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家小地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雨竹
而且,物以稀为贵,总也有人喜欢不一样的。
许太太婆家本就是经商的,只看到这个,许太太就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一问才知道是自家姑母送的,这也不难,她备了礼物上门来问,却又扯出了这位苏夫人。
许太太从自家姑姑那里知道苏木兰是二品夫人,单给银钱自然是看不上的,所以许太太想拉苏木兰一块儿入股,这样一来,苏木兰只需出技术,他们家负责其他的事,这项上的收益她给她五成。
关键不是那技术,而是苏木兰的关系。
她努力了这么多年,也就是能在这位远房姑姑的面前混个脸熟,想要求她帮忙却是不可能。
可苏木兰不一样,听说安国公很重视这个侄女,当作女儿一般,姑姑和她的关系也很好
若是能通过这门生意搭上她背后的关系,别说五成,就是六七成他们也愿意给。
木兰却只是笑笑,不是什么要紧的方子,你要是想要,回头我写了给你就是。
那怎么行再不要紧也是夫人的,这分红您是一定要拿的,不然我回去公婆要说我欺负人了。许太太说了一句玩笑。
木兰只摇头,我们家不做这些生意的,而且,太太给的分红也太多了,只是一张方子,顶了天去占两成。
许太太立马道:那就降到三成,如何
木兰只摇头。
许太太无奈的看向姑姑,就算是不同意,也要找其他的说辞,这位苏夫人还真的如传闻中的一样直。
许氏喝了一口茶,柔声道:这件事木兰自己也拿不定主意,总要他们夫妻俩商量着进行,你先回去,等他们拿定了主意我再下帖子请你过来。
许太太只好告辞。
等人走了,许氏才笑问:你怎么不答应我看那罐头很好,是笔稳赚不赔的生意,何况,你只出方子,又不用其他的投资
你也知道方子,那你怎么不应承下来
许氏很光棍的道:那方子是你的,我虽知道,也没有强占的理儿。
我们家只做药材一类的生意,其他的生意是不会插手的,何况,许太太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哪有一张方子就占五成收益的。
许氏沉吟片刻,道:我这侄女,别的我不敢说,人品倒还信得过,虽然钻营了些,但守信承诺,你若是想做这门生意,还是能做的。
我回去问问李石的意思。
李石自然不会做,他本不是用心在经商上的人,医馆开了一家又一家,药材生意也做得风生水起,但他几乎都不怎么管,只确定了大方向就交给底下的人做,自己只管做大夫。
这药材的生意都做不完,又怎么会花费心思在其他上面
不过,他也不会白叫人占了自家的便宜就是了。
舅舅一家都在保定定居下来了,大舅哥把舅舅一家都赎了军籍,现在已是良民,只是家中资产有限,我想,他们要是愿意,不如和舅舅他们合作,不多,只两成的收益就够舅舅一家一年的嚼用了。李石说的是在保定的钱舅舅一家。
木兰眼睛一亮,孩子洗三和满月,那边都送了礼过来,我一直想什么时候能有空过去看看舅舅呢。
李石笑道:现在舅舅一家已经是良民籍,除了有差事的大表哥,其他人都能自由行走,我猜,孩子的百日他们肯定来,到时你再和他们说。
木兰犹豫,这还有一个来月的时间呢,是不是拖得有点久。
做生意哪有一触而就的,你那方子什么水果都能做,错过了这季还有下季,何况,这样的大事,总要舅舅他们过来亲自与许太太商议才是。
那我先写信去和舅舅说一声。
李石笑着点头。
木兰的大表哥钱东明在赖五的支持下已经做到了四品参将,也因为他升官才有能力给一家人脱离了军籍。
