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正因为他们重要,所以西北比较重视这些,从人格上。风俗上,甚至是习惯上面,都非常的尊重这些外国人。这个也消弭了双方之间的矛盾,相互之间的配合也越来越密切。外国人也开始为西北不停的创造价值。
现在,难道是这种心态再一次的冒头了?杨元钊的头上。汗都冒出来了,这可不是什么好事情,西北的强大,带来了西北人高昂的士气和心态,从原来的唯唯诺诺,变得士气高昂,这是一件好事,对于西北来说,树立起大国的心态很重要,可是对于在西北工作的外国人,那可不是好事情了,双方都是傲气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冲突,而本身独在异乡的外国人,相互之间抱团,让一些小小的个人事务,很有可能向着群情事件转变。
“没有,就我所知道的,完全没有,那些外国人辞职的时候,表情不是愤恨或者气恼,反而是有些高兴!”米长青当然知道杨元钊所说的事情代表的意义,认真的回忆道,似乎脑子里面抓到了某种东西,认真的想了之后,才试着说道:“鲍勃临走的时候,似乎提到,他有了新工作,就在美国!”
新工作,杨元钊愣了一下,他这才想到,在中国而言,这些人是标标准准的外国人,他们背井离乡,来到中国的目的,无外乎是为了钱,之前也有一些,在贫困潦倒的时候,跟随者来到了西北,一旦挣到钱,就会回去,或许是这些人找到了本国的工作,工资也不低,故而才离开的,这也算正常,最多的就是巧合。
放下了心中的担心,杨元钊看着还在担心的米长青,说道:“好了,别担心了,不就是电传工程师么,我记得617电子厂有几个工程师,我让他们挪一个出来的!”
米长青知道617厂,是电子和电力的重点工厂,里面有西北一手培养的,属于国人的工程师,之前他也是这个打算,只不过没有杨元钊的首肯,他个人的能力,是不可能从617厂调人的。
人的问题解决了,米长青松了一口气,一边询问杨元钊到底来干什么,一边简单的汇报着最近的进度,杨元钊听取着米长青的汇报,内燃机项目已经接近尾声,子项目基本上都已经完成,现在已经开始了整合,只等电传项目的最后扫尾,一台实验性质的最终定型机车就会组装起来,只要通过了一系列的实验之后,就可以定型生产,西北铁路的内燃机时代,即将展开。
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内燃机研究所的实验室的位置,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其他,以往随处可见的外国人,似乎少了很多,一路上,他似乎只看到了2个,正要进去,随口多问了一句:“最近离职的外国人多么,看起来人少了不少?”
“不少啊,附近的研究所,不少外国人都走了。”
本就是随口的一问,米长青的回答,让杨元钊一震,他发现问题的严重性了,顿时没有了去内燃机研究所的心情了,外国研究员,到现在,还是西北各大研究所的基石之一,如果这个离职不是个案,而是一个普遍的,那就要出大事了。
杨元钊当机立断,把整个包头的研究所的人士负责人给找来了,统计一下过去一个月,甚至是3个月的离职人员,把最终的数据给汇总了一遍。这些人员略微的有些不知所措,任务那么重,好端端的统计这个干什么,虽然有人离开,让他们的研究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可是在深挖内部潜力和欧从外界招聘之后,还是解决了,他们不知道,为什么杨元钊这么的如临大敌。
可是统一一圈过来,特别是结果在汇总的时候,就算是普通人也发现其中的问题了,离职一直都有,不过数量极少,从1909年开始,西北拥有大量的外国职员开始,每个月大概就有80-100人离职,这个相对于数万,甚至是数十万的外国人而言,不算什么。
可是进入到1914年,确切的说,从1914年的3月19日之后,情况就发生改变了,19日有383名离职,20日有795人离职,到了今天的3月27日,更是有2253人离职。
