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地主
时间:2023-05-25 来源: 作者:郁雨竹
对于吃食,李家一家人表示很适应。
赖五叔没去上朝
赖五挥手道:我不用每天去上朝,又无战事,只大朝会出现一次就行了。
赖五早就将兵权上交了,对其他的政务既不感兴趣也没本事,所以是四位国公中最悠闲的,平时的朝会基本不出现,大朝会也是想去就去,不想去就告假。
现在宇内太平,除了打仗的事,赖五的确都插不上手,他手中又没了兵权,更没必要去为军饷等各种事情与户部吏部等扯皮,所以皇帝对他的行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毕竟他出现也没多大用处不是
也正因为没事,赖五表示,他有很多的时间陪他们游玩一番京城,若是家里有什么事也可以驱使他。
木兰上次意外来京,还有李石几次来京城都赶上他最忙的时候,这时候自然是摩拳擦掌想要展示一番,加上日子闲着,实在是想找些事情来做。
因此,赖五直接表示,几个孩子去白鹿书院的事交给他了。
京城书院云集,白鹿书院就是其中之一,它自然不是最优秀的,但至少可以排得上名号,在京城属于中上。
与山东的书院相比自然是比不上,但比起江南却要优秀得多。
就算不想承认,李石也不得不说,白鹿书院要比松山书院还要好上一层。
纵观全国的教育水平,山东自然是独占鳌头,就是权贵云集的京城夜不得不退社一地,之后是府川之地,而江南更次,而广南两路的教育最差,为何科举对户籍要求如此严格
就是为了防止北方学子迁移到南方去科考,占了南方举子的名额,造成社会不安定。
前朝时有名的潮州学子暴动不就是因为这个
要知道,每次科举各地取士都有一定的名额的。
北方的教育本就比南方要先进得多,偏偏他们还特意跑到南方来与南方学子争那少少的名额,也不怪南方学子暴动了。
至于能够将孩子送往北方读书的南方豪绅,贫寒学子们纵然有怨言,也拿不出指摘的话来。
因为游学本就是学子学习和增长见识的一个主要途径。
比如李江和苏文,当年在松山书院时,不也拿出了一年多的时间和先生同学从南往西北游学而去
他们游学的时间算短的,有的人一出就是十年之期
李石和木兰身为父母,自然要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若他们没打算出去旅游加义诊加游历,他们最多是送几个孩子去考松山书院,或在府城找一个好一点的书院
可现在关键是他们要出去啊,这一出去就是一年两年的,三个孩子最大的是李彬,偏这做二哥的连自个的事都管不好,更别说管两个弟弟了。
阳阳就是唯恐天下不乱的性子,他们怎么敢独自将人丢在家里
只怕他们前脚一走,他后脚就能把天给捅一个窟窿,而天天
那孩子不用说了,用木兰的话说,那孩子就是个哈兄的,只怕阳阳说雪是红的,他也会睁着眼睛点头同意,天下就没有哥哥是不对的。
所以,李石和木兰就将三个孩子拉到京城里来了。
京城有李毅啊,四个孩子里,好歹他是靠谱的,而且婷婷也稳重,夫妻俩也自己当家作主三年了,照顾三个弟弟应该不成问题。
而京城还有赖五坐镇呢,实在不行,出门西走,快马两天就是李江所在的太原
好吧,木兰承认,她这做母亲的好像有些不称职。
我们只是选定了白鹿书院,我大哥也说他那边能拿到两个白鹿书院的名额,所以我想先让三个孩子去考试一番,若是能考上,自然是省了名额,若是不能再用名额。木兰看了三个儿子一眼,接着道:不过我看,很难。
阳阳怒目而视,我很聪明的。
只是读书不够用功。李石淡淡的接道,瞥了儿子一眼,直看着他便扭的扭过头去。
阳阳都这样了,李彬更不用说,那孩子再三年后依然没考上秀才,说到底不过是毅力二字罢了。
阳阳倒是聪明,也有毅力,定了目标就会往前冲,但这孩子现在兴趣大半在习武上,对读书的目标定的很低。
父母给他制定的计划不被他认可,他直接丢到了一边。
倒是天天还有可能。李石摸摸天天的头,若是天天能够考上,也就不用再为剩下的一个名额操心了。
就是没考上也不用操心,赖五大手一挥,白鹿书院而已,我记得我好似也有名额,回头我就问人要去。
木兰抽抽嘴角,既然有了名额,又怎么会去问人要
赖五很少在这方面走人情,还不如花钱去买一个,反正那也是一个正常途径。
.