钱舅舅干脆从军中匠籍提升为良籍,一家人总算是不再受军队管制,可以自由行走了。
以前,就算京城与保定很近,他们也没能进京走亲戚,就是因为他们是军籍,无令不得擅自离开驻扎地。
但钱东明虽然升官了,俸禄却没有多少,钱舅舅为了儿子不落人把柄,到了保定后就不接私活了,加上家里三个儿子都要娶妻生子,日子过得就有些紧巴巴的。
亏得有每年木兰送到保定的节礼和银子,他们三兄弟的日子才慢慢说定亲事好起来,但就是这样,离富裕还是差一段距离。
所以,钱东明一边想要打仗,一边要害怕打仗。
打仗意味着升官,也意味着发财,有战事的时候,战场上的收益有一部分是会被截留下来私分的,而各人有能力私藏下来的,只要不过分或不被人发现,那些财产就是自个的。
当年他们家在辽地为罪奴的时候日子之所以能过得不差,就是因为他救过服侍的参将,从而能随他上战场,战功他是不指望,但从战场上顺下来的东西,只要藏的好,就是他的。
当年过日子有一顿没一顿,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死,所以他的胆子也大,每次都冲在前头,下手又狠又快,有一次他们冲进辽军的一个营地,他偷眼瞄到几块金子,就快速的藏在了裤兜里
现在他们三兄弟都成家立业了,孩子也生了一串,但也因为人口的增加,父母的老迈,他和两个弟弟的收入即使都多了,日子也没比当时好到哪里去,因为没有战事,他得到的都是死俸禄。
木兰每次来信都附有银票,但他们兄弟三个总不能老叫表妹接济,所以这次收到木兰的信叫他们进京去商量一笔生意,钱东明想也不想就把幼弟钱东胜找来,我这边走不开,家里还要有人照应,所以你二哥得留家里,京城那边,就由你和你媳妇送爹娘过去,这笔生意不管成不成,你都留在京城看看,你机灵,若是能找到一两个活计自然是最好的,我们家里的几个孩子眼看着一天比一天大了,再过几年也要说亲了,总不能连聘礼和嫁妆都备不出来。
钱东明抓抓头,将这重任放在了幼弟身上。
钱东胜想了想,道:大哥你放心,京城机遇多,又有表姐和表姐夫照顾我,总能找到出路的。
钱东明点头,走吧,我们去和你二哥说说,然后再去找爹娘,这次去京城,顺便给表妹的几个孩子带些东西去,自从阳阳出生,我们几个做表舅的都没见过。
钱舅舅听说要去京城,就忙把放在后头杂物间的木马找出来,这给木兰带去,给她几个孩子玩。
爹,阳阳都会骑真马了,哪里还会稀罕这个
钱舅舅瞪眼,阳阳会骑了,不是还有天天和朗朗吗给他们玩。
钱东胜顿时缩着脑袋不敢再说。
钱东胜的妻子左氏很高兴,在屋子里兴奋的团团转,问道:我们要在京城住多久要带多少东西过去
随便带几套衣裳就行了,等我们进京天气也变了,到时候再买就是了。钱东胜不在意的道。
左氏就嗔怪道:这衣服去年才做的,哪能又做家里哪里这么多银钱若是呆的久,我就把秋天的衣服一并收拾了,不然到时候还叫人寄过去,怪麻烦的。
这些衣服,你就是拿去了也未必穿得上,表姐在那里呢,到了那里她自会安排的,你带上这些也是占地方,都留着吧,带几身要穿的就行了,不过给表姐表姐夫和外甥们的东西要多带些,不拘什么东西,好玩的,好吃的,都带上。
左氏拿着衣服有些不甘愿,那,那也不能全依赖表姐啊左氏看了一眼外面,低声道:昨天大嫂还和二嫂说,总是靠着表姐不成样子呢,现在爹娘还在,两家的情分也深,自然是没问题,但以后等我们也老了,这么多孩子怎么办
所以这次我是去京城找门路的,钱东胜也不瞒着妻子,低声将木兰写信的内容告诉她,这次若成,家里至少能宽松一大半,也能找着机会给孩子们攒几个钱。
.





农家小地主 第473章 相见
.
