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时代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十年残梦
现在,哪怕革命党不想打,收了20个师的军火,很大部分已经被贪腐掉的前提之下,依然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日本人为了万无一失,甚至花费了不少的心思,在美国人的帮助下,使用美国人运输火炮的船只,那是一批快速商船和军舰的组合,用美国的海军运送日本的部队,哪怕只有2个旅团,也绝对出乎西北的预料,哪怕是无孔不入的情报局,也没有多少的收获。
刚刚过年,还没有从年味道之中走出来的革命党,关于节点城市的会议,已经在高层开了7个轮次了,在日本的蛊惑之下,再加上日本公使**裸的威胁,威逼加上利诱,心思彻底的被各个节点城市之中的财富给吸引了,日本的蛊惑和信誓旦旦,什么山东的西北军一个度破不掉,可能会被日本人全歼,什么西北已经走下坡路了,不但协约国会动手,俄罗斯会动手,到时候,北洋,革命党,俄罗斯,日本,四大势力一起把西北给灭了,共同分好处。
这是最好的机会,错过的要好几年,革命党本就无心进攻,能够守好江南已经不错了,加上年还刚刚过去,大批从铁道线上,运输过来的大宗商品,为了开春的春耕和一些商业的销售,节点城市之中囤积着大量的财物。
或许是这些财物,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能抢夺一个节点城市,之前是数亿的收获,可能现在要翻上两三倍。
革命党坐拥富庶的江南,千万级别还不算什么,收收税就可以了,但是上到亿,几个城市加起来是10亿,还是极为的吸引人,这代表着300万军队,几年的消耗。
日本人极尽言辞,革命党又被眼前的财富蒙住了双眼,双方的目的结合在一起,特别是日本人的大方,在20个师的军火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00门75炮,并且承诺会派日军过来帮助,分文不取,这些明里暗里的条件,彻底的打动了革命党,真金白银的武器,各种后勤物资,还有直接的正规军的支援,每一个都无法拒绝。
吃人家的嘴软,那人家的手软,日本人要求革命党动手,革命党被节点城市,海量的财富给冲昏了头脑,顿时,关于对西北动手,跟日本人配合到一起的结论就确定了,特别是此时,在西北参加的会议的外交人员发回的信息,他只看到了西北的繁华,一个节点城市,又怎么跟西北本土相比,5000万人口,无数财富,甚至之前不久,西北银行宣布,用1200吨的黄金作为准备金,增发一部分的西北纸币的消息,更是被日本人说的更具吸引力,黄金啊,这可比别的东西,更吸引人了,以吨来计算的,也只有世界上少数的金融国家做的出来吧。
革命党没有看到繁华背后,日本人则是居心叵测,他们的大陆计划,完全无法接受一个统一的,不停崛起的中国,必须要在这个关键时刻,打断中国的发展,他们几乎无视了繁华背后蕴藏的巨大的力量,革命党则错误的判断,让它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不过想想,在后世的史实之中,孙大炮为首的革命党,还真的是没有远见卓识著称的,不知道做过多少,以卵击石的事情,从举行起义,到辛亥成功,有组织,有准备的起义,没有一次成功的,起义就如同一排脑门子一样,几个人一合计,就起义了,前仆后继不停息,倒是几个首领,还真的是跑的快,在辛亥之前,无数起义的先烈们,居然没有几个首领,人家戊戌变法也还有戊戌六君子,可是革命党,脚底抹油的快到一定境界了。
即便是辛亥革命,也是国内的先起步,当时,所谓的几位领导,还远在日本,即便后面武汉首义之后,跟北洋嚣战于武昌,黄兴的弱智指挥和控制力,让大量的革命力量被消耗。
至于后面,临时大总统到袁世凯担任总统,从最开始的总统负责制到总理负责制,似乎都是想当然的拍脑门,之后又一次次的举起旗帜,
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打的很热闹,没有什么成果,也没有多少效用,一直到轰轰烈烈十几年之后,才在苏联和其他的势力的支持之下,在广州开辟黄埔军校,以党指挥军队的方式,这才在全国掀起了的一场新的运动。
