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家小地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雨竹
他的家境不是非常好,京城居,大不易,他们一家都住在京城,花销不是一般的大。
全靠着积蓄和妻子做些绣品来卖支撑,但总不能做吃山空,所以他除了做些字画来卖,还想要做先生教书,好歹能多些收入。
而李石说的条件让他心动不已。
虽然要教的孩子多了些,还各个年龄段都有,但因为教学花费的时间短,这些都可以忽略不计。
方太太听到丈夫说的条件也是眼睛一亮,笑道:相公做得很好,就算我们觉得好也不能马上应下,免得被人轻看了。
方仲却不在意这些,只是问道:你也觉得好那我们就应下吧,正好,这屋子的租期也快到了,我们不用续租了。
方太太犹豫的问道:那位李老爷可说了我们住在哪儿
多半是住在安国公府吧,明天就知道了。
方仲的确是住在安国公府。
赖五让人开了东南角的一个小院,将通往府里的门给关了,平时派两个婆子守着,这样,方家一把钥匙,两个婆子一把钥匙,再在那边开一个角门,这样,那东南角的小院就成了独立的院落,两边互不打扰。
赖五从李石那里知道方仲的才学,就专门拎了两个儿子去教导,一定要听先生的话,不求你们考科举,最起码也不能叫人笑话他们是莽夫。
李毅很高兴,方仲毕竟是举人,还是山东的举子,能与他时常交流,他必定会获益良多。
李彬及阳阳和天天只觉得天空都变黑了,几乎都是世界末日了。
偏偏他们有苦说不出,三人就结伴悲伤的在木兰跟前晃悠,晃悠得木兰眼晕,道:虽然是给你们请的先生,但你们玩闹的时间也没减,只是你们在家读书的时候是跟着方先生的,有什么不懂的问题也可以随时问方先生。
阳阳和天天这才展开笑颜,连连保证,娘放心,我们一定认真读书。
李彬却闷闷的坐在一边。
木兰就让阳阳和天天去看弟弟妹妹,周春也乖觉的退下。
木兰就拉过李彬,低声问道:你怎么了
李彬眼圈微红,小声道:娘,我读书好像没多少天分。
木兰一叹,摸着他的脑袋道:你哪里是没有天分,你那是没有读书的心。你从小就聪明,你大哥背十遍才背下来的书,你只读三遍就背下来了,你大哥记一个字要天天复习才能牢牢记住,你却瞄上四五天就完全记下,小彬,你爹早与你说过,我们不求你考取功名,入朝为官,只希望你能有个庇护自己的身份。
虽然大逆不道,但世情如此,平民百姓活得太累,太苦,你又不会算计,你爹和我自然要多担心一些你。现在我们都还在,你大哥大嫂也照顾你,但以后呢我和你爹会老去死去,你大哥和你几个弟弟也会有自己的家业,你现在学习医术也是因为你父亲押着,读书也是为你父亲押着木兰有些失望的看着他,我们希望你能靠着自己的能力活下去,还要很好的活着,这个世界上,不是合乎心意就行了,你以后会有妻儿,你也得为他们负责,为他们考虑。
李彬沉思。
好好想一想吧,我和你爹也不指望着你乡试,只希望你能取得秀才的功名,以后好歹多些倚仗。
李彬眼圈微红,低头看着脚尖,心中愧疚,娘,对不起。
木兰摇头,平和的看着他,你是我们的儿子自己去好好想一想吧。
木兰的确是失望的,但接受力还算不错,不像李石,希望很多,失望也就越大。
李彬失落的往外走,他又叫父亲母亲失望了。
李毅脸色铁青的看着他,李彬懦懦的叫了声大哥,李毅一把拖着他走,进了书房,忍不住抄起桌上的戒尺就劈头盖脸的打下去。
李彬大惊失色,忙伸手去挡,李毅更气,直接抓住他的手臂,你还敢挡,你还敢挡,你知不知道,爹娘为你操碎了心,就是阳阳和天天都没叫父亲母亲如此过当初我们连饭都吃不饱,现在什么都有了,你又不是个蠢笨的,为什么就不肯好好学为什么
李毅质问到最后,自己倒先哭出来了
为什么
