更早的进入到了早高峰晚高峰,交通拥堵,可是一条有一条的快速道路,双向八车道的便捷通道,交通警察和红绿灯,各种来自后世的,处理交通拥堵的独特设计,让包头的 拥堵不是那么的严重。
最关键的,是因为土地都回收,之前是包头商会,后面收回到了西北政府,整个包头周围的土地,基本上都不属于私人,这种情况之下,包头的扩展特别的大,以核心区域400平方公里的面积的,平均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是6万人,在世界上不能算是最密集的密集,暂且看来,还可以,最少包头这边把这个问题解决的很好。
一环快速路,因为太近的关系,只有5公里的方圆,整条环线也不过是20公里,没有采用封闭的快速路,只是采用了立交桥的方式,这是包头最核心的商业区,几条商业大道,吸引了 来自世界各地的名流。
二环初步的使用高架,在大部分的地区,基本上是半封闭,足足50公里的环线,一半以上封闭,车速可以达到50-60公里左右,一般转一圈大概是50分钟,这在空闲时段,不是很快的速度,在忙时,简直是飞一样,甚至有些从一环一边到另外一边,绕行走二环的都有。
三环是目前西北最重要的改造工程,目前包头的三环,定位为周长110公里,也就是说的,是在包头核心,27.5公里左右的区域,占地面积更大,由于面积庞大,所以,区域也就多了,基本上大部分大型企业和政府的司局,都在三环以内,政府小区和大批住宅也在的,由于距离较长,又要保证一定的通行速度,三环额定的速度是80公里-100公里左右,这样的话,半封闭就不太合适,会有很大的危险,并且为了保证大量汽车的通行,用了高架和地面相配合的情况之下,自如的疏导交通,可以达到3倍,甚至是4倍的通行能力。
整个高架,全程超过了85公里,还有超过110座立交桥,可以说,在方寸之间的,投资巨大的,看着距离地面15米到35米之间高架,在包头的城市之中拔地而起,对于所有人的震撼是显而易见,这也会成为的包头的新的风景。
高架是全封闭施工,可是巨大高架是任何东西都挡不住,很多市民都在询问,这到底是什么 ,关于高架的功效也就流传出来,本来,大量高速路的贯通,已经让包头的交通环境上了一个档次,特别是公交专线和筹划之中的轻轨和地铁,但是高架作为预留未来建设,还是建起来了,以包头超高的修建速度,只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完成了超过80多公里的高架。
云山桥,三环上面,最大的立交桥,分成了8个不同额方向,4个层次,是三环中央的重要节点,甚至还有一小段,差不多10公里的高架,跟二环直接相连,这是三环二环联动的重要区域。
此时,立交桥前面,张灯结彩,贴着临时牌照的汽车,按照时间安排,一辆辆的进入到了立交桥的区域,因为一切从简的关系,简单的一条红绳,杨元钊跟刘澍会上前剪断了之后,第一批进入到高架之中。
上午的10点20分,剪彩结束,超过500辆车,以80公里以上的速度,在立交桥上呼啸而过,分成了两个方向向前,杨元钊的车在最前方,而他的车里,却坐着一个客人,袁世凯。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治疗,当大部分的结石或者通过药物,或者通过物理的方式,从膀胱之中排出体外之后,袁世凯的身体立刻就好了,类似这样的病症,很痛苦,很难受,可是病根只要一被除掉,只要不是病症深入,影响到了脏器的正常运转,否则很快就能够恢复。
袁世凯五十多岁了,养尊处优,保养较好,再加上西北用要的专业,他只是休息了十几天的时间,就差不多了,已经确定了北洋接下来的道路,他索性也不回去了,跟着在西北看看,这不,高架通车这么大的事情,他当然是要来凑热闹的。
超过地面十米,二十米,甚至是三十米,这在往常,差不多就是十层楼高了,可是宽阔的快速路,却让汽车很快的开行起来,看着窗外不停退后的建筑物,袁世凯感慨的说道:“真的扎根到了西北,才发现西北真的太强大了,为什么要建设高架,地面不行么?”