全程参加了三天的会议,日本公使的脸上,露出了笑容,终于决定了,南方革命党庞大的战争兵器动员,加上日本人的两个旅团3万多人,没有理由不把西北的节点给拔除掉,这个西北真的是太可笑了,难道不知道把东西放在手边才是最好的,这些节点城市,孤军在别人势力范围之内,只要对方起意,几乎是致命的破绽。
革命党的动作,不可谓不大,它还是没有胆量,直接在革命党和西北相交的区域动手,虽然那里面50多个师是现成的,战斗力也稍稍的有些强大,他只敢抢了眼前,对付腹地的那些节点的,甚至因为对付的是西北这样的庞然大物,他们采用了全面的动员,整个南方区域,都展开了声势浩大抗击西北,推翻独裁和强权统制宣传声。(未完待续。)
钢铁时代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错误的选择
革命党擅长的,就是嘴上的功夫,这一点无论前世今生,都是证明过的,孙大炮,之所以叫孙大炮,就是在民国时期,提出了10万英里的铁路建设计划,他不是杨元钊,没有一体机和庞大的钢铁联合体,这玩意只是一个号召人员口号而已。
史实上面,孙中山宣布这个10年10万英里的铁路计划,不过是去全国各地四处考察一番,他的考察更像是旅游,考察而得出的计划更是搞笑。经过满清那么多年摧残而孱弱之极的中国,连发薪水都需要借款,工业基础更是低的可怜,怎么去搞?孙大炮的一本正经刊登在《建国方略》中的铁路规划简直令人叹为观止!那张十万英里铁路规划图是孙中山查阅铁路工程资料考察既有铁路沿线之后亲手绘制的草图,只要任何有一点地理和交通扯的人都规划不出孙中山的那个铁路建设伟业,以后世的工程技术也无法实现他的宏伟蓝图!
因为那张规划图与其说是铁路规划,还不如说是各大中城市之间的连线游戏更要命的是,不管两座城市之间是崇山峻岭荒原大漠,还是长江大河丛林沼泽,孙中山一概无视,直接以线段连接,仿佛是在证明他学过平面几何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公理,相信施工人员看到那么多笔直线路,上吊投河的心思都有了!
这个时代,由于西北的出现,袁世凯没有上位,孙大炮也老老实实的在南方, 控制着他的一亩三分地,也就没有机会走上全国铁路总办的位置上,可骨子里面,放大炮,自视极高的毛病,依然没有改观,他们把自己看的太高了。把西北看的太低了。
日本人当然知道,这样的全体总动员,战争的爆发就没有突然性了,这不利于攻击和扩大战果。可是日本公使和军事指挥官天然的认为的,那些节点城市,又不是什么雄城,只是一个交通节点,四通八达的。多是建设在平原地带,以日本人的实力,一个冲锋应该能够拿下,再加上革命党的摇旗呐喊,不存在任何万一的可能。
西北情报局,对于南方和北方的渗透,已经做了好几年,特别是庞大的资金投入之下,众多的人员,可以把最底层的事情给的弄得清楚。即便是中枢,除非是最核心的一部分人的会议,其他的如同筛子一样。
日本人跟革命党的前面几天的会议,因为是最高层,也没有向外宣扬,故而西北不知道,高层的革命党,还是比较坚定的,毕竟能够成为一方的领袖,何苦过来给西北做小。不是每个人都有袁世凯那样激流勇进的勇气的。
革命党把命令下达了之后,几乎是最短的时间之中,西北就知道了。几乎是几个节点,同时的得到了情报。然后通过无线电波,传送到了西北,革命党准备的一切,再也没有任何秘密了。
没等西北对革命党动手,革命党反倒先行动了的,拿到了情报的石磊。有些哭笑不得的,现在,跟北洋基本上达成了一定的意向,正在派遣大军,接收北洋的城市呢,一旦对外宣布之后,就会动用革命党之中的棋子,一举的颠覆革命党,可惜革命党不给他们这个机会,直接的先出手了。
就怕对方不动手,快300万的革命党的军队,实际上,兵员总数只有180万左右,吃了差不多100万的空饷,即便是180万的军队之中,真正能够按时间训练的,连一半都不如,即便是训练的,以革命党的军事实力,也只有少数几个科班出身在日本受过军事训练的军官,如得了西北的眼,剩下,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却要重视,再怎么说,在敌人的地盘之中,吃亏是肯定的了,每个节点城市,驻扎有一个团的西北军,差不多2500-3500人左右,在便利的交通条件之下,可以抵挡住10倍的敌人攻击,但是如果革命党孤注一掷,集中攻击其中的一个或者几个城市的时候,也会有危险,必须要调兵遣将。