他当然知道为什么,因为李彬小时候饿狠了,饿伤了,吃,几乎已经成了他的执念。
他懊悔,他恨李彬不争气,但更恨自己小时候没有保护好弟弟,才叫他变成现在这样。
李彬看着痛哭失声的大哥,一时有些无措。
李毅抱住他,哭道:你就只当是为了我,认真读书,认真学习医术,你喜欢美食,我们都不拦着你,只是,你该为自己,为自己的妻儿留条后路,别让你的子孙步了我们小时候的后尘。
李彬想起小时候那种饿到骨子里的感觉,打了一个寒颤,眼神渐渐坚定起来,大哥,你放心,我一定会认真读书的,你回去乡试的时候我跟你一块儿回去。
李毅心中才略有些安慰,从此也更加的关注李彬的读书情况。
李彬的确很聪明,读书不出彩,不过是没有心罢了。
就算他前一刻发誓要好好读书,但真要读的时候却又受不住苦,看见吃的,就忍不住移开了视线,一来二去,学习上更没有进益了。
但现在他被利益的那番话吓到,加上不愿李石木兰失望,又有李毅和阳阳时时的监督,苦下心来认真的读书,倒是进步了不少。
而此时,太原的李江又拿出李石的信看了又看,对站在下面的长子道:你大伯写信来叫你去京城念书。
李旭明迟疑,父亲,我要是去了,那您怎么办
李江好笑,什么我怎么办爹爹自然是留在这里的,现在是问你是否愿意过去。
李旭明不是很乐意,我在家里读书就好,先生和爹爹就教的很好啊。
李江摇头,那如何能一样,京城里学子云集,先生更是才高八斗,是我们所不能比的。李江顿了顿,道:而这件事只怕还是你母亲提起的。
.





农家小地主 第468章 齐聚
.
大哥在信中虽然没写明白,但其中隐隐透出对妻子和王氏的不满他却是留意到了。
如果只单纯为旭明和鸣儿进京入学的事,大哥不会生气,他与苏文一直被大哥嫂子当孩子看,而对于旭明和鸣儿,不仅是当作侄子,有时候还是当作孙子一般来教养。
每年送到太原的东西可不是假的。
而能让大哥生气的,无疑就是因为嫂子了。
也不知道傅氏和王氏是怎么提的,竟然叫大哥写信时语气如此不满。
李江心中如同堵了一块石头般难受,见儿子不愿去京城,心里更加不悦。
但他知道不能牵连儿子,因此摸着他的脑袋道:你大哥他们几个都在京城,又有你大伯和大伯母在,你去了京城也不怕没人照应,我给你请的先生虽好,但哪里比得上京城的爹爹也忙,十天半个月的抽不出空来。
李旭明委屈的红着眼眶,可,可我不想离开父亲。
李江心中也有些不舍。
李旭明是他的长子,以前他为了政务对这个儿子多有疏忽,让他养成了胆小怯弱的性子,后来被嫂子骂了一顿,又被大哥教训,这才亲自将长子接到身边教导,不仅是学业上,这几年孩子的起居也是他照管的。
自从发现妻子不适合教育孩子后,他早早的就把孩子带到外院去了,可以说,现在李旭明对他的感情比对傅氏的还要深厚。
但就算再不舍,为了儿子的前程,李江也只能送他去京城,何况,大哥嫂子都在那里,他很放心。
最后,李江承诺,每年都会去接他回来,李旭明这才恋恋不舍的答应下来。
李江如今有了三个儿子,最小的那个才摇摇晃晃的会走路,知道大哥要离开,也是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而老二却抱着哥哥大哭起来,死也不叫他离开。
李旭明也红着眼睛提议带弟弟走。
李江自然不答应,二儿子才多大
去了京城也进不了书院,吃喝拉撒都要叫人伺候,嫂子才生了孩子,一大群的孩子都要大哥嫂子照顾,他怎么还敢送二儿子过去
二儿子一哭,小儿子也跟着闹起来,李江头痛起来,就算已经有了养儿子的经验,三个这样闹起来他还是有些适应不过来。
李江痛定思痛,快手快脚的给李旭明收拾好东西,就叫护卫护送他去了京城。
而在河间府的苏定却没有这么多顾虑,收到了信就快活的跑去找儿子,告诉他,他不日就要去京城念书了。