左氏犹豫着,那也不能就这样去只带几件衣服,多丢人啊,何况,那位表姐她只听说过,从未见过,第一次见面就这样
钱东胜没多想,挥手道:带去了又不穿,这不是浪费功夫吗我说不带就不带,留在家里,回头叫二嫂改改还能给家里的几个孩子穿呢。
说到这个,钱东胜又忧愁了,青姐儿再过几年就要说亲了,家里却还没开始给她置办嫁妆呢,几个男孩能等,女孩可不能等。
青姐儿是二哥的孩子,也是家里的长女。
左氏见丈夫愁得眉宇间的皱眉都显出来了,忙道:等到了京城就好了。
钱东胜点头。
钱舅母赵氏也在和钱舅舅说这事,我想把青姐儿带上,她今年八岁了,再过几年就要说亲了,家里的条件你也见着了,跟着我们去京城,和她表姑呆一段时间,说不定能学到一门手艺,到时候也好说亲。
钱舅舅抽着旱烟不说话。
赵氏边收拾东西,边道:几个孙子年纪大些不要紧,再不济,就和他们爹一样,以后靠自己本事娶媳妇,可姑娘家不能耽搁,嫁妆也不能少,不然她们到了婆家要难过的赵氏的声音低下来,好在我们家就三个闺女,再多,只怕真的要养不起了。
钱舅舅抽烟更凶了。
赵氏被呛了一下,就一把夺过烟枪,怒道:我说的你听到没有。
听到了,不就是给青姐儿攒嫁妆吗我现在是良民了,回头我就出去找私活
你可别出去,你都多大年纪了还接活存心想害死你儿子赵氏说到这里抹了一把眼泪,要不是我们老两口拖累,家里也不能这么难。
行了,行了,钱舅舅拍着老伴的背,道:回头我去求木兰,让她给老二老三找个差事做,慢慢的攒,还怕攒不出三个闺女的嫁妆
赵氏这才擦干眼泪,哽咽道:你先别和她说,看老三能不能找到出路,这几年她帮着家里不少,总不好太过麻烦她
钱舅舅点头。
钱舅舅和钱舅母早年熬坏了身子,在保定安定下来后就生了两次大病,每次都花光了所有的积蓄,那时候钱东明官职还不高,但好在有战事,再和同僚借一些,所以熬过来了。
后来又有木兰逢年过节送上来的钱和东西,日子倒也不太难过,但后来钱东明升官,针对他的人也多,钱舅舅和两个儿子就不敢再往外接私活,只能做军队下发的木工,但那样一来,得到的工钱不足做工的十分之一,就算有钱东明在那里,价钱也被一压再压。
他只是一个参将,上面还有将军与都督呢。
而且,三个儿媳妇都太能生,几乎三年就能抱俩,全家连着三个闺女,孩子足足有十一个,半大的孩子吃穷老子,亏得当年李石花钱在京郊和保定给钱东明买了几十亩地,不然,他们日子更难。
他们家吃饱穿暖不成问题,但要想达到和钱东明身份相当的家资几乎不可能,就是因为吃饭的人太多,干活的人太少。
钱东明的长子今年才九岁,最小的那个才两岁
钱舅舅要带着青姐儿上京,兄弟姐妹们都羡慕的看着她,但却没人也闹着要跟去。
青姐儿红着脸低头,钱东信的妻子田氏松了一口气,脸上满是笑容。
钱舅母道:你给孩子做两件新衣服带上。
田氏笑着应下,从家里拿了半钱银子去买了布料,和大嫂赶了一个晚上做了两套裙子。
田氏低声教导青姐儿,到了京城要听祖父祖母的话,要机灵些,和表哥表弟们相处要尽量相让,知道吗
青姐儿低着头,有些胆怯的道:娘,不能不去吗
田氏着急起来,傻孩子,这是你的福气,你几个兄弟妹妹求也求不来的,怎么不去呢你表姑是个有福气的人,又能干,你要是能和她学得两成的本事,再得了她的欢心,你以后还愁什么这是你祖父祖母疼你,你可不许犯浑。
青姐儿被教训了一通,第二天走的时候眼睛还是红的。
钱东信看了怪妻子,这都要走了,你何必说她。
你一边去,我要是不说,她到了表姑那里犯错了你担着田氏见他们马车消失了,就推着丈夫要他去上工,回来的时候看能不能找到私活,接个单子。
钱东信应下了。
保定到京城并不远,一大早出发,傍晚的时候就到了。
赖五拍着钱舅舅的肩膀大笑道:老哥,咱们兄弟也有三年没见面了吧
钱舅舅笑道:是有三年了,上次你给我带的酒不错。
赖五眼睛一亮,我那儿还有,晚上我们兄弟俩好好喝一杯。