杨元钊简单的跟袁世凯讲述了立体式的通行,未来,城市主要干道,只是起到一个基础的作用,真正在城市之中通车的,就是高架,可以满足私人和公务车辆的通行,公交车,轨道交通和地铁,则是另外的公共出行方式,追求的是大量和相对的快捷,至于更高级别的,可能当直升飞机研制出来,还会有空中线路,当然了,那就是的几十年后的事情了。
袁世凯听完之后,沉默不语,北洋旗下,少有经营方面的人才,勉强有一个周家,却是李鸿章留下来的老底子的,袁世凯手下,能够带兵打仗的,着实不少,可是这个时代,经济才是最主要的,这一点,也是他到了包头之后,才算是明白。
大炮一响,黄金万两,军事行动,总是耗费大量的资金,更别说装备军队,而资金的来源,不是什么巧取豪夺,从民众的口粮之中征集的,而是经营城市,这个称呼很新鲜,听起来有些让人无法理解,可在西北的时间越来越的,他似乎明白了,城市越来越大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市民,加上机器和工厂,就能够收钱,收很多钱,最少杨元钊所泄露的包头市的政府收入,大概是120亿。
难怪西北不把的几个师的武器看在眼里,一个城市就可以达到数百个师的装备,百姓们还安居乐业,这简直是魔法,也就从这个认知开始,袁世凯开始任命了,要求杨元钊给他弄个地方,他就在西北落户了,老老实实的当富家翁,不考虑东山再起的问题了。(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突然状况
杨元钊明白袁世凯的想法,对于袁世凯的想法,他无可奈何,经营城市的理念,这个时代,都很少有人懂得,刘澍他们也是在一步步的建设之中,在杨元钊的提点之下才明白的,真的要说,设计到了无数的部门和方向,甚至还有三个产业之间的协调的问题,涉及到的内容太多太多了,没办法说清楚。
包头市,并不仅仅只有一换二环三环,这只是城市的一部分,整个包头特区的面积,一共5.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把包头周边一百多公里的距离都给囊括到其中,除了核心城区目前1000平方公里,远景的800平方公里的土地之外,跟城区紧密相连,距离三环平均距离在80公里的地方,还有8个整齐分布的卫星城市。
这些因为工业和政治的因素构筑的卫星城市,看起来一点都不小,每个城市的面积在70-12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密度比核心城区小很多,每平方公里1.5万人左右,就这样,8个卫星城市,也贡献了1200万人,加上遍布在还没有开发的农村的几百万人,整个包头新区惊人的达到了5000万人口,这已经不能够称之为一个城市了,而更加像是一个国家了。
要知道,英国,法国,德国,人口不过是几千万,德国人口多点,也不过是6000万左右,英国本土也就是4000万左右,包头新区,是西北经营时间最久的,实力最强大的区域的,占据了整个中国八分之一的人口,人均生产总值比起全国平均来说,最少高了10倍,包头能够每年达到120亿的财政收入,每人平均贡献的税收在240元左右,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庞大的包头市。西北银行,西北各大集团公司,进出口公司,军部。政府,都集中在这个区域之中,城市化密度,教育水平,是各方面的医疗等条件。也是世界第一的。正因为如此,西北没有丝毫的放松对包头的发展,绿化是最开始就提出来的,每年用于市政建设上面资金高达30亿元以上。
特别是1913年的城市重整扩容,第一次把创意城市这个理念给提了出来,从德国,甚至是从世界各地,招募而来了大量的建筑大师和设计师,战争爆发,这些人文的东西。成为了无用的东西了,就算是建房子,首先考虑的是成本和速度的,至于美感,艺术性,这玩意是最花钱,也是最没用的,战争要求的是全部资源集中到一起的,国家和民众尽可能的放弃独特性,个性方面的东西。取而代之的是统一性,这样才能够最终的降低成本。
这种时候,来自西北的招募,成为了至关重要的吸引。现在的中国,不是过去贫穷落后的中国了,伴随着中国制造,越来越进入到了世界人的目光之中,还有中国跟俄罗斯,跟日本的一仗。在世界范围之中改变了一些东西,即便是对于华人最压迫的美国,也开始考虑到相互之间的关系,当然了,对西北的上品的限制还是要限制的,可是在对待华人方面,值不值得触怒中国,渐渐的颁布了一些对华人的法案,华人开始在的全世界的范围之中,挺直了腰杆的。