当然了,在这些情报之中,还有关于日本的两个旅团的情报,日本人花费了不小的代价,用美国的军舰作为掩护,好容易运送到的南方的两个旅团,也被泄露出来了,这样的机密,革命党浑然不在意,团一级的军事官员,都可以知道,有日本的两个旅团配合战斗,虽然没有暴露出番号,可是泄露出了登陆的地点,使用的又是美国人的军舰,这两个至关重要的关键点,西北方面如果还辨别不出来,这两个旅团,就是在天津神秘失踪的两个旅团,恐怕就有些愧对杨元钊每年的大批拨款了。
虽然说,经过高层的研究,在天津神秘失踪的两个旅团,基本上不会对战争的进程产生多大的影响,毕竟蔡锷也相当的警惕,情报局在天津和山东之间的节点,也全力的运转着。
可这总是一个变数,两个旅团一天没有找到,恐怕在军事上面的应对上,就必须要做好的预留,防止这两个旅团突然杀出来,现在,一切都水落石出了,这两个旅团果然是如同蒋百里那样的,前往别处执行秘密任务去了,现在远在长江上面,在这一次山东之战之中,注定不可能发挥作用了。
这么关键的情报,石磊当然不敢怠慢,第一时间,就送到了参谋部里面,参谋部这段时间,重点一直都在山东之战上面,日军行动迅速,可是这不是后世摩步化的日军,基本上靠走,也想过使用铁路,但是最终,只有完全控制了铁路线之后,才会使用,这样,每天的行进里程,也就是在四五十里左右的,这样从天津到山东,哪怕是急行军,也要几天的。
仗是没有了,可是该做的准备还是要做,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战争本就是发挥自己的优势,减少敌人优势的一种争斗,能够在一定区域之中,形成兵力上面的优势,以一个个的小区域,逐步的累积的优势,最终就能够取得战场的胜利,这是每一个指挥员都必须要认识到。
石磊抵达参谋部的时候,参谋们正好告了一个段落,一个年轻的参谋提出了一个构想,日军以小队为单位,化整为零的进攻山东,起步点就在于,山东大部分的民众都已经撤退的差不多了,有了可以穿插的可能。
可是这个论点很快就被打的落花流水了,原因无他,游击战,本就是西北的拿手好戏,去年的青岛对日作战之中,特种部队可是在的,虽然不是全部,可河北和山东交叉的地方,又能够有多少面积,别说把一整个团撒出去,能够有一个营,就够日本的穿插小队好看了。
类似的战术演练,说是可能性,更多的是锻炼这些年轻参谋们,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参谋是西北军官体系之中一个重要的一环,按照级别和进入的时间,最低是上尉,最高是中校,只要能够在参谋这个位置上面,合格干上一段时间,然后视实力和融入程度的不同,提升半级或者一级,成为更高一个层面的军事主官,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面,除非是立下了逆天的大功劳,否则,从上尉到少校这个级别的提升,必须要过一下参谋。
参谋说起来简单,可是要接触到战略和战术设立的每一个阶段,哪怕每一个人不用全盘的考虑问题,可是一年到两年的锻炼,战术的运用和大局观,都会得到巨大的锻炼,这一点,已经在西北军之中彰显出来。
左右西北军才刚成立,没有那么多派系和山头主义,也没有积累的问题,直接提出就好了,能够增强西北军战斗力的东西,杨元钊一向是不遗余力的。
石磊在这种情况之下,走进来的,并且告诉大家,找到了另个旅团的踪迹了,这顿时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一些跟石磊比较熟悉的军官,七嘴八舌的询问,那两个日本旅团跑到哪里去了,是不是躲猫猫去了。
石磊也没有卖关子,直接开门见山的介绍了目前南方发生的一切,本身还轻松状态的参谋们,顿时郑重了起来,两个旅团的踪迹,没有多少人太在意,不过是一个变数而已,南方发生的一切,那可是大变数,直接影响到目前西北的统一全国的大局,从某种意义上说,比接下来的接收北洋还要重要。