钱舅舅正要应下,钱舅母的眼刀就飞过来了,赖五看过去,李石也笑盈盈的看着他,顿时摸摸鼻子,不敢再提酒的话题。
但李石却不放过他,赖五叔,您的肝病才好了一些,最好还是不要喝酒,要想喝酒也不难,我开两个方子,喝之前喝一碗药,喝酒之后再喝另一碗。
谁说要喝酒了,我是和你舅舅开玩笑的。
李石顿时满意了。
赖五却和钱舅舅抱怨,以前许氏都不管我,李石一来,把我的酒都收了,偏他鼻子灵得很,我只要一喝酒他就能闻到,不问缘由就给我灌药,那些药赖五很嫌弃的皱眉。
钱舅舅哈哈大笑,他也是为你好。
我这半辈子就只有这些个爱好了。
钱舅舅有些伤感,这是个好爱好他却除了做木工,不敢有其他的爱好。
赖五没听出来钱舅舅的伤感,只是高兴的应和,可不是个好爱好
钱东胜上前给李石见礼,叫了声表哥,然后很混的笑道:表哥,你说咱们两家这亲戚论的,是跟着你这边叫表哥表嫂,还是跟着我表姐那边叫表姐夫或是各叫各的
论血缘关系来说,李石比木兰还亲些,但就亲情关系论,却又木兰那边比较亲。
李石看了他一眼,笑道:怎么叫都行。
那我就怎么顺口怎么来了,表哥,我们住哪儿
离我们住的不远,我带你们过去。
有门口接着外头吗
李石摇头,不过绕到小毅那儿有个角门通往外头。
钱东胜就哥俩好的搭着李石的肩膀低声道:我也不瞒表哥,这次来京城是找活干的,这住在安国公府不方便,最多住五天,我们就是要搬出去的。
李石挑眉,以眼神相问,住在这里为何就不方便。
钱东胜看了一眼淌眼抹泪的女眷一眼,拉着李石到一个角落,道:这是安国公府,真要谈生意,找上门来的多半是冲着赖五叔这块招牌,实话告诉表哥吧,我们家不能占他家太多便宜。
你和表姐也就算了,算是一家人,占你们的便宜我们心安多了,和赖五叔这边,也就能说是同乡,顶天了也是念着表姐这边的情分,我们在保定一大家子呢,真要巴上赖五叔,这天大的人情到最后都得你和表姐给我们还,钱东胜压低了声音道:俗话说好刀要用在刀刃上,我们这一大家子把情分都磨光了,以后你和表姐有个什么事要求上门来可就不好开口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不管多苦他们都从不告诉木兰,就怕木兰会叫赖五照顾他们。
有什么事情也从不求到赖五这里,赖五到了保定,都是好酒好肉的款待,让他看到的都是最好的一面。
李石眼中精光一闪,道:你们要是不想在国公府里住也行,我和你表姐在外头买了一个三进的宅子,刚收拾好,你们可以搬到那儿去,关键是那里和这边离得不远,就隔了两条街,抄近道走个三刻钟就到了,坐马车也就一刻钟左右。
钱东胜眼睛一亮,真的
李石点头,明天我带你去看看。
钱东胜笑容满面的应下。
木兰喊李石,你们在说什么呢快过来见见舅母。
木兰的眼睛有些红,手还紧紧地抓着钱舅母的。
李石忙上前见礼,道:舅母。
好,好,石儿越长越好看了。
木兰扑哧一声笑出来了。
李石面色不变,但耳朵尖也有些泛红,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狠狠的瞪了木兰一眼,眼中表达的意思很明显,晚上小心些。
青姐儿转了一圈下来,手里攥满了见面礼,其中许氏给的最贵重,一对润泽的玉镯子。
许氏摸她的手,发现手掌中有茧子,就知道这孩子在家里没少干活,心中一软,就把手上的玉镯子给脱下来套上去了,先前准备的见面礼就用不上了。
这一队玉镯子,青姐儿自然是戴不上的,但放好了等以后用,可是贵重东西。
这让左氏有些担心,因为他们给孩子准备的都是普通的银长命锁做见面礼。
婷婷上来道:母亲,饭菜准备好了,摆在哪里
就摆在花厅里吧,那儿宽敞。木兰请许氏钱舅母一起去用饭。
许氏圈着木兰的手,姐俩好的道:这次尝尝婷婷做的饭菜。
她也不过做两道菜而已,值得你这样惦记。
钱舅母见木兰和许氏这样要好就微微松了一口气,她还真担心这次来会给木兰他们添麻烦呢。
.




农家小地主 第474章 搬家
.