曲线突然从一直都很平稳的状态,突然激增到现在,19日到27日,短短的八天时间之中,一共有9983名外国人离职,这些人数量庞大,分布也相当的不均衡,却遍布在西北大量基础研究和制造业工厂之中,对于工厂的生产和研究,产生了相当的影响。
“弄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可是调查了半天,离职的都走了,没有离职的还茫然不知道,什么没有一个头绪,唯一比较确定的,那就是离职的都是获得了不错的工作,合适的岗位,甚至连工资标准,都不会比现在西北工作岗位低。
杨元钊很清楚,一定有人干涉,因为西北的工资很高,西北成为世界工厂,中国制造遍布整个世界,先进的理念和先进的机器,让每一个西北的产品的利润率也很高,包头的估计,同样级别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西北最起码比美国的平均水平高出3倍左右,这样高的工资,也是这些背井离乡,远赴西北的外国人,安心工作的根本。
现在,美国居然开出了差不多的工资,还不是一个人,最少有6000多个离职者是去了美国,为6000多位工人和工程师开出3倍左右的工资,这根本不可想象,难道,是他们发现了系别的强大之处,准备过来偷技术。
西北有很多世界级,甚至是超越这个时代的技术,从这个意义上面来讲,这也算是正常的,可是什么偷技术,会这么大张旗鼓,全面的来头,说不过去啊,再说了技术不是那么容易偷的,除非是传统行业,否则任何一个超越世界平均水平的高新科技,西北都会把核心人员转换成西北人,或者可靠的,这样会让发展的步伐降低,可是西北至今没有引起列强的国度关注,也没有大规模的情报和技术的泄露,这种小心谨慎起了巨大的作用。
看着密密麻麻的人员缺少,这么大的事情,到现在还没有人汇报,他也是偶尔才发现,如果事情继续恶化下去的话,谁知道会是怎么一个结果,别到时候,包头的外国人都走光了,他还不知道。
现在是整个体系遭受挑战,1万多名外国研究员,在包头数十万外国人之中,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数字了,如果不弄清楚他们为什么走,走了到底是干什么,那么谁也别想睡着觉了。
工作人员开始忙碌,调查每一个可能的方向,情报局,进出口司,还有外事部门,也都统一行动起来,共同调查这个突发状况。(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零二十二章 找到十原因
从西北发现大量外籍人士离职,到进入到情报局调查,整个西北,特别是包头的职能部门,都迅速行动起来,最少有超过万人在下面走访,更得的人,在方方面面搜集情报,西北动员能力,在这里尽显无疑,可是即便是这样,几个小时过去了,整个局面没有任何进展,因为基本上离职的,都已经离开了包头,西北便捷的交通条件,在这一刻,似乎成为了最大的问题。目前滞留在中国区域的大概有800多人,但是距离西北最近的,也有200公里以上的距离。
西北在国内有很多的势力,可是出了西北之后,控制力就大减了,本身,石磊准备动用一部分的内线,在车站拦截住这些外国人,争取把人带回来,却被杨元钊否决了,离开了西北的范围,外国人的地位极高,稍稍产生一点冲突,很容易把事情闹大,在革命党和北洋的区域,一群中国人拿住一个外国人,这很容易会引起围观。
既然是持续不断的带面积离职潮,就肯定还会出现,到时候,在包头的范围之中,容易控制,影响也可以压低到最低。
不过,今天似乎已经要结束了,没有再传来一人离职的消息,连续的几个钟头的等待,没有任何的收获,杨元钊心情有些烦躁,索性把这件事情交给手下,让石磊带人继续的追查,争取找到头绪,,自己则进入了研究所,茫无目的的乱转。
包头城区范围之中,很大一部分。就是的研究所,一个接着一个。都是保密单位,但是杨元钊的样子。基本上每个西北人都记得的,绝大部分的西北人家里都供着杨元钊的画像,所以哪怕是茫无目的的乱转,也没有一个人阻拦,不知不觉之下,转到了位于研究所后面,电力临界研究所。