苏鸣看着高兴的父亲,嘴角抽抽,抹了一把脸上的汗,丢下马鞭,扬头道:去京城我也能骑马吗
苏定一巴掌拍在儿子的肩膀上,放心吧,京城的书院什么都学,骑射自然也是学的,何况你三哥有一个武学师傅,你可以跟着他一块练武。
苏鸣心中的那点不乐意立马消失,马上应承道:那行,爹你给我收拾行李吧,我明儿就启程。
苏定瞥了他一眼,哪能这么快你东西多着呢,最起码也得有两天的功夫收拾,你先把自个最想带的东西收拾出来,我给你选护卫去,你的小厮也要带上,要是在京城打架了也能用上,不过京城权贵多,能不动手还是不要动手。
苏鸣应承下。
等到妞妞知道大弟要去京城的时候,苏定给儿子的行李已经收拾了一半,她跑来找父亲,跺脚道:爹,大弟要去京城你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
苏定歪头,我没告诉你吗
妞妞瞪大了眼睛问,你什么时候告诉我了
苏定不好意思的摸摸鼻子,哦,这几天北边有人下来打草谷,我一时给忘了。
妞妞翻着白眼道:现在四月,正是播种放牧的时候,谁有功夫下来打草谷爹,你说谎也太没有水平了。她眼珠子一转,道:我也要去京城。
不行,苏定想也不想就拒绝,你娘在京城,你大弟也要去京城,你小弟和你爹还在这儿呢,你走了,我们俩怎么办
妞妞果然犹豫起来,哭着脸道:可我想去京城。
苏定挥手道:这有什么难的你姑跟姑父都在京城,等以后总有机会去,可现在不方便,你得留下来照顾我和你小弟。
妞妞歪头想了想,也觉得照顾父亲和小弟更加的重要,勉为其难的答应留下了。
苏定回去给李石和木兰写信,让他们教育苏鸣的时候该打打,该骂骂,又拿出李石写给他的信仔细对照一下还有什么没留意的,这一看心情就不太好了。
先前他的注意力只放在儿子要去京城念书上,也就没留意后面写的,这下再看到,儿子要去京城的喜悦也去了一半。
姐夫让他写信叫心敏回来,还说让他多教教心敏,是心敏在京城闯祸了
但心敏最稳重,心思又细,怎么会闯祸
苏定无端的想起姐姐来。
他顿时有些烦躁,他虽然粗心粗肺,但并不笨,他不愿意去想,并不是想不到。
想了想,又拿起笔来单独给妻子写了一封信,把儿子苏鸣招来,将两封信交给他,这是给你娘的,这是给你姑姑和姑父的,你到了京城就让你娘赶紧回来,我们一家三口还等着她回来照顾呢。
苏鸣抽抽嘴角,接过信塞怀里。
苏定就拉着儿子忆苦思甜,当年你爹我就是被你大姑和姑父一把拉扯大的,他们把你们也当成自个的孩子,所以你去了那边要听你姑父姑母的话,要友爱几个哥哥,知道了吗
苏鸣板着脸应下了。
苏定掐掐儿子的脸蛋,你这板着脸的样子怎么就这么像你二伯呢
苏鸣眼睛一亮,我真的像二伯
苏定瞪着眼道:像李江有什么好的,你好好的爹在跟前不学,非要和他练什么板脸功
苏鸣不理他,问道:我去京城念书,那四哥去不去
去,他只怕还早你一步到京城呢。
苏鸣更开心了。
太原与河间府不远,所以李江苏定两家时不时的聚一起玩,更别说逢年过节的时候了。
因此两家的孩子也时常能见一面,而他们两家在这北地也只有彼此是家人亲戚,也就比别家不同。
苏鸣和李旭明很能玩到一块,算是好兄弟,好朋友。
京城这边,直到方仲住进国公府,傅氏和王氏才知道李石已经写信去叫人送儿子进京了,忙来木兰这里打听消息。
木兰才给两个孩子喂完奶,闻言一愣,然后拍着脑袋道:瞧我,这几天光顾着孩子了,竟忘了告诉你们了,李石给几个孩子请了个先生,是举人出身,以后就在东南角小院里,等明明和鸣儿到了就跟着方先生读书,直到考进书院为止。
王氏微微着急的问道:姐夫什么时候写信叫鸣儿进京的又说了什么时候到吗
木兰算了一下,道:应该快了,我已经叫了婷婷收拾屋子了,孩子们来了就住在你们现在住的院子里。
傅氏犹豫的问道:信是大伯写的
木兰点头,我前几日心神都在孩子身上,所以没顾及到,因为不知孩子们读到了哪里,自然是越早接进京越好。