农家小地主 第421章 拜托
.
李石:白鹿书院的入学考试在八月,如今时间还早呢,你们先温习课本。
听说还要读书,李彬和阳阳的肩膀都有些垮。
天天则乖乖的点头。
李毅兴致勃勃,正巧,我们书院的考试也快结束了,到时我带着你们一块儿读书,你们有什么不懂的问我。
李毅这几年进步很大,特别是基础知识打得很劳,教育三个弟弟还是绰绰有余的。
阳阳就偷眼看向李石。
李石拍板道:就这么定了。
可我们还没玩过呢,要是我们在街上走迷路了怎么办所以我们还是先把京城玩一遍吧。
李彬和天天点头附和。
赖五就逗道:这个你们放心,叔祖给你们每人一个护卫,别说在京城不会迷路,在整个河北两路都不会迷路的。
叔祖
见三个孩子苦着脸,赖五就哈哈大笑起来。
许氏锤了一下他,别怕,你们刚到京城,我做主,先玩上个七八天,尔后再读书。又对木兰道:读书也不急在这一时,你赖五叔说得对,家里又不是没有名额,何必叫孩子这么拼命没得坏了身体。
几个孩子欢呼起来。
许氏做出安排,一会儿叔祖母陪你们一块儿出去玩,我们全家都出去,嗯,就先去旗牌街玩玩,然后转道到朱雀大街上,多叫几个护卫跟着
李石则问李毅,你们何时考试
五日之后。
那你就不要去了,去书院读书吧,考试完后有的是时间陪他们出去,让你媳妇陪着就是了。
李毅犹豫了一下就点头应下了。
他想要进入甲等,虽然五天的时间可能学不到多少东西了,但好歹能再熟悉一下知识点,心里也安定些。
公府的人训练有素,许氏的话才说了没多久,前头的马车护卫等都准备好了,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出去。
赖五和李石带着三个小子骑马,许氏和木兰婷婷则坐了马车,分成两队一起走。
一会儿我们去锦绣坊看看,虽然家里预备了一些衣物,但孩子们的尺寸不符,所以还要新做几件衣服,最关键是锦绣坊的刺绣是出了名的好,我们也可以选几身布料。
赖家虽然有御赐的布料,但并不全,而且,民间的东西也很好看,有的眼色料子是宫里所没有的。
凡是女子都爱新衣服,许氏的衣服布料就多是在锦绣坊买的。
一行人在锦绣坊停下,里头的掌柜看见这个阵架忙迎出来,赖夫人,快里面请掌柜的看到跟在后头的赖五眼孔一缩,脸上的笑意更深了三分,国公爷也来了,您快里面请。
夫人公子们请。掌柜的没见过木兰等人,但见许氏亲热的拉着木兰,那三位小公子也亲热的挨着赖五,自然也不会怠慢。
赖五让护卫在外面等着,顺便将马车牵走让道,你们将马车及马牵到一旁去,一会儿我们走着逛街。
木兰就看向许氏的肚子。
许氏拍着她的手安慰,放心好了,我都生了两胎了,这个也有六个月了,正是要多走路的时候,这点子路还难不倒我。
木兰见她说的轻松,放下心来。
因为进来的人多,锦绣坊即使宽敞,这么多人进来也有些拥挤,掌柜的就请几人到后院去,夫人公子们不如到后院坐着,我叫人将布料拿到后头供大家选择。
有宽敞的地方坐着,自然比呆在这儿强。
锦绣坊除了前头摆放布料的铺子,二楼还有几个包厢,是给贵客歇脚挑布料用的,但有时候为了应付进来的人多,一个包厢装不了这么多人,锦绣坊的东家就将后院也收拾出来,给身份贵重且人多的人使用。
后院种着几棵茶树,正开着花,东北面立着一个亭子,一行人被请进亭子。
掌柜的叫了人上茶,就微微弯腰恭敬的问:不知夫人们想选的是什么样的布料
虽然现在男人比女人还多,但这买布料的事很显然是要问女人的。
果然,许氏道:我想给我家老爷添两身衣服,我和我侄女侄孙媳妇也各两身,姑爷两身,孩子们的多些,你只管叫他们送布料上来,绣样不好的我可不要。
掌柜的高兴的应下,让伙计去拿了。
许氏就拉过天天,捏着他的脸道:叔祖母给天天做新衣服好不好
天天扭开脸,问道:有娘亲给我做的好看吗
许氏看着天天身上穿的浅蓝色短装,干劲利落,本来乖乖的孩子硬是多了三分英气,衣领处用嫩青色线勾勒了松竹,更显英姿。