这个是在杨元钊的推动之下成立的,也算是电力行业的重点工程,肩负着未来三到五年。电力设备的更新问题,在包头众多研究所之中排名前列,每年会有6000万到8000万的投资,一共有120多位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在这里研究。
负责这个实验室不是杨元钊,,也不是一个中国人,是西北少有的外国人负责的研究所,负责人是特拉斯。这位的20世纪最天才的巨匠,来到包头之后,一直都在动力电力领域,特别是在交流电和电力领域。他的成果和研究的深度,远在杨元钊之上,在充足的资金和众多的助手的帮助之下。取得了众多的成果。
临界研究所,是在亚临界的基础上面。增加压缩的比例,争取获得更大的热转换比例。让浪费更少,更加节约能源和能级更高的一个研究,从1912年开始立项,才不过1年的时间之中,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还不完善,远没有进入到试验机的生产,多是一些子项目的积累过程。在杨元钊 提点和特拉斯天才的创想之下的,这个研究开始慢慢的推进,应该已经进入到了某种平台期了,这是一个漫长的时间,一旦积累足够了,突破了这个平台,试验机的生产就可以提到日程上面。
信步走入到特拉斯的研究所,令杨元钊感觉到奇怪的是,研究狂人的特拉斯,出人意料的没有在研究,而是有些出神的看着一份信函。这让杨元钊心中一个咯噔,有心想要去看看是什么,最终他还是忍住了,这是一个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对于特拉斯这样科学巨人,哪怕是杨元钊都必须要保持足够的尊敬,贸然的去看他的隐私,说不定会引起不好的效果,
他稍稍的等了一会,看到特拉斯还没有动作,就敲敲门。“原来是你啊!杨,你来了,又什么发现么?”特拉斯很高兴的对着杨元钊说道,作为少数几个在研究上面,能够全力以赴的支持他,在许多的领域和研究项目之上,跟他有巨大的共鸣的人,特拉斯哪怕是再不通人事,也保持了一定的善意,很热情的打招呼,
让杨元钊进门,眼神落到了信件上面,特拉斯似乎想到了什么,说道:“杨,你是为了这个来的吧!”
杨元钊略微吃惊的看着特拉斯,特拉斯丝毫没在意的把信件递给了杨元钊,说道:“我对于现在的待遇很开心,没想要换工作,更何况还是为爱迪生工作,想都别想!”
爱迪生,这个字眼在杨元钊的心中闪过,看到特拉斯没有在意,就翻开了这份信,信是手写的,或许就是爱迪生的字迹,通宵英文的他,很容易的就读了下去,信的内容很简单,不但答应给特拉斯2000万美元的投资,还可以共享包括交流电在内的数百专利,这些专利,基本上都是特拉斯在爱迪生公司开发出来的,作为爱迪生公司的员工,他是没有任何的权限的。
爱迪生是怎么样的为人,杨元钊不但是通过特拉斯知道,也是通过21世纪资讯大爆炸的时代,还是了解了一些,所谓的大发明家光环的背后,是专利商人,招聘一部分人,开发不少的专利,然后根据专利来赚钱,或许在他成名之前,有过一些伟大的发明,但是成名之后,特别是功成名就拥有财富了之后,他就是一个商人,每天做的就是如何赚取更大的利润,哪里有时间,扎扎实实的做研究,很多的发明,都是别人的成果,不过最终冠以他的名字而已。
就信上所说的,真的要实现的话,太阳从西边出来了,爱迪生会大方的给2000万的投资,还有大量的专利,这些专利都是特拉斯研究发现的,也属于爱迪生公司之中,比较出色的专利,一旦这些专利交给了特拉斯,每年会付出20万-50万之间的专利费,这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守财奴的爱迪生来说,绝对是无法接受。
杨元钊心中似乎想到了什么,脸色剧变了之后,好容易稳定住了心态,对着特拉斯问道:“这么优厚的条件,你为什么不去?”
“优厚么,我不觉的!”特拉斯摇摇头,道:“我觉得在西北很好,吃得好,住的好,最关键的是,没有人阻挡我的研究,至于钱,我不缺钱!”