傅氏强笑了一下,事情虽然照自己想的那样进行了,但相对于木兰,傅氏有些害怕那位大伯。
虽然他们见面不多,甚至都没说过几句话,但傅氏总觉得李石不是很喜欢自己,看着自己的眼神似乎有点冷冷的。
王氏却没想这么多,只是高兴儿子到了,主动去找婷婷布置儿子的房间。
等李旭明和苏鸣到的时候,他们的房间已经焕然一新。
李旭明还记得当年带着自己玩的哥哥,所以看到李彬和阳阳很自然的露出笑脸,他对天天也还有印象,上前捏了捏他的脸。
天天拍掉他的手,眼睛看向和他差不多一样大的苏鸣,你就是六弟吧
苏鸣牙疼了一下,当年苏文觉得儿子一人序齿太孤单,非要领着他插进去,所以就排行老六了。
因为李苏两家的称呼一向混乱,苏鸣已经习以为常了,但看明明比自己还矮一丁点的人叫自己六弟,苏鸣还是不太高兴。
木兰则拉过苏鸣看了看,笑道:你爹是怎么养的你你天天哥哥比你还大两三岁,看上去却比你还小些。
苏鸣自得道:爹爹说我们吃的是大白馒头和大块肉,所以长得快些。
许氏赞赏道:这话说的不错,你两个小叔叔就是吃得多才长这么壮的。
苏鸣一愣,不明白自己怎么又多了两个小叔叔。
许氏微微一笑,招手叫来赖旭和赖智,正式为他们介绍。
赖旭和赖智都抬高了脖子骄傲的看着他们。
他们几个岁数都相差不大,但他们两个的辈分却高众人一头,心里高兴得不得了。
木兰看着目瞪口呆的几个孩子,笑着拍他们,好了,现在先去见见你们叔祖和大伯,回来再去玩。
两个孩子到前面去见两个大家长,阳阳带头跟过去,一群孩子,包括李毅都跟着去看热闹去了。
屋里一时冷清下来。
傅氏和王氏一直没机会和孩子说上话,此时忍耐着坐下陪木兰说话。
木兰则挥手道:行了,你们也回去吧,一会儿孩子就回屋去了,你们和他们说说话。
傅氏和王氏都松了一口气,行礼告辞。
许氏看她们退下,也不介意婷婷还在场,就问道:李石打算送她们离开
今天朋友外出不小心叫车蹭了一下,我陪她去医院,很晚才回来,因此今晚只有一章,明天会想办法补上今天的,很晚了,姐妹们也快睡吧
.




农家小地主 第469章 剖析
.
木兰笑容不变,道:江儿和阿文在那边也要人照顾,何况各家家里还都有孩子呢。她们出来的也够久了。
许氏看了木兰一眼,捏着她的脸道:你倒是和我打上马虎眼了。
木兰微微一笑,大家都成家立业了,只要他们日子过得好就好,我和李石也没什么好介意的,能帮的我们自然会帮,不能的,就靠他们各自的本事了。
儿女都是债,你也就现在说的好听,打量我不知道你做的那些事
木兰只是一笑。
行了,我不和你说了,反正我只要管好我家四个爷们就行了。许氏起身告辞。
木兰带着婷婷送她到而门口方才回转。
木兰慢慢的走着,婷婷落后她半步,木兰问:你这几日感觉身体如何了
已经好多了,手脚不像往年那样冰冷冰冷的。
那就好,再调养一年,你们再慢慢要孩子。
婷婷抬头去看婆婆,见婆婆面色平和,松了一口气。
木兰见了就笑:你不用着急,当年我调养身体的时间可是比你还长呢,我到二十岁上才生了阳阳,小毅现在也正在读书科举,你们晚一些要孩子也没什么。木兰顿了顿道:孩子出生后易夭折,就算是大户人家,也几乎家家都有夭折的孩子,除掉各种原因,太早生孩子也是一个,你们年纪大一些也好,孩子生下来也容易立住。
是,我们听母亲的。
家里现在孩子多,伺候的人难免不足,回头我与婶婶说一声,我们或从国公府的庄子上,或是从外头买些下人回来,你也要学着把家里的事情交给下人来决断,不要事事亲力亲为,不然再好的身子也会弄垮的木兰低声说着持家之道。
婷婷认真的听着。
婷婷嫁进们后就跟着李毅到京城,没来得及和木兰学管家之道,而木兰管家的方法和她母亲以前教她的有些出入。