许氏眼里闪过赞赏,摸了摸那绣样,叹道:早就听说过你裁剪衣服的本事,之前还没留意,这才发现,这些衣服最要紧的是合适二字,男子的尚且这样的,真要给你做女孩子的衣服,那还不知道能有多漂亮。
许氏上下打量了木兰一下,摇头,你既有那个本事就该好好用才是,怎么自己身上的衣服却中规中矩的
这不过是赶路用的她总不能在外行走也穿得花枝招展的吧
不过木兰的衣服大部分式样都比较简单,但有几件自己亲手做的衣服可惊艳得很,她也会穿,但参加宴会的时候和出来的时候却是以端庄稳重为主。
不为别的,只是为减少些麻烦。
但有时候和李石出去玩,她也会好好的将自己打扮一番。
掌柜的闻言就看了木兰一眼,富贵人家会裁剪衣服的人很少,大多都养着绣娘
几人选料子选得很快。
许氏眼光向来不错,木兰是设计师,眼光更是一流,就是婷婷也因小时候的教养养得一双好眼睛,所以三个人齐心合力,不一会儿就给全家人选定了布料,就连暂时不在家的两位小公爷也包括在内了。
打包好送到安国公府。
赖五正把天天放在脖子上让他去摘树上的果子,见他们弄好了,就想这样直接顶着天天出去。
许氏就捶他,还不快把孩子放下来,若是吓到孩子怎么办
天天一把抓紧赖五的头发,我不,我就要这样坐着。
赖五就自得道:天天乐意这么做,我们就这么走,旭儿和智儿不都这样坐过说着,一马当先的走了。
许氏只好叫他小心些。
李彬和阳阳看得津津有味,跑着跟在赖五屁股后面,也想要求坐一坐。
不过李彬是不可能了,这小子已经长大,倒是阳阳还有可能,不过被李石一瞪,什么想法都收起来了。
掌柜的擦了一下额头上的冷汗,对李石和木兰等人更加的恭敬了。国公爷的脖子可不是谁都能坐的。
李石走在木兰身边,低声问道:有人在看我们
嗯,不过不用管她,我们只管走我们的。
虽然如此说,李石还是微微感到不悦,那道眼光太过浓烈,他很不喜欢。
但现在目光已经消失,他想要扑捉也抓不到了。
到了门口,赖五才把天天放下来,大手一挥道:这儿不太好看,我们去朱雀大街,那儿有不少摆小地摊的,里头一些小东西你们肯定喜欢,叔祖给你们买。
几个孩子欢呼一声,拉着赖五就要跑。
木兰扶住许氏,道:不如你们自己去玩,我们去酒楼等你们,五婶婶不好走太久的路。
许氏想要拒绝,木兰就抓紧她的手,板着脸道:我知道五婶婶的意思,只是我们这个年纪却要小心些,李石还是大夫呢,再走就不合适了,我们去酒楼坐着等,反正还要在京城里呆一段时日,还怕没得玩吗
许氏就静下来了,那你们去玩吧,我们三人去酒楼等你们。
才进包厢,许氏就拉住木兰问,你还真放心把几个孩子扔下出去
许氏当时收到木兰的信时就不可置信,现在再听木兰提起,即使已经有了心理准备还是有些不能理解。
她实在不明白,木兰为什么要丢下孩子跟着李石跑出去。
李石是男子,想要游历山川,想要成就一番事业是正常的事,但木兰呢
她可是一个女子啊,孩子才是最重要的吧
这是我幼年时的梦想,从很小的时候李石就说以后要带我走遍大江南北的,本来我们是想着等几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我们自己也轻省了再出去,但这几年事情一件接着一件,李石不愿再等,我也不喜欢什么都不做的呆在家里,出去游历一番也不错,反正孩子们就在京城这里,三五个月的我们就会回来一次,也没什么不好。
孩子们离开了我们,也好叫他们锻炼锻炼,江儿和阿文像他们那么大的时候早就可以独立自主了,但他们现在木兰摇头,别的不说,就说小彬,这孩子是个没主意的,现在有我和他父亲给他拿主意,但以后呢等他成家立业了怎么办我们总不能照应他一辈子。
还有阳阳,那孩子得叫人压着才肯学习,不然就铁定跑出去玩或跑去练武天天现在还看不出什么,但只一件就不好了,这孩子什么都听阳阳的
所以孩子多了也不好,每个人一两个毛病,就叫木兰想要抓狂。
不过我放心把他们放在京城还是因为有赖五叔和您在这儿,这几个孩子小毛病不少,但大毛病却没有,由你们看护着,我也放心。
正好,你不要他们,就让他们和旭儿智儿一块儿,虽然差了辈分,但年龄相仿,正好能玩到一块儿去,家里也热闹些。
.