因为战争时间,设计师没用,这些人,有的甚至被招募到了军队,什么设计师的名头,在没有专门针对军事方面的作用之后,他们只能够是最普通的士兵,德国,英国法国都是这样,
艺术家的心态,跟军队之中的强行压制,在这种情况之下,构成了巨大的冲突,他们想要反抗,却没有办法,这时候,来自于西北的招募,成为了他们的救命稻草,管别的干什么,能够干自己最适合,最擅长,甚至是最感兴趣的东西,对于他们而言是最好的选择。
包头特区艺术世界,就成为了他们的归宿,他们可以在超过的20平方公里的艺术公园之中,尽可能的创造他们的艺术,这是一个巨大工业基地,原来是化工基地和轻工业基地,大部分的机器都已经搬走了,剩下了空荡荡的厂区和房间,还有各种各样的管道,这些,本来,应该拆迁掉的,作为靠近包头3环的庞大工业区,以现在包头的地价水平,这里可以变成更有价值的东西,房地产,这个根据这供求关系和刚需推动而不断上涨的东西,根据客观的经济规律,自然而然的就出现了。
在杨元钊看来,包头跟中国的其他城市不一样,只是他穿越之后的一个选择,他没有多少历史,也没有多少底蕴,或许,就是曾经作为西北工业摇篮的称号还能够书写些东西,就让这些艺术家在这里面创造,顺便的,可以让一些建筑大师,对于整个城市的建筑,甚至是城市的布局,添砖加瓦。
有些是有价值的经验,有些是糟粕,毕竟,西北的不少独特的城市布置,是超过了这个时代的,考虑的只是最基本的解决和分流交通的问题,而不是美感,这跟西北的这些艺术大师想法背离,杨元钊不会盲从于这些艺术家,该坚持的地方必须坚持,当没敢破坏到了道路和各种交通设施的功用的时候,他会直接的提出反驳,这些东西,都是漫长岁月之中,经历了无数经验教训,最终才形成下来的,在后世,交通压力暴涨的情况之下,还成功运作的东西,他必须要坚持。
艺术家的努力,哪怕是跟钢筋混凝土相背离,可是却给包头填上了不少的颜色,特别是一些独特的接到,在不考虑到交通性的问题之后,给了包头不少的人文景观,而专门针对城市,准对小型化的施工所使用的一些筑路和园艺设施,这些考虑到了城市的现状,不再以大的为主,而是小型化,体系化。
每当清晨的太阳升起,城市仿佛一瞬间醒了过来,首先是换位工人,他们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开始打扫着城市卫生,而接下来上班的人群。
曾经,身穿着整齐的蓝色制服的工人,成为了包头的一道风景线,最多时候,整个包头,人口六成以上,就是工人,每逢上下班,大量的蓝色,成为了城市唯一的色彩。
可是现在,伴随着包头的发展,人口在增多,可是工业在缩小,除了几个小规模的,不会太影响环境的,受到政策影响比较强的企业,爱在包头织袜,剩下的,都是一些机构和公司,工人似乎开始后退出了历史舞台,可是实际上,把头的根基还在工业。
超过一半的人口,依然从事着工业,或者跟工业相关的行业,依然占据了包头的一半,不少都在研究所配属的小型机械加工工厂,或者街道的工厂里面工作,到现在,一五计划已经开始实施,战时的转换也开始实施的时候,人们都忙碌了起来……
杨元钊的车只是半圈,以礼宾车出色的速度,110公里的时速,只用了不到半个小时,就走完了半圈,在另外的一个节点,雾云桥下了高架,这里正好是袁世凯疗养院没多远的,就直接送他回去。不过快要到的时候,紧急步话机突然的传来嘟嘟的声音。
以包头目前的科技水平,还无法发明出可以无线通话的步话机,但是借助着无线电传输信号,通过加密频道接受,发出不同的声响,西北是用灯的颜色和声音,代表着几种紧急的情况的,一共有的4乘4,16种不同的信号,而红灯和嘟嘟声,代表着最紧急,也就是发生了大事,杨元钊必须要尽快的找到通讯方法和回归总部。
司机是知道信号的作用,一踩油门,直接加速,前方就是疗养院,袁世凯住在这里,而它本身,是军方的伤员疗养院,里面有绝密的通讯线路。
袁世凯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红色的光芒和一声紧似一声的,而车速在声音的催促之下,也突然的加快了起来,很显然,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是关系到西北的事情,他没有多说,来到疗养院,没有耽误杨元钊的时间,就径直离去了,杨元钊也没有挽留,然后在司机的带领下,前往的疗养院的办公室,利用那里的加密电话,跟总部取得了联系。
1...403404405406407...75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