北洋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果子,在高层和袁世凯首肯之下,随时可以摘下来,不过是快慢时间的问题,还有付出多少代价的问题,可是南方发生变故,革命党仇视西北,跟日本勾结起来,对西北的节点下手,虽然不知道是否能够攻打下节点,可是西北眼前的这个哑巴亏,是肯定要吃下。
“石局长,你继续确认一下,革命党到底是多少规模,准备针对的目标是什么!”参谋长张孝淮突然的插话说道,石磊点点头,对几个熟悉的行礼之后出去了,而张孝淮看着正色坐着众多参谋,大声的道:“好了,别坐着了,这可是大事,都给我行动起来,先把基础预案给做了!”(。)
钢铁时代 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统一契机
在张孝淮的推动之下,参谋部迅速的行动起来,大部分的参谋都直奔档案室,参谋部统率整个西北军事训练和战斗预案,依靠的就是情报和信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个孙子兵法在几千年前就提出来的,在现代战争之中,依然有效,只有明白了自己的实力,再了解了对方的长处和短处,才能够根据客观规律,确定战术,这是最科学的方法,即便到后世,也是这样做的,战争虽然因为科技的发展,变得更加多样化,出现了很多新的东西,可是如何保证自己全盘掌握的战场局势,把对方打成聋子和瞎子,一直以来都是战争双方所追求的。
情报局,军方,在过去的几年时间之中,通过各种的渠道,调集的大量的信息,不但包括了革命党每一个师的军官,也包括了大部分的战斗人员,一些技术兵种和装备,也是必须要把握到的,无数的密探和情报人员,积少成多的调查,形成了超过百万卷的资料,而这些会成为接下来的根本。
参谋们,不可能有时间,把百万的信息,全部都拿出来,进行分类组合,这没有时间,好在,参谋部把很多的工作都走在前面,在调查革命党的情报的时候,有针对的,还做过一些小小的预案,多是一些总结性质的,这些加在一起,就成为了对革命党的大规模预案的基础了。
短短的几年,西北军从一个普通的民团武装,逐步的崛起,经过了训练和装备的改变,跟所有中国军队完全不一样了,借助着无线电,先进的参谋系统,加上无孔不入的情报,很多时候在战争没有爆发之前,就已经提前做好了一系列的预案。一方有准备。一方只是仓促应对,对一切情况都茫然不知。最终的结果可想而知。
参谋部这边,拿出了之前半成品,逐步的构筑最基础的应对方法的时候,石磊继续的坐镇情报局,统辖情报局的接下来的工作。找到了日军的两个旅团,情报局在山东方面的任务,就剩下确定日军主力的进行方向和速度。防止对第一军突然的袭击了。
大军的突进,不用刻意的来观察,日本人也不会脑残到化整为零,这样情报人员的安全度大大的提升了,准确度也在上涨,他们只是负责山东河北交界的地方,一旦越过了山东的地界,就属于是战区了,不用他们出马了。第一军的侦查部队会把侦查工作接手过去,他们只是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
既然山东这边,暂时不需要情报局多做什么。只是静静的等待,等待的日军撞上山东构筑的铜墙铁壁。眼下看来,需要一定的时间,革命党又出了这么个幺蛾子,不自量力的想要挑战西北的铁路节点,虽然西北从上到下,都不认为革命党能够突破的防御,攻击到西北的节点,但是必要的重视还是要有的,很自然的把目标放在了南方。
相对于北方的北洋。南方更容易布置,北洋再怎么。也是从清王朝转变过来的,大部分的北洋军官,在清朝时候就开始带兵了,有的甚至还管理过地方,转变成北洋之后,组织结构相对比较完整,没有过多的招人,管理体系清理掉了原来属于清政府一系的腐朽的官员,可是取而代之的,则是北洋培养出来的一批官员,除了很少数心向的西北,愿意主动跟西北联系的,成为了情报人员和反正人员之外,剩下的,就只能够依托固定的城市渠道了。
故而,对于北洋,西北方面的渗透是有,却没有南方这么的厉害,用的是普遍撒网,重点捕鱼的方法。革命党这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革命党本就是因缘际会,不少不过是地方土豪,逐步的占据位置之后,各方面都不行,缺人的厉害,为了稳定地方并且保证一定的财税收入,只能够大量的招募。