农家小地主 第422章 请求
.
韩氏目光炯炯的看着她们坐着马车离开,握紧韩嬷嬷的手,可看清楚了她们要去哪里
去的是仙醉楼,太太,我们要跟上
韩氏很想点头,但从昨天的经历来看,对方很讨厌这样的行为,她不得不更慎重一些。
要知道昨天是很好的趁势机会,她不是不想趁机进入安国公府的,但马车里面的人显然很厌恶她的行为,不然也不会问都不问一声就叫人拦住她。
韩氏思索片刻,道:你坐马车回去,将我放在箱笼底下的盒子拿来,要快。
韩嬷嬷心一跳,口干舌燥的应下了,那盒子里面的东西
韩氏进了醉仙楼,选了一个二楼的包厢,她根本就不需要去打听许氏等人的包厢,因为她一上楼就看到了,她认得跟在她们身边的护卫,现在那两个护卫就守在包厢门口。
东西到了,但如何送进那包厢却是个问题。
韩氏知道,她若是就这样过去,只怕都不能靠近就被人拦住了。
韩氏深吸一口气,决定还是赌一把。
她只带着韩嬷嬷就朝许氏等人的包厢而去,护卫戒备的看向她。
在离包厢门口三步远的地方停下,韩氏躬身道:宜人韩氏前来给夫人请安。
护卫听见,微微放松了些,对视一眼,决定都不进去汇报,对方声音这么大,包厢里的人应该听到才是。
许氏一时没想到自己认识哪个宜人姓韩,但还是道:请她进来吧。
木兰却第一时间听出了对方的声音,本想提醒许氏一声,但见娇杏已经去开门,也就不说话了。
韩氏低头垂眉的进来,许氏看见她就微微皱眉,是你
韩氏眼眶通红,但还是强忍着悲伤,夫人,妾身知道贸然求见惹您不快了,但这涉及我夫君,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还请您见谅说着深深地拜下去。
许氏深吸一口气,调节了一下情绪,道:你起来吧,我也早说过,你家的事我帮不上忙
韩氏嚯的抬头,恳求道:夫人,我家老爷真的是冤枉的,若不是有人嫉妒忌惮他立功,我们又怎会遭此厄难还请夫人帮帮我,只叫国公爷与兵部说一声,就可还我家老爷清白,夫人,您若肯降下慈心,妾身今后做牛做马报答您说完就砰,砰的磕起头来。
许氏的脸色就有些难看。
尚嬷嬷要去将人拉起来,却怎么也拉不动,到最后韩氏干脆跪在地上悲呛的哭起来,尚嬷嬷一时扶也不是,不扶也不是了。
韩嬷嬷跪在自家太太身后,哭诉道:夫人,我家老爷一向公正,在惠州十年,更是尽心尽力,抗击海匪,实在不知为何会背上这样的罪名啊,请夫人做主啊。
许氏有些动摇,但她实在不想赖五再掺合到这样的事情中,赖五在朝中得罪的人已经够多了,若是因此再得罪人,就得不偿失了。
但对方也实在可怜,若是真的,岂不是罔顾人命
许氏犹豫,不如我叫我家老爷去和刑部说一声,再仔细查查。
韩氏心中狂跳,多谢夫人,但这件案子早已移交大理寺与兵部共审,若是国公爷能与兵部打一声招呼,我家老爷见许氏面色不渝,就忙道:这也是因为我家老爷被锁拿后一直战战兢兢,生怕有人还请夫人帮扶。
许氏到底有些心软,犹豫着要答应,木兰却突然扯住她的手,许氏到嘴的话就咽下,她疑惑的看向木兰。
若说许氏是有些心软,那木兰就是非常心软了。
许氏是知道的,木兰对这样的不平事向来没有多少免疫力,与其等她开口,还不如她先应下,免得最后木兰还要不好意思。