就这么简单,杨元钊的心情突然间的激动了起来,他差一点点,甚至失去了特拉斯这么一个大师一级的人物,换成任何一个人,输欧定就会为这个而动心,2000万的投资额度,比不上西北,却也差不多了。
简单的就这个问题深入的聊几句,杨元钊发现特拉斯不但没有离开的意思,话语之中也表现出对爱迪生的不信任,跟着说了爱迪生几句,又询问了的目前临界实验室的进度,一说到工作的事情上面的,特拉斯似乎兴趣巨大,在他创意之下,提出了几种状态和热能转换公式,只要在未来一个月的实验之中,证明了理论的正确性,试验机随时可以制造,甚至一些设计都已经得到了。
特拉斯说的眉飞色舞,杨元钊却没有心思,只是人云亦云的附和了两句,在告了一个段落之后,就不住了,向特拉斯告罪离开。
意犹未尽的特拉斯,看到杨元钊要离开,略微的有些失望,好容易获得的成果,却没有让杨元钊很重视,多多少少有些不爽,好在杨元钊临走的时候,解决了一个问题,应用于临界状态机组之中材料,可以耐1500度以上的高温,并且耐腐蚀的轻型材料,这在试验机之中相当的重要,本身以为可能要等几个月,甚至一年多的时间,没想到,杨元钊已经弄出来了,并且告知特拉斯,最多3天,成品就送过来。
一个关键问题的解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特拉斯非常高兴,几乎放下了心中的不愉快,去做实验去了,看着匆匆忙忙的特拉斯,杨元钊深深吸了一口气,掉头就离开了研究所。
一直都没有什么头绪的情况之下,到特拉斯这边,居然有了意外的收获,爱迪生的性格来说,他不可能这么突然的给特拉斯这么优厚的待遇,他这么做要么是有压力,要么干脆是他会获得更大的好处,这背后站着什么人,那就几乎是呼之欲出。
美国,或者说是协约国的列强们,他们终于忍不住,向西北动手了的,杨元钊本以为,把数据压低,比英国低一点点的话,在目前欧战正激烈的情况之下,对方不会动手,或者说,会小动作,暗地里面来,或者干脆不去理会,这才多长时间,这一把飞刀就抵达了,直接刺中要害。
事实上,是暗地里来了,却是如此的大动作,如果说,西北的上百万外国人,除了德国送过来的,剩下的都离开的话,整个西北的大部分研究项目都会受到影响。或许,不会全盘否定或者停摆,可是大部分的项目会浪费半年左右的时间、
时间,对于西北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欧战正酣,西北必须要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五年计划,就是这样,把西北大绝大部分的潜能,都发挥到极致的前提之下,才制定的方案,一旦大量外国人的出走,这个方案降低,甚至是混乱,是在所难免了,这可不是一个小问题。(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一千零二十三章 组合拳
回到情报局,情报人员还在忙碌着,从外围打探和直接的寻找都没有什么更好的方法的前提之下,特别是没有新增人员,有人提议,是不是扩大范围,发散的想一想,看是否能够另辟蹊径,正在这个时候,杨元钊回来了,二话没说,直接吩咐,调查国外的动静,特别是美国,而且不是离职人员就职的消息,而是在美国国家层面和政府层面,看有没有倾向性的事物出现。
美国,这多多少少有些出乎了石磊的预料,可是他没有丝毫犹豫,按照杨元钊所说的去办了,过去的日子之中,杨元钊所表现出来的神奇,证明了他的实力,这种情况之下,还是听他的。
好在无线电可以联络世界,很快,电波就发送到了世界的另外一头,情报局目前已经是一个庞大的编制,在世界各地都有派出机构,这些机构24小时可以接受无线电,而接到命令之后,美国方面的情报局开始行动了起来。
静静的等待之中,一天过去了,包括刘澍等高层都知道情况了,西北的发展,一方面是机缘巧合,另外一方面,确实是科技的力量的作用,在过去的日子之中,西北一直都重视科技,更快,更高效的机床,可以生产出更加廉价的商品,这一点,是事实所证明的。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个曾经邓公提出来的口号,依然被杨元钊在西北提出来,西北的研究气氛,对于技术革新和机器的钻研能力。都是令人瞩目的,就算是普通的工人。西北全年也通过了技术革新超过70万个,其中有1%左右。是可以在全行业,甚至是全系统之中推广的,仅仅是这些,就推动了西北的工业进步,一些独特的东西开始逐步的形成。
消息还没有回来,杨元钊心中已经确定了七七八八了, 是英法美主导,针对西北的一次阴谋,原因就是之前的全体会。列强们对于中国还是相当的警惕,哪怕不是超越他们,哪怕只是有了崛起的迹象,他们就反应的这么快,亏得之前西北没有大张旗鼓,对于现在的数据做了一定的掩盖,否则,就真的麻烦了。