婷婷也知道其中有利有弊,但正如木兰所说,她现在最要紧的目的是养好身子,不管是以前现在还是未来,她都不应该将太多的精力浪费在管家上。
婆婆管家的时候,家里一件事不少,但下人没几个,行事却井井有条,而且,婆婆也只每天抽出两刻钟询问各项事情,碰上节日或过年祭祀等的大事,每天也不过两个时辰就完了,剩下的时间全都是自己的。
婷婷不是不羡慕的,现在见木兰愿意教,她自然要认真的学。
那母亲屋里要不要添几个人还有弟弟们屋里,总不能还叫小坠一人负责。
木兰想了想,道:我屋里选两个丫头吧,小彬年纪大了,还是别放丫头了,再给他选一个小厮听差,阳阳天天两兄弟那里添一个小丫头,剩下的事情他们自己能做,身边也有小厮帮忙。剩下的,你做主吧。
婷婷犹豫,母亲,京里像我们这样的人家,每位少爷身边都至少有两个大丫头,四个二等丫头
我们不是那样的人家,木兰打断她道:一个人哪里需要这么多伺候的人最下面的丫头不过是反过来伺候那些一等二等的丫头吃穿方面,阳阳和天天都能自己动手,洗漱也有小厮打水,我们这样的人家,最忌讳的就是孩子娇养,我看现在的日子就已经很好了。
只怕四弟和六弟不太适应。
那就慢慢的让他们适应。
李江和苏文都知道家里的规矩,所以这次来的时候只让儿子带了个小厮,余下的一个没有。
而傅氏和王氏也没这方面想,丫头国公府自然会安排的,就算许氏不安排,木兰和婷婷也总会安排的,她们更关心的是儿子学习和入学的问题。
也因此,很长的一段时间后她们才知道她们的儿子在京城过的是怎样的苦日子。
李旭明和苏鸣和各自的娘亲说了半晚上的悄悄话,又和兄弟们熟悉起来,李石这才带着一溜八个孩子正式给方仲见礼。
八个孩子,都能组成一个班了。
方仲也不过感叹一下,就忙让孩子们起来。
其中,李旭明和苏鸣是要重点介绍的,因为未来四个月内,他的主要学生就是他们两个,其他的孩子都还在书院上学,他只需偶尔给他们指点一下功课就行。
李旭明比阳阳低一年级,苏鸣看着比天天大,但其实上的是小班,比天天都还低两个年级,没办法,他的年纪也最小。
等两个孩子习惯,和李石木兰也渐渐亲近起来之后,李石就示意傅氏和王氏可以回去了。
傅氏和王氏脸色微僵,都有些不太情愿,但对着李石,她们没敢说什么,转身却来找木兰。
木兰看她们俩人一块儿拜访,微微一叹,看向门口,傅氏和王氏疑惑的回头看,李石就青着张脸站在门口。
王氏脸色微白的低下头,她总算明白自己错在哪儿了。
想到李石对木兰的疼爱,张了张嘴,到底还是什么都没说。
傅氏也明白过来,脸色难看起来。
王氏拉了拉她的袖子,就想退出去,谁知木兰却对李石道:你不是要和先生去太医院吗快去吧,家里有我呢。
李石皱眉看木兰给他使眼色,冷冷的看了一眼傅氏和王氏,低头和木兰道:你刚出月子,别太累着了。
知道了,快去吧。木兰推着李石离开,才回身对傅氏和王氏道,坐下吧。又看向两人身后的丫头,你们都下去吧,我和你们太太有话说。
几个丫头怯生生的看向傅氏和王氏的,得到认同后方退下。
木兰见了叹道:你们明明都这么聪明,却偏偏有时候泛起糊涂来。
傅氏委屈道:嫂子不知道,我们家没什么根基,太原城中盘踞着几家大族,二爷在那边难做呢,不说其他,每年输送给北军的粮草就需要二爷调度,大前年,老爷刚去的时候更是碰上战祸,要不是军中的赵将军还明事理我傅氏红了眼眶,虽没说完,但意思表现的很明显,我也是想给二爷找几个助力。
木兰皱眉,江儿那样就做的很好了,上面最忌讳臣子结党营私,何况江儿和阿文都处在边关,木兰顿了顿道:就算现在太原已不是边关,但那是由西进京的最后一道门户,其重要性不需要我再说,圣上对那边的防备更甚,江儿不仅要做一个能臣,更要做一个忠臣和直臣。
1...197198199200201...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