但见木兰竟然拦住她,许氏惊讶。
木兰心里很不舒服,她不喜欢眼前的女子,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直觉。
而这种直觉就像面对危险一样灵验,木兰一直很相信。
根据对方的讲述,她觉得她应该要同情对方的,但奇迹的,她竟然是对她产生了厌恶。
木兰的目光落在她手里的盒子上,许氏会意,问道:你手上拿的是什么
韩氏一愣,但很快就欣喜的将盒子举头头顶,恭敬道:回夫人,这是妾身为夫人准备的礼物。说着,歉然道:因赶得急,不周到之处还请您见谅。
韩氏心里暗暗懊悔,她怎么忘了,这屋里是有三个人的,她却只准备了一样礼物。
不过这样的稀世珍宝少见,她也只拿得出一颗,应该再找其他的礼物来的
韩氏胡思乱想间,尚嬷嬷已经将盒子接过来呈给许氏了。
许氏却转手给了木兰,对韩氏道:你起来坐下说话吧。
韩氏恭敬的在下首坐了,眼睛紧紧地盯着木兰手中的盒子,没想到许氏这样信任这人,可惜昨天什么都没打听到,也不知此人是谁
木兰打开盒子,一颗莹润的白色珍珠就呈现在眼前。
众是见识过不少宝物的许氏也不由瞪大了眼睛,这珍珠足有一个成人的拳头般大小,一时间,屋里人的眼睛都被这珍珠的光滑所摄
独有木兰沉下了脸,她拿起珍珠,转了一圈,确定就是真的,放进盒子里啪的一声关上。
屋里的人都回过神来,皆有些羞愧的低下头。
许氏也不由心跳如雷。
韩氏心中又自得又心痛,若不是十万火急,她哪里舍得拿出这颗珍珠,早知道,应该听丈夫的,将珍珠上贡宫里,说不定还能更进一步
这东西,是你家的木兰沉声问道。
韩氏这才从失去珍珠的痛觉中回过神来,见木兰眼神冰寒,不由一个激灵,恭敬的道:是,是家里的仆人偶尔从海里找到的
木兰的眼睛就从对方的头发扫到对方的脚尖,一丝一毫都不放过。
你丈夫是五品的武官
韩氏心中忐忑,是。
你丈夫叫什么
我夫家与我娘家同姓,双字忠远。
韩忠远木兰眼里不辨喜怒的看了韩氏一眼,点头道:此事我知道了,交予我处理吧,你先回去听消息吧。
木兰许氏惊呼。
婶婶不用担心,木兰有分寸的。
韩氏大喜,她虽不知道木兰的真实身份,但看赖五和许氏对她的态度也知道不凡。
她当着许氏的面收下礼物,那就是和安国公府收了礼物是一个道理了。
韩氏松了一口气,恭敬的退下。
等人消失,许氏就惊疑的问道:你怎么就收了这东西这是祸不是福呀。
木兰将盒子放在桌子上,直接交给圣上,自然就不是祸了。
许氏歪头看她,你似乎不喜欢那韩氏,可你不是答应了她吗
不错,我答应她要调查清楚真相,还她丈夫一个清白。
许氏感受到木兰的怒气,你,难道她说的是假的
韩忠远,不过是五品的武官,而惠州大的乡绅名单上并无此人的名字,他在惠州十年却无名,那就是家族不显了,可他竟然拿得出这样的珍珠婶婶信她说的是家里的仆人下海得到的吗
许氏沉默片刻,听说渔民取蚌都要下海,且深度不低,甚至随时可能丧命,韩家的仆人无事自然不会到深海里去。
婶婶没有留意她身上的衣物首饰吗
许氏一愣,回想了一下,顿时脸色微变。
韩氏身上的衣服很华丽,头上的头饰也价值不菲,但很显然有些不太合适,可见那不是她戴久的,肯定是近期添置的。
猜你喜欢