钱舅母拉过青姐儿的手,对木兰道:我们带她来,就是想和你学门手艺,她娘和她伯母婶婶都也就会缝缝补补,可不像你,学了一手好绣艺,再过几年她就要说亲了,学了女红,也好说亲些。
木兰摸了摸青姐儿的手,柔声问她,拿过针线吗
青姐儿点头,低声道:平时给弟弟妹妹们缝补一些衣物。
那一会儿你缝给表姑看看。木兰把婷婷叫来,带你表妹去隔间,找件衣服给她缝一下。
婷婷就牵着青姐儿的手下去。
钱舅母见婷婷知书达理,叹息道:你现在也是有儿媳妇的人了,家里也有人帮忙。
舅母可是有三个儿媳妇的,怎么来羡慕我木兰见左氏身上半新不旧的衣裳,想到刚才在青姐儿手上摸到的茧子,知道他们家的日子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宽松,就笑道:对了舅母,现在要换季了,家里要做衣服,我让周春把布料拿出来,你们也选一些,都做上三两套。
那怎么行钱舅母想要拒绝。
木兰就笑道:有什么不行的那些布料又不是花钱买的,全都是外头人送的,要是不用,放到明年颜色就老了。
是朗朗和暖暖做日子的时候送的
木兰点头,孩子洗三和满月,有人送了一些,更多的还是外头孝敬五婶婶的,她家里就这几个主子,那些布料又不上不下的,也不能给丫头婆子们穿,就一直堆在库房里,所以她给了我不少。
说到这儿,木兰笑道:不然叫赖五叔看见又要拿出去卖了。
卖了也没什么不好,好歹是一笔进项。
木兰笑道,他们这样的人家和我们不一样,今天赖五叔叫人拉出去卖了,明儿满京城都是流言蜚语了。
当年赖五就干过,外头送的布料及瓷器茶叶等贵重物品,家里用不完,送也送不出多少,堆在库房里,瓷器还好,有些布料茶叶却是不能久放,不然就是保存得好,也会过时,赖五是知道那些布料的价格的,干脆拉了到锦绣坊去卖。
等许氏知道跑去追回来的时候,赖五已经拿了银票走人了。
第二天全京城的人都知道赖五缺钱要卖家里的绸缎锦丝,还有人攻击许氏管赖五太过严苛,竟然让赖五连零花钱都没有。
最后,皇帝还赐给赖五百两黄金意思意思,从那以后,赖五再不敢随便拿家里的东西出去换钱,家里用不完的茶叶布料等,大半都随着节礼送到钱塘给木兰。
所以这些年木兰也就偶尔带着家里人出去买布料做衣服,大部分都是家里的。
许氏的解释更贴切,亏得我每年都往你那送,算是清理了一半出来,不然你五叔能每次过节应宴都用这几样做礼,上次定国公家的幼子娶亲,我本打算送些头面首饰,你五叔见了直接划掉,往里丢了五匹杭绸,哪有送礼都是送这几样的,偏他不服气,说这些料子放久了会变旧
赖五在一定程度上小气得能让许氏恨不得咬他。
钱舅母听得呵呵笑,拍手道:都是过苦日子出来的,谁舍得浪费那些布料,以前我们连见都没见过的,也没什么不好。
所以舅母不用和我客气,这家里别的没有,茶叶布料却是多的,回头我给你们多做几件衣服,做完了夏装,咱们做秋装。
钱东胜正在和李石参观他买的房子。
这是在官署旁边,这样的好的房子,你是怎么买到手的
这是一位吏部的官员嫌弃官署窄小买下的,至今已有三十多年了,不过他现在告老还乡,家里也没出息的子弟,在京城呆不下去了,大哥是吏部的首官,偶尔知道了就帮我留意下的。
钱东胜挑眉,苏定
李石点头,钱东胜撇撇嘴,你们还真认他了。
李石但笑不语,他知道钱家的人都有些认死理,别人觉得他们太记仇,李石却觉得可爱。钱东胜也没再追问,道:花了多少钱
一千三百两。
钱东胜咋舌,这也太贵了些,在外头百两银子就能买一栋三进的宅子了。
这儿就好在它的地段了,旁边就是官署,再出去一条街是东市,方便得很。不管是安全,还是交通便利等都属于上等,关键是邻里都是官员,所以这栋宅子才那样贵。
里面的东西都是齐全的,我叫人收拾了一下,住人不成问题,你要是满意,我给你们买几个下人,重新打扫一下就能住进来了。
钱东胜看得眼睛发亮,这何止是满意,简直是太满意了,下人就不用了,我们家也用不惯,回头你借我两个人打扫一下就行。
1...199200201202203...2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