如果在当时中国的三大势力之中,比人才的数量的话,西北绝对是佼佼者,不但人口基数庞大,合理而出色的培训,是人才出现的基石,趁着革命党大肆招募的档口,西北抓住这个时间,大肆安排了一批人,所以,对于革命党来说,任何稍稍扩大一点的消息,对于西北而言,都是不设防。
在石磊的坐镇之下,遍布在整个南方的情报网络,一下子从静默的状态转为了运转,这是关系到南方的一战,只要瓦解掉革命党的进攻,顺便打击到革命党的中枢,中国的统一就会完成,不是后世历史上,gmd那种的名义上的统一,西北的统一,从来都是实际上的,6年时间,培养出来的大批行政人员,加上西北银行囤积了足够的资金和物资,即便统一了之后,也不会有任何的问题,在西北出色的制度和资金的后盾之下,这些区域会很快的完成改造,并且在半年到一年之中,成功的融入到西北的体系之中。
本来,秘密跟德国结盟,会在一年之后,正式亮相,加入到同盟国阵营之中,正式的加入战争之中,当时就有了解决南方的想法,只不过要找到借口,甚至顺着这个借口逐步的蚕食,解决南方的时间点,被定位为了1年到1年半,彻底消化的时间则在两年到两年半。
现在没等西北动手,革命党就首先的动手了,不但给了西北借口,也给了西北机会,攻击的一方,总是会先出手,也会最先露出破绽,特别在双方不对等的情况下,龟缩防守才是最正确的。
情报局的情报人员,遍布在南方的各个地方,特别是已经混入到革命党内部,已经身居高位的,更是从上到下的渗透的,他们通过各种渠道获得的信息,一连串的汇报给了西北。电波在短时间,在西北和南方之间开始交流,无线电的讯号突然的上升,换做后世,双方都拥有无线电监听手段的时候,绝对不敢这么大大咧咧的发出去,哪怕是有密码也不行,一段时间的,一定区域之中,无线电讯号大幅度的上升,不但会带来的可能性,也会引起别人的重视,很多时候,只是凭借着一些可能性,就可以预判一些东西。
不过,那是在后世,无线电已经普及了,成为了军队之中常用工具,甚至到二战时候,美军的无线电普及到基层部队,侦查和破解无线电信号成为了各国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可是对于20世纪初,就连列强们的无线电都在最初级的试用时代的,革命党对于无线电领域,一无所知,它没有丝毫的察觉。此时此刻,他们还感觉到,似乎一切还都在掌握之中,他们不知道,此时西北,已经暂停了部分跟北洋的交接,随时准备前往北洋的数十万大军,被召回了20万倍,还有20万的预备役军队,被紧急征召入伍,接受北洋地盘的时间,从原来的计划的2个月左右,增加到了3到5个月,50万大军,随时待命,准备出发。
两线作战,对于有些人,或许会手忙脚乱,对于西北,没有多大的问题,经过了6年的发展,用科学的方法培育出来的一大批军官和政务人才,足以解决任何问题,至于底层的民众,西北也有足够的实力,把他们纳入到西北的福利体系之中,这对于西北稍稍不公平,可是在占领之初,大规模的福利,确实是稳定人心的不二法门,到时候,可能更快的安定中国,然后全力以赴的投入到裂土开疆之中。
西北参谋部的,灯火通明,所有值班的,或者在假期的之中的军官,都被紧急召回了。只是一个革命党,那么有什么,只是依靠战备值班就可以了,可是现在,北洋和革命党方面,双双出现机会,甚至一直都盘踞在山东的日本人也动了,西北统一整个中国的契机,在一瞬间出现了的,这还是一个在雏形阶段的机会,可是机会就是机会,只要按照这个进行下去,对于西北来说,会节约大量的精力。
中国经不起折腾了,过去的数百年时间之中,中国从世界第一的位置上面滑落下来,真实的历史上面,在一战之前,连世界工业生产份额的1%都没有占据到,就足以见得它的落后,洋火,洋灰,洋烟,洋布,洋面粉,一系列带着洋字的商品,代表着工业的全线败退,也代表了当年中国工业的悲哀。
杨元钊穿越而来是一个机会,一体机和前瞻的眼光,成功的让中国拥有了庞大的工业基础,为了免于打断这个进程,西北哪怕在1910年,就拥有统一中国的机会,却一直都在隐忍,一直到了现在,两大集团开始战队,西北考虑再三加入到了协约国的阵营之后,必须要统一中国了,哪怕因此而的失去一些东西,也在所不惜。
现在,北洋主动投靠,革命党又起来作死,两大问题一招解决,只要重兵突进,干掉革命党的大部分武装力量,统一中国就唾手可得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