正是因为西北做出的种种努力,列强们发动的时间。稍稍的晚了一点,如果说的早上5年,甚至是3年,对于西北的打击就有些太大了。当时外国人是主要的支柱,虽然那些外国人都是普通的工程师,在尖端的项目之中。或许实力不行,但是帮助西北建立一整套工业体系。还真的没有他们不行。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现在西北新一代的研究员。基本上都是在研究院里面成长起来的,通过一边做实验,一边补充专业知识,一两年或许不如专业出来的,但是五六年下来,各个都熟练了,一些天赋出众的,甚至可以替代外国人的工作,在重点实验室里面,中国人基本上占据了95%。一般的实验室里面,也超过了60%。
列强们的这些做法,除了会降低一定时间的西北研究的速度,其他的影响都会很小的,甚至对于重点实验室,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的,最多调整一下,就可以了。
杨元钊稍稍放心的同时,心中也还提起来,列强们不可能就这么的简单的,肯定还有其他的方法,必须及早的调查清楚,否则,就又是如同现在这样的问题。
大概3天左右,也就是全体会议进行到了一定程度,即将结束的时候,又一侧信息回来了,美国的国会通过了一个专项的资金,打开是3亿美元左右,但是这一笔资金的投向非常含糊的,只是说职业支持资金,有迹象显示,从西北回来的那些人之中,有部分人跟这个资金有关系。
事实已经很明显了,就是政府层面的行为,1万多的工程师和研究员,每一个工资都是相当高的,如果保持跟西北差不多的工资,还进行一部分研究的话,3亿恐怕有些不够。
知道了对手是谁,这就放下了一半的心,接下来是如何应对,怎么留住人,或者说,在留不住人的前提之下,要怎么减少损失,正在这个时候,美国情报局分部那边,又传来了一个消息,美国的国会,最近通过了一项法案,限制国外进口52种产品。
按理说,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甚至美国情报局那边,也是跟前面一条同时颁布而发过来,可是经历了后世的贸易摩擦,各国因为贸易摩擦,纷纷祭起反倾销大旗的经验,杨元钊很直觉的认为是组合拳的一部分,果然,当清单到来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西北在国外畅销的产品,当然了,一些很重要,又不可替代的产品没有上榜,这些产品,多是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只不过价格较低的产品,很容易被取代,一旦进口受阻,市场分分钟是别人的了。
这可是不亚于之前的举动一样的飞刀,威力甚至还在上一个之上。西北的统计实验室里面,几乎是灯火通明的,所有的统计人员,一个不拉的全部都在的,开始统计影响,杨元钊很清楚,这是一套组合拳,调回研究员是一方面,估计是列强错误的估计了西北的科研实力,认为可能西北的成果都是在外国研究员的帮助下完成的。
诚然,在过去的几年之中,这些外国的研究员帮了西北很多,可是现在,当更随着他们的学徒和研究助理成长起来,加上西北体系化培养的学生,一步步的通过两年,三年,甚至是四年的学习,从大学课堂之中走出来,还有一部分国外的留学生,这些人成为了研究的主导,西北在基础学习和科研上面,已经追上了世界平均水平,再也不是原来那个,不重视科研和科学的国家了。
禁绝52种商品,不过是第一步,未来会禁绝的更多,西北需要作出应对,当大部分的出口都没有办法继续的前提之下,西北要如何应对,工业社会就有这一点的不好,如果生产大规模的挤压,货品卖不出去的前提之下,亏损也会产生了。
52中产品,不过是占据西北出口总量的1%左右,禁绝了之后,会影响差不多的20多亿美元的额度,对于西北的影响还不大,其中的部分产品,可以联络同盟国那边,让他们就地消化50%,剩下的,可能通过其他的渠道进行销售,损失肯定会有,而且不小。
早就对损失有些心理准备,可是杨元钊依然想看看,到底损失有多少,借助着计算机的帮助之下,大量的影响开始计算出来了,如果美国和英法继续下去的话,可能总的产品目录会增加到800-1000个设计到整个出口总量的18%,那可是差不多350亿左右的额度,会让西北收入降低5%左右。
这是一个不小的数字,西北的经济总量已经足够的庞大,5%的波幅,基本上代表了1914年前半年的增长不复存在,稍稍不慎,就会出现负增长的,这恐怕是包头起步之后唯一的一次,几年的时间,都是大发展,大跨步,谁曾想到,在五年计划颁布的现在,却遭遇了这么当头